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似乎是想起袁可立那固执的面孔,朱由校摇摇头才继续说道:“袁可立竟然让水师驾这艘船跑了一趟觉华岛。直到从觉华岛回来这才上报。”
“觉华岛?是辽东的觉华岛吗?”朱由检故意惊呼道:“那么远,跑个来回还不得用一个月的时间。”
第一五一章:珍运船(今天上架)()
“一个月?”朱由校放声大笑,“哈哈、哈哈,小五你也太小瞧咱们的珍运船了。朕明确的告诉你:7天!一来一回总共就只用了7天时间。
这一船就给觉华岛送去了足足1500石各种物资。这么快的运送速度,这么大的运载量!哈哈,就连袁可立都感到震惊。”朱由校整个人都显得极为兴奋。
“按袁可立所奏,要是老天开眼,一路顺风顺水的话,最快4天就能跑个来回。怎么样?没想到吧,小五?”朱由校得意洋洋的显摆。
看着朱由校得意的面孔,朱由检在心中忍不住吐槽:“有什么啊!前世最慢的客船,从烟台到大连也用不上一整夜啊?4天,就这速度也值得骄傲?”
他脸上却故意充满一片震惊之色。
“这么快?我听说去辽东飞马也得跑7…10天吧?大哥,袁可立不会在故意哄咱吧?”朱由检故意从话中挑点小毛病,想打击打击显摆的大哥。
“说什么呢?小五。”朱由校面色一沉,“袁可立绝不是你想的那种人。那个老顽固从不虚报。当初他平定山东白莲妖人作乱时,连所部官军的斩首都无一级虚报,朕信得过他。”
看到朱由检呐呐不敢出声,朱由校放缓语气:“小五,以后你说话要过过脑子,有些话是不能随便乱说的。说了,会伤害忠臣之心的。”
朱由检一脸羞惭之色,“大哥说的是,是小五莽撞了。”
“罢了,也不能全怪你。小五,你毕竟年纪还小,见识也太少。
朕来告诉你,从登州到觉华岛的水路,就是往昔的水师船只,来往也不过需要7…8天而已。
珍运船速度相较以往的船只并未提升太多。袁可立无需为这点小小的提升来哄骗朕。”
“原来是这样。”朱由检露出一副恍然的表情,“大哥还是你厉害,懂这么多。”
听到小五由衷的赞美,朱由校脸上微微一热。
登州至觉华岛的船速,他也是看到袁可立的奏章后,特意做了功课才知道的,实在当不起小五的称赞。
不过能听到小五的赞美,朱由校心中还是非常的开心。
嘴角带着笑,朱由校继续训诫朱由检:“小五,看来你真得好好读读书了。只要你好好的读读书,一定能超过大哥的。小五,你撇什么嘴?”
没想到他轻轻撇撇嘴,都会被大哥看见。朱由检只好苦着脸说道:“大哥,那些子曰诗云的,我实在看不下去。看一会头都会疼,我又不想考状元,不读行不行?”
看到小五的可怜样,朱由校不由想起他读书的时候。
是啊,那些子曰诗云读起来真的很枯燥啊!比起木工技巧的诱惑力,简直是天差地别的距离。
不对,不能让小五就这么轻易的滑过去。
“小五,朕又不是非得要你去读那些子曰诗云。你这么聪明,只要是你感兴趣的书,你就去多读读。世上的书如此之多,朕就不相信你会找不到合口味的书?大哥宫中的藏书,朕许你随便读。”
朱由校的话都说到这个地步了,朱由检还能说什么,他只能恭恭敬敬的答应:“遵命,我的大哥。”
“大哥,登州船厂造珍运船的速度可不算快啊?
就算是4月建成的,这也建了快一年了吧?照这个速度,想凑个10几艘,那还不得需要10多年?这时间未免也拖的太久了。”朱由检赶紧转开话题,不能再让大哥抓着他不放了。
朱由校果然跟着他的话转了思路,“小五,你又错了,谁说一次只能建一艘的?”
指指手中的奏章,朱由校又开始教训他:“小五,你就不能仔细看看,怎么这么不用心。袁可立明明是奏请同时开建4艘珍运船,你没看到?”
