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深空之下-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处理了众多微生物,排除那什么未知的有机成分,人们甚至还能呼吸这里的大气!

    忧的是,他不知道深空号会不会暴露,会不会承受风险。

    这艘飞船的体积太大了,长度足足四十公里!

    虽然飞船表面做了各种隐形处理,同时也保持在无线电静默的状态,却依旧有暴露的可能。

    因为这里距离恒星还是太近了些,空间中充斥着各种可见光、电磁辐射。在这种明亮的状态下,这么大的飞船很难彻底隐形。

    好吧,虽然这里到处都是废墟,看上去死气沉沉,但众人经过讨论后,还是决定:暂时不让深空号太过接近这颗行星,以避免遭受某些不可测的未知危险。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小心一点总是好的

    所以,人们辛辛苦苦建造的大量护卫舰,终于派上了用场!

    “时间到了,舰长!”就在沉思间,一位助手忽然提醒道。

    于易峰点了点头,从办公室走了出去。

    随着时间的一天天推移,卫星并没有发现特别的东西,而这颗星球大量的废墟正在诱惑着人类

    好吧,低级文明的垃圾,不知怎么的依旧相当有吸引力,这就是天性啊

    人们率先要用无人机或者机器人,近距离侦查这颗星球!

    外边的广场上,整齐地排列着1600名士兵以及1400名科研工作者,他们将是第一批探测队伍。

    于易峰站在台上望着他们,大多数都非常年轻,是出生在诺亚号的第三代、第四代人,只有少部分是第一代。

    现在,就算他的记忆力再好,也不可能把将近八十万人的名字全部记下来了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大声说道:“各位,你们马上就要进行第一次的星球探测工作”

    “目标——迪格114行星!大家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

    站在最前面的赵耀、沈杰等老一辈军人,都是大声吼着,一副紧张又有些兴奋的样子。这样的任务,对他们来说也好久没有执行了。

    后边的年轻人更是身体站得笔直。他们这群小伙子还是第一次干这样的活,心中激动异常,不过良好的纪律性让他们没有发出一点声响。

    于易峰看着整齐的队伍,微微感到满意

    不过话说回来,他的心中还是有一些忧虑的。

    人类进入“星际文明”的时间还是太短,老一代的心态并没有发生太大的转变。潜意识中,大家都认为宇宙是非常不安全的所以哪怕接触一个低级文明,大家也怕阴沟里翻船了。

    这种心中的戒备,是好事儿。

    但新一代的人,却没有这样的戒备意识。

    他们出生于优越富裕的环境,受到精英化教育,个人素质都非常高。这些年轻人非常热爱文明,当科研工作者非常不错。

    然而,新一代士兵们从来没经历过战争,甚至没见证过死亡,总感觉非常稚嫩。

    有许多东西,不是光靠教育就能培养出来的,这也是他最不放心的一点。

    不放心归不放心,新兵总是要上场的,不可能所有的事请都让老一辈做。

    而且许云进也会上场坐镇,应该没什么大问题

    “各位,多余的话我也不多说,就算被低级文明发现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们毕竟是强大的一方,不需要妄自菲薄!”

    “我们的武器装备不知比以前先进了多少,如果母舰的火力全开,几秒钟就能轰平一座山大家记住,深空号一定会站在大家的身后!”

    他说到最后,挥了一下手:“出发!”

    就这样,一千名队员走进五艘长达三百余米,宽达一百五十米左右的“利维坦”中。

    另外两千名队员,走进了一艘高山一样的“泰坦z”飞船,这也是人类近年研发的,除了深空号之外,最强大的战争堡垒!

第343章 科技分析() 
六艘飞船的离子引擎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渐渐远离深空号

    在众人的大力劝阻下,于易峰这一次倒没有亲自上场。他只是站在深空号的观测台,目送这些飞船离去

    半天后,所有飞船以“泰坦z”为中心,顺利到达“迪格114”上空,距离地表大约1。5万公里。

    然后,它们开始缓缓减速,以降低轨道高度。

    如果计划能顺利实施,五艘“利维坦”飞船,将进入距离地面1000公里的近地轨道,进行无人机械的远程遥控任务。

    1000公里,相当于某些人造卫星与地球的距离,产生的信号延迟还算可以接受

    而“泰坦z”,则停留在三千公里的轨道上。

    它将负责相关数据处理,以及提供必要的火力支援

    “泰坦z”的体积还是有些大,是专门为了战争而设计的。为了达到战斗能力的最大化,它看上去就像个圆球形的太空堡垒,里面有着各种复杂的武器设施。

    但这种复杂构造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与深空号一样,没法登陆星球。

    “如果泰坦z过于进入行星的引力深井,想要爬出来,就有些吃力了。它本身的离子引擎,功率还不够。”

    “照这样看,我们是否应该设计一种专门攀爬引力深井的大型飞船?”于易峰在舰长室中不禁问道。

    “你是说可以登陆行星的大飞船?制造成本太大,没这个必要!”

