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比护卫们,张云翼很强。可萨尔浒一战,他似乎被后金兵吓破了胆子。
这样简单推算一下,明军与后金兵的战力会有多么大的差距?
“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
朱由检倒吸一口凉气。他被自己无意中的推算吓了一大跳。
“怎么可能,明军的战斗力怎么会如此孱弱?”
“这么孱弱的明军,是怎么打赢万历三大征的?”
朱由检百思不得其解。
“高起潜,把萨尔浒战役的资料,不,把所有有关辽东的资料统统给孤找来。”
“王承恩,把张云翼给我叫来。”
朱由检放下手上一切事物,无视眼前的时间。他迫切的要见见这个张云翼,他希望张云翼能够给他解开这个谜团。
在信王邸的演武场,朱由检见到了张云翼。
张云翼是个粗壮的中年人,看不出确切年龄。他满脸都是散乱的胡须,身上也明显缺少打理,一身劲装显得破旧不堪,上面还有疑似血迹的斑点存在。
灯光下,张云翼看着面前清瘦的少年,吃惊不小。他只听说信王年少,可没想到信王会如此年少。
面前的信王,根本就是个稚气未脱的大男孩。看上去也就才13、4岁的模样。
只是偷瞄了一眼信王殿下,张云翼就急忙跪倒叩拜,礼教的森严可不是闹着玩的。
看着眼前这个粗豪大汉的叩拜,朱由检心中很不舒服。他来这个时代虽然已经两年了,但他心中对叩拜依然不太适应。
尤其这种具有军人气质的粗豪壮汉叩拜时,朱由检格外不适应。
跪拜中的大汉,哪里还有一点军人的英武之气?
朱由检伸手拉了张云翼一把,竟然没有拉动。“嗯,底子很扎实啊。”
“起来吧,无需多礼。”朱由检赫然的缩回手来,随口问道:“你叫张云翼?”
“小的正是,”张云翼嗓音很粗。
“给他搬把椅子,”朱由检向随侍的太监吩咐道。
张云翼感激莫名,从没有大人物这样对待他。
信王总比总兵大吧?
他在辽东当兵几年,连参将的面都没见过几次。就更不用说,和总兵大人搭话了。
椅子搬来,张云翼只敢小心翼翼的用屁股挨着椅子坐上一点。他记得父亲去见千户大人是就是这样坐的。
看到张云翼别扭的做法,朱由检微微一笑。他走过去,拍拍张云翼的肩头,“好好做,你这个样子,孤都替你觉得别扭。”
张云翼涨红了脸,把屁股挪到椅子上坐稳。不过,椅背他是说什么也不敢靠上去的。
看他做好了,朱由检拍拍手,回到自己的座位。“这就对了吗,孤看你有从军的经历,你是亲身参加过萨尔浒之战?”
听到信王殿下的询问,张云翼腾地一下站了起来,一脸通红,显得羞愤至极。
“坐下,坐下。”朱由检故意没看他的脸色,直接问道:“萨尔浒之战当时到底是个什么情况?是现在各处传言的样子吗?你是亲身经历者,孤想听听你的见闻。”
看到朱由检清澈的眼神,眼神中没有一点讽嘲的味道,有的只是浓浓的求知欲望。张云翼张了张嘴,又颓然坐下,他明白,信王殿下并不是有意要笑话他。
萨尔浒是张云翼的逆鳞,在军营时,不知为此与别人打过多少次架。
每次别人在他面前提起萨尔浒,伴随的都是浓浓的不屑。
对于这种不屑,张云翼想不明白,没经历过的人有什么资格评论萨尔浒之战。
多少次午夜梦回,张云翼都是一身冷汗被吓醒,弟兄们的血总在他眼前凝而不散。
萨尔浒已经成为张云翼心中一根深深的刺。
这根刺扎的很深,已经破溃成脓了。
第五十七章:溃卒眼中的萨尔浒之战(求求、求求求求)()
想到萨尔浒,张云翼又抬头看向信王。
这次,他顾不得失礼,他死死地盯着信王殿下。
不过,他在信王脸上真的没有找到一点讽刺、不屑的表情。信王脸上只有浓浓的求知欲和某些不解的困惑。
定了定神,回想萨尔浒之战种种细节。
“都5年了?”张云翼喃喃的说道。在信王的注视下,他终于找回曾经的勇气。他决定自己把心中的这个脓包挑破。
仿佛知道他的决定,张云翼似乎看到信王的眼神里,也有了鼓励的味道。
张云翼整理一下思绪缓缓开口讲述起来。
在亲身参加过萨尔浒之战的张云翼描述下,朱由检才对那场改变晚明局势的大战有了真正的认识,也对这个时代的战争有了初步的了解。
