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呼啸而去。痛苦不堪的焉耆人公议推选出一位汉裔做城主,正式向虞朝投诚。
轮台、焉耆的沦陷给迪化人头顶蒙上一层阴影。‘周长十五里,高一丈二尺’的迪化城从唐时就是匈奴十姓部落诸羁縻府州,在匈奴吞并哈萨克、叶尔羌和畏兀儿之前,就位于三族的交界之处,吐蕃最盛时期也曾占过,甚至月即别来时也没放过这儿。匈奴一直对此处感情深厚,历朝历代每次被打跑都要打着‘光复’或‘攻克’的名头把这儿牢牢霸住,所以迪化算是匈奴后嗣聚居的地方。尤其是现在许多非匈奴后裔跟着汉裔外逃,城中泰半是颧突脸阔、高鼻深目的匈奴人血脉。
匈奴单于呼韩冒顿意欲潜逃的消息忽然传遍全城,好些人绘声绘色地表示看到许多栽满财物的马车晚上偷偷进北边旧城,肯定是呼韩冒顿想让全城人在南边为他当沙包顶住蒙兀铁骑,自己从蒙军最少的北城门突围。
迪化分为新旧两城,新城在南,是匈奴等外来人为了控制北边的‘旧汉城’而建,两倍大于旧城,现在北边几乎十室九空,南边成了蒙兀人重点驻防之地。
挣扎外逃的贵族和平民纷纷冲入北城,想随着呼韩冒顿的车队逃往北庭或昌吉。这样的动静自然会被葛不勒察觉,号称三十万的乞部大军开始攻门并派兵拦截北门的马车队。北城破门时,急忙赶到的呼韩冒顿正率领亲卫们驱赶没有马匹的平民挡住蒙兀人的冲锋,再带着马车突围。没想到蒙军让开一条路给平民们逃跑,只射杀骑马之人。许多贵族见状立刻下马,跟着普通百姓一起狂奔。这一大波平民跑出城门,蒙军前锋立刻冲向北城门,不便后撤的马车堵住匈奴军的退路,北城开始压倒性的屠杀。呼韩冒顿在为数不多的亲卫保护下气急败坏地退回南城,关闭甬道,心疼于财物几乎全落入蒙兀人之手,却不知其兄奇隆都纠集了对他‘为财弃义’之举不满的众将领,直接杀了他自立为单于。呼韩冒顿之子呼延揭见势不妙躲了起来,趁着蒙兀人把北城战利品拉走后留下的空档,带着部下和老爹的亲卫偷偷打开南北城甬道,连夜逃往昌吉。
等奇隆都发觉时,蒙兀人已从甬道里冲了出来。
奇隆都还是一个有血性的匈奴王,带着迪化人和十万匈奴军顽强抵抗,曾数次将蒙兀人击退回北城。然而这样的奋力反抗还是没能躲过破城的命运,最后只有奇隆都的儿子屠胥带着不到百人杀出重围逃向精河。葛不勒下令对城中居民进行了长达一个月之久的大屠杀,将迪化完全抢劫破坏后,才焚城撤离,只有一百零六名美貌女子免死为奴。
浓烟滚滚的迪化再次见证了蒙兀人的血腥和暴虐,占领,掠夺,屠杀,顺我者生,逆我者亡——这是蒙兀人带来的种族灭绝。昔日繁华的丝绸之路上,蒙兀铁骑所过之处,尽为焦土,尸骨如山,近百万人殒命。
131 难民潮()
忙碌的西宁城外,从去年开始,蜂拥而至的西域难民源源不断从敦煌沿着河西走廊逃难而来。肩负疏散重任的顾恪作为西域枢纽敦煌的临时城主,自然不可能让难民们聚集瓜州、酒泉、张掖、武威这一段路上,这些城市负担不了,哪怕是家资丰厚的贵族,也不能留下,都被劝往西宁。