    “这种飞船,所有构造都要重新设计,麻烦。”

    百合子摇了摇头,淡淡地说道,“你知道的,引力大的地方,不能用曲率引擎。按照我们现有的理论,飞船还是得反方向喷气,才能获得推进动力”

    “离子引擎喷射的,是高速等离子,从原理上依旧是反方向喷气很低端是不是?一亿吨的大型飞船想要飞出大气层,要喷多少气啊!”

    说到这里,她微微笑道:“所以攀爬引力深井,太空电梯已经是不错的选择。”

    于易峰点点头:“这倒也是,用电能转换势能,还是非常经济的那么,某些无工质的推进方式呢?有什么科研进展吗?”

    百合子想了想,又摇了摇头:“激光推动是目前的研究主流,已经获得了部分成功。但推动力量并不大,也很难提上去。微波推动也是同样的问题”

    “无工质推动,性价比完全不行,我们向后发射大量的高能激光,但换来的后坐力就这么一点点我觉得无工质推进,代替离子引擎的可能性不大,除非有理论上的质变!”

    “无工质推动这么困难么好吧”于易峰唏嘘道。

    就这样谈论着,前方的科学家们已有新的发现。

    或许因为战争的缘故,太空近地轨道上,分布着零零散散的太空垃圾,均环绕星球做着高速运动。

    这些太空垃圾是航天工程非常讨厌的东西,因为它们有一定概率碰到飞船,引发重大事故。它们的速度是普通子弹的十倍以上,所以动能也比子弹高得多。

    虽然人类的飞船,在关键部位进行了加固,但要是被大型太空垃圾打中,也是有麻烦的。

    所以,每艘飞船的自动防御激光,全部处于开启的状态

    “太空垃圾,绝对不会天然产生,只能是人造的!”所有科学家看到太空垃圾,就像看到了宝贝

    紧接着,在这堆太空垃圾中,人们观察到一个类似通讯卫星的球形装置,正快速飞行着。

    它的速度大概每秒钟7公里。

    其中一位舰长反应也是极快,观测到卫星的一刹那,他立刻兴奋地说道:“捕获!将它捕获!”

    随着这位舰长的一声令下,一艘高机动性的“宇燕”从护卫舰中脱出,开始加速飞行,直追那颗卫星。

    接近卫星后,机械臂抛出了一种类似气凝胶网的柔软材料,以削减卫星的速度。

    卫星被顺利罩住,在里边滑行了一段距离,速度终于降了下来,和飞船保持相当。

    然后,它被拉回了飞船

    “捕获了一颗卫星吗?”

    深空号与六艘飞船相差90万公里,看到的画面都有3秒钟的延迟。所以,3秒钟后于易峰才收到这个消息,他微微皱了皱眉头。

    如果是他的话,捕捉卫星前,肯定要先仔细检测一下,看看它到底在不在正常工作,以排除某些潜在危险。

    所以,以他的角度,这位舰长的做法稍稍有些鲁莽

    不过,他也没多说什么。

    90万公里的距离,一来一去,差不多是六秒,这个延迟还是太大了些,不方便指挥。所以,于易峰事先干脆将大部分权利下放给各个舰长,在安全条例内,让他们自行把握决策。

    这次任务,也是对士兵群体的一次锻炼。

    除了“泰坦z”的舰长是许云进,下边一艘“利维坦”舰长是赵耀,其他的四艘都是新兵舰长。

    其实,也不能说是“新兵”,而是从来没打过仗、见过血的那种

    没办法,总不能一直保护他们,他们已经有了足够的训练,只是危机感、任务经验还严重不足

    卫星被运回飞船后,很快进行了第一次的检验。

    它的质量大概560千克,核心部位被某种武器打出了一个小孔,也因为这个破洞的关系,它已经成为一堆太空垃圾,并没有任何信号放出。

    “危险等级应该较低,理论上不会存在炸弹之类。”

    评估完风险后,科学家立刻用机械臂对它进行了隔离拆解,分析具体的性能。

    最先分析的还是材料系统。

    结果表明,无论金属还是玻璃,都是最常规的低级太空材料,例如钛合金、镁合金、玻璃钢等。

    其水平甚至比不上尼克斯文明!

