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藩王-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必多言,你现在就火铳,我先看看”

    谭有官见朱由楫下定决心,便劝阻。片刻之后谭有官带着朱由楫来到铁匠作坊,叫来一个壮汉,说到“拜见皇三孙殿下!”

    谭有官说道:“殿下,此乃犬子谭小官,专门火铳枪管”

    朱由楫仔细观察跪着的谭小官,此人二十岁上下,浑身腱子肉,由于长时间接触锻造,皮肤微微有些发黑。

    “起来说话,现在就开始枪管吧”

    谭氏父子准备片刻便开始铳管。原本谭有官要做的事朱由楫全代劳了,谭有官干脆在旁边做起了解说员。

    谭小官先拿出一个约六尺长,六寸宽的薄铁板,扔在煤炭上加热,朱由楫拉起风箱让煤炭燃烧的更加旺盛。

    朱由楫知道,炼钢如果使用煤炭加热,效果最差,煤炭里的一些杂质特别是硫,钢铁中,严重影响钢铁的品质。

    “为何不用木炭炼铁?”

    “殿下有所不知,北方木炭价格颇为昂贵,宫中取暖尚且不能常用,更何况炼铁了”

    “那为啥不用焦炭?”

    “殿下,焦炭为何物?”

    朱由楫心道:“难道明朝还没发明焦炭?”

    “谭有官,你去找几个泥瓦匠过来,我告诉他们如何搭建炼焦炉”

    在谭有官去找泥瓦匠的同时,朱由楫也停止了拉封箱,开始了下一步骤,锻打。

    朱由楫拿着一个类似大钳子的工具,夹住铁板,谭小官则抡起大锤开始锻打。没想到第一下就把朱由楫带了一个踉跄。也怪朱由楫太过自信,那谭小官一身腱子肉,力量岂是朱由楫能比的。

    “要是我到二十岁,力气再大点就够了”,朱由楫自言自语到。刚说完,朱由楫看见王承恩退后了几步。

    “王承恩,你来试试!”

    “遵命”

    王成恩哭丧着脸拿起了钳子,谭小官则叮叮当当的敲了起来。

    过了约莫一刻钟,谭有官带来了泥瓦匠。王承恩如临大赦,紧忙扔下了钳子。谭有官一看便知,赶忙上来接受手。

    朱由楫则站在一边向泥瓦匠介绍土法炼焦炉的大概情况。

    其实很简单,就是用砖垒成一个圆形小房子,里面放入洗净的煤炭,房子一侧留有点火孔,上面有细小烟囱,内部也要留有燃烧通道,点燃之后十天左右即可。

    朱由楫懂得如何土法炼焦,应该感谢二十一世纪各地的新闻节目,这土法炼焦简直是环境杀手,由于技术含量低、利润大,所以屡禁不止,各地也经常有新闻报道朱由楫记住了大概。

    至于焦炭炼铁,还是等成功制成焦炭在再与那管事太监说吧,朱由楫估计谭老头做不了主

    谭氏父子这边的锻打,朱由楫是彻底放弃了,自己的力气太小,估计三五年后才能亲自动手。

    经过一个时辰的锻打,刚才的铁片已经变成了一个即将封闭的U形。之后是下一步工序,谭有官拿出一个长长的细铁棍,插入刚才的U形铁片,谭小官则拿出一个小一的锤子锻打。

    由于谭有官不需用多大力气,便抽出空来向朱由楫说道:

    “殿下,制作铳管还有另一个方法,乃使用钻头,直接将铁棍钻成铁筒”

    朱由楫在《谱》和《纪效新书》上看到过此方法,调动谭有官的积极性,便说道:

    “钻筒之法有何好处?”

    “启禀殿下,钻筒有两个好处。一是时间,若锻打铳管,需要四五个时辰,锻造者需要身体健壮、力气颇大者方可。而钻筒,普通工匠不到两个时辰即可”

    说罢谭有上前,用手拍了拍儿子谭小官肩头的腱子肉,对自己的“杰作”面露得意之色。

    “二是操作简单,钻筒之法,普通人数日即可学会。而锻打需要数年学习!如犬子从八岁起就开始随我器械,今年方才勉强出师”

    朱由楫没想到钻筒有这么多好处,便问到:“为何钻筒之法尚未普及?”

    “启禀殿下,原因有二个”

    谭有官伸出两个手指,开口说道:“其一是铳管质地。钻筒使用铁钻,未经过锻打,质地不坚,如果铁板材质再不过关,上了现场是要炸膛的!”

    谭有官拿起快要锻打成型的铳管,在手中颠了几下。

    “锻打制成的铳管,只要工匠手艺过关,材料充足!“”

    朱由楫听出谭有官说材料充足时特意加重了语气。

    “则质地密实,极少发生炸膛!我敢以自己性命担保,我谭家铳管,二倍火药绝不会炸膛!三倍火药也可使用!”

