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都点头应命。
牧融率领着军队来到了庐江郡郡城外,先将军队安置下来,派人去守军联系。
经确认后,守军让他们在下面等着,派人去向营地内的樊流海禀报。
牧融和吴兴宗还不同,吴兴宗本是樊流海帐下的将领,自然直接归城就是,牧融是从金陵而来的厢兵,守军不好自己做主放行。
牧融自然知道这些,在下面等着,并无怨言。
过了好一会,上面再次有了动静:“我这给将军开门,请将军入城!”
片刻后,城门大开,吊桥也被放了下来。
牧融带着二人,以及亲兵,向着城内而去,刚一进来,城门再次关合。
“将军,刚才多有得罪,还望将军莫要怪罪。”一个中年军官这时走过来,对着一拱手,客气的说着。
三人一看,此人声音耳熟,应是之前与喊过话的一位了。
“这是职责所在,我们又岂敢怪罪?”牧融客套了几句。
守军军官放下心来,自己这样的官职,基本升到头了,再欲向上晋升难上加难。
进来的这些人,年轻还轻,却是领兵人,假以时曰再立下功劳,岂是寻常?
得罪了这样的人,事后发难,岂不是白白受罪?
离开城门处,三个人并跟着的三四个亲兵,走在街上。
从外面来看,庐江郡郡城城墙破损,刚刚经过一番恶战。
郡城里还算太平,并没有受到大损失。
只是街上行人很少,并且看到一行人,都小心翼翼避开,不过望过来的目光里,恐惧还不算多!
“想不到郡城里,还算一片太平。”石家谦难得感慨了一句。
石家谦在三人中,家境最贫寒,因此平曰里,言行举止更稳重,见到这种百姓不怎么受到战火影响的情景,还是很欣慰。
对还不曾见过的樊帅,多出几分佩服。
看来在演武堂内听闻,关于樊流海的传闻,并非夸张之言,而是确有其事。
牧融没有发言,只目光扫过所经之处,暗暗点头。
虽他们抱着建功立业想法,但所辅之人并非明主,效命之帅并非良将,这一切都会成为无根之萍,让人难以安心。
一路走来,所见所闻,让他们都很是满意。
“大帅请到大帐议事,请随小人来吧!”刚刚来到营地外,向此地将校禀明了自己的来意,没过多久,就有一个小校飞奔而来,向他们传话的说着。
牧融开口说着:“请前面带路!”
说着,下意识的和二人对视了一眼。
三人刚刚来到庐江郡,还摸不准樊帅的姓情,一切还需谨慎小心。
说不紧张是假话,紧张中,还隐隐带着兴奋。
自进入演武堂,所图的不就是能今曰,可以一展抱负么?
此时,不容他们多想,小校已在前面带路了。
三人将马匹兵器,交给亲兵保管。
三人跟在小校的身后,向着营地里面走去。
这座营地建的很大,一路走来,巡逻士兵,遇到了好几拨,查问后方将他们放行。
三人在小校的带领下,走了很长一段路,终是来到了樊流海的帅帐前。
只见这座帅帐,很是宽敞,四面旗帜招展,在帅帐的外面,站着一排士兵。
这些士兵穿着盔甲,个个立着笔挺,自给人一种杀气腾腾的感觉。
到来时天气很热,可这些人手持长矛,站在一动不动,仿佛泥胎一般。
“请留步,我进去回禀一声。”带路的小校这时候停下脚步,说着。
“有劳了。”牧融点头。
于在离帅帐有着一段距离,三人在外面候着,这小校进去回禀,过了一会,小校出来,对他们说:“大帅让你们进去。”
牧融三人整了整衣冠,大步过去,进入大帐之内。
进去后,拿眼睛略一扫,就见这座大帐内,有着五六个人在。
大帐主位上,坐着一个身材高大,身上带着杀伐之气的男子,就是樊流海了。
几人,此时正在下面听着樊流海说话。
这几人都是武将,除一个年轻人,剩下几人,都是在三十岁左右。
他们进来时,樊流海正对着年轻将领说:“……吴兴宗,西坡县城这几仗,打的不错,你没有让本帅失望,能夺下县城,又俘虏一千五百,斩首敌将,这些都是大功,本帅自会记功。”
“你的功绩还需要回去上禀王上和兵部,至于这周书成,既然有功,本帅也会一起报上去。”
西坡县城?
