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推翻清朝当总统-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兴想了片刻,点头谢道:“多谢林校长提醒。”

“这样吧。兄弟不才,还有些薄礼,权当是为朋友出的川资。”林云按下电铃,唤来郭松龄,“去军校的帐房提五万两银票,再派人送这位先生出襄阳。”

“五万两……?”郭松龄乍舌道:“大帅……我没听错吧?”

“叫你去就去,哪儿来这么多废话!”林云转过身对黄兴说道:“小小意思,不成敬意,请先生切勿推辞。”

黄兴惊讶之余,对林云出手如此豪阔也感到非常感动,虽然来的目的没有达到,也算有些收获了吧。当下跟着苦着脸的郭松龄去提钱,之后便在郭松龄的亲自护送下,出了襄阳。

经过一番周折,黄兴总算在安南找到了孙中山。

“林云此人,城府不可度测啊!”孙中山听到黄兴关于襄阳之行的见闻后仰天长叹。

“他的态度很微妙,既不是我们的敌人,也不是清廷的死忠者,但他也不是随波逐流的墙头草、两面派。”孙中山回过头来。“黄兴,你要小心他,时刻注意他!”

黄兴点头道:“我已在他的军校中安插了几个自己同志。”

“唯大英雄而能待机而动——这个林云若真的是英雄,那他要等的机会是什么?他要做的又是什么呢?”孙中山还是对林云的所作所为感到迷惑不解。

“那他有没有可能是我们的盟友呢?”黄兴迟疑片刻,问道。

“不知道,不知道才可怕!”孙中山叹道:“此人拥有实权,又占据着一个非常有利的地方,手中既有军队,又有钱粮,可他却又不肯明确表态,实在让人捉摸不透。”

想了片刻,孙中山猛的回过头对黄兴说道:“既然他不愿意毫无保留的成为革命的朋友,那至少也不能让他成为我们彻底的敌人!”

“必要时候,我们要推他一把!”他的心里,渐渐的有了个计划。

“推他一把?”黄兴疑惑的问道。

“是的,推他一把!”孙中山意味深长的笑了笑,“现在,我们先去日本!”

·~··~··~··~··~··~·^

昨天给楚MM弄的传送阵因我修改后变形了。。。有女频PK票的兄弟去支援下撒~兄弟谢过了~~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

第二部 铁血狂潮 第二十二章 暗战第三季

与林云在襄阳热火朝天的搞生产相比,此时的张之洞心中,充满了忧虑,他一方面担心林云越走越远,直至走到那个他不愿意看到的地步,另一方面,他又始终抱着期待的心理,希望林云回头是岸,不要弄到最后与朝廷刀兵相间,不可收拾,毕竟,这是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人,同时,也是自己抱有很大期望的人。

就在这时,一件小小的事情让他改变了初衷,下定决心不再养虎为患。

事情是由那台用来制造工兵铲等工具的重型水压机引起的。这台机器,是林云从德国订购的,张之洞得知消息说机器已经进入湖北,不几日将经过武昌溯流而上直至襄阳。

“给我设卡截住!”张之洞下令,他想通过扣押这台机器,试探一下林云的反应,看看林云将如何对付自己。命令是下达了,可是装载着水压机的货船在到达预定码头的前一天,忽然转向了汉口的另一个码头。

张之洞心知走漏了风声,愤恨之余又急忙电令汉口海关查扣那艘货船。可是没想到,汉口海关缉私营回电:“该货轮只有棉花数百包,并无违禁货物,现已放行。”云云,让他暴跳如雷,一边骂汉口海关是猪,一边命令自己的亲卫总督府枪骑营前去拦截,并明令:“无论货物为何物,一概拦截,如有抵抗,就地格杀!”

