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衣夜行-第1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表现和下落如何能不提?

    好在,夏浔已经很久没有消息了,自从双屿岛第一次被攻破,官兵舰船被烧,被迫乘了海盗船返回水师营地以来,夏浔就下落不明了。

    杭州卫报上来的消息中,还有一牟百户叫李舟的也同时失踪了。此后,双屿帮翻来覆去,被几股势力争来夺去的几番大战,夏浔就算当时没死,现在又怎么可能还活着?

    季景隆写给朱元璋的奏表初稿中,本来只是略略提了一句自己安排夏浔押运战俘,堵塞海道,结果因俘虏闹事,烧毁舰船,因而丧身火海,几易其稿之后,却又提起笔来,把夏浔大大地褒奖了一番。

    人已经死了,皇上否怎么封赏他,又有什么用处?他李景隆是此番东海剿寇的主帅,夸杨旭那死鬼几句,皇上不过也就是提拔他一级官职、赏几盘绫罗绸缎,自己这牟主帅到时少不得要亲自去他府上慰问,这是恩遇部属,到时候……

    李景隆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谢雨靠,她的一颦一笑都透着别样的韵味,整个人儿往那一站,就像清晨河岸边的一枝桃hua,在水雾缭绕中摇曳生姿,又如临水照hua,风情万种。这样的xiao女子要是披麻带孝穿哭得梨hua带雨的,那可是一个水灵灵娇滴滴粉嫩嫩香啧啧羞答答脆生生甜丝丝滑溜溜的未亡人呐……

    李景隆xiao腹一热,还在马上,胯下的xiao弟弟就yùyù跃试了:“郎多容貌中奴怀,抱住子中间脚便开。擎开hua瓣,轻笼慢挨。酥胸汗湿,net意满怀。郎道:姐呀,你好像石皮上青衣那介能样滑?为有源头活水来,活水来呀活水来“……”,李景隆哼哼唧唧的,正心hua怒放着,无意中一扭头,恰看见一户门前石阶上站着两人,其中一个一身淡雅青衫,长身yù立,面含轻笑,那眉眼五官,依稀便是那个死鬼杨旭。定睛再一看,果然是他,李景隆登时呛了。风,猛烈地咳嗽起来……

    国公行辕,待得打了杭州府各路锦上添hua的官员离去,周身疲乏的李景隆一头倒在逍遥椅上,让抱琴、思棋两个xiao丫头给他捏着大腿,马上传唤杨旭。杨旭早料他必定要见自己的,在他应酬杭州府官员的当口儿,已经把措辞想了化七八八,一听曹国公传见,夏浔立即报名而入。

    李景隆问起他自水师官兵撤离双屿帮而失踪之后的情形,夏浔立即把他想好的那套措辞说了出来,如何受伤、如何掉队、如何在海盗的追逐下潜逃,几番生死,几番挣扎,还亮出肩头伤势给他看,把捶腿的抱琴、思棋,打扇的侍书、入画四个xiao姑娘都听得鼻子酸,眩然yù泪。

    李景隆见此情景,也不好再枉做xiao人,只好勉强安尉几句,又把自己在奏表中如何为他表功的事情提了一提,便叫他退下。夏浔知道这一关自己算是闯过来了,等到一回京师,各自jiao差,各归各路”他李景隆便再也奈何不得自己,心中不禁暗笑。

    他感激涕零一番,毕恭毕敬地退下,刚刚转身走到厅口,外边就风风火火地冲进一人,夏浔猝不及防之下和他撞个满怀,被撞得一个趔趄,定睛看时,却是一个肩头cha着三角红旗的军驿信使,那人也顾不得夏浔,一眼看见李景隆,问明了身分之后甚至来不及行礼,便急急抢上两步,扯下斜挎的信筒递了过去。

