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嫌京城不好建窑,执意要回老家,我就让他回去了。”
“朝廷铲除了那个土霸赵家,没人再欺负他们,他们乡民的日子现在都好过了不少。”
朱由检哇啦哇啦的说了一串。
“要我说,那些土霸死绝了才好。还敢打着朝廷的旗号给自己家收税,真当自己是土皇帝啊?”朱由检又愤愤不平的补上一句。
“大哥,你这模型做的这么精细干什么?”朱由检盯着朱由校手里的船模型问道。
“这可不是一般的模型,这是烫样。”朱由校嘴上回答,心中却在想,是该叫锦衣卫查查现在颜神镇的状况了。
第七十九章:颜神镇的变化(求票、求收藏)()
青州,颜神镇
琉璃匠师岳大石感觉他这段时间就像做梦一样。今年才满18岁的他,竟然从颜神镇去过了京城,还见到了信王。
看着山上熟悉的窑口,岳大石又拧了自己大腿一把。
好疼,看来真的不是做梦。
那就抓紧干活吧,他可不能辜负了信王的期望。
信王管他吃,管他住,还救了他爹。
这份恩情,咱不能忘。
更重要的是,信王没说他想烧出大块琉璃是妄想。信王更肯定了他对琉璃烧制的猜想。还聘他担任信王邸的首席琉璃匠师。
信王说他的想法是对的,想烧出大块的琉璃,就要提高琉璃窑的温度。为此,信王还专门派人为他寻找筑窑匠师,按他的意思改窑。
信王还告诉他,木柴提高窑温太费力了。要他改用那种黑黑的煤炭烧窑,信王说,那样火力会更足。
信王还说,琉璃胚料烧化了可以用长铜管吹成瓶子。
信王还说,琉璃胚料烧化了加上碱面可以变得清澈透明。
信王还说……
信王什么都懂,真是天神一样的人物。
“大师,窑已经筑好,是否开始装窑?”管家开口问道。
“大师,现在我还不算。总有一天,我会让所有人都心悦诚服的叫我一声岳大师!”
岳大石看看身后的管家,大声叫道:“开工,装窑喽。”
安排岳大石回颜神镇制作玻璃,也是朱由检的无奈之举。
制作琉璃的原料,朱由检完全不知道是什么成分,他可不相信是块石头就能烧成玻璃。
很遗憾,作为琉璃匠师的岳大石也弄不清楚。他只知道使用本地的哪些山石,换个地方的他就不敢肯定了。
信王邸的那块巴掌大琉璃佩,只是岳大石偶然烧出来的。
朱由检看过。那块琉璃佩,虽然色泽浑浊、杂质众多,像是一块低劣的玉石,但材质真的就是前世的玻璃。
在信王府的哪段时间,朱由检把前世所知不多的玻璃常识全都告诉了岳大石。
岳大石利用王府的条件,做了详细的实验。
那块琉璃佩经过高温融化,添加碱面澄清。在降温至半凝固状态时,岳大石用铜管成功吹出了一个浅色的透明花瓶。虽然模样还有点怪怪的,但真的算是一个玻璃花瓶。
可惜,有关琉璃胚料的烧制,岳大石对所用原料真的说不清楚。无奈之下,朱由检只好安排一队人手,伴随岳大石返还他熟悉的颜神镇,组建玻璃作坊。
幸好,颜神镇赵家的地契大都已经转到朱由检手中,信王邸完全可以在颜神镇建立一个庄园,来解决玻璃作坊的安保问题。
只是,多了一个玻璃作坊,信王邸的护卫力量变得更捉襟见肘起来。
颜神镇多了一个王府庄园,反而刺激了镇上的经济。
大批人员的进驻,要基建,要吃饭,要穿衣,那样不得依靠镇上解决。信王邸又不缺这点银钱。
没有了土霸赵家,少了一个扒皮的阶层,颜神镇的税收也暂时恢复了正常标准。更因为王府庄园建设的拉动。颜神镇呈现少有的欣欣向荣的景象。
颜神镇的乡民过上了从没想过的幸福生活。
这就是呈现在锦衣卫面前的诡异状况。
没有土霸乡绅,百姓生活似乎过的更好了。
颜神镇的情况通过锦衣卫的报告,传到天启皇帝手中。
天启皇帝看看锦衣卫的报告,瞅瞅架子上的玻璃花瓶,心中拿定了主意。
京城,魏忠贤的私宅
魏忠贤满脸笑容。
天启皇帝还是信任他的。东林党的舆论攻势反倒帮了他的忙。天启皇帝同意他重拾张居正的改革。
“各位,今儿咱们好好议一下,怎么推行新政。”魏忠贤笑着说道。
