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衣夜行-第4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西,即便同时启程,也能赶在夏浔的前面抵达北京。离开开原城时,唐杰已经听说朝圌鲜使节遇刺的事了,唐杰喜不自胜,这条可以攻讶的罪名自然也是被他牢牢记在了心里。

    他的夫人可云没有与他一起走,一来带了家眷行程就慢了,二来自独生儿子死后,夫人悲恸过度,生了疾病,便留在开原歇养。唐杰从北京来的时候,一家三口,有妻有子,何等团圆美满?如今再回北京,已然物是人非,心中不无悲凉。

    好在,仇恨是祜除悲痛最好的良药。

    唐杰如今满怀怨恨,矢志报仇,倒不觉还有多少丧子之痛了。

    唐杰一路马不停蹄,到了北京赶到行五军都督麻五军都督府内内外外焕然一新。

    为了迎驾,丘福把城墙、城门、衙道连着各种重要的府衙,全都修缮漆饰了一番,弄得跟过大年似的。唐杰进了行五军都督府的时候,丘福正与行部尚书雅金商量迎驾的一些具体事宜。唐杰知道雅金与丘福走得极近,彼此相处甚为友好1可这事儿毕竟是不便对人言的,本想等雅金走了之后再说,只是没想到一看见丘福,他那眼泪便忍不住地流下来。

    丘福大吃一惊,连忙问起经过,唐杰当着雅金不便说是奉了丘福差遣,回辽东搜集夏浔瞒报战功的罪状,只说自己回乡探亲,结果儿子惊马踢伤人命,死者的父亲乃一女真野蛮,欲动私刑打杀其子,其子无奈反抗,不慎又错手将那苦主打死。结果辽东总督杨旭不循司法常例,竟然请了王命旗牌出来,将他的儿子当场处决。

    丘福一听脸就黑了,新仇旧恨,涌上心头,一时间怒不可遏。

    行部尚书雅合吃惊地道!“皇E赐辅国公至命旗牌.是用来宣抚辽东军镇的。令公子一案,不过是一桩普普通通的案子,辅国公何以竟请出王命旗牌来?”

    丘福咬着牙根,冷冷地道:“杨旭这番作为,自然是冲着老夫来的!”

    一见唐杰热泪横的样子,丘福也不禁心中难过,唐杰中年丧子,近因是自己派他去辽东搜罗夏浔证据,远因恐怕就是因为自己与杨旭结怨的事了,如今一俟得了机会,杨旭当然要整治他的亲信。丘福自然愧疚万分,连忙上前搀了唐杰坐下,好言宽慰一番。

    唐杰趁此机会把他搜罗的那些罪状,包括朝圌鲜使节遇刺一事向丘福说了一遍.愤恨地道:“那杨旭对自己的百姓刻薄残酷,对那些归附的鞑圌子、蛮子,却是百般优容.放纵他们在我辽东颐指气使,现如今整个辽东已被他搅得乌烟痒气,匪患横行,连朝圌鲜使节的车队都有人劫,辽东如今情形可想而知!”

    丘福重重地点头道:“你若不说,老夫实还不知辽东如今已到了这步田地,你放心!等皇上到了北京,老夫一定重重地参他一本,替你讨回公道!”

    雅金冷眼旁观.见此情形便起身道:“唐大人,人死不能复生,还请节哀顺变。国公,雏某告辞了。”

    丘福听了,忙拍拍唐杰肩膀,起身送雅金出去。

    二人出了书房,雅金捻着胡须,瞟了丘福一眼,忽把眉头微微一挑,说道:“国公.杨旭少年得志,又攀上了皇亲,的确是有些嚣张得过份了.本官看他,也有些难以入眼啊!”

    丘福如获知音,立即响应道:“是啊!咱们这些老臣,苦熬打拼了半辈子,为皇上出生入死,才有今日地位.他杨旭凭得甚么?此事我是不会善罢甘休的,等皇上到了,老夫定要参他一本。今日之事1雅大人也是亲眼得见,到时候还请为老夫说一句公道话!”