    “这些材料看上去好熟悉呃,不是我说,我们以前好像也用过吧?”

    “是啊难道每个文明的科技树全都一样吗?”几位科学家疑惑道。

    “说得轻巧,你倒是想一条独特的科技树出来这种底层科技,说不定每个低级文明还真的比较类似。只有到了较高的层次后,随着发展方向越来越多,才会形成文明的独特科技”他们边分析,边猜测。

第344章 美丽水世界() 
最简单的材料分析也就这样了,只花了半小时不到的功夫。

    然后是精密结构分析,在各种仪器的帮助下,一切细节都无处遁形。

    “你们看这个电路结构有点像我们一百六十年前的款式,甚至可以说一模一样!”

    “这是cpu吧?应该是硅基芯片,也是这么小小的一个”

    “芯片虽小,但在以前这可是高端物品,只有几个国家才掌握这种芯片制造技术。咦,cpu似乎没有坏掉,还可以使用可以放进博物馆当古董了。”一位专家喜滋滋地说道。

    诺亚号中有一个大型博物馆,专门用来收藏这些“文物”(垃圾),目前已有地球人、火星飞碟、绿光人、土著蜥蜴、尼克斯人这五个文明的东西,现在又可以增加一个

    “一百多年前啊就连用火箭发射卫星的技术也没有几个国家能掌握。说起来,当时航天技术的大发展还是冷战时期哦,后边建设月球基地的时候也发展地很快”

    这些专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有几个老家伙还讲着地球时代的见闻

    捕获到这颗卫星后,整个气氛变得相当轻松。

    他们拍摄了各种照片,将各种数据传回深空号。

    一个文明的科技综合实力,从这个捕获的卫星上,已经可以管中窥豹

    “从小孔中金属融化的情况看,该文明应该有了一定功率的激光武器,可以打击天上的卫星。当然也有可能是卫星打卫星,我们应该注意这种太空武器”一位武器专家对着照片指指点点。

    “不过这种功率,想打下我们的飞船还是比较困难的”

    “从卫星的动力系统,或者其他构造看,整体水平大致相当于人类的地球时代!

    “是的,地球时代!”几位专家经过讨论后,得到了最终的结果。

    “确信吗?”于易峰问道。

    “确信!”其中一位专家点头道:“绝对没有超过那个时代的技术,前后差距不超过二十年。”

    这样一来,所有人都微微放心,一个科技水准类似于地球的文明,对于目前的新人类文明来说应该没有太大的威胁。

    得到这个结果后,一万架准备已久的无人机,从护卫舰中放了出去

    这些量产型无人机体态轻盈,身长一米多,飞行速度很快,同时也拥有不错侦查能力。

    它们将负责第一批次的侦查任务。在没有搞清楚具体状况前,人类肯定不会自己跑到星球上探索那是作死行为。

    一部分无人机中,装载了模拟自蜘蛛形态的小型六足载具。

    这些六足载具是最新开发的机器人,行动灵活,可以用来捕获生物标本、岩石标本等等。同时,它体内还有一些检测仪器,用来检测普通的物质成分。

    当然了,还有一部分无人机装载了某种无人潜艇,用以探测巨大的淡绿色海洋

    一万架无人机出来时,纷纷扬扬像一窝黄蜂,但对比整颗星球,还是渺小地可以忽略。

    它们分散到星球各个角落后,很快化整为零,期间没有太大的事情发生

    随着无人机的搜索工作正式启动,大量的数据源源不断地传回上方的飞船。

    紧接着,“泰坦z”又将资料传回九十万公里开外的深空号。在每秒数pb的资料传输下,各个超级计算机高速工作,试图发现人类肉眼难以探测到的画面信息

    前方工作人员也密切关注各个画面,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星球,他们一个个看上去有些兴奋,也有些紧张。而飞船所有的武器系统,也都处于半开启的状态,随时可以激发

    和前方科学家、军人们的紧张不同,诺亚号中的民众正兴致勃勃地感受着异星风光!经过计算机的优化处理,许多人正带着vr头盔,就感觉真的在驾驶飞机一样!

