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绣大明-第1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想过了,现在唯一的求生办法就只有突围了。但这却需要大人你的配合。”

    “我有什么能帮到大家的,你只管说,我照做便是。”钟裕当即说道,他觉着这是自己唯一能做出的补偿了。

    杨震于是便低声把自己的安排道了出来,却听得钟裕神色一震,有些不敢相信……

第三百五十八章 突围(上)

    白登山下,鞑靼人军中。

    经过半日的激战与攻打白登山上的明军,这些骁勇善战的鞑靼勇士也已疲惫不堪,此时除了少数岗哨,以及盯着山上动静的人外,其他的人都纷纷倒地而睡。

    因为这次行动很是隐秘,又自认为能在短时间里把目标歼灭,所以他们并没有带上足够多的辎重物资,就是饮食也是最简单的肉干,以及随同前来的母马那儿挤出来的马奶——当初的蒙古铁骑之所以能纵横天下罕有敌手,也有他们能以带最少的后勤补给,尽可能地提高自己的行军速度的关系——帐篷什么的就更不可能带着了。

    好在蒙古人也早习惯了这种幕天席地的过夜,即便如今的天气已有些微凉,可疲乏的他们还是能躺在地上呼呼大睡,不见半点问题。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在这个时候安然入睡,脸上满是杂乱胡须的脑毛大——也就是阿穆岱洪台吉,脑毛大是他本来的名字,阿穆岱洪台吉只是部众及外人对他的尊称——便忧心忡忡地难以入眠。

    别看他长了一张粗犷异常的脸,看着没什么心机,其实能做到一部酋长的位置,谁都不可能是个莽夫。这次对面前明军的攻击还是有些出乎他意料的不顺,半天下来,虽然杀了三百多名明军,但自身也有百来名的伤亡。

    这部明军在刚开始的胆怯与混乱后,竟出人意料地重新焕发起了斗志。尤其是他们的指挥者,更是深谙守城之法,居然就靠着那三四百人顶住了自己的一次又一次攻击,还造成了己方的大量伤亡。

    这自然不是脑毛大希望看到的过程,因为拖得越久,就对他们越是不利。虽然大同那边是不可能派援军来救这支明军的,但身在明国境内,谁也不敢保证会不会有别处的军队正好经过。如果真出了这么一支明军,他们的处境就很不妙了。

    除此之外,更叫脑毛大感到头疼的是自身的伤亡。别看双方的伤亡比例是一比三,看似己方占了很大的便宜。但他自己明白,即便是这点伤亡,对他的察哈尔部来说也是极大的削弱了,要知道死去的可都是部中的青壮精锐哪。如果接下来的战斗再出现更大的损伤,那对他来说这次的出击就是彻底的失败了,无论他能从刘应箕那里得到多少财富也无可抵消。

    如今的蒙古草原,早不是成吉思汗与忽必烈汗称雄天下时的光景了,甚至不是俺答汗全盛时的模样。那时候的草原,诸部一心,一致对外,谁也不怕自己的部众在战斗里伤亡太多,因为汗王他们会给你相应的补偿。

    可如今的草原却因为俺答汗的迅速老去,而重新分裂,各个大中小部落各自为战,再难团结一心。倘若自己的察哈尔部在这次战斗里损伤过大,只怕很快就会成为其他各部眼中的肥肉。若他还带了许多让其他人眼红的财富回去,那情况就会更加不妙。

    所以现在草原上生存的第一准则就是保证自身的实力,尽量不要冒险。这也是这几年来蒙古再没有对大明发起有规模的进攻的原因之一。至少在出现下一个 俺答之前,蒙古对大明只能是小打小闹,而无法造成真正的威胁。

    事实上,在真实的历史中,蒙古从俺答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下一个能征服诸部,让整个蒙古草原的力量完全凝聚起来的雄主。即便是后来的葛尔丹也没能达到前辈们的高度。所以才会被后起的满清彻底压制,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就在刚才,手底下两个小部落的首领就已哭丧着脸来求过情了,让脑毛大明日不要再派自己的部中主攻白登山,还在他面前大吐苦水,说手下的勇士士气已跌落许多,明天再让他们去攻山就是让他们送死。

    虽然他点头应承了对方的请求,但心里却更不是滋味儿。抬头看看那并不甚高的白登山,似乎还能看到那上面有双坚毅的眼睛在回望着自己,这让脑毛大心里更不是滋味了,只能恨恨地将一碗马奶干了下去,然后又重重叹了口气。

    “明天,明天一定要把白登山给拿下来,把山上的明军全部除掉!”在沉吟了片刻后,脑毛大又狠狠地在心里跟自己说道。他就像是一个赌徒,前面已输了一些筹码,现在只有搏一把大的,希望能翻本了。