残酷的战争完全不是前世描述的那个样子。
首先,萨尔浒之战,并不是什么以少胜多的伏击之战。
张云翼当时就在大明的北路军。
当然,他只是一个基层的小旗,对整个战役的战略一无所知。
在张云翼的口中,其他几路明军的动向和战况他并不知情。他们北路军当时是,完完全全的和后金打了一场阵地战,并非遭到了什么伏击。
萨尔浒战役开始时,张云翼本属辽东总兵马林的部队,自然被编入北路军。
张云翼只记得,在营地大伙等了10好几天,说要与援军汇合。可他们并没有等到援军,部队就匆匆出发了。
他们从三岔儿堡出发,一路搜索行进,行军速度并不快。
万历四十七年四月十四,北路军在尚间崖遭遇后金兵。
北路军在马林指挥下摆开阵势,正面迎战后金。
这是张云翼第一次和后金正规军队交战。后金军队的悍勇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
那天,明军排出的是标准的野战阵型:最前方是密布的各种障碍;障碍后是密集成列的火枪手。
张云翼的小旗是肉搏兵种,十几个人拿的都是刀枪等肉搏兵器。
战争开始时,敌人相距还远,暂时不需要张云翼的小旗上前。
太阳超过树梢时,后金率先发起进攻。
面对明军严正的阵型,后金军队并没有用骑兵直接冲阵,而是由步兵率先发起了冲锋。
大群的后金重甲步兵慢慢向明军阵线走来。
后金重甲步兵各个身披重甲,手持盾牌,密集排列,形成一条严密的防御线。后金的弓箭手躲在重甲步兵后方慢慢向明军靠近。
距离明军阵线大约200步,后金弓箭手就开始向天仰射。在这个距离上,放箭只是起个骚扰的作用。
杂乱的箭雨落下,北路明军的火枪兵虽然缺少护甲,但也很少有人受到伤害。
一波箭雨过后,后金兵继续推进。相距150步时,后金兵的弓箭手再次仰射。
这次,空中落下的箭雨有了一定的准头,明军火枪兵受伤的开始增多。火枪手们有些沉不住气了,有个别火枪兵忍不住开始还击,但效果极差,完全没有效果。明军的基层将校开始大声吼叫,一边鼓舞士气,一边维护阵型纪律。
两轮箭雨过后,后金继续逼近。
双方相距100步时,后金弓箭手全力放箭,连续3波箭雨给明军带来大量伤亡。
明军再也无法忍受,开始开枪还击。但在这个距离上,明军的火枪威力太小,又是直射火力,即无法对后金的重甲步兵造成有效伤害,又无法伤害重甲步兵后方的弓箭手。明军只能依靠阵中的少量弓箭手,给后金弓箭手造成少量伤害。伤害交换比明军大亏。
后金继续向前逼近。
70步,双方远程攻击全都开火,火枪和弓箭的准确度都有所上升,双方都开始出现大量损伤。
明军无甲,防护太差,损失远远高于后金兵。张云翼的一个弟兄就在此时中流箭受伤。
后金兵依靠重甲冲到50步内,开始拆除明军布下的障碍。明军虽然集火射击,但明军火枪的破甲能力实在太小了,无法有效击穿对方重甲。
后金的重甲步兵虽有不少受伤,但仍能坚持作战。
实际直到此时,双方死亡人数都不太多。
在拆除障碍的对射中,明军渐渐坚持不住,伤亡越来越大。
张云翼的肉搏小旗,就在这个时候被调到阵线前列,预备肉搏。
障碍很快被排除,后金重甲步兵发起决死冲锋。
仗打到这儿,张云翼心中清楚,明军已经有些不妙了。
后金重甲步兵一头撞进明军阵线。
双方一交手,张云翼就感到不好。后金步兵的护甲太厚,张云翼的刀根本无法砍透对方的护甲。他麾下弟兄纷纷伤亡,也没能真正打死一个后金兵。
张云翼虽然悍勇,但他在其他弟兄的拼死相助下,才格杀一个后金兵,这对大局根本无用。
明军此时已经快要维持不住阵型了,总兵马林被迫放出最后的胜负手:他手中最精锐的家丁。
马林亲自带头冲击,大批的家丁跟随。这支精锐力量的投入,暂时稳住了明军的阵线。
在张云翼眼中,往常无往不利的精锐家丁,这次也碰到了对手。
后金的重甲步兵,像发了狂一样,不顾死伤,死死缠住总兵家丁。
后金的神射手趁机重点攻击总兵家丁,家丁们大量战死。就连马林也身中两箭,数位保护他的贴身护卫战死。
很明显,这是后金专门制定的战术,专门杀伤明军的精锐家丁和各级军官。
各级军官和精锐家丁的大量伤亡,导致明军阵型彻底崩溃。
