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玉躺在床上,被捂出了一身热汗,头也有些发涨,口干舌躁,张嘴喊了声“麦香。”躺了一会也没见人来,伸手抚着额头才想起来,她现在在县城的客栈呢。青葱麦香她们也没带出来,还好事情已经解决的差不多了。
烛台上的烛还在燃烧的,油花溅出来,爆出噗嗤的声响,这在寂静的晚上特别刺耳。
小玉和衣支起身子,掀开被子,赤脚踩在木地板上。木板打磨的很光磨,踩在上面不会咯人,但却有些冰。
走到桌边倒了杯水,凑近唇边,依旧是冰冰,叹了口气,伸手看着自己依旧小小的手掌,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啊,以前十岁的年龄去办有些事还真是为难,如果能回到以前。做个天真无邪,每天就操心要吃点什么的人可能会更快乐些。
人总是那么贪心,有了这个想要那个,当所有都经历过之后,却只想要曾经最纯最真的过去,真是讽刺,小玉翘起嘴角自嘲的笑了笑,贪心不足蛇吞象。人还是小足即乐的好啊。
李婆子睁大的双眼,直直的望着前边,把以前发生过的事全回想了一遍,有难过的也有伤心的。心中五味杂尘,天色渐渐亮了,李婆子忽然微微笑了,儿孙自有儿孙福,她这个老婆子还是不要掺和太多的好。
年纪都一大把了,也没好几个年头好活了,她还想那么多做什么,放宽心吧,放宽心,李婆子长叹一声,她一个人纠结了那么多年,知道思悦好好的就好了,大家的好好的,再过几年到了地下,她也算能颜面见老头子了。
李婆子一个人独自坐到梳妆台前,拿起木梳,慢慢梳了一下又一下,摸着花白的发丝,嘴角微微往上翘了起来,摸着眼角深深的皱纹,李婆子不禁感叹道,老了,真的老了。
小玉也是睁眼到天亮,她想替她心爱的家人解决所有问题,可她不是万能的,在大夏她不知道该依靠谁,她能依靠谁。大家都不是她的傀儡娃娃,不可能按她所想的去做,世事无常,谁能知道明天会发生些什么呢。
操心太多也累,还是顺其自然吧。
虽然醒着,但小玉却不想睁眼,真累啊,姑姑的事该如何处理,总想求一个圆满的结果,但结果未必能尽如人愿,想要简单和谐的过日子怎么那么难呢,小玉哀叹着,拉高被子蒙上脑袋。
真想找个地方躲个清静。
当敲门声响起的时候,小玉还是认命的掀开被子,穿上了鞋袜,无力的应道:“来了,来了,等等。”
走到门前,慢吞吞的开了门,看着来人,小玉吓了一跳。
李婆子双眼还有些红肿,但头发却被梳的一丝不苟,看起来也比前一日多了一分生气。
“阿奶,你来了也不吱一声。”小玉开了门,把李婆子迎了进去。
李婆子笑呵呵的说道:“口有些干,人都起来了,就你还躺着,你也快些起来了,你外祖他们还在等着呢。”
小玉重重的拍了下前额,“对喔。”昨天发生的事让她脑子有些乱乱的,怎么把这事给忘记了。
“阿奶,赶快,赶快,我们赶快回去了。”小玉拉着李婆子的手,急着往外跑。
李婆子一把拉住了小玉,上下扫视一眼,“你就这样回去?”
