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嘘!是我!”徐永植侧身躲过。
待李虎看清楚这才松口气:“你不睡觉站我床边干什么?差点吓死人了。”
“你以为我愿意呀?教官让我把这一封信交给你!”徐永植一本正经道。
“什么信?”李虎觉得很奇怪。
徐永植看看表,然后摇头道:“不行,现在还不能给你!”
“你逗我玩儿?”李虎脸黑了下来。
“不是,教官告诉我,五点整才能把信交给你,现在还差两分钟呢!”
“你……”李虎本想骂徐永植榆木脑袋,可一想也不差这两分钟,于是忍住了,静静地等待着。
“给,时间到了!”徐永植终于取出信递给李虎。
李虎刚要拆信,却被徐永植拦住了:“教官说了,你必须当着所有人的面念这封信!”
李虎犹豫了一下,徐永植郑重道:“这是命令!”
“好吧!”李虎没有坚持,而是扯开嗓子大喊道:“所有人集合!”
当特种兵们集合完毕后,惊奇地发现不仅教官不在,就连蒙面黑衣人也没有出现,只有徐永植和李虎站在队伍前,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教官昨天晚上交给我了一封信,让我今天早晨五点整交给李虎,并要求李虎在所有人面前宣读这封信!”徐永植说完之后进入了队列。
李虎也意识到了事情有些不对劲,他收起了玩笑的心情,将信封拆开,展开信纸大声读了起来。
“各位特种兵战士们,你们好!我是徐彦卓,当李虎读这封信的时候,我和你们已经相距了三百多公里了。现在我宣布,第一阶段综合考核正式开始。你们现在所在的是琼州最南端的锦母角,距神峰绿水塘训练营地三百零五公里。考核内容很简单,十天之内,也就是三月十日清晨五点之前,能赶到绿水塘训练营地生活区就算考核通过,没有按时赶到的人将会被淘汰。你们所能允许携带的只有一块手表、一只铜哨、一个发烟罐和一幅地图。铜哨是夜间遇到紧急情况用来呼救的,发烟罐是白天遇到紧急情况呼救的。在十天当中,你们面对的不只是饥渴和体能的考验,还有徐纳言和刘晚亭两位教官亲自率领五千名铁血战士和天罚战士对你们的围追堵截。你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场考验,但我更希望你们把它当作一项任务,通过任务铭记特种兵的最终目标。为了确保公平,我将不参与你们之间的较量和对抗,但我会全程关注你们。围剿你们的追兵将于八点整准时赶到你们现在的营地!祝你们好运!
……(未完待续。(llwxs520 ……》
第357章 意见分歧()
李虎将信读完之后,四周一片寂静,特种兵们一时都没有反应过来。这几十天里虽然受到了残酷的折磨,但同时也习惯了教官给他们一个又一个的考验。如今教官突然不在了,该自己拿主意了,他们却变得不适应了。
“不要发愣了,赶紧想想下一步该怎么办。我们现在的时间非常宝贵。”还是徐三比较冷静,一嗓子把众人惊醒过来。
是呀,该怎么办呢?
“毕奇,去看看,发烟罐和地图在哪里?”李虎赶紧命令道。
“应该在教官的帐篷里!”徐永植提醒道。
果然,毕奇在空无一人的教官帐篷里找到了地图、发烟罐和铜哨。
“快把地图发给大家!”李虎再次命令道。
“弟兄们,我们能坚持到今天真的很不容易,在这种情况下,靠谁都没有用,只能靠我们自己。徐三说得对,我们的时间很宝贵,所以只能给大家十分钟时间考虑,十分钟后,我们综合大家的意见做出决定!”李虎当仁不让地对全体人员命令道。
此时此刻,确实需要有一个人站出来主持大局,李虎的举动并没有引起特种兵们的不满,众人赶紧把心思都放在了如何应付眼前的局面。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终于,刘破虏首先说出了自己的主意:“我建议化整为零分散突围,这样可以凭供我们人少的灵活性冲出敌人的包围圈。”
刘破虏的建议得到了部分人点头赞同,大家经过了几十天的魔鬼训练,不论身体素质还是心理素质都有了大幅度提升,绝不是铁血战士和天罚战士所能比拟的,分散突围并不是没有可能。
“我不赞成!”徐大提出了反对意见。
“主人说过。特种兵的优势在于团体作战,绝不能靠单打独斗。分散突围无法发挥出特种兵的最大优势,我建议集中起来突围。”听徐大将徐彦卓拿出来说事,徐永植等人不住地点头。
郭松龄在一旁为刘破虏帮腔道:“集中起来万一被敌人包了饺子怎么办?那岂不是全军覆没了?至少分散突围还有一线生机!”“
你搞搞清楚,主人让我们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而不是大溃退。什么一线生机?这哪是特种兵在完成任务。分明是溃兵在逃跑,我坚决不同意。”徐大态度非常坚决,他绝不允许主人花了大量心血训练出来的特种兵是这种模样。
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特种兵们也分成了两个阵营。不,准确的说应该是三个阵营。还有一个阵营是以是徐三和韩恢为首的一些人,他们觉得刘破虏和徐大各有各的馘理,但又觉得都不太妥当,至于什么地方不妥。他们也说不清楚,只能不表态,默默地看着双方争执。转
眼间十分钟过去了,徐三看了腕上的手表,再看看互相争执的特种兵,他心急如焚大喊道:“别吵了!”
