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深空之下-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群之中也开始产生了分歧,有支持野狼的,也有支持特斯拉的。

    “野狼设计局,明显就是耍小聪明,这样的方案我也行啊,竟然还能打高分?!”有位特斯拉的支持者不高兴地说道。

    “笑死了,你行你上啊,这是突破思维定式的东西!人家做出来了,你才觉得简单。”

    “我还是觉得特斯拉研究所更加靠谱,脚踏实地才能搞科学啊。”

    “野狼设计局就不是科学了?复杂问题简单化,才是好科学。”

    明里暗里的交锋还在继续这也带起了一股爱科学的风潮,这里的人素质本来就高,人人都有一技之长。现在,人们在闲暇之余,都喜欢拿几本科学书看看,增添一些知识。

    对于人们来说,人才太多,好岗位的竞争压力太大了,多点知识就多点竞争力啊

    转眼间,离飞船起航已经两个多月了,距离火星越来越近了,飞船开始反向喷气减速。

    从天文台上,可以精确地看到火星——这个橘红色的行星。

    于易峰的心情有点儿激动,火星,我们来了!

    人类挑选火星作为落脚点是有原因的,一来它有水、有大气、有矿藏,资源比较丰富;二来,它距离月球的位置比较近。木卫二、土卫六其实也还不错,但是比起火星来说,太远了。

    火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天文符号♂,是太阳系由内往外数的第四颗行星,属于类地行星。它的直径约为地球的53%,自转轴倾角、自转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

    在西方,火星称为“战神玛尔斯”。橘红色外表是因为地表的赤铁矿(氧化铁),因此也被称为红色的行星。

    1965年,水手4号首次飞掠火星之前,很多人猜测火星上有液态水,因为望远镜观测到的明暗特征犹如陆地和海洋,而一些细长条纹则被认为是灌溉用的运河。

    虽然之后证实这些运河并不存在,可能只是错视,但火星的确可能拥有液态水,甚至生命!

    火星快车号和火星侦察轨道器的雷达资料显示,两极和中纬度地表下,存在大量的冰!

    2008年,凤凰号直接于表土之下证实水、冰的存在。2013年,火星探测车好奇号发现,火星土壤含有丰富水分,大约为1。5至3重量百分比,显示火星有足够的水资源供给未来移民使用

    当然了,从天文台上看到的不仅仅是火星,还有月亮与地球。

    前几天,于易峰还亲眼观测到了月球被地球引力撕裂的场景,整个月球就像被剥皮一样,一块块撕裂开来,非常恐怖。岩石大片地飞溅出来,变成了陨石,发生大规模的碰撞

    还好,人们离开了啊这一点,于易峰没有向所有人公开,他觉得没有太大的必要。

    月球已经和我们无关了,人还是要看向前方啊,火星才是人类的下一站!

    于易峰搓了搓双手,他甚至有点儿迫不及待了。人类的生态圈实在太窘迫了,必须要在火星获得更多的资源,更多能量。

    征服一颗行星,光靠人力是不够的,最关键的是科学与生产力。目前,也是人类科技发展的高速阶段。于易峰希望通过火星,真正的将飞船建设起来。

    是的,他从未想过移民火星,真正要打造的还是诺亚号这艘飞船啊。

    要知道,人们连飞船万分之一的面积都没有打造好呢,如果完全建造完毕,人们完全能在飞船里长久生存下去,何必移民火星呢?

    再说了,想要改造一个星球,人类根本没有这种科技水平。人们最多将火星基地搞得和月球基地一样,还是在一个玻璃罩子下面生存这样一来,还不如在诺亚号上老老实实呆着了,至少空间更大,也更加安全。

