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少南耐心的听青竹诉说着,心想这两年里。青竹的变化着实不小,最近她的话也渐渐多了起来,不再成天板着一张脸,偶尔也能看见她的笑容。心想两年的时间也足够改变一个人,他这两年来也变了不少。面对跟前这个人时,至少厌恶感明显的下降了不少。突然又想,这一走就三四年,中途能不能回来还不知道。过个三四年又是一副怎样的景象呢。青竹会不会那时已经离开了他们家,会不会等他回来的时候,是母亲替他将箱子里的东西给搬出来。而青竹已经回了他们夏家呢?
少南突然想起去年青竹的生日时,曾给她买过一串手串,昨晚竟然翻了出来。他都忘了这事了,趁着自己要走了,索性将这个送给她吧。少南开了柜子的抽屉,取出那串杏核刻福寿字的手串来,放了这么久。颜色如新,竟一点变化也没有。少南握在手心。走到青竹跟前。
“喏,这个给你。”
青竹忙抬头一看,只见少南伸出手来,手中有串手串,不是什么金银珠宝,却是最朴实的杏核雕刻,而且雕工并不显得有多么的精湛。青竹有些诧异,忙问:“送我做什么?”
“去年你生日的时候买了来,本来要给你的,哪知我脾气一上来,竟又给忘了。昨晚我清理东西的时候才看见它,虽然过了时机,也晚了许久,但真心的希望你能收下。”见青竹没有立刻接过去,忙牵过青竹的手,硬塞到了她的手中。
青竹只好收下了,淡淡的说道:“谢谢。”她接着弯腰帮他收拾整理。
少南双手环胸,背靠着床栏,冷眼看青竹忙来忙去。心想这一走就几年,还真想和她说说话。可是说什么好呢?在一起住了两年,他不知青竹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害怕什么。唯一的感觉就是觉得她成天都在忙,做事踏实认真,有毅力。说来优点也不少,打理起家务来,还真是一把好手。
这样勤快的女子,又聪慧,或许对于别人来说,能娶来做媳妇,当丈夫的也省心不少。不过年仅十二岁的项少南哪里能想到这些。现在他心中只装着自己的功名前途,再说也深知青竹是不愿意呆在这里过一辈子,因此也不去想将来之事。
“记得时常写信回来,省得他们想你想得发慌。”
“我会写的,到时候还烦请你给念信。”
青竹道:“这个不难。”青竹几下子已经帮少南收拾好了行李,整齐有致,不落什么空隙,都塞得满满当当的。
“好了,该装的都装下了。没什么事的话,我就下去了。”
“你等等!”少南叫住了她。
青竹猛的转身看向他,问道:“还有什么事?”
少南却不知突然开口叫住她做什么,只好又道:“没什么了,你去歇息吧。”
永林送了少南二十两银子,并明芳她娘给做的一套衣裳。东拼西凑了大约有六十几两的样子,是这几年少南所有的花销,包括学费、书费、四季衣裳、伙食费等等。还有路上的兄弟二人的费用也全部算进去了。永柱总怕让儿子吃亏,赶着让白氏再拿了几两银子出来。
白氏却说:“我也想再凑一点,只是没那么多,家里也要开销,也不少了。”
永柱道:“要我不再去窑上借一点吧。”
白氏却拦着他说:“你还真是心疼少南,现在背负的债还少了不成。能凑出这么多的钱,已经是好不容易的事。都给了他,几年的花销,由着他自个儿计划去。”
永柱听说也就作罢了。
白氏只是舍不得儿子远行,光想想就眼泪婆娑:“你长这么大,除了两次考试,从来没有离开过身边超过两晚的。在外面多多小心,我也不知道那书院究竟是怎样的制度,总之你爹也给你说了,我不妨再多言几句,别去惹事。我们家的情况你也知晓,可是经不住折腾,也别乱跑,若是方便的话,一定记得给家里写封信,写不了信,让人捎句话也好,知道你平安,我们也好放心。”
白氏说一句,少南应一句。后来白氏一把搂住少南的脖子,眼泪就跟着流淌下来:“若是有假期,能回来就回来吧。”
少南道:“儿子这一出门,许久都不在家里。还请娘多多保重,身子要紧。”
白氏点头道:“好孩子,家里的事你不用操心,就是时常将牵挂你的人放在心上就行了。安分守己,好好念书,也不枉你爹没日没夜的在窑上帮工供你。以后你有了仕途,也让你爹享享福吧。”
少南哽咽道:“儿子会的。”
白氏又摸了摸他的头发,这个儿子从小就格外的懂事,也没让她操多少心,以后一大家子都得靠他。
少南左思右想,后来终于说了出来:“娘,关于青竹的事,你也不用太苛责她,她要走就让她走。别让她为难。”
白氏听见儿子这样说,只当是他不喜欢青竹,便满口应承着他:“你爹那里虽然不好应付。不过你放心,当娘的会帮你相门好亲事,要门当户对,还要那闺女性格温柔贤惠的,模样也要拔尖的。如今只管读书就是。”
少南知道母亲会错了意,但也不好解释了。
照例的,青竹亲自去了趟药房,自己掏钱配了几样或许用得上的丸药。拿回家里仔仔细细的包好了,有分别写上药名的注意事项。一并交给了少南又再三嘱咐了他一回。少南倒爽快的接受了。
“上次多亏了你的药才救了贺兄的一条命,他很感激呢。我倒没说是你做的。”
青竹冷笑道:“那天他来我们家吃饭,我仿佛听见他问我是不是你姐妹,你回答的是。”
“我也不想和他多解释什么,以后他会明白的,莫非你为了这事还不爽?”