    丘福说道:“不敢有劳国公吩咐.得便舟时候.本官在皇上面前,自然愿为国公帮腔。不是…”

    丘福道:“不过什么?”

    雅金道:“不过.前番淅东水师诬告杨旭,害得国公你也受了牵连。如今你若在皇上面前参他一本,皇上必定以为国公你是挟怨报复。再者,不管辽东如今是否经营得乌烟瘿气,夏浔打了两场大胜仗,壮我军威、扬我国威却是事实,就凭这等功劳,还有什么样的过失,皇上容他不得?本官只怕……,国公这一本奏上去,根本动不了杨旭一丝一毫。而且,这一本由别人来说也就罢了,由国公奏上去,反会让皇上对国公更生恶感啊!”

    丘福一个不识几个大字的武将,实未想到这一层,闻言不由暗吃一惊。仔细想想,越发觉得雏金言之有理,不禁踌躇道:“那么……,此事就此罢休不成?”

    丘福沉沉一笑,说道:“杨旭之势正盛,皇上连开府建衙的权力都给了他,可见对他宠信有加,国公纵然不肯罢休,这些罪状,也是奈何不得他分毫的……”

    他又瞟了丘福一眼,饱含深意地道:“除非杨旭骄横跋扈,在辽东只手遮天,大举培植亲信,吸纳异族为其党羽,有结党立派甚或不轨之心,否则,没人扳得倒他!”

    丘福双眼一亮,忙道:“雅大人是说…?”

    雅金脸上挂着耐人寻味的笑意,悠悠说道:“本官是说,少年得志易骄狂,难免横生不测。古人云,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国公何不耐心等一等呢,以杨旭之骄横得意,早晚必酿大祸,殃及自身,到那时候,皇上不收他,天也要收了他!”

    “呵呵,国公留下,雅某告辞!”

    丘福品着他这几句话,有些心神不属,闻言站住,拱手道:“啊!

    尚书大人慢走,老夫不远送子!”

    “呵呵,国公留步,告辞、告辞!”

    雅金向他拱拱手,转身迈着八字步,一摇一摆地走了。

    丘福站在门内,怔怔思索半晌,缓缓点头道:“明白了!我明白了,与其攻讶,不如捧杀!妙啊,果然是妙计!”

    雅金出了五军都督府,跨上骏马。

    天空湛蓝,白云朵朵,一阵风来,已然稍稍带上了秋天的清凉气息雅金舒了口气,看着悠悠亘于天际的一片云彩,喃喃自语道:“长兴侯被圌逼自缢!魏国公幽禁至死!梅驸马莫名溺毙!杨旭啊杨旭,你造的孽,实在是太多了,你什么时候才肯死呢?”

    P嗯,写着很有感觉,感觉情节和人物设置端地极妙,嘿嘿!诸友同意俺的话,就请投张票,月票推荐票,不拘一格,投下就是好的。

第605章 埋种

    朱棣离开济南到了北京

    重回生活二十多年的故地,朱棣心中十分喜悦,兴致也颇高。本来应该直趋行宫的,但朱棣兴之所至,随处走视,在丘福、雒佥等官员的陪同下,特意在北平街头转悠了老半天。

    眼见北京衔道开阔了许多,民居鳞次栉比,许多当年很空旷的地段都建起了房舍。街巷间,勾栏瓦肆、酒馆茶楼也如雨后春笋冒出来,整个北京城气象一新,更加繁荣,朱棣心中大为喜悦。

    他笑对丘福等人道:“联当初就藩北平时,北平财帛、人口被元人北逃时掳掠一空,无比萧条。历二十余载建设,复有起色,却不曾有今日繁华气象。到后来联靖难起兵,北京城屡遭**,市井再现萧条,仅仅经过两年时光,便有今日这般繁华,众卿功不可没!”