    李景隆不晓得京里有什么十万火急的消息传来,赶紧跳起来接过信筒验过火漆封口,打开信筒取出一封公函,展开一看,顿时像见了鬼似的惊叫起来:“啊!皇上……驾崩了

第229章 暗流

    李景隆带着铁销、夏浔以及数十名亲乓,快马加鞭,星夜赶奔金陵城。

    这天上午日上三竿,堪堪赶到金陵城,李景隆等人全身缟素,黑面入城,因为来得急促,未及禀报于朝廷,连个迎接凯旋而归的李大将军的人都没有。

    金陵城汇集四方繁华,商贾云集,若在平时,逾百万的臣民百姓或公门当值、或开铺经商、或走街串巷、或投亲访友,把这六朝古都金粉之地nong得是热闹非凡,但眼下却略显冷清”大街之上车马匆匆,酒肆茶楼客人寥寥。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龙职上宾了,整个京师顿时安静下来,太祖遗诏,令天下臣民只服孝三日,刚刚登基的皇太孙朱允炆则下令诏行三年大丧,群臣上表,请求循古礼以日易月,这样的话,就该服孝三十六日以代三年三十六个月,不过建文皇帝从善如流,马上改掉前旨,依太祖遗言,行三日国丧。

    此刻,三日国丧之期已过”天下百姓已不必服孝,所以李景隆等人的打扮就有些乍眼,不过却也没人太过在意他们,因为事出突然,许多正在外地的朝廷重臣正6续赶回京师,这样的情景每日可见。

    虽说三日国丧之期已过,但京师臣民百姓仍不敢放肆。平日里寻欢作乐的官员勋戚们,此刻更是谨言慎行,除了去衙门当值,便待在家里,以免被科道言官揪住把柄”山陵之崩的余震仍然dang及天下对夏浔来说,朱元璋之死的冲击并不大”他早知道朱元璋快要死了,他只是九渊之下的一只xiao虾米,地表之上山崩地裂,巨1ang滔天,也扫不到他的身上”他和夫多数普通百姓一样”并不太在乎日月更易,皇帝更迭的变化,只不过”他的悲戚和怅然倒也不是全装出来的,在朱元璋身边待了那么久,他对这个平日不芶言笑的皇帝其实还是颇有敬意的。

    这位以一介布衣而成淮右猛虎,继而驱逐鞑虏,一统天下的平民皇帝”不是一个〖道〗德完美的圣人,却是一个励精图并、克勤克俭、嫉恶如仇、忧怀天下的好皇帝,尽管和他没有太多太深入的接触,但他的人格魅力,却在夏浔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朱元璋戴孝,他心中没有半点抵触”他是心甘情愿的。

    不过,他的感慨也仅限于此了。他对朱元璋的感情,仅限于对一个伟人的敬仰,如今回了京城,他只希望尽快向那位新皇帝缴了旨,回到自己的家”见到自己的亲人。

    老婆孩子热炕头,夏浔的志向一向不大”在建文帝这个太废物的皇帝和永乐帝那个太精明的皇帝之间,他只想做一个家境优渥的xiao人物”不想在其中任何一人面前呼风唤雨,有所表现。

    李景隆却不然”曹国公黑着一张面孔”任谁见了都是一副悲痛yù绝的模样。

    他的确悲痛yù绝,皇帝驾崩了,他在东南沿海的丰功伟绩没人欣赏了”这个时候,大肆的封赏和表彰是不适宜的,刚刚登基的建文皇帝也不可能有那闲心逸志听他讲述在东南剿匪如何殚精竭虑、如何立下偌大的功劳,新帝登基,要忙的事太多了。

    聊可告慰的是,建文帝是他的表弟,跟他的jiao情一向不错,而且,他虽未赶上先帝托孤,紧赶慢赶的,总算是先帝尚未入土安莽,他还能做个扶灵大臣。

    一到京城,李景隆连家都没回,立即匆匆进宫复旨去了,铁销和夏浔则各自回了所在的衙门等候消息。

    今天,锦衣卫都指挥司更加冷清,衙门里根本不见几个人走动”夏浔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人问清了罗佥事的所在,便向后进院走去,到了罗佥事所住的后进院落月亮门外,院门两侧几丛山茶hua开得正yan”夏浔忽地看到刘yù块正坐在一丛山茶hua下的石阶上,托着下巴盯着面前的地面痴痴呆。

