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这其中也是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像是薛敏最关注的,如何促使玩家们相互交战,是设定时间限制还是怎样,怎么给每个人分配武器资源之类的东西等等。
而席晚晴关注的重点则在于,“这样的游戏怎么过得了审……”
薛敏倒是机敏,她知道国内游戏审核那套,“那我们就弘扬正能量,改成军事训练不就得了,这样的机制就是为了选拔出最厉害的特种兵之王来!”
“是的是的,而且这些意志坚定、作风顽强的战士们是通过高科技游戏设备,在虚拟世界里进行训练的!”秦放歌补充道,他想到了《阿凡达》中的设定。
薛敏顿时嘿嘿直乐,觉得跟秦放歌特别有默契。当然,现在只是有这方面的想法,具体开发成游戏那可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还有太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但不管怎样,反正这样的游戏算成为薛敏席晚晴她们几个而开发就对了!真做成游戏项目的话,她们也不吝投入巨额的资金和其他资源进去。
第1621章 花鼓()
跟她们聊天交流的时间并不长,秦放歌还让薛敏她们自己去想。
不管怎么说,秦放歌的事业重心都还是放在音乐艺术上,为演出做好准备才是他们该做的。这上面他倒是没有耽误,也是格外敬业的。
时间过得也快,大家都收拾好自己准备离开酒店,先去吃午餐然后再去国家歌剧院准备演出。周秀英和沈建萍她们的歌剧演出那边事情更多些,也不跟秦放歌他们一起吃午餐。
秦放歌也还是跟自家父母还有参与下午演出的几个姑娘以及家属老师一起,总不好让她们去蹭国家大剧院那边的饭……
杜佳丽还是打算等到女儿龙雪瑶在布拉格的演出结束之后再回加拿大,她也问龙雪瑶到时候是跟她一起还是怎样。龙雪瑶却表示想回中国去,反正到时候可以跟宁秀佩和邓红梅她们一起,乘国家大剧院包的新联航飞机回去。
杜佳丽对此也没什么特别好说的,想留女儿也留不住,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而且,等她们演出结束,距离开学也没多久了。她也特别珍惜这阵子跟女儿相处的美好时光,龙雪瑶纯真快乐,没什么特别烦恼的事情,也挺能感染身边人情绪。
像是这会,大家一起去吃午餐的时候,她也跟肖雨然她们有说有笑,还抓紧时间玩两把炉石传说。对于秦放歌又搞出的这新玩意儿,杜佳丽现在都有了足够的接受力,他身边的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
秦放歌自己倒也不拿这个来说事,更谈不上炫耀什么的,倒是极力的低调,生怕别人骂他不务正业一样。
吃好午餐到国家歌剧院的时候刚过中午十二点,姑娘们也都收起日常的心态,化身专业的演奏家。她们每天的造型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当然,不会搞得太夸张,这么多天每天都不一样也挺不容易的。
而她们自己,久了也就习以为常,到歌剧院之后,就都先去做演出准备演出的工作。肖雨然和吴泓芹去琴房练钢琴,龙雪瑶自己先练小提琴。
秦放歌这大忙人在安顿好她们后,也去歌剧厅那边溜达一圈,跟管弦乐团的成员,歌剧演员们,以及幕后的工作人员都点头打过招呼。
一圈下来后,才又回到音乐厅后台,跟捷克爱乐乐团的指挥家卡尔帕奇交流一阵,然后自己也去钢琴上找找感觉,把他用的小提琴调试好。
至于宁秀佩和席晚晴她们,就没到音乐厅后台来添乱,她们今天也不需要当观众凑数。秦华凯更是根本没过来,还是泡在酒店的健身房里。
下午两点的时候,秦放歌交响音乐会在布拉格国家歌剧院的音乐厅正式开始,相比昨日首演,今天的观众中,真正的古典音乐乐迷比例高了很多。
第一首音乐作品还是他的第二钢琴协奏曲《丝绸之路》,不光他自己熟得不能再熟,捷克爱乐乐团的演奏也是炉火纯青。但卡尔帕奇和小提琴首席不知道是拍秦放歌马屁还是怎样,每次演出前后跟秦放歌交流的时候,都会说什么有新的感悟和想法。
他们爱乐乐团每次的演出,也都不一样,这点秦放歌听得最清楚明白。主要也还是取决于指挥家卡尔帕奇,随着对这首乐曲的理解和思考加深,每一次演出他就称是“是一次升华,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其中音乐和思想性!”
秦放歌自己的演奏也是如此,他也并没有说每次演奏都完全一致,从客观的角度讲,总归是会有些出入的。再有主观的地方,就是秦放歌自己就有主动去做出调整和改变,对他来说,每一次的演出,也都是希望收获新的东西,而不单纯只是机械麻木的进行演奏。
那样也太浪费时间了!