可就是这些被张之洞视为最精锐的亲兵,竟然追了三天才追上已改为大车拉运的车队,将车队包围在一个小小的镇子里,围着这个镇子噼里啪啦放了一晚上的枪,更离谱的是,林云的车队居然神不知鬼不觉的从这数千精骑的包围圈中脱身而出,毫发无损的回到了襄阳。

张之洞这才警觉,曾几何时,耳边不再有攻击林云各种罪名的声音,转而开始歌颂这个林云慷慨豪迈年少有为……,他这才发觉,一年前他用在林云身上的手段,现在已被林云不动声色的用在了自己身上!

“于无声处听惊雷啊。”张之洞仰天长叹,可是身为湖广总督的他,又怎能对林云放任不管呢?他思虑已定,不再犹豫,提起笔来,便写了一封长长的密奏,而密奏的内容,自然是关于林云强占襄阳,勾结洋人,意图谋反等罪名。

正当他写好密奏,准备交给心腹急速呈送进京时,林云的一封来信,也送上了他的案头。

“恩师台鉴:学生林云,出身寒微,幸得恩师提拔而步入行伍,得以略展微才,报效家国,然朝廷不奖反惩,实让学生心寒。归鄂以来,学生并无丝毫卖国或叛逆之行为,所行之事或有偏激,实属不得已而为之,但求自保尔。”

张之洞看到这里,冷笑数声,但求自保?并无叛逆之行为?你都成了襄阳的霸王了,还不是叛逆?

“学生并无反意,亦不愿做今时今日之岳飞,只因太平余孽未远,腥风血雨尚未散去,学生深知,朝廷于叛乱之地,深恶痛绝,必会清洗至鸡犬不留,学生为襄阳百姓、为新军兄弟计,怎会轻言衅战?”

难得你还能考虑到这些,张之洞叹了口气,继续看了下去。

“恩师与云皆为带兵之人,俱知若是战端一开,胜败之数乃由天定而非人力度测,可林云尚知一事:若战端开启,恩师苦心经营的两湖膏腴将一夜之间划为灰烬,多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恩师半生经营湖广,此地子民视恩师如父母,难道恩师真的要为个莫须有的罪名而陷湖广数十万百姓于万劫不复之境地吗?”

张之洞眉头紧蹙,他陷入了一阵沉思之中。林云啊林云,你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么了解我了?又是从什么时候,变得这样让人头疼呢?他定了定心神,接着往下看。

“学生林云遥望武昌泣血再拜而告,若战端一开,华夏狼子野心之徒乘机而起,环伺列强必趁乱而瓜分家邦,若此,恩师与云,虽万死也难辞其咎!悠悠青史,恩师与我,皆为千古罪人!”

张之洞看到这里,长叹一声。他何尝不曾想到过这样的局面?可是你,你做的也太过分了!

“若恩师还疑虑云有悖逆之心,恩师只需只言片纸,云自当肉袒负荆而亲至阶下领死,生我者父母,苦心栽培我者恩师,若因恩师一念而天下百姓免遭战火,林云百死何惜!云所虑而畏死者,唯国家危难,百姓水火,列强环伺而欲瓜分我泱泱大国,此乃静留此身而待有为之时也,学生苦心,恩师谅之!”

再看落款,“百拜不肖门生林云泣血跪秉与襄阳”。

“林云啊,你居然连这个也料到了。”张之洞苦笑着闭上眼睛。“可是我却不得不照你说的做。”难道我还能叫你来负荆请罪不成?

张之洞注视着火盆里的火焰舔舐着林云的来信和自己的奏章,心中感慨万千:“曾几何时,那个在庙会上卖字的落魄少年,怎么就变成今天这个杀伐果断而又不动声色的襄阳王了呢?言辞虽然恭谦,却又让人不得不听从于他。”

“龙者,变化腾潜,人莫能测也……”张之洞心头响起这样一段话,他涑然惊立,良久,才又缓缓的坐下。

“时也,势也;命也,运也……”张之洞看着火盆中燃烧殆尽的纸片,在心中默默喊道,“林云啊林云,我今天能为你做的也只有这么多了,这是我最后一次迁就你,你——你千万不要让我为今天的决定而悔恨终生啊!”

