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人都爱马文才-第2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五馆生们来说,这样的方向对他们也是极为有益的。

    首先,这些博士大部分是朝中的官员,在教导他们诸课学问时也会时不时提一些朝中的消息,以及现在朝官的事情,这是这些五馆生们现在最缺少的。

    其次,因为学习这些科目的人少,上课环境比和国子生们一起上课的环境好的多,至少不会有人刁难你让你不准入席,或者老师对你视而不见的情况。

    小班教学的品质提升极快不说,这些教导杂科的老师其实本身在经义和策论上的水平也不差,有些问题其实和他们提问也能得到回答,还不会受到鄙视。

    就如同平原郡那几个庶人学生,现在已经渐渐不再去凑大课,而是在小课上寻求学问上的疑惑之处。

    重新启用“小课”对于国子学原本的学生们来说只是一件新鲜事,他们瞧不上这些“杂科”,自然也不会对它们多做关注,最多觉得是这些五馆生“有自知之明”了。

    其中,最受到皇帝关注的马文才也在这些“杂科”的学生之列,但他比其他人更繁忙,因为他除了杂科,也顶着旁人诸多异样的眼光去读国子学的课程,而且学的居然还算不错。

    废话,复读生成绩能差吗?

    就在所有人都按部就班开始走上自己想要的路子时,教导兵法、任职中书省的先生给五馆生们透露了一个消息。

    北魏北方边镇爆发叛乱,梁帝终于批准了出使北魏之事,已经由中书省下诏向魏国边关递交了国书,请求魏国允许并护送使臣入关前往都城洛阳。

    ***

    “我只能将你送到这里,接下来的路我没办法送你进去。”

    梁山伯将祝英台送到了东阳门外,看着前方高高的围墙,满脸担忧。

    “前方是台城范围了,我现在无官无职,只能目送你过去。”

    “没事,我提前给玄圃园的书馆送了信,他们知道我今天要来,说了会派人接我。”

    祝英台见厚厚的白//粉都掩不住梁山伯脸上的忧色,安慰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放心吧,就是去写写字,有什么好担心的?等下个月你考入御史台也要来台城的,到时候我们就在一起‘上班’了,还能一起‘下班’。”

    梁山伯不太明白上班下班,但还是能从县令的“坐班”中联想到她想表达的意思,只能强忍着担心挤出一抹微笑。

    “希望如此吧。”

    想一想,她居然在古代开始工作了,他们之中最有潜力的马文才还在读研,祝英台油然生出一种惆怅感。

    惆怅之后就是忐忑。

    人形打字机的日子,想想就很苦逼啊。

    挥别了梁山伯,祝英台到了门口,果然有玄圃园的家令在那等着了。

    宫中藏书大多不能流出宫外,有些经史子集就是在太子在台城的别业玄圃园中完成抄录的,如今已经成了文人名士出入之所,所以门卫一听是玄圃园新来的书令,又有太子的属官引领,立刻就放了行。

    那家令领着祝英台到了庄园中,在核对过身份和印信诏书后,便派了仆人领她去书馆那边,又给她发了些笔墨等物。

    “他去书馆那边?我正好也去,我来带路吧!”

    祝英台一出门,就看见一个圆脸的少年伸头伸脑。

    “三……”

    家令吃了一惊,下意识出声。

    “知道知道,散了就回来嘛!”

    那圆脸的少年热情地从祝英台手中接过重重的砚台等物,搬着它们就领着祝英台往后走,边走边搭讪。

    “你新来的?”

    “今日才来。”

    祝英台本着新人刚上班的原则,又是女扮男装混进来的,尽量低调老实,连头都不敢抬。

    “别害怕,太子不经常来这里的,都是去文选楼,这里大部分都是书吏和负责注释经义的先生,都是好相处的人,也不辛苦。”

    那少年笑着问:“你能被太子招来,字写的不错?”

    “还可以吧。”

    祝英台谦虚着。

    “那诗作的也不错吧?”

    少年又问。

    “诗?”

    祝英台懵然摇头,“不会。”

    少年一呆。

    “啊?”

    突然间,长廊那头传来几声清咳。

    祝英台和少年闻声看去,只见一身白色布衣的青年站在廊下,头上还绑着绷带,满脸不赞同地看着这边,神色有些不耐。

    “你怎么在这里!”

    圆脸的少年差点摔了手上的东西,跳着脚问。

    绷带男没有理他,眼神径直从他身上扫过,落在了祝英台身上。

    “你就是新来的书令史祝英台?”

