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绣大明-第5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啊,朕怎么把他给忘了,他可是杨卿的兄长哪,岂肯坐视自己的兄弟被人如此攻讦定罪?”听到这话,让万历的精神陡然就是一振。

    与此同时,其他那些官员则也是面色微微一变,他们还真没想到,这位一直在朝堂上显得颇为低调的工部侍郎会在这个时候突然跳出来。不过有些人很快也想通了其中原由,这位是靠着自己兄弟才年纪轻轻坐上如此高位的,无论是为了自身还是兄弟情谊,他都不可能不为杨震说话。可即便如此,他们也不太当回事,在这等群起而攻之的情况下,一个杨晨根本改变不了局面。

    “杨卿有何事启奏,速速道来。”万历却已把希望都寄托在了杨晨的身上,赶紧说道。

    可就在杨晨欲要开口时,一名官员却也站了出来道:“且慢!杨侍郎乃是杨震之兄,你与他关系密切,有亲亲相护之嫌,今日你出来说话,恐怕不妥吧?”为了以防万一,他们甚至都不希望杨晨开这个口了。

    此话一说,周围其他官员也都纷纷附和起来,显然是要用群体的压力来让杨晨住口了。

    见他们如此以众凌寡,皇帝心中也是一阵恼火,正待开口训斥,却见杨晨突然一声冷笑:“怎么,各位大人刚才在此大放厥词,对我兄弟喊打喊杀的,却连辩驳都不让人有一句了么?你们这又是安的什么心?哪怕是在刑部大堂之上,在被彻底定罪之前,也是可以容许嫌犯为自己申辩几句的吧?现在我那兄弟不在京城,我作为兄长如何就不能为他说几句公道话了?”

    顿了一下后,不等那些官员反应过来,他又继续道:“何况要说什么利害关系,我固然是他的兄长,但各位与杨震却也多半有私仇的。说我可能因私废公,各位难道就不是在公报私仇么?”

    “你……”那名刚才跳出来反对的官员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反驳才好了,直气得脸色发红,但因为杨晨的官职要远高于自己,却在气势上又是一弱,只好在那大喘粗气了。

    杨晨一向是以能干实事却不善言辞为人所知,没人想到这位居然也有如此便给的口舌。这种反差,着实杀了众人一个措手不及,再加上他们没有相应的准备,竟一时相顾无言了。

    而杨晨的反击尚未结束,他又冲天子,以及前方那些朝中高官拱手道:“各位若是不信,大可去镇抚司里询问一番,据臣所知,这些官员里有一多半其家眷曾因各种违法乱纪之事为锦衣卫所拿,他们攻讦杨震究竟是出于公心还是私心,可实在难以猜测哪!”

    前几天的晚上,当沈言前来和杨晨商议对策时,两人就对可能遇到的难题有过一定的推导,随后便有了这么个把水搅浑的对策。

    随着锦衣卫的势力不断扩大,其对京城官员的威胁与压制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对那些仗着亲人为官而横行霸道之人,更是没少吃锦衣卫的苦头。沈言便提出了以此为借口打乱对方阵脚的法子,如今看来此法确实颇为有效,居然一下就让这些官员有些开不了口了。

    这就是掌握了他们做贼心虚的心理了。这些官员或者多半是受了指使才会在今日一齐发难,但要说他们完全没有私心是不可能的。在被杨晨这么一言点破之后,这些人的气势自然就弱了下去。

    万历见状,心下却是一定,同时颇为赞赏地看了杨晨一眼。原来这位杨震的兄长确实也有些能耐,在关键时刻还是能起到不小作用的。

    “杨郎中,你这话也太过武断了。即便这些官员里有与锦衣卫发生过龃龉的,但他们忠心为国的赤诚之心却不能因此被否定。何况,杨震在北边所为乃是确有其事,实在叫我等不安哪。”眼见这些官员被杨晨一番诛心的言论给堵得说不出话来,兵部侍郎李辅卓不得不站出来说话了。

    若论朝中各大衙门和高官中谁最对杨震有意见,就非兵部尚书张学颜莫属了。之前他就因为此事被天子当众斥责,险些步严清这位吏部尚书的后尘。现在,杨震终于露出了如此大的破绽,他自然是要予以回击的。

    但身为一部尚书,他又不好自己冲锋在前,所以就把一切都交托给了侍郎李辅卓。现在这些官员被杨晨问倒,李辅卓自然得披挂上阵以为应对了。

    眼见两位侍郎开始面对面的交锋,其他那些旁观的官员们不觉精神一振,知道又有一场好戏可以看了。

    面对李辅卓有些咄咄逼人的说辞,杨晨却不见半点慌乱,只是淡然一笑:“看来李侍郎对杨震在北疆的决定也多有不满了?”

