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争霸天下-第2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楚氏走了之后,仲伯在罗床边坐下来:“少爷,释源为什么要杀博赤他说了吗?”
    “他……好像提到,他看上了博赤的体质,但博赤自己把体质毁了。”
    仲伯的脸色微微变了变,忽然抓起罗的手看了看:“少爷,你手臂上的伤疤怎么没了?”
    罗脸色一变,眼神闪烁了一下:“我……我也不知道。”
    仲伯哦了一声起身:“少爷你先休息,我出去帮你找郎来。”
    “仲伯,再帮我倒杯水。”
    罗说道。
    仲伯愣了一下,然后走过去倒了一杯水递给罗。就在这时候,罗的手指忽然一弹,一缕劲气从仲伯的小腹里钻了进去,一瞬间,仲伯的身子就猛的抽搐了一下。啪嗒一声,他手里的杯子落在地上,碎了一地。
    紧跟着,他就捂着小腹倒在地上。
    “你……果然不是少爷……你到底……到底是谁?!”
    罗从床上坐起来,看了仲伯一眼后问:“你怎么看出来的?”
    “少爷……手臂上根本没有伤!”
    “你为何不能装傻?看破不说破,你还能活。看破说破,我怎么能容你?”
    罗轻叹一声,然后一掌印在仲伯的额头上。仲伯的身子剧烈的颤抖了一下,嘴里溢出来一口浓血。他的瞳孔慢慢的涣散,逐渐失去了生机。罗从怀里掏出一个小瓷瓶,小心翼翼的倒出来一颗丹药。他将丹药的蜡皮捏开,一条丑陋的虫子随即从壳里爬了出来。他将仲伯的嘴撬开,那虫子闻到了血腥味立刻兴奋起来,很快就爬进了仲伯嘴里。
    几分钟之后,仲伯的身子如抽风一样剧烈的抖动起来。他的四肢乱颤,眼睛往上翻着只露出眼白。
    又过了一会儿,他忽然从地上爬起来,笔直的站在一边,眼神空洞。
    “去吧,找机会把方解杀了。不能让罗耀知道,然后自己找个地方再死一次就是了。”
    罗淡淡的吩咐了一句。
    仲伯机械的点了点头,然后转身走了出去。一直到出了大将军府,遇到任何人跟他打招呼都没有理会。
    罗重新在床上躺下,然后缓缓的舒了口气。

第三百八十七章 黄阳道内黄牛河
    第三百八十七章黄阳道内黄牛河
    大军开拔的第十天,经过重重阻拦的宣旨钦差才赶到雍州。这一路上地方上的官员一个个热情的让人无法承受,拦着队伍,若是不留下吃顿饭喝杯酒,谁家门口都不好过。不仅如此,过桥,桥断。过河,没船。以至于比预定时间晚了将近一个月才到,不出意外的没有见到罗耀。
    调兵十万的圣旨也不能就这样留在手里,钦差想了想,索性没在雍州停留,带着队伍一口气往北追了下去。
    到了这会儿,他只想将旨意颁下去也就算了。
    黄阳道和叛军占领的西北三道最南面的山东道只隔着一条河,这条河虽然是沂水的分支,但河道极宽。当地百姓称之为黄牛河,大隋图志上的官方名称是汇水。黄牛河名称的由来是一个神话故事,据说当年有一头黄牛成了精为害一方,有一位剑仙下了凡尘,就在这河边和黄牛精大战一场。
    剑仙将黄牛击伤,黄牛情急之下跃入大河不肯再出来。剑仙设下一道神符,将黄牛精封死在河道。
    后来有一年大旱,水位下降了不少。有不少人信誓旦旦的说看到了那头黄牛,已经变成了一块大石头。
    罗耀的先锋军走的并不慢,以雄威郎将小刀为首的三个军星夜兼程,为大军开道。只用了一个月就从雍州赶到了黄牛河南岸。黄阳道的总督亲自迎接,设宴款待却被小刀婉拒。黄阳道虽然距离雍州很远,也不属于西南四道。但黄阳道总督杨彦业对左前卫的行事风格也极熟悉,知道这是一群眼高过顶的兵老爷。