    谭有官说的有些激动,在身后箱子里翻出一根成型的铁管。

    “殿下请看,此管乃钻筒所制”

    朱由楫接过来那铁管,顿时觉得手一沉,起码有六七斤。朱由楫仔细端详,突然发现了异常。

    朱由楫惊叫:“这个铳管不直!”

    “殿下真乃火眼金睛!”谭有官马屁送上,接着说道:

    “这便是钻筒的第二不足。钻筒时,由于钻床歪斜,常常出现铳管不直或者裂缝!使铳管残废”

    谭有官仔细向四周望了望,见没有死太监,说到“有时赶工期、凑数量,这种残废品也被用于制铳!这种火铳毫无精度可言,时间久了必炸膛!”

    听完谭有官的话,朱由楫是暗暗吃惊“火铳炸膛乃是战场大忌,哪怕数十只火铳有一个炸膛,也会影响军心!听这谭有官所讲,火铳出残次品概率不会太低,拿着这种火铳上战场能打赢吗?”

    朱由楫数次来到兵仗局,除了要把自己的一些知识交给工匠,另一个原因是自己感兴趣。

    本来二十一世纪的朱由楫就是火器迷,穿越后这种动手的愿望更加强烈,朱由楫甚至怀疑这具躯体以前就梦想做个铁匠。

    “哥哥是木匠皇帝,弟弟是铁匠藩王?”这画面实在是太美了。

    听完谭有官的话,朱由楫心情沉重,原本打算观看火铳发射,现在也没了兴致。

    “到底是谁的原因导致了火器质量不过关?太监?兵部?户部?还是站着茅坑不****的东林党?这里面的关系定是盘根错节。我现在就是一个小小的皇孙,如果做出这种断人钱财的事,代价可是承受不起的!”

    朱由楫想起自己另一个常常挂在嘴边的话“能动手的绝对不动口,能打死的绝对不打残!”

    朱由楫单手指天,高声说到“苍天作证,我朱由楫早晚有一天,要把这些国之蛀虫杀的干干净净,杀的片甲不留!”、;;,,!!

第十四章 皇子皇孙进学() 
万历四十四年,九月初一,皇太子朱常洛出阁。

    朱由楫刚听说这消息吓了一跳,皇太子还出阁?那不是黄瓜大闺女做的事儿吗?

    自认为历史还算过得去的朱由楫当然不知道,这皇太子出阁是指进学。

    皇宫好事儿三兄弟,其实本来是好事儿两兄弟,有劳动楷模大哥朱由校、安分守己三哥朱由楫的带动,乖乖虎朱由检怎能会安分守己!

    太子朱常洛还没走出宫殿,就接受了一次考验。三兄弟抱着太子的大腿,坚决不撒手,非要参加太子进学。

    忠厚老实朱由楫更是拿出杀手锏,口称盼了十二年才等到父皇进学,如果做儿子的不能参加,上对不起苍天,下对不起百姓。绝口不提自己十二年前还处于单细胞阶段。

    说罢给了大哥朱由校一个眼色,兄弟两心领神会大哭起来。至于朱由检,则被大哥使劲踩了一脚,被三哥用力掐了一下大腿根,顿时疼得哇哇直哭。

    太子一看,三个儿子真情流露,特别是乖乖虎朱由检都哭的甚是悲伤,再联想起这些年不受待见,情不自禁的抱着三儿子哭了起来。

    “我今日偏要带着儿子参加进学!”太子内心大喊。

    “皇太子殿下,时辰不早了,该出发了”太子的心腹太监王安说道。

    文华殿进学仪式开始,百官朝拜。有人看见太子后面仨跟屁虫,定眼一看是皇孙三人。仔细一想,皇长孙今年都十二岁了,该进学了,至于九岁的皇三孙子朱由楫、七岁的皇五孙子朱由检,也该有老师管管了。

    朱由校和朱由楫二兄弟要是知道被人算计,绝对后悔来参加太子进学。至于二人的兴致,不到一个时辰就没了,这哪是进学,简直是上朝,三个时辰的进学,有两个时辰在举行各种仪式。兄弟二人早就和周公去玩耍了。

    至于朱由检,则全程正襟危坐,比老爸太子朱常洛还严肃。

    讲学结束时,兄弟三人正要回宫,被告知明日开始也要跟着啃书本。

    之前朱由校、朱由检称大魔王,敢气老师,那是因为老师是太子私人请的,现在不同了,敢气詹事府的那帮老夫子?戒尺都能打折了!

    朱由校朱由楫二兄弟像斗败了的公鸡,挨个被领进小黑屋见老师联络下感情,混个脸熟。

    至于朱由检,听说有正规老师讲课,以后不用天天听太监唠叨了,一下跳了一尺多高,嗷嗷直喊冲进明亮的教室给老师行礼。

    回宫的路上,朱由楫问大哥“皇兄,你的先生叫啥?”