他遥望着窗外阴暗的天空,良久之后,疲倦的闭上了眼睛。

而在这时,武昌街头那层薄薄的晨雾尚未散去。

对于内线传来关于张之洞并无密奏上报朝廷的消息,林云只是淡淡的表示知道了。这一轮的暗战,可以说又一次获得了胜利,然而几天后的一个清晨,他却被另一个消息惊呆了。

“卖报了卖报了,乱党头子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开记者招待会了哎!”

“广州巡抚衙门搜出乱党名册了哎,襄阳新军校长林云赫然在册了哎,都来看了哎!大新闻啊!咱们襄阳的林校长上报纸了哎!”

“孙文,你好狠!”这是林云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亏老子还送你五万两白花花的银子,你就是这样对我的?”

第二部 铁血狂潮 第二十三章 风云遽起(上)

襄阳城里的局面,顿时被这个意外消息搅的混乱不堪。首先是各地与林云合作开厂的乡绅们,纷纷提出撤资收回地皮厂房,紧跟着德国人也表示非常担忧,要求林云放弃其股份,或由他们出资赎回。而对于这些要求,林云的态度很干脆,想都别想!

孙文玩的这一手,让林云恼恨不已,他知道,这是孙中山要推动自己迈出那一步,可是,自己苦心经营的局面和全盘计划,就这样被他无情的破坏和打乱了!

莽夫!林云恨恨的对孙中山下了定义。这个孙大炮,怎么这么爱乱点炮仗?这不是成心给我添乱吗?眼下这乱子已经被他捅了出来,如何应对这个局势,还得好好想想。

乘机站出来振臂一呼,高举义旗?林云摇了摇头,不现实啊,太不现实了。没错,自己手中,是握着一万精锐,钱粮也足以支撑,可是,这显然不是自己所等待的时机。现在如果仓促起事,恐怕很难成功,再者,自己所持的是当地的民心军心,若是一旦战火燃烧到这里,岂不是危及无辜百姓?最关键的是,是一旦开打,谁又知道那些外国势力会不会乘机介入?从而谋取他们的利益?以列强的本性,恐怕是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可是不造反,就在这里坐以待毙?很显然,这也是林云所不愿意看到的。自己在襄阳城里,无论是税收、官职任免、乃至军事都是自己说了算,虽无造反之名,却行的是造反之事。恐怕清廷,这次是不会那么善罢甘休了。

战?拿什么战?新军的兄弟和军校学员们的性命?刚刚有些起色的大好局面,那些新式教育,那些种在人们心里的希望的萌芽,难道就要在这次战火中烟消云散?

走?走到哪儿去呢?难道也跑去日本,跟在孙中山屁股后面混?一想到孙大炮,林云又气从中来。

“校长,有个自称是您把兄的人求见。”郭松龄推开门说道:“好象,是以前在朝鲜时的钦差大臣……叫袁世凯的。”

“是他?他怎么会在这个时候来?”林云疑惑的皱起了眉毛,“请他上来吧。”

“哈,我说二弟,你现在是发了大财了,连我老哥都不告诉一声,怎么,是怕我跑到你这里打秋风吗?”身体越发发福的袁世凯一进门,就扯着嗓子吼了起来,“现在你老哥哥我不请自来,看你还有什么说的!”

林云起身迎了过去,让到椅子上坐下。苦笑着说道:“大哥你就别取笑我了,我现在是泥菩萨过江啊!对了,大哥你这个时候到襄阳来,不会是跑来看兄弟我的笑话的吧?”

袁世凯严肃下来,点点头说道:“兄弟,不是老哥责怪你,可是这次你……你可真把朝廷给惹急了!”

