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十九路军战记-第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0月20日,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即汪精卫由重庆出走,然后,汪、日双方相互发表和谈声明。

11月30日,天皇批准了‘调整日华新关系方针’,其基本内容为‘新中国’承认‘满洲国’;华北、蒙古为日华军事合作特区;长江中下游地域和华南沿海为日华经济合作特区;规定‘新中国’之政权形式为分治合作。在附属条款中,还要求中国赔偿事变爆发以来日本国民在中国所蒙受之权利、利益的损失。

12月18日,汪精卫和夫人陈壁君,以及陈公博、周佛海、林柏生、陶希圣、曾仲鸣等人,趁蒋介石到陕西武功召开军事会议之机,从重庆乘飞机,经成都到达昆明,在云南省主席龙云的帮助下,包租一架飞机逃往越南河内。

12月21日。蒋介石正在陕西武功主持军事会议,向西北将领们传达南岳军事会议精神,突然接到行政院副院长张群从重庆打来的电报,说汪已去河内,与日方商谈和平。

蒋介石看到电报之后十分吃惊,因为汪精卫在国民党内和国民政府内部身居要职,突然出走河内,必将引起轩然大波,处理不好的话很可能使国民政府分化瓦解,使抗日阵线精神崩溃。他急电云南省主席龙云,询问详情,并让龙云转交他给汪精卫的电报,劝汪回国,勿搞和谈之事。蒋介石又急电正在河内进行国事活动的外交部长王宠惠面会汪,力促汪醒悟回国,不要被敌人所利用。

然而,汪精卫旗帜鲜明地表示要寻求‘和平救国’之路,拒绝回国。

蒋介石害怕因汪出走与日和谈之事,引起人心浮动,也害怕家丑外扬,命令有关方面,严密封锁消息。

12月22日,日本方面得知汪精卫已顺利出走河内,顿时大喜过望。内阁首相近卫立即代表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尊称汪精卫为中国的有卓见之士,把汉奸势力称作复兴气势。

近卫声明说:日本政府,本年曾一再声明,始终一贯地以武力扫荡抗日之国民政府,同时与中国同感忧虑并与有卓见之士合作,为建设东亚新秩序而迈进。

现在感到中国各地复兴气势蓬勃而起,建设趋势日盛一日,当此之时,政府向国内外阐明与新生中国调整关系之总方针,以期彻底了解帝国之真意。日满华三国应以建设东亚新秩序为共同目标而联合起来,共谋实现睦邻友好,共同防共及经济合作。

12月24日,重庆。蒋介石鉴于日本方面已公开向汪精卫伸出和谈橄榄枝,汪精卫潜去河内的消息又不胫而走,世界舆论和国内舆论哗然,而且各执己见,众说纷纭。特别是德国广播的消息说汪某是代表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前去与日本谈判和平问题的。蒋介石不得不在公开场合反复表明自己的立场观点,以澄清事实真相。

是日,蒋介石召见美、英大使,正式通知两国政府,汪精卫无权与任何人谈判和平之事,请美、英相信,中国政府绝不会向日本投降。

12月26日,蒋介石借国民党纪念周会之机,向党、政、军高级人员发表演讲。在长达八千字的长文中,对近卫声明进行强烈谴责和批驳,指出近卫声明是妄图灭亡中国的毒计,是扰乱中国内部的阴谋,中国各界不要受其迷惑,而应抗战到底。

在这里,蒋介石已微妙地透露汪精卫叛逃之事。但他仍未公开谴责汪,使其不致激化与汪的矛盾而公开主和。他把汪精卫划为‘内部’一方,而给其留有后退的余地。

为了和平处理汪精卫事件的危机,蒋介石又叫驻英大使郭泰祺亲自到河内劝诫汪精卫,希望他不要与日本人继续接触,免于敌人以可乘之机,并建议他到欧洲考察休养。

然而,此时的汪精卫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12月31日上午,香港的《南华日报》发表汪精卫对日通和的《艳电》。该电以汪精卫及其团体的名义,向国民党中央党部、总裁蒋介石及中央执监委员会建议,中国与日本罢战言和,与日本携手防共。

消息传到重庆之后,蒋介石立即主持召开国民堂中央执监委员会临时紧急会议,讨论对汪精卫的处理问题。会议一直开到深夜,于翌日做出决议:鉴于汪精卫值抗战紧急之际,擅离职守,匿迹异地,散发违背国策之主张。处处为敌人要求,曲意文饰,颠倒是非,为敌张目。违反纪律,危害国家。决定:将汪精卫永远开除出党,并撤除一切职务。