张云翼混乱中发现,后金的骑兵也开始冲击过来,明军一败涂地。
一场数万人的大战,在日头刚刚过午,就以明军的崩溃,宣告结束。
明军阵型崩溃,大军彻底混乱后,张云翼依靠过人的身体素质从败军中逃生。
这场战斗给张云翼留下很大的心理阴影。后金太强大了,在张云翼眼中,明军输的毫无悬念。
远程攻击不如对方,近战也不如对方,防御也不如对方,兵力好像也少于对方,士气更不如对方,这要是不输恐怕才是奇迹呢。
与张云翼的这次交谈,对朱由检震动很大,前世的一些想法太想当然了。明军在辽东的屡战屡败,自有战争规律在里面,完全不是书本上总结的那么简单。
“书本上的东西,确实只是纸上谈兵,与现实真的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对战争的看法,也许只和王化贞,是一个级别吧?”朱由检对自己默默地做出评判。
第五十八章:努尔哈赤的野望(求求求、票)()
打发张云翼离开后,朱由检久久没有说话。
张云翼属于明军的基层将领,他描述的场面可能有些偏颇。但从他描述的战场情况看,明军和后金兵之间战力差距之大,让朱由检不寒而栗。
这不科学啊?
后金怎么可有如此逆天的战力,难道女真满万不可敌,不是吹出来的?是真的?
怎么可能?
朱由检疯狂的想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否则,他绝对无法安然入睡。
不管什么时间了,在朱由检的要求下,各种资料纷纷被找来,堆满了王府的书房。幸亏信王邸对资料收集比较看重,不然还真无法达到朱由检的要求。
朱由检埋首资料堆里,不停的翻看,焦灼的心态让他忘记了吃饭和睡觉。王承恩的几次催促,都被他赶了出去。
终于,萨尔浒之战的前前后后,被朱由检一点一点拼凑出来。
萨尔浒之战,这场大明王朝走向没落的转折点,前世各种书籍都有无数的描述。
在朱由检有限的记忆中,大家不约而同的把失利归罪于主帅杨镐的愚蠢、明军的腐化和努尔哈赤的英明神武上。好像很少有人提到,交战双方的实际实力对比。
朱由检感觉自己终于拨开了萨尔浒上空的迷雾。
按照张云翼的描述,结合朱由检对其他资料的查阅,一个相对合理的结果出现在朱由检面前。
按各种资料分析,朱由检发现,萨尔浒之战明军怎么打都是输,完全没有取胜的可能。这种结果,早在战役开始之前,就已经成为板上钉钉的事实了。
后金方面,努尔哈赤在军事方面的天赋,不可否认,是非常高的。
少年时,努尔哈赤在大明辽东总兵李成梁的麾下长大,这段经历为他一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辽东李成梁的部队,是当时明军最有战斗力的部队。是标准的明军野战部队编制,采用精锐部卒(精干家丁)驾驭一般部队(稍加训练的炮灰)方式编组。
李成梁在战场上的作战模式是:先用一般部队消耗、疲惫对方,最后由精锐部卒一锤定音。
在面对辽东土著部落和蒙古人的挑战时,这种战术非常管用。
几十年间,李成梁就是依靠麾下近万的精锐部卒作为骨干,又有大明庞大的资源作为后盾,方能纵横辽东、横行无忌。
随着李成梁的老去,他的部队也慢慢腐化,钢刀慢慢变钝了。
李成梁死后,大明对辽东的控制力开始减弱。
努尔哈赤趁势而起,他一边仿照李成梁的部队,努力训练精锐部卒;一边结交辽东的地方官,用各种手段拉拢腐化他们。
精锐部卒训练艰难,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训练出来。
经过艰苦努力,努尔哈赤终于打造出一支精锐部卒,并借助这支力量统一了女真各部。
在10几年的征战中,努尔哈赤的精锐部卒变得越来越庞大。
萨尔浒战役时,努尔哈赤投入的部队,就是他10几年征战锻炼出来的这支精锐力量。
统一女真各部后,手中力量大增的努尔哈赤开始发愁。他的领地太小,根本养不起这支精锐力量。他必须要为他的部队找到新的养料。他把目光投向了大明。
而此时,大明刚刚结束了万历三大征。虽然三战都取得胜利,但也消耗了大明太多的精锐部卒,辽东更是被抽成了真空。