    “不错!杨震在北地公然叫嚣屠杀无辜,实在有违我大明仁德之名,也让天子蒙受了滥杀的污名,如此种种,我等身为朝廷命官,受朝廷俸禄,实在不能不说出实情来了!”李辅卓这时候也不好不作表态了,便索性把话给说开了。

    这番话其实和刚才那些官员所说的也没有太大区别,只是拉虎皮般地把皇帝也给扯了过来,再加上李辅卓身为兵部侍郎的身份,其声势比之刚才更盛了几分,这也让万历不觉捏了把汗,他对杨晨终究没有对杨震那么强的信心哪。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面对这番话,杨晨却先是一阵仰面大笑,继而拍了两下手:“好,李侍郎和各位大人还真忠心为国,忠心为君哪,实在叫臣佩服不已……”

    这一举动落到众官员眼里,让他们不觉产生了一丝恍惚,仿佛如今说话的并非那个沉默的杨晨,而是杨震本人,这让他们的心里不觉一阵发怵,之前志在必得的底气已然消了不少。

    在感觉火候差不多了,杨晨才继续道:“你们一直指责杨震他在北疆所做如此决定之过,说他滥杀,说他违背了我大明一贯以来的仁德之名,让朝廷,让天子蒙受非议。可你们想过没有,杨震他为何会突然做出如此决定,是为了一逞心中杀欲么?亦或是只为了那劳什子的功劳?

    “不,你们从来不会去想这些,你们所想的,所见到的,只有他的滥杀罪名罢了。你们身在京城,安安生生地当你们的官,根本不知道,也不愿意去知道那些被你们称作为无辜的蒙人对我大明,对我大明的百姓们做了什么!

    “蒙人与我大明,自两百年前就已势不两立,他们残杀了我们多少无辜百姓和将士,多少边地百姓为其所掳而终身为奴,这一切,你们都知道么?现在杨震为做这一切,也是为了替边地百姓报仇雪恨,更是为了保障他们的安全,各位大人,难道是要我们大明的百姓牺牲自身来成全那些蒙人鞑子么?”说到这儿,杨晨的声音陡然就高了起来,同时探手入怀,取出了一件东西来,慢慢展开……

第九百七十九章 何以报怨仇(下)

    杨晨的突然爆发与侃侃而谈,震住了在场的所有人,包括天子万历,此刻也是一脸诧异地盯着这个大感陌生的臣子,他甚至都有些产生错觉了,这位该不会是杨震假扮的吧?

    不过杨晨虽然是杨震兄长,但两人的模样还是有着许多不同,此时站在面前,展开那一份书册的,确确实实是那个平时沉默低调的工部侍郎杨晨无疑!

    很快地,万历和前面的那些臣子的目光就从杨晨的身上转移到了他手上这份书册之上,因为这东西粗粗一看委实有些触目惊心,居然是红红的一片,似乎是溅上了许多鲜血一般。

    “杨卿,这是何物?”万历因为身在高处,距离杨晨更远些,就更瞧不清楚那上面到底是些什么了,便有些好奇地问了一句。

    而离杨晨不远的几名官员却已看得分明,上面既有以血作墨的书文,亦有一个个或工整或拙劣的签名,甚至还有一长串密密麻麻的手印。只一看之下,这些人已猜到了什么,脸色微微一变。

    而杨晨则赶紧道:“回禀陛下,此乃杨震自山西大同等地收集而来的万民请愿血书!其上所写,皆是发自当地百姓之肺腑,他们恳求陛下,恳求朝廷能早日出兵荡平蒙人,以保他们的家园……”

    此话一出,空旷的广场之上顿时就彻底安静了下来,刚才还欲与杨晨争辩的那些人下意识地就往后一缩,他们已知道事情不妙了。

    这些张口仁义,闭口道德的官员,其实他们心里很清楚,自己所说的不过是些虚假的大道理而已。但只要他们的气势够足,再加上杨震无法出现为自己辩驳,还是可以将这个对头给扳倒搞臭的。但现在,一旦人家能拿出些实质性的证据来证明杨震所为乃是出于为国为民,那他们的说辞就很站不住脚了。

    只可惜,如今这个时候他们这些人都已站到了众目睽睽之下,无法退回班中,不然他们早就放弃争辩,只当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了。

    杨晨的话还在继续:“陛下,杨震所以敢下此决心和命令,哪怕明知道这会惹来天下读书人的非议也要用此暴烈手段对蒙人鞑子用兵,这才是关键所在。北方的百姓苦鞑子之祸久矣,多少人因此无辜被杀,多少人家家破人亡……而且鞑子从来就没有消停的时候,每年总会派遣大量人马犯我边境。

    “不错,我们身在北京,家人更是处在中原或是江南等地,自然是安然无恙,压根不用担心什么危险。但他们却不同。这些百姓却需要时刻担惊受怕,不知哪一日鞑子就会杀到跟前,砍下自己的头颅,掳走自己的妻女……陛下,他们也是我大明的子民,朝廷怎能弃之不顾呢?

