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深空之下-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嘞!”众人大叫道。

    李物也走进了实验室。这是月球基地最大的核能实验室,强子对撞机、压缩机、离心机等等科学仪器一应俱全,还有两名荷枪实弹的士兵护送着一个黑匣子,里面装着的,正是一枚——小型原子弹!

    李物正襟危坐,深吸了一口气,他还处于一种非常兴奋的状态。所有的工作都要在士兵的注视下完成,他也可以理解,原子弹毕竟还是非常危险的东西,要是这里有人搞起恐怖活动,一枚就能把整个基地炸翻了。

    这个核能实验室共有六名研究人员,除了丁一东教授,其余五位都是工程师。其中,最后一步的操刀人就是李物,原因无他,他的手最稳,能做最精细的活!

    作为高级工程师,李物打小就有一个异于常人的地方,那就是——超乎常人的稳定性。无论是心理素质,还是双手的稳定性,他都能到达一个常人几乎无法达到的境地。

    譬如说,测量一张桌子的长度,不借助任何测量工具,他能光凭借肉眼,以及自身的手掌,测量到小数点后4位的精度,也就是毫米后一位。

    又譬如说,让他估量一件东西的质量,他能光靠手的感应,精确到毫克。

    他的每一步,都是0。744米,精确到毫米。

    不仅如此,他还是一名钢结构焊接工程师,每次焊接后,100%通过一级焊接检测。月球基地能人无数,但是能做到如此的,也只有他一人!

    如今,他正要挑战人生中的最高难度,组装一枚核弹!

    当然,其中的操作不可能人工焊接,而是用大量的自动化机械,但机械也是人操作的。丁一东教授等人一致认为,与其相信电脑,不如相信李物!

    李物也是如此,他十分相信自己的手段。他对自己的精度要求是——1纳米,也就是8个铁原子直径之和。

第36章 氦3核弹() 
李物长吸了一口气,缓了缓心绪,脑海中的兴奋以及紧张感开始一点点消失,取而代之的一片平静,在这一刻,什么女朋友、士兵、教授、核弹之类统统在脑海里消失了,他的眼中只有工作。

    这只是一份稍稍复杂的工作,只要按照平时做那样,完成,就可以了。

    氦…3炸弹比普通的氢弹更加复杂,它采用三层环状结构,最里面的一层是原子弹,也就是两位士兵运送过来的那一枚;中间是氘与氚,是氢弹的主要材料;最外面的一层,则是氦…3。

    在丁一东教授的设计中,最里面的原子弹先引爆,产生五千万度以上的高温,点燃外边那一层氢弹。紧接着,氢弹引爆产生的亿度高温再点燃最外边的氦…3层。

    对比起氢弹,氦…3核弹其实也就多了最外边的氦…3层而已,但不要小看多出来的这一层,其技术难度却翻了好几倍。

    为啥?第一,氦…3在通常情况是气态的,在高压下虽然可以压缩为液态,却还得配上大型冷冻装置才能长久保存,这也太麻烦了,一个小型核弹肯定不能配上这种东西的。

    况且,氦是惰性气体,基本上不与任何物体发生化学反应,怎么才能把它转换成固态呢?

    丁一东教授研究了十年的时间,终于解决了这个难题,那就是物理吸附法。他发明了一种活性纳米碳,在低温下,这种活性纳米碳可以吸附大量氦…3气体。等恢复到常温,被吸附的气体也不会释放出来。

    好了,这个问题解决。虽然一句话就说明白了,但却花了人家十年功夫。

    第二点,还有一个工程上的难点,因为原子弹的爆炸力实在太强了,瞬间就能破坏整个装置,这就要求氢弹点燃氦…3的时间必须非常非常短。

    说的简单点,原子弹点燃氢弹,氢弹点燃氦…3,设计非常好,但实践起来却异常困难,往往还没等到氢弹点燃氦…3,整个氦…3层就被原子弹一齐炸飞了。

    当然,也有可能只是部分氦…3被点燃,但这样的结果对众人来说依旧是失败的。

    为了解决这一点,丁一东教授进行了精细的计算,核弹内部简单地说是三环结构,事实上非常复杂,目的就是为了让氦…3层能被最快速地点燃。并且,氘氚层的厚度必须控制在一个适宜的范围内,使得氘氚层与氦3层要在爆炸的第一时间内接触。

    他们设计了一种只有20纳米厚的铁片纸,用来隔绝氘氚层与氦…3层,只要原子弹爆炸后,这层铁片纸受到力的作用被捅破,氦…3就能迅速进入氘氚层,从而被点燃。当然了,这里面肯定有着防震动的设计,铁片纸不会因为普通的震动而破掉。

