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绣大明-第1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震心里感到一阵好笑,看来此次入京兄长心里也是有些紧张的,不然断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要知道杨晨之前参加科考时可是来过北京城的,断没有不熟悉道路这一说。为了消减兄长的尴尬情绪,他便一笑道:“不过说实在的,你我兄弟今日在此相遇倒与一对有名的兄弟相遇的情况很是相似,他们也是一个大郎,一个二郎。”

    “哦?却是哪家兄弟?”杨晨下意识地问了一句。随即便想到了答案,顿时呸了自家兄弟一口:“你这小子竟也学会卖弄小聪明了,你这是拐着弯地在骂我是武大郎哪!”

    武大郎和武二郎武松在水浒里初次相遇便是在后者打虎成为英雄后骑着高头大马由百姓簇拥着游街欢庆时,仔细看着确实倒与杨震今日的景况有些相似。只不过那两兄弟之间的差距却是要远远超过杨家这对兄弟的。

    杨震见兄长一下就识破了自己的花样,便是嘿嘿一笑:“大哥果然博学,小弟佩服。”

    “你呀……”杨晨无奈地看了他一眼,随后又想到了什么,从袖子里取出一封信来递到杨震手上:“这是洛姑娘在我从杭州出发来京之前托我交给你的。人家姑娘可是时时刻刻都在惦记着你呢,而之前说好的两年之期也已到了,你可有什么打算吗?”

    接过那封厚厚的书信,看着上面熟悉的娟秀笔迹,耳里听着兄长的提醒,杨震的面色陡然就是一僵,心里顿生惭愧之意。这段时日里因为与张静云关系好得蜜里调油,他确实有些忽略了远在杭州的洛悦颍。想到那个一样肯为自己做一切,对自己痴心一片的女子,杨震只想给不够专一的自己一个大耳刮子。

    杨晨看到自己兄弟突然变了脸色,在并不知道他已有了其他女人的情况下,只道他是因为无法兑现之前的承诺而感到难过,便安慰道:“其实你也不必如此,洛姑娘是个好姑娘,他知道你身为男子当以事业为重的难处,所以也没有怪你不能履行承诺的意思。她曾和我说,只要你能在北京安安稳稳的,就是让她多等几年,她也不会有怨言。不过二郎,作为兄长我却得提醒你一句,像洛姑娘这样的人你可千万不能对不起她,能娶的话,还是早些……”

    “大哥你放心,小弟明白了。只待这次山西事了,我便告假去将悦颍娶回来!”杨震用很是坚决的一句话打断了兄长的劝谏,这是说与杨晨听的,也是说给他自己听的。

    “那就好。”杨晨点了点头,不再多言。

    就在杨震欲要与兄长他们别过,重新返回队伍时,一直在旁边看着不曾说话的蔡鹰扬突然瓮声瓮气地插嘴道:“二哥,你这是要去山西打鞑子吗?”

    杨震听他提出这个问题先是一怔,随即笑了下:“或许此去真能和鞑子见个真章呢。怎么,你也对这个有兴趣?”

    “那你带上我呗?”一听果然如此,蔡鹰扬顿时来了兴趣,跃跃欲试地道:“我在家乡就一直听人说以前蒙古鞑子是怎么欺负咱们汉人的,我从小就想着能杀几个鞑子给咱们汉人出气。只是一直都没有机会。这次二哥你要去山西,就带上我一起去吧。”说着便露出了祈求之色来。

    杨震没想到他竟会提出这一要求,不禁一怔。但随即,便想到了此去山西确实危机重重,若能带上蔡鹰扬这个既忠心听话,又本事不小的人同去,确实能多几分保障。便一点头道:“如果你不觉着从浙江一路来北京身体太过劳累的话,可以随我一道去山西。”身为锦衣卫千户,又是此次前往山西办差的副手,杨震要安排几个人一道去山西还是和容易的。

    “真的?我不累,一点都不累!”见杨震答应了自己的要求,蔡鹰扬顿时喜笑颜开,若不是周围都是人,他都要欢呼雀跃起来了。

    “大哥,我带鹰扬去山西你不会有意见吧?”随后,杨震才想起了蔡鹰扬之前是自己兄长下属的事情,便征询他的意见道。

    杨晨摇了摇头:“我已不再是诸暨县令,他也不再是县衙差役,自然不会阻碍他的发展了。而且,在这次来京城前,蔡族长便曾拜托我能为鹰扬找一份合适的差事。现在他才一到京城便能随你去当差,我又怎么会反对呢?”

