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绣大明-第1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太后都把话说得如此严重,甚至是提到什么废立上面来了,他这个当臣子的自然不好再火上浇油,就赶紧劝说道:“太后还请息怒,陛下他如此也只是一时孟浪而已,是臣管教有失才会犯下这等过错,太后要罚就罚臣吧。”说话间,他把袍襟一撩就跪了下去。

    李太后一见张居正居然跪了下来,面色便是一变,赶紧上前虚扶了一把:“张师傅赶紧请起,都是皇帝他犯了错,怎能怪到你的头上呢。哀家刚才是想过了,要是他真个不那么成器,哀家就以太后的身份把他给废了,省得他祸害我们的大明江山。”这话虽然说得重,但比之前盛怒之下脱口而出的那句意思可就要轻得多了,更多只是为了敲打万历而已。

    但这话听在万历耳中却比之前更加可怕,让他趴在地上的整个身子都忍不住震动了起来。之前虽然太后说话的语气更重,但终究只有他们母子两人而已,但现在有张居正这个外臣,还是当朝首辅在场还这么说,那他就不能不认为母后是真有意要废了自己了。

    好在随后张居正的一句话让他略微宽了下心:“太后不可!天子毕竟年纪尚小,犯点错也是难免的。臣既为帝师,自当好好教导于他,使陛下改过便是,不可随意提废立这等动摇国本之事!”

    似乎是觉得只用这些大道理来说服太后尚显不足,张居正在顿了一下厚又继续道:“而且出于太后自身考虑,陛下也废不得,不然这太后的位置……”这话也只有像他这样与皇家关系极近的权臣才敢说出来了。

    李太后先是一愣,之前她确实没想到这一层,若自己儿子不再是皇帝,自己可就当不成太后了。随后,她又看了一眼跪伏在地的万历,想到若是叫儿子想明白了这点,以后这招就威吓不了他了,便转念冷哼道:“就是废了他,哀家也可以立潞王为帝,他也是哀家与先皇的儿子。”她口中的潞王名叫朱翊镠,是万历同父同母的弟弟,比他还小着五岁。

    张居正没想到太后这话是越说越不像样了,居然连后继之人都给准备上了,顿时心里就是一阵苦笑。不过以他察言观色的本事来看,太后说这些话多半只是气话,是为了给皇帝一些教训罢了,并非真个有废立的打算。于是便继续用各种大小道理进行劝解,一下说皇帝只是一时糊涂,经此教训今后一定不敢再犯;一下又说皇位不是儿戏,岂能随意更换……

    在他这一番苦口婆心地劝导之下,太后终于消了怒气,看着跪地的万历道:“这次要不是张师傅替你求情,哀家必不轻饶了你!起来吧。”

    “谢母后!”万历这时才终于放下心事,想要起身。但不知是因为受惊过度,还是因为在地上跪伏的时间太长了,他一时竟无法从地上挣扎起来。冯保见状,赶紧上前便要搀扶于他。不想他手才刚碰到万历,就被万历大力甩掉了,然后奋力站起了身来。

    冯保没想到天子竟是这么对待自己,顿时就是一呆。而这一幕落到太后眼中,又让她有些怒意了,这分明是冲自己这个母后发火了。便一声冷哼:“张师傅,虽然有你求情可以不被废,但他犯下如此大错总是要有所惩戒的,你以为该如何呢?”

    “啊?”在场两个男人听了她这话都是一愣,这事居然还没有完呐?

    但随即,张居正就想到了这或许是个给天子一个深刻教训的好机会。其实这段时日里,他也有一种感觉,万历似乎越来越有自己的主见,甚至总想着与自己这个首辅唱对台戏。如果天子的看法是正确的,他或许还能忍受,可大多数时候,天子都只是为了反对而反对,这就不好了。张居正这时就想到了借此事打压一下万历的信心,也好磨练他一番,于是便道:“太后所言倒也有些道理。即便是天子,既然有错也当承认,以为万姓之表率。”

    “张师傅的意思是?”李太后有些不明所以地问道。

    “下罪己诏!”张居正毫不犹豫地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将今日之事原原本本地写在罪己诏中向天下公布陛下之错!”

    “啊……”这回却轮到皇帝母子二人发愣了。他们怎都没想到张居正一出手就如此之狠,这不是让皇帝自己扇自己耳光吗?

    张居正看出了他们的犹豫,就继续解释道:“这么做,乃是为了向天下臣民做出表率,以示我大明律法之森严,即使是天子犯了错,也一样要受到惩戒!”

