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03年第07期-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年轻健壮的肉体、对于渴望冬沐冰雪、夏曝毒日的心灵来说,就不免是小小的折磨了。从这个意义上讲,三面环海,两桥飞架的旧金山,就不是我真正心仪的家园。
  几天前,在菜市场偶然买得葫芦一颗,觉得异常亲切,夏天的气氛,一下子就浓起来。这种寻常的蔬果,在老家的乡下,本无人多看一眼,而到了美国,却成了难得一见的东西了。乡间的蔬菜和瓜果,种类繁多。虽然它们色彩各异,形状不同,但适合入画的,却只有几种,葫芦就是其中之一。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白石老人的水墨画中,就有不少写的是葫芦:两三根竹竿斜支,几片写意的阔大叶片下,垂悬着一颗青色的葫芦,圆润、光滑、细嫩,正在通过藤蔓,吸吮大地的乳汁,其釉色的光泽,如同皇家官窑的绝品青瓷。
  大凡藤类瓜果蔬菜,都宜于攀架而生,如四季豆、豇豆、峨眉豆、黄瓜、丝瓜、苦瓜……觉察出瓜果之美,并以诗赞之的,千年以来代不乏人,当代台湾诗坛的大诗人余光中先生,就有诗集《白玉苦瓜》行世。在他的笔下,先苦后甘的苦瓜,晶莹凝绿,乳色映光,真正象征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苦瓜是我极其喜爱的,“干煸苦瓜”这一道最简单的川菜,我居川十数年,竟没有学到家。
  现在,葫芦在手,我把玩再三,如同赏诗。葫芦的采摘季节很短,采的太早,葫芦过嫩,食之可惜;采的太晚,葫芦又老了,只好让它继续悬在棚架上,等秋天干枯后,取下来做成“瓢”。据我所知,葫芦这种东西,在《诗经》里就有记载,与韭菜一样,堪称中国最古老的蔬菜呢!而原初意义上的“瓢”,就是葫芦所制,舀河水,舀井水,舀泉水…舀不干的,是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如涓涓细流的文化和传统。
  如果有一天,我能够拥有自己的、而非租住的后院,我不种花,也不种草,只搭起稀疏的棚架,种几粒丝瓜、苦瓜和葫芦。夏天来临时,看它们的藤蔓攀爬到竹架上,圆的葫芦、长的苦瓜、细的丝瓜,从枝叶的缝隙里“漏”下来,只要看一看,夏天的暑意就已消了大半;如果在瓜棚之下,另安一方小桌,沏一壶凉茶,那就更有渊明采菊东篱的意境了。
  确实,连个瓜棚豆架都没有,无以为家,何以为家!——安妥我灵魂的家园,就在竹影横斜的瓜棚豆架之下。
  责任编辑易山
  
  