汪精工被开除了党籍,撤了职,仍然还是中国公民。蒋介石又派谷正鼎前往河内,带去给汪精卫、陈壁君、曾仲鸣三人的出国护照和旅费,力劝这三位公民赴欧考察,可是汪精卫不买蒋介石的帐,破口大骂蒋介石,声称不上他的当。

汪精卫在取道昆明逃往河内之前,曾经与云南省主席龙云密谋,把自己准备前往越南另组政府的事情和盘托出,希望能够得到他的支持。而龙云历来不满蒋介石消灭异己的政策,对国民党中央保持半独立状态。抗战爆发后,龙云拥护抗战,云南军队被编为第六军,由卢汉任军长,开赴前线参加抗战。但龙云对蒋介石利用抗战蓄意牺牲非嫡系部队不满。国民党政府和军队退往西南后,蒋介石积极向云南渗透,龙云深恐他的地盘被吃掉,同蒋介石的矛盾进一步加深,于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会通电拥护。

龙云既想依靠汪精卫,通过中日间“和平”,以保存其地盘和实力,又考虑到投汪成败难卜,弄不好就会受千夫唾骂,而且还会遭到蒋介石大军压境,丢失一切。所以当察觉到他动向不稳的蒋介石先后派国民党元老李根源和唐生智到昆明劝说龙云,晓以利害和民族大义,使龙云面对现实,没有按照汪精卫集团的愿望行事,而桂系的李宗仁和白崇禧也明确表示反对,于是,汪精卫就把目光投向广东和福建两省的实际支配者——孙百里。

第二百零三章 说客造访

“报告!门口有个男子,自称是杜周南先生的同学,说有要事和司令商议。”卫兵站在门外大声报告。

“快请!”孙百里从地图上面抬起上身,不假思索地命令道。这里是杜周南的老家,他又曾经做过一任县长,亲朋故旧肯定很多,再加上孙百里视杜周南如兄长,所谓爱屋及乌,连带着他的同学都备受礼遇,否则,堂堂战区司令官,国军上将,怎么可能说见就见呢!

孙百里刚刚整理完军容,正准备亲自到门口去迎接,卫兵却带着一个西装革履的男子走了进来。来人左手托着顶礼帽,右手拿着根手杖,满面春风地走了进来,看年龄在四十岁上下,鼻梁上面带着副夹鼻金丝眼镜,一双眼睛以和年龄不相称的灵活转动着,嘴唇上面留着一撮黑亮的髭须,再加上白净面皮上的细密皱纹,给人成熟的感觉。

“孙将军,久仰,久仰!”没等孙百里开口,来人就抢上一步说道:“鄙人卫子虚冒昧来访,还请恕罪!”说罢冲着孙百里双手抱拳,眼睛不停地打量着对方。

孙百里急忙说道:“哪里,哪里,不知卫先生大驾光临,有失远迎,失礼,失礼!”

两人寒暄之后,孙百里示意卫兵退出去,然后开门见山地问道:“卫先生是杜周南先生什么时候的同学,不知道找百里有什么指教啊!”

卫子虚没有立刻回答问题,而是四处看了看,形迹显得有些古怪,孙百里见状急忙说道:“卫先生,这里是我的办公室,没有命令,任何人都不能出入,你完全不必担心被其他人听到。”

卫子虚嘿嘿地笑了笑,说道:“我和周南是日本帝国大学的同学,这次拜访的目的是代表汪精卫副总裁邀请孙将军加入新政府的!”说到这里他的两只眼睛从镜片后面放射出期待的光芒。

卫子虚的形象在孙百里的眼中立刻丑恶起来——连嘴唇上面的小胡子都像极了日本人的人丹胡,他怫然说道:“卫先生,孙某对汪副总裁和新政府的态度是和国民政府完全一致的!我们第四战区、第五战区和第九战区已经联名通电中央,要求明正典刑,严格惩处党国叛徒,民族败类!难道这个态度还不够鲜明吗?”

说罢站起身来准备送客,如果此人不是杜周南的同学,孙百里当时就要把他枪毙了。

卫子虚的脸上立刻升起两块红云,他把手杖在地上用力一顿,激动地说道:“难道不和蒋介石同流合污就是党国叛徒吗?以汪兆铭的资格人望难道不能领袖全国吗?为什么只要提到和谈就被骂作汉奸、民族败类,如果我们要投靠日本人为什么不直接到南京去,何苦千里迢迢地跑到法国人的地盘上去?”

孙百里为了让他心服口服,大声说道:“骂汪精卫是党国叛徒、民族败类,并不是因为他要和蒋介石分庭抗礼,而是因为他要向日本人屈膝求和!无论他和蒋介石怎么斗,都是中国人自己的事,但是想借助敌国的力量来达到自己的私欲,就天理难容,必将遭到四万万炎黄子孙的唾弃!”

