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哥,我,我们不能孤军留在朝鲜。那样,我们随时都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朝鲜赔付的财宝、粮食、物资我们都已拿到,我们是时候该回家了。
二哥,我们应该遵从汗令,与镶红、镶白两旗一同回撤。”
在济尔哈朗略显畏缩的侃侃而谈中,阿敏终于明白了,岳托和阿济格敢孤身前来他镶蓝旗的原因。他还是低估皇太极了。
大明天启六年,后金天聪元年,后金东征军主将阿敏,被迫下令撤军。镶蓝、镶白、镶红三旗结束东征撤回盛京。
女真八旗重聚盛京,皇太极终于完成了后金力量的初步整合。
ps:书友们,我是喜马拉雅听风,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四六三章:袁崇焕与祖大寿()
辽东,宁远
城外官道上车轮滚滚,烟尘四起。一队明军护着数十辆十分沉重的辎重车,缓缓向远方行去。
城头上,袁崇焕望着远去的车队长久不语。
良久,袁崇焕猛然转头吩咐他的中军官:“何可纲,传令下去,从即日起,宁远进入戒备状态。”
“抚台,这可使……”
听到袁崇焕突然下令,要宁远进入戒备状态,祖大寿心中就是一急。
宁远一旦进入戒备状态,那他与后金的粮食交易就要大受影响。后金现在可出到了13两银子一石的天价,哪可是大笔的真金白银啊!
本能的欲出声阻拦,可才开口,祖大寿就看到袁崇焕那严厉的眼神,似刀子一般直接扎了过来。
在袁崇焕刀子般的眼神威逼下,祖大寿口中的声音渐小,直至再无声息。
“祖将军,本抚希望你能记住,这军人的职责就是打仗。无论何时,都请你不要忘记才是。”
听到袁崇焕冷冷的言语,再看看袁崇焕那张消瘦的黑脸,祖大寿心头一震不敢再行出声。
“遵令。”
一旁传来很干脆的一声应和,中军官何可纲不理祖大寿想说什么,接袁崇焕命令直接转身离去。
望着何可纲迅速离去的背影,袁崇焕心中满意的点了点头。
辽东明军诸将中,满桂悍勇鲁直、勇猛无双。
只是,宁远战后,满桂恃勇而骄,为人又不通兵略,不知全局之重。与袁崇焕的矛盾迅速扩大,最终袁崇焕只能奏请朝廷,把满桂调离宁远,让他去山海关就任总兵。
除开满桂,祖大寿是关宁军老人,在军中声望甚高,个人也颇有几分武勇。
只是,祖大寿私心太重,为人做事有些太滑,让袁崇焕颇不放心。袁崇焕总是要时不时的敲打一下祖大寿才行。
而剩余朱梅、左辅以及新调到宁远的赵率教几人,相比满桂和祖大寿无论武勇还是声望上,都是颇为不如。袁崇焕用着总是感到不那么合心意。
像赵率教和朱梅现在就被袁崇焕打发去抢筑锦州去了。
现下袁崇焕最看好的,其实就是这个何可纲。
现任都司佥书的何可纲,是当年随袁崇焕一同连夜冲入前屯的护卫,是袁崇焕一手提拔起来中军官。
何可纲训兵的手段不错。在何可纲的训练下,袁崇焕的亲军卫队算是纪律严明也颇有些战力。
在去年的宁远大战中,何可纲率众亲卫面对凶悍的后金悍卒和后金密集的箭雨,他们站在袁崇焕身前,一步也不曾退却。
而战后袁崇焕为何可纲向朝廷请功时,何可纲却以卫护袁崇焕不利(袁崇焕中箭受伤)而再三推辞。
这见强敌而无惧,见功劳又不贪,如此的人品人性,对袁崇焕又言听计从,何可纲怎能让袁崇焕不喜欢、不信任。
只是,何可纲毕竟毫无背景只是小卒出身,即便有袁崇焕强力提拔,现在也还无法为袁崇焕提供太强助力。
眼见何可纲背影已远去,袁崇焕看着惊若寒蝉的祖大寿,放缓语气解释:“大寿,本抚知你是在为本抚考虑。但是,大寿你可知道,本次兵部所传备战谕令,可是崇祯陛下初登大宝后亲身所下的第一道圣谕?”