    打定主意之后,脑毛大才和自己的手下一般倒在了篝火旁睡了起来,从这点来看,蒙古军队能比明军更有战斗力也是应该的,因为他们的首脑和寻常士兵的待遇机会一致。

    就在鞑靼人睡得迷迷糊糊,连时间都不清楚的时候,白登山上已影影绰绰地有许多人开始往山下摸来了。因为天色昏暗,明军上下行动极其小心,再加上巡哨的鞑靼人全没想到明军还敢下山来,所以直到明军已下到了山脚附近,鞑靼军中依然是一片宁静。

    杨震目光湛然地看着面前的鞑靼人营地,伸手示意众人停下脚步。他很清楚,虽然大家可以借着夜色的掩护来到这儿,可继续再往前就很容易被鞑靼人发现了。在队伍停下后,他回头看向了身后沉默的钟裕低声道:“大人,待会儿我们一对鞑子发起攻击,你就赶紧往大同方向去。”说着又有些担心地道:“大人的骑术可能疾行吗?”一般文官虽然会骑马,但策马奔驰却是另一回事了。

    钟裕这才开口道:“我自幼曾志于当一个武将,所以倒也骑得马。你……当真决定这么做了,那可是极其危险的。”

    杨震笑了一下:“事已至此,这是咱们唯一的求生之法。只有大人回到大同,才能促使那里的军队前来相救,还望大人能以我等为念,尽快赶到大同城。”

    适才在山上,杨震已把话说得很清楚了,只有钟裕这个钦差回到了大同,在众目睽睽之下,刘应箕他们自然不敢再对他下手。而身为钦差的钟裕又可以下令让大同驻军出城相救,如此他们便也安全了。

    钟裕曾奇怪地提问,为何杨震不把所有人都合在一起向大同方向突围。后者却认为那样一来鞑子便可以全力围追堵截他们,想杀出去就太困难了。只有分兵突围,才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因为心中的歉疚,让钟裕即便心中有别的想法在杨震面前也不好提出来,只能点头应道:“那就照杨千户的意思来吧,本官会尽快赶赶去大同,你们也要小心着些。”

    “下官明白。”杨震也点头道,随后看向一脸不高兴的蔡鹰扬:“鹰扬,大人的安危就着落在你身上了,你一定要保护大人周全。”

    “我知道了,二哥你……你也一定要保重哪。”没有像以往那般用痛快的“好嘞”二字作答,蔡鹰扬无奈地答应道。他本想跟随着杨震一道和鞑子拼命的,现在倒好,他觉着自己成了逃兵。不过这既然是二哥的意思,他也不敢违背,只是心里暗暗下了决心,只要把钟大人送到大同,自己就赶紧回来和二哥一起战斗。

    “还有……”杨震又压低了声音道:“万一我有个什么不测,静云和悦颍两人你也代为照顾一下,她们毕竟只是女流,若知道我……一定会不顾一切的,你必须保证她们的安全,你能做到吗?”

    “我……”蔡鹰扬没想到杨震竟还有这一嘱托,心里很有些不安,但又不想违背杨震的意思,只能用力地一点头,随后又道:“二哥你这么大本事,这次一定能安然回去的。”

    杨震淡淡一笑,故作轻松地道:“其实我也这么想,所以说这些,只是以防万一罢了。”

    在交代完这些后,杨震的目光又变得坚毅起来,扫过身侧那些京营军士,用低沉的声音道:“各位,这次咱们冲击鞑子营地既是为了保证钦差大人能回去,也是为了咱们自己的生存奋斗。所以我希望各位能全力以赴,莫要再像之前般胆怯犹豫。死没什么可怕的,被人看轻才是我们这些当兵的耻辱。”

    杨震在昨天的战斗中已展现出了叫手下兵将们叹服的实力,再加上这番话的鼓舞,让众将士的心气陡然一高,也低低地应了一声:“是,我等明白。”

    “如此,那就是上吧。”在递给钟裕那边的十来人一个眼神后,杨震已猛地直起身来,麻利将早搭上箭的长弓给拿了起来,都不需要刻意瞄准,便迅捷地朝着山下那几名鞑子哨兵射出了连珠夺命之箭。

    刚才和钟裕、蔡鹰扬他们说话时,杨震还分心两用,将底下鞑子营地里的情况看了个分明。发现那几名哨兵并没有随意走动,而是站在原地,这自然就大大提高了他命中的可能性。

    在箭矢离弦的刹那,杨震已翻身上马,口中一声呼喝,带着早已鼓足了勇气的明军杀下山来。

第三百五十九章 突围(下)

    山下,鞑靼人营地之中,五名巡夜的汉子正无所事事地站在那儿,时不时地看看周围情况,或相互间交换个眼神呢。其实他们心里也不认为这凌晨时分会发生什么状况,难道明军还敢反过来攻击他们不成?