    但是这样一来,工程上的难度就非常大了,第一,氘氚层的质量要严格控制,最好能达到微克等级,第二,在制作过程中氦…3层的压力要稍稍比氘氚层大那么一点,又不能太大,否则铁片纸一旦破掉,所有东西都会混在一起,导致实验失败。

    所以,丁一东教授的心里是非常紧张的,机会只有一次,失败了就再也没有。他想上去帮忙,但他也知道,自己上去了肯定是帮倒忙,只能眼巴巴地在后边干等着。

    其他几人也一样,他们做了不少工作,但是最后一步,却只能干看着。同样的机器,不同的人来做,最后的结果肯定也是不一样的,就像同一个工厂,不同班次的工人做出的产品,成品率各不相同,肯定有好的有差的。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他们只能无条件相信李物。

    李物则没有这么多想法,他现在进入了一个无喜无忧的境地,只是专注眼前的东西。他的双手开始操作,一件件工作如同电脑程序一般,丝毫没有差错,行云流水地做了下来。

    大多数模具已经在工厂中生产完毕,最后他要做的就是把这些东西拼装起来。

    他操纵电子臂,先从黑匣子中取出那枚原子弹,小心翼翼地放在一个固定的位置。当然,这枚原子弹的外壳之类早就剥离了,只剩下一层铅壳包裹着。浓缩铀的半衰期很长,辐射危害并不是非常大,一层铅壳基本上就能挡住,所以众人也没有避讳什么。

    两位士兵中的其中一位正是特种部队里的赵耀,这个黑胖子没能参加晚会,反被调遣来执行这次任务,心中肯定有些不爽。但现在,他大气不敢出一声,紧张的不得了,他的抢中是真的有子弹的,万一这些科学家搞什么鬼,那肯定是一枪招呼过去。

    他在军中崇尚的便是力量与热血,对于最新的武器装备更是喜欢的不得了,每次都要抢险第一个试验,什么枪械炮弹的参数都能一一背出来。但是,他看到到核武器,这种人类历史上最凶悍的杀器,还是有一种奇妙的紧张感。

    “原子弹,终于见到了,氢弹、还有更强大的氦…3核武,也要见识到了。”赵耀突然感觉,这一趟还比较值啊。

    随着一道道程序的进行,机械臂再次操纵,取出一些泛着蓝光的固体化合物,这是氘化锂和氚化锂,氢弹的主要材料。目前科技的氢弹,都是使用固态的化合物,不再使用液态氢了。

    在历史上,1952年美国人成功试制第一枚氢弹,用的便是液态氘和氚作热核材料,这使氢弹背了一个大包袱。因为要使氘和氚保持液态,必须带上一套复杂的冷冻系统,从而使第一枚氢弹达65吨,用一节火车皮才能装下。

    这样就失去了实战意义,人们把这种以液态氘和氚作热核燃料的氢弹称之为湿式氢弹。

    后来,科学家们发现,锂元素的同位素锂…6是一种极好的热核材料。如果以氘化锂…6和氚化锂…6作氢弹材料,不但同样能实现热核反应,而且可以甩掉沉重的制冷系统,大大缩小氢弹的体积,实现了小型化。

    人们把装氘化锂和氚化锂混和物的氢弹,称为干式氢弹。

    现在,李物要制作的正是干式氢弹。这里面的步骤就非常关键了,按照设计要求,材料都是定量的,精度当然越高越好,最好是精确到0。1微克,也就是一千万分之一克的程度。

    现在最好的电子秤,也就勉强到达这个程度。想要到达这个精度,实在太难太难了,一般的人再怎么努力,也就只能做到毫克等级(1克=1000毫克=1000000微克),手再怎么抖,也是在几十毫克上下波动,但是李物则不一样。

    他的手太稳定了,精确到微克是可以做到的,只不过是时间以及耐心的问题。机械臂不停地移动,采用极细的针管来提取最后的几微克,但这时候,还没有人手来的灵活了。李物当即自己上阵,开始人工提取。

    他正在不停地尝试,想要进入一种神秘的状态,这种状态以前经常会出现,是经验以及运气的巅峰体现,有时候状态上来了,一下子就能完成。

    这可能是一种熟能生巧,也可能是个人天赋,总之很难解释清楚。有时候去菜市场买菜,卖猪肉的大爷能不依靠电子秤,准确地砍出一块肉的质量,精度精确到克。李物认为,自己可能也是这种天赋,但显然比卖肉大爷强大了无数倍,他可以精确到微克。

