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深空之下-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一个男人,以及前特种部队军人,他当然喜欢这种看上去非常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装备。这东西从模型上看就非常炫酷!

    连带着头盔,它大概两米的高度,像一个机器人的边框,刚好可以容纳一个人的身体。

    于易峰走到动力甲面前,开始穿戴特制头盔,以及一套紧贴皮肤的紧身衣。

    实际上,这套紧身衣科技含量非常高,正是肌肉压力传感系统的核心触感装置。

    因为它紧紧贴着肉体,才能更加准确地收集数据。然后再向核心计算机反馈,使得动力外骨骼更加灵活,更切合人类身体的真实意图。

    于易峰穿戴好整套设备,开启内部开关,头盔上的屏幕微微亮起,已经可以行动了。

    他开始在训练室中慢走、疾走、奔跑、跳跃,尝试各种动作,测试这台机器的性能究竟如何

    一开始还有点不太适应,有点掌握不住平衡,到后边慢慢熟悉,慢慢掌控,渐渐地,他开始变得兴奋,奔跑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每秒钟八米,每秒钟十米,一直到每秒十二米的超高速度,远超正常人类的极限!

    强,太强了,轻轻一跳就能有十米以上的距离,随便一跃就能达到两三米的高度。完全就是超越吉尼斯记录的标准啊!

    虽然以他的能力,平时也能够做到这些,但完全不可能这么轻松。这套动力甲实在是太棒太酷了,大大超出了人类肉体的极限!就算是普通人,也能做到这样的动作。简直就不可思议!

    它采用了大量的防震动设计,就算稍高的地方跳下,也不会有太高的震动感,这对人体是很好的保护。

    于易峰对着一个杠铃用力一抓,轻松地将200千克的杠铃抓过头顶,简直就像20千克一样,真的厉害!

    只要稍微熟悉了之后,他感觉穿着这套动力甲和平时并没什么两样,就好像只是穿了一套厚一点的衣服一般。

    而且,这套衣服仿佛能知道自己想要做出的动作,从而给予适当的帮助

    实际上,动力甲对个人行动还是有一点时滞的,只是非常非常少,还没有以往的宇航服阻碍大,几乎被控制在无法察觉的程度。

    “满意,非常满意!能做到这种性能已经非常不错了!”

    于易峰一直折腾了一个小时,才大汗淋漓地停了下来。

    他摘下头盔,用手散了一下冒烟的额头,不停地喘着粗气。

    使用这种动力装置,并不是说人本身就不运动了。首先要人先运动,它才会跟着运动,所以也需要大量的体能才行。

    而且,它本身的运动幅度,比如说奔跑速度等等,不会超过使用者本人的极限,否则很可能掌握不住平衡而摔倒。

    “为何要半包围的结构,而不是改成全包围的结构。我觉得可以干脆代替宇航服。”于易峰有些不解地问道。

    在一边观看的丁一东教授笑呵呵地说道:“半包围的结构只是第一代的产品,适合在室内使用,我们还有一年多的时间进行测试修改,然后更新换代全包围结构是以后的方向。”

    “我们当然打算用这种动力装置,全面替换笨重的宇航服。”

    紧接着丁一东又问道:“目前的动力甲还是有一些缺陷的,你有没有感觉?”

    于易峰认真想了一下,然后说道:“平时到没什么感觉,但是高速运动的过程中,时滞感会增大许多,这可能是我跑的比较快,神经比较敏感的缘故。”

    “还有头盔屏幕上的红点是武器准心吧?武器的瞄准系统精度不够高,在微操方面还不够精细”

    他作为文明领袖,当然不需要顾忌什么,有什么不足的就直接说了。

    实际上,这种直来直去的对话也正是科学家们所喜欢的,因为它最高效,最直白,不会被误解。

    丁一东教授点了点头:“是的,你说的没错,主要还是微操方面。目前的动力甲还不能做到像人类手指那样灵活,这方面需要改进。而且我认为,每个人的装备都应该量身定做过,取得合适的参数,这样才能完善微操”

    “就像你个人的动力甲,应该做的更强,毕竟普通人的数据是不适用于你的”

    于易峰将这套设备脱下,将它整理好,然后认真说道:“丁老,以后改进的工作就辛苦你了。不过我还有一点要求:它必须足够安全可靠!无论是防水、防火、耐腐蚀还是抗重击,它必须有足够的可靠性,不会轻易损坏!”

