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绣大明-第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正是他们郦家想用来对付本官的一招了。他们一直都控制着县城的粮价,便想着通过哄抬粮食价格的手段来打击本官在民间,以及官场中的名声。”

    “竟有这事?”蔡克文略有些诧异地轻声道。但细想后,他又有些疑惑地道:“不过这事可不易办哪。毕竟诸暨身处江南鱼米之乡,粮食一向不曾短缺,他们又哪来的本事真把粮价给哄抬上去?”

    杨震朝兄长处看了一眼,见对方点了下头,便道:“若是正常情况下,他们这一算盘自然无法得逞,但要是出了灾祸呢?”

    蔡克文再次一怔:“灾祸?难道他们能未卜先知不成,还能算到我诸暨县会有灾祸降临?”

    “他们又不是神仙,自然是算不到这事的。但他们却可以自己造一个灾祸出来。”杨震说着便是一声冷笑。

    “二爷这是指……”蔡克文皱起了眉头来。

    杨震也不隐瞒,如实相告:“我们已有七八成的把握可以确信,郦家会在今年想法让浦阳江堤决口,从而水淹县城。到那时,城中粮食必然短缺,他们的阴谋也就得逞了。”

    “什么?”蔡克文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他们竟敢如此丧心病狂,不把全县百姓的生死放在心上吗?”

    “不然他们一介平民如何能与县衙斗呢?”杨震冷笑道:“只有如此,我大哥这个县令才会被上司衙门怪罪,最终被他们整垮。”

    在目瞪口呆了好一会儿后,蔡克文才喃喃地道:“真是好算计哪。但他们想过一旦如此,对其他百姓来说是一个多么巨大的损伤吗?”

    “这个,恐怕他们是不可能考虑的。这也正是本官要对付他们的原因所在!”杨晨哼了一声道:“如今蔡族长已知其中内情,可还愿帮本官吗?”

    蔡克文连想都没有想,便当即点头道:“小民自当尽力!这不光是为了大人,更是为了我诸暨的百姓。”

    “好!若是人人都有蔡族长的想法,我们县里又怎会有郦家这样的恶霸呢?”杨震忍不住又夸了一句。

    “却不知大人对我有何吩咐?”蔡克文立刻就进入了角色,问道:“可是要我蔡氏派人盯着堤坝,使他们不能得逞吗?”

    “不,这事本官自会叫衙门里的人去做。本官这儿还有一件更要紧的事情需要蔡族长来完成,还望你莫要推辞。”杨晨之前就有了这个想法,只是一时找不到适合的人选,现在蔡克文一来,事情便有着落了。

第一百六十五章 一场豪雨,两种心情

    都说春雨贵如油,但明显今年春季的雨水却太多了些。自二月初二龙抬头之后,春雨就一直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这都到二月下旬了,雨水都没有半点停歇的意思。

    杨晨人虽然在二堂批看着公文,可眼睛却总是不住地瞟向廊外,心中犯起了嘀咕:“这雨都下了大半个月了,浦阳江水更是连日上涨,这可不是个好兆头哪。若是再这么下去,只怕都不用郦家的人在堤上做什么手脚,江水便要漫过堤坝,涌到城下来了。那事儿,我该不该准呢?”

    在年后的这段时日里,为了防止郦家当真孤注一掷地破坏江堤,杨晨已命人不时巡查浦阳江堤,当然,名义上还是为了以防万一而已。不过这么做的效果还是显著的,除了杜绝了郦家真对江堤下手,更在前日里发觉了一处堤坝上的问题,从而避免了一次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灾难。

    但看着眼下未有半点停歇的雨势,杨晨的心情却未能有半点放松。今日第三次的,他又叹了一口气。这举动正好被拿公文进来的庄横瞧在了眼中,当即关心地上前道:“东主可在担心浦阳江的水势吗?”

    “是啊,眼下这情形由不得我不担心哪。本官已从本地乡老那儿仔细问过,这浦阳江可不是条温和的水系,每每三五年里,都会出些岔子。前两年因为天候还算不错,便没有发生大的问题,可今年……哎。”说着看了一眼廊外那明显比刚才又大了几分的雨势又叹了口气。

    庄横听出他很是担忧,便劝慰道:“其实东主不必如此担心。正像你刚才所说,诸暨乡里之人早已知道了这浦阳江的问题所在,既然今年雨水不停,很有可能发生些问题,那百姓自然也会有所准备。在下听说一些住在离江边不远的人家已在几日前就搬迁到高处去了,想必即便江水真个漫堤而过,也不至酿成什么大祸。”

    “希望我只是杞人忧天吧。”杨晨勉强笑了一下,便把庄横给打发了。对方所以能如此镇定,只因他并不知道郦家在打江堤主意这事。杨晨也没有想过将此事告诉庄横,因为这事毕竟还只是他们兄弟的猜测而已。若是让更多人知道了有这么回事,说不定一些性情急躁者就会找到郦家头上去闹。