敦煌城外的虞军只要识字的,都派去负责挨个检查难民护照,记录其家族和资产状况。然后雇佣会汉语汉字的敦煌当地人或难民作为通译和服务人员,将通过查验的难民安排去取免费物资,刚够一程路途的馒头和一大杯清水,以及一件成人大小的粗布厚棉衣,就出发去往下一站瓜州,如此一路奔向西宁。若是想吃更好的肉菜或买些日用品也没问题,每城之外的皇家驿所除了免费提供一次的定量馒头和水,还进驻了许多商家,自己花钱就是了。为了照顾没有骡马代步的平民,驿所还提供载客服务,可载二十人的宽阔马车每小时一趟往返于各城之间,不仅费用低廉,车夫和马匹也从难民里雇佣或租借。如果你没钱买吃买票,可以去驿所里找活干,帮忙刷碗,招待客人,修缮城郭,搭建屋舍,维护秩序,多的是攒工钱换温饱的法子。甚至想参军也没问题,新兵培训三个月,能坚持下来就是正式兵,不行的就放入当地辎重兵或工程兵编制里。各城的民兵也组织起来了,至少保证这些城市即便面对蒙军都能有一战之力,日常也可维护城中治安,避免难民中的宵小窃贼搞点什么偷抢谋乱贩卖妇幼的勾当。
除此之外,按照《难民救助计划》,各城外的临时屋舍还以宗教信仰划分居住区域,比如佛教区会专门提供素食,天方教区不会有猪肉和猪油等。通过各地的捐赠或虞军实地勘测,在皇家粮行收购或接受捐赠而得的地方划定难民田,种植经济作物或粮食果树,为难民营提供一定补给,雇其劳作看护。难民营一屋十二人,浴室、净房、厨房、桌椅公用,六张上下床各带床头柜,内有齐顶隔板可任意调整位置,隔出不同大小供几家人合住。识汉字的文化人已经组织起来,受雇于各地的蒙学和汉学,向西域孩子们教授中文和汉语,以及完善外夷语言字典。
西宁更是热火朝天,新城郭的北边一小块街区是天方教徒聚集地,特意组织他们搬砖自建天方寺,其他地方是普通难民的汇集之地,买下附近土地的人雇佣难民开展各种垦荒植树,挖渠开沟,筑垒城门,修葺佛殿。
最重要的是,除了教育,这一切都不是免费的。
所以,即便西域人赚到了工钱,也会花出去。而在这个循环里,基本上都是皇家产业或朝廷督办,除了能在逃难的贵族手里多赚点,尚未经受战乱的敦煌各城也捐了不少钱物。何况难民所需的房舍、米面、衣被、肉蔬等物资,通过皇家产业在国内定点批量采购,带活许多边城的商贸,例如牛羊肉就是从福宁城运来的,不再遭受吐蕃侵扰的新明城和战乱逐渐平息的安南升龙城运送了大批米粮到靖西城备用,南方茂盛的竹木通过黄江而上,提供建房原材料,类似工造局的各种便民产品,或皇家布商卖的各档次成衣,以及珍宝行开的当铺,甚至还能有点盈余,真正花在穷人身上的开销并不会让户部难以接受。
有了这样一个好的开头,六月底结算时,李枞如释重负,脸色一下晴朗了。
***********************
养心殿里的皇后正在看一本更为详细的难民救助专款账册,总体算下来,国库和内库投入的启动资金暂时还没出现赤字,再看一眼下半年预算,随着蒙兀人屠城的消息散布出去,难民只会有增无减,而且他们距离敦煌越来越远,能活着到西宁的也会越来越穷困,那时候不知道内库的钱还足以应付如此规模的移民么。
报纸上也详细报道了此次援助的过程和措施,现在一些自诩清贵的酸儒在批判朝廷‘发难民财’,鼓吹用‘仁德’感化他们,应免费照顾投靠来的西域人,样样收费反而会让他们觉得大虞过于小气,‘泱泱大国自有气度,不可行商贾之事’。
顾辞很是不满地对一旁喝茶的袁懿说,“这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最讨厌了,是不是应该单独给他们辟个地方让他们去免费助养难民?看看外族人被当成猪养会得个什么结果?”