    他在京师没有住处,也是住在锦衣卫衙门里的,因为锦衣卫的服装太过华丽”虽说三日国丧之期已过,可是此刻并非外出公干,所以他没有着飞鱼服,只穿着一袭当秀才时惯穿的月白长袍,腰间紧束一条墨色的带子”头用一支檀木簪子簪着,乌如漆,齐眉勒着一条墨色的抹额。

    他右手托着下巴,有些女气,却又不失优雅,从侧面看,那笔直的鼻粱、微翘的红唇,当真比个女孩儿家还要秀美,那两排让女人也羡慕其整齐紧密的漂亮眼睫mao久久也不眨一下,也不知看什么看得那么入神。

    夏浔放轻了脚步,悄悄走到他身边一看”不禁又好气又好笑,刘yù、块面前青砖地上只有几只蚂蚁”正在奋力地搬运着一块馊头渣,那xiaoxiao的馊头渣对它们来说已经太嫌巨大,它们忙忙碌碌的,或抬或推,努力地让那食物前进,刘yù块这般出神,看的竟是这么无聊的游戏?

    皇帝刚刚驾崩,夏浔也不好和他随意说笑看见自己走到他身边,他还浑然未觉,便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夏浔这一碰”刘yù块肩头一缩,啊地一声惊呼”n下子跳了起来,只见他的脸色都已有些白了。待他看清面前的人是夏浔”先是一呆,才迟疑着唤了一声:“杨……杨大哥?”

    李景隆的捷报送到京里的时候,正值朱元璋驾崩,他那封战报被束之高阁”新任皇帝还没来得及理会,所以其中言及夏浔丧命海匪手中的消息也未传开,既然不知夏浔曾经“身故”的消息,刘yù块的反应未免有些古怪,夏浔不禁诧异地道:“yù块”出了什么事?”,刘yù块本来显些苍白的脸颊突然一片通红,气喘喘地赶紧摇头:“没……甚么,突然见到……见到大哥回来,欢喜的有些呆了。”,说着,那双澄澄澈澈、清如秋水的眸子迅蒙上了一层雾气,好象快要落下泪来,夏浔有点窘”自己这位xiao兄弟从xiao在女人堆里长大,女人气可也实在太浓了些,yù块实在太有他的本家哥哥大耳刘备的风范了,动不动就掉眼泪,这样的男人伤不起呀。

    夏浔只好哭笑不得地安慰道:“大哥这不是回来了么,有甚么好哭的,衙门里有人欺负你么,说给杨大哥听”我帮你收拾他。”

    刘yù块赶紧又摇摇头”腼腆地道:“没有,没有”突然就是……想哭……”,夏浔吁了口气,又拍拍他的肩道:“好啦,我刚回来,得去见见佥事大人”回头再和你细说。”,他注意到,手掌拍到刘yù块肩上时”他又下意识地缩了一下,以前夏浔也常和他做这样亲密的动作,倒不见他有这种本能的反应,夏浔有些奇怪,却也没有多想,向他再打声招呼”便转身向院中走去。

    刘yù块yù言又止”望着他的背影,轻轻咬着嘴唇,眸中的雾气终于凝聚成两颗弱莹的泪珠,在眼眶里打着转转。

    夏浔赶到罗佥事房门久,禀报道:“佥事大人,卑职杨旭求见。”

    “文轩回来了呵,进来吧。”

    夏浔一拉门,就嗅到一阵淡淡的茶香,罗佥事盘膝端坐矮几之后,一身白衣,风神飘逸,那张可令许多怀net少女为之着mí的飘逸面孔上正带着淡淡的笑意,看得出来,他的心情非常之好。

    “坐!”

