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日之白眼狼-第1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然。威廉二世脸上再次露出了惊奇的神色:“我不能不佩服你,居然能猜到我的心思!”

    “陛下,您能告诉我您不开心的原因吗?”

    徐彦卓对威廉二世的印象大有改观,当然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对自己的礼遇。徐彦卓感觉出来威廉二世有着很大的心结,心病还须心药治,他很想帮帮威廉二世。

    “唉!”威廉二世长叹一声:“表面看起来,我是欧洲非常有权势的君主,呼风唤雨说一不二。事实上,我只是个孤独的抗争者!”

    “孤独的抗争者?”徐彦卓第一次听到这样评价自己的皇帝。

    “或许你不相信,我在和自己抗争、和整个德国在抗争、和整个欧洲在抗争、和整个世界在抗争!”

    徐彦卓虽然觉得不可思议,但他分明听得出威廉二世的声音中充满了悲愤,这绝对不是装出来的。

    “陛下,这是怎么回事,您能不能说得详细些?”

    “你可能知道,德意志帝国的前身是普鲁士。当时,普鲁士的三架马车是我的祖父威廉一世、首相俾斯麦和总参谋长毛奇,凭借着普丹、普奥、普法三场战争的胜利,建立了德意志帝国。由于俾斯麦的胜利带来了民心的拥戴和国际上的尊重,德意志建国之后他继续推行铁血扩张政策,试图将帝国带入战争轨道!而我的父亲作为德意志皇位继承人,具有强烈的自由主义思想。他并不赞成首相俾斯麦的铁血政策,因此,俾斯麦也从未喜欢过我的父亲。后来,祖父去世我的父亲继位,俾斯麦的地位岌岌可危。三个月,仅仅三个月,身体健壮的父亲就病危了。临终前,父亲告诉我,只能设法将俾斯麦罢免,绝不能找他报仇,否则德国将会陷入分裂当中,并让我发誓,一定要让德意志帝国远离战争。”说到这里,威廉二世悲哀之色溢于言表。

    徐彦卓震惊了,原来历史上短命的百日皇帝腓特烈三世的死因竟然如此离奇。

    “后来呢?”

    “我做了皇帝之后,俾斯麦更加飞扬跋扈,帝国官员晋见我必须要经过他的允许才行!再后来,我找到了机会就罢免了俾斯麦!按理说,这时候我可以让德意志帝国从战争轨道中脱离出来。事实上,我错了,俾斯麦虽然不在了,可受到俾斯麦铁血政策影响的整整一代的德国人还在,我又开始和千千万万个俾斯麦斗争!说来不怕你笑话,包括现任总参谋长在内,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高级军官都是好战分子。这二十多年来,我几乎就是灭火队员,如果不是我的阻止,不知道帝国已经进行了多少场战争了。”(未完待续。(llwxs520 ……》

第412章 郑重承诺() 
徐彦卓非常理解威廉二世的心情,曾有人这样描述德意志帝国:对其他国家来说,是国家拥有一个军队;对德意志帝国而言,则是军队拥有一个国家。事实上,自从威廉二世当了皇帝以来,还从没有进行过一场战争,这对崇尚武力的德意志帝国来说的确是个奇迹。由此可以看得出来,威廉二世说的并非虚言。想想即将由自己挑起的世界大战,徐彦卓不由有些心虚。

    “除了国内,我极力和欧洲各国修好。首先是英国,可无论我怎么说,他们就是不相信我,在英国人眼里,只有将德意志帝国肢解打回原形他们才会放心。其次是法国,我多次申明不再要他们支付战争赔款,两国和好,谁知他们死要面子,认为这是德意志帝国在羞辱他们,他们非要在战争中找回面子!再就是俄国,本来我是可以和俄国缔结友好的,可因为斐迪南,我又成为了俄国人的敌人。”

    “斐迪南?是不是奥匈帝国的皇储斐迪南大公?”徐彦卓有些心虚地问道。

    “没错,是他!我们都喜欢骑马、打猎和旅游,是几十年的朋友了!当年,我的父亲继位后,我和斐迪南约定一起去航海周游世界。由于父亲病危,我没有成行。斐迪南乘“伊丽莎白皇后”号装甲巡洋舰,从地中海的里雅斯特起航,进行了十个月的环球旅行。为了不让我感到遗憾,他写了2000多页日记带回来给我。”

    说到这里,威廉二世摇头笑道:“为了我和斐迪南的友谊,当俄国和奥匈帝国因为波斯尼亚发生冲突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站在了奥匈帝国一边。要知道。俄国的实力要比奥匈帝国强大的多。为了朋友,我给自己树立了一个强敌,你说我是不是有些傻?”