    “那就好,我这便带着鹰扬去山西,大哥,还有阮五、王三,你们多保重,待我从山西凯旋回来之后再与你们好好相聚。”杨震眼见队伍已越走越远,知道不能再太过耽搁,便朝杨晨等人一拱手,重新翻身上马。

    蔡鹰扬欢呼一声,也攀上了一匹杨震的亲卫准备出来的骏马,随在他的身后快速向着前往的队伍奔去。

    看着二人策马离开的背影,杨晨的眼中这才露出了一丝担忧之色来:“此去山西,必定会遇到不少危难,希望二郎他们能顺利吧!”在目送两人彻底融入到队伍,再看不见后,杨晨才对身边众人道:“走吧,咱们这就进京城。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在京城先找一处落脚的地方。”显然,去得匆忙的杨震完全忽略了这一点,没有为兄长他们安排好住处……

    “鹰扬,你怎的跟随我大哥来了京城?你父亲就这么放心你行远路吗?”在赶上大队,重新放缓了马速的杨震扭头看着身旁的好兄弟问道。

    蔡鹰扬搔了搔头皮嘿声道:“我爹虽然有些担心我一人在外会惹什么麻烦,但想着有大人和二哥你在一旁照应着,便也就答应让我出来了。而且我爹说了,男子汉就该外出闯荡一番,如此才会有大出息。他还说什么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这辈子是不可能读万卷书的,那就只能行万里路了。”

    “嘿,一段时日不见你小子还真长进了不少,说话都一套套的了。”杨震不觉失笑道:“不过有一点我却得提醒你,此去山西可不是闹着玩的,那儿正发生着兵变,说不定还有蒙古人什么的会在其中掺上一脚,再加上其他 变故,可危险得很哪。”说着,杨震似有深意地回头看了一眼身后不远处的那辆马车。

    面对他似是提醒又似是威胁的说话,蔡鹰扬却连眉头都没有皱一下:“这有什么好担心的,二哥你不也去了吗?而且,我一直都想和那些鞑子大战一场,也好叫他们知道我们大明男儿的厉害,还正愁他们不敢来呢!”

    “你呀……”杨震有些无奈地拍了拍他的肩膀:“不过这正是我欣赏你的地方。就让咱们兄弟联手,在山西好好干一番叫人惊讶的大事出来吧!”

    “好嘞!”蔡鹰扬标志性地答应了一声,随即发出一声大大的笑声,直惹得周围兵士纷纷侧目,不知这位大汉为何如此兴奋。

    而身旁的杨震见状,只能再次苦笑摇头,这小子还真是个信心十足的乐天派呢!

第三百一十章 西行路上之纠结

    直到出了京师地界,尤其是离开直隶地区之后,杨震才终于在穿越到大明朝后第一次见识到了这个时代的另一面——落后、贫穷、愚昧的另一面。

    在杨震来到这个时代后,他所待过的地方都算是比较富庶的所在,京城与杭州这样的大城自不必说,就是家乡江陵也因为有张居正的存在而比一般县城要富庶得多。真要说起来,唯一能让杨震觉着与贫穷挨边的,也就只有诸暨县城了。但即便是诸暨县城,因为因为地处浙江这等大明最富庶的地区也只是相对其他地方显得贫穷而已,那里的百姓至少还是可以解决温饱问题,安居乐业的。

    但这一路往山西而行,杨震所见到的,就与以往的见识完全不同了。

    在离开城镇之后,人烟变得极其稀少,往往十几二十里范围内都见不到一处村落。就算看到村落,那里的人也穿得破破烂烂的,就杨震的认识,这种装扮便是京城的百姓也是不会穿的。至于他们的精神面貌,就更叫人心惊了,即便看到这么大群兵士从身旁经过,他们也没有半点感兴趣的模样,一个个就如行尸走肉般于田间做着重复的动作,脸上更看不到半点笑容。

    杨震并不知道,现在他所看到的一切才是大明朝真正的面貌,是八成以上的大明百姓的真实生存状态。

    大明立国两百余年,早已是百弊丛生,尤其是贫富间的差距,更是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富人与统治阶层的日子自然逍遥无比,可以穷奢极侈,但一般的百姓,却连最根本的生存条件都难以满足。因为土地兼并问题,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已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田地,只能靠着给地主种田聊以糊口度日。在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的他们看来,其他一切外部事务自然都与自己无关了。

    可就是这些连自己和家人都未必能养得活的最广大的穷苦百姓,却交着供养这个帝国的极其庞大的各种税银——要知道,那些富贵的官员士绅可都是特权阶级,几乎都不必或者很少担负各种税项与差役——同时,这些特权阶层还时不时会想着法儿地盘剥底层的穷苦百姓,榨干他们身上的最后一丝油水。