“秦半两”和宋钱
■  罗文发
  人的收藏情趣历来有之,有的甚至达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收藏历史的文物,收藏具有特殊意义的艺术品,不仅仅是达官贵人,文化名流,小商、巨贾们的风雅之事,非同寻常的收藏品往往也流传于民间百姓之手。人们为什么肯费钱费力地乐此不疲呢?一是它有它自身存在的经济价值和学识价值,二是寄托着收藏者的一种爱好和情思。就笔者本人来讲,除特种邮票外,就收藏着好些古钱币,分门别类,镶嵌在册。而在黄绸布相衬,锦缎盒装着的则是我尤为偏好的“秦半两”和宋钱。当然,两者在实用功能和书艺水平上来讲是各有千秋的。
  “秦半两”的篆书钱文系丞相李斯所写,篆体粗犷、豪放,稚拙自然,其工艺不及后期的宋钱,用含有杂质的铜或铁铸造,它厚薄、大小不一,圆的毛边未去,显得粗糙。而宋钱的钱文呢,并非一人所书,字体笔画多变,种类繁多,琳琅满目,所铸铜钱显得精细规整,且有白铜、黄铜之分,但毕竟大体形状未离秦币的模式。
  公元前475年左右,布、刀、圜、蚁四大流通钱币相继出现,各分天下,其材质多为青铜所铸。春秋、战国时期文字大多为“大篆”,通常采取方笔,体现了金文、甲骨文、箍文的风韵,笔画颇为繁琐,又苛求平衡对称,疏密均匀,篆法凝重沉雄,后人难以掌握。
  秦始皇一统天下,采纳李斯主张,统一货币计量,每钱皆为半两,采用简化的“秦篆”书体文,在箍文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秦始皇此举无疑对商品的初步流通,方便百姓使用以及国库征收方面起了不可忽视的示范作用。
  秦以后的“汉五铢”钱文采自于“玉筋篆”,笔法粗匀,笔锋圆纯古朴,显现出稳重、英俊之绮丽。唐的“开元通宝”也为隶书,出自大书法家欧阳询的手迹,字体玲珑剔透,清秀而又奇宕,对后世书法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就其钱文的书艺水平来讲,宋钱称得上是佼佼者。笔者收藏的苏东坡的“元佑通宝”,司马光的“元丰通宝”,一为行书,一为篆体。苏轼书法酣畅圆润,司马光书法严整劲峭,书如其人。还有身为朝中大师蔡京所书的“崇宁重宝”,他将崇字的山宗两部写成了竖笔相连,宁字去了心字。此后就有人参他“有意破宋,无心宁国”,故被收缴销毁,至今极为罕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宋代开皇帝铸钱题字之先河,太宗亲书真、行、草三体钱文。真宗用楷书,仁宗用“九叠篆”;轮到宋徽宗这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身通百艺,书画尤工。徽宗早年习北宋黄庭坚的书法,后改学唐初薛谡,用笔纤瘦,结体疏通。在绚丽遒媚的基础上,糅合众家之长。据有关资料介绍,他独创在崇宁通宝、大观通宝古钱上的“瘦金体”,瘦硬通神,有如切玉。赵佶的瘦金书系用外拓法,如画兰竹,运笔犀利挺劲,轻落重收,筋摇骨转,撇如匕首,捺如切刀,坚钩如铸。观赏瘦金体钱文,犹如轻歌曼舞,给人一种清新优美、挥洒飘逸之感和雕刻之美。
  赵佶无疑是两千多年封建历史中的最富艺术气质,才华横溢的一个统治者。但他作为皇帝的政治生涯却灰暗而短促,跟首开皇权制的嬴政来比,毕竟逊色了不少。秦始皇并不荒淫,励精图治,刻苦勤政,修驰道,筑长城,治直道,开灵渠,营造阿房宫。秦始皇累了自己,也累了百姓。而宋徽宗太醉心于自己的爱好,引人追慕的是他的书画作品,以及那引人入胜的古钱。写到这里不得不提及的是,笔者一直未有觅踪到宋徽宗的真品“大观通宝”,有一枚也只是后人的仿造品。在一次古董、珍玩的交易会上,我试着拿两枚富余的“秦半两”去泉市换一枚徽宗钱。转了好几圈,才见一白发童颜的老人所摆的装帧册里有此宋钱,上前说明自己来意,以我所有,易其所无,如何?话虽说得文绉绉的,但也算行话。老人听着半天不语。
  见我磨磨蹭蹭,老人始才一语道破心机。他说你看这偌大的古玩市场,有几枚真正的“瘦金体”?你知道什么叫古币三绝吗?我答:宋徽宗钱,王莽货币,金章宗的“泰和通宝”。
  这就对了,你的“秦半两”怎么能和它们相提并论。艺术真品的生命力才是价值连城,没见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拍出的天价是两千三百万吗。至于他题字的宋钱,老夫当然得待价而沽。
  老人那样一说,笔者只得扫兴而归。是的,“秦半两”一成不变的书艺,不能不说给我们留下了遗憾。它只经历了一个不长的秦王朝,这恐怕本身也违背了铸钱者的意愿,它的实施,对于当时秦来讲是否意味着时机尚未成熟呢。
  此后辗转再三,终是未能如愿。我这里不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自己安慰自己。细想起来,“秦半两”另一面的意义又岂止在“瘦金体”之下呢。笔者不妨以两首唐诗作比较,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意想象力丰富,但充其量也不过给人一种自然景观的感受和联想。而杜甫的《石壕吏》,却能把我们带回一千多年以前唐朝的“安史之乱”兵荒马乱的动荡年月。这两首诗若论历史的厚重感,自然算后者。如果杜甫没有写下《石壕吏》,我们现代人根本无法了解唐玄宗时期安史之乱的国乱家亡的凄惨情景。这便是杜甫诗的历史信息价值所在。现今的许多收藏者之所以追求纯艺术性的古物,恐怕是出于另一种原因吧。
  “秦半两”稚拙粗糙,开穿孔圆钱之先例。宋钱的润泽可人,钱文首屈一指。见字如人,李斯是有过开国贡献的大臣,他后来屈从赵高,毁掉始皇遗嘱的所为,他的手迹不也反映在秦币上吗。我们不能否认的“秦半两”在加强经济实力的功用价值上是有先见眼光的,当今欧洲各国大力推行的“欧元”,是不是也折射出了它的那么一点影子。
  将纷乱了五百多年的中国归为一统,创造了空前伟业,也留下了千古遗恨的这位秦皇大帝,是那样隆重的登场,最后一次出巡中病死沙丘。人去物留,岁月变迁,今天这“秦半两”古钱,恰好是见证秦王朝兴衰的枚枚信物,收藏在笔者的手里。
  责任编辑易山
  