    “哎呀,忘问了!五十多岁,很和善,好像是詹事府少詹”

    “先生叫啥都不知道,明天肯定被打板子!”

    “三弟,你的先生叫啥?”

    “我也忘问了,也是五十多岁,也很和善!好像是詹事府赞善”

    当日詹事府晚宴,两名官员相互敬酒。

    “恭喜稚绳兄,今日被选为皇长孙讲学,他日必将入阁拜相啊?”

    “子先兄谬夸了,哪有子先兄学识渊博,他日子先兄必定流芳百世!”

    说罢,二人将杯中美酒一饮而尽。

    第二日,兄弟三人结伴出发,开始了慢慢求学路。朱由校像是弄坏了木匠活,满脸郁闷。朱由楫像丢了二钱银子,垂头丧气。朱由检则像平定了叛乱,一路蹦蹦跳跳、兴高采烈。

    朱由楫真想给五弟带个红领巾,再配个乐“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啊吹向我们……”

    朱由楫进了屋子,给先生施礼。那先生昨日已经打听了朱由楫的恶劣行迹,笑盈盈的拿着一本书递给了朱由楫。

    朱由楫心道“四书五经,来吧!躲了将近一年终于躲不过去。就让我接受封建教育的毒害吧!别人穿越,闭着眼睛连中三元,我穿越,看见古文就像丢了银子!”

    朱由楫一脸决绝的神情拿起书,连书名都没看直接翻开,只见……

    只见第一页画着个三角形!

    朱由楫有点发懵,抬头看看先生。只见那先生正微笑着看着朱由楫,脸上带着那种志在必得的表情,就像年轻时的马拉多纳站在某国足球队前面。

    “先生为何画一个三角形?”

    先生的笑容戛然而止。

    “这个是什么图形?”先生把书翻到第二页说到。

    “直角三角形”

    “如何求面积?”

    “底边乘高除二”

    “这个是什么图形?”先生把书翻了数页问到。

    “梯形,面积是上底加下底乘以高除以二”

    “殿下真乃博学多才!没想到殿下竟然懂算学!”

    “这是我小学就会的的好不好”朱由楫心里这样想,嘴上却说到:

    “莫非精通算学之人极少?”

    “殿下所言甚是,算学乃格物之基础,普天之下精通算学者甚少,读书人万中无一,朝中官员百中无一!”

    “学生惭愧,敢问先生姓名”

    “在下徐光启”

    “徐光启!明末数学家、农学家、军事家、水力学家、历学家!总之带家的差不多都沾上了!我的老师是徐光启!”

    “先生在上受学生一拜!”朱由楫说完低头便拜。

    “殿下使不得”徐光启紧忙双手拉住朱由楫。

    徐光启没想到朱由楫这么尊重先生,待朱由楫平静下来,徐光启问到:

    “殿下,您是如何懂得算学?”

    朱由楫沉思片刻,回答道:“皇宫内有一本书籍,名曰《华夏百科全书》,将古今中外格物知识收集记录!”

    徐光启闻言,眼中放出灼热的光芒,满怀期望的说到:“殿下可否将华夏百科全书借下官一赏”

    “先生,宫内有规矩,此书不得外借”

    徐光启满脸失望,说道:“甚是可惜!甚是可惜!”

    “先生,虽说此书不得外借,可是没说不得按照印象抄录,我今日便去观看,明日抄录一些给予先生”

    徐光启闻言大喜,说到:“那多谢殿下了!”

    “先生,今日您便教我这本书吧”朱由楫这才合上教材,看了下书名—《几何原本》。

    兄弟三人结束一天的功课。在回宫的路上,朱由楫见朱由校也是满脸兴奋之色,全然不见想象中的饱受折磨。

    “大哥,今日学的什么?”朱由楫笑嘻嘻的问朱由校,连尊称“王兄”也没叫。

    朱由校则毫不介意,满脸得意的说到:“兵事!”

    “兵事?还有詹事府的老夫子能教皇太孙兵事?”朱由楫心中惊奇,便问到:“大哥的先生叫啥?”

    朱由校道:“孙承宗!”

    “筑城孙承宗?”朱由楫顿时想起血色衣冠里面的介绍。

    其实朱由楫的历史还算不错,大学时候读了不少历史书籍,可是有个致命缺陷,不读明末史!也就是说万历末年以后的历史几乎两眼一抹黑!

    “哪个天杀的让我穿越到明末的!朱由楫内心大喊。

    不过还好,朱由楫玩过一个游戏《血色衣冠》,里面有各个朝代文臣武将的传记。朱由楫最大的爱好就是用大明种田,统一天下,对大明将领的介绍也是如数家珍。

    至于筑城孙承宗,大概是除了统帅之外出镜率最高的,常年活动在战场上,今天建个箭塔、明天建个陷阱。不过在游戏里,孙承宗一出场就预示着财政破产!往往搜刮地皮数月的钱粮,孙大人数日即可花光!