    小刀到了黄牛河南岸之后,就派人选好地址搭建营房。近四十万大军的营盘,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建好的。小刀请杨彦业帮忙,招募了一批工匠协助,当然,工钱别指望左前卫的人掏。
    非但如此,小刀到了这里的第一件事,就是通知杨彦业准备四十万大军一个月所用的粮草,态度上是理所当然。
    四十万大军,再加上战马牲口,这粮草用度一天的数字就够让人咋舌的。可杨彦业也只能配合,毕竟左前卫是来平叛的,若是被人上奏一本说他不为大军提供粮草,皇帝估计着连解释都不愿意听。
    黄牛河北岸就是叛军的营地,用千里眼能看到。看样子叛军是早就知道了左前卫北上的消息,听说最近北岸持续增兵,兵力已经超过二十万。叛军控制了西北三道的粮仓,百姓们活不下去只能加入叛军。只短短一年的时间,叛军的兵力就滚雪球一样膨胀起来。
    据杨彦业分析,如今叛军的总兵力有可能超过一百五十万人。
    但小刀对此嗤之以鼻。
    并不是随便给百姓手里一柄刀子,就能将其称为军人的。一百五十万人又如何?在他看来大部分都是插了草标等着卖头的土鸡瓦狗。
    罗耀的大军是在小刀建好营地的第三天到的,路上足足走了两个多月。宣旨的钦差追上队伍后,将旨意颁下去后没多停留一天立刻返回长安。这一趟差事办下来,他知道自己这辈子也没机会再传旨了。运气好的话皇帝不过是斥责一顿了事,运气不好,官职丢了都是小事,脑袋没准都得搬家。
    罗耀抵达当天就被杨彦业请到了总督府,盛情款待。罗耀盛赞了杨彦业这几年治理黄阳道的功绩,就好像两位老朋友相见似的,酒席上气氛格外的融洽。杨彦业送走罗耀之后心还没踏实下来,第二天罗耀就派人催粮。
    对此,杨彦业也只能忍气吞声。
    他一怒之下将黄阳道之前布置在黄牛河南岸的郡兵民勇全多撤了,以给左前卫让出营盘为名。这段日子以来叛军没少渡河过来骚扰,若不是黄阳道的郡兵和民勇反击犀利悍勇,叛军有可能一鼓作气冲进黄阳道肆虐。
    对此,黄阳道的士兵们自然有怨气。
    这两年来,他们和叛军几乎每天都有交手。甚至还曾组织过突袭杀到黄牛河对面去,死了多少人,伤了多少人,朝廷的奖励迟迟没有下来,已经让人心里不服气。郡兵还好些,毕竟是地方编制内的军队,饷银还能勉强发下去。那些民勇都是凭着一腔热血加入战斗的,现在说撤就撤,没给个解释没给个安慰。
    黄阳道算是西北和西南地域的过度地区,不似西南那样的鱼米之乡富得流油。紧挨着西北,之前每年还要调拨粮食接济黄牛河北边的百姓。这两年来总督府衙门为了筹建民勇,几乎把府库掏空了。请旨减免钱粮的奏折杨彦业几乎每个月都会递上去一次,也不知道是什么缘故,迟迟没有旨意下来。
    后来他实在无奈,牵头联络了一些黄阳道的官员和乡绅,凑了一大笔银子派人送到了京城,秘密送到黄门侍郎裴衍府里。第三天,陛下对黄阳道减免钱粮的批复就下来了。甚至还从兵部府库调拨了一批兵器甲械,运到之后众人看着朝廷的物资除了苦笑也没别的可做了。
    杨彦业一怒撤下所有的郡兵民勇,其实何尝不是想让这些为国效力了两年的汉子们歇歇。叛军在北岸可以肆无忌惮的霸占粮仓抢夺府库,可杨彦业不行,他想保住黄阳道就得养兵,朝廷没有旨意下来他勒紧裤腰带每年的钱粮还得如数交上去。有时候他甚至想到了打开欣口仓,可惜,最终还是没有这个勇气。
    他知道民勇们心里窝火,可又有什么办法?