他经常对肖雨然和吴泓芹她们讲,每次练琴都要有新的收获,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多去思考。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反正要他演奏一成不变的音乐,他是会抑郁的。
一曲充满着浓郁中国音乐风格但又不乏西方音乐的味道,如同钢琴协奏曲的名字《丝绸之路》一样,这是一座东西方文化艺术交流的桥梁,里面的乐章有太多可以值得细细挖掘和深思的东西在。
演奏完毕,秦放歌和捷克爱乐乐团也收获了满场热烈无比的掌声,他也还是装成不喜欢掌声的高冷艺术家。倒是矮胖的指挥家卡尔帕奇,他似乎更享受观众的掌声与喝彩,也跟着退回后台去休息。
舞台接下来就交给几位年轻美丽的女性演奏家,出场顺序也完全没什么变化,吴泓芹在前,肖雨然紧随其后,上半场的最后时段,则是交给秦放歌和龙雪瑶来完成。
他也还是负责钢琴伴奏,也没带小提琴,只给现场的观众示范好,如何用钢琴当一个不抢风头,矜矜业业的配角。
龙雪瑶的小提琴演奏发挥也是一如既往的高水准,特别在小提琴炫技流的随想曲上,看得观众们各种目不暇接。当然,优美动人的小提琴曲,她也演绎得如梦似幻,让人如痴如醉。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知不觉中,上半场演出将近一个半小时就这样结束。除了掌声和喝彩,观众们似乎也找不到更好的能表达他们此时此刻心情的方式。
龙雪瑶还是相当享受这样的辉煌时刻,脸上的绚烂笑容就像她的心情一样。
休息半个小时,下半场精彩继续。
这次秦放歌所带来的小提琴协奏曲《春》,就是完全的中国音乐风格,不单纯只是宫商角徵羽,更重要的,还是其中的中国文化艺术内核。
这也是卡尔帕奇和捷克爱乐乐团都得仔细揣摩和研究的东西,毕竟,这对他们来说,也都是比较新鲜的,哪怕正式演出都已经有六场。这样的协奏曲,也真不是说这么点时间内,就能完全吃透的。也有受到从小接受的文化艺术熏陶有着密切的关系,卡尔帕奇多骄傲的一个人,也不敢说他就完全理解到了这首小提琴协奏曲的精髓。
骨子里的中国元素,对他一个捷克人来说,多少还是存在些距离的。
好在秦放歌是个比较宽容的人,哪怕身为作曲家,他自己也极少对自己的作品做出特别明显的点评,更不会指手画脚告诉和他合作的捷克爱乐乐团,这个乐章该怎么演奏哪里该表达什么样的情绪。他想说的东西,已经标记在曲谱上了。理解和再创作的事情,作曲家也没办法替指挥和管弦乐团代劳。
现场这些古典音乐迷们,也真正的大开眼界,秦放歌并不是故意想秀小提琴技术,当然,这首小提琴协奏曲中,高水平和高难度演奏的地方也是相当多的。他现在这水平和境界,也根本不是炫耀,而是真正展示自己广阔而又深邃的音乐世界。
随后就是秦放歌的第一交响曲,也是整场交响音乐会最后的压轴之作。
而在这首交响曲上,著名的指挥家卡尔帕奇,也充分发挥他的“哲学指挥”,融入他自己对这首交响曲的思考和理解,在他的指挥下,捷克爱乐乐团进行“再创作”的演绎。
对一些观众来说,卡尔帕奇的演奏风格跟他的为人处事完全两个风格,他是个著名的大喷子大嘴巴,很多人想象他的指挥风格应该是相当激进激情甚至是偏激的。可他的实际风格却是极其严谨,肃穆,甚至可以说是保守了。
光是在整体的演奏速度上,他指挥下的捷克爱乐乐团,就保持了充分的隐忍和克制,这在演绎第二乐章的时候,也越发让人觉得肝肠寸断。这种几乎所有人心中都有的乡愁,在音乐厅里弥漫开来的时候,触动心底最柔软的部位,让人情不自禁就有潸然泪下的感觉。
即便是最激情的最后一个乐章,他也保持了相当的克制,华丽辉煌的音乐中,似乎也带着一丝抹不去的愁绪。
而当熟悉的主题旋律再次响起时,观众们心中的忧伤又再度被唤醒。
最后的落幕,在激昂雄壮中,也带着卡尔帕奇独有的演绎风格,从容不迫,又充满着张力,为这首动听的交响曲,画下完美的句号。
掌声雷动,这些真正的古典音乐迷们,用自己的真心,给予卡尔帕奇和捷克爱乐乐团,还有作曲家秦放歌他们内心最真实情感的反馈。
然后就是大家最喜闻乐见,也是特别考验观众的“安可”环节,秦放歌想节省时间都没有人肯配合他。那就还是按照惯例来吧,他每次出现在舞台上,也总能引发音乐厅里越发的躁动。
他再度坐到钢琴前时,掌声沸腾的音乐厅里,才又重新安静下来,听他用普通话报出即将演奏的返场曲,“练习曲,花鼓!”