他的改革当然不能还叫张居正改革,门下的清客给定了个名字叫天启新政。对这个名字魏忠贤很满意。
不同于魏忠贤的意气风发,顾秉谦和魏广微一个头有两个大。
这新政还怎么推行?不推行最好。
推行这种新政要得罪多少人,恐怕他们会家族尽毁,死无葬身之地。
顾秉谦和魏广微根本不愿也不敢开这个口。
他们不开口,崔呈秀却无法回避,他也没有资本回避。
崔呈秀属于是完全依附魏公公的官员,没有魏忠贤的赏识,他什么也不是。
魏公公既然下定决心推行新政。那无论前方是刀山火海还是悬崖峭壁,他也只能迈步前行。
“督公,小儿以为,这新政关系太大,是不是在多找几个人讨论一下,更为稳妥?”崔呈秀顾不得被别人分宠,做出最后的努力,希望能改变魏忠贤的想法。
也许反对的人多了,魏公公就会改变主意。
看看打定主意不开口的顾秉谦和魏广微,又看看一脸躲闪的崔呈秀,魏忠贤慢慢收起了笑容。
这几个心腹似乎没有闯劲了,杂家看来需要再找些新人了。
“好,那先这样吧。”魏忠贤点点头慢吞吞的说道。
背上一阵发凉,崔呈秀心中有些发毛,真不知此次选择是对是错。
这次交换还不错,朱由检开心的想到。
一个玻璃花瓶换来一个皇庄,这买卖做的值。
现阶段,每多一个皇庄,朱由检就多一个根据地。
皇庄的一切是完全脱离大明文官的掌控,完全是由皇家做主,这种特性朱由检最为喜欢。
真得谢谢大肆扩充皇庄的武宗正德皇帝。
在大明各地,有钱庄支持的夜来香,逐渐放开了手脚。他们的渗透行动开始加快。虽依旧行走于低等阶层,但借助各种手段,夜来香开始将各地的力夫逐渐纳入他们的掌控之中。
于此同时,大众钱庄前门店的朱掌柜,也带着信王新的指示前往南京,他将出任大众钱庄首任南京总掌柜。
朱掌柜此番任务很重,他将在建设南京分店的同时,还要督导各分店开展放贷业务。
不过,不同于京城钱庄的低利率。朱由检订下的南京放贷利率,最低一等只比市面通行利率低半成。
没办法,南京是大明陪都所在。更是大明勋贵的大本营,放贷的勋贵实在太多,朱由检也不敢一下得罪太多的勋贵势力。
和气才能生财不是。
第八十章:银子的运输问题(求票、求收藏)()
作为大众钱庄南京总掌柜,朱掌柜既高兴又有些担心。
升职是好事,可他万万没想到,信王殿下竟然一下把他提拔到如此高度。
南京啊,大明陪都所在,仅次于京城的存在。
这么重要的都市,这么大的市场,殿下就这么轻易的交到他的手中?
说实话,朱掌柜到现在还有些做梦的感觉。
“也罢,既蒙信王殿下看重,咱自当以命相报。”朱掌柜暗自下定决心。
虽说下定决心,可朱掌柜还是无法解开眉头。
没办法,信王殿下安排的工作还真不少。
建新店,开展放贷这些在京城做老了的业务,朱掌柜并不担心。
在南京配套发行5价纸也不算什么新业务,顶多就是找印刷书局麻烦一些。
最麻烦的是它。
摸摸胸口的书册,朱掌柜的眉头又打了一个结。
这两地汇兑可真没接触过,朱掌柜最担心的就是这个业务。
信王殿下还真是敢想,京城、南京两地只需在大众钱庄开出银票,凭票就可到另一地钱庄兑换银子。这种业务还真是前所未有啊。
想想殿下那坚定的面容,朱掌柜又稍稍放下心来。
如果能严格按殿下所说,银票、密文、印鉴三重严格校对,这业务似乎也没什么问题。
“就怕工作做不细。”品品殿下说过的话,朱掌柜眉头慢慢松开。
是啊,只要工作做细应该就不会有问题。他要做的不过就是严格管理罢了。
信王殿下真是天授之才。
汇兑业务一旦能顺利展开,别的不说,单京城和南京两地的大众钱庄有效的连成一个整体,就极大的增加了大众钱庄的抗风浪性。
以后,想再挤兑钱庄那难度可大了不是一点半点。
等大众钱庄分布于全国的网络逐步连通,钱庄就能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不过,汇兑业务一旦展开,必然牵扯两地银钱的大量往来。
银子如何运输?