    “如果全面替换宇航服,动力甲就是我们的命啊,可轻易损坏不得。它必须能在比较极端的情况下正常工作。”

    丁一东也赞同道:“是的,这也是我们以后的改进方向,你就放心吧。”

第229章 三年准备() 
关于科研方面的问题,于易峰从来就不会指手画脚。专业的问题由专业人士解决,这也是他一直以来信奉的用人理念。

    这一批动力甲只是测试型的,人们还有一年半的时间进行改进、修正。

    按照丁一东教授的设想,他们计划将现在的铝空气电池,替换成更加耐久的放射性同位素电池,届时整个动力甲的续航能力将高达两个月!

    他们也想增添一些智能操作系统,增强动力甲的单兵作战能力以及安全性

    不仅仅是动力甲,其他各式各样的其他武器也在研发当中:包括坦克、无人机、机器人等等。

    其中当然也有火药武器,也即更高性能的步枪、机枪、狙击枪、重机枪,其次才是最新式的电磁跑!

    火药武器依旧是常规武器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它们虽然在太空战中没什么大用,但是,地面的局部战场还是可以用的。

    它们被人类使用了这么多年,可靠性好,不容易出现机械故障,一时半会间不会被全面淘汰。

    而且,火药武器最大的缺点后坐力太大的问题,也被动力甲的出现完美解决了!

    火药武器,不是不能做的更强,而是人类的身体根本承受不住巨大的后坐力。

    像awm军用狙击步枪、巴雷特m82a1之类,如果没有经过严酷的训练,普通人一枪下去,强大的后坐力能把自己的肩胛骨给震碎了。

    但使用了动力甲后,完全没有这个问题。

    巨大的后坐力由机器承受,人们只要在开枪过程中,稳住自己的身体就行。而且动力甲的出现,也带来了巨大的负载能力。一名士兵完全可以携带几百几千发金属子弹,不用考虑负重问题。

    目前新研制的火药武器,子弹初速度更高、威力奇大,完全可以轻易打透地球坦克装甲的地步,想来已经够用了。

    当然了,电磁炮则不在火药武器其列,其炮弹的初速度达到10000公里秒,威力大到不可思议!巨大的后坐力能直接把人与动力甲一举掀飞。

    目前的人类科技没办法解决电磁炮后巨大坐力,所以电磁炮这种武器只能安装在50吨级别的核动力坦克上。

    这也是让赵耀等军人非常遗憾,除非人类能开发出更强大的,只喷射质子束的高斯步枪这种武器短期内是没戏了!

    除了这些热兵器以外,动力甲的右手边还增添了冷兵器系统。

    热兵器总是需要弹药的,无论带的再多依旧有限,冷兵器却可以无限制使用。

    其中的研究方向就是高周波武器,将数千赫兹的高频震动递加在材料上,以获得强大的切割能力不过这种武器还不成熟,对材料要求太苛刻,而且能耗实在太高。

    人们干脆在动力甲左手边安装一个电锯,一种用超合金z制造的高速旋转电锯,效果也相当不错!切割金属就像锯木头一样。

    就这样,时间一天一天,一月一月,一年一年地过去看似很漫长的三年,转眼间过了两年多。

    直到新人类历零零零八年的九月份,所有的动力甲调试完毕,大多数工程也在忙碌中准备就绪。

    新造的大批量机器人、挖掘机、无人机、飞船、空艇等等已保存在仓库内,只等待着诺亚号接近尼克斯星。然后就等于易峰一声令下,庞大的战队就会迅速完成登陆工作。

    “随着大量材料的运出,诺亚号在两个月前已经脱离了亚光速的状态,在小型核弹以及离子引擎的推动下,目前速度达到24千米秒。大概还有三个月的功夫,就能到达尼克斯星。”

    “x…003型动力甲将广泛装备到士兵以及登陆工程师。它的金属骨架重量再加上相关设备达到了六十千克,不过其额定运载能力在三百千克以上。”

    “长达四十公里、宽度为一公里的外围环状轨道工程正在实施,工程进度已达到77%,它就像诺亚号外边的一圈圆环。再过一段时间,我们将在环状轨道上进行飞船的试飞工作。”

    人们津津有味地看着每天的新闻联播,随着尼克斯星的愈发接近,他们的心中也愈加兴奋、愈发激动。

    这颗行星,距离恒星太远,寒冷而又黑暗,不知道有什么,却是人类离开太阳系的第一步!

    人类,充满了斗志!