这一嗓子把众人吓了一大跳,双方果然停止了争吵。把目光看向了徐三。
徐三见众人都看着自己,他也傻了,他觉得像刚才那样争吵于事无补,情急之下才喝止了众人。事实上,他哪有什么主意。无奈之下,只得前言不搭后语道:“光吵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么长时间……刚才不是说十分钟……”
说到这里,徐三忽然瞥见李虎在皱眉沉思,仿佛老僧入定一般,对众人的吵闹也无动于衷。
十分钟之后汇集大家的意见,似乎这话就是李虎说的,徐三灵机一动:“现在十分钟到了,我们听听李虎的意见吧!”
徐三不动声色地把皮球踢到了李虎的身边。
见众人再次把目光投向了李虎,徐三这才暗自松了口气:看来以后不能随便激动了!
……
李虎并没有发现众人都在望着他,依然在飞速地思考。
特种兵们见李虎如同走火入魔一般,也不敢打扰,只好默默地等待。
就在众人急不可耐之时,李虎终于面带笑容咬牙切齿地喊了一声:“成了!”
回过神来的李虎,见众人瞅着自己,有些莫名其妙。
“十分钟早就到了,李虎,大家等着你给汇总意见呢!”徐三赶紧提醒。
“哦!都有哪些意见?”李虎反倒不着急了。
徐三言简意赅地将众人的分歧讲了一遍,同时他也不忘把自己的担忧也提了出来。
李虎听完不置可否,笑着反问了一句:“公子在信中让我们把赶到营地当作一项任务,那我问你们,特种兵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完成任务!”徐三代替众人回答道。
“所以说呀,我们考虑的重点不是分散和集中的问题,重点应该是如何完成任务。只要能完成任务,管他是分散还是集中呢?你们说是不是?”李虎的话一语中的,所有人都表示同意。
“我再问你们,这三百多公里路程,我们所面对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当然是五千人的围追堵截了。”这次回答的是刘破虏。
刘破虏说得没错,如果没有人围追堵截,三百多公里路哪用得了十天,有五天他们就轻松搞定了。每天早晚胡负重越野可不是白练的。至于在丛林中寻找食物,寻找水源搭建房屋,辨别方向等等,对他们来说也是小菜一碟了。
李虎点点头:“所以说,是分散还是集中,要看敌人兵力布署的情况来决定。也就是说不管分散还是集中,都要避开敌人兵力最强大的地方,从敌人最薄弱的地方进行突围。”
特种兵们再次表示赞同。
徐三和韩恢无意间对视了一眼,他们都从对方眼中读出了相同的东西:至少在目前,李虎已经在特种兵中取得了默认的领导地位。
“李虎,你说得对,可是什么地方是敌人最薄弱的地方呢?”徐永植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我又不是神仙,我怎么会知道?”李虎翻了一个白眼。
“切,我还以为你有什么好办法呢?”郭松龄在一旁不满道。
“虽然我不知道敌人的兵力部署,但是我们可以调动敌人的兵力部署!等敌人露出空档后,再从最薄弱的地方突围!”(未完待续。(llwxs520 ……》
第358章 兜底分队()
李虎洋溢的自信感染了特种兵们,他们似乎不再像刚才那么茫然了。“李虎,你给我们说说!”徐三看向李虎的眼中充满了清澈。
“大家把手中的地图打开,听我说,你们看,从锦母角到达神岭目的地大概有三条路,这三条路之间相隔有八十公里左右。最好走,也是最近的是中间这条路。右边这条路次之,最难走的也是最远的则是左边这条路。如果是你们,你们会如何布署兵力?”
