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朝廷各方的反应,似乎也都在等六君子死亡。
六君子就这么不讨人喜欢?
魏忠贤的阉党希望六君子死,这朱由检不奇怪。
魏忠贤想拿六君子的人头来震慑天下,这是非常有可能的事情。
锦衣卫希望六君子死?
这倒勉强说的过去。毕竟他们是案件经办之人,希望尽快结案。
不过,如果六君子都被刑讯致死,那责任就将全部落在锦衣卫身上。锦衣卫就那么愿意担这个责任?
锦衣卫并不是直属魏公公的部下,他们是直接对皇帝负责的单位。魏忠贤对锦衣卫只有监督之权并没有直接管理的权限。
锦衣卫内部的升迁任命,魏忠贤更是无法直接插手。锦衣卫并不是魏忠贤的附庸,更谈不上对魏忠贤言听计从。
相反,如果锦衣卫出现依附魏忠贤的苗头,那等待锦衣卫都指挥使的只能是去职的结果。
天启皇帝是绝不能容忍来自耳目的蒙蔽。
前任锦衣卫都指挥使骆思恭,就是因为有意偏向东林党被解职。现任都指挥使田尔耕会不吸取教训?
锦衣卫北镇抚司具体负责的指挥佥事许显纯,能对魏忠贤言听计从到这种程度?
朱由检真是想不通。
第九十三章:东林党的阴谋(求收藏、求票)()
东林党的反应也很奇怪。
杨涟等六君子入狱后,东林党完全没有以往那种在京城中,相互奔走、积极救人的举动。
他们的重心,反而放到了各地。他们在各地民间大肆宣扬六君子的廉洁和坚毅,似乎是在为六君子的入狱大肆造势。
看东林党的反应,对比前世的记忆。朱由检感觉东林党现在的种种手段并不像是救人,更像是在造神。
东林党一边把六君子捧上天际,一边却任由六君子被酷刑迫害。他们这种反应实在太奇怪了。
朱由检完全想不通。
京城中,魏大中的儿子为筹集锦衣卫追逼的赃款,借遍亲朋好友,才借到3千两银子。
区区3000两银子?
要知道,单只东林党的诸位大佬,哪位没有上百万的身家?
救六君子,中立派系出钱不多,那在情理之中。
可是以东林党在东南的地位,筹集几万两银子应该不是难事。
为什么六君子的家人亲朋,借遍天下却苦求而不得?
这更令朱由检百思不得其解。
诏狱中夜来香传来的一条信息,引发了朱由检的怀疑。
在请托维护六君子的行动中,诏狱中的狱霸燕客感慨了一句:“这几个家伙还真值钱,竟然这么多人盯着。”
似乎知道自己失言,随后燕客向夜来香的联络人,很干脆的开出一个远超平常的价格。
燕客是诏狱内部的代表。他直言不讳的高要价,说明想维护六君子的平安,诏狱内部的阻力非常大。诏狱受到的压力应该不是来自一方。
综合这条信息,朱由检苦思良久,他得出一个他自己都不太相信的结论。
东林党似乎也希望六君子死亡,东林六君子真的是东林党的弃卒了。
只有这个结论,才能合理的解释东林党的一切活动。
东林党应该是想用六君子的命,来换取朝野滔天的舆论支持;用六君子的命换取士大夫阶层对魏忠贤的一致反对;更借助六君子的命向天启皇帝证明魏忠贤的跋扈难制。
在大明以往的历史上,再强大的权阉在士大夫的一致反对下,都会黯然下台,从无例外。
强如王振、汪直、刘瑾等大太监,当初那个不是权倾朝野,最终不都是因为这个原因失势下台的?相信魏忠贤也不会例外。
东林党真正的掌握者,也许正在阴暗的角落中偷笑。
他们可能正迫切的希望魏忠贤杀掉杨涟等人。这样才好用杨涟他们的命换取天下舆论的支持。
也许在他们眼中,清高孤傲的六君子就是为了这一刻存在的。
用六君子的命换取他们的利益,多么合理的交易。
朱由检被自己的推论吓了一跳,顿时感觉毛骨悚然。
用六君子的命换取利益?
前世的记忆告诉他,所谓的东林党可能真的干的出来。
如果六君子真的就这样被诬陷致死,估计全天下还真的会痛骂魏忠贤。很多中立派别也会站到东林党一方。
可谁考虑过,此事会对整个社会造成什么影响吗?