    罗克敌左手轻挽右手袍袖”优雅地伸掌让座,在他身后,仍然是那张锦衣卫伴同皇帝出巡的图。在他面前,则有两只杯子,大概是听见夏浔禀报后刚刚为他斟上茶水,那水气氤氲,淡淡如雾。

    “太祖皇帝……驾崩了,皇太孙已然登基,是为当今建文皇帝。”

    罗克敌轻轻吁了口气,两道英眉微微一锁,随即又舒展开来,喟然叹道:,“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生有时死有时,此为天命,非人力所能抗拒!”,“是!”

    夏浔欠了欠身,皇帝之死”他这样的xiao官儿,实在没甚么好评论的。至于罗佥事话中感慨的人生无常,在他这样的年纪,还没有多少感叹和体会,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生有时死有时,然则如何?幸福在当下!唯其如此”更该珍惜眼下的幸福,这就是夏浔的体会。

    罗克敌却误会了夏浔寡言少语的原因,不禁微微一笑:“文轩无需忐忑,太子太傅黄大人那是甚么身份?眼下又是帝师,你道他会在乎对你的xiaoxiao不悦?呵呵,对这些文人,本官也没甚么好感,不过你若以为他会对你的事耿耿于怀,如今一朝大权在握,就来为难你一个xiaoxiao的八品总旗官,也未免太看轻了他。”

    夏浔文臣列里得罪了黄子澄,勋卿列里得罪了曹国公,死猪不怕开水烫,他还真不担心这两个大xiao物还有什么后续的xiao动作,李景隆倒也罢了”他也不相信自我标榜为正人君子的黄子澄会有那份闲情逸致来理会他,听了罗克敌的开导”便欠身道:“谢大人开导,纵然他真要难为卑职,卑职只要循规蹈矩,谅来也难叫他捉住什么把柄,何况,还有大人您的庇护。”

    罗克敌呵呵一笑,欣然说道:“嗯,所以……你无须忐忑。我锦衣卫出头之日就要到了,你办事一向沉稳干练”本官一定会重用你的”好好做。

    “暧”

    夏浔双眉微微一挑,颇感意外:“皇上要重用我们锦衣卫了?”

    在他的记忆里”朱允炆对武将没甚么兴趣,对这群皇家特务”似乎也没有什么兴趣,难道历史改变了么?

    罗克敌将他面前一张白绫封面的手札轻轻推到夏浔面前,微笑道:,“你来看看,看你能否看出甚么玄机

第230章 剖心

    夏浔连忙捧起那副素绫的手札,展开一看,却是一份圣旨,用工整的科考般严谨的xiao字誊抄下的圣旨,里边一些句子旁边还划了竖线,显然是反复研读过的。

    这是朱元璋的遗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受皇天之命,膺大命于世,定祸1uan而偃兵,安民生于市野,谨抚驭以膺天命,今三十一年矣。忧危积心。日勤不怠,专志有益于民。奈何起自寒微,无古人博志,好善恶恶,不及多矣。今年七十有一,筋力衰微,朝夕忧惧,惟恐不终,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念之有?

    皇太孙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以勤民政,中外文武臣僚同心辅佐,以福吾民,凡丧葬之仪,一如汉文勿异。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有所改。”

    这段话叙述了一下朱元璋一生所为,接下来就是亘古不变的传位的那套词儿,没甚么看头,重点在下面,显然这是罗克敌手抄下来的字句,他划了竖线的句子也正在下面这些内容上。

    “一、天下臣民令到,出临三日,皆释服,嫁娶饮酒皆无禁。

    二、无民哭临宫殿中,当临者皆以旦晡,各一十五声,举哀,礼毕。非旦晡临,毋得擅哭。

    三、当给丧及哭临者,皆毋跣,绖带毋过三寸,无布车兵器。

    四、诸王各于本国哭临,不必赴京,中外官军戍守官员,毋得擅离信地,许遣人至京。

    五、王国所在文武衙门军士,今后一听朝廷节制。护卫官军王自处分。

    六、诸不在令中者,皆以此令比类从事。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这一段话,除了例行的丧事安排,有三处地方特别划了竖线,一是“天下臣民令到,出临三日,皆释服,嫁娶饮酒皆无禁”,二是“诸王各于本国哭临,不必赴京”,三是“王国所在文武衙门军士,今后一听朝廷节制”。

    夏浔看完了这段话,便闭上眼睛认真思考起来,这份遗诏如果有问题,问题一定出在这三个地方了,朱元璋临终所做的这份安排,到底是甚么意思呢?