……
半个小时之后,有一拨人离营而去。
一个小时之后,又有一拨人离开。
又过了一个小时,营地已经空无一人,就连帐篷也不剩一顶了,如果不仔细观察,谁也不会想到昨晚曾经有人在这里住宿过。
二月二十八日早晨八点整,一群人飞驰而来,驻足在特种兵们之前住宿的地方。
“副总指挥,他们走了,现在我们该怎么办?”问话的是带队的队长。
刘晚亭临时客串了这次行动的副总指挥,当然,徐纳言也同样客串了这次行动的总指挥。刘晚亭的任务是带领二百五十人的小分队进行兜底追击,确定特种兵的行进路线后发报给徐纳言,由徐纳言调整部署进行堵截。
刘晚亭没有回答小分队队长的询问,而是转身看向了相反的方向。锦母角三面环海一面环山,而刘晚亭此刻正站在山顶上。远处一片蔚蓝,那是浩瀚的大海。海边金光闪闪,那是沙滩。沙滩之后郁郁葱葱,是大片的树林。蓝黄绿三色层次分明,风景宜人。
队长见刘晚亭皱起了眉头。不解的问道:“副总指挥,您是担心他们会藏在林中?”
刘晚亭点点头,旋即又摇摇头。
“要不我派人下去瞅瞅?”队长主动请缨道。
“不用了,这下面都是沼泽地,他们真要想藏你是找不到的!”刘晚亭摆摆手道。
“那怎么办?”
“你看看这些树。有什么特点?”刘晚亭问道。
队长看了半晌。摇摇头!
“树枝上树叶上都沾着海泥沙粒,这说明海水涨潮的时候,会把这些树淹没。至少有大半截会没入海中!”
队长恍然大悟:如果他们真的藏身林中,到时必然会原形毕露。
“我们不急着走,先扎营住下再说!”刘晚亭吩咐道。
“是!”队长答应一声转身就要去安排。
“记着发一份电报给首领!”刘晚亭补充道。
“是!”
……
就在刘晚亭望着大海的时候,徐彦卓也望着眼前的三十四人!
“你们中间有认识我的,也有不认识我的!有称呼我主人的。也有称呼我首领的!从今天开始,你们都将有了新的身份………参谋部的参谋,而我则是你们的参谋长!”徐彦卓开门见山道。
并不是徐彦卓喜欢当什么参谋长,本来这个职务是徐彦卓给蒋方震量身定做的,谁知道蒋方震死活不肯同意,只愿意做副参谋长。无奈之下,徐彦卓只好自己做了这个挂名的参谋长。事实上所有具体的事情还是由蒋方震在操作。
“大家坐下吧!”徐彦卓手下坐了下来。
“副总参谋长,都准备好了吗?”徐彦卓回头问道。
“都准备好了!”蒋方震点点头。
这次对特种兵的考核是徐彦卓提出来的,不仅对特种兵是考验,同时也是为了检验医疗队、报务队和参谋队的集训效果。医疗队和报务队跟随徐纳言的部队参加堵截行动,而参谋队则聚在一起进行实战演练的战术分析和预测。
“沙盘是他们自己做的吗?”徐彦卓满意地点了点头。
“是他们自己做的!参谋队所有人员现在都可以独立制作沙盘了!”蒋方震回答道。
“报告。堵截部队发来了第一份电报!”一旁的报务员将译好的电报交给了蒋方震。
蒋方震看了一眼徐彦卓:“参谋长,您看……”
“按你的计划进行,我想看看参谋们的表现!”徐彦卓朝着蒋方震一摆手。
蒋方震点点头,转身朝着参谋人员命令道:“我喊到名字的人员上来为大家进行分析预测,其余人员可以进行补充!梅秋杰、常万全、徐狙王、邓千里!”