    “若想保护这些百姓,光是高筑长城,屯兵守边是不够的。我们要做的,还是主动攻击,打得鞑子不敢再犯我边境,打得他们怕了,让他们知道犯我大明,伤我子民是要付出极高代价的,如此才能确保边地百姓的安稳哪。”

    这番话还真是有理有据,不但天子听了频频点头,就是那些想与杨晨唱反调的官员们,一时也拿不出反驳的话来了。他们毕竟是大明的官员,吃的是大明的俸禄,总得向着大明的百姓说话吧。

    “这一血书和签章,都是当地百姓交给杨震的。这其中固然有学识不错的读书人,但更多的,却是目不识丁的寻常百姓。当他们知道杨震是朝廷钦差,能为他们做主之后,便给朝廷上了这么道请愿的血书……陛下,杨震为人一向忠直,在知道百姓所遭受之苦难后,自然是要为他们讨还公道的!”

    万历这时候已是一片肃然和凝重,他这个年纪正是感情丰沛,极易受外界影响的时候,一听自己治下的百姓被蒙人害成这般模样,还给朝廷上了血书,气血就直往上撞,很快就点头道:“把东西给朕呈上来。”

    “是!”杨晨上前一步,捧着血书往上走,很快就有内侍来到了他的跟前,接过了血书。而在交出此物后,杨晨又道:“禀陛下,臣这儿尚有一些当地百姓的冤屈待报,这都是他们亲身经历的惨事,由其口述,衙门里的官员笔录而得,可为此血书之佐证。”说着又从怀里取出了几张供状来。

    “一并呈上来,待散朝后朕一并观看。”万历目光一垂,朝着群臣一扫:“诸位爱卿,现在你们对此又有何说法哪?”

    那些刚才对杨震喊打喊杀的官员脖子猛地一缩,却不敢和皇帝的目光相接触了。他们看得出天子对此已深信不疑,且恨死了那些残杀自己子民的蒙人鞑子,这时候如何还敢借此攻讦杨震呢?

    看着那些刚才还气势汹汹的家伙现在都萎缩起来,兵部侍郎李辅卓的心里也是阵阵的发紧。要是今日以失败告终,他们丢的可就不光是颜面了。到时候,自有隐藏在底下的敌人借此生事,反过来攻击自己的。

    这时候的李侍郎明显已有了骑虎难下的感觉,虽然知道此刻再固执己见势必会惹来天子的怒火,他也只能强撑到底。所以在飞快地转起了心思后,他再次道:“陛下,臣还有一言欲奏。”

    “说。”万历有些不快地看了这位侍郎一眼,但还是准许了他的请求。

    “陛下,臣对北地之事毕竟所知有限……”他才刚这么一说,杨晨却已咄咄逼人地问了一句:“怎么,李大人是在指这一切都是杨震捏造的了?”

    “不敢,但为何百多年来朝廷都未曾收到过这等血书,直到今日,却来了这么一出,这着实叫人不得不深思哪。”李辅卓有些针锋相对地道。

    “这却要问那些地方官员为何不肯把实情上报了。若要我说,这其中的缘由还在于朝中无人敢说真话,即便他们真把实情上报,恐怕也会被你们给压下来,毕竟朝廷早习惯了报喜不报忧!”杨晨寸步不让地回了一句。

    这话不但打了李辅卓的脸,还捎带着讥刺的其他重臣,让众人的脸色都是一变,却又发作不得。

    顿了一下后,杨晨又道:“至于其中的内容究竟是不是真的,其实也很好鉴别,这朝中官员里就有北地之人,他们多有家人在那儿,怎会不知其中根底。比如说钟总宪,他便曾在山西各地游历,对此应该是深有体会的。”

    这话说得,让许多人都把目光落到了钟裕身上,而这位都察院的一把手这时则面露苦笑:“看来这事我是怎么都躲不过去了。”

    对于群臣针对杨震的这次发难,钟裕并没有搀和的意思。如今的他早与多年前有了很大的不同,变得更加稳重,不想太过得罪人了,尤其是得罪满朝官员这样的事情。

    所以虽然他和杨震交情不浅,又知道他被人曲解了,但也只是保持个沉默罢了。却不想杨晨却没有让他一直作壁上观,直接就把问题抛了过来。

    面对如此情况,钟裕只能开口了:“不错,大同一带的百姓确实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时常朝不保夕,更有人家破人亡,臣也是多有所见的。”

    有了这位朝中屈指可数的高官为其说话,杨晨的话再没有人敢于质疑,就是李辅卓,也不觉有些茫然了。

    好在,这位还有另一套说辞可以针对,便道:“即便你所言确实,但这也只需要杀那些犯我边境的鞑子便可,却不必对那些无辜的牧民,甚至是老弱妇孺下手吧?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乃圣人之道……”

    “哈哈哈哈……”他的话,换来的却是杨晨的一阵大笑:“当真是妇人之见!”