袁懿笑而不答,这报纸实在是个好东西,无知谬论自然有的是人去驳斥,省得他们写成奏折来烦人。他招手示意明庭让几个豆丁进来,亲子时间到了。已经正式进学的阿圣和锵锵带着两个活泼好动刚会跑的弟弟进来请安等午膳。行完礼,两个大的熟练地把俩小的塞到父母中间,然后阿圣挨着顾辞坐,锵锵自觉爬上袁懿的腿,八戒安静地慢慢卧在阿圣脚下。
“宝贝们看今天的报纸没?”
顾辞和两个大孩子的亲子活动已经慢慢改为谈论报纸上的一些内容,时事、文籍典故、曲目都可以有。
“看了,曾祖父说让哥哥自己考虑应不应该收费,下午要写篇小评当作业。”锵锵每次都很给大人们捧场,第一个抢答。
“阿圣这么厉害,都会写时评啦!”
“师父说写得不好不让刊发。”阿圣自豪的小脸上带着一丝忐忑。
给报纸投稿时评得以刊发是现在的文人趋之若鹜的努力方向,不说‘一笔文章天下知’这个诱惑,能得三位主编一句评语也足以让他们傲视群侪。不得不说古人在‘文’之一道上还是既谦虚又有傲气的,获选的文字无不是优中选优,从评语到内容俱能让众人心服口服,暂时没有‘因文获罪’或恼羞成怒升级骂战的情况发生。据明秀调查,文风鼎盛的江南也有人想自己搞个报纸和朝廷打擂台,但普遍被人讥笑为‘怯鼠’,讽其闭门造车,‘不敢与天下人论之’,只得自娱自乐,让办报人脸皮很痛。
袁懿来了兴趣,“跟父皇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我们没强迫他们,他们自愿去干活的,怎能不给工钱呢?就是奴仆也得给月钱,何况他们是良民。”
“你如何确定他们没有身为奴婢之人?”
“……他们在大虞护照上不是写了么?”
“这是发去让他们自己填写的,但我们没有办法证明他们是不是奴籍。再说西域人彼此征战多年,俘虏即为奴仆,若复国成功则为王为将。还记得张骞身边的堂邑父么?”好心的皇后给大儿子一个提示,若只从身份来讨论,很容易被人歪曲或攻讦这一点。
堂邑父原是匈奴贵族,被俘后成为堂邑县一家豪门之奴,随张骞出使西域,立下汗马功劳,获封奉使君。
“他们在故土也要干活赚钱,为什么来我们这儿就不用了呢?”锵锵好奇地问。
袁懿夸奖她,“宝贝问得有理。”
阿圣闻言细细思索好一会才开口,“肯定有人会说,远来是客,怎能让客人干活,还掏钱买吃喝。”
“那他们到底是不是客人呢?”顾辞笑眯眯地反问。
其实这事归根结底就是个身份问题,若视难民为客,则可热烈欢迎免费吃喝,也可闭门谢之恕不接待。然而‘护民令’将他们当做‘民’,那臣民们换个地方生活,自然有权继续赚钱养家,也负有缴税服役的义务。
前世报道德国接纳叙利亚难民,引发了巨大的社会问题和严重的经济负担,还有防不胜防的暴恐事件,完全把难民当做客人,一切免费,服务周到,结果呢,少有几个知恩图报的,更多的还是被人挑三拣四嫌弃个没完,什么‘提供的工作机会不好’,‘吃食不尊重民族、信仰习惯’云云。若以汶川地震迁徙到别处的难民为例,去了别地一样可以应聘找活做生意,最多得个‘优先雇佣’的待遇,不依靠救济肯定也不会饿死。
“拿了护照就是咱们的人!”锵锵气势如虹地说,难道还能有人不愿意做大虞臣民,唯一的公主殿下绝对不接受这个假设。
“妹妹不能这么武断,若是普通平民,做哪国人都一样,有了好处定然不会有异议。若是王室贵族之人,恐怕不一定。”跟着萧律这几年学下来,阿圣已经不是懵懂孩童了。
“大汉时就掩有西域,他们还会说汉语,怎么不是我们的人?”