    太后一听这话,也忍不住有些意动了,沉吟之后道:“这倒也不是不成。”

    见他二人这就要帮自己决定下罪己诏了,万历心下大急。本来,他对于今天张居正肯出言为他说话的举动还是很感激的,甚至有些后悔前几日有顶撞对方的行为了。但现在,感激之情早已被愤恨所取代。这算什么?他一个当臣子的居然想强逼自己这个做皇帝的下罪己诏,他这算是逼宫吗?

    但在母后跟前,万历也不敢放肆,只好瓮声道:“母后,儿臣根本就不会写这种东西,还请饶了儿臣这一回吧,儿臣知错了。”

    太后见儿子如此求饶,又觉得如此下罪己诏确实有损天家威严,便又有些犹豫了起来。但这时,张居正却道:“太后陛下,这事微臣可以代劳,只需要用上陛下的宝印便可。”

    “你……”见他如此坚持,万历真是又气又急,同时又无可奈何。

    而太后,也瞧出了张居正的如此坚持必有深意,虽然不知他真正用心,但想来应该是为了朝廷和皇帝好,便点头道:“那就照张先生的意思办吧。有劳张先生了!”

    万历的反对再次变作徒劳,当着他的面,张居正就刷刷点点写就了一份言辞恳切,几乎没有任何遮掩的罪己诏,只待次日就在内阁明发天下。

    这一夜,在经历了一连串事情后,万历彻底失眠,在他心里,张居正的形象已渐渐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一个如师如父的高大形象,转变成了一个似乎对他的皇位有着极大威胁的存在!

    ps:这件故事在历史上是发生在万历六年,现在为了情节需要特将它提前几年,大家就当是杨震改变历史的蝴蝶效应吧~~~~

第二百六十三章 陛下错了

    受了这么一番惊吓,再加上一夜未能入睡,待到早朝时万历已经没精打采,根本不知道臣子们究竟说了些什么。而当他听张居正授课时更是无法集中精神,致使在读书时看错了字而受到张居正的斥责。

    孙海小心地将自己所知道的一切都小声说与杨震知道,同时还很是警觉地朝四下里张望着,生怕自己这番话被人听了去。

    其实照规矩,像孙海这样的内侍是不该将内宫里的事情转述他人知道的,但他看得出来杨震对万历很是关系,也清楚万历对杨震的信任以及今日皇帝情绪的低落,便想到了请杨震来宽慰皇帝一番。

    所以在一番解释之后,他又有些吞吞吐吐地道:“那个杨侍卫,今日陛下一直情绪消沉,咱家也劝了几次却不见半点用处,要不由您进去说说?”

    杨震此时正在心里对这件事情做着判断,看自己能从中得到什么好处。他觉着万历情绪低落或许是因为两个原因,首先便是来自昨天所受的惊吓,毕竟他才十四岁年纪,从未受过如此惊吓当然会一时反应不过来;其次应该是对张居正生出了畏惧之心,只要是个正常的皇帝,从昨天这事情上就能感觉到来自张首辅的压力了。

    对此,杨震倒还真有些想法能帮着宽天子之心,在听到孙海的请求后,便道:“既然是陛下有心结,我这个做臣子的自当尽心帮他。不过……我希望能与陛下单独一谈,却不知孙公公能否给予方便?”

    “这个倒不是问题。适才陛下就嫌我们这些奴婢太过烦人,让咱们都退出去呢。”见杨震答应得如此痛快,孙海心下大喜,当即道:“待会儿咱就把人撤走,到时候就要仰仗杨侍卫你了。”说着还连连拱手。

    回应他的,是杨震胸有成竹的笃定笑容。

    暖阁之中。

    万历面前的龙案上摆着不少他喜欢吃的菜肴,可他却连一点动筷的心思都没有。至于另一边放着的那些奏疏,他就更没心思去看了,整个人只是怔怔地呆坐着,也不知到底在想些什么。

    其实此刻他脑海里不断翻来覆去出现的,都是昨天晚上母后威胁他的那些话,什么霍光,什么潞王……每想起这些,他就只觉着一阵心悸,就想叫喊着以舒解心中郁结。但喉咙里却不知是被什么堵着了,让他即便是在空荡荡的暖阁里,也发不出半点声音来。

    突然,关闭着的暖阁房门突然被人推开,一个人轻轻地走了进来。这人的动作虽然轻缓,但还是打扰到了万历,他忍不住就皱起眉来,说道:“朕不是说了吗,没朕吩咐你们都不必来伺候了,给朕出去!”

    “陛下!”进来的人并没有依言出去,反而走近几步后,朝他躬身施了一礼。

    这时,万历才看清楚来的并不是身边的内侍,而是自己向来信任有加的杨震,这让他的眉宇略微舒缓了一些,但还是道:“你来做什么?”