“到!”被叫到名字的几人立正站起,走到前边面向大家站好。
这四人的情况徐彦卓还是了解一些的,当然都是听蒋方震提前介绍的,也是参谋队里的佼佼者。
梅秋杰,二十六岁,海南文昌县人,是议长宋嘉树的亲外甥。梅秋杰是一九零七年庚子赔款派往美国的公费留学生,毕业于美国佛吉尼亚军事院校,是唯一学军事的留学生。学成归来之时,恰逢遇到辛亥革命,成立了中华民国。之后清帝退位,袁世凯成了大总统。宋嘉树因追随孙文革命,所以不愿意梅秋杰为袁世凯卖命,于是让梅秋杰回到文昌掌管家业。再后来,特区成立,宋嘉树多次想让梅秋杰复出为特区出力,可梅秋杰都拒绝了。此次,蒋方震参谋队集训征集人员,宋嘉树强行为梅秋杰报了名,拧着他的耳朵将他送到了蒋方震处。议长的面子蒋方震当然要给了,再说了对方还是美国留学回来的高材生,所以梅秋杰成了一名参谋。果然,在其后的集训中梅秋杰大放异彩,其丰富而全面的军事理论知识,使其成为了蒋方震手下的头号爱将。
赵拓,二十五岁,山东青岛人,是陆军部次长徐树铮推荐来的。一九零九年,赵拓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陆军行营军官学堂第一期正则班。毕业后赵拓不愿意回到军队,于是向当时的学堂督办段祺瑞打报告,申请再上一期。一九一二年赵拓再次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后,被段祺瑞一纸调令调入了陆军部。或许是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在陆军部谁也瞧不上的徐树铮,偏偏对赵拓青眼有加。徐树铮随徐彦卓剿灭白朗军回到陆军部之后,对徐彦卓大加称赞,并积极鼓动赵拓投奔徐彦卓。徐树铮心中清楚,赵拓是有军事才能的,放在陆军部只能将他埋没。赵拓也颇为心动,于是拿着徐树铮的一纸推荐信来到了琼州,进入了蒋方震的参谋集训队。(未完待续。(llwxs520 ……》
第359章 各抒己见()
徐狙王,十九岁,是当年黑田三信招募来的第一批日本孤儿。去年入选狙击队,徐彦卓不知蒋方震为什么会将一个狙击手招入参谋队,但他相信蒋方震一定有自己的理由。蒋方震能从三十多人当中将徐狙王点名出来,可见蒋方震对徐狙王的器重。
邓千里,十六岁,加入铁血战士只有一年多一点的的时间,满脸显出稚气。尽管徐彦卓对蒋方震非常信任,但他对邓千里还是充满了怀疑。自己虽然年龄也不大,可是毕竟已是两世为人,再说自己在后世所掌握的知识也不是他们所能比得了的。尽管心存疑惑,但徐彦卓面色如常,并没有表现出来。
蒋方震将电报递给梅秋杰:“将电报的内容念给大家!”
“是!”梅秋杰接过电报朗朗读出:“上午八点,兜底追击分队到达锦母角,猎物已消失。鉴于锦母角周围地形复杂,为排除猎物藏匿可能,故决定在此留守,留守时间待定!刘晚亭,二月二十八日晨八点零七分。”
“你们四人都说说,对这场模拟的战斗有什么看法!”蒋方震直截了当道。
梅秋杰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做声。
“梅秋杰,你先说!”蒋方震直接点名道。
“是!副参谋长!我认为堵截部队必胜无疑,原因有三,一是双方兵力悬殊。二是对方作战意图已暴露。三是对方地形陌生,堵截部队以逸待劳!”梅秋杰侃侃而谈。
“副参谋长!我同意梅参谋的意见,除了他所说的原因以外,我再补充两点。堵截部队自带给养,而特种兵们却要自筹给养。除此之外特种兵还有体能消耗的隐患。十天三百公里的急行军将会消耗大量体能,如若被堵截了要绕远路还不止这些距离!”赵拓也说出了自己的意见。
“徐狙王,你呢?你什么意见?”蒋方震接着询问道。
徐狙王看了一眼徐彦卓,犹豫道:“我说不好!但我不同意梅参谋和赵参谋的意见!”
看见徐彦卓鼓励的眼神,徐狙王胆子稍大了些:“我觉得梅参谋和赵参谋所说的那些条件不是胜负的关键因素。关键的因素在于是谁在指挥战斗!堵截部队的指挥官是徐纳言队长和刘晚亭队长。这一点是我们已知的,但特种兵那边究竟是谁指挥我们不得而知,所以现在判断胜负为时过早!”
“你觉得特种兵那边谁指挥胜算多一些!”徐彦卓罕见地插言问道。
“谁指挥胜算多我不清楚。我对他们不是很了解!但是,如果是徐永植、刘破虏、徐大、徐二中的任何一人指挥都将必败无疑!”徐狙王断言道。
“为什么?”蒋方震直接替徐彦卓询问了。
“据我对他们四人的了解,徐永植过于谨慎,临机处断能力欠缺。刘破虏过于自信,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徐大、徐二长期没有指挥过作战。欠缺经验。总之,对他们四人来说,根据作战计划指挥战斗是他们的强项,但他们却不擅长于指挥类似这样的战斗!”
徐彦卓听了徐狙王的分析不由地呆住了,他的分析可谓一针见血,和自己的预判几乎一模一样。徐彦卓的判断是基于数年来对他们四人的了解,而徐狙王真正和四人接触。也就是在消弭南北内战和剿灭白朗军期间,通过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