晕,朱由检这一下真的给臊了个大红脸。
刚刚看奏章,他为了避嫌只是大略一看。这没断句的奏章,看起来本就费劲,更何况他又是不求甚解。朱由检还真就没有注意袁可立的要求。
注意到小五脸真的红了,朱由校没在追逼,反而从容的给他解释,“这第一艘船建造起来,必定会很慢。
这就像咱们当初做的躺椅一样。第一把,咱们用了3天时间吧?可现在你那工坊,一天怎么也能出个10把8把的。
这造船也是一样。
只要正式定型了,后面的建造速度,肯定会提高很多。朕估计,这4艘只要许他开建,最多到年底就能建成。”
观察到小五似乎完全听明白了,朱由校脸上一下变得不好意思起来。
“小五,这个、这个造船的钱,朝廷现在有些拮据,很难一下掏的出来。你是不是、是不是……”朱由检说话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小,尾音几乎听不见了。
好家伙,这是专门要钱来的。
朱由检真佩服自己的聪明,他一下就明白了大哥召他的真正原因。
大哥还真可爱,要个钱还不好意思直接开口。他大概又忘了他是大股东的事情。
“大哥,一艘珍运船需要多少钱?”受不了大哥那个腼腆,朱由检直截了当的问道。
不就是掏钱吗?好说,咱很通情达理的。朱由检暗中表扬自己一句。
“2万两,一艘只需要2万两银子就够了。”听小五痛快的开口,朱由校开心的说道。
哟,2万两银子造一艘商船?那什么时候才能回本?
好家伙,这海贸还真不是什么人都能进入的。门槛还真是够高的。
听到朱由校报出的价格,朱由检即便有心理准备,还是小小的吃了一惊。
2万两这个数额,大大超出了朱由检的预计,他还以为只需要几千两银子就能造一艘呢。
“大哥,不就是4艘船吗?这银子我掏了。”朱由检硬着头皮,强装大气的答应下来。
没办法,谁叫他充大头来着。
“大哥,造好的那艘,能先借我用一下吗?”本着钱不能白花,朱由检提出一个小小的建议。
“那是可是海船,是开不到京城的。小五你要来准备派何用场?”朱由校对朱由检的要求大感好奇。
第一五二章:去天津看船(求订阅、推荐、收藏)()
面对朱由校的提问。
“我、我,”朱由检感到有些不好意思,“我只是想看看罢了。我还没见过那么大的帆船呢?”
这句话是真的。前世今生,朱由检是真没见过排水量达到数百吨的中式帆船,他是真的非常好奇。
当然,朱由检借船的理由并不只是这一条。
听到有船了,朱由检的第一反应就是借船跑海贸啊。
但当借船二字脱口而出后,朱由检就后悔了。
这是现实,并不是前世玩的航海游戏。在前世的航海游戏中,只要有了船,动动鼠标一切就能搞定。
可在这现实中,当朱由校问他借船的理由时,朱由检才赫然发现他对海贸竟然一无所知。
就算是航海游戏中,想要跑海贸:船、交易对象、港口、航线和拿来交易的商品,都是必须的条件。
可这现实中,好像除了船,其他的条件朱由检一条都不具备。
所以,面对大哥的询问,朱由检只能给出一个看似玩笑的回答。
“只是想看看。”朱由校沉吟起来。
面对朱由检玩笑般的回答,朱由校并未生疑。
有这等玩笑般的理由,才是他那飞扬跳脱的小五。
拿人的手短。小五的这个愿望,朱由校还是要尽力帮他实现的。
“这样吧,小五,朕许你秘密去天津卫一趟。记住,是秘密前去,千万不要让外人知道。朕可不想自找麻烦。”沉吟片刻,朱由校开口交代。
“天津卫,去哪儿干什么?”
看到大哥露出看白痴般的眼神,朱由检恍然大悟,“大哥,珍运船就在天津卫?”
“当然。不然朕叫你去哪里做什么?单纯放你去玩吗?”朱由校看着忽而聪明忽而糊涂的小五,忍不住笑了起来。
“嗯,赶早不赶晚。明天,就明天吧。小五,朕叫张之度明天就陪你去。就用你的马车,3天时间足够跑一趟了。”朱由校十分贴心的为朱由检安排好了旅程。
“啊?才3天?”听到大哥为他安排了天津3日游,朱由检兴奋的脸色顿时垮了下来。
太黑心了,还有比这更黑心的安排吗?