很多观众即便听不懂也没什么关系,因为就算翻译过去,他们都还是不知道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是什么意思来着。
当然,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个词并不算陌生,但也绝对不算特别熟悉。都有所耳闻,但具体怎么回事,却还是有很长距离的。
邓红梅和肖雨然龙雪瑶她们都还是呆音乐厅后台,她们也都不会错过秦放歌的返场曲。对于花鼓,邓红梅这个钢琴系教授,第一时间想到的,自然就是“凤阳花鼓”了。
“凤阳花鼓”是源出于安徽凤阳的一种花鼓舞,通常由男女二人表演,男演员手拿小锣,女演员身背着椭圆形小鼓,边敲打边歌舞。这样的民间音乐和舞蹈相结合的形式,跟昨儿秦放歌拿出捷克民间舞曲“波尔卡”其实是一个类型,都可以算是舞曲了!
后台的肖雨然龙雪瑶她们,都没有说话,静静的欣赏就行,其他后台工作人员也都如此。负责录音录像的就要辛苦些,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秦放歌的演出,也是全程录像和录音的。
这样的舞曲风格,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呈现给了所有的现场观众,让人仿佛有种身临其境,亲眼看到亲耳听到那个民间热烈的歌舞场面。
乐曲开头的引子,就是他用钢琴摸拟民间锣鼓的节奏和音响,也是中国民间音乐常有的场景,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开场锣鼓过后,场面已经打开,《凤阳花鼓》的主题也正式出来,欢快的舞蹈正式开始。
中间段是轻歌曼舞,曲调是《茉莉花》的演变,行板:中段过后,再现第一段的曲调,但通过新的钢琴织体,音乐比开始时更为热烈、欢腾。
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曲调旋律,哪怕是布拉格的这些观众,都是特别熟悉的。因为很多西方音乐家们,在创作他们幻想中东方音乐的时候,基本都会加入进来,在歌剧里,也有很好的体现。
当然,秦放歌用这《茉莉花》,更加“正宗”,他把民族音乐融入到钢琴曲中来,已经有了太多的经验,可以说是炉火纯青了。
他这会的演奏,就带着更浓郁的民间气息。这其中,对中国五声调式的应用也是基本,而且他对和声的民族化的处理以及对各种打击乐器的摹仿等手法,更是驾轻就熟。
他以安徽民歌“凤阳花鼓”和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曲调为题材加以变化作为两个主题,第次展现,并运用复调手法使两个主题相互交织,此后,用其他作曲手法,不断变化发展。在中,高,各个声部都有体现,并组成了丰富多彩的织体,多声部的交织也是整首乐曲演奏的难点所在。
当然,就整体而言,曲子并不复杂,也还是按照快乐段,慢乐段,快乐段三部曲式的原则进行布局的。引子采用中国最通俗、流行的锣鼓节奏带出了激奋的喜庆情绪,这个节奏型引导着主题旋律的呈示、转换、再现,,直到结束全曲,始终为主题烘托出热烈的气氛。
而贯穿全曲的锣鼓节奏型,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们欢乐歌舞的场面以及无比喜悦的心情。整个作品具有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族风格,旋律通俗易懂,节奏明快活泼。
和昨天的返场曲捷克民间舞曲“波尔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本章完
第1622章 偷洒一滴泪()
这也是此行的目的所在,实现文化艺术上的交流,向国外的观众展现中国独有的音乐艺术文化。
这一曲《花鼓》,演奏难度也是相当大的,虽然秦放歌只说是练习曲,但也分不同类型的练习曲的。
在后台的邓红梅肖雨然吴泓芹几个钢琴演奏家,甚至能比音乐厅的观众看得更清楚秦放歌手上的演奏。因为每场演出都是有摄像的,这样的时候,基本都是给特写并传到后台的监视器上来。