小玉埋头看了看,怎么了,还好啊,衣裳是整齐的啊,鞋子也没穿错啊。
李婆子叹了一声,把小玉拉回了屋里梳妆台前,“看看,你的头发乱成这样,也不收拾一下,就这样出门了。“
小玉呵呵的笑了两声,平时这些都是由麦香她们打理的,她梳头的水平就只能是扎马尾或者麻花辫了,其他的还真不会。
李婆子拿起梳子,细细的给小玉梳着头发,叹着说道:“也不知道我这把老骨头能不能活到你出嫁那天喔。“
“肯定能的。“小玉笑着回道。
“这位老夫人,洗脸水已经打好了。“小二端着盆水笑着说道。
“劳烦这位小二哥了,放到架子上去吧。”李婆子认真的给小玉梳着头,头也没回的说道。
“好勒。”小二放下铜盆又退了出去。
李婆子将小玉的头发梳好后,又拿着帕子沾了热水,给小玉擦了擦脸,又擦了擦手,“唉,转眼你也这么大了,你小时候我也是这样给你洗脸的。”
“我记得。”小玉笑答了一声。
李婆子咯咯的笑了起来,“你这是逗我开心吧,你怎么记得小时候的事。”
小玉笑了笑,低声应道:“是记得的。”记得大家对她的好,对她的照顾,所以她才会努力的想要大家都幸福啊。
第五十一章
还没歇息好,李婆子与小玉几个又踏上了回乡的归途。
彩凤看着李婆子情绪已经平稳多了,心中稍安,开口说道:“您还好吧。”
李婆子笑着点了点头,“让你见笑了。”
邓全用胳膊碰了碰彩凤,一脸紧张,彩凤这是哪壶不该提哪壶,没见着昨天人那么难过么?现在人好点了,这彩凤又提,要是把人的伤心事又勾出来了可怎么办,没瞧见昨天,亲家娘那脸色简直跟死人没两样了。
彩凤尴尬的笑了笑,她这不也是好心么?就是关心关心人怎么了?她这嘴也真是,见着康儿回来太高兴,怎么没经脑袋想过,有些话就脱口而出了呢。
李婆子摆手笑着说道:“是我认错人了,都这么多年了,哪有那么赶巧的事。看那位夫人穿的,听说还是上京来的贵人,我的悦儿现在不知道在哪呢,大夏那么大,我还没去过几个地方呢。”
“就像小玉说的,天下那么大,总有几个人相像的。”李婆子淡笑着说道,“就是挂相而已。”
“那就好”彩凤呵呵笑了笑。
小玉攥紧了袖子里的信封,那是她准备上马车前,布掌柜吩咐人送过来的,她一直藏在袖子里,也不知道上面写的些什么。
阿奶真是释然了么?小玉不太相信,李婆子的心头如面上那般平静,一个母亲,特别是那么重亲情的母亲,怎么可能随意把人给认错了。
别家缺钱都是卖儿卖女,而她阿奶却再苦再难也舍不得,还是重病的时候,四叔他自个去卖的身。
那位姑娘不是称那人为黛姨么?那名字不是与以前那位陆姑娘有些想像,她记得那位陆姑娘是叫陆粉黛,难道!
偷龙转凤!