    这种现象在每一个王朝的后期都会出现,每一个读过史书的人都能了解。但光是书上的几行字,却远不如亲眼瞧见底层百姓的困苦生活来得震撼人心,尤其是杨震本对此还没什么概念呢, 一见与自己过往所知道的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时,更是久久都难以平静。

    或许,正是因为看到了世间百姓的困苦,知道再不改善他们的生活大明王朝迟早要被他们推翻,张居正等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们才会想出各种办法来进行改革,以期改变百姓的现状,从而延续王朝的寿命。但很明显,这种改革多半只是稍稍推迟王朝的灭亡而已,因为就算是他们,也不可能彻底扭转那如云泥之别的贫富差距。

    无论是宋朝的王安石,还是当今的张居正,以及其他一些梦想用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这个世道的人,往往都会以失败而告终。因为他们的改革往往是以侵犯剥夺眼前的既得利益者团体的基础上的, 这自然会得罪大批的实权人物。当他们锋头正健时,自然是一顺百顺,无人敢于反对,可一旦出了岔子,或者他们被皇帝猜忌之后,那迟来的反扑就会以十倍百倍的力量吞噬他们,把他们彻底摧毁。

    王安石如是,张居正在那原来的历史中下场也很不好,而现在,他更多了一个隐藏的对手杨震,情况就变得更加不堪了。

    不过当看到下层百姓的困苦生活后,杨震的心不觉有些犹豫了。他知道张居正一直在做的是什么,自己因为私仇而想方设法地除去他真的对吗?自己这么做,是否会加速明朝的灭亡,给百姓带来更加深重的苦难?

    这是杨震第一次对自己的决定产生了动摇与怀疑。以往,他并没有深切体会过底层百姓的难处,而现在,一路之上的见闻,却叫他产生了全新的感触,这也是他彻底融入到这个时代的表现。

    以往的杨震,更多只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看着这个时代,觉着我是我,其他人的生死与我何干?但现在,在经历了这么多事情后,他已彻底认同了自己这个新身份,也开始为大明朝和它的子民们考虑了。

    但在一番思索之后,杨震却还是决定坚持自己的既定方针,这不光是因为开弓没有回头箭,更因为他知道张居正最后也没能真正挽救大明和百姓。既然他的变法改革并不成功,那就让我重新走一条截然不同的路吧!

    在进入到山西地界后,杨震便想通了这一点,脸上的阴郁之色便也随之消减,神色重新变得振奋起来。

    山西大同。

    在杨震他们还未到山西地界时,他们奉命前来的消息便已传到了有心人的耳中,不少将领已开始心生不安。朝廷的意思很明确,派人平乱只是一方面,钦差到来的真实意图,却还是查明兵变的真相。

    这就让许多人都开始坐不住了,毕竟自己的事情自己知道,他们背着朝廷做了多少乌七八糟的事情,不查还好,一旦真深入查了,只怕就不是申斥几句,罚多少俸禄就能糊弄过去的。

    此时,在一处节堂之内,几名将领正面色凝重地说着话,堂外的日头照射进来,打在他们身上显得晦暗不明。在他们上方,一张宽大的交椅上还坐了个黑脸大汉,正沉着张脸听他们的说话。

    “娘的,那些叛军还真是会给咱们找麻烦,这下还惊动了朝廷,使皇帝派下劳什子的钦差来,真是该死!”这是直指根源的说法。

    “哎,董雄你也不必太过担心,即便钦差来了,也只是作个样子而已。难道他们还敢把我们怎么样不成?只要我们尽快把那些叛军给剿灭了,就能把他们给送回京去,不就什么事都没有了吗?”这是比较乐观的看法。

    “话可不是这么说的。你是不知道哪,就我所知,这次朝廷派来的钦差不光是为了平叛,还带了查明兵变原由的任务在身。你说,要是让他们在军中随意这么一查,咱们可就不好过了。就算他们查不出什么来,也够咱们喝上一壶的。”

    “怕个鸟?一个御史而已,在京城别人还当他是个人物,可来了咱们大同,他就什么都不是了!要是惹恼了老子,管叫他吃不了兜着走!反正京城咱们有大靠山,还怕他一个劳什子的钦差吗?”

    “话不是这么说的,咱们又不是真要造反……”

    “都给我住嘴!”眼见众人越说越不成话,那名黑脸汉子的脸就显得更黑了些,突然喝道:“今日叫你们来只是商量对策,可不是叫你们来喊打喊杀的。钦差代表的是朝廷,咱们就得恭恭敬敬的,都明白了吗?这一声呵斥后,原来还挺嚣张的一众将领顿时就老实了许多,当即唯唯称是。

    那黑脸汉子这才满意地一点头,又继续道:“而且这个钟裕可不是寻常人物,在京城里就颇有些名气,办过几起大案,参倒过不少高官,他来我们山西必然会闹出些动静来,咱们一定要做好准备。”

    “将军,其实我觉着要应付他也不会太难。现在朝中那些人哪个不贪,只要咱们给足了筹码,就不信他不肯通融。”一个身体发福得都不像个将领模样的汉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若他真这么好打发,老子今天就不会找你们了。此人可不简单,据说是个油盐不进的主儿,根本就不吃我们这套。”黑脸将领皱着眉道:“趁早收起你那套东西吧。”

    “啊?现在这世道还有如此耿直的官员吗?”