看着阿圣这个大哥舍不得反驳可爱妹妹的话,当娘的挺身而出打击小姑娘的盲目自信,“咱们的三和大汉或唐时比起来已经从东退许多。护照是让他们多条保命的后路,但不是说你拿着人家送的东西逃命,以后就肯定是这家的人,对不对?”
大唐的高仙芝可是在怛罗斯之战里把葱岭以西输给大食人了,安史之乱时,吐蕃又趁着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等名将败亡,河西防务空虚之际,隔断中原与西域的联系。到定朝才逐步恢复互贸乃至全面控制西域。可济朝又疏于戍边管控,让他们形同自治。这个时空的长城可没有大明一朝的加固和延长,许多地方原来的长城已逐渐变为城郭外墙或荒废,而非边境障塞,远无‘万里’之实。
锵锵无言以对,和阿圣一样低下头考虑怎么才能证明西域是自家的。
两个小的不甘受冷落,纷纷爬过来扯顾辞的袖子要抱要亲,袁懿含笑看着几个孩子,一点不打算解救媳妇,谁让她刚才说了三关东撤这么掉面子的事。
顾辞挨个亲过两个几乎一模一样的胖娃娃,被他们糊一脸口水,想了个法子安抚他们自己玩。让他们俩一人说一个身上的部位,然后按对方说的地方左手指自己身上相应之处,右手指对方身上自己说出的地方在哪里,跟周伯通玩左右互搏似的,一心多用。出错的人要被打一巴掌屁屁,没错的话,可以得娘亲香吻一个。不晓得是不是双胞胎的原因,两人居然玩了几次就很少出错了。另外四人惊叹地看着两个小东西闹得不亦乐乎,直到午膳摆好,一时都忘记了之前的沉重话题。
“娘亲,西域有多少国家?”阿圣吃完饭还是揪着顾辞问问题。
“汉时三十六国,但现在分分合合,有些还消失了,应该有五十多?娘亲也不知道确切的情况,你要不要自己研究一下,然后告诉父皇和师父?”顾辞眼看老公已经带着两个小的先溜了,只得一边哄俩大孩子睡觉,一边给他们出主意。
“好!”
锵锵连忙追着说,“我也要,我也要!”
“除了西边,咱们还可以研究别处,锵锵要不要换个地方?”
“换哪里?”
“三舅舅在北方,九舅舅在南边,或者六舅舅去过的东海也可以呀。”
“我喜欢三舅舅!我找六六哥哥和阿联哥哥一起写。”
顾辞一点没觉得让六岁的儿女写历史论文有什么不对的,很支持地表示会努力说服皇帝,让他们的内侍与鸿胪寺的通译们多多接近,甚至允许他们带上足够的护卫去图书馆查资料。
132 北方骑马的大汉()
月余之后,《皇家新闻报》做了一次大型报道——‘莅中国而抚四夷’,分为‘海’、‘牧’、‘农’三个专题报道,其中第一篇‘海’的内容分为‘南洋’、‘东海’和‘天竺海’以及‘西洋’四部分。由第一任国使顾翃所撰,描述了此次出使的见闻和一路上的风土人情,在安南、骠国、马来、柔佛、波罗、朱罗等使臣和通译的帮忙下,还各自介绍了本国的宗教习俗、人文特产和历史渊源。结合皇家贸易公司的互贸计划,许多人一眼窥到其中商机,纷纷派出奴仆和族人下南洋开始打探情况,进驻卑谬、升龙、西贡等地。
皇家贸易公司的拍卖举行时,大食和波秋歌成了最大的赢家。大食人重金拿下大虞外销名录六成货物的商权,现在已经开始按上面所列的时间和种类在龙门城交接货品,东瀛的三位大名合力斩获三成,一成由波秋歌收入囊中。