  


忆梅
■  袁东方
  下雪了。
  初冬的雪,又轻盈又脆弱,晃悠悠地从天上飘下来,落到地上就化成了水。雪水洒在灰蒙蒙的街头,蓬头垢面的城市,立刻就有了精神气,充满生机。
  我伫立在办公室外的走廊上,凝视着楼下被雪水洗得绿茵茵的新草坪,惆怅却一丝丝爬上心头。
  这草坪遮盖的地方,曾是一片灌木丛。两棵春桃,一排棕榈,几丛芭茅草,其间夹杂着一株腊梅。往年这时节,每当雪花飘落,它那淡黄色的花瓣便灿然绽开,满院子都是梅花的馨香,可惜,再也闻不到了!
  今春机关讨论环境改造方案,决定把这块地方改植草坪,我也曾参加过会议。那时,为什么就没想到这乱木丛中的腊梅呢?我是最喜爱梅花的,也有能力说话把它留下来,可为什么又没说呢?
  怀着这种内疚的心情,我就这样久久伫立着,沉吟着,并试图找借口安慰自己,不要自责。但无论怎样为自己开脱,腊梅的影子在跟前总是挥之不去。
  其实,这是一棵极为普通的树。由于生长在乱草丛中,从来就没被人怜爱过,呵护过,长得没个模样。两米来高,碗口来粗,主干不发达,枝桠却很多,密密的枝条显得毫无章法,横七竖八地乱伸着,浑身上下长满疙瘩。既没有艳丽的华冠,又没有婀娜的细腰,如果光从外表上看,确实与一般的杂树没有二致。且又邻着一排高大的水杉,经常屈居在它的阴影中,平时自然是不会引人注目的。它也有辉煌的时刻,不过,是在寒风凛冽的冬季。
  江南的冬天,朔风像一把利刃,斩得百花凋零。多少娇美的花儿凋谢了,多少茂盛的枝叶枯萎了,就连爬山虎,那样富有顽强生命力的物种,也像挂在墙上的一张破鱼网,全没了生气。惟独腊梅,不畏强暴,在冰天雪地里孤零零地吹响战斗的号角。傲雪凌霜,昂首怒放,以昂扬的斗志,喷发生命中最华彩的乐章。
  这时,只在这时,人们才会向它投来赞许的目光。
  古往今来,“岁寒三友”中,梅是最受人青睐的。多少文人墨客,为它吟诗作赋,泼墨丹青,推崇的也正是它那高尚的品格。作为一种人生境界,梅花的风骨堪称效法典范:与大树为邻,不自卑;与小草为伍,不自傲。安贫乐命,朴实无华;坚贞不屈,刚正不阿。不争宠,不作秀,重气节,守本份。一个人,如果也能修炼到这个份上,那才真叫“人”呢!
  责任编辑易山
  