    丘福忙道:“皇上夸奖,这可不是老臣等人的功劳。自从皇上提调北平为北京,设立行在,又迁各地居民填充北京人口,北京方始重现繁荣,致有今日模样。老臣只是个粗人,除了练练兵,打打仗,别无所长。治理地方纵然有些苦劳,那也是雒大人等一众文官的本事!”

    雒合笑着摆手,忙也谦逊一番。

    北方四季分明,空气不似南方水气湿重,朱棣未及弱冠就藩北平,在这儿住的时间比在故乡还久,非常适应北方气候。一到了这儿,他就觉得神清气爽,精力充沛,较之南方尤为舒适,一时还不想就此回行辕歇着,因此只顾在街头巡游,不时指点谈笑。走着走着,朱棣忽然想起一件事事,便向丘福问道:“听说杨旭已把俘虏的鞑龘子兵都押到北京城来了?”

    丘福飞快地看了一眼雒佥,应道:“是!数万名俘兵,还有数十员俘将,现在都看押在京郊兵营里面,只等向皇上行过献俘礼后,便对他们予以安置。皇上可要去瞧瞧他们么?”

    朱棣倒是真有兴致去瞧瞧,可他现在是皇帝,一举一动自有瞅巨,若是纡尊降贵跑去兵营里兴致勃勃地观看降俘,随行和北京行在的言官们恐怕又要喋喋不休了,不禁摇头失笑道:“不去了,等杨旭到了北京,行献俘礼时,联自然能够见着他们。嗯,对这些俘虏,你们打算怎么安置啊?”

    雒佥便上前道:“回皇上,对于俘将,自当按照朝廷律法,该坐牢的坐牢,该杀头的杀头。至于那些俘兵,臣等打算依照还东之例,把他们分散安置,编籍入民。初为我大明子民的,必然不甚安份,可着地方上用心监管,时日久了,他们落地生根,自然不复异念。”

    朱棣听得连连点头:“好!这个法子甚好!你看联这北京城里百姓,张王李赵,天南地北,祖上何尝不是鲜卑、匈奴、契丹、蒙古、女真、渤海诸族遗民,他们与我汉人错居杂处,通婚繁衍,习汊语、穿汉服、改汉姓,着藉汉地,如今就是汊人。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骡拥有天下,心胸亦当有天地之广,联若容不得他们,他们如何甘为联的子民,就这么安妾着吧,这样处置很好!呵呵,这个杨旭啊,联还真是小瞧了他,允文允武,实是联的得力臂助。”

    雒佥笑吟吟地道:“皇上说的是,杨旭确是朝廷干臣。臣不敢有瞒皇上,杨旭年纪尚轻,而辽东诸族杂居,且外有强敌,情形十分复杂,只精文而不擅武者,治不了辽东!只擅武而不精文,必也铩羽而归。皇上初遣杨旭经略辽东时,臣本来是非常担心的,想不到……”皇上慧眼如炬,臣心悦诚服!”

    朱棣听了放声大笑。锦吧小品整理

    北京参政陈寿微笑道:“北京行在的大小官吏对杨旭在辽东的一举一动是最清楚的,所以也是最钦佩的。杨旭自到辽东之后,第一伴事不是御外虏,而是大力发展辽东经济,开商垦田,发展工牧,辽东各族百姓俱受其惠其利,视杨旭为万家生佛一般尊敬!

    因这众志成城,对鞑靶两战,方有两战皆获大捷之举,归附我大明的辽东各族,包括兀良哈三卫,原本桀骜不驯,常生事端,令得地方官员非常头痛,可如今他们却规矩极了。4楼

    杨旭经略辽东,先以经济施恚于百姓,尽收民心;又以两战大败鞑靼,斩杀鞑靼太师阿鲁台之子,立下军威;复设幕府官属,以制其风……”如今的辽东,较之以前大不相同,现在的辽东,才耸是完全掌握在朝廷手中。”

    朱棣轻轻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北京行部侍郎张凌弈一见皇上嘉许辅国公,也兴致勃勃地凑趣道:“皇上盛赞北京变化巨大,气象一新,其实此间变化比起辽东的日新月异,那可是差得远了,如今辽东武功正盛,文教风行。为武将者个个盼着为朝廷立下战功,封疆列土诸族头领却将子弟这系府学,以受王道教化,辽东军民,对杨旭莫不敬仰服从,一呼百喏,应者云从的大好局面,以前可是没人办得到的!”