    徐彦卓在后世的时候就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实力超群的德国不和实力相当的强国结盟,却偏偏选择了日薄西山的奥匈帝国?原来威廉二世还是个要朋友不要江山的主。面对犹如江湖性情中人一样的威廉二世。徐彦卓虽然觉得他做的有些欠妥。可决不承认他傻,甚至还有一丝的感动。

    “陛下,恐怕这一次和以往有些不一样!”

    见到了威廉二世真实的一面。徐彦卓觉得将威廉二世拖入战争有些过意不去,他为了提醒威廉二世,将英法两国备战的情况向威廉二世讲述了一遍。

    “我早已经习惯了,这么多年来,他们运用各种手段进行宣传。我早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敌人和公认的战争狂人了!”

    “陛下,您为什么不去反驳他们呢?”

    “我只做我该做的,不会去说我不该说的!”

    “陛下,请您记住我今天的话!”徐彦卓抬起头来,目光清澈地看着威廉二世。

    威廉二世见徐彦卓如此慎重其事,先是诧异,然后郑重点点头。

    “中国有句古话叫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假如有一天,事情脱离了您的控制,德意志帝国真的陷入到一场前所未有的战争当中。最终战胜了暂且不说,如果战败了,我会尽最大努力做到两点。第一。德意志帝国不被肢解。第二,保住陛下您的性命!”

    威廉二世没有说话。

    “陛下,您不信吗?”

    “我信!我在用心听,我听到你是在用心承诺!我很高兴,在五十岁的时候,还能得到有生第二个朋友!”

    ……

    六月五日,柏林皇宫。

    徐彦卓邀请了两名客人前来作客,他们就是在不久后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放异彩的兴登堡元帅和鲁登道夫将军。当然,此时兴登堡只是个退休赋闲在家的将军,而鲁登道夫只是名上校。

    本来,徐彦卓只是想在一个很随意的场合简单和他们聊聊,可是,威廉二世为了表示对徐彦卓的重视,竟然将简单的会面变成了隆重的酒会,还请来了总参谋长小毛奇和军中元老克卢克、比罗以及十几名将军作陪。这下可好,不仅兴登堡和鲁登道夫二人如坐针毡,就连徐彦卓也觉得有些不自在。可这是威廉二世的一番美意,徐彦卓也不好拒绝。

    席中,徐彦卓悄悄向威廉二世推荐了兴登堡和鲁登道夫二人,称他们是能够力挽狂澜的将才。

    本来,徐彦卓的声音并不大,可却被一个有心人听到了。此人正是老上将克卢克。克卢克和比罗都是参加过普法战争的开国功臣,也是铁血政策的忠实拥护者,这些年来他们被威廉二世压制无法参与战争,心中早已不满,倚仗着老资格经常与威廉二世对着干,威廉二世也不和他们计较。

    今日,克卢克被威廉二世喊进皇宫陪个毛孩子早已不爽。再听徐彦卓将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夸得像花一般,心中更加不满:想当初自己 打普法战争的时候,这两人还不知道在哪呢?于是,就他有意找徐彦卓的茬。

    “陛下,不知您的这位小孩朋友懂不懂军事,竟敢如此口出狂言?”克卢克大大咧咧道。

    威廉二世的笑容凝固在了脸上,太不长面子了,太丢人了,这还是德意志的军官吗?看来,平时太容忍他们了。

    徐彦卓本来想息事宁人的,可见威廉二世脸色铁青,他意识到这个克卢克肯定不是第一次如此放肆,看来自己必须要为威廉二世长长面子了。

    想到这里,徐彦卓站起身来,他笑眯眯地看着克卢克:“上将先生,什么才叫懂军事?既然你觉得我不懂军事,那我就给你讲讲什么叫军事!”

    徐彦卓在后世研究了大量的军事理论,在这个年代,谁敢说他不懂军事?就是克劳塞维茨也不行。

    一个小时后,当徐彦卓兴趣盎然地完成了他的发言的时候,全场所有人都如同化石一样呆在当场一动也不动。

    最后,还是威廉二世反应过来,他率先鼓起掌来。众人也都跟着鼓起掌来,包括之前也对徐彦卓报有敌意的小毛奇和比罗。(未完待续。(llwxs520 ……》

第413章 受宠若惊() 
全场唯一没有鼓掌的克卢克听着掌声,就像掴在自己脸上一样,他的脸涨得通红:“你这只是纸上谈兵,真正的作战并不是你想像的那么简单,还要靠勇气。”

    徐彦卓突然闭上了眼睛,众人正在疑惑之间,他睁开眼睛笑眯眯地看着克卢克:“您说的没错,上将先生!打仗是需要勇气的,可您能保证您比我更有勇气吗?”