    一架无人机正在海平面上方40米处低空飞行,它所拍摄到的画面,引发了人们的巨大兴趣!

    蓝绿色的天空,淡绿的大海,偶尔掠过的某些海岛时还可以看见郁郁葱葱的森林!

    那一抹绿色,应该是森林吧

    忽然间,巨大的波浪汹涌而起,水花差点溅到无人机身上!

    趁着浪花涌起的机会,一些矫健的海洋生物从水面上高高跳起,又吸引了大量鸟类生物在半空掠食。

    它们有白色,也有黑色,模样普遍看上去有点奇怪,和地球生物不大一样。

    但却能在它们身上,感受到一种名为“自由”的野性

    甚至还有一种黑色的大鸟,想要攻击无人机!

    它想看看,这陌生玩意到底能不能吃!

    这只大鸟在无人机的机翼上,接连啄了三下,每个人都听到了“当当当”的声响。

    结果它被无人机无情地撞飞了,黑色大鸟非常不服气,跟在后边哇哇乱叫,想要追上来报复

    这种自然的景色,美真的太美了!

    许多人都目瞪口呆,他们张着嘴巴,却说不出什么这就是自然啊!

    于易峰也是激动地不行,他感觉自己的心脏剧烈地跳动着。

    没想到,这颗星球,竟然和地球如此类似!

    好吧,人类的的确确是一种“颜控生物”,人类喜欢看上去比较美丽的东西。

    这些从海洋中蹦起来,或者在天上飞行的生命,从样子上奇怪了点,但比较符合人类的审美一种野性美。

    如果海洋生物都是章鱼、蠕虫等软体动物,或者什么鼻涕虫之类的形状,估计大伙的心脏就跳动不起来了

    让人惊讶的不仅仅是空中,潜艇拍摄到的景象更是令人吃惊,各种海洋生物成群结队,波光粼粼,五颜六色,数都数不过来!

    有些个体只是拇指般大小,身体构造如同透明,有些却如同蓝鲸一般庞大。

    这些生物相互之间,构成了庞大而又复杂的海洋生态链。

    “巨大而庖海洋才是主要的生态系统啊!”

    诺亚号中的民众,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看到这些自然景观。他们带着vr头盔大呼小叫,甚至兴奋地弹跳了起来。

    对于这些人来说,这些奇妙景观是人生中的第一次,对他们的冲击是巨大的。

    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这些东西可不是电脑中的游戏,是真实的存在!

    这种环境是诺亚号中的人造环境不能比拟的!

    特别是,天空中的太阳、朵朵云彩他们从来都没有这样真实的感受过。

    原来,这就是一个自然的星球!这就是,第一代曾经生活过的星球,他们念念不忘的母星。

    原来,人类曾经也拥有过这样的星球啊

第345章 城市废墟() 
看到各种美景,一种奇妙的感情从人们心中萌发,他们太渴望蓝天,渴望大海,太渴望天空中的太阳了。

    许多民众兴高采烈地讨论着,应该去哪里爬山、哪里游泳等等。

    这些富有冒险精神的人士已经迫不及待!

    冒险与好奇,人类从来不缺,这种精神也延续到了后几代。在尼克斯星后期,随着社会的进步,管制也渐渐变得宽松,经常有一群驴友,跑到黑黝黝的洞穴里探险,美名曰“地质考察”

    为此,还出过一次事故

    在那次事故后,政府特地立了不少法律法规,来规范各种冒险行为

    而“迪格114”行星的风光,明显比黑乎乎的尼克斯星好了许多

    巨大的绿色海洋,滔天的波浪,从生物多样性以及美观程度,完爆没有阳光的尼克斯星。

    许多人的心思已经活络起来,疯狂讨论海底探险的问题。

    是不是要设计一艘大潜艇?

    能够潜入海洋深处万米的潜艇!

    “我们对潜艇的研究并不是很多不过理论上应该不难,我们可以自己设计一下要使用核动力的话,可能需要向军方申请。”

    “常规动力就可以了,可能需要用上一些超合金。”

    好吧,诺亚号里边的技术宅就是这么牛逼,自己造一个潜艇,好像也不算什么大事情

    不仅仅是喜爱冒险的家伙在讨论,有些吃货也在兴致勃勃讨论。

    譬如这种看上去胖胖的三眼鱼,好像很好吃的样子;还有这种鸟、这种植物,看上去也很好吃十年生的是不是比一年的更有嚼劲,更有营养?按照华夏的各种习俗,十年生的营养应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