卫子虚辩解道:“我们是要成立新的政府,和日本进行平等谈判,商讨结束战争,怎么能说是屈膝求和?抗战才开始不到两年的时间,国土就沦丧了大半,再打下去肯定是要亡国灭种,为什么不能够接受日本政府的善意,实现两国之间的和平,再谋发展?”

看着对方振振有词的架势,孙百里感到这个卫子虚有些书呆子气,似乎只是被人蒙蔽,并不是铁了心要作汉奸,就耐着性子解释道:“日本首相近卫代表日本政府发表的声明和中日之间的和谈条件你也看到了,那么我来问你,既然日本政府声称要和中国携手反共,为什么却对共产党控制下的苏联一再退让呢?为什么要在远离苏联的中国南方驻军呢?既然要和中国亲善,扶持中国发展,为什么还要赔偿战争损失呢?”

面对这孙百里连珠炮般的质问,卫子虚极力辩解道:“日本和苏联曾经在张鼓峰地区发生过战斗,并不是一再退让;在中国南方驻军,主要是为了对付主张抗日的蒋介石政府;要求战败国赔偿损失是国际惯例,并不是日本人独创的!”说完之后连忙用手抹了抹额头,然后看着对方的反应。

孙百里又好气又好笑地追问道:“日本人恬不知耻地跑到中国的土地上来‘反共’,当苏联人进攻它的时候又退避三舍,这不是借口是什么?口口声声要和中国亲善,却借口一名普通士兵失踪大肆进攻,其妄图灭亡中国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所谓和谈、亲善统统都是借口,用来掩盖其无法在战场上面消灭中国军队的事实!除了你这样的书呆子,有谁会相信?汪精卫等人不过是借着救国救民的幌子满足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而已!”

没等卫子虚反应过来,孙百里又接着说道:“假使汪精卫的新政府真的能够实现,你认为日本人就会撤退吗?他们付出这么大的代价才把战线推进到中国腹地,怎么可能因为我们换了个政府就撤退呢!日军肯定会借口帮助新政府稳定局势,对付蒋介石而名正言顺地驻扎下来,然后再利用新政府的力量来消灭中央军,等到肃清了潜在的威胁,还有必要让这个挂羊头卖狗肉的政府存在吗?想当年,南明的小朝廷和士大夫们不是满心欢喜地欢迎满清八旗南下吗,以为他们只是过来为崇祯皇帝报仇,剿灭农民军的,可是最后怎么样呢!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你读了那么多的书,难道连这么浅显的道理都不懂呢!?”

看着孙百里痛心疾首的样子,卫子虚嗫嚅道:“可是不和日本停战的话,最终还是要亡国灭种的,我们根本就不是日本的对手!”

孙百里知道卫子虚已经接受了日本并不是真心求和的观点,只要让他再确立抗战必胜的信心,就完全有可能把他争取过来,于是语重心长地说道:“如果单纯比较中日两国的实力,我们是打不过日本,但是,实际的战争并不是简单地在天平上称一下就能决出胜负的!国人抱定的是焦土抗战的方针,即使四万万同胞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也决不投降,日本人能够做到让它的一亿国民玉碎吗?就凭这一点,日本也没有机会彻底打垮中国!另外,日本大本营和政府愚蠢的战略也使它只能在中国这个泥潭里面越陷越深,最终遭到灭顶之灾!”

卫子虚好奇地追问道:“日军在战场上面节节胜利,怎么能够说他们愚蠢呢?”

孙百里耐心解释道:“从七七事变爆发以来,日军在和国军的历次战役中基本上都是采用逐次增加兵力的添油战术,总是信心超过实际的能力。如果日本能够在开战后的半年之内,把军队扩充到100个师团,分别从华北、广西、广东、上海四路进攻,把中国的广大国土彻底分割开来,然后再逐个解决,未必不能取胜,然而,日本高层高估了自己军队的战斗力,也低估了国军抵抗的意志和决心,以至于要靠收买汉奸来达到目的!直到现在,日本天皇和政府都还没有把中国看作自己的对手,老是惦记着南洋英美的殖民地,又加入了德国的反共联盟,典型的贪心不足,在这样弱智的指挥下,军队再厉害又有什么用?”

卫子虚听完这番话之后默然无语,低头陷入沉思之中,虽然他是军事方面的门外汉,但是比较孙百里和汪精卫两人截然不同的分析之后,还是感觉前者的话更加可信。

孙百里感觉火候已经差不多了,顺手压上最后一根稻草:“这些年来参加过‘倒蒋’的党内人士以及地方势力数不胜数,可是为什么汪精卫在河内待了这么久却没有一个人起来相应他呢?原因非常简单,谁都不愿意当民族的罪人,遗臭万年!再过一段时间,汪精卫的耐心就会没有了,我们的委员长也不会放过他,所以最好的选择就是灰溜溜地跑到日军占领区,在敌人的刺刀下去建设自己所谓的新中国了!”