没有人考虑。
没有一个人会仔细考虑此事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魏忠贤和东林党的眼界决定了,他们不会考虑的那么长远。
不对,也许东林党根本不认为会对社会造成影响。
他们也许会认为,为了铲除邪恶的阉党,六君子是死得其所。
六君子冤死对中下层百姓造成的影响呢?
可能在东林党的认知中,中底层百姓就不存在于他们的眼中。
朱由检与他们不同。
前世的记忆,让朱由检会不自觉的考虑事件对整个社会造成的影响。
尤其是对社会中下阶层所造成的影响。那才是帝国真正的民心所在。
在朱由检认知中,六君子的冤死可能会对民心造成沉重的打击(六君子清廉的名声在中下层传扬很广),对大明朝廷的国家信用更是毁灭性的打击(民众不再相信朝廷的公正)。
更可怕的是,按东林党的这种谋划,要搬倒如日中天的魏忠贤,大量的忠直之臣都会作为祭品被送上祭坛。
六君子可能只是第一批。
可前世的记忆告诉朱由检,天启皇帝对魏忠贤异乎寻常的支持。对魏忠贤的信任,天启皇帝至死都没变过。
可以说,只要天启皇帝活着,东林党的谋划就不可能成功。
一旦东林党打倒魏忠贤的目的没有达到,那一定还会有更多的忠直之臣会被送上祭坛。
只有那样才能坐实魏忠贤的邪恶,把魏忠贤罪恶暴露在朝野和天子眼前。
按照这个推断,就算打到了魏忠贤,大明也会元气大伤。如此谋划,东林党用心不可谓不毒。
当东林党只剩虚伪和不怀好意之徒。
当大明的忠直之臣被魏忠贤一扫而空,朝野上下都是蝇营狗苟之人。
当大明朝廷的信用被败坏殆尽。
那时就算朝廷出台再好的政策,恐怕都不会有好的结果。
从歪嘴的和尚嘴里,应该念不出任何好经。
朱由检背后的衣衫瞬间被冷汗打透,细思极恐啊。
朱由检不知道他猜得对不对,但他不希望出现那种可怕的局面。
一旦大明朝廷的权威被破坏殆尽,想要重建那就非常、非常麻烦了。
事实就是这么残酷,六君子的生命,在几方的眼中(包括朱由检),都没有放在眼中。几方算计的都只是自己的利益。
东林党和魏忠贤此次默契形成的行动,杀伤范围太广了。
朱由检绝不能由着他们折腾,他必须出面终结这个事件,希望他的作为还能保住大明的几分元气。
皇宫,慈庆殿
“大伴,孤又要给你找麻烦了。”朱由检思来想去,感觉还是和魏忠贤直言比较好。
“殿下,有话请直说。老奴尽力为殿下排忧解难。”魏忠贤干脆的表态。
前段时间辽东难民的安置,魏忠贤欠了信王好大的人情。当然,就是不算人情,魏忠贤对信王的要求也不敢有丝毫怠慢。
信王受陛下的恩宠,天下无出其右。
作为开府的藩王,还能在皇宫中保留慈庆殿这样规模的住所,就能看出信王在天启皇帝心中的地位。
“那,大伴,孤就直说了。”朱由检略略组织一下语言。
“大伴,孤想请大伴饶杨涟他们六人一命。”
听到这一句,魏忠贤脸色一下变了。
第九十四章:留杨涟一命(求票、求收藏)()
事先,魏忠贤绝没想过信王会为东林党求情。
“是东林党找信王做靠山了吗?”魏忠贤心如电转,“要真是这样,那就出大麻烦了。”
魏忠贤清楚的知道,相比东林党,他最大的优势就是:能直接面见皇帝;以及他与皇帝之间深厚的感情。
但这些优势,信王也都具有。
信王与皇帝的关系,甚至比魏忠贤还亲密。
虽然信王是藩王身份,但信王真要站在东林党一边,那魏忠贤可就压力山大了。
看魏忠贤久久不言语,朱由检只好自行开口解释。救人归救人,他可一点也不想破坏与魏忠贤之间良好关系。
“大伴,孤并不是要你放了他们。孤只需要你留他们一命就行。”
一听这句话,魏忠贤把到了嘴边的推脱之言又咽了回去。
想推脱信王很简单,他只要把事情推到锦衣卫那边即可。
毕竟信王这个层次的大佬都知道,魏公公对锦衣卫的影响并不像传言中那么大。
不过,推脱之言一出口,双方融洽的关系,以后可能就会多出一些隔阂。
“听话意,信王似乎并不是直接站在东林党一边,还是先听听他怎么安排吧?”魏忠贤沉下心来,他也不想破坏与信王之间的良好关系。
“大伴,孤的请求很简单,也没有什么隐含的意义。孤只希望大伴能留杨涟他们一命。就像熊廷弼一样,留命即可,孤并不要求把他们立刻释放。”朱由检把他的想法合盘托出。
“这……”面对信王如此直率的言语,魏忠贤有些准备不足,一时没有回答。
“大伴,孤不会让你为难。杨涟他们的赃款孤都出了,你们只要不在深究即可。至于杨涟他们,就先在诏狱关上几年,让他们好好反省一下吧。”朱由检把他的想法一股脑说出。
“这……,殿下说的哪里话?老奴谨奉殿下懿旨。”听完信王的安排,魏忠贤心中长出一口气,随即赶紧应道。
如此贴心的安排,再不答应,就是给脸不要脸了。
信王看来只是受人托请,并不是直接站在东林党一边。
留杨涟等人一命,很简单。
对于六君子的命,魏忠贤并不执着。
杀了他们,对他能有多大好处?