    可没想到,事情就是那么的出人意料,就在突然间,他们同时听到了尖锐的破空之声,这声音他们很是熟悉,正是羽箭离弦之后飞行时所产生。这个认识让他们猛地一怔,刚想做出什么反应,却已晚了半拍。

    五支利箭几乎不分先后的同时钉进了这五个倒霉蛋的脖颈处,因为力量极大,还带着他们的身体急剧地向一侧倒了下去。直到身体着地,几人被利箭扯开的喉咙里才迸出一声嘶哑之极的惨叫,与几只被割断了喉咙的老母鸡临死前的叫声极其相似。

    虽然这声音并不甚大,可在静谧一片的夜里却还是如炸雷一般,将所有尚在熟睡的鞑靼人都给惊醒了。尤其是本就心事重重的脑毛大,在听到这几声惨叫后,更是腾地一下就从地上跃了起来,同时手一探,已将钢刀拔了出来:“出什么事了?”

    与此同时,白登山上已发出了一阵吼叫,随后是马蹄骤然响起,数百名明军将士挟着对白天攻击的仇恨,带着对生存的渴望,一往无前地扑向了此时已有些混乱的鞑子营地。

    这其中,冲在最前面的自然是杨震,只见他一边策马向前,同时手里的弓不断被拉满放开,一支支利箭就跟长了眼睛般直朝着那些已反应过来,欲待上马迎战的鞑子飞去,将他们一一钉死在马前。

    不过随着鞑子们彻底回过神来,一致地开始上马抽刀之后,杨震只靠一己之力是不可能将他们的回应彻底打断的。而且,随着连珠快箭的不断飞出,杨震马侧所带的那两壶箭矢也已迅速耗尽,就是他的双手,也感到了一丝酸麻。与此同时,他们也已杀到了鞑子营地的跟前,弓箭的作用已不是太过明显了。

    “杀!”没有丝毫停滞,杨震火速抛去了手上的长弓,然后探手就抽出了腰间的佩刀,大喝着朝跟前一名疾步迎击上来的鞑子脖颈处劈砍过去。而紧随他一起杀来的明军将士也不犹豫,纷纷呼喝着抽刀攻向面前的敌人。

    因为明军士气正盛,而且一来就杀了鞑靼人一个措手不及,所以虽然他们在兵力上还处于劣势,却完全将鞑靼人打得只有招架之力,不断有鞑子被他们砍杀在地,而明军的伤亡却几乎没有。

    见此情况,这些京营将士的心气便再次得到了振奋:“原来咱们并不像之前所以为的那样不堪一击,原来鞑子的本事也不过如此!”有了这个念头,就更叫他们放开手脚,即便面对更多的敌人,他们也无所畏惧,只管尽情冲杀。

    但是,随着鞑子中一个威严的声音连声呼喊,用蒙语给所有人发布了命令后,这些各自为战的鞑子就突然发生了变化。他们没有再如之前般匆忙策马迎敌,反倒驾马四散而去,让气势汹汹的明军的冲击如打在空气里的拳头般无处着力。

    但他们的退散并不是逃跑,而是一种战略,一种运用了数百年,行之有效的策略。在仗着远胜明军的骑术将明军的攻势闪开之后,他们就施展出了另一样更叫明军头疼的杀手锏来,那就是他们那远胜过明军数筹的射术。

    这些鞑靼战士自幼就以牧马射猎为生,箭术就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即便是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其准头依然不比平日里差上多少。虽然他们确实比不了杨震这种目力惊人,同时还修习了高强武艺之人,但和寻常明军一比,却足以让后者汗颜了。

    随着他们一面策马躲闪,一面不断回身反射,不少莽撞地只想冲杀过去将鞑子杀死的明军将士便纷纷落马。

    杨震一拧身躲过劈面而来的一箭后,也惊觉情况不妙,赶紧下令道:“穷寇莫追,咱们赶紧突围!”

    他这声音是凝聚了丹田之气所发,所以在场的每一个明军将士都能听得清清楚楚。他们这时候才回过神来,今日自己的目的不是杀敌而是夺路,于是纷纷勒住了马缰,跟着杨震朝远离着鞑子的一方奔去。

    但他们的动作显然也被鞑子瞧在了眼中,一见他们想走,脑毛大当时就下达了追击的命令。顿时,本来四散而走的鞑子迅速又回过头来,紧跟在了明军身后,同时不时抽冷子朝着明军射来夺命的利箭。

    一声接着一声惨叫旋即就在明军之中响起,那是中了箭落马的人所发出的动静。而随后,那个地方就更发出了人临死之前的惨嚎,是鞑子赶了上来,将倒在地上尚未气绝的将士杀死时的反应。