“崇祯陛下所下的第一道圣谕?”
听清袁崇焕所言,祖大寿原本伪作的惊慌之色,登时变成了真正的惊骇。
消息渠道不通,这就是身为边将的祖大寿与身为文官的袁崇焕之间,最大的不同之处。
身为边将的祖大寿他只是接到朝廷的喻令,只知道朝廷需要他们这么干。他怎会知道朝廷下此喻令背后的缘由?
而身为文官的袁崇焕就不同了。作为文官,袁崇焕朝中总会有那么几个同年、同乡、同学的,会为他送些朝廷喻令背后的消息。让袁崇焕知道该怎样正确对待朝廷的喻令。
若非如此,袁崇焕又怎能屡次踩准朝廷的脉搏,屡次获得越级提拔?
袁崇焕最让祖大寿所折服的,不就是袁崇焕那出类拔萃的,对朝廷大势的掌握吗?
可要没有朝廷内部的消息,袁崇焕又怎能把握朝廷的大势。
现在袁崇焕所言的内幕,祖大寿这还是第一次听闻,他如何能不惊骇?
崇祯陛下的第一道喻令,这意味着什么?
历经宦海的祖大寿,岂能不知道其中的含义。
崇祯陛下的第一道喻令,他们要不做的像模像样,那他们以后还想不想升官发财了?
看祖大寿一脸的惊骇之色,袁崇焕语气却更显平缓:“大寿,你可还知道,朝廷为了此次备战,从内阁中专门抽调了黄立极等三位大学士,与户兵工三部尚书共组了‘宁锦战备小组’,以推动此次备战的进行。
朝廷如此坚决的态度,岂容我们阳奉阴违?”
看了一眼脸上惊骇更盛的祖大寿,袁崇焕嘴角微微上挑了一丝。
自去年宁远大战后,袁崇焕与满桂对敌战略分歧太大,两人间的矛盾彻底爆发。袁崇焕无奈只能申请将满桂调离。
满桂调离后,袁崇焕对军队的掌控只能越发的依赖祖大寿。
今年后金攻打东江毛文龙和朝鲜,宁远明军本该攻击后金以作策应。可袁崇焕却无奈的发现,他根本无力去进攻后金。
以祖大寿为首的关宁军,一听要长途跋涉主动去攻击后金,全军上下全都是一脸的愁容。
如此的军心士气,让袁崇焕立马想到当年导致孙承宗辞职的那场柳河之战。他又如何敢强行出兵?
深知关宁军内情的袁崇焕,无奈之下只能同意祖大寿的提议,派人与后金议和。
当然,袁崇焕与后金的所谓议和只是一个幌子。袁崇焕真正想要的,是趁后金无暇西顾之时,抢修锦州城,为宁远防线增加一个战略纵深。袁崇焕是实在不想直接面对后金的直接冲击了。
袁崇焕知道,祖大寿借他与后金和谈的机会,私下里在与后金做生意。可为了他抢筑锦州城的战略,袁崇焕还是默许了祖大寿的私下交易。
但是今天祖大寿竟然要质疑他备战的命令,这袁崇焕就难以忍受了。
袁崇焕可以允许祖大寿借机发财,但他绝不允许祖大寿质疑他的命令。
盯着祖大寿的眼睛,袁崇焕语气异常的严厉:“祖大寿,此次后金鞑子云集沈阳,若是能如我们所愿发生内讧最好。若是鞑子无事,那我们就必须得小心鞑子的攻击才行。
更何况,朝中陛下与内阁的眼睛现都已望向了我们。关宁军若表现的明显惧战不听招呼,你该知道我们会有什么下场!”