看着林云一脸的苦笑,他接着说道:“你别以为,你在襄阳城里干的事情,朝廷里没人知道,知道的人多了去了!可是为什么这么久以来,就没人站出来指责你的不是?就没人说你造反?那是因为之前你干的还不算太离谱!身后又有德国人帮你!”

“这次可就不一样了啊……先不论广州巡抚衙门搜出的名册是否是真的,也不管被抓的乱党口供是否属实,你可知道,这是朝廷绝好的机会,变法维新的下场你也看到了,那摊乱子收拾完,轮也该轮到兄弟你了!”袁世凯大发了通感慨,见林云坐在旁边,若有所思的样子。接着说道:“中堂大人来时对我说的很明白,目前大清的战将,只怕加一块也不是兄弟你的对手,但是倘若你不放弃襄阳,朝廷就一定要打,不管死多少人,不管打多久都要打!”

“我知道,兄弟你打仗是把好手,训练出来的新军也是精锐,可是,你回过头看看,台湾,吴三桂,长毛子,捻军……哪个不比你势大?哪个不比你人多?兄弟你也该清楚,朝廷对洋人也许是软蛋,但是对叛党,从来就没有别的路好走!”

袁世凯摇晃着脑袋叹息了一声,“我已经就任山东巡抚,今天如果兄弟你不杀我,那么第一讨伐军的大帅就肯定是我!你我兄弟恐怕要刀兵相见了。老哥虽然不才,这两年可也没闲着,小站练兵,不比兄弟你少费心思!”

“可是……”他见林云抬起头定定的看着自己,语气一转,“你我兄弟,皆是武人,战死沙场本是应有之义,我所痛者,是你我兄弟不但要互相残杀,只怕由此而来,不知有多少你我这般热血男儿要战死沙场,又不知有多少妇孺将家破人亡,更怕那四夷列强趁我国内乱,又再起战火!”

“我知道,朝廷的确有对不住兄弟的地方,可是兄弟你就算不要做宋之岳飞,也至少不能做前明的吴三桂啊!”

“为了这一人之私,任千万生灵涂炭,甚至我中华再入蛮夷之手,华夏文明能不能存,炎黄血脉能不能留……”看着林云依旧冷静甚至显得有些麻木的表情,袁世凯干脆站起身来,“你我兄弟,难道真的要在战场上相见吗?”

林云也站了起来,紧紧握住袁世凯的双手,眼中热泪盈眶,“大哥,你这番话,背了好久吧?真不容易啊!”见袁世凯表情一下僵住,张着嘴呆在那里,他苦笑着摇了摇头,转过身默然不语,缓缓走到窗前,猛地拉开厚重的窗帘,强烈的阳光瞬间洒满了他的全身,在阳光下,袁世凯第一次觉得自己的义弟是这样的瘦弱、单薄。

林云望着窗外的襄阳城,湛蓝的天空下,阳光与白云在大地上投射这斑驳明暗的影子,人们的脸上带着满足而幸福的笑容忙碌着,汉江上无数的船舶穿梭停留,在不远的真武山上,他最忠诚的战士正时刻保卫着这个城市,并随时可以为之毫不犹豫的牺牲——这是他苦心经营三年的地方,为了这块土地他付出了多少心血,又有多少男儿在此长眠!

“这是我曾经宁可放弃生命也不愿舍弃的土地啊……为了这一切,有多少人为之死去,为了这一切,又有多少人又再准备死去……”林云的声音平静,压抑,却又饱含着深深的感情。

“大哥。”林云没有回头,他的声音听起来是如此的遥远,仿佛来自天际,而他的声音又是如此的淡定,仿佛在陈述一个和他毫不相关的事情。“在你进来之前,我就知道你此行的目的了——你弟妹刚好想回她留学的国家再走一走,看一看,可能还会住上一段时间,我想陪她一起去……我准备尽快动身,这里的一切……”他深情的注视着窗外的襄阳,“希望大哥能体谅我的苦心,不要为难那些新军的兄弟和军校的学生,毕竟,朝廷要的是我。”

“可我也不想就这么再被押去北京了。”林云转过身来,带着无奈,还有些落寞,“如果朝廷还是不愿就此罢休,恐怕我那时也不得不战了!”