姑姑冒名顶替了那位叫陆粉黛的姑娘。用那位姑娘的身份做了些什么事,走到了今天的位置。
照昨天那位姑娘所说,陆家不是一般的人家。这位姑姑能走到这一步,还真不是个普通的角色。看来,这个信封里可能会有她要的答案。
待这件事处理好,她也该好好歇下了,小玉轻轻呼了口寒气。
她并不全能,也并不是什么都知道,大夏聪明人多的是,精明的人也不少。她在这大夏唯一的优势不过是看多了电视剧小说,多见了些他们没见过的东西。
没吃过猪肉,但见过猪跑。人无她有,就是她的优势。她绝不敢自诩聪明无敌,世上哪有事事皆知之人,凭你天大本事,也逃权之一字,天子一怒。伏尸百万啊。
邓富康没有见着昨天的场景,也不太清楚昨天的事。
明明被刘少爷那帮人带走了,他还以为得吃些苦头,才能被放出来,心里都做好准备了。只要不累及家人,什么他都认了,却没料到,半路杀个人,他莫明其妙的被那人给带走了。
直到现在他有还有犯迷糊,这究竟怎么回事,感觉气氛有些不对劲,又说不出来,就像那乌云压空一样,有些闷的慌。
齐子思一路沉默着,内心千转百回,却暗暗下了个重大的决定。
邓方氏也一夜没睡,一早起来双眼都有些浮肿,走起来脚步都有些轻飘飘的。
邓老爷子什么话都没说,不过一直不停的抽焊烟,生不进官门,死不入地狱,他们邓家这一代是破例了。
幸好女婿他们家有些能耐,应该会没事;邓老爷子吧嗒的吸一口焊烟,抖了抖烟斗。
秀娘带着小四,又挂心着邓富康的事,做什么都没有心情,再加上她本就没怎么插手过齐府上下的事,这到了南郭镇,齐家上下一下变得乱糟糟的。
还好秋红以前在大户人家做过大丫鬟,一手接理了齐家的家务,指挥起丫鬟小厮来,齐家才恢复了往日的秩序。
小草只管着两个孩子,其他的事一概不管,天塌下来都跟她没关系,听着丫鬟传的消息,小草也只是冷笑两声,都是二嫂他们一家的事,反正那火无论怎么烧也烧不到他们身上来。
“小树,小木你们记着,以后一定要争气,你看看他们,因为我们没权没势,就欺负我们。”小草望向前前厅方向,恨恨的说道。
小树小木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三夫人,小少爷,早膳送过来了。”新碧提着食盒笑着说道。
“端进来吧。”小草摸了摸两个儿子的头,“这么晚才送过来,那边肯定比我们先拿到。”
小草不悦的接过食盒,重重的搁置到桌上。
“娘,我们饿了。”小树小木拉着小草的衣袖,可怜兮兮的说道,昨天小玉姐姐做了豆腐,但是娘又不准他们出去吃,就吃了些糕点,现在肚子都快饿死了。现在也不许他们同小宝一处玩了,也没丫鬟小厮陪他们玩,每天真是无聊死了。
小草掀开盒盖,看着里面的菜色,皱起了眉头,不悦的撇了撇嘴,怒哼一声,手抬起来,正准摔盘子,看到两个儿子的眼神,又停下了手。
“哼,这是什么菜,就让我们吃这些!”小草怒气冲冲破口骂道。
新碧曲膝回道:“老夫人还未回来,家里乱糟糟的,现在事情都是由四夫人主持的,厨房那边也是临时请的大厨,四夫人说怕大家饿着了,叫厨房先备些东西出来,让各房主子先垫垫肚子。”
那菜色太简单了么?明明有几碟小菜,还有些糕点稀粥,这菜色已经算好的了吧,新碧低着头,静候着。
“算了,你先下去吧。”小草挥了挥手,对着小树小木笑道:“来,乖过来,多吃些,以后长壮些,让人不敢欺负你们。”
小草夹了一块小菜放进嘴里,狠狠的咀嚼了两口,凭什么让老四家的主持,就算排辈份也轮不到她,这些人一个个的,全部都先给她记着。
邓方氏与邓老爷子见着了邓富康,一阵激动。
这事总算落幕了,小玉暗暗叹了口气。
整理好邓富康的事之后,小玉与李婆子几人还未歇好,又匆匆出行了。
今天是他们说好一起回乡的日子,陈大娘他们早就告诉了乡亲们,今天是不能无故缺行了,要是让乡亲们产生误会就好了。
第五十二章
走到村口,小玉深深的吸了口气,又回来了。