    “那当然了!”克卢克傲然道。

    “上将先生,要不咱们比试一下,你敢不敢?”徐彦卓挑衅道。

    “当然敢!”克卢克拍案而起。

    “别激动,请您稍等!”

    说完,徐彦卓转向威廉二世:“陛下,我的侍卫给我送来了一些东西,您能让他进来吗?”

    “当然可以!”威廉二世给身后的皇宫侍从做了个手势。

    不一会,两名影卫端了几个瓶子进来。

    “哦,这是什么呀?难道是酒吗?”威廉二世问道。

    “没错,陛下,这是中国的白酒!”

    众人恍然大悟,原来徐彦卓要与克卢克拼酒。不错,这是个好法子,看来各国的男人都把拼酒当作比试勇气的有效方法。

    威廉二世非常奇怪:“你难道早就准备好酒了?”

    徐彦卓当然不能告诉威廉二世,自己是用意念让影卫准备的酒,他只是似笑非笑地看着克卢克。

    豪气冲天的克卢克哪里知道中国白酒的厉害,以为和国内最烈的巴登葡萄酒差不多。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克卢克如同一滩烂泥一样被人拖了出去。威廉二世高兴的不得了,徐彦卓的全面胜利让他觉得扬眉吐气,浑然忘了自己是德国的皇帝。最后的结果是。没有人劝威廉二世,可他却自己把自己灌醉了。

    徐彦卓在这次宴会上一举成名,在为威廉二世长足了面子的同时,也使得克卢克成为了军中的笑柄。

    可徐彦卓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虽然熟知历史发展走向。却无法把握人心。就在此时就为此事,怨毒和仇恨在克卢克的心中生根发芽。在不久之后,克卢克的报复降临到了徐彦卓的头上。差点要了他的命。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

    六月六日,徐彦卓再次乘坐专列返回布鲁塞尔。让帝国各级官员差点惊掉眼球的是,尊贵的威廉二世皇帝陛下竟然要亲自送徐彦卓到德比边境列日。包括欧洲各国国王元首在内,没有任何人享受过如此礼遇。这要是传扬出去,德意志帝国哪还有脸面在。

    总参谋长小毛奇在众人的推举下,前来劝威廉二世收回成命。谁知平时甚好说话的威廉二世,却非常固执。

    “你要是觉得我给帝国丢人了,那你来当这个皇帝吧!”威廉二世冷冷的一句话立刻将小毛奇砸晕了,他二话不说赶忙告罪离开。

    ……

    六月八日,徐彦卓和威廉二世来到了慕尼黑。

    慕尼黑与列日。一个在东南,一个在西北,专列之所以要绕一个大圈子,当然是徐彦卓的主意,因为他要见一个人。

    希特乐在自己的住所里来回地转悠。他不停的搓着手,心跳加剧,嘴里自言自语着什么。今天,是他到慕尼黑以来,不,是他有生以来最兴奋最激动的一天。因为,他得到了慕尼黑市政府的通知,德皇威廉二世将要来看望他。

    六年前,十八岁的希特乐带着无限的期望和万丈的豪情,来到心目中的艺术殿堂维也纳学习绘画,希望能考入艺术学校深造,成为成功的艺术家。可惜,在考试中他落选了。尽管希特乐决心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取得成功,但他不得不请求熟人介绍,去认识著名画家罗勒教授,希望得到教授的帮助。许多次,希特乐带着自己的作品,前往这位著名的教授的画室,却没有胆量去敲门,最后,希特乐把介绍信撕得粉碎,他知道这是自尊、自卑和胆怯的结果。

    因为钱太少,希特乐在维也纳的生活过得相当艰苦,常常挨饿,一连几天,都靠牛奶、面包和黄油度日。同样,因为缺钱,希特乐也不愿与女孩子交往,除了男人的自尊,希特乐已一无所有,他不想让女人瞧不起。那年夏天,兄弟姐妹都竭力劝说希特乐考虑选择一个比较实际的职业,希特乐大发脾气,拒绝家人强人所难的要求。为避免与家人争吵,希特乐断绝了与家人的联系。

    第二年,希特乐再次申请进艺术学院。然而,艺术学院对他所呈交的绘画作品、近一年来努力奋战的劳动成果不屑一顾,连考试都不准他参加。第二次失败,使希特乐面临着能否生存下去的问题。他所租住的那间房子,已耗尽了他所有的财产。因无法考入艺术学校深造且身无分文,希特乐被迫四处流浪,混迹在社会的最低层,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除了绘画,没有其它谋生技能的希特乐在之后只好到处流浪,成了一名流浪汉。没钱租房或住廉价旅馆,就睡在公园里或门廊下。有段时间,他的家就是多瑙河彼岸的一所游乐场,若遇大雨,他就在拱桥下躲避,以外衣当枕。严冬来临,室外无法安身,他被迫到处找栖身地,或睡在酒吧间里,或睡在脏室里,或宿于价钱便宜的低级客栈内,他在凯撒大街一家咖啡馆里睡过,也在埃尔伯格大街一犹太慈善家开办的“热室”里宿过。甚至有一次,他在一个劳工营里找到了睡觉的地方,肮脏不堪,空气恶臭,与其他无家可归的人们共宿,孩子们又不断哭闹,还有醉汉打老婆,他无法入眠。即使现在回想到那些可怜的窝,那些避难所和栖身地,那些龌龊、恶臭的可怕地方,他就全身发抖。