“我绝对不会去!”卫子虚斩钉截铁地说道:“如果汪兆铭真的这样做,那么他就是赤裸裸的伪君子,利欲熏心的汉奸、卖国贼!卫某虽然鲁钝,但是还不屑于和这等人为伍!”

孙百里看到终于说服了杜周南的同学,欣喜异常,心里突然灵机一动,问道:“卫先生,你是不是还要回到河内去?”

卫子虚回答道:“当然了!这些都是你的推测,算不得准,要眼见为实!虽然你的分析很有道理,可是汪兆铭当年孤身一人就敢刺杀满清重臣,不应该会是你说的那种人!”

孙百里点头说道:“既然这样,咱们就拭目以待吧!”然后他直盯着卫子虚说道:“如果汪精卫和我推测的一样,你可不可以不动声色地继续留在他的身边!”

“你是要我做间谍!?”卫子虚诧异地说道:“我可干不了这种事!”

孙百里急忙安慰道:“我只要你潜伏在敌人内部,不需要经常往外面送情报,只有在万分紧急的时候,我才会派人找你!”

卫子虚想了想,说道:“好吧,我答应你!万一我遇到十万火急的事情要找你,该怎么联系?”

孙百里喜出望外地说道:“到时候你可以到租界里面去找一个叫秦翰林的人就可以了!”

随后,孙百里和卫子虚商量出一套较为稳妥的联络手法,为打入日军的内部做准备,这样一来,十九路军成功地在汪精卫的身边埋下一枚钉子。

第二百零四章 先发制人

武汉会战结束以后,蒋介石在南岳衡山召开的军事会上与国军的高级将领和大本营的幕僚们仔细地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军力情况,认为日军在占领武汉和广州之后,已经达到兵力的极限,再加上敌后部队不断威胁长江水道,使其后勤补给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应该无力在短时间内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但是,日本兵种齐备,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战斗力仍然很强,故而,今后的抗战将进入敌我相持的阶段。

蒋介石基于以上对形势的判断和综合全体到会将领们的意见,提出了中国军队今后作战的指导方针:集中优势兵力在日军防线相对薄弱之处连续发动有限度之攻势与反击,以牵制消耗敌人;积极策应敌后之游击部队,加强敌后控制与扰袭,化敌人后方为前方,迫敌局促于点线,阻止其全面统治与物资掠夺,粉碎其以华制华、以战养战之企图;同时,抽出部队轮流整训,强化战力,准备反攻。

为了适应急剧扩大的战争规模,更加灵活地指挥作战。军事委员会对军队体制进行了改革,暂时撤销了兵团、军团两级编制,以军为作战的基本单位;取消西安、广西、重庆等行营,另设天水、桂林两个行营,以程潜、白崇禧分任行营主任,在最高统帅部之下,由程、白二将军分别负责指挥南北两大战场。

另外,统帅部重新划分了全国战区,调整了兵力部署:

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兵力包括第2、第3集团军,共12个步兵师,一个步兵旅,一个骑兵师,一个骑兵旅和其他特种部队,负责防守河南及安徽一部。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兵力包括第4、第5、第6、第7、第14、第18集团军,共32个步兵师,14个步兵旅,五个骑兵师,三个骑兵旅和其他特种部队,负责防守山西及陕西一部。

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兵力包括第10、第23、第25、第32集团军和新编第4军。并32个步兵师,2个步兵旅,以及其他特种部队,负责在浙江和江苏开展游击战。

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孙百里,兵力包括第19、第12、第16集团军,共25个步兵师,2个独立步兵旅和其他特种部队,负责防守两广。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兵力包括第2、第22、第29、第33集团军,豫鄂皖边区游击总队。共26个步兵师,一个骑兵师,一个骑兵旅和其他特种部队。负责防守皖西、鄂北、豫南。

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兵力包括第7、第17集团军,共6个步兵师,9个步兵旅,4个骑兵师,4个骑兵旅和其他特种部队,负责防守甘宁青及绥远地区。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代理,兵力包括第1、第20、第19、第27、第30、第31集团军,湘鄂赣边区游击总队,共52个步兵师,以及其他特种部队、游击部队,负责防守湖南、鄂南、赣西。

第十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下辖第34集团军,共9个步兵师,一个步兵旅,一个骑兵师,一个骑兵旅和其他特种部队、保安部队,负责防守陕西。

苏鲁战区,总司令于学忠,下辖7个步兵师和特种保安部队,游击部队,在苏北和山东开展游击战。

冀察战区,总司令鹿钟麟,下辖5个步兵师,一个骑兵师和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