因近年关,天气太寒凉,乡亲都未到田间作业,听说了齐家的人要回来的消息,有许多村民早早的就守着了。
村里有人家搬到江宁府,他们感觉与有容焉,村里出个秀才郎不容易,能有人搬到大城也很不容易,而这两件事都发生在齐家,看来齐家是要飞黄腾达了。
“你说,齐家的人富贵了,还能认人不?”有的乡亲开口说道。
“齐家人还比较地道,应该不至于吧,再说了,人家富贵了,关你什么事,咱们就沾沾光,说出去也就添点面子。”一个乡亲嘿嘿的说道。
“也是,不过陈家那边以前跟齐家关系那么好,他们估计…。。。”一个乡亲暧昧的笑着。
乡里人也没存那么多心思,不过就打打嘴仗,过过嘴瘾,说过就忘了。
没过一会,一堆人又扯到其他地方去了,嘻嘻哈哈笑成一片。
李婆子一家准备要回乡下也是有些准备的,他们家今天赚了些钱,齐家贵又拿了一大笔银子出来,李婆子也思量着送点什么给乡亲,最后和大家商定了,备了几尺布,给每家孩子包了两个红包。
这个年过的平平淡淡,不过却比往年热闹,因有许多乡亲上门到访,自从搬到江宁后,齐家也很久没那么热闹了,几个孩子玩的十分开心,李婆子回到乡下,心绪也越来越宁静。
秋红一担挑起了齐家的家务事,小草虽有不服,但无奈她并无才德,也管不好,只得暗自咬牙。
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小玉稍稍宽了心。
韩文靖走之前,小玉特地请他替李婆子他们把了把脉,大家身子都还不错。身体健康小玉也无需担心了。
家中现在一切都还好,也无需她操心了。她现在也该为以后的路好好打算打算了。
她想平平凡凡的过,但她现在喜欢的不是一个平凡普通的男子,她自是不再想有所进步做为,但她现在所喜爱的大夏独一无二,优秀无比的男子,她自是要努力的。
就算不能比肩,至少也不能有太大距离吧。未来,任重而道远啊,选定了怎么的人生,就要为之而努力。付出不一定会有回报,但不付出一定不会有回报。
小玉手提着一个精致的盒子,朝着陆家的方向,慢步走着,心中有些忐忑。不知道容姨会答应么。
盒子里装了些她自制的香膏和香水,也不知道容姨会不会喜欢。
在大夏呆了这么多年,小玉就算脑子再笨也知道容姨在大夏定不是个普通人,也不会是个普通的嬷嬷,究竟是什么身份。怎么会在这个村子?
人总是有莫明的好奇心,一旦被引起来了,就会不断的朝那个方向去想,小玉蹙眉,不断的思索着,却没个答案。
走到陆家门家,门板十分干净,看来经常被人打扫擦拭,小玉抬手扣了两下门环。
门缓缓的开了,开门的是个老嬷嬷,“这位小姐,你想找谁?”
又换人了,小玉低头望了下脚尖,福了福身,“这位嬷嬷,我是下边的小玉,齐芷玉,求见吴嬷嬷。“
“原来是芷玉小姐,请你稍等下,主子说了这几日不见客,我先进去请示一下。“那嬷嬷福了福,转身向内走去。
小玉点了点头,立在陆府门前,心中七上八下的,这陆府的守卫比以前更加严密了,这个嬷嬷走路也步步生风,一点都不同于那些个柔弱的女子,不知又是什么来头。
容姨究竟是何方神圣啊?越想就觉得谜团如同雪球那般越滚越大。
片刻过后,那位嬷嬷又小跑到门前。
“芷玉小姐,真是不好意思,嬷嬷说了,这几日谁也不见,小姐请回吧。“那嬷嬷躬身一礼,沉言说道。
“喔。“小玉沉吟一声,往里面望了一眼,叹息一声,把木盒递了上去,”这位嬷嬷,这是送给吴嬷嬷的,还望你转交一下。“
那嬷嬷接过木盒,笑着点了点头,“放心,我定会交给主子。”
小玉淡淡的笑了笑,躬身谢过。
这一趟成行,却无功而返啊,她还第一次吃闭门羹呢,唉,心底有些失落啊。
不过她与容姨无亲无故,容姨能教她这么多已经仁之义尽了,她不敢求多,这次能成是好,不能成她也只能另寻他法了。