    不知道真实历史上,明末财政破产和这位乱放违章建筑的孙大人有没有关系。

    回宫的路上,朱由楫仔细回忆游戏中明末的文臣武将。

    除了大科学家徐光启和筑城孙承宗,还有大刀刘綎!称明末第一猛将,其实是整个大明第一武将也不为过!不过那政治排了游戏倒数十名之内!

    其他的如擅杀毛大帅的袁崇焕、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将军秦良玉、屯田熊廷弼等人,都要好好,尽量发挥他们的长处,还要防备和别人自毁长城!

    回到住处的朱由楫没忘记徐光启的嘱托,当天夜里连夜口述一些知识王承恩记录。!迷器,,,,!!

第十五章论学() 
第二日,朱由楫来到课堂时发现徐光启早已来到,徐光启看见朱由楫带来写着密密麻麻小字的宣纸,急忙上来观看。

    “先生请看,这是我昨夜抄录的一部分,主要是把《华夏百科全书》的一些科目抄了下来”

    徐光启拿起这些宣纸,只见上面写着“物理、化学、算学、生物学、哲学……”

    “殿下,这些科目除了算学,其他为何科目?”

    “先生,这物理学称天下万物均叫做物质,比如这宣纸和毛笔都属于物质”朱由楫拿起纸币晃了晃。

    “物质的形态即使发生变化,但是内在成分未变化即称作物理。一硫二销三木炭混合成火药,为物理。如若点燃火药,则化为烟气,三者发生改变,则为化学”

    徐光启听得云里雾里,接着问“生物学为何科学?”

    朱由楫先给徐光启递上热茶,慢慢说道:“先生,生物学为研究活着的万物,飞禽走兽、地瓜土豆均为生物”朱由楫摇着小脑袋说到。

    “殿下所说生物学下官听懂了,不过这地瓜土豆为何物?”

    “先生不知地瓜土豆?我画给先生一看便知”

    朱由楫拿起笔,画了一个地瓜一个土豆。

    徐光启看完朱由楫的画,兴奋的说道“殿下,这地瓜莫不是番薯”

    “啥是番薯,是不是红皮瓤白,煮熟了很甜,连吃三天烧心的?”

    “正是番薯,没想到华夏早就有番薯了,还在书中记载!殿下,这土豆莫不是番芋”

    朱由楫略微思考了一下,考虑到地瓜叫番薯,那地瓜他哥土豆基本就叫番芋了,便说道“正是”

    徐光启失望的说道“可惜番薯和番芋在大明尚不能推广!不过番薯和番芋叫地瓜土豆似乎更加顺口”

    “先生,是否因为地瓜喜热、土豆喜凉导致?”

    徐光启略微失望的说道:“非也、非也,如今大明实行一条鞭法,田地上缴税赋必须折合为银两,地瓜土豆不被认可,更无人折算银两,故无人敢耕种!殿下可知这地瓜亩产几何?”

    朱由楫低头思索半天,心中努力换算二十一世纪和明代的田地面积和粮食重量,开口说道“至少三千斤”

    “噗”徐光启一口茶水喷了朱由楫一脸,顿时觉得失态。朱由楫则毫意,用袖子擦了擦。说道:

    “先生,我说的产量?”

    “殿下,这地瓜亩产最高也就一千五百斤,还需上上等粮田”

    朱由楫听徐光启说完,一拍脑袋,心中想到“二十一世纪种地化肥农药提高产量忘算进去了”

    “先生,这地瓜产量很高吗?”

    徐光启先憋了一下气,防止再喷朱由楫一脸茶水,说道:“大明的田地亩产粮食不到三石,折合粮食仅三百余斤!”

    “差这么多?要是有二成田地种地瓜,那大明岂不是无饿殍了?”

    徐光启一脸悲痛的说道:“正是如此啊,殿下。可惜啊可惜,天下士绅,满朝大臣皆为目光短浅之徒!”

    徐光启发觉失言,但看到朱由楫在沉思,没注意到自己的口误,便松了口气。

    朱由楫思考了许久,说道:“如果张居正张大人在世,方可推行地瓜种植,可没想到张大人的一条鞭法竟然阻止地瓜种植,真是天意弄人!”

    朱由楫心中突然想到,未来有一个人有可能强行普及地瓜!

    心中暗暗松了口气“还好,没把他毒死”

    朱由楫对徐光启说道:“先生,这地瓜虽然时下不能普及,但将来必定被百姓认可!”

    “殿下所言甚是,我等必将竭尽全力,造福百姓”

    “先生,这就是哲学!”

    “噢?此话怎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