    “臣听说陛下有心事……”杨震说着扫了一眼桌案上那些原封未动的菜肴继续道:“……以至食不知味,特来问候一声,看臣是否能为陛下分忧。”

    “你……都知道了?”万历也不是傻子,见杨震的语气神情就能猜到他是知道了昨天的事情前来安慰自己的。

    若是换了一般官员,在此事上就是知道了也得当作自己什么都不知道,毕竟这是天家内部之事,自己能少搀和还是少搀和的好。但杨震却不这么想,既然皇帝问了,便老实点头道:“臣确实听说了昨夜在宫里发生的事情。其实这事陛下虽然有一定过错,却也没有严重到那般地步。”即便是他,也不敢把废立这种敏感的事情当面说出来。

    杨震这番话似乎是让万历又想起了昨夜那不堪回首的一刻,面色又白了几分。沉默了一阵后,才艰难地道:“你也觉着朕做错了吗?”

    “是的,陛下确实犯了错。以陛下一国之君的身份,怎会让那几个小小的内侍不能从命,这实在是让臣很难理解。”杨震的回答大出万历的意料,让他不觉一怔:“你是说朕不能叫那些内侍从命是错?”

    “正是!何为君无戏言?何为一言九鼎?想必这些都不必臣这个粗人来解释给陛下听吧?古人曾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后宫就是陛下的家,若是连那些奴仆都未能被陛下驯服,臣实在很难相信陛下能有治理我大明天下的能力!”杨震望着万历,半点没有畏缩的意思。

    这话说得虽然有些难听,但落到万历耳中,却没让他生出一点愤怒之意来。杨震明着是说他有错,其实却并不是在说他错,只是在绕着圈子点拨他关于皇权威严的重要性。

    在愣了一会儿后,万历才苦笑道:“其实朕也知道无论朝廷还是后宫,朕这个皇帝都权力有限。内有太后,外有张师傅,朕这个皇帝实在是难有作为哪,也难怪那些家伙不肯从命!”

    “陛下错了!”杨震踏前一步,很直接地道了这么一句,使得万历再度一怔,不知自己说错了什么。杨震在略组织了一下语言后继续道:“陛下乃是天子,受命于天,岂可因为一点小小的挫折就产生如此软弱的念头呢?而且无论内宫外廷,陛下既为皇帝,就不该有任何的畏惧之心!”

    “你是说……让朕去与他们一争短长?”说到这儿,万历忍不住就想到了昨天晚上那叫自己惊得差点昏过去的话题,面色变得更是苍白。他实在没有这个勇气再与母后和张师傅一争短长:“杨卿你是不知昨天情势有多危急哪,若非太后最后改变了主意,只怕朕……”最后的话,他都不想说出口了。

    杨震却是微微一笑:“陛下你又错了。”

    “嗯?”万历再次一怔,完全不明白怎么今天自己在杨震眼中就是不断地在说错话呢?

    杨震很是笃定地道:“其实太后根本就无心做出这等事来,不然也不会表现得那般愤怒了。正因为她知道陛下乃是一国之君,才会如此恼怒的。”

    “这……”万历仔细一想,“倒也有些道理。但太后她还是将张师傅给招进了后宫,难道就不是为了行那霍光之旧事吗?”

    杨震一摇头,很果断地道:“陛下你想错了,此事根本就不可能真个成真。现在不是汉朝那时候,而是大明;他张首辅也非权倾天下到废立都无人敢反对的霍光。他要是真敢做这些事情,即使有太后帮衬着,怕也会被天下臣民群起而攻之,必将死无葬身之地。这点他明白,太后也是清楚的,只有陛下您依然懵然不知,所以才会感到畏惧。”

    “啊?你是说他们这完全就是做样子吓唬于朕的?”万历吃惊之下,就连杨震提到废立这等敏感的词汇都没什么感觉了。

    “正是。张首辅虽然贵为朝廷首魁,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但他终究不是宰相,更比不过集朝廷军政大权于一身的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了。而且,陛下可还记得这位霍大将军最后的下场吗?”

    “这个……”万历仔细回忆了一下,才说道:“虽然他是得了善终,但他的家族却在其死后不久就被移灭了。”说着已露出了深思的表情来。

    既然身在宫中皇帝之侧,杨震就知道自己不能只会打打杀杀的,也得会些当官的争斗手段。而这一点,没有比看史书从历史人物的兴亡教训来得更快了。也正因为这段时间他读了不少这方面的书,知道霍光其人其事,不然今天还未必有这么好的口才呢。

    现在见皇帝明白了自己的意思,杨震也不藏着掖着,继续道:“正是。他既为臣子,敢做出废立之举,除非像曹操那般最后称王称帝,否则必然难逃身死族灭的下场。臣以为以张阁老的精明不会想不到这一层,所以无论如何,他都不敢做出这等事情来。何况他还没有这本事!”