    那会导致事情一发而不可收拾。不说引起县城百姓的恐慌,光是诬陷郦家这一行为,就够他喝一壶的。别看郦家似乎只是当地土豪,但杨晨却知道他们在绍兴府里都有靠山,要是让他们抓住自己诬陷一事大做文章,他这个县令势必极其被动,甚至会让人怀疑他之前对郦家所判的罪行都有内幕。到那个时候,杨晨这个刚刚才站稳脚跟的县令的脸面就要彻底扫地了,好不容易虎口夺食拿下的一些权力也必然会被人重新夺回。

    正因有这方面的顾虑,杨晨才在得知郦家的歹毒手段后才一直按兵不动,只是在暗中做些准备,却没有主动出击。这便是眼下一个根基浅薄的地方县令的为难之处了。

    想到这些,杨晨就更没心思看手上的公文了,便把手中文书一放,起身来到了门外廊前。正好,他看到了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杨震与蔡鹰扬等几人淌着没过小腿的积水从外走了过来。

    这几人是今日派往江边巡查的,所以一见他们回来,杨晨的心里就是一动,也顾不上头顶还在不断落下的雨水,迎了上去:“二郎,今日江水又涨了多少?”

    杨震照足规矩先向杨晨行了礼,这才迈步走进廊中,一面除去完全湿透的雨具,一面回答道:“今日这雨比昨天似乎又大了些,导致江水几乎又涨了半尺。现在距离坝顶只剩不到两三尺了。若是雨势再不停止,只怕江堤就要顶不住了。”

    “是啊大人,今日我们还遇上一阵风把江水吹得起了个大浪来,一下就拍在了堤坝之上。要不是这江堤还算牢靠,这一下就够咱们喝上一壶的。”阮通也心有余悸地说道。

    “二郎,你觉得这江堤还能再坚持几日?”杨晨的眉头深深地皱了起来。

    “三五日吧。若雨水不止,江水不回落,最多撑不过这个月了。”

    “那就没有其他法子了,只有由县衙出面,征召民夫把堤坝修高这一个对策了。”杨晨无奈地一摇头道。

    其实这个主意早在几天前蒋充就向杨晨提过了。但杨晨却担心这其中藏着什么猫腻,郦家的人会以修高堤坝的名义破坏江堤,这才没有答应下来。但现在看来,是非这么做不可了。

    杨震也明白兄长这是在顾忌什么,在一阵思忖后,才道:“这是眼下唯一的办法了。看着天候,雨一时半会儿还停不下来呢。”

    “这贼老天,就不能安分着些吗?去年时是一直旱着不下雨,让我爹因此挨了人一下,今年倒好,这雨却是下个没完了。”蔡鹰扬忍不住也抱怨了起来。

    杨震听他这么说话,忍不住便是一笑。但杨晨却没心思去感受这些,依然愁眉深锁地道:“修堤是免不了了,我们只有小心在意些。”

    阮通几人都是杨晨的心腹,自然知道他所说的小心是何意,便都各自惕然:“大人放心,一旦修堤我们一定仔细盯着,绝不让某些事情发生。”

    “如此自然是最好不过了。”杨晨感激地冲他们一点头:“一切都有劳各位了。只要撑过了这次的天候,本官一定不会亏待各位的。”

    随后不久,一份告示就被贴到了衙门口,更有一些衙役捧着告示,拿着铜锣走上街去宣传起县令大人的意思来了。

    此刻,在郦家大宅之中,却是另一番景象。

    看着那连天扯地不断下着,似乎永远都没个头的大雨,郦承纲的脸上挂着一丝期待的笑容:“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古人诚不我欺哪。”很是难得的,他还念出了一句诗来。

    见他兴致不错,郦承缙便凑趣地道:“在大哥你眼中的好雨,在其他人眼中可就不见得好喽。”

    “哼哼,那杨晨以为猜到了我所想的就能赶绝我,却未料到这次连老天都站在我郦家这边。我倒要看看他杨大人这回还能怎么办?”郦承纲得意地又是一笑。

    其实在不久前,郦承纲的心情是很不快的,因为那时他发现自己的算计居然被杨晨给识破了。不单是他欲对江堤下手这件事被杨晨看破,就连他花费重金请来找出江堤最容易被破坏决口的那几处位置,也被杨晨给找了出来。

    正月半后,他就得到了手底下人的禀报,那几处关键位置居然不时有县衙的差人在那巡查,当时他就愣住了。他怎都想不明白杨晨是怎么找出这几处要紧位置的,他可不知道杨晨竟是穿越客,还是个对堤坝等水利工程有些造诣的理科穿越客,古代堤坝这点问题自然难不倒他。