当然,秦放歌在舞台上演奏的动作,也都被音乐厅前排的观众看得一清二楚。钢琴侧对着音乐厅正面,也为观众们提供了绝佳的观赏视觉。更方便钢琴演奏家们光明正大的装逼,当然,这些演奏家们一个个都是沉醉于音乐中的样子。
事实上,懂音乐的也都知道,真正演奏起来的时候,也根本没什么时间想其他乱七八糟的事情了。
哪怕秦放歌这样程度的演奏家也同样如此,看他手指在钢琴琴键上飞舞,快得都看不清,就知道基本是容不得任何分心的。八度大八度的跳跃在他这里只是属于基本操作,多声部的演奏让多少学钢琴的学生练习的时候就直想死,秦放歌这家伙倒好,他要用钢琴演奏出一只乐队的效果来。
这首《花鼓》,里面鞭炮齐鸣,锣鼓喧天的热闹场景,就是他用钢琴模拟出来的,还不仅仅是这些,还要加上人们的热情,激动的舞蹈,这可是一首舞曲来着。展示的也是人民群众在喜庆的节日里,载歌载舞的热闹场景。
肖雨然她们无疑是最有发言权的,这样的曲目对肖雨然来说,就是特别有挑战性的曲目。她对于多声部的音乐作品特别不擅长,何况秦放歌为了音乐效果,增加的织体多得令人发指。
吴泓芹倒是没肖雨然那么畏惧,她本来就在进行复调赋格这样多声部音乐的练习,每场演出的时候,也都会演奏前奏曲和赋格的。当然,这对吴泓芹来说,难度也是非比寻常的大。
除了演奏技术上的难点外,对情感的把握也相当考验人,特别要演奏出其中的民间风味来。
对外国人来说,都是“异域风情”,中国音乐风格。但对中国人来说,就还是要考虑更多。
她们也猜测,这样用安徽的“凤阳花鼓”和江苏民歌“茉莉花”的组合,主要也还是国外的观众更熟悉茉莉花旋律,秦放歌也把两者结合得格外完美。其中的真味,她们也不敢说了解得太多,对于民族音乐的了解,她们肯定是没秦放歌那么深的。
而秦放歌今天的返场曲,也就只演奏了这首五分来钟的《花鼓》,推入后台之后就没出现在舞台上了。哪怕观众的掌声再怎么激烈,喝彩声再怎么响切云霄,都不能打动他。
这家伙赶着吃晚餐去了,是由公司后勤部为他专门准备好的。何茹芸这个营养专家又给出很多的建议和意见,她们也都觉得秦放歌的营养一定得保证好。
一直在后台关注着他龙雪瑶也跟着他一起吃点东西,肖雨然邓红梅她们钢琴演奏家对秦放歌这首新的返场曲也并不做什么评价,只给他休息的空间,她们自己也可以去酒会上吃的,演出期间自助酒会一直都对她们开放着。只是很多时候,她们自己并不想去参加罢了!
而且,邓红梅她们都是知道,秦放歌喜欢美女,跟龙雪瑶这个“开心果”一起,也是能让他放松心情的好办法。
宁秀佩和席晚晴她们对秦放歌下午的返场曲就没什么特别的兴趣,都忙各自的事情去了。但晚上歌剧演出之后的返场曲,她们都不会错过。
吃好晚餐后秦放歌就挥别龙雪瑶她们,直奔歌剧厅后台而去。她们这会也都没打算过去歌剧厅,这几天她们都不在歌剧厅当观众。但等返场曲的时候,还是要动用她们的特权,去到歌剧厅后台欣赏秦放歌的男高音演唱的。
他准备歌剧演出和正式演出的时候,龙雪瑶她们几个姑娘也不愁没事情做,也各自填饱肚子休息一阵后,就都还是琴房里练琴。邓红梅指导两位女学生,龙雪瑶则是母亲杜佳丽陪着练习小提琴,杜佳丽也会演奏钢琴弹水平不怎样,也就不画蛇添足跟她配合,她自己练习无伴奏的小提琴也是常事,也不会影响进程。
歌剧厅那边,秦放歌仍旧是头牌,也是最受欢迎的。不管是观众还是其他歌剧同行,同行倒还好,很多观众知道他,就是因为媒体宣传他是最年轻,也是最牛逼的男高音,世界第一呢!比之前的普契尼罗西尼更加厉害的存在,也是什么“上帝的宠儿”,“上帝祝福过的声带”,或者干脆就是“神一样的存在”,似乎基本都跟上帝啊神之类的扯上了关系,总之,不是凡人就对了。普通的天才也不足以形容他的牛气冲天了,单单只是他唱歌好,就足以让人铭记于心。
但在等到他开口唱男高音歌曲之前,还是先欣赏他男中音的才华。别忘了,秦放歌是比较全能的歌唱家,真要论的话,他在男中音男低音都能排第一来着。媒体虽然也有大肆吹嘘过,但并没有一直坚持这个结论,感觉还是得给其他男歌唱家一条活路。秦放歌自己也根本不差这样的头衔!
而对于真正的古典音乐迷来说,《唐璜》这样的歌剧,属于必听的。不少观众是从其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