    再后来,希特乐不得不去了平民收容所,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耻辱,但为了避免冻死饿死能生存下去,希特乐只好暂时抛弃所谓的自尊。抵达梅德林的平民收容所时,希特乐双脚疼痛难忍,筋疲力尽。希特乐与其他冻得全身发抖、走投无路的人们一起,列队站在收容所大门前。收容所的大门终于开了,那些无家可归的人们列队进了收容所,希特乐领了一张卡片,允许他住一星期,且被分配在一大宿舍里。与众人一起淋浴并将其满是臭虫的衣服进行消毒时,排队进饭堂领面包和盛汤时,希特乐体会到了贫穷带来的耻辱。(未完待续。(llwxs520 ……》

第414章 煞费苦心() 
尔后,一天又一天,希特乐忍受着寂寞的生活,继续做着画家梦。他艰难地、孤独地、安静地用绘画和读书打发着日子。随着时光的流逝和成功希望的破灭,希特乐开始怀疑和反感自己心目中的艺术殿堂维也纳。在维也纳希特乐看不到成功和出人头地的希望,于是他的思想已转向德国这个“祖国”,想去心目中的祖国谋求发展。

    去年的时候,希特乐离开了维也纳,前往德国的慕尼黑去寻找他的前程。当他进入这个城市,他就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个城市。在广告的指引下,希特乐租用了波普太太的一间房子。

    次日上午,希特乐便出去拣来一个画架,立刻开始画画,一画就是几个钟头。不到几天,便画好了两幅很漂亮的画,一幅是教堂,另一幅是剧院。

    此后,一早便夹着皮包外出找顾客。希特乐满腔热情地来到慕尼黑,想在那里学习绘画和建筑。但是,现实却从未让他实现梦想,他也从未进入当地的艺术学院。比起维也纳来,想靠绘画谋生,这里更难,商业化的市场并不比维也纳的更大,他被迫蒙受走家串户或在啤酒馆里卖画的耻辱。希特乐常到啤酒馆或咖啡馆去。在那里,常常有人听他高谈阔论。但是,他一把话匣打开,马上便有人反对他的看法,七嘴八舌的政治辩论于是便展开。在这种论坛上,在与这些对手的辩论中,希特乐使自己的思想和理论变得更加完整。

    尽管困难重重,但希特乐坚信,他终将会达到自己确立的目标。

    ……

    一九一四年六月八日的下午。德皇威廉二世、徐彦卓和一个叫希特乐的二十四岁的年轻人,在慕尼黑的一间普通租住房内进行了一个小时的谈话。

    谁也不知道他们说了些什么,他们三人似乎有了默契,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们谁也没有提及这件事情。

    ……

    六月十日,德皇威廉二世和徐彦卓在德比边境列日依依惜别。

    “这一别也不知何时再能相见?”威廉二世有些伤感。

    “陛下。这一次还不算真正的告别。我们还会见面的!”徐彦卓倒是很乐观。

    “那就好!”

    “我说得那件事,就拜托陛下了!”

    “你真的那么确定日本一定会进犯青岛?”

    “这是个连锁反应,只要这边英法一与德国开战。日本定然不会放弃这个落井下石的机会的。”

    “你决定亲自参加战斗?”

    “是的!”

    “是为了德国吗?”

    “不,陛下,是为了中国,您别忘了青岛还是中国的领土!”

    威廉二世沉默半晌,点点头道:“我明白了。回去以后我就给瓦德尔克发电报,让他尽力协助你!”

    “感谢陛下!”

    威廉二世笑了笑说道:“放心吧,我可不希望你在青岛战死!再说了,这一切还只是你的猜测!”

    ……

    远在万里之外青岛的徐广文,并不知道徐彦卓已经争取到了威廉二世的同意,他还在为说服青岛总督瓦德尔克而煞费苦心。

    琼赣特区总参谋部成立以来的第一份作战计划“一号计划”,是经过三十多名参谋共同制定的。其中还经过徐彦卓的数次修改后才正式出台。谁也没有想到,徐彦卓放了那么多人不用,他竟然点名让狙击手出身的徐广文做这次战役的总指挥。

    徐广文知道自己肩上的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