    “是。”

    祝英台微微躬身,勉强挤出一个笑容。

    事实上,祝英台一见这人绑着绷带还来“上班”,都快要哭了。

    说好的都是好相处的人,也不辛苦呢?

    抄书能把头抄破吗?是被书砸的吧?

    不,被书绝壁砸不成这样,这是被砚台砸的吧?

    伤了头还要上班,这叫不辛苦?

283 上班打卡() 
    不能怪祝英台一看绷带男就认怂,主要是这人看她的眼神太过犀利;带着点上位者的审视;还带着看着麻烦的厌恶;要说真是感受的话……

    大概就是听说有一个刺头被分到班上的班主任那种感觉。

    原谅从未走入社会过的祝英台;在她心目中最可怕的对象就是老班了。

    更别说这人还明显被打破了头;不是刺儿头,谁会头破血流啊?这时代的南朝又不是北方,一言不合就抄家伙。

    比起伪君子,祝英台更怕真小人,不会打架也不会吵架啊呜呜呜呜。

    “你别怕他;他不是你的主官。”

    祝英台身边的圆脸少年鼓励他;“他就是个过路的,不在这里任职。”

    听说这人不在这里任职,祝英台松了口气;总算能笑的自然了:“这位郎君好,我是上虞祝英台,来这里抄书的。”

    “你身边那个也是个过路的;不在这任职;费心结交他没有什么意义。”

    绷带男负手而立;看了眼祝英台身边的圆脸少年,淡淡地说:“无事献殷勤的;非奸即盗。”

    “你才奸呢!你全家都奸!”

    圆脸少年气得手上直哆嗦。

    “混账;你脑子坏了吗?”

    绷带男怒目而视。

    这……这是什么情况?

    搞半天他们不是来见自己的;是来吵架的;自己只是倒霉卷进来的小可怜?

    祝英台再蠢也看出两人认识,而且不对付,心里默念着“阿弥陀佛”,小心翼翼地从圆脸少年手中拿过自己的笔墨砚台,露出一个假笑。

    看他这手抖得,跟帕金森似的,万一把砚台摔了,她上哪儿跟人解释去。

    “主官还在等着我,我要去赴任了。”

    祝英台也没上过班,只能照着传说中的那样打个哈哈:“谢谢你帮我领路啊,回头请你吃饭。你们既然认识,请慢聊,慢聊……”

    说罢,她抱着一大堆东西,贴着墙根一点点地挪走。

    绷带男也不拦她,无语地看着她像是壁虎游墙一般低着头“逃跑”了,这才皱着眉不赞同地看向圆脸少年。

    “你来这里干什么?”

    他见少年不说话,突然恍然大悟道:“我想起来了,这个月你和谢家老四有个诗会,是准备让这个祝英台给你做两首诗捉刀的?”

    “你以为我像你这么龌龊?”

    圆脸少年怒极反笑,“我只是惜才,过来看看有这样诗才的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顺便看看能不能从太子哥哥府上挖角到他王府里去。

    当然,这话不能跟他说。

    “倒是你,被阿兄打破了头还这么不安分,你我好歹是兄弟,老这样坏我的事到底是谁不安分?”

    圆脸男又怒又怨。

    “谁来看你的?”

    绷带男忍住翻白眼刺激到他的举动,看都不看他一眼,“我来另有事情。”

    说罢,大袖一拂,也施施然离开了。

    “果然是脑子被砸坏了……”

    圆脸少年憋着一肚子火看着便宜兄弟走开,嘟囔了一声。

    “这祝英台年纪也太小了点吧?难道是神童?”

    也不怪他感慨,祝英台这幅身体年纪本来就小,她又不会装老成,看起来就格外小些。

    “天啊,人去哪儿了?”

    等绷带男离开,圆脸少年连忙沿着祝英台离开的方向追了过去。

    祝英台虽人生地不熟,可这时代的建筑大多是对称的,之前圆脸少年也大致说了方向,祝英台就朝着圆脸少年指的方向走了一阵子。

    没一会儿,她看到这条路朝往一处大院里有来来往往许多束着袖子的人搬着竹简、木片等物来来去去,有些还在院门前的空地上晒着经书、布帛等物,终于停下了脚步。

    应该是这里吧?

    但是之前好像说这条路走到底啊……

    实在不确定路,祝英台决定去找个人问问,所以朝那条路走了过去。

    “请问……”

    路那头忙的热火朝天,几乎用焦头烂额来形容,猛然间看到有个抱着笔墨砚台的过来,顿时喜出望外。

    “你就是被分来填字的吧?来来来,快把这些竹片上的字填出来,再按顺序摆齐了,不然让我们怎么串啊!”