    听到同袍被人一一射下马来杀死的声音,明军那才刚刚聚集起来的士气就又渐渐散了去。这支京营军队毕竟算不得百战之师,战斗顺利时或许能一鼓作气地与强敌交锋,可一旦处于下风,他们的心气便会一落千丈,再难生出继续战斗的勇气来。

    杨震只回头瞟上几眼,心里就已明白了其中的问题。不觉心下感叹起来:“若这是一支精锐之师,只凭着刚才夜袭所掌握的优势,说不定就能将这支敌军彻底击溃,我们也不用想着如何突围逃亡了。”

    “大人,接下来怎么办?”几名锦衣卫兄弟紧随在杨震身后,问道。

    杨震回头看了眼白登山方向,然后毅然道:“我们往西边走,将他们从白登山那里引开。”

    虽然对于杨震这一选择心下有所疑议,但这些追随杨震有些时日的手下还是大声答应了一声,随后跟着杨震一起把马头一偏,就朝着西边奔去。

    鞑靼人见明军慌不择路地朝着远离大同等明军城池要塞处而去,心下更是笃定,当即拍马紧追,誓要将这些该死的家伙追上杀死。因为刚才那一场夜袭,明军又造成了鞑靼人近百来人的伤亡。

    脑毛大的头更疼了,这次他确实太过大意了。本以为凭着这支临战表现得很是拙劣的明军是不可能对自己造成太大麻烦的,现在看来,事情完全不像自己所想的那般美好。现在他只有一个目的,将这些可恶的家伙尽数歼灭,以泄心头之恨。

    明军和鞑靼人一逃一追,迅速地向着西边奔去,而白登山下此刻已重新归于宁静。这时,山上又冒出了十多骑人马来,看着地上倒卧的敌我双方的尸体,以及还在隐隐传来的呼喝惨叫声,钟裕的脸颊就忍不住一阵哆嗦。

    就是因为自己的一时大意,中了别人的阴谋,这才导致这么多将士白白牺牲在这里。而他们,为了帮自己安全返回大同,还义无反顾地冲向了他们远远不是敌手的鞑靼军营,现在生死难料。

    这一刻,钟裕只觉着自己就是一个罪大恶极之人,因为一时的私念,害死了无数人,悔恨的感觉不断在心头蔓延滋生,让他恨不能就这么死在此地。

    “大人,我们现在赶紧回大同找援军救二哥吧。”蔡鹰扬的声音打断了他的念头,让钟裕迅速回过神来。是啊,现在不是自怨自艾,自责的时候,现在该做的应该是怎么回去搬来救兵营救杨震他们才是!

    “你说的不错,咱们赶紧回大同!”钟裕当即一振马缰,双脚用力地夹紧马腹,催动战马朝着南边的大同城奔去。这是他唯一能补救的办法了,希望那些将士们能够撑住,撑到援军赶到吧。

    他的愿望固然美好,但现实却是残酷的。当明军和鞑靼人比较起骑术来后,战况就更是一面倒地朝向了鞑靼人。蒙古民族从来都被人称作马上民族,他们打小就在马上长大,马就是他们身体的延伸,这岂是明军将士所能相比的?

    所以在经过一番追逐后,双方的距离就被不断拉近。一些骑术拙劣一些的明军早已被他们追赶上,然后化作了他们的刀下冤魂。而更可怕的是,因为开始时就决定了逃跑,让明军再难生出回身迎战的勇气,刚才突袭鞑靼人的气势早已烟消云散,只有被动挨打的份了。

    “呼——噗!”一口刀划过一道诡异的弧线,砍进了身处最后的一名明军将士的体内,他在一声惨叫后,便砰然落地,眼见是不活了。而后面紧跟上来的鞑靼人连看都没有看他一眼,就策马踩着他不知死活的身体而过,将他踏成了一团肉泥。

    这样的场景时不时就在队伍的后方发生,杨震稍一回头就能看个明白。他的心里也是一阵后悔,这还不如回身与之一拼呢。但从那些明军将士的眼中,他已看不出半点再战的勇气,所有人都只想着逃,拼了命的逃,却已没有了拼命的勇气。

    杨震,以及跟随着他一路往西而来的这两三百名军士,此刻已陷入了最大的危机之中。

第三百六十章 求援

    一轮红日自东边天际缓缓升起,照在了古旧而布满了疮痍的大同城墙之上,随着守备军官的一声令下,关闭了一整夜的城门也缓慢开启,发出沉重而磨牙的嘎吱声。

    城门前已等候了不少百姓,即便身在大同这等边境之地,百姓们依然要过自己的生活,总是要进出城池的。也好在近些年来,大明与鞑子之间的战事已少了许多,大家才能更放心地出城办事。

    北边城门处,不但有等着外出的城中百姓,还聚了不少等着进城的人,这其中有一些甚至是外族打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