    这一点,所有人都是心知肚明的,火星只不过是个中转站,人们是到这里挖矿来了。只不过,挖的时间可能会比较长,人们会在这里攀一些科技,点亮一些宇宙航行必要的技能

    于易峰长呼了一口气,科技啊,在宇宙中太重要了。科技是人类最好的剑,也是人类最好的盾。

    他选择的共产主义,计划经济,毫无疑问是攀科技最快的制度了

    野狼与特斯拉两个研究所相互竞争,当然是好事,甚至引起了人们的爱科学风潮。但是,科学是细致的、严谨的,一个实验,需要多次重复证实才能算成功,这样就得不少时间。

    科技不可能一下子就上的来的,一个月的功夫,算不上什么,也出不了什么成果,当然很正常。科技树,还得慢慢攀啊。

    特斯拉还好,隔三差五有几个小成果。野狼就彻底沉静下来了,不知道在搞什么大名堂,丁一东教授曾经神秘地说过,是一个大项目,大工程。

    既然给了科学家足够的自由,于易峰就不去管这么多了,半年度报告检查一下就行。他自己都忙的要死啊。

    “于易峰先生,特斯拉研究所今天推出了一个大型报告会议,邀请您参加!”百合子上前对他说道,这段时间下来,她已经是一位非常合格的秘书了。

    不过,她还是不太适应人际交往。

    自从鼓励生育政策开放后,于易峰总是会听到一些奇怪的言语,说他和百合子应该早点生个孩子,做出模范效应这些人实在太八卦了吧,他们根本没啥啊。

    于易峰虽然对百合子有点好感,但也只是同事之间的好感,和男女关系不一样。

    “哦?重要么?”

    “他们声称,发现了诺亚飞船的重大机密,让您务必参加!”

    于易峰神色一动,和诺亚号有关,那是应该去看看了。

    这艘飞船的科技含量太高了,重力系统、拓展空间、恒定质量、坚硬外壳等等,这一系列现象实在太神秘了。如果能解决其中一个秘密,人类的科技水准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当然,于易峰觉得,这应该不大可能

第55章 奇特飞船!() 
“大家好,我是阿尔法兰波,来自特斯拉研究所。”

    上台演讲的是一位面相有些稚嫩的年轻小伙,20岁刚刚出头。他看到台下这么多人,有些怯生生的,看上去有点紧张。

    “今天,我要向大家公布我的研究成果,关于诺亚号飞船真空零点能、量子涨落与能量守恒的研究”

    这位小伙子可能有点经验不足,一上来就大谈特谈量子理论,搞得人云里雾里。

    他不断地播放ppt,变换各种微积分公式,说了一大堆只有物理学家听得懂的东西,其他人简直一头雾水。

    不过底下的人修养还是很好的,听不懂也还是坐着,静静地看着这位科学界的新星(装逼)。

    等兰波讲完后,下面一阵安静,竟然没有什么人向他提问。

    “呃大家有什么要问的吗?”他感觉气氛好像有点问题,只能尴尬地站在台上。

    老练的菲利克斯博士当然知道兰波犯了什么错,一名大科学家还是要尽量照顾研究所里的后辈的。虽然菲利克斯早就看过兰波的论文了。

    他从位置上站起来,鼓励般地问道:“兰波先生,你能说说你是怎么发现这个问题的吗?请讲的尽量直白一些。”

    似乎谈到了兰波最为得意的地方,他的表情开始变得自信起来。“大家知道,诺亚号飞船的质量是守恒的,无论往里边装多少东西,从外边称,它的质量都是不变的。”

    “这一点非常神奇,也是一个事实,否则,我们不可能将几亿吨质量的东西推动起来,就算是十亿吨当量的核弹也不行。”

    “是的,的确如此。”底下的人点头道,这一直是许多科学家不理解的地方。

    “我们有理由认为,外星文明以一种我们不知道的方式,将这部分质量隐藏了起来,可能是空间科学,也可能是其他科技但是,这份质量并不是消失掉了,而是隐藏了起来,因为我们里边的人还活着,这部分质量是实实在在的,并没有丢失。”

    “那么,我就有了一个想法,既然这艘飞船如此神奇,那么能量是否守恒呢?能量守恒定律是否适用于这艘飞船呢?”

    “飞船的质量恒定在103万吨,我们在里面装了差不多几十亿吨的东西,那么是否会导致能量不守恒呢?”兰波在台上说道。

    “兰波博士,请您解释一下,为何在飞船里装东西,会导致能量不守恒?”有人发问道,他们开始对兰波的研究感到好奇了。

    兰波博士立马解释道:“根据宏观低速条件下的动能公式:e=(12)mv^2,一个物体的动能,和它的质量成正比,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那么问题来了,在飞船内部,我们这些几十亿吨质量的物体,到底有没有动能?”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飞船速度在28kms左右,那么,我们飞船里边的人,是否拥有相同的速度?”