  


江南抒情诗(三首)
■  朱金晨
  
  流行色
  
  无法去想象这个季节
  大街上流行的裙子
  无法去想象
  想象和春天一样
  
  三月里原野上的黄花
  就这样大胆地
  走到少女的身边
  尽管此刻正是六月
  也有桃花红
  也有梨花白
  也有不红不白的杏花
  生活太多情了
  竟然留住春天不让走
  
  我不知该怎样旋转
  在这带有色彩的风中
  有了这片大胆显示个性的裙子
  我愈发感到中国的男子汉太少
  穿裙子的男子汉
  早已走进古老的历史
  
  无法去想象男人们穿裙子
  橱窗里挂着的裙子再多
  男人们也匆匆走过
  女人们的色彩太多了
  轻轻的一个旋转
  你就不知是在六月里
  还是在美丽的三月
  
  夏天和春天一样绚丽
  季节的更换
  无法让人想象
  大街上,流行色在召唤
  冷色和暖色一样
  每一条裙子
  都是一个小小的暗示
  
  倘若我们不相识
  倘若我们不相识
  我怎会打听
  几根无生命的孔雀毛
  插在你的花瓶里
  插着那么多寂寞的日子
  
  倘若我们不相识我怎会想象
  
  你含羞的长睫毛
  和含羞草一样
  不能接受别人的爱抚
  
  倘若我们不相识
  小别以后
  又怎会有我独对大海
  卷进感情的波涛中
  
  相识的日子
  比不相识时更为孤独
  你是梵高画上的向日葵
  金灿灿的后面
  
  画着长江上漂来的一条船
  异国的情调
  中国的格局
  
  沿着漫长的铁道线
  数着驶过的一个个小站
  那些相识的日子
  回忆,终于成了长长的列车
  一节一节牵挂着
  
  窗外是穿滑雪衫的日子了
  穿滑雪衫的日子
  这个城市与我一样没有雪花
  过往毕竟太温柔了
  
  黄昏
  
  黄昏,是我手中
  这一张单程车票
  说不出的一种情绪
  如同带青的爬山虎
  缠绵在陌生人家的窗口
  
  无人问我从哪里来
  无人问我向哪里去
  这个城市
  黄昏时的风好大
  路上抽支香烟
  也得要背过风去
  方能点燃自己的情感
  
  候车室里的期待
  是痛苦也是幸福
  汽车老是误点
  误点也让乘客笃信
  这是这个城市的末班车
  末班车总会有的
  就如每天总会有一个黄昏
  
  再让人发愁的黄昏
  再让人孤独的黄昏
  毕竟是诱惑自己的黄昏
  好在没有人送行
  没有离别的阵痛
  带过滤嘴的香烟
  会慢慢过滤掉天边的晚霞
  
  那时,班车不来
  我的烟蒂明亮着
  在夜暗中也是星星
  世人没有愁人心肠的黄昏
  只有黄昏中迷悯自己的人们
  黄昏和车票一样
  能紧捏在手中
  能深藏进袋里
  
  