小玉合起手掌,哈了口寒气,又回头看了一眼,短叹一声,只能继续迈步往回走,林间小路有些潮湿,树上叶子都落的差不多了,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叶子,踩上去倒不湿滑。
行在枯枝腐叶之间,脚下的树枝树叶不断发了,嗞嘎声,听起来格外的寂寥。
一次不行,再来两次好了,学学刘备来个三顾茅庐,不知会不会事成啊,未来的路都没想像中易走,也不知道以后还会遇到些什么。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未成再复还。
走过林间的小道,踩着滑溜溜的泥巴小路,溅起了些泥水,袍子上沾了些泥点子,小玉往后一仰,差点摔了一跤,捂住噗通噗通跳不停的胸心,小玉深深呼了口气。
好险好险,差点就摔了驴打滚。
要致富先修路,看来村里的路也该修整一下,不知道修整一条小路要花多少银子,只要那银子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这还是可以考虑的。
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太多了也没什么大用,能造福人群,积积福德也是好事,小玉小心翼翼的走着,边走路还边分神的想着其他事情。
她虽这样想,但只是她一个人的主意,还得看看家人是什么意思。
慢吞吞的走回了家,家里只有李婆子劳嬷嬷和秀娘几人。
齐子思回到南郭镇又四处拜师访友了,整个年都没怎么见着他的身影。弯子村的齐家院子也住不了那么多人,其他几人有的有事,有的是身子不便,于是回乡的大多数人都还是住在镇上的院子。
小玉回到家把自个的想法一说,没料到李婆子格外的同意,一副恨不能马上就动工的样子。
小玉捂嘴笑了笑,他们一家都想到一处去了。
“我们家当年也没少受这村里老一辈的帮补,现在有了钱,替村里做点事也是应该的,修条路还能造福这弯子村的后世子辈,劳嬷嬷,你算算我们带了多少银子,看足不足。”李婆子眯笑着说道。
劳嬷嬷笑着曲了曲身,转身向里屋走去。
“阿奶,石料什么的就由我们出,劳力什么的就由村里的人来做,这样如何?”小玉试探着说道,如果什么都由他们家来,总感觉有些地方不妥,村民自己参与了会更有感触吧。没经过任何努力付出得到的东西,有时候反而会不珍惜,收获多了反而变成种理所当然的事情。
不劳而获,凭白而得,还不如让村里乡亲也参与进去,自己亲手付了心思,总该会是有不同的。
李婆子点了点头,赞同道:“等路修好后再立个石碑,把那些人名字记上,请上一尊土地公公,土地婆婆供着。”
小玉想了想,立块石碑,把那些做事之人的名字记下来,应该更能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吧,姜还是老的辣,有些事她想的还是不够全面啊。
她自是不知,一般建桥修路在当地都算一件大事,按往来的规矩也是这样做的,就和哪个地方考中士子立牌楼一样。
李婆子与小玉几人议定会,就带着婆子丫鬟去了里正家,把来意一说,里正自是愿意的,齐家的这是出大头;这修路不但能方便当世,也是造福后世的事,这大年初头,各家都还闲着,还没下田,正是好时机。
里正找了个机会,把人召集起来,把这事一宣布,村里的人基本上都是赞同的,拿齐家的钱,他们就出个把子力气,乡下人没什么钱,但那力气还是有的。
里正见众人都同意了,收了齐家的银子,联系好石料,又请人看好黄历,选定日子就开始动工了。
听说这建路要立碑,连平时懒散的汉子也卯足了力气干活,说不定这是能流芳百世的事,以后闲来唠嗑时还能跟子孙吹嘘一下,“这条路是你爷爷我修的呢。”
人多力量大,没几天,路就建好了,毕竟不是要开辟出一条新的路出来,只是沿着以前的路铺好石板。
路修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