    在杨震的这么一番点拨之下,原来困扰着万历的恐惧情绪顿时就消散了。此时再想之前种种,万历都忍不住要感到脸红,怎么自己就这么胆怯,连这点道理都看不透呢?同时,他对杨震却是再次刮目相看,想不到这个侍卫不但为人忠心武艺了得,就连见识竟也是高人一筹,实在是太难得了。

    想明白这些,恐惧之心渐去的万历又不觉生出了恨意来。要不是自己怕真个被废立,昨夜是怎都不会让张居正拟出那道罪己诏的。没想到张居正就是看准了自己的畏惧欺骗自己立了那道罪己诏!

    虽然今天早朝时,张居正并没有当着群臣宣读那道诏书,但想必此时那诏书应该已通过通政司发往京师各衙门,很快就会通告天下了吧。

    想到自己的错误将被普天之下的所有臣民所知,而这一切又都是出自张居正之手,万历就只觉一阵怨恨难以遏制地从心头不断冒出。

第二百六十四章 君与臣(上)

    罪己诏,通俗地说来就是检讨书,是身为人主的皇帝向自己的臣民承认自己错误,求得原谅的书面文章。

    一般来说,皇帝会在国家遭遇重大的天灾,比如地震、连年的干旱等可能导致国家动荡的灾难时下罪己诏,向上天承认是自己失德,恳求老天只降罪自己而不要再危害自己的子民。当然,这种罪己诏的真实用意只是为了稳定民心,表示出皇帝是关心天下黎民的。

    而另一种很常见的罪己诏就出现在皇帝驾崩之后。在这份既可称为遗诏,也可称为罪己诏的文章里,皇帝往往会将自己继位后的种种过错全部一一罗列,以表明自己在临死之前已知道了昨日之非。但实际上,这份罪己诏多半并非出自死去的皇帝的真正意图,多由底下的顾命大臣炮制出来,用以安抚民心的。

    虽然这两种罪己诏都算了打了皇帝的脸,但为了大局或是后继之人考虑,他们往往是能够接受的。但万历这一回所下的罪己诏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这可是实打实地在自己打自己的脸,而且因为这么点小事就下诏罪己就更是有伤天子的威严了。

    虽然万历年纪尚小,事实上也没掌握多少实权,但却也很清楚如此一来对自己的影响有多大,会有多少臣民将以异样的目光来看待自己。

    原先,因为自觉与被废立相比,下这么一道罪己诏已算是最轻的处罚了,他还能勉强接受这样一个结果。但现在,在听了杨震的一番分析,确信自己的皇位根本不可能因为这么一点小事而受到威胁后,他对一力促成这道罪己诏,让自己丢尽脸面的张居正自然是恨得牙根发痒。

    可即便如此,万历所能做的,也就是咬牙切齿地在心里咒骂几句而已,就是在杨震面前,一时也是不敢多说什么的。因为张居正给他的压力实在是太强了些,自他登基以来,张居正就以首辅的身份主理着朝政,还教导着他的一切,这是个如师如父的存在,让他即便刚一生出反抗之心,也会因为长久以来积压的畏惧之心而很快又打消掉了。

    杨震看着皇帝在上头先是沉默,而后一副咬牙切齿的愤恨模样,最终却又显得无奈而平静了下来,心里便依稀猜到了什么。但他身为臣子,却不好明着挑唆皇帝去与首辅争斗,便只能旁敲侧击般地问道:“陛下可是还有什么心事吗?其实这次的事情已然过去,只要陛下今后能谨言慎行,就不可能再有这等为难的情况了。”

    “谨言慎行?哼哼……”此刻的万历很是敏感,一听到这个词汇,就感到有些不舒服。他明明是一国之君,却什么都做不了主,就连自己想稍微过得舒坦随意些都会有人立刻出来制止,这算是什么事嘛。

    万历记得很清楚,就在去年过年的时候,他想在后宫多备上些花灯装饰一番,却也被人报到了张居正那儿。结果,张居正不但没有批准他这个要求,反而还借机好好地教育了他一番关于君王当勤俭的德行。

    当时他就觉得很不以为然,朕是一国之君,只是让人多备些花灯又怎么了,又花不了多少银子,怎么张师傅就会将之提升到治国乃至亡国的高度呢?

    还有一次,他因年少贪玩,就没有照着规定的时间去听张师傅的课。结果这便惹来了张居正的勃然大怒,在请来太后后,更是让他跪着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