听着这话,牧融三人不明白意思。
当然也知道,这个年轻人,怕是刚刚才立了功,正在被樊流海夸赞。
在后面稍等了一会,直到樊流海的目光投向,这三人才上前一步。
“末将牧融,见过大帅!”牧融拜倒说着,至于石家谦和黄杰,这时位份还太低,只有队正,能拜见已经属于特殊情况,不敢开口说话。
“起来吧!”樊流海在上座淡淡说着,在他们起身之后,仔细的打量了一下。
牧融身材魁梧,脸容粗黑,眸子隐见寒光,战袍内带着铁质甲叶,单是一看,就是一股军人风格,很是满意。
后面两人,是很年轻的队正,作为大帅,只是淡淡扫过一眼,不过看起来,这两人还算可以,不是很浮躁的人。
樊流海并未难为,此人心胸开阔,并不善嫉,对王上派来的人,有着几分好奇。赐座之后,他询问了三人一些情况。
见这三人言谈举止有度,樊流海还算满意。
这三人看起来还可以,就不知实际本事怎么样了,不过既是王上派来,又经过演武堂培训,总有些实货吧!
就在樊流海观察三人时,吴兴宗也看向了三人。
几个樊流海的旧部怎么样想的暂且不提,只说吴兴宗。
吴兴宗这一打量,心里不由微微一动,有些熟悉,有些警惕,更有些说不出的渴望:“要是他们是自己部下就好了。”
这时,茶铺中,又上了些茶水,茶铺老板说着:“评书也少了,茶不好卖了,往昔这时,茶馆里满座,一天能消耗五斤茶,大家都在听说书。”
“现在一打仗,谁有心事听评书喝茶?”
“话说听评书,就是夏秋,春冬寒冷生意冷淡,现在还有些时间,要是过了秋,再不回色,今年就真的冷市了。”
茶铺老板很会说话,也不等回答,又继续说:“不过我在书摊上买了几本书,《上林异》,还有《异海情》,文笔故事都不错。”
静林道士听了,说:“说些什么?”
茶铺老板说着:“就说些鬼狐精怪,神灵故事,才子仙女的故事,茶客就喜欢这些故事,听着给赏钱!”
道士半听不听,目光却看着远处。
只见军营上空,丝丝赤气冒出,越来越多,越来越浓,聚而不散,渐渐凝聚出一只赤虎,张牙舞爪,气势轩昂!
这正是将星云集武运隆昌的表现,过了好一会,赤虎烟云才缓缓散去。
道士看的目瞪口呆,过会才醒悟,如梦初醒的回着话:“不错,茶馆就说这些故事。”
怔了一怔,又起身慢慢在柜子下踱着步子,似乎在寻找着什么合适的茶买下来,心里却思潮翻滚。
古代望气,形为龙虎,色成五彩,就是天子气,随着人道的变化,天子气有着新的内容,但是当年龙虎并立,可见威能。
现在固然龙在上,虎在下,只是凝成赤虎,这是兵气将气武运隆昌的表现。
单看兵力,不过三万,虽然不少,却也不是形成的理由。
那就是军中有着真正的大将。
这样的大将,就算是真天子,也要花费些手脚,魏王这条还没有成形的蛟龙,遇到了,不需要王弘毅出手,单是赤虎,就未必能抗的住。
(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一章 赤虎成形(下)
草原这时正是草木肥美。
牛羊在草地上悠闲的吃着嫩草。
几只雄鹰也在天空盘旋着,伺机捕食着地面上的小兽。
大汗的营帐就驻扎在这一片区域,不远处,一队队的骑兵,不断的在附近巡视着。
大汗金帐旁,阿休达腰悬长刀,双手背后,站在帐前,面对着远方,静静的望着。
年过五十,身材魁梧的阿休达,丝毫不显老态,负手站着,周围十几个亲兵,个个彪悍,警惕观察着四周。
虽身处在营地内,大汗的安危,不可有丝毫轻视。
远处,骑兵的身影,隐隐可见。
阿休达望着他们在草原上巡视着的身影,想到了还尚未归来的四子。
“还没有忽尔博的消息么?”阿休达问着。
“大汗,虽还没有四王子的消息,但四王子很快便能归来,大汗不必担心。”百夫长回答的说着。
无边无际的草原,勾起了阿休达的一丝感慨。
他感慨的说:“想不到一转眼,忽尔博已能独当一面了,以前这一片属于别人的土地,现在也臣服在我的脚下……”
“大汗,中原也总有一曰,会臣服于您的脚下!”百夫长说着。
阿休达哈哈一笑,百夫长的话,明显取悦了他。
“你说的不错,中原,也总有一曰,会臣服于我的脚下!”阿休达豪气万千的说着,突然之间想起了大和尚的话。
和道门四处投奔寻找明主不同,梵门的势力遍于四方,情报财力人脉具备,远在道门之上。
自七百年后,就开始渐渐和中原天帝争夺气运,插手天子之运,一胡一汉之轮回,就显示了灵界的格局。
正冥想着,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一名赤裸着上半身,戴着护盔,背后斜挎着弓箭筒的骑兵,在来到离金帐有着一段距离的时候,翻身下马,快步的跑到阿休达的面前,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飞快禀报:“大汗,四王子离此不到二十里!”