    “如果我们没有速度,那么,动能为零,能量依旧守恒。”

    “如果,我们和飞船拥有同样的速度,那么几十亿吨的物质,这么高的速度,动能从何而来?谁给我们的动能?

    我们的核弹引擎还是化学引擎,根本提供不了这么高的动能,这些能量凭空冒出来的吗?能量在飞船中真的守恒吗?”

    在一连串的发问中,众人沉思,紧张,惊慌。这个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可以说非常浅显,如果飞船里边的东西有动能,那么能量从何而来?

    难道,能量守恒定理在这一刻被推翻了?

    一位年仅22的年轻科学家,在这一刻,开始挑战物理学中最经典的定理——能量守恒定理!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它物体,而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的基本定律之一,亦称为热力学第一定律,是整个科学大厦的基础。

    如果他成功了,那么,科学大厦将为之倾倒,整个科学史将重新书写,所有的科技全都变得不可靠,大量的论文沦为废纸。

    建立在这座科技大厦中的人类文明,将成为废墟

    在座的所有人脸色都苍白起来,一种无以伦比的恐惧出现在心头。从小用到大的能量守恒定律,如果真的是错的,那将会怎么办?

    人类简直无法想象

    能量守恒定律是决不能被推翻的!

    “那么我们飞船内部的东西,速度到底怎么样?为零?还是拥有和飞船一样的速度?”底下一名科学家问道,他的语调有些颤抖,显然内心极度不平静。

    “很抱歉经过测试,我们的速度和飞船一致。”兰波说道。

    “一开始我也非常震惊,能量竟然不守恒了?!当然我和大家一样,相信能量不守恒定律但是我们必然要为这种现象,找出一个解释。

    既然飞船内部物质的动能,不可能是核弹引擎给的,要么,能量凭空产生,要么,是一种未知的,我们没有发现的强大能量源,赋予了这部分动能。”

    底下的人听了,瞬间喧哗起来,人们议论纷纷,如果能量依旧守恒,人们就容易接受了,能量守恒就好啊兰波的话已经勾起了许多人的好奇心,这部分能量从何而来呢?那个强大的能量源到底是什么呢

    兰波摆出一堆事实,来证明他的观点,“我认为,我们内部的速度和飞船外部一致,是有事实依据的。

    第一,我们从飞船的内部走到外部,并没有与飞船产生相对运动,说明我们的速度,无论是大小还是方向,与飞船保持高度一致。”

    “如果我们的速度为零,一走到飞船外边,因为速度不一致的关系,瞬间会被甩到后边。但是,并没有发生这种现象,所以我们的速度和飞船是一致的。”

    “当然,我还做了另外的实验,根据相对论效应,有速度的物体时间流速会变慢,也即钟慢效应。我在飞船内外同时放了两个铯原子钟,一段时间后发现,原子钟显示的时间完全一致。

    这说明,飞船内外的速度是一致的,我们在飞船内部,也会受到相对论效应。”

    许多人都点了点头,这样的两个事实,说明内部的物质的确拥有速度,而且和飞船相同。

    “既然如此,兰波博士,飞船内物体拥有的动能从何而来呢?”有位科学家情不自禁地问道。

    “我认为,我们的动能来自于——真空零点能。我们利用量子涨落,从真空中借来了能量”

    量子涨落是指,不确定性原理允许在全空无一物的空间(纯粹空间)中随机地产生少许能量,前提是该能量在短时间内重归消失。产生的能量越大,则该能量存在的时间越短,反之亦然。

    量子涨落看似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但这种涨落发生在空间中的任何地方,而且能量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时刻一到,它就要消失,所以在大尺度上,能量守恒定律并没有被破坏。

    “但现在,这部分能量成为了人们的动能,能量看上去平白无故地产生了,但是其本质,来自于真空零点能”

    听不懂的人根本听不懂,听得懂的人却忽然感叹,真是神一样的科技啊!