    说罢,那人拉着祝英台就走到了旁边一筐竹简残片旁,把她往前一推。

    “来来来,就这些!”

    “不,不是,我是……”

    那人来来去去搬竹简,力气本来就大,推的祝英台根本没办法好好说话。

    “知道你不想来,谁想来啊,都请辞了好几个了……”那大叔担心她也和前几个一样离开,“殿下令我们半个月内串好这些竹简,可我们连顺序都不明白,难道瞎串?算我们求你了,能写一点是一点吧。”

    祝英台闻言好奇地往竹筐里一看,捻起一片长简,见里面确实是各种残片,有些明显保管不善后上了霉或是被火熏烤过,所以被清洗、处理过,字迹残缺了不少,也难怪这些人说不知道该怎么串。

    “行吧,不过我是新来的,我得先去主官那点了卯才行,而且还得看看我抄书的工作忙不忙,要是不忙,闲暇时候我就来给你们‘填空’。”

    祝英台丢下那片竹简,直起身子。

    “请问秦主簿……”

    “不行,不能让你再溜了!之前那个来填字的也是说去找秦主簿有事,结果跑去书馆了!”

    一听到“抄书”,大叔脾气突然坏了起来,强硬地不让她离开,旁边几个晾晒着竹简的小工也渐渐围了过来,表情不太好。

    “但是我没被分配到这儿……”

    “放肆,你们要干什么!”

    那头圆脸少年追了过来,见祝英台被一群粗鲁的吏工围在其中,顿时厉声疾喝:“那是新来的七品书令史祝英台,是要为太子殿下抄录孤本的,你们是要以下犯上吗?!”

    听闻是“书令史”,这群一身短打的汉子们都愣住了,伸手阻拦的动作也为之一顿。

    圆脸少年庆幸自己来的快,否则就这么个娇弱瘦小的小孩,说不得就要被这些人掰断了手脚。

    “没这么夸张。”

    祝英台也没想到刚刚还笑眯眯的少年郎能突然变得这么可怕,下意识摆手替他们解释。

    “我来问路的,他们误会了……”

    “连你的话都没听完吗?”

    听到祝英台的话,圆脸少年眼睛一眯,浑身气势更加凌厉,“你们都是玄圃园的家奴,一举一动都牵扯到太子,没有脑子就算了,连眼色都没有,果真是一群愚蠢的庶人!”

    以“庶人”相斥,必定是有身份的士族,这些竹工顿时心里咯噔一下。

    他们是这里负责修补完善古籍残本的,对于这些经典,上面大多是抱着“能修缮最好,修不了也没办法”的心理,所以在玄圃园里能分到这里来的本就是最不会讨人喜欢的一群,此时被圆脸少年一喝,这些老实巴交的人一个个吓得向祝英台跪了一片,口子念着请求饶恕之类的话。

    “不用了,没这么严重,你们起来吧。”

    祝英台见黑压压跪了一片,有些人跪下时没注意膝盖下的情况,被裂开的竹子刺的都流出了鲜血,心中有些发堵。

    “不要管他们,回头我和秦主簿说一说,让他好好教导他们一番,居然敢冲撞你这样的清官……”

    圆脸少年讨好地跟在祝英台身边,示意着自己的“能量”。

    “我说不用了!”

    祝英台听到他的话,惊得叫了一声。

    “我现在要去和秦主簿述职,不能耽误,我们走吧!”

    怕再留在这里会吧这些竹工吓死,祝英台一手抱着东西,一手硬拽着身边的少年离开了这里。

    临走前她还回过头,对那些担惊受怕的竹工露出了一个笑容,想安抚他们,让他们别害怕。

    就不知道他们能不能理解就是了。

    但拜圆脸少年所赐,一直到见到秦主簿为止,祝英台脸色都不太好看。

    原本是好好解释就能说清楚的误会,硬生生以这种方式收场,而且还是祝英台信誓旦旦要“低调做事”的第一天,这让她十分心塞。

    都说太子仁厚慈爱,爱民如子,受过他恩惠的灾民和庶人不计其数,可如今他府上一个少年都对竹工是这个态度,太子性格如何实在难说。

    祝英台对自己的前途又开始忧愁起来。

    低调、低调。

    勤奋、勤奋。

    沉默、沉默。

    阿米豆腐。

    “我就不进去了,省得让他看到我在偷懒。”

    身为太子府的主簿,里面的人当然认识他,他懒得多费唇舌解释,遂干脆选择不进去。

    “你直接推门进去就好。”

    “多谢。”

    虽然不太喜欢这少年的跋扈,但她在会稽学馆这么久也知道这不是他的错,他从小受到的就是这样的观念,往往在和“同类”交往时,他们还是有气度又风趣的,所以也只能笑着道谢。

    “还不知道你怎么称呼,没有你我找过来还有些麻烦。”

    “哪里哪里,答应了把你送过来就要善始善终嘛哈哈,你喊我萧三郎就行了。”

    圆脸少年乐滋滋地说,“你记得你之前说的,要请我吃饭哈。哪天你空闲了和之前来接你的王主簿说一声,约好时间我就来!”