其他没有收获的国家或富商,可以根据《虞商名录》自行联系商家交易,或从已购得货物的三家手里加钱抠点出来。其中波秋歌人得到虞商的一致配合,不管是折扣还是种类,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好,算是大虞的优先贸易国。可以预见的是,在鄂图曼人截断拂菻国商道之后,波秋歌人完全可以从海上垄断东方商品在整个欧洲的销路。红毛夷在欧洲是波秋歌人的首选合作对象,大食如果不加强伊比利亚半岛的控制力,日后伊比利亚再独立,迟早会失去欧洲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这样的收益刺激之下,除了一些有识之士继续投稿表达‘中华强盛之时,无不掩有西域’这一观点,大虞舆论重点一下从西域之殇转移到海上财富,而西域苦苦求生的民众,看到报纸的内容,仿佛看到了西天极乐之界——如此国力的大虞,不是蒙兀人敢惹的主。
***********************
吸睛的‘海’专题并不是重头戏,相反,‘牧’篇目下的‘大漠’、‘西域’和‘农’之下的‘东北’专题,才是这次报道核心部分。报纸上仅简略而刊,完整的专题报告直呈皇帝案头,其中一份是皇后所撰,太子和公主贡献不少。
两个孩子虽然年纪不大,做不来引经据典的分析和论述,但他们按照顾辞的要求,以地理位置的变化为线索,从史书里查找出整个北方大漠和东北平原各族的渊源及演变,即主要是汉、唐时期的记载,最后,她自己再加上还没出现过的‘清’朝情况,综合得出的结论,倒是颇合地缘政治之规律。
这个时空因为地理要素有所改变,华北平原和关中以北的地缘情况与顾辞所熟悉的北方区别非常之大,但究其根底,是内外蒙古这片大戈壁滩上的金微山有了变化。西边拔地而起的金微山山脉似乎更为高耸和坚挺,不但峰顶终年冰雪不化,而且直接延伸入高原腹地的南麓那段山脉本该走低、荒漠化的‘戈壁阿尔泰山脉’,因为高度和体量的改变,保证了金微山和燕然山之间形成的河流可以继续往东南汇流,衍生了涴江水系,也让整片蒙古高原分为南北两部分,名字就叫‘漠北’和‘漠南’。
按说,漠南高原整体应该在金微山—涴江—阴山和大鲜卑山以南,但实际上被隔成东西两段。东部因为正位于阴山和大鲜卑山之间的豁口处,一片平坦的草原,简直是为骑兵量身打造的最佳战场,历来是游牧民族南下的最好通道。正是北关镇守之处,所以单独称为‘北关高原’。西部一半的南边界是天山—北山—祁连山,因为北天山接近金微山,所以呈哑铃状,西头是准格尔盆地,东头是河西走廊以北、贺兰山以西的一大片,狭义的漠南高原。
在顾辞的印象里,漠南高原即是内蒙西部,这一片理应是一串沙漠和戈壁,因为南高北低,冬季干冷无雨,夏季时祁连山截留水汽,使高原成为雨影区,除了有些因为融雪而形成夏洪冬干的河川以外,缺雨少水,植被不丰,地面又平坦和缓,自然容易飞沙走石,形成基岩出露的砾石戈壁,和流沙积聚的沙漠。每次新闻里提及‘荒漠化’,必定会听到的地名大多集中在此处。现在金微山虽然阻挡了南下的寒流,但涴江实在有点远,漠南一样冬寒夏炎,降水稀少。好在地势有所变化,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戈壁沙漠,只是仍以戈壁、沙漠、沙地、草原依次从西北的北天山向东南略呈弧形分布。最东边因为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