    但有一点郦承纲却很明白,一旦这事做不成,他郦家可就要亏到姥姥家去了。因为他向徐同舟购买的数量庞大的粮食已在此时运到,而一旦江堤被县衙保住,县城没有发生水灾,这些粮食就要砸在他手里了。

    但郦承纲这一次似乎得到了上天的保佑,就在他已无计可施的当口,天就下起了大雨来,而且一下都不带停的。眼看着江水一寸寸地向上升涨,郦承纲心里那个得意哪,就差买齐香烛贡品去给龙王爷磕头谢恩了。

    郦承缙见他这么说,也露出了幸灾乐祸的笑容:“想必看着眼下的雨势,我们的县令大人必然是一筹莫展了。这雨照此下去,都不用我们出手,江堤自然就支撑不住了。大哥,我还真佩服你的先见之明,早早就买下了这许多粮食。

    “只要江水漫涌而来,城中粮价必然飞涨,到那时,只凭常平仓里那点存粮根本就满足不了全城百姓的需求,我们便能狠狠地赚上一笔了。”

    “不,这还不是全部。”郦承纲自得地一笑道:“此番大水之后,就过了春苗的播种时机。那这一整年里,百姓都会缺粮,我们这些粮食就更能卖出个好价钱了。”直到这时候,郦承纲才把自己的真实意图给道出来。原来他向徐同舟买下数千石粮食,可不光只考虑了眼下,更想到了长长的这一整年。而一旦如此,一些并无太多财产的人们为了活命就得典卖土地来换粮食,那郦家更能以最低的价格收买大量土地。

    只此一环扣着一环的毒计,便可知郦承纲是多么的阴狠了。

    不过眼下依然有一点在困扰着他,一旦雨势就在这几日里停住,他的如意算盘说不定还是打不响。

    但这时候,院外突然传来了一阵锣鼓声,随之而起的则是几声吆喝:“全县百姓都听分明了,杨县令为保我全县安危,特征召民夫于明日开始修高堤坝……”

    听到这县衙的吆喝,郦承纲心中最后的一点顾虑也随之烟消云散,他知道机会已然到了。

第一百六十七章 人能胜天

    雨一直下。

    密集的雨点不断落进滔滔滚动的浦阳江中,泛起了层层叠叠的涟漪。以往还算清澈的江水此刻早已浑浊不堪,那是水势变大后从上游带下的泥沙石块搅浑了水流。在水面之上,还有一些枯枝败叶和其他杂物载沉载浮着,一旦来到河道收紧处,流水湍急,一个浪头高起,就将这些都卷进了水底。

    河岸两边的气氛却很是热烈。

    在县衙一声令下后,数以千计的百姓扛着各种工具,带着干粮和饮水跟随着县令杨晨一道来到了江岸边上。灌沙袋,抬石块,每一个人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挥汗如雨地在江堤边上努力着。

    这不光是因为受到了官府的命令,更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自己所干的事情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几乎都遭受过浦阳江决堤之苦的诸暨百姓们实在不想再受同样的苦难了,那就用自己的汗水来抵御那无情的江水吧。

    而这时候,杨晨上一世所学得的本事也终于有了一个彻底施展的机会。在他的指挥下,一只只沙袋被放到了最需要它们的地方,一根根刚被削尖的木桩也被百姓们一一敲入可能被洪水突破的江堤薄弱处,再在它们的身后筑起用石头垒就的全新的防洪堤坝。

    “鹰扬,在这儿再垒一道沙袋!”杨晨指着一处河道拐弯处,大声朝不远处的蔡鹰扬吩咐道。虽只两日工夫,杨晨整个人看着却已瘦了一圈,声音更是嘶哑,那是长时间大声吆喝,指挥众人各处设防的结果。

    蔡鹰扬此刻也发挥出了他力大无穷的优点,大声答应后,便一手各扛两个一百来斤的沙袋健步如飞地朝着杨晨处赶了过去。受他鼓舞,一些百姓和县衙里的差役也都奋力抬起一袋袋沙石赶了过去,就在那儿再次筑起一道数尺高的堤坝。

    “大人,这么做当真有用吗?”在抹了一把脸上不知是汗水还是雨水后,王海忍不住看向杨晨问道。在他眼里,杨晨依然是江陵那个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秀才,实在无法想象他能有这个本事。

    杨晨一面继续在江堤上走动着,一面随口答道:“当然有用。若是水漫过江堤涌过来,受到这道临时堤坝一挡,势头便会大消,就威胁不到后面的良田了。”