    无奈之下,他只得再次向地方上的富户乡绅伸手借粮。
    这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一道总督,两年来明显的苍老了下去。人都说坐到总督的位置上已经是位极人臣,多少人羡慕着那一身二品大员的袍服。可只有自己知道苦闷,而且无处发泄。
    ……
    ……
    站在黄牛河南岸,罗耀用千里眼往对面看了看。对岸的叛军正在沿河布置木桩,这是为了阻止南岸的船只靠过去。在高坡处,箭楼木寨已经搭建完毕。能看到木寨上巡逻的士兵经过,人数不少。
    那些被叛军驱使的百姓,站在河水里奋力的将一根一根木桩打下去。他们腰上绑着绳子,防止被河水冲走。但即便如此,正是夏季汛期,今年的雨水又比往年充沛一些,河道变宽河水上涨,每天都有人被卷走再也看不到踪迹。
    长期站在水里,不少人的双腿开始腐烂生蛆。
    不少小船在河道里来回巡视,船上的叛军士兵拎着鞭子虎视眈眈的盯着那些百姓,谁要是动作稍微慢一些,立刻一鞭子抽下去,绝不留情。
    “据说北岸的百姓,这一个月来已经被折磨死了数千人。”
    小刀站在罗耀身侧低声说道:“叛军从几个月前就开始逼着百姓们干活,视人命如草芥。”
    “叛军谁人为将?”
    “据说是殷破山,李远山手下大将之一。被李远山封为冠军侯,加大将军,风光的很。这个人手下的士兵,大部分都是掳来的青壮百姓,具体数字不详。有多少战兵也不清楚,不过兵力总数应该不会低于二十万。”
    “嗯”
    罗耀嗯了一声:“附近是不是找不到多少船了?”
    “是”
    小刀俯身道:“几个月前,叛军就不断南下,目标就是南岸的渔船,黄阳道又没有战兵驻守,光凭着郡兵和民勇抵抗,虽然奋勇,但还是损了大部分船只。杨彦业后来下令,将剩下的所有渔船都拖上岸,可数量有限,不可能支持大军渡河。”
    “没必要急着渡河。”
    罗耀看着对岸那些被奴役的百姓,脸色依然平淡如常。
    “北岸堤防比南岸要高,叛军已经布置了几个月的时间。就算是一群乌合之众也不可小觑,最近多派人沿河道两岸勘察地形。”
    “喏”
    小刀应了一声。
    “西边四十里外是黄阳道那些郡兵和民勇的营地,现在人都已经撤了出去,大营空着……大将军,是不是要派人驻守?属下以为,那寨子建造的还算牢固,而且叛军未必就敢贸然渡河过来,所以不需要派遣重兵。”
    “让刘阔带一军人马驻扎……”
    罗耀顿了一下又吩咐道:“让方解的山字营也过去。”
    小刀一怔,没明白罗耀的意思。
    罗耀吩咐完也没有再提,而是看着北岸说道:“虽然仗不急着打,但对敌人的了解不能一点都没有。挑选精锐斥候,过河去打探叛军的兵力布置,凡是关于叛军的消息,事无巨细都要打探。最好带回来几个舌头,这件事你安排人去做。”
    “不如?”
    小刀忽然明白了罗耀之前那些话的意思:“不如派小方将军做这件事?他手下山字营的士兵训练有素,且小方大人手下还有一队大内侍卫处的人手,最适合打探情报。”
    “好”
    罗耀淡淡的应了一声,没有继续说下去。
    小刀在心里叹息了一声,忍不住去想,莫非那个方解真的是大将军的儿子?不然大将军怎么会如此偏袒?