“兄弟,你……你是说要出洋吗?”袁世凯惊讶的问道。

“难道,你希望和我在战场之上,拼个你死我活吗?”林云淡淡的反问道。

·~··~··~··~··~··~·^

推荐本兄弟的好书《血色獠牙》,有兴趣的朋友不妨看看!

第二部 铁血狂潮 第二十四章 风云遽起(中)

“好啦,不要摆出那愁眉苦脸的表情来看着我,我是出国啊,是出洋啊,你应该替我高兴才是。”林云好笑的看着袁世凯,“就这样定啦,哈哈哈,临走前少不得要你请我吃一顿……”林云笑容逐渐消逝,他凝视着袁世凯,缓缓的敬了个礼。“从此你我兄弟相隔天涯,君逐沙场我归林——万事——万事拜托了!”。

袁世凯也正色说道:“兄弟,你放心吧,只要你肯放弃襄阳,不再与朝廷对抗,出走国外,我保证,朝廷不会再为难你和你手下的这些兄弟!只是此去国外,兄弟你自己要多加小心啊。”

林云淡然一笑,“我自会小心的,不过……”他想了片刻,终于还是忍不住说道:“不过大哥你,倒是要小心。”

袁世凯脸色一凛,急忙问道:“我?我小心什么?”

“大哥在天津小站练兵,难道不知道直隶山东等地,正在闹义和团么?”林云看着袁世凯,一字一句的说道。

“义和团?”袁世凯脸上惊疑不定,他端起茶杯来喝了一口,“兄弟你的意思是,让我对他们多加提防?”

见林云含笑不语,他迟疑问道:“这义和团,该不是兄弟你在幕后搞起来的吧?”

“哈哈,大哥你真会开玩笑。”林云无奈的笑了笑,“你觉得我会干这样的事情么?”他叹了口气,“据我所知,他们都是由些会拳棒的乡下人自发组织的,最近打了出了‘扶清灭洋’的旗号,而且还获得朝廷中某些大臣的暗中支持,对于他们的所作所为,兄弟我很是担心啊。”

“你担心什么?”袁世凯自然是知道那些义和团所做的事情的。

“我担心他们做的事情,早晚会激怒洋人,给洋人一个出兵干涉的借口和理由!大哥,我走了之后,你回到山东,对于义和团,要劝导为主,万不可激化矛盾,让洋人乘机出兵啊!”林云对于那段历史,多少还是有些记忆的。

袁世凯点了点头,“兄弟,你放心吧!我已着手在逐步将山东境内的义和团慢慢的排挤出去!”

“他们说到底,还是因痛恨洋人,爱护国家而起……大哥,我希望你不要太过为难他们。”林云叹了口气,缓缓说道,“明日一早,我就和弟妹赶赴上海,从那里搭乘远洋巨轮去法国,咱们兄弟,以后有缘再见吧!”

这是个极其特殊的日子,也是襄阳城里的百姓记忆尤为深刻的日子,就在这个细雨缠绵的清晨,在这愁杀人的凄风苦雨中,在襄阳百姓的挥泪相送中,在部队兄弟的痛哭流涕中,林云一身布衣,偕同夫人及几个随从,轻车简从,离开了这个他为之奋斗了三年的地方,这个他曾誓死要保卫的城市。

“大帅,您真的决定了?”郭松龄紧紧的挨在他的身边,“我们完全可以和朝廷一战啊!难道您放弃了您对我说过的目标?不!您不会放弃的!可是……可是您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

“别说了,松龄,我走了以后,你万事都要小心,还有百里,你们一定要把新军的兄弟管好,把军校继续办下去,特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