萨克斯潮湿的旋律(三首)
■  张德强
  
  萨克斯管潮湿的旋律
  充溢了整个客厅
  一片骚动之水
  向我扑来
  汹涌成重重叠叠的往事
  
  你的袭击温柔而沉郁
  令我措手不及
  
  你故意把颤音压得很低很低
  坠入我骨质内部
  像海滩上沙哑的曲线
  勾画着灵魂的阴影
  我的疼痛为什么这样美丽
  
  呵,别再吹了
  难道生活还不够疲惫沉重
  夜的音色已模糊不清
  
  而本质往往最简洁朴实
  接近核心部位
  你终于亮起一串高敞明净的调子
  润泽了我的眼睛
  至深的感动从耳到心
  牵引出某种隐秘的渴求和
  私欲……
  
  卑微的隐痛
  
  曾经叫清道夫或者被称作
  光荣的环卫工人
  现在比较时尚的称呼是保洁员
  你橙色的荧光背心
  在我眼前晃来晃去
  长柄扫帚像书法家手中的如椽大笔
  把之字连写于马路长卷
  
  从西部另一个省的大山深处走来
  你对这个陌生的城市
  总有点怯懦,有点慌乱
  爱干净的城里人喜欢制造垃圾
  路上的尘土每天无穷无尽
  使你的梦也变得蹒跚
  
  而在山里,落叶是不必扫的
  踩上去像地毯般松软
  风清新得如刚摘下的豆荚
  吹拂过你的童年
  卵石小路被露珠擦得发白发亮
  走累了,掬一捧溪水洗脸
  
  此刻,我看到,
  你捡起一只滚向行道树的可乐瓶
  目送一对情侣飘然走远
  是怨怒,是斥责,是妒羡?
  你直起腰长叹一声又摇了摇头
  那丢弃的岂只是空瓶
  心灵的尘埃该如何洗涤
  
  我突然感到
  有一种隐痛在日常生活中悄悄蔓延
  或许这个社会时时需要
  用一些卑微的草色来支撑都市
  用一些羸弱的力量来刺激血管
  生命才能真正丰满
  
  唐装秀
  
  当女孩用纤纤手指
  轻轻抚摸
  黑丝绒滚边的直立领口时
  她粉嫩的笑容里
  平添了一份无言的感动——
  还有什么比妩媚的斜襟和掐腰
  更能凸现
  花样年华淑女风情呢
  
  塑身的旗袍
  在世界时装橱窗里勾画迷人曲线
  聚焦多少惊讶与羡慕
  
  丝绸的魅力来自千年提炼
  柔滑细洁如同瓷器
  泛现出典雅光彩
  历史在织锦缎中厚重着
  睿智在团花图案上张扬着
  盘香纽扣把永恒的中国情结
  牢牢缀在胸口
  
  因为传统所以尊贵
  因为手工所以考究
  
  让一个喜庆的节日端坐在
  明式太师椅上
  接受团圆幸福的拜年
  唐装的氛围
  是祥和富态的热闹
  是雍容华贵的窈窕
  连国际大人物
  也难以抵挡尝试对襟绸褂的诱惑
  令中华服饰
  风靡新世纪之初
  本期诗歌责任编辑易山
  
  
  


被岁月之光笼罩
■  冯 晏
  
  追忆的路上也开鲜花,长杂草
  只是躲在人们看不到的地方
  是因为我走出了太远,那里的
  草从原始,敏感的神经向天空竖起
  连着血脉,犹如羚羊头上的角
  
  只要能往前走,从宽敞的中山路
  转进狭窄的吉林街
  再穿过民房密集的庭院
  外婆曾在这个庭院中,陪伴太阳
  一起落山,风吹干泪水后我又
  开始追逐月亮,从一个四处奔波于
  清晨和夜晚之间,只为养家糊口的人
  转变成一个坐在油灯下追忆的人
  
  生活嫁接成新的物种在土里生长
  平时的声音落上了霜雪
  追忆的路石子平滑,陶瓷的
  白色光泽,加一些防滑细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