    先是让他率军入住黄阳道郡兵之前的大营,是因为那大营是黄阳道军民经营了两年的,很牢固,地形选的也好,河堤很陡,即便叛军过河也无法直接进攻。现成的东西都有,省的山字营的士兵自己再建。刘阔是个行事稳妥老成的,让方解和他同时驻军,绝不会出现矛盾。而大将军紧跟着提到过河探查消息的事,这事并不难办,叛军多是百姓,随便抓几个人回来,挑选精锐士兵过去,简单之极的一件事。但,这是功劳,左前卫北上的第一个功劳!
    大将军,这就是要分功劳给方解啊。
    他偷偷看了罗耀一眼,心里的波澜难以平静。
    而此时,方解正带着山字营找地方休整。一路北上,方解总担心着释源找上来。可到了这里释源依然没有来,他实在想不清楚那个老僧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了。
    “将军!”
    一个传令兵骑马快速赶来,指了指西边说道:“大将军军令,命令山字营进驻西边四十里外的大营!另外,将军请将军派人,过河探查敌情。”
    方解眉头微微一挑,抱了抱拳道:“得令!”

第三百八十八章 过河
    (一天三更,勤奋白求订阅)
    第三百八十八章过河
    方解从小刀那里回来之后,先是看了看这座已经空置的大营。营寨建造的有些简陋,黄阳道没有战兵驻守,郡兵和民勇建造的营寨难免粗糙,但足够结实。箭楼很高,站在上面可以瞭望黄牛河对岸。
    山字营的驻地在大营西北角,有简陋马厩,是刘阔特意给他留的。刘阔是个年近五十的老将,为人厚道,方解打听过这个人,在左前卫军口碑极好。不管是当官还是当兵的,对他的评价都不低。
    是个老好人。
    性格决定一切。
    左前卫的将领多多少少都学着罗耀的脾气,战场上雷厉风行,大部分将军只要上了战场就属于激进派。但刘阔不同,他是左前卫很少见的行事谨慎的将军之一。他甚至不喝酒,不上青楼,家里只有一个妻子,没有小妾。他对部下也颇宽容,小错基本上都不追究。也正因为如此,他手下的兵反而不好意思触犯军律。
    不过还是因为这个性格,罗耀对他不怎么喜欢。
    罗门十杰,都是随罗耀脾气的人。詹耀就是一个翻版的罗耀,小刀虽然看起来温和实则性子里冷酷到了极致。当初他和詹耀分别领兵攻打纥族山寨,一天之内,詹耀破寨十三,杀六千。小刀破寨个,杀两万。
    其他几个人也都是这样的风格,不然论资历军功刘阔也能派进罗门十杰。
    方解和刘阔寒暄了几句就回到自己的营地,他看得出来刘阔是那种不善言谈的人。只是一直温和的笑着,眼神里没有那种让人提防的东西。这样的年纪,这样的军龄,这样的官职,他似乎很满意了。
    不争
    要做到这一点,不是每个人都行。
    将营寨最好的提防让给方解,从这一点就能看出他的脾气。
    “吩咐人轮值,屁股磨破的人今晚可以休息。”
    方解淡淡的吩咐了一声,绕着营地巡视。
    陈搬山忍不住笑了笑:“屁股没破的,不多见了。那些小兔崽子上马之前一个个嗷嗷叫唤着,骑马两个月下来,没一个走路不卡着腿的。一路上把被服垫在马鞍山的比比皆是,现在他们也就都知道想当好一个骑兵那是那么容易的事。”
    方解笑了笑:“不过都还算个爷们,没人好意思叫唤。”
    陈搬山跟在方解身后,一边走一边问:“大将军吩咐下来要过河查探军情,是不是拖上一两天?士兵们都很疲乏,不休息一下就过河,容易出事。”
    “没必要。”
    方解摇了摇头:“不用过去太多人,回头我亲自带着大内侍卫处的人过去抓几个舌头回来。人多了不好,这种事人数少一些没关系,但必须精锐。大内侍卫处的人论个人武艺比士兵们都强,这一点毋庸置疑。”