如何才能保证银子的运输安全?
朱掌柜眉头皱的越发的紧。
“哎,我操心这个做什么?这些自有殿下安排,我只需按计划而行就是。”朱掌柜忽然想开了。
这种事对他可能是个难题,对信王殿下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吧?
朱掌柜没想到,对银子的运输问题,朱由检还真是有些挠头。
运输银子,最好当然是建立专业的运输团队,走运输安保一体的路线。
可安保护卫,这种准军事组织的界限如何把握,才不会引发朝廷猜忌?
这实在让朱由检有些挠头。
“也不知道各地大商行和王府商队的护卫都是怎么编制的?”朱由检嘟囔着,翻开王府搜集的资料。
事关重大,他也不敢贸然决定。这种涉及武力组织的建立,必须需要各种情报的有效支持。
从王府搜集的资料上看:现阶段,大明各地,正规商行很少有专业的护卫队。
毕竟大明现在还没到天下大乱的时节,各地也没有那么多的山贼草寇。大明商路还是非常畅通的。
现阶段的官府还有足够的威慑力,大多数商队在安全上都没有问题。
中小商行运输贵重商品时,往往会临时聘用护卫保护。
大明的市井之中,有一种“打社”组织存在,他们就提供这种护卫的业务。
这种打社往往由武馆组成,组织方式有些类似后来的镖局。不过现阶段还比较粗狂,应该属于镖局前身的存在。
大型商行背后都有官方的背景,运货往往都是依托漕运出行,既安全又省钱还能有效逃税。
王府商队就更简单了,走的都是官府的路子。只要打开王府的字号,带上几个王府护卫,就很少有人敢太岁头上动土。
就算没有政治权利,王府也不是什么人都敢招惹的。
综合一下,现阶段各地商行表面的护卫,都还停留在10个8个人的小型团队模式上。
至于非正规的商队吗?那就属于非法的范畴了。例如私盐贩子往往都是几十人的存在。
不过,敢啸聚上百人还真没有。
谁敢名目张胆的啸聚那么多人,绝对属于乱匪谋逆的范畴了。
别看大明名义上皇权不下县,可一旦出现此等集团,一定会招致巡检丁壮或当地驻军的围捕。对有可能动摇统治的事情,朝廷绝不会坐视不理。
“得,按这份资料,护卫队计划似乎搁浅了。”朱由检咬了咬牙。
“不行”,朱由检邹起眉头,“别的护卫暂时还不要紧,钱庄护卫队是一定要建。”
未来随着汇兑业务展开,大笔的银子往来,没有护卫?
开什么玩笑,护卫少了都不成。
那是可是大笔的银子,诱惑力可海了去了。
没有严格的安保,肯定出事。咱可不能出事之后再后悔。
“这事还真得大哥首肯才行。”朱由检考虑再三,发现还是不能瞒着朱由校私建护卫队。
不能为了这点小事伤了兄弟情分。
京城,皇宫,长春宫
朱由检蹑手蹑脚的走向朱由校身后,正想大声吓他一跳。
“小五,你看朕这艘船怎样?”朱由校的声音传来。
这一问反倒把朱由检吓了一小跳。
也是,虽然朱由检入宫不用通传等候,可他到的消息皇帝一定知道。想吓皇帝,还真是有点难度。
“大哥,你就不能装作不知道我来吗?干嘛吓我。”朱由检无趣的叫道。
“是大哥不对。下次小五再来,大哥就装做什么都不知道。”朱由校脸上露出微笑,一脸的宠溺。小五还是小孩子脾气。
看朱由校手中快要完成的船模,朱由检一下想起上次大哥说的名词。
“烫样是什么东西?”