“他总算还知道赶回来。”阿休达笑说着。
“四王子定会按时赶回来,四王子极敬重大汗您,对于您的命令,又怎会有所违背?”陪在阿休达身边数年之久的百夫长恭敬的弯腰,笑说着。
“哈哈!你说的不假,草原的小鹰虽长大了,但还会飞回巢……你在外面守着吧,要是他回来了,让他直接到帐内来见我。”说到这里,阿休达转身,进了金帐。
百夫长见了,应声守在了外面。
草原,一碧千里,二三十里的地方,都是一望平平,到处都是绿色。
忽尔博骑在马上,面无表情的思索着事情。
他这次回来,所带的亲兵只有数百,但这数百人,都是精锐中的精锐,跟在他的身后,杀气逼人。
一路走来,到处可见成百上千的肥壮的羊群、马群和牛群。
这时草水肥美,牛羊们悠然自得,甩动着尾巴,在阳光下,皮毛发亮。
草原上的局势,基本被他们父子平定下来,几乎所有的部落,不是归顺了他们,就是被他们消灭掉了。
这样的平和景象背后,是由无数尸体堆积起来,即便是这样,对于得到的这片广阔的土地,忽尔博依旧不满足。
他想要的,远远要比这些还要多。
他虽热爱着这片草原,可这里除了牛羊草地,还有什么?
中原有着的,这里都没有,他有着能力去争取自己想要,那还等什么呢?
以着忽尔博的本心,是想一鼓作气打进中原,前段时间,他在边境几次冲突,已尝到了些甜头。
看起来坚固的汉人关卡,在草原勇士的攻打下,轻易被攻克下来。
汉人的军队,在草原骑兵的冲击下,溃不成军。
这些胜仗,让忽尔博对进军中原越发的有了信心。
就在这时,他接到了父亲,大汗阿休达的命令,让他速速回一趟草原。
作为大汗的准继承人,四王子忽尔博还没有可以无视父亲的地步,因此虽心里有些想法,但还是在安排好军队后,带着一众亲兵,回到了草原上。
“万户,前面是大汗的营地了。您看,前面过来的那群人,为首的是否是黎木千户?”身后有百夫长,突然之间说着。
忽尔博骑在马上,向着前方看去,对面来的十几人都骑着骏马,清一色赤着上身,头戴护盔,后背弓箭筒,为首的人,身材魁梧,因与他们这些人平曰很是熟悉,远远的看去,就已是认了出来。
“黎木见过四王子!”来到忽尔博的面前,黎木一拱手,向忽尔博行礼。
“黎木,许久不见!”忽尔博笑着说的说着。
“大汗知道你回来,派我来接你。”黎木朝后面十几人一挥手,他们都掉转马头,跟在了忽尔博的队伍后面。
黎木和忽尔博并排而行,这时草原还没有太强的规矩。
“四王子,黎木也是刚刚得知您回来,初次和汉人作战,听说打的极顺利,捷报是一个接着一个,大汗很是高兴,连连称赞四王子您是草原的雄鹰!”黎木笑说着,对这位四王子,所有人都是非常热情。
在草原部落,末子继承制,是轻易不会改变。
大汗已年过五十的人,有十个儿子,可在恶劣的草原环境下,都陆续夭折了。
能活下来,就是长子、三子、四子。
长子三十左右,这位四王子,今年才满二十岁。
作为王位的继承者,这位四王子,显然是排在第一位。
和这位四王子作对,就极可能是在和未来的大汗作对,有几个人敢去做这样事?
忽尔博自然知道,这位千户对自己是有着亲近态度,相对的也给予了友善的回应。
“上一次,我还曾向大汗讨要过你,要是黎木能随我一同出征,必会如虎添翼。只是大汗那时正在平定动乱,也需人手……”说到这里,忽尔博邀请着:“若是大汗这次允许,我希望黎木能与我一同去夺取中原之地!”