    “环状轨道马上就能完成,采用高磁力加速、减速方案,厉害啊!看来,航天工程以及战争,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最大催化剂。”

    于易峰看着报告上的数据,微微有些感叹。

    这几年来的发展实在太快,不断的大工程下来,整个科学体系又有了一种飞速进步的感觉。

    甚至可以说他们现在的机械化大军,可以轻松地碾压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国家!

    无论是核弹,还是战争机械!

    光是核弹的数量就抵得上以前全球各个国家加起来。什么十亿吨当量氦…3核弹,万亿吨级别的四氢核弹,说出去能把美国总统吓死

    实际上事实就是这样,战争能加速科技发展

    第一台坦克,是一战时期英国人发明的。

    第一颗人造卫星,是1957年冷战时期由苏联人发明的。

    第一台电脑,也是在冷战时期诞生,美国国防部用它来进行导弹计算。

    也正因为冷战时期登月计划的实施,美国在火箭技术、武器研究、材料科学、医学、生物工程、计算机等许多领域一直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人类目前的状态,和战争有什么两样呢?

    坐在对面的百合子却摇摇头说道:“归根结底,不是战争也不是航天航空,而是生存压力带来科学的进步。无论是冷战时期还是现在。人类这种生物还是太懒了,没有生存压力,进步的动力也就小了许多。现在的人类,长期处于危机状态下,生存压力极大,只能使出浑身上下每一点力量,用尽全部的智慧。”

    “但人类在和平时期,总喜欢搞一下细枝末节的东西,很难发明出电脑、卫星这种划时代的东西?可能是长久没有出现战争,我们的科技才慢慢停滞下来吧?”

    “就像雕花一样,雕地再好又有什么用呢?就像唱歌,唱的再好有什么用?对于科学发展而言,发明雕花技术,或者发明唱歌的人才算真正的开拓者。后边的人只不过沿着前人的道路不停重复而已,就算雕地再好,唱的再好,从意义上讲也不可能超越开拓者。”

    “或许,成为星际文明的困难就在这里吧难道是太安逸了吗?”

    于易峰也是叹了一口气:“你倒是可以去当哲学家不过也有道理啊。对于科学研究来说,开拓一种新方法或者新思路,远比将方法运用到极致更加具有影响力。”

    “正如我们现在的情况一样,面对绝境时,往往可以爆发出难以想象的力量,各种奇思妙想层出不穷。所以才有了脆弱的人类,却有着难以想象的生命力的说法”

    “可惜,这种爆发力很难持续,一旦没有了生存压力,爆发也就结束了。除非,我们能改进整个文明的思维方式”

    于易峰不无遐想地想着。

    宇宙这么大,肯定会有这种能无限爆发、持续攀科技的种族,实在难以想象他们的强大

    要是新人类文明能一直爆发下去就好了!

第230章 A…001试飞() 
“环状轨道”是安装在诺亚号外边的大型飞船跑道。根据工程师们的精心挑选,它位于整个船体外围稍稍靠上方的位置。

    因为它只能在诺亚号脱离亚光速状态后才能实施,所以也是留在最后一项的大型工程。

    按照规划,它的总长约40公里,宽度和高度约1。3公里,呈一个完整的圆环形,上边还有大量的立体停靠设施。总面积达19。47平方公里!

    为了建设这个真正的庞然大物,人们用了将近九千万吨的钢材、水泥,各种大型飞船也将在环状轨道进行组装。

    这里不仅仅是飞船跑道,甚至还是小型工厂!

    正因为这么多物质的运出,诺亚号的速度才会如此迅速地降低

    它能够有效解决诺亚号出入口太小的问题。从今往后,各种30米以上的大型飞船将停靠在这个轨道附带的立体停靠设施上。

    因为宇宙空间是无重力环境,环状轨道全程采用电磁力吸附技术以及超导磁悬浮技术。每一架宇宙飞船,在设计及生产时也有相应的配套设施。

    而今天,正是军用a001型飞船试飞的时候

    于易峰看了看军方传过来的报告,心中微微有些紧张。

    “老许,这样的试飞非常危险啊。特别是诺亚号目前还处于高速运动的状态下24kms的运动速度可不低啊。”

    许云进却摇了摇头:“理论上所有的技术都已经成熟,平时的训练也已经足够。当兵嘛,总是会有一些危险的,如果遇到危险就退缩了,那还当什么兵?”

    “我们不可能一直把他们保护地太好,该冒的风险还是要冒的!”