第37章 特殊人士() 
赵耀完全看呆了,如果说非得让他形容的话,那就是两个字:牛逼。

    李物已经完全进入了那种神秘的状态,一切外物都没有办法影响他,一切杂音都与他无关,他专注的只有手头上的工作。

    他的动作很慢,但是每一次测量,几乎都是一次性到点,一次性通过。

    如果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他的动作有非常明显的节奏感,什么时候动,什么时候静,着明确的时间间隔,简直像个机器人。

    作为最优秀的特种军人,赵耀再怎么也是知名本科毕业,出来就是中尉军衔,他却没办法描述这一现象。他苦思冥想了半天,也没找到合理的解释。他尝试着学习李物的这种节奏,但很快就败下阵来。

    也不知过了多久,氚氘层终于铺设好了,表现几乎完美!李物退出了那种神秘状态,他的头上挂满了细细的汗珠,显然消耗不小。他擦掉汗水,休息了十分钟后,工作继续。

    现在,还有最后一道工序要做,得用20纳米厚度的铁片纸,包好吸附着氦…3的活性炭,然后无缝焊接。要知道,这层贴片只有20纳米的厚度啊,薄的几乎透明,没法用手拿起来,只能磁力吸附,还得无缝焊接,其难度可想而知。

    李物对自己的要求是1纳米,也就是8个铁原子排成一排的长度。当然,丁教授对他的要求不可能这么高,他只是在挑战自己。

    所有人的心里又开始紧张起来,这道工序,危险是没有的,原料也比较多,浪费一点也无妨,但人们还是希望他能一次性成功。

    这时,实验室的大门忽然开了,来人正是于易峰,他在晚会最后,发表了一篇激情四射的演讲,然后便匆匆赶了过来。

    于易峰轻手轻脚走进,发现这几人都神情严肃,紧张地不得了,特别是赵耀,一张黑脸竟然变成了猪肝色,不由得打趣道:“怎么了赵耀?想上厕所?那就去啊,别憋着。”

    赵耀一哆嗦,终于回过神来来,现在是正式场合,不可能和队长嬉闹,故而他也不答话,神情紧绷地向于易峰敬了一个军礼。其余几人也轻声细语地向于易峰打了声招呼。

    “教授,你怎么还叫人加夜班啊,今天不是放假吗,应该休息一天的。”于易峰好奇道。他在晚会期间便得到了百合子的通知,氦…3核弹可能会在今夜完成,所以才会匆匆忙忙赶过来看看,没想到,这几个人真的在加班加点。

    “啊?放假?还有这事?”丁一东教授神色诧异,他这些天一直忙碌,根本不关注外面的事儿,确实不知道这个消息。

    “于上尉,我们都是自愿工作的,不怪教授!”其中一名小伙子立马说道,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狂热,“哎,今天不搞好,根本睡不着觉啊!”

    “是啊是啊,要是放在明天,急都急死了,晚上肯定睡不好,不如今晚加班加点,直接完成!”另外一名小伙子道。

    “唉,就是像他们说的这样。一天不完成,一天便撂得慌。”丁一东教授两手一摊,有些尴尬地解释道。

    于易峰倒是没有责怪他们的意思,这些人为了工作而放弃休息时间,应该表扬还差不多。事实上,这样的人还不少,他们的努力工作,正为人类增加生存的几率。

    他驻足观察了一会,看出了一点名堂。早就听闻李物是整个基地动手能力最强的几人之一,今日一看,果然名不虚传。

    这个人对自己身体的控制能力太强了,完全超越了人类的极限。于易峰觉得,自己作为超人类,也不敢说有如此强的精准性与控制能力。

    看着李物的动作,他的心中突然冒出“正弦函数”这个概念,他觉得三角函数非常适合李物现在的状态,有波峰、波谷、频率还有固定的周期,李物总是在最适合的时候突然发力,然后一次性搞定,精准而又直接。

    如果从生物学的角度解释,于易峰认为,可能和人体肌肉的发力周期、心跳间隔以及呼吸频率有关。

    每个人的心跳都是有固定周期的,呼吸有频率,肌肉的收缩也有周期,李物正是牢牢把握住了这些周期,才能精确地掌控自己,精确地抓住每一个点。

    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技巧,一些高超的射击运动员也有类似的本领。

    心脏跳动以及呼吸等等微小的扰动,对于射击成绩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运动员们为了获得更好的成绩,往往会进行长期锻炼,以获得更稳定的呼吸,更慢的心跳频率。

    可以这样说,只有战胜了呼吸,把握住心跳的射击手,才能在赛场上斩获金牌。

    于易峰他们这些特种队员,在训练的时候,也学过这样的技巧。当然,李物的身体频率更加稳定,似乎把这种技巧融入到了自己的本能中,这是其他人很难模仿的。

    于易峰一边把自己的猜测和赵耀解释,心中忽然一动,这位同志可能就是百合子所说的特殊人士吧?