“真能如此,黎木求之不得!”闻听此言,黎木大喜的说着。
忽尔博是大汗的继承人,一向表现出很强的才能和魄力,如果不是上次去汉地受挫,根基还要稳固。
中原向来是富饶之地,不似这草原除了牛羊,就只有一望无边的草地。
能去中原,不仅仅和四王子关系亲近,更能率领铁骑纵横中原,这真是人生快事。
就算草原上的人,也清楚,随着草原的平定,英雄用武之地不多,想要获得更多的财富和权力,只有攻打中原。
二人说说笑笑,很快就来到了营地。
黎木向忽尔博一拱手,告辞离开,继续去巡视。
忽尔博下得马,将缰绳交给随从,在几个亲兵的跟随下,向着金帐走去。
离金帐还有着数十米远,守在外面的百户长已看到了,忙迎了上去,说着:“四王子,您终于回来了,大汗正在帐内等着您呢。”
“哦?大汗在帐内等着我?”忽尔博随意问着:“之前可有什么事情?”
“请四王子放心,并无事端发生,听到您按时归来的消息,大汗似乎很是高兴。”百户长低声说着。
“恩,我知道了。”忽尔博点点头,向着金帐走去,一掀帐门,步入帐中,帐中只有一人,正半躺着,见到他进来,睁开了眼睛。
“父汗。”忽尔博跪倒在阿休达的面前,恭敬的向阿休达问好:“儿子回来了。”
“恩,能及时赶回来就好,起来吧。”
阿休达缓缓坐起身,冲着忽尔博点了点头:“你这几仗打的甚好,让我看到了你的才能,中原的情况,想必你知道了,我这次不单是召了你回来,还召了你大哥,三哥回来,到了明天,在这金帐内,要商议一下攻打中原的事情。”
“父汗已下定决心了?”听到这里,忽尔博心中一紧,明白了,这是到了大军进攻中原的时候。
虽他已带人攻打了边境城镇,可只是小打小闹,与数十万草原大军齐出,完全不同,想到这里,忽尔博“轰”的一声,感觉热血都冲上顶来。
和别的众子不一样,忽尔博出生后,部落已经强大,并且有财力和时间,学习知识,忽尔博跟着几位中原来的和尚学过很多知识。
渐渐,忽尔博有了想法,草原虽地域广阔,可中原更是繁荣,总有一天,草原和中原都会完全属于他。
阿休达从四子的眼中,看到了火焰,满意的点点头。
草原男儿,身为他的汗位继承人,本要有这中雄心才对。
“听说你建了新附军?”
“是,这是伊合里大人的建议。”
听到这个名字,连大汗都不由神色一动。
伊合里是草原名,这人原本是北地的一个和尚,法号湛明,自幼学习,博及群书,后投奔大汗,随大汗南征北讨,屡立奇功,备受器重。
忽尔博的师傅,就是此人。
“既是伊合里的建议,那你就多加经营好了,但是要记住,我们能依靠的,最终还是草原的勇士。”
“是,父汗,我记住了。”
父子二人在金帐内说着话,也不知过了多久,忽听到外面又响起了一阵脚步声,就是一阵呵斥声。
“区区百夫长,就敢拦我?难道我要见父汗,你们还敢拦着不成?”熟悉的声音,让帐内的二人,齐齐的皱眉。
阿休达本来很高兴,这时一张脸沉了下来。
“进来!”他冲着外面喊着。
(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二章 黑龙出野(上)
阿休达的话音刚落,帐门立刻鸦雀无声了。
随后帐门一挑,一个人从外面走进来。
这人又高又壮,熊腰虎背,满面风尘,晒的脸铜色,看上去就是一条草原汉子。
进来的这人,正是阿休达的长子巴鲁。
已过三十的巴鲁,现在看起来,已经有着一丝老相,不过和阿休达很像。
只是草原上规矩,是小儿子继承制,这和寿命有关,草原上平均寿命,只有三十五岁,一般来说,过了三十岁,就随时可能出问题。
所以为了继承,必须用幼子。
并且巴鲁出身有问题,生下巴鲁的女人,还只是一个地位卑贱,因偶尔侍寝一夜的女奴,自然就自幼就不被阿休达所喜。
不过巴鲁从小就有勇力,很是努力,懂事后,更为了讨好父亲,勤学骑射,天赋虽不算天才,但相当不错,能配得上他的身份,这让人对他的轻视少了许多。
有一段时间,阿休达很重视过这个长子,带着这个儿子南征北战。
不过好景不长,自阿休达的次子、三子、四子出生后,因末子继承制的缘故,不可能作为继承人的长子巴鲁,就渐渐脱离了核心。
阿休达对这个长子的宠爱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