    “你……”李辅卓脸色变得极其阴沉,差点就上去与之动手了,这骂人是妇人的说法,可实在太严重了,要比骂他牲畜都更叫人难以忍受。

    但杨晨根本不给他回击的机会,当即道:“倘若是寻常的两国交战,我们自该讲些仁恕之道。但对那些野蛮的鞑子,却根本用不上。他们的老弱妇孺,也一样是我大明的威胁,因为那些老人在过去曾是杀戮我大明百姓的凶手,至于孩子,就不用说了吧。

    “而你口口声声拿圣人出来说话,就更叫人感到不齿了!孔夫子可从未教导我们要对敌人仁慈。他老人家曾说过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当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你身为朝廷命官,吃了百姓交上来的粮食,不思为百姓谋福,却总惦记着什么鞑子的无辜,敢问李大人,你到底是汉人还是蒙人?”

    这最后一问,委实太过诛心,让李辅卓整张脸都涨得通红,却连反驳的话语都说不出来了。

    而周围那些人,此时也知道再无法拿此事做文章了,只能漠然以对,即便李辅卓身陷极其尴尬的境地也只做不见。

    这便是官场,一个只讲利益,不讲交情的地方。

第九百八十章 杨震的目的

    杨晨在早朝会上的一次酣畅淋漓的发挥,不但瞬间扭转了对杨震来说极其不利的境地,更把他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别说是李辅卓或是朝中其他官员了,就是张学颜这个恨杨震入骨,很想借机一雪前耻的兵部尚书最终也不敢再说一句杨震的不是。

    虽然他们扛着道义仁德的大旗对杨震的所作所为百般诋毁,但与大明百姓所遭遇到的惨状一比,这些就实在算不得什么了。他们终究是大明的官员,在明知道鞑子有多么惨无人道,戕害了多少无辜百姓的情况下,如何还敢说什么以德报怨?

    别说天子不可能采纳他们的建言,一旦事情传出去,恐怕他们会被天下百姓视作卖国贼,必然会惹来无数人的声讨,这可不是他们做这一切的初衷了。

    为官者有时候固然不怎么在意百姓的说法,但依然很是重视自己在民间的口碑与名声。倘若这次之事真个被人认定他们有心向鞑子的嫌疑,恐怕这些官员的位置也坐不安稳了。

    一切以保障自身的利益为基础,遵循着这一点,之前来势汹汹,对杨震喊打喊杀的说法转眼间就销声匿迹,就仿佛从未发生过一般。而杨晨,这个以往不被人所重视的工部侍郎在官场中的名声却是大噪,大有压过其本部尚书的势头,就是皇帝,之后几日也对其刮目相看,态度上亲近了许多。

    如此一来,那些本来还只是在暗中投靠,不敢表明自身立场的官员便纷纷走到了明处,并借此机会对那些弹劾过杨震的官员进行了参奏,倒还真参倒了好些倒霉的官员。

    对此,以张学颜为首的一批官员自然很是恼怒,甚至再次密谋反扑。可就在这时,另一个消息传了回来,立刻就让他们再次偃旗息鼓。

    杨震,居然以钦差的身份亲自冒险,率人杀入了草原大漠,誓要为大明铲除祸患,誓要为受难惨死的百姓讨还公道!

    当这一事实为京城众官民所知之后,杨震的名声更是到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最高点。

    试问,若非一心为国,有哪个人会甘冒如此大险?他可是朝廷的钦差,是天子所信重的左右手,只消在大同等地待着,他所派遣进入草原的人就会给他带来功劳和声望,而且那最大的一份功劳根本就没人会跟他抢。

    而现在,他居然亲冒危险杀入了草原,去和那些凶残野蛮的鞑子作战,去为大明斩将杀敌,如此为国之举,谁敢说他不是大大的忠臣?谁还敢说他别有用心?

    天子更是趁机对杨震大大地表彰了一番,一时间无论官场民间,对其都满是赞誉,再听不到其他杂声。至于以张学颜为首的倒杨一派,这时也只能夹起尾巴做人,不敢再有任何的反对或不满。

    不过,和杨震关系亲密如杨晨,或是洛悦颍、张静云两女来说,他们却是宁可他被人弹劾,也不希望他亲身犯险,去和蒙人厮杀的。只可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