    “将军不能亲自过河。”
    陈搬山连忙道:“太危险,就算对面的叛军都是乌合之众,但毕竟那是几十万大军的连营,一个不小心陷在里面就出不来了。”
    “以后我肯定不亲自去。”
    方解一边走一边说道:“但这次不同,这是第一次,以后交战需要做这种事,我吩咐下去就行了。可我这次必须亲自过河去看看,虽然大将军何时对叛军用兵还不知道,但咱们山字营是清一色的骑兵,将来不可能冲在后面。对岸的地形,对岸的兵力布置,我必须都自己看一遍才放心。”
    他看了看一眼那些双脚落了地后忍不住长出一口气的士兵们,笑了笑道:“这些士兵们都是汉子,既然跟了我,我就得为他们的命负责。战场上死人是正常的事,哪一次大战不是血流成河尸横遍野?但这些士兵组成的就是大隋的顶梁柱,多死一个人这柱子就细一些。况且……他们不只是国家的顶梁柱,还是各自家庭的顶梁柱。”
    “死一个人,十个人,百个人,对大隋没有什么影响。但对家庭来说,就是无法承受的灾难。”
    方解叹了口气道:“若是没有战争,多好。”
    陈搬山一怔,有些不理解方解的想法。在他的认知,军人为国而死是天经地义的事。
    “不说了,再说就显得矫情。”
    方解吩咐道:“轮值的事你去安排吧,今夜不过河。才到黄牛河边上,叛军无数双眼睛盯着呢。”
    陈搬山应了一声,回去的时候心里忍不住想,小方大人年纪轻轻正是锐意无比的时候,怎么好像经历过许多事似的,如此沧桑?
    ……
    ……
    回到自己的木屋,方解将卓布衣等人找来。看了看外面士兵们大部分已经睡下,他沉默了一会儿说道:“现在打算做三件事,所以人手要分出去一些。”
    他看了看卓布衣,压低声音道:“联络大内侍卫处的人,盯着欣口仓,若是欣口仓没事就当放他们休息一阵子。但只要欣口仓出事就了不得,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罗耀的人若是对欣口仓打主意,局面立刻就不好应付。最好是让朝廷有所准备……有件事我一直没想通。”
    他顿了一下说道:“黄阳道的位置如此重要,为什么朝廷没派兵驻扎?就算朝廷水师会巡视大河,叛军不敢轻易渡河。但道理上,应该也要驻军才对。李远山谋逆已经近两年,黄阳道一直是地方上的郡兵和民勇在布防。”
    “会不会是朝廷上有人瞒着陛下?”
    卓布衣皱眉道。
    “就算有人瞒着陛下,难道陛下自己想不到?”
    方解摇了摇头:“江南有三卫战兵,距离黄阳道最远的也不过两个月路程。除非是有什么事,将这三卫兵马拖住了。”
    “无论如何,欣口仓是重之重,必须安排精锐人手盯着,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立刻派人给朝廷送信。”
    卓布衣嗯了一声问:“还有呢?”
    方解道:“第二件事,今天咱们过来的时候,我看到郡兵和民勇撤下去。这些人虽然不是训练有素的战兵,但和叛军已经周旋了两年,其不乏悍勇之辈。派人去打探,捡着有用的请几个过来。咱们要想了解叛军,派人过河探查是一条路,找黄阳道的兵来是另外一条。不过看样子他们对左前卫多有抵触,请的时候尽量客气些。”
    “我知道了。”
    “第三件事”
    方解扫视了众人一眼后说道:“子时之后,我打算挑几个人过河。”
    “你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