    “这种人现在确实不多了,但并不代表就是没有。至少从我所掌握的资料来看,这个钟裕就不贪财,不是钱能摆平的。”

    “那他有别的嗜好与弱点吗?”

    “这个我便不知道了,不过我们确实可以多试试其他法子。人嘛,总有些弱点的,只看藏得深不深了。”黑脸将军说着一顿,又用凶狠的眼神扫过面前一众下属:“不过有一点你们都要给我记住了。在这段日子里,都给我把尾巴夹紧了,别再给我捅什么篓子,要是在钦差在山西期间还闹出什么事端来,小心我扒了他的皮!还有,之前你们做事都不够小心,问题太多,这几日趁着钦差未到,都把善后的事情给做了,把屁…股给我擦干净了,明白了吗?”

    被他那几乎像是要杀人般的目光一扫,众将领的心头便是一懔,赶紧恭敬地坐直了身子道:“将军放心,咱们一定不会叫他轻易找到问题的。”

    “唔,那就最好了。都散了吧,该干什么干什么去,记得小心。”黑脸将军把手一挥,众将领便鱼贯而出。最后只剩下他一人面沉似水地坐在座位上,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

第三百十一章 西行路上之巧断案(上)

    五月十一的山西,天气已渐渐炎热起来。尤其是当日头当空直照的午后,更是热得叫人不想动弹,只想找一处阴凉的所在躲到太阳下山。

    但此刻,官道之上却逶迤地行进着一支庞大的军队,他们虽然口里不时有着抱怨,但脚下却不敢有丝毫的停顿,这支人马正是奉命前往山西平乱的钦差队伍。

    杨震骑着马儿走到队伍中间,耳边不时就能听到一些京营士兵所发出的叫苦声:“这鬼天气,什么时候是个头哦。老子在北京好生生的,怎么就摊上了这倒霉差事。”

    “谁说不是哪。去山西平乱就够叫人头疼的了,这一路还这么热。就咱们这情况,就算及时赶到了山西,怕也难以去和那些叛军交锋了吧。”……

    各种相似的抱怨声此起彼伏,直听得杨震连连皱眉。但即便他们知道杨震这样的上司就在自己身旁,也照说不误。显然,他们压根就不怕上官怪罪,大不了把老子打发回北京去,老子还巴不得这样呢。

    杨震看穿了他们的想法,所以即便他们如此啰噪,也没有冲他们发怒的意思,只是心里却对这些所谓的大明军队里的精锐更是看轻了几分。就这些连这么点苦都受不了的京军大爷,还真能指望他们敢去和敌人拼命厮杀吗?如此一想,杨震对此次差事又多了几分不确定。

    “二哥,这还有多久才能到大同哪?”这时,蔡鹰扬突然来到他的身旁大声询问道。显然这位热血青年已经有些急不可耐了,赶路终归太过枯燥。

    “咱们已赶了十来天的路程,按速度来算,再有过个十来天就能进大同城了吧。”杨震随口答道:“怎么,你就这么急着要走上战场吗?”

    “那是自然,我就是为了这个而来的。”蔡鹰扬没有半点犹豫地道。

    杨震听他这么一说,却只是笑而不语。他觉着这次蔡鹰扬可能要失望了,因为从前日送来的山西军报来看,已有几股叛军被官兵剿平,说不准待他们抵达大同,叛乱已彻底平定。但为了不打击到这位兄弟的积极性,杨震便没有把自己的猜测给道出来。

    正当杨震垂目思考着如果到了大同叛乱已然平定后自己等该做什么时,身旁的蔡鹰扬突然用手指着侧前方惊道:“二哥你看,他们这是在做什么?”

    “嗯?”杨震闻言抬眼看去,就见在官道侧方,是一座显得有些破败的小村落,而在村落之前则修建着一座比村子里所有人建筑都要高大气派不少的庙宇。此刻在庙宇之前,正聚集着不少衣着朴素的村民。

    其实自打进入山西地界后,杨震就没少见到这种非佛非道的庙宇祠堂。之前也曾向了解其中情由的人打听,这才知道原来因为日子不好过,百姓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