    朱棣“唔”了一声,北京行在礼部郎中曾亮笑道:“微臣还想起一件事来,杨旭宣抚辽东,威名远振,原本臣服于朝鲜的那些部落见此情形,纷纷归附于我朝,朝鲜气不过,多次遣使辽东,同杨旭交涉,都碰了软钉子回去……”

    他还没说完,旁边有人拉了他的袖子一下,曾亮若有所觉,当即住嘴。

    朱棣睨了他一眼,淡淡一笑,道:“好啦,联有些乏了,且回行宫歇息一下吧。”

    朱棣的行营便是他做燕王时的燕王府,本就是他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地方,住着也舒适。

    一到行营,诸臣便辞驾散去,皇帝的随行人员忙着安置各人住处,随行的大太监本就是原燕王府旧人,熟悉原来的觇置,也就依照旧例,安排皇上、皇后和诸人的住处。

    朱棣俟群臣辞驾散去肆,单独留下了丘福和雒佥,有关北京及其附近府县如今的详细情形,他还是要问个清楚的。留人之际,朱棣着意地扫了眼群臣,忽把北京行五军都督府的佥事唐杰也留了下来。这唐杰在北京行在官职不低,所以一直都在朱棣近前,朱棣早已看到他一脸落寞,迎驾时固然强颜欢笑,听人说起杨旭时更是一脸的不自在,便暗暗地留了心。

    等他回到王府,先让丘福和雒佥在外殿候着,独把唐杰召进,待他刚刚施礼完毕,便突然问道:“唐杰,联见你一路伴驾,郁郁寡欢,可有什么心事?”

    ※最※新※最※快※文※字※更※新※百※度※锦※衣※夜※行※吧※

    夏浔过了山海关,大队人马正折向北京城。

    这一天过了卢龙,忽然有一个风尘仆仆的汉子迎面赶来,很快就被带到了夏浔的车驾之中。

    这人叫王如风,也是潜龙秘谍的一员,以前却是双屿一个海盗。

    夏浔最初的班底中,很多成员来自于燕山三护卫,这些人的忠诚和能力勿庸质疑,但他们本是皇帝的旧部,所口大多被留在了飞龙秘谍之中,而潜龙的主要成员则多是他在浙东羊角岛培养出来的嫡系亲信。如今夏浔要打探京中消息,为安全起见,动用的就是与燕山三护卫全无关联的另一套人马。

    “国公,皇上已经到了北京城。丘福、雒佥率北京行在的官员前往迎枷……”

    王如风向夏浔仔细禀报着北京城里的消息,潜龙秘谍的大部分成员,只知道他们的总头领叫夏浔,知道自家老大的真正等分是辅国公杨旭的寥寥无几,能知道他真正身份的,自然是嫡系中的嫡系,绝对的亲信。

    夏浔静静倾听着,不时插嘴问上两句。

    他此来见驾,一是为了向皇上请示、汇报辽东事务;二是代表辽东将士请功领赏,原本无需如此谨慎。但是在开原,他斩了唐杰的儿子,而且他已经知道唐杰是北京行在五军都督府的高级官员、丘福的绝对心腹,那就不可能不注意他的动静了。

    他和丘福本有旧怨,现在又杀了唐杰的儿子,若是对在自已眼皮子底下晃来晃去的唐杰还一点也不提防,他也就混不到今天了。唐杰的一举一动,早就在他的监控之下,包括唐杰在辽东到处奔走,搜罗各种消息,以及回到北京之后迎来送往交际的官员。

    不过,一些具体入微的消息,他是不可能打听到的。比如唐杰见驾时说过些什么;皇帝到北京后,北京行在的官员们对他别有用心的那些吹棒,这些事情他就不可能知道。他的情报机构还没有那么变态,可以渗透到任何场合、打探到任何消息。