    三日而除丧,这一点容易理解,朱元璋做百姓做苦了,做怕了,最恨的就是贪官污吏,最怕的就是当官的狐假虎威,滋扰百姓,这从他一贯的政策上就可以看出来,他平素为人就节俭的不像话,有此jiao待实属寻常,但罗克敌把这一条也圈上,显然是有另一番解读了,这其中的含意,却不好揣测。

    至于诸王各于藩于哭丧带孝,不准赴京……,朱元璋用得着这般xiao心么?赴京哭丧能带几个人来?到了皇太孙的地盘,还怕他们反了天去?再说一旦有人说某皇子不轨,就会被朱元璋以离间皇亲之罪处死,这个农民出身的皇帝一向重视亲情,也极其固执地信任自己的儿子,不容任何人说三道四,连诸王赴京哭丧都不肯,这是朱元璋的xìng格为人?

    且慢!

    夏浔心中一动,忽地想起了他前世看过的那本穿越xiao说中,正德皇帝继位后几位大学士泡制先帝遗诏,独独漏了正德皇帝最信任的禁卫侍卫统领杨凌,结果激怒了正德皇帝,xiao照照因此大闹灵堂的事来,莫非……这遗诏其实是今上的主意?

    夏浔慢慢张开眼睛,看着罗克敌,yù言又止,始终不敢说出自己的看法。

    罗克敌欣然笑道:“呵呵,先帝若想做的事,除了丧事的安排,其他的在位的时候就可以做了,何必于遗诏中安排,其实自古以来,所谓遗诏,传位诏书之外的其他安排,俱都来自继位者的授意补充,咱们关起门来说话,说之无妨。”

    这是把夏浔当成心腹培养栽培了,夏浔心中不禁有些暖意,便欠身道:“是,卑职以为,这是……今上的意思。”

    罗克敌颔,微笑道:“先帝驾崩,讣告便已传示天下,用的是最紧急的八百里军驿传递,有些亲王现在想必已经收到消息,而这份‘先帝遗诏’却是三日之后匆匆出,可见皇上字斟句酌,颇费思量,你看,今上话中之意到底是甚么呢?”

    “还能因为什么?想要削藩呗!”

    夏浔不用猜度建文帝在遗诏中无法掩饰的用心,就知道他的真正目的,可他不能说出来。罗元敌大概也知道夏浔仍旧是不敢直言的,便道:“内中缘由,耐人寻味呀。国丧只有三天,纵然是有先帝遗命在,一向以仁孝著称的今上若在这一条上不遵遗命,也完全没有问题,皇上为什么这么做?”

    他下意识地压低了嗓音,向前俯身道:“还有,国丧只有三天,可以说是担心扰民。可今上幼承儒学,最重古礼,循古礼,天子七月而葬,可我大明太祖皇帝却只停灵七天便要匆匆下葬,明日就是归葬孝陵之期,历代帝王丧仪隆重,莫要说是帝王,就是大户人家,也没有这般仓促的,这岂是人伦之道?”

    夏浔目光一闪,问道:“大人的意思是?”

    罗克敌缓缓直起腰来,说道:“皇上这是急着尘埃落定呀……”

    夏浔沉默良久,说道:“皇上做皇太孙多年,天下俱知他是大明未来之主,大可不必如此迫不及待的,也未免……太不自信了些。”

    罗克敌听了这句话大为满意,他如此推心置腹,就是要换来夏浔一句真心话,夏浔如今敢在他面前非议当今皇帝,这就是真的以他的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