“请殿下放心,老奴即刻安排。定不负殿下苦心。”魏忠贤心思流转,嘴上补充道。
“既然信王如此给面子,杂家也不是那种杂记的人。只要信王不站在东林党一方,什么都好说。”
听到魏忠贤干脆的答应,朱由检也长出一口郁气。
“大伴,你要抓贪官,干嘛不去抓别人。杨涟这几个看家底就知道没贪几个钱。抓他们干嘛?”朱由检有意埋怨一下魏忠贤。
听信王如此言语,魏忠贤苦笑一声。
他能告诉信王,抓杨涟他们根本就不是因为贪腐吗?
真抓贪腐,他的阉党不比东林党该抓?
幸好信王保的只是杨涟等人,并不是东林党。
不过,杨涟等人被信王保了,原定计划需要马上调整。
想到此处,魏忠贤一时无心再留。
“殿下,老奴这就去为殿下安排。请殿下放心,老奴绝不敢怠慢。”魏忠贤留下一句承诺,匆匆离去。
老魏很给面子,朱由检很开心。
只要魏忠贤这边不再催逼,锦衣卫也就失去追逼的动力。六君子性命就应该无忧了。
至于老魏要对付东林党,朱由检完全无视。
对所谓的东林党,前世今生朱由检都没有什么好印象。
仔细算一下,东林党似乎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政绩。辽东之乱,东林党反而要负很大的责任。
朱由检此次出手为的只是六君子,与东林党无关。
毕竟在大明的官场上,像六君子这种清廉的官吏实在太少了。哪怕他们不会做事,也可以留着做个清廉的榜样。
解决了困扰多时的问题,朱由检心情大好。
还是关注下自己的实业吧。
想改变大明,那些官绅是靠不住的,还是他的实业更靠谱一点。
毛线的改良也不知解决了没有?
京城外,一列长长的商队正在向大兴方向前进。
商队中,几十辆大车堆得高高的。货物虽多可载重并不算大。
这个车队正是来自草原的郑家商队,车上带的全是从草原收来的羊毛。
领队郑明看着越来越近的目的地,心中越发的感到不安。羊毛他是真的带了回来。
几十大车的羊毛,真的有用?