“烫样就是模型。不过,不是随随便便做的那种把玩的模型。是严格按实物精心仿制,与实物一点不差的模型。”朱由校解释的好辛苦。
“不就是按比例缩小的高仿真模型吗?看大哥说的多累。”这话朱由检没好意思说出口,只在心中暗笑。
“大哥,咱钱庄运输银子得靠你才行。”朱由检直接了当的提出要求。
“运输银子?”朱由校有些摸不着头脑,朱由检思维跳的好快,正说烫样呢,怎么跳到银子上了。
看朱由校不解的眼神,朱由检就知道,和他这种技术控,讲过的钱庄情况都白费了。
“唉,大哥,咱们钱庄需要经常在京城和南京之间运输银子,需要专门的护卫。”叹口气,朱由检重新提出要求。
“运多少银子?需要专门护卫?”朱由校感觉有些好笑,什么时候银子也需要专门运输了?又不是户部和太仓的税银。
“没特殊情况,大概50万两一次吧!”朱由检也不太确定,也许用不了这么多。为了引起大哥重视,还是多说一点吧。
“多少?50万两一次?”朱由校睁大了眼睛。
第八十一章:辽东大屠杀(求票、求收藏)()
听到50万这个数字,朱由校十分惊讶。
他知道小五有钱,很会挣钱。今年过年的时候一次就给他拿来30万的分红。
可朱由校怎么也没想到,朱由检竟然能有钱到这种程度。
一次运输50万两银子。
户部和太仓一次运的倒比他多,可那是大明朝廷税收的银子。
这还真是富可敌国了。
“这50万两又不是我的。”感觉似乎吓到朱由校了,朱由检赶紧解释。
明白了。小五只是帮商人运输银子,从中收点好处。这似乎不好动用官兵吧?
“用咱们的兄弟货栈,不行吗?”朱由校皱了皱眉问道。
“大哥,这是银子,50万两银子。用兄弟货栈,万一被抢了,怎么办?”
“这倒也是。”朱由校摸着下巴上的短髯说道。有短髯的修饰,他显得成熟了很多。
这么多银子,不派人保护不行。直接调用官兵更断不可取。
按小五的想法,这又不是一次两次就完事。一旦消息泄露,调官兵为商人运银子,那些文官还不翻了天。
绝不能直接调用官兵。
朱由校的眼睛转到小五身上,解铃还须系铃人。
小五就是王爷,何须朕出手。
“小五,这好办,朕许你开府就是。朕给你从御马监调500人划入王府护卫,你自行调遣就是?”朱由校轻描淡写的说道。
天启四年五月,信王朱由检正式开府。
京城,魏忠贤私宅
“督公,该下决心了。”一个俊秀非常的中年文士焦躁的催促到。
“这个?”魏忠贤手指不住地敲击桌案,一时难以决断。
方才面前的美秀士冯铨给他送来一个信息,东林党又在筹划大规模弹劾他,领头的又是那个杨涟。
是否先发致人?魏忠贤一时也难以决断。
私宅中的魏忠贤一时拿不定主意。在远离京城的辽东,一幕幕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却正在上演。
辽沈之间这片广阔的平原,这片曾经繁华的汉民聚居地,如今已形同鬼蜮。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就是最好的写照。
辽沈之战,后金胜的很容易,持续时间也很短。战争并没对民间造成太大的破坏。
破坏来自努尔哈赤。
占据辽沈之后,努尔哈赤发布的第一道政令就是“圈地与计丁受田令”。用这道政令把辽沈之间的田地划归八旗,汉民沦为奴隶。
努尔哈赤嘴上说“抗拒者被戮,俘取者为奴”,实际执行的是“不论贫富,均皆诛戮”。
他一边高喊着优待“尼勘”,一边却从未把汉人当人看。
占领广宁后,努尔哈赤严令汉人与女真人合户,已经完全把汉人作为奴隶看待了。随后他更是发布剃发易服令,用屠刀逼迫汉人低头。
天启四年初,努尔哈赤采纳范文程迁都的建议,把目光转向内部。
他借迁都沈阳的机会,又对辽东汉人举起了血淋淋的屠刀。
对于汉民,努尔哈赤一直心怀疑惧。
女真人口实在太少了,就算连年从海西等深山老林抓捕生女真入籍,后金也只有5、60万人。辽东300多万的汉人足有女真人口的5、6倍之多。
这巨大的人口差距让努尔哈赤难以放心。
一旦大明军队打来,汉人又从中响应,后金战局就将不可收拾。
就算大明一时不敢打来,这么多的汉人中,一旦出个英雄,有组织的抱成团对后金也是一个巨大的麻烦。
还是杀了好,只有死了的汉人才是好汉人。
对于熟悉大明风俗的努尔哈赤来说,剃发易服令只不过是他为杀人找个借口罢了。
不把汉人减少到一定的数量他怎么能放心,他怎么敢放心。
广宁到手后,大明的战略大撤退造成了几百里地的无人区,使努尔哈赤更有了对内的信心。
“太慢了。”努尔哈赤烦躁的撇了一眼范文程,随手就是一鞭子抽了过去,将范文程抽了个趔趄。
只是迁都而已。
一点小事,让这汉奴搞得这么繁琐,几个月还没成行。努尔哈赤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