“没有,我哪里会这么小心眼呢。路上多多小心,那些财物东西别离身。”
“是,爹娘和我说了好几次了,你也来唠叨。再说你没出过远门,外面的那些事自然也不懂。”
青竹心想,小样儿,我没出过远门,没见过世面。当初离家几千里去念大学,四年里将自己照顾得很好,还兼职挣钱给家里减轻负担。后来毕业了,不用家人帮忙就找到了工作,还是没见过世面么。不过这里小天小地的,也没她什么发挥的余地。
少东去雇了辆马车来,因为那车老板和杂货铺的掌柜熟悉,所以也没收少东多少钱,兄弟俩便就要出发了。一家子大小都去相送,一直送到了镇上,上了官道。这才依依不舍的离去。
白氏只埋怨永柱:“都是你那么狠心,儿子说要出去,你还真答应了。”
永柱说:“我不答应又怎样呢,儿子长大了,迟早也会离开我们。这样不也好么,让他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总好过一辈子呆在这山坳里。”
第九十四章 卖鸡()
眼见着一年最忙的时候到来了,麦子要赶着收回家。今年家里一下子就少了两人,顿时感觉冷清不少。
永柱和白氏每天天刚蒙蒙亮就起床下地割麦子,翠枝一面在家照顾豆豆,一面负责一家的伙食。明霞和青竹两个自然也要去帮忙收割,几亩地够忙活好一阵子了。
和往年一样,永h一家也来帮忙了,从割麦子到晾晒,得花不少的天数。忙活下来已经差不多折腾了半个月。一家子大小累得苦不堪言,每个人都晒黑了一圈。
相互帮衬着,总算是将地里的麦子收了回来,就等着水渠里放了水,灌溉农田插秧了。
趁着还有几天才灌田插秧,永柱赶了自家的牛到没有牛的那些人家去帮忙犁地,也挣点小钱使。毕竟家里的情况不如以前了,一家子要吃喝,还要还债。
白氏也将那枚金戒指收起来了,虽然这是明春送她戴的,但想到家里日子不比以前了,儿子还在外面念书呢,得省吃俭用过日子,也怕别人眼红,不小心丢了不是就损失大了么。
项少南住的那间屋子已经收拾出来了,永柱让青竹搬进去住,顺便也将隔壁的那间小屋子完全腾出来养蚕。今年的春蚕养得比去年还多,心想到时候总能卖个好价钱。
麦子才收回来,麦秆也还未晾干,掐草帽辫的事,只有等到夏天时再说了。青竹喂养的那十几只鸡大的也有五斤来重,小的也有差不多四斤了,正是吃粮食的时候,就单纯的菜叶剩饭似乎已经有些不够它们吃。
白氏说:“明天我和你一道将这些鸡装了,拿去卖了吧。”
青竹道:“再喂一阵子不行么?”
“虽然都是你在收拾照管它们,但也太能吃了。再养大些,只怕要将我们吃的那份也给吃了。等到秋收后再去买小鸡来养。”白氏已经拿定了主意。
青竹见状也不好说什么。毕竟喂这些鸡也让她忙了好几分,卖了兴许自己还能做点别的事。
到了第二日,一早。白氏将那些鸡放了出来,拌了大半木盆的粗糠烂菜叶。那些鸡见到了吃了立马就围了上来,争先恐后的啄着。不一会儿,满地的鸡粪,夹杂着羽毛。一会儿还要晾晒麦子,又得收拾一阵子。
等到它们吃饱以后,白氏去别家借了大竹筐,拴了绳子。然后选了十只长得比较体壮。毛色也还好的,拴了翅膀和脚,一并放在大竹筐里。让青竹找了秤。挑了担子,带上青竹,让明霞在家看守屋子。
明霞本不愿意,也要缠着去。
白氏却呵斥道:“家里晒着麦子,你不守着要上哪去。别让那些雀儿来吃。”
明霞指着青竹说:“让她在家看守不成么?”