    若他想要了解更详细的消息,也不是不可能,随驾北巡的官员中,自有与他交好的官员,皇帝身边的太监里边,也不乏他多年来倾心结纳的人物,只是要向他们打听消息,就得等他到了北京之后才有可能了,随随便便派个人去,人家是不可能交得实底的。

    夏浔听了王如风的汇报,并未听到什么非常关键的消息,便道:“丘福因我而被贬谪到北京行在,唐杰之子又是因我而遭斩首,他们对我怀有怨恨,不用猜也知道,必定会在皇上面前说些中伤我的言语。呵呵,无所谓,大丈夫心怀坦荡足矣,却不见得要做一个方正君子,我杨旭也不是只好捏的柿子!”

    他敲敲车窗,对外边吩咐道:“加快行程,日落之前,进北京!”。唇枪舌箭,一场乱战,要开始鸟W,求月票、推荐票!

第606章 见驾

    卢龙距北京并不太邈,加纹一段路是北京城到山海关的一条兵道,路修得比较平整,车马驰骋起来非常轻快,未等天黑,他们便赶到了北京哦

    北京如今是皇的行宫所在地,若是南京的皇宫,这时候差不多快到落锁闭宫的时间了,钦差大臣也就无雷再去宫里见驾,只管等明日早朝再去朝觐便是。而这里是行宫,没有早朝,闭宫锁钥的时间也不像南京皇宫那般严格,所以一看夕阳西下,尚未落山,夏浔便叫闻讯赶来的北京官员引导随行众人且去住宿,自已则快马奔了原来的燕王府,如今的皇帝行宫。

    夏浔到了燕王府前翻身下马,抬头一望那巍峨的宫门,忽然想起他一次来此,尚是一介白丁,今时今日,再见燕王府,不禁大有物是人非之感。

    夏浔一抛缰绳,把马交给侍卫,抬腿就往宫门处走。

    守卫的官兵较之当初燕王府时多了三倍,如今这里住的可是皇,而非一介藩王,戒备自然大不相同。守在门口的侍卫并不认识夏浔,只是观其袍服,晓得不是一品武将,也是公卿侯爵,便也不等他走来,一个校尉急忙降阶迎去,客气地问道:“请问来者何人?”

    夏浔信手解下腰牌递过去,沉声说道:“辽东总督杨旭,求见皇!”

    那守门官兵一听是辅国公到了,腰杆儿弯了弯,恭恭敬敬捧着腰牌验看无误,便将腰牌双手奉还,陪笑道:“国公爷请稍候,卑职这就报与皇知道。”

    “哎哦,这位就是辅国公爷?”

    迎面一个年青的五品官员从宫门里走出来,恰好听见夏浔这番话,立即满面春风的迎了来。

    夏浔注目一看,这人只有三旬左右,白面微须,五官端正,一脸和煦的笑容,叫人一见便会油然生起亲切之感。夏浔目光一凝,问道:“足下是?”

    那官员连连拱手,含笑施礼:“下官北京行在礼部员外郎杨峰,呵呵,巧得很,和国公爷您是本家儿。”

    夏浔只是一笑,那杨峰就凑到了跟前,脸依旧带着笑,声音却压低了许多:“国公爷不认得下官,下官却是久闻国公爷的大名儿……”

    夏浔还是一笑,他只当是个趋炎附势的官儿到了,想要巴结巴结自已,故而并未往心里去,殊料那杨峰话风一转,亮亮的一双眸子别具意味地盯着他,说道:“昨日皇到北京,北京的文武官员们迎奉皇,并随皇巡视了一番北京气象。

    当时,淇国公和雒尚、陈寿大人等多位大人在皇面前,都对国公您赞誉有加啊!他们夸赞国架经略辽东,允文允武,辽东各族,生性野蛮,唯耸国公您俯首贴耳;辽东百姓更视国公为再生父母,爱戴有加。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