    (可能有点烧脑,不过也是科幻必须的,内容也不多,很快就会过去的)

第56章 真空零点能?() 
量子理论,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石之一,被称为最接近上帝的科学。

    量子理论预示,真空中蕴藏着巨大的本底能量,它在绝对零度条件下仍然存在。其中的能量,称为真空零点能。

    关于零点能的设想来自量子力学的一个著名概念: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

    该原理指出:不可能同时以较高的精确度得知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因此,当温度降到绝对零度时,粒子必定仍然在振动。否则,如果粒子完全停下来,那它的动量和位置就可以同时精确的测知,而这是违反不确定性原理的。

    这种粒子在绝对零度时的振动(零点振动)所具有的能量就是零点能。

    故而,兰波博士说的真空零点能便是如此。其实人类也能少量地利用这种能量,也即卡西米尔效应。

    1948年,荷兰物理学家亨德里克卡西米尔提出了一项检测这种能量存在的方案。从理论上看,真空能量以粒子的形态出现,并不断以微小的规模形成和消失(称为量子涨落现象)。

    在正常情况下,真空中充满着几乎各种波长的粒子,卡西米尔认为,如果使两个不带电的金属薄盘紧紧靠在一起,较长的波长就会被排除出去。

    接着,金属盘外的其他波就会产生一种往往使它们相互聚拢的力,金属盘越靠近,两者之间的吸引力就越强。

    1996年,物理学家首次对这种所谓的卡西米尔效应进行了测定,证实了真空零点能的存在。

    那么,真空零点能多大呢?科学家惠勒估算出真空的能量密度可高达10^95gcm^3。这是什么概念?几乎可以说是无限大换句话说,可能整个宇宙物质湮灭产生的能量,都没有1立方厘米的真空零点能多!

    这个能量太强大了,比核能强大的多,科学家们不禁开始幻想,人们能不能大规模提取真空零点能?

    很可惜,到目前为止,不能,卡西米尔力随着系统尺度的增大而迅速缩小,这个问题,几乎可以说无解。

    以人类目前的水准,根本没有办法利用真空零点能,其中涉及到多个复杂深奥的领域,例如狄拉克之海等等。

    这是来源于宇宙的奥秘,绝大多数科学家对这种神秘的能量领域还相当无知。人们能够做到的,唯有让两块接近的金属板微微发热,如此而已。

    正因为这种半知半解,人们才知道其中的实现难度到底怎么样但现在,这艘飞船好像就是用零点能,赋予了人类能量。

    当然了,兰波所说的,完全是猜测,没有什么实验依据。

    “各位,我在这里做出了一个假设,我们的动能是由真空零点能转化来的,当然也有可能不是,是其他的什么能量源我认为,动能是从零点能或者什么地方借来的,借来的能量,我认为是要还的。”兰波博士语不惊人死不休。

    “我们的速度与飞船严格保持一致,当飞船起飞的时候,我们同样拥有速度,也即,从真空中借来能量,成为动能。

    当飞船降落后,我们的速度为零,借来的动能又悄无声息还了回去,从而在整个过程中保持能量守恒。”

    “在此过程中,能量直接作用于我们身体中的每一个量子中,故而看上去,我们不需要受到力的作用当然,这是我的一个猜测。”

    “很抱歉,我们的科学水平暂时无法解释这种机理这虽然只是我的一个猜想,但事实很可能是这样。”兰波摊了摊双手,有些无可奈何的说道。

    除了特斯拉研究所的人,所有人都快宕机了,什么意思?借来的能量还能还回去?

    举个例子,有人用煤气烧开了一壶水,忽然间,他改变了主意,不想要这壶水了,于是他又把开水中的热能还给了煤气,水瞬间变冷了,煤气又重新生成了

    听起来太特么荒谬了

    但是,如果真的用量子理论强行解释,或许还真的有可能。因为根据量子涨落,能量平白无故产生,然后在极短的时间内化为虚无。

    如果有一种技术,能让产生的能量大于化为虚无的能量,假设在某刻,快速产生了100份的能量,又快速湮灭了99份的能量,那么就可以说有一份能量就可以说从真空中抽取出来了。

    但是这一份能量依旧是要归还的,只不过慢一些湮灭掉而已,整个由量子涨落产生的能量最后还是会归零。兰波想说的可能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兰波博士,你有什么依据证实你的猜想?”

    “当然有。”兰波立马说道:“我观测到飞船起飞的时候,我们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就拥有了速度。那么,飞船减速的时候呢?”

    “这些天,我们的飞船一直在减速,但我们人类依旧没有受到反方向的加速度。这说明,我们所拥有的动能,不需要力的作用就在缓慢减少,所以我猜测,这些动能归还给了真空。”

    “于是,我又有了新的想法:既然我们的动能是真空零点能或者其他什么能量赋予的,不归还这部分能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