“她比你会来事,卖这么多,我一人也照看不过来。”
青竹听着白氏的话,倒让她一愣,貌似是她头一回听见白氏这样夸奖她。
婆媳俩便出了门,青竹紧紧的跟在后面。竹筐的缝隙大。有些鸡竟然将脑袋也伸了出来,正咯咯的叫着呢。
婆媳俩赶到集市上,可能是因为农忙的关系。即便是赶集的日子,集市上的行人也不见得多。一眼看去,也没几家卖鸡鸭的。两人找了地儿放下了担子,白氏热得拿着草帽扇着风,口又干又渴。便让青竹帮着吆喝。
青竹却突然犯难了,她买卖的时候一直不大会吆喝。说来胆子也不算小了。可是总觉得有些丢脸,叫不出来。
白氏见青竹不肯开口,瞪了她一眼,只好自己叫卖道:“来呀,看呀,鲜活的鸡。卖鸡啦!”扯着嗓子吆喝了两句,因为渴的关系,又干咳了两声。整张脸都红透了。
青竹见状,只好鼓足了勇气开口吆喝道:“走过路过的,要买鸡的往这边瞧,这边看……”
白氏这才放了些心,心想青竹这么泼辣胆大的人,不可能连句吆喝也不会。
叫卖了一阵子,只卖出去了三只,青竹在一旁帮着算账,头脑灵活,比那些买鸡的还算得快,算得准。白氏心想带她出来还真带对了。
三只鸡,总共十一斤,才卖了三钱三分银子。吆喝了大半晌,嗓子也快要嘶哑了,眼见着日头越来越高,实在有些受不住。卖到快过午时时还剩下两只。白氏也狠下心来对后面这个买主说:“大哥,你全买了吧,我给你算两分七厘。”
这位买主将剩下的四只鸡提来看了好几遍,又让称一下,青竹帮着称了,说道:“共十六斤四两。”
买主想了一回,还没决定要不要全买,青竹却笑道:“才四钱四分银子,再多数二十八个铜板就是。”
买主有些惊讶青竹的计算能力,愕然道:“这位小妹妹倒有两下子,看来家里做买卖的,已经练出来了,比账房还快呢。”犹有些不信,自己慢慢的算了一回,和青竹说的数一点也不差,正是犹豫的时候,白氏已经将那几只鸡给栓好了,一并塞给了他。
那个买主心想这个价钱倒也不贵,一面掏了钱,不住的打量了青竹两眼,心想这个小姑娘年纪小小的,没想到竟然这么厉害了得。竟然连算盘也不拨,就能在短时间里准确的报出数字。
十只鸡,最后总共卖了八钱七分多银子。和青竹预想的也差不多。只是站在这太阳底下,虽然还在春季,不过已经是暮春了,两人都出了不少的汗,又累又渴。
白氏收拾好竹筐,用扁担单挑着,放在右边的肩头,准备要回去了。犹豫早上的时候起得早,又里外的忙碌,等到她空闲下来要吃饭的时候,却见锅里已经不剩下多少了。此刻肚子不光是饿得咕咕叫,觉得嗓子快要冒烟。心想那次和韩露来卖兔子两人还去吃了个便饭,今天卖了不少钱,看来是没有自己的份了。
白氏心想卖了的这些钱该买点什么呢,不由得回头看了一眼跟着后面的青竹,却见她步履缓慢,一张小脸晒得红里发黑,额前的刘海全部贴在额头上,挽着衣袖,露出一双细细的小胳膊,也晒得有些黑了。这番情形让白氏觉得有些好笑,真是的,从哪里跑出来的乡野丫头。
“渴了吧?”
青竹抬头看了一眼,见白氏正问话,便点点头。两人走了一阵,白氏便看见那街边有一户卖家,挑着个布幌子,幌子上面的字她也认不得,但她知道是户卖茶的人家。领着青竹走了进去,将挑着的竹筐放下。两人找了位置坐下。
不多时那老板娘便过来招呼:“两位要喝点什么,吃点什么?”