连来带回3天,以这个时代的交通条件,就算用朱由检的马车,路上至少也要1天半。
总算能出趟远门,怎么能如此的草率。
“大哥。”
朱由检再次祭出他的杀手锏。
就见他可怜巴巴的盯着大哥,眼中充满渴求之意。
看到小五可怜巴巴的样子,朱由校的心还是软了。
3天也许是少了一点。
“罢了罢了,那就4天吧。朕许你4天。”朱由校不敢再看小五,硬着心肠说道。
“谢谢大哥。”朱由检赶紧敲定了跟脚。
唉,能多一天是一天吧。
回到信王府,方一进门朱由检就大声叫道:“备车,备车。”
看看已经偏西的太阳,王承恩小心翼翼的询问:“殿下,这天可不早了,若是备车出城只怕是赶不回来了。”
“不回来了。皇兄许孤去趟天津卫,我们先出城再说,省的皇兄反悔。”朱由检意气风发的小声说道。
“这,”王承恩脸上露出为难之色。
“少摆这种臭脸给孤看,还不快去备车。叫楚天行带几个好手随行,再把郑平他们几个带上,这总行了吧?”知道王承恩是关心他的安全,朱由检一叠声的吩咐下去。
听到信王殿下并不是准备孤身出行,王承恩这才安心的前去备车。
随着朱由检的命令,信王府内一阵鸡飞狗跳后,四辆马车先后冲出了府门,顺着大道直奔城门而去。
府门前,想着殿下留下的话,王承恩无奈的摇摇头。
按殿下的安排,王承恩得在府中坐等张之度明天的到来。汇合后,再引领张之度前往城外皇庄追寻殿下。
不过,王承恩敢打赌。殿下绝不会老老实实的在皇庄等他们。想追上殿下,大概得到了天津卫再说。
皇宫
掌灯的时分,朱由校修完手头的一根弧形木柱,小心翼翼的把它放到桌面上。
总算把这根龙骨修出来了,朱由校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这胜利号的龙骨,还真是麻烦。竟然不是由一根完整的巨木制成,而是由几根小一些的巨木拼接而成。
龙骨竟然可以拼接?这与珍运船的结构完全不同。
胜利号龙骨的这种拼接方法,大异于中国传统的榫卯结构,朱由校竟然从未接触过,这引起了朱由校极大的兴趣。
有难度、有新技术、有挑战性,这才是朱由校最喜欢的烫样。
是的,朱由检又在制作新的烫样。
珍运船的建造成功,给了朱由校极大的鼓舞。
“只要朕能把烫样做好,珍运船能造出来,胜利号一定也能造出来。”想到小五描述中胜利号那强大的火力,朱由校的心中一片火热。
“陛下,皇后娘娘还在等您用膳,您看?”见皇帝陛下忙完了手中的活,老太监陆彦邦恭恭敬敬的问道。
“梓童还未用膳?”朱由校惊奇的问了一句,随即他就想了起来:“看朕这脑子。快,去坤宁宫。”
看到久等张皇后,朱由校非常不好意思的笑了。“梓童莫怪,朕今日忙的昏了头,忘了时辰,梓童切莫怪朕。”
“陛下说的哪里话,臣妾本就无事。只要陛下愿来,臣妾宁愿在此等候。”
两人这几句宫廷奏对格式的话一说,突然都感觉有几分生疏的感觉。两人不约而同的想起了小五。
“朕饿了,嫣儿,咱们吃饭。”朱由校脑中想着飞扬跳脱的小五,嘴里随口说道。
“是,夫君。”张皇后听到自己的名字从丈夫口中顺畅的滑出,脸上略略一红,随即就笑盈盈的应了一声。
所有的生疏悄然而散,一句“夫君”叫的朱由校登时胃口大开。一股旖旎的气氛充满了房间之内。
朱由校夫妻二人,甜甜蜜蜜的吃完饭,嗑着瓜子闲聊起来。
“夫君,小五的婚期还有不到一个月了,可那小子对礼仪总是不上心。陆彦邦毕竟只是个下人,又不能责罚于他。
万一成婚的当天,小五要是闹出什么笑话,你这当大哥的,面子上可不好看。”张皇后想起小五的惫赖,忍不住向朱由校告上一状。
第一五三章:生气的张皇后(求订阅、推荐、收藏)()
想起小五的行为,张皇后就有些生气。
明明她与小五约定,每隔10日小五要跟陆彦邦好好学一天。可听陆彦邦汇报,那小子借口陛下相召,与陆彦邦一个照面就躲了。
这怎么能行?
离小五的婚期可不满一个月了。大婚要是闹出什么笑话,张皇后可担不起这个责任。
“什么?小五的婚期还有一个月就到了?”朱由校惊讶的反问,“没那么快吧?”
“怎么没那么快。夫君您真是忙晕了头了。”张皇后轻轻娇嗔了一句。
“你们这些大老爷们,这些事怎么都不上心记。今天都7月十三了,距夫君您亲定8月初九已经不足一个月了。”张皇后把时间算的清清楚楚。
只有这么点时间了?