辽东空虚,更诱发了努尔哈赤的野望。
始终潜伏在大明体系内的努尔哈赤,对大明的各种消息都了如指掌。在对大明军队进行深入研究后,努尔哈赤更加坚定了反叛的决心。
经过屡次试探和对大明各种消息仔细的梳理后,努尔哈赤确定大明已是强弩之末,短期内根本无法支撑第四次大征伐。他完全可以在大明反应过来之前,就打下一块地盘割地称王。
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袭取抚顺,据此发布七大恨,悍然举起反旗。
努尔哈赤的冒险成功了,历任辽东地方官员不负责任的瞒报,造成万历皇帝极大的误判。萨尔浒之战就在明军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开始了。
萨尔浒之战开始时,杨镐虽然宣称有47万大军,实际明军总数只有10万人左右,各处援兵根本还没有集结到位。
可能是因为补给压力太大,在杨镐的指挥下明军贸然发动进攻,还是分四路进攻。最多的一路也不过只有3、4万人。
从指挥上来说,杨镐根本不是一个合格的统帅。他同后来的袁应泰、王化贞一样,都是不具备军事指挥能力的文人。在他的计划中,分四路进攻却完全没有重点,四路部队相互之间也严重缺少联系。
更让朱由检气愤的是,杨镐对后金的侦查做的非常差。他甚至连努尔哈赤的主力,到底有多少人都不太清楚,更不要说努尔哈赤主力的装备以及编制了。杨镐根本不知道努尔哈赤到底在哪里?他只是想当然的,给四路部队划定了一个目标:赫图阿拉。
缺乏保密观念的杨镐,就连这份破绽百出的作战计划又早早泄露出去。
得到准确消息,本土作战的努尔哈赤,可以从容的集结主力6万多人,以绝对的优势兵力,分别攻击每一路明军。
这就是努尔哈赤的“任他几路来,我自一路去。”的作战方案。
更可怕的是,许多年来努尔哈赤一直是以明军作为假想敌,他是有目的的在打造他的部队。
面对明军,努尔哈赤放弃了骑兵冲阵的战法,他专门采用克制明军的重甲步卒为战斗主力。
针对明军以火绳枪为主的远程攻击,努尔哈赤看出明军火绳枪破甲威力不足,他大大加强了冲阵士卒的披甲厚度。他的部下,最强壮的战士甚至身披3层重甲。
努尔哈赤还针对明军士卒缺少护甲的缺点,重点使用强弓重箭作为远程攻击手段,以加大对明军的远程杀伤力。
在他的有意安排下,当重甲步卒冲进明军的阵型以后,明军为了维护阵型只能出动精锐部卒(家丁)。这个时候,努尔哈赤安排的神射手会重点狙击精锐家丁和明军各级军官。
一旦明军的家丁和各级军官伤亡过大,就无法继续维持阵型,明军阵型将被后金步兵彻底打乱。
当明军阵型彻底崩溃后,努尔哈赤的骑兵才会针对性投入战斗,最终彻底击败明军。
对努尔哈赤的一切都不知情的明军,在杨镐的严令下,按那个破绽百出的计划出发了。
第五十九章:努尔哈赤的逆天运气()
萨尔浒的战斗首先在西路明军打响。
此时的明军拥有大量参加过万历三大征的老兵,还具有相当的战斗力。
几路部队的指挥官也都是征战多年的老将,努尔哈赤根本没有得到伏击的机会。
当时,西路军杜松部只有3、4万人。当他发现后金全部主力来袭时,立即采取了结寨对抗的手段。面对后金部队,西路明军依然成功建立了一座简陋的营寨。
为了争取时间,努尔哈赤的部队立即以重甲步卒为主力发起进攻。
依靠营寨作战的明军实力大增,后金一时攻击不下。
这时,运气站到努尔哈赤身边。
天降大雾。
看到这儿,朱由检也只能摇头哀叹:“天不佑大明啊!”
大雾中,明军的火绳枪完全失去了威力。后金的重甲步兵趁机打破明军营寨,混乱中明军大败,杜松战死。
击败了西路军,努尔哈赤借助骑兵的机动力,主力迅速转向北路明军。并在野战中,击败北路明军,就是张云翼所在的部队。
努尔哈赤的部队经过修整后,转向南路。
南路明军刘铤部被努尔哈赤几乎全军歼灭。朱由检手中资料太少,无法判断南路明军具体的战场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