青竹回一看,却见这个招呼的妇人约莫四十来岁,生得有些干瘪,歪嘴凸额。微微的有些驼背,但衣物、头发都收拾得整整齐齐的。虽然不成样,招呼人来却极为的热情周到。
白氏顺口就说:“来两碗绿豆汤吧。”
“好勒,绿豆汤两碗。”那老板娘答应一声,立马又去忙碌了。
青竹见桌子上灰尘油污不少,便解了帕子去擦,才拭了两下,洁白的帕子立马就染上了两团黑乎乎的污渍,也不敢再擦了。
不多时,老板娘便端了两碗绿豆汤来。青竹立马接住了,青花粗瓷碗里,盛着大半碗的绿豆汤。绿豆熬得很烂,已经全是沙了。轻轻喝了一口,微微的有些温热,一股香甜的滋味便涌入了喉咙里,很是爽快,紧接着大口大口的喝完了。
白氏早已经喝了,见这家店里还卖些糕点。略迟疑了下,便指着那才出炉的棋子烧饼说:“这个给我来十个吧。”
老板娘答应一声,连忙抽了一张灰色的毛边纸,数好了烧饼包好了递给白氏。白氏付了钱,便与青竹继续往家赶。
一路上婆媳俩也没怎么说话,待回到家里,却见明霞正坐在门槛上打瞌睡。白氏上前拉了下她的身子:“让你守着麦子,你倒睡起觉来了。”
明霞听见母亲回来了,忙睁眼去看,却饿得两眼昏花:“娘,你总算回来了,可饿死我了。”
“家里有米有面,你自己不会煮来吃呀?”
明霞闻见了什么香味,便要去翻东西,见有棋子烧饼,睡意立马去了大半,笑逐颜开道:“还是娘心疼人,给我买了好东西回来。”
“给你爹留着点儿。”白氏打算回屋去换身干爽的衣裳,又对青竹道:“你去弄饭吧。”
明霞大口大口的吃着采买回来的烧饼,还冒着热气呢,里面的肉馅也很香软,咬一口下去真是享受。因此也顾不得没有水喝吞咽困难了。
白氏换好了衣服,将晒在席子上的麦子来回的翻了一遍,便又问明霞:“你大嫂呢,还没回来么?”
“没呢,雪儿娘不是找她过去帮忙么。看来是不回来吃饭了吧。”
白氏听说便有些不喜欢,心想抱着孩子整天也不愿意在家呆,家里的事也不愿帮着做一下。偏偏还说不得她,真不知上一辈子造了什么孽,让她得了两个这样不省心的媳妇,还处处敢和自己对着干。
第九十五章 周岁()
眼见着秧也插下去了,本来还说看能不能等少东回来时帮着插秧,没想到他这一走竟然就是一个多月,眼见着豆豆的周岁要到了,这可是她的第一个生日。虽然项家对于这个小丫头说不上喜欢,但对翠枝来说却是她的全部,很想给豆豆做生日,没想到少东却迟迟未归。心想着他从来没出过远门,这下离了家更是自在了,也没人管他,也不知是怎样的潇洒快活。
豆豆周岁这一日,只有翠枝娘家亲戚来了几个,正赶上农忙时节,别家也顾不上这些。豆豆的姥姥,连同大舅妈、并两个还未出嫁的姨妈。送了四套新衣,四双鞋,两顶小帽,去观音庙求的寄名符,还打一对小银镯子。五十束寿面。
这一天豆豆装束一新,梳着个朝天的小辫,一身大红的细棉布绣团花蝴蝶的单袄。胖乎乎的小脸,眉宇正中翠枝用口脂给她点了一颗美人痣。黑溜溜的眼珠,白净的小脸,宛如一朵才绽开的梨花。因为这身打扮,倒比往日又多了几分乖巧可爱来。
豆豆她大舅妈正抱着豆豆,让她坐在自己的双腿上,旁边的三姨正教她学说话。这里豆豆的姥姥正在堂屋里正和白氏说着话呢。
“亲家母已经几年没去我们那边了,中秋的时候翠枝他爹过生日,还请亲家母去我们家坐坐。”
白氏想都还隔了不少的时日,谁知道有没有空呢,便顺口答道:“好呀,亲戚们相互走动才好。大女儿出嫁了,小儿子也出去了。人一下子就少了起来,也少个说话的人。”
两亲家母相互客套寒暄了一回。
这里翠枝正在厨下和青竹一道忙碌呢。翠枝舀了一勺滚热的米汤,放了猪油、少许的盐。摸了两个鸡蛋打散在碗里,洒了些葱花,便上了蒸格子。这里有一言没一语的向青竹说着话。52网'
“你说你大哥不会是出了什么事吧,我再三叮嘱他赶在豆豆的生日前回来,竟一点音信也没有。还是被什么给绊住了脚?”翠枝一想到这事整夜整夜的睡不好。
青竹只好宽慰着她:“大嫂别多想,这一路想来不好走,我们都没去过省城,也不知道到底要走多久,当初大哥为了让大嫂安心才说了个大致的时间,没想到竟让大嫂牵挂了。我想这不是大哥的本意吧。再等等吧。大哥那个人难道你还不清楚么,定不是那起不三不四的人。”
翠枝听了这话才些许的放了心,苦笑道:“怪不得都说女人多疑呢。这才离开多久我就开始胡思乱想起来。小叔子这一走可就几年,妹妹倒还是这样一副淡然的样子。只怕你心里也牵挂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