    像这样的身体自控能力,天赋也好,体质也罢,一般人肯定是做不到的。难道这种特殊人士,经得住完美素的改造?成功率更大一些?

    他不动声色地想了想,又把这个秘密埋在了心底里。这种事情,以后再和罗曼博士讨论,现在没有必要搞得大家全都知道。

    “啊,原来如此,队长你说的有道理啊,我咋想不明白呢?”赵耀听了于易峰的解释,如同醍醐灌顶,恍然大悟似的,这种技巧,原来自己也会啊。

    “你啊,平时多看书,副队长许云进已经被我批评过了。”于易峰没好气地说道,“现在整个基地里,就你们这群人最没文化。”

    “要是再这样下去,最新的武器装备,你们都用不了了。搞不懂武器原理,你们怎么使用,怎么保养它们?”于易峰恐吓道。“我都每天看书学习呢,你们不能给部队丢人啊。”

    “啊?”赵耀郁闷坏了,再怎么,自己也是个本科毕业生啊?怎么就丢人了呢?

    再转眼一想,如果真的玩不到最新装备,可不把人憋死吗,他暗暗下定决心,以后有空了,找几本书看看。

    唉,说实话,赵耀维持治安这么一段时间下来,发现整个月球基地真是神童满地走,天才不如狗。唉,人真的不如狗啊,整个基地一共就十几条狗,珍贵的很,必须好生喂养着,否则就灭绝了

    赵耀再仔细想了想,好像连个挖矿的,都是研究生毕业?!自己好像真的是文化水平最低的了,唉,总不能和那群死囚比吧?

    当初联合政府挑选人才的标准就是非常严格的,要么是知名科学家,其余人必须精挑细选!光是天才?不行,还得品格端正,还得年轻、身强体壮,还得热爱工作30万美金一年的工作,抢的人多得是,想怎么挑,就怎么挑,再怎么严格都不过分。

    得益于此,这里的五万多人,不仅年轻化,素质高,而且基因也度不错,正是适合拉出去战斗的队伍啊。

第38章 核试验() 
“丁教授,你估计还要多长时间能完成?”于易峰问道,他的工作很多,任务繁重,不可能在这里无休止地等待下去,虽然他的心中也非常好奇。

    “不好说,按照这个进度,大概还得五六个小时。”丁一东教授说道。“在这之后,还得将核弹与火箭封装,这项工作我们不专业,交给其他实验室去做。最后,还要进行超声波检测。总共加起来,大概还要两三天的功夫。”

    于易峰若有所思,拿起核弹的设计图仔细地研究了一会,里面记载了大量的数据以及各式各样的图像,足足有一本书的厚度,凭借他已有的知识水平,也就勉强能看看,提不出什么有效建议。

    “教授,你弄得也太精巧了吧?太精巧的东西,可靠性往往都不高啊”

    “唉,于上尉啊,你要知道,越小型的核弹,难度反而越高。大的核弹反而简单啊”

    丁一东教授苦笑道,“时间有限,资源有限,我弄出那种20纳米的铁片纸也是迫不得已。要是造一个大型核弹,经费足够,就不是这种结构了。”

    于易峰点了点头,“对了,如果氦…3核弹完成,需要核试验的话,还需要走一些程序,这个你知道的吧?额反正到我这边,肯定没问题,我肯定会批准的。”

    对于这些破坏性极大的高危武器,目前依然采取一定的安全程序。

    “好的,这个我知道。”丁一东点头道,“明天我就会把报告打上去。”话说到一半,他迟疑了一下,缓缓说道:“于上尉,如果爆破成功了,那我的推进方案”他也没说下去,眼睛盯着于易峰看了起来,满怀期待。

    于易峰不禁想起了他的十亿吨级别氦…3核弹推动计划,心中泛起了嘀咕,唉,这个方案,怎么说呢,太疯狂了他又想起现在的种种工程进度,最后还是下定了决心。

    “如果试验成功了,你的方案,我们肯定会再考虑!”

    “那就一言为定!”丁教授兴奋地说道,“那个方案我早就准备好了,也修改了好几遍,保证万无一失!”

    走出这个实验室的时候,于易峰的心情是复杂的。虽然,今天的晚会效果很好,总体来说也举办的很成功,但还有一件事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了他的心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