    于易峰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反驳的话来。他看向手中的报告。

    一位名为迈特•比奇的飞行员将驾驶一架a001型宇宙飞船,完成这次“全手动驾驶”试飞工作。

    他是所有士兵中综合成绩最好的一位,无论是神经反应速度还是平时的训练方面,都是一流水准。

    许云进虽然嘴里这样说着,心中还是非常紧张。对于宇宙飞船这种高速载具,对飞行员的技术、能力以及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甚至,它的超高速度已经有些超出了人类的神经反应能力。

    赛车够快了吧?每小时的速度可达三四百公里,但和宇宙飞船比起来就是个渣!

    a001型宇宙飞船的最低速度,差不多是每小时一千公里,也即300米秒,是赛车的三四倍。

    这只是最低速度!

    最高速度可以达到300公里秒,一秒钟经过的路程比得上赛车一个小时!

    特别是降落的过程尤其困难,比空中加油更加困难。别看环状轨道的宽度有1。3公里,但相对飞船的超高速度根本就不算什么,只要稍微分心一两秒钟就会机毁人亡!

    一旦相撞,死亡是99。99%的概率,基本上不存在什么跳伞之类的存活情况。甚至你在死亡的那一刻,还没有反应过来!

    为了减少这种事故发生,通常情况下,宇宙飞船都采用无人驾驶的手段,由电脑控制着自动降落。

    这样的自动飞行,在前几十上百次无人试验中,都取得了圆满的结果,其程序已经相当完善。

    但电脑不是万能的,谁也不能保证电脑会不会出错,谁也不知道有没有手动驾驶的一天。所以,有必要执行完全手动驾驶操控测试,就当无人驾驶系统彻底坏掉了,需要人类自行接管。

    “行动开始!”

    飞行员迈特•比奇深吸了一口气,心情微微复杂,迈着步子走上这艘飞船。

    a001型飞船的额定乘客在500人以上,不过现在只有驾驶室里他一个人,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他手动操控驾驶。

    相关的一切,在这些年的时间里已经模拟了无数倍,各个步骤熟悉地连在睡梦中也会做出来他有些紧张,却并不慌张。

    他身上穿着的,正是一副动力甲,不会影响手指的灵活性以及眼睛视野。这也是最后的保命手段,上面有各种维生设备,如果真的出事了,可以增加一丁点的存活几率,也就只是一丁点。

    当然了,他绝对不希望这玩意能够用上。

    按下开关按钮,输入语音密码,宇宙飞船喷出淡蓝色的离子火焰,开始向前加速。环形跑道特有的电磁力加速系统瞬间开启,也对这艘飞船产生了一定的推力

    这一切都在整个诺亚号的监控系统下进行,一些无人机设备也在星空中随时跟踪拍摄。

    现在的科技,已经不是二十一世纪的初级阶段了。此刻,依靠监控系统,整艘宇宙飞船的图像都被放大,显示在诺亚号的各个屏幕上。为了振奋人心,鼓舞士气,这一次试飞将直播给广大群众。

    这也是人类自行研发的、真正意义上的高速宇宙飞船!

    不仅仅是官方记者,还有许多民间人士也跑到天文观测台上,仔细观看整个试飞的过程,同时在民用网络上直播。

    “各位,正如你们所看到的,我们的诺亚号运动速度在25千米秒左右。这艘a001型飞船将在这个高速移动的大型平台上起飞降落。其中的难度很大。

    好的,它已经飞起来了,粒子引擎喷射出淡蓝色火焰,速度正在加快,目测前进的加速度大概在3个g左右,根据公式s=12at^2大概31秒啊,它已经脱离了环状轨道,向太空进军!”

    “这是一名军中的王牌飞行员,目前的综合成绩排名第一,在地球时期也是一位资深飞行员是的,他名叫做迈特•比奇。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名字!”

    解说的是一位资深中年男性记者。他的语速极快,在短时间内就能吐出大量的词汇,而且饱含激情,能调动人们的士气。当然,前提是这次飞行能真正成功。

    “好的!它已经成功进入太空,在离子引擎的推动下,飞行速度还在加快,目前的速度大概在25。6kms。按照计划,速度大概到达50千米秒时就会折回。毕竟我们只想测试一下手动驾驶的安全性,而不是挑战飞船的极限”

    “好了,整个过程大概需要一到两个小时的时间。这段平稳的行驶应该没有太大的风险。别走开,来自安全部的赵耀队长为您揭秘:新型飞船a001的具体性能”

    此刻在舰长室中,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