    “原来如此。”王海似懂非懂地应了一声。不过当杨晨再次下令时,他的动作比刚才可要坚决得多了。

    在江堤顶上,并未参与到这次修筑工作中来的杨震正在极目远眺。他的任务是监视江水动向,若是发现有大浪来袭,赶紧示警以让正在堤前增厚增高堤坝的百姓撤离。

    这是前日用三条人命换来的血的教训。因为没有想到江水会在尚未漫过江堤顶部时冲击修堤之人,大家几乎都是贴着堤坝干活的,有人甚至也如此刻杨震般站在尺许宽的坝顶之上。结果却因为一个大浪打来,不但将站在上面的三人给卷了去,还伤了不少人。

    受此教训后,杨晨便安排了目力最好的杨震负责望风。一旦势头不对赶紧把人都撤下。毕竟修建起来的堤坝若是损坏了还能重修,可人要是被卷走了,那就无法挽回了。也正因为有杨震的示警,此后两次大浪都没有再伤到人。

    此刻,站在坝顶的杨震目光又是一凝,心中已现警兆。他看到了远处又有一道足有江面宽的水流正在奔涌而来。只看其来势,虽然还有数里距离呢,却已让人心惊。他二话不说,当即回头喝道:“大浪来了,赶紧都下去避避风头!”说完,他自个儿也从坝顶一跃而下。

    那些百姓对他也已很是信任,之前就因为他的示警而让大家两次避过灭顶之灾。于是众人也不迟疑,纷纷放下手头的工作,一窝蜂似地向堤下跑去。

    就在所有人都退到长堤之下,还没喘匀呼吸时,哗啦一声,一个大大的浪头就重重地拍在了堤坝的转折处。这次的浪头力量可比之前还强上许多,随着几下拍击之后,那处坝身竟现出了丝丝龟裂的纹路来。而后只见喀拉一下,那处堤坝便漏出了一个大洞来。

    本就离着坝顶不过两尺许的江水顿时就顺着那破洞淌进坝来,而受这内外冲击,那一段堤坝已有些支撑不住,不少细密的龟裂纹再次蔓延开来。

    “不好!”杨晨没料到这次的事情竟如此不堪,赶紧招呼道:“大家赶紧上,堵住缺口!不然多日的努力都要白费了。”

    其实都不用他下令,眼看到江水冲破江堤,所有人都急了,有那性急的也不顾那浪潮尚未完全退却,便已三步并作两步地冲回了堤前,使劲抬起石块沙袋等物就往不断灌进水来的破洞处堵去。

    “各位,赶紧在这一段处打桩,叠沙袋!”杨晨却已恢复了冷静,看着前方有一段堤坝已有些摇摇欲坠,赶紧让人在其后面再垒起一道堤来。如此,才能顶住洪水新一轮的攻击。

    也正是众人的反应得当,这一次洪水破坝的危机才最终只是有惊无险。但这么一弄,今日的工程却还是耽搁了不少。至少在天黑前,是无法修筑到既定的十里之外去了。

    好在,在临近黄昏时,已经下了快二十多天的大雨竟渐渐小了下去。这让杨晨的心里便是一宽。事实上他判断若雨势一直不小下去,只怕就是全县百姓依然全力抢修,也未必真能彻底保住江堤。但就目前渐弱的雨势来看,至少今夜大多数人是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当天彻底暗下来后,除了早已安排下来守夜的数十人外,其他人都迈着沉重的脚步跟随着杨县令往城中走去。

    杨晨回头看看那些满面疲惫之色,但目光坚定,看向自己的目光里还带着异样的尊崇之色的百姓,心里不禁感慨不已:“二郎,这就是我大明,我中华百姓了。他们永远是那么的善良、勤劳,即便遭遇再多的不公,只要当政者能给他们以温饱,他们就会老老实实地为这个国家卖命,不惜一切!”

    杨震也是一声叹息:“是啊,这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优点,但同时也是弱点。不然,我们今后的数百年又怎会被外族奴役呢?”

    前段日子杨震可没少听杨晨灌输的“后世历史”。在他眼中,无论是满清,还是后来的列强,那都是外族奴役中华。想到这一切将在不久的将来发生,他的心里就颇不是滋味儿:“大哥,大明的国祚应该不长了吧?”因为所说的话题太过惊世骇俗,杨震的声音明显小了些,只够两人自己听的。其实身后那些淳朴的百姓也不可能来偷听杨县令兄弟的对话,但为防万一,他还是格外小心。

    杨晨微微一愣,随即便是一声苦笑:“如今是万历三年,估摸着不过六十多年,大明就要亡于闯王李自成的手里了。然后就是吴三桂开关,满清铁骑席卷中原天下。不过到那时候,你我兄弟只怕早已……”毕竟这是在医疗卫生水平都不怎么样的明代,杨晨并不认为自己兄弟能活到八十多九十岁。

    杨震看了他一眼:“你我那时的确十有**已然不在这个世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