    说罢,似是心情大好地离开了。

    小三郎?

    这是什么名字?

    祝英台为难地挠挠脸,感觉这名字有点难以启齿。

    还有那吃饭的话……

    那是客气阿喂,顺口的客气话啊啊啊啊!

    她还没领到工资现在吃住都是在吃老本啊啊啊啊啊啊!

    心里一万匹草泥马跑过,祝英台估摸着自己出门没翻黄历,深吸口气正准备去敲门,门突然从里面打开了。

    “你就是祝令史吧?”

    秦主簿是个笑眯眯的老头,看起来非常和善。

    “我听到外面有动静,就估摸着是你来了。”

    祝英台一见是个好说话的老爷爷心里安了一半,再见他都不多啰嗦从抽屉里拿出一大串钥匙,另一半也安了。

    就怕上司见面说一大堆大道理啊。

    “走,我带你去你要熟悉的地方。”

    他一边领着祝英台,一边絮絮叨叨地介绍。“太子要修文选,亲自拜访了不少高门,借了些不外传的孤本和典藏出来,这些书太过珍贵,而且都要很快还回去,之前殿下调了不少书吏过来,总是让殿下不太满意。”

    “这些高门也不想要字迹平平的书吏侮辱家中长辈的珍藏,非要书品上上的士人抄写,哪里有那么多……咳咳,总而言之,这些抄写的动作都很急,可能没什么时间让你先熟悉了,你就从这间屋子着手吧。”

    他领着祝英台来到一间单独的小院前,院子门外把守着好几个全副武装的侍卫,和之前宽松的环境完全不同。

    秦主簿打开了第一间房间。

    “这里是史籍类,有专门的小厮和侍女负责给你伺候笔墨,你就只要抄写就行。不过你要注意,为了保护这些孤本,这里是没有火的,早上来早点,天黑了就抄不得了。”

    他指了指屋子里。

    祝英台道过谢,从他手里拿过钥匙,刚一迈进屋,就被吓得倒吸了口凉气。

    “这,这些都是我要抄的……?”

    “这只是第一间屋子,后面还有四间,都是您要抄的。”

    听说还有四间,祝英台呆若木鸡地仰起头,看着屋内密密麻麻的经卷书本,脑子里突然响起一首B。

    从天到地,从地到天,天上地下多么壮观,多么壮观,啦啦啦啦啦……

    啦个头啊,摔!

    我还是乖乖去嫁人吧!

284 作文精选() 
    祝英台虽然读的是四书五经;学的是经史文章;可本质上还是个理科生。

    但凡她要喜欢抄书,当年也不会选择读化学。

    所以即使这份工作很适合隐藏身份、很适合现在的祝英台;她的内心也是痛苦的。

    等她知道为了保持卷面干净以及安全考虑,整个书阁里都是没水没火时;眼泪更是往肚子里流。

    这代表除了上厕所能休息一会儿以外;她工作时连口水都没得喝。

    可话说回来;你连水都没得喝又能上几次厕所?

    这简直是个悲剧。

    一开始,祝英台还正襟危坐,用正楷抄写的工工整整字迹清晰,没过一会儿;她连眼睛都开始疼了。

    因为不能用灯,抄写书卷的地方被安排在有自然光源的窗下,只要在太阳下写过字看过书的人都知道;虽然光线好,可是看一会儿眼前全是光晕和重影,眼睛也酸涩的厉害。

    “郎君歇一歇吧。”

    负责伺候笔墨的小厮大概是已经习惯了祝英台表现出的这种情况,体贴地劝说着:“休息一会儿就好了。”

    “这也太费眼了。”

    祝英台放下笔;问身边伺候笔墨的小厮墨童:“之前抄书的人都这样吗?”

    “像这样的书阁有三个,唯有这个不进水火,另外两位书令史都可以用灯的。这边的书令史已经缺了不少日子了,之前都是国子学里闲暇的书吏和学生、以及太子府上的常侍官轮流来抄;写了一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