听到商队回来的消息,朱由检很兴奋。
朱由检对草原关注已久,那毕竟是他心中预定的原料供应地。
这个时代信息实在太缺乏了,渠道又少,传递还慢,仅有的一点信息还失真严重。
新建的夜来香对草原也是鞭长莫及,完全触摸不到草原的信息。
这次商队前往草原,朱由检最关注的就是沿途草原的信息。草原的所有信息,无论什么,朱由检都需要。他需要从各方面对草原做出评估,才能了解一个真正的草原。
商队平安归来,马江、徐云龙以及信王府的小太监,都将给朱由检带来最真实的草原资料。
在朱由检的关注下,商队迎来最奢华的休假。
货物入库后,所有商队成员突然变得无比受欢迎。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有好奇的人在打听草原的各种情况。
一点草原常见的知识,甚至一点沿途的趣闻,就能换来一顿丰盛的酒饭和欣赏的目光。
马江、徐云龙五人带来的草原情报,在商队成员的各种细节补充下,逐渐丰满起来。
草原的真实情况逐步呈现在朱由检面前。
这个时代的草原远比朱由检想象的落后。
成吉思汗的辉煌早已远去,金帐汗国也都早已崩溃很多年。
草原名义上还是黄金家族的血统为尊,实际更多时候还是强者为尊。
谁的部落势力强大,谁就说话硬气些。
草原与大明的敌对状态持续了200多年。失去中原文明的补充,草原的文明退步很快。
现阶段,草原甚至不如元末先进,政治、经济、军事更是全方面落伍。难怪前世有明朝和蒙古是在比谁更烂的说法。
第九十五章:魏忠贤的无奈(求票。求收藏)()
现今的蒙古大汗…林丹汗,正野心勃勃的想恢复成吉思汗的荣光。
无奈,除了他的本部察哈尔部,草原上其他的部族根本不太听他的招呼。
林丹汗从万历四十年真正掌权开始,屡次帅众袭扰大明,虽然声势浩大,但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
唯一亮点,只在万历四十五年与大明达成互市的协议。
林丹汗如此战绩带来的威望,根本不足以慑服草原上的强大部族。
萨尔浒战役之后,后金崛起。
由于畏惧后金的战力,林丹汗对后金的退避,更损害了他的威望,使更多部族离心。
这种状况下,林丹汗的一心振作,反而使草原局势更加混乱。
在林丹汗的逼迫下,蒙古科尔沁部有可能与后金联盟。
朱由检惊得睁大了眼睛。
这可是件大事,若真让后金趁势收服了草原,那辽东的压力可就大了去了。
“靠,是因为我这只小蝴蝶忽扇这几下造成的吗?”朱由检心中实在难以接受。
没等朱由检消化完这令他郁闷的信息,夜来香的消息又给他添了一份堵。
“欺人太甚。”朱由检愤怒的狠狠拍击着桌案。
“老魏这是说话不算话吗?”
“王承恩,你马上去见魏忠贤,当面问他,这是怎么回事。”朱由检狠狠的拍着面前的信笺。
王承恩一脸雾水的捡起信笺,看朱由检激动表情,他不敢怠慢,赶紧转身离去。
出门后,王承恩细读了一遍信笺内容,终于明白了信王殿下激怒的原因。
王承恩知道信王为东林六君子,向魏忠贤求情的事。他也知道魏忠贤痛快的答应了信王。
可这份信笺上明白的写着,六君子在诏狱再次受到酷刑的摧残,六人都差点被当场毙命。若非狱中有人尽心照料,估计六君子这次都很难缓的过来。
这是什么意思?
这不是直接打信王殿下的脸吗?
说一套,做一套。难怪信王殿下生气,魏忠贤这不是在戏耍殿下吗?
信王殿下受辱,王承恩感同身受。
带着滔天的怒火,王承恩直奔魏忠贤的私宅。
京城,魏忠贤的私宅
王承恩怒火中烧的来到魏忠贤私宅门外。
不等门房询问,王承恩骑在马上就硬邦邦的吼道:“去,告诉你们魏公公,就说王承恩请罪来了。”
不明就里的门房倒是很有眼色。他虽然不认识王承恩,可王承恩那身大红袍服他还是认得的,那是与他家魏公公完全相同的服色。
更何况,王承恩嘴上说是请罪,人却根本没有下马,一脸的怒气,哪有一点请罪的样子。说问罪来的倒还差不多。
门房很有眼色的迅速进去通报。
片刻之后,魏忠贤竟然亲自出现在门前。
这真是好大的面子!
要知道,魏忠贤自升任东厂督公以来,还从未亲自迎接过任何人物。
看到魏忠贤亲自迎出大门,王承恩怒气消散好多。他也不好意思再端坐马上,连忙下马迎了上去。
魏忠贤明显知道王承恩的来意。他一把拉住王承恩的手,亲热的招呼:“王总管许久不见,今天来的正好,杂家一定陪您多喝两杯。”
王承恩从没见过这样亲切的魏忠贤。
往日在宫中时,魏忠贤总是一副威严的面孔。对他们这些低级内侍,从来就是严厉有加。
他那见过如此面孔的魏忠贤,心中的怒火一时发不出来。只能随着魏忠贤进入府内。
进入府中分宾主坐下,魏忠贤不等王承恩开口就直接说道:“老弟,是杂家事没做好,劳你跑这一趟,真是不好意思。”
看魏忠贤诚恳面容,王承恩心中的怒火又消散几分。
他微带怒意的问道:“魏公公,你这事办的可太不漂亮了,信王殿下在府里都摔了杯子。杂家服侍殿下多年,还从没见殿下发过这么大的火。”
“是、是、是,是老奴对不住信王殿下。”魏忠贤苦笑一声,“杂家也才接到报告。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