朱由校变了脸色。他想起自己大婚时,那繁琐的足以让人晕头的程序。难怪!小五一听放他出京会高兴成那样。
看来还不能让小五去天津卫了。
看船以后还有机会,先让小五安安稳稳成完婚再说吧。
想到此处,朱由校开口吩咐:“陆彦邦,你去把信王请来,朕亲自管教管教他。”
扑通一声,陆彦邦跪倒在地,他脸上露出苦笑:“回陛下,信王殿下傍晚时分就出城了,老奴根本请不到他。”
“额,”朱由校一时语塞。
这小子跑的还真快。
算了,真要把小五硬叫回来,想来他也不会甘心,必生其他事端。算了,反正也没有几天,叫张之度盯紧吧。
“通知张之度,行程提前。叫他连夜赶到信王府上,汇合信王。告诉张之度,叫他无论如何都要按时把信王带回来。”朱由校提高了声音,发出一连串的指令。
扭头看到张皇后似笑非笑的面容,朱由校不好意思的解释:“嫣儿,你不提,朕还真被小五给蒙骗了。你这当嫂子的就先多担待一点吧!朕明日就安排赐婚使,专门筹备小五的婚事。”
“你们兄弟啊,都让人有操不完的心。”张皇后轻叹一声,伸手把朱由校身上袍服皱褶掸拉平整。
“陛下,容妃妹妹那里尚需陛下多多关注。臣妾就不多留您了。”张皇后低头行礼,“恭送陛下。”
朱由校脸色一僵,笑容变得不自然起来,“梓童,朕,朕”
看看低着头看不清楚表情的张皇后,朱由校定了定心才流利的说道:“朕去去就回,嫣儿等朕就是。”说完,朱由校匆匆而去。
张皇后抬起头,呆呆的望着朱由校的背影。她突然想起小五的称呼:“亲嫂子”。可不是吗,小五还真的不止她一个“嫂子”。
皇庄
一间宽敞的房屋中,灯火通明。
“你们是不是对被弓手压制很不甘心?”朱由检面对王府一期的少年,沉声问道。
不等少年们回答,朱由检就大声的叫道:“不知你们有什么想法,反正孤是很不甘心。咱们少年队的矛阵威力无穷,凭什么被区区的弓手所压制?”
信王的这句话完全说到少年们心中去了,少年们深有同感,不自觉的都把身体挺的笔直了许多。
“孤告诉你们,会被弓手压制,只是因为我们的长矛够不到他们。若我们的长矛能够到他们,以我们的战术素养,他们还能压制我们吗?你们回答我,有这个可能吗?”
“绝不可能。”少年们齐刷刷的大吼。
“那谁能告诉我,若你们现在开始学射箭,你们要多久才能对抗弓手?”朱由检的声音略低了一点。
少年们没人回答。
“嗯,看来你们都明白,射箭并不是那么好学的。没有3…5年苦练,是射不好箭的。”朱由检边说边走向旁边的箱子。
“幸好对抗弓手,并不是只有一条路。”打开箱子,拿出一支隧发枪,朱由检猛然提高了声音:“能对抗弓手的,还有它!”
单手举起隧发枪,朱由检大声的叫道:“此枪长1。3米,可发射22克重的弹丸,射程超过150步。百步内可穿棉甲,60步可穿铁札甲。它的威力远超弓箭。”
“更重要的是,”朱由检看了看面前眼放光芒的少年们,又把口气加重几分,“孤可以负责任的保证,最多只需3个月的训练,你们就能对抗甚至压制普通的弓手。”
看看双眼放光的少年们,朱由检放缓了语气,“当然,要是碰上百里挑一的神射手,你们仍然不是对手。”
郑平忍不住心中的激动,咕哝了一句。
“郑平,你说什么?”朱由检大声问道。
干脆利落的向前跨出一步,郑平毫不犹豫的大声叫道:“报告殿下,1对1我们可能不是对手,但10对10赢得一定是我们。”
“很好,”朱由检脸上露出笑意,“这句话正是我想说的。拿着。”
朱由检郑重的把隧发枪递到郑平手中。
朱由检本想亲手把枪发到每个少年手中,可面对20个少年他却只有10支枪。这让他不得不打消了亲手发枪的念头。
没办法,这次出城的时机实在太好了,朱由检等不及张彝宪再送来新枪。10支枪作为训练用,也应该勉强够用了。
“把枪举高点。”朱由检冲郑平大声的叫道。
指着郑平手中的枪,朱由检面容严肃的把隧发枪的各个部件和功能,都一一介绍了一遍。末了,他从旁边的箱子中摸出一个不起眼的纸卷。
朱由检把纸卷举在手中郑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