请记住本书:。。阅读网址:
ps:书友们,我是喜马拉雅听风,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四六四章:周遇吉()
周遇吉骑在马上,满心都是紧张。
周遇吉没法不紧张。他一个总旗,麾下总共也只有30多个弟兄。可他要押运的这批辎重,单大车的数量,都比他们弟兄的人都多。
更何况,这押运得是什么东西,别人不知,他周遇吉还不清楚?
周遇吉心中是真的很纳闷。这么大的一批火药,袁抚台和祖军门怎么就敢只派他这么个总旗来押运?
是,周遇吉对自己的武勇,一向是很有信心的;对他麾下兄弟的武勇,也有着足够的信心;他的这个总旗,38人的人数,也算是军中少有的多人数总旗。
但他们就算再骁勇善战,单他一个总旗,人数实在是太少了些。
这几十车火药,他们就算是一人看护一辆,他们也守不过来啊。
虽然上峰下的命令说,只需他们把运输队护送到海边码头。
这宁远城到海边码头总共倒也只有几十里路,当天就能送达。可火药这东西又不是别的军械,万一碰上什么意外,他们一个看护不到,一支火把大概就能把他们这支运输队,轻松的送上西天。
这支运输队运送的可是宁远三分之一的储备火药。
背负着这么巨大的责任,承受着这么巨大的威胁,你让周遇吉如何能不紧张?
“大哥。”
二弟周遇祥紧催战马,紧赶了两步追到周遇吉身旁低声说道:“大哥,你看咱是不是想法联系下满总兵,咱们想法调到山海关去吧?”
一边说,周遇祥一边小心的打量着周遇吉的脸色。看到周遇吉脸上并无恼怒之色,周遇祥才又小心翼翼的发出感慨:“大哥,就冲这次给咱的活,我看这宁远,咱们是很难继续待下去了。”
脸上虽不动声色,周遇吉心中却也无奈的叹息一声:“这宁远,确实是让人很难待下去了。”
周遇吉是大明锦州卫军户出身,是土生土长的辽东人。要按大明现在执行的‘以辽人守辽土’的政策,骁勇善战的周遇吉绝对应该是关宁军的中坚力量。
可是,出身低微、个性鲁直、不善逢迎上司的周遇吉,在关宁军却并不受欢迎。
关宁军是天启二年,孙承宗组建宁远防线时,以大明辽东溃军为主体编组而成。
大明在连续输掉了萨尔浒、辽沈、广宁等数个关键战役后,原本的辽东都司已彻底崩溃,李成梁时期留下来的辽东老兵,也彻底损失殆尽。孙承宗组建的关宁军,可以说是一支彻头彻尾的新军。
为了迅速建成宁远防线,也为了迅速恢复关宁军的战力,孙承宗提拔的关宁军军官,大多是历经过辽东的各个战役,有着丰富的战事经验的原辽东都司军官。
为了提高关宁军抵抗后金的军心士气和责任感,以及减轻大明朝廷戍守辽东的负担,孙承宗又上禀朝廷,安排关宁军在宁远屯田。
这就是孙承宗的‘辽人守辽土’,以及‘有恒产者有恒心’的建军想法。
粮草、军械、军饷、田地,为了守住宁远防线、为了将来能反攻后金,孙承宗为关宁军争取到了他所能争取的一切。
可是,孙承宗万万没曾想到,他提拔的关宁军军官,是大多历经了辽东各个战役,也确实有着丰富的战事经验;但这些军官们却大多都已被努尔哈赤统帅的后金鞑子,给打的吓破了胆。他们根本就不敢直面后金,更不用说和鞑子野战交锋了。
而孙承宗争取来的丰厚的钱粮军械,和允许关宁军屯田的政策,更加重了这些关宁军官惧战畏战心思。
能安安稳稳的种种田、发发财,干嘛要去同后金哪些野蛮人打生打死?
正是在关宁军的这种心态下,才有了导致孙承宗辞职的那场柳河惨败。
在惧战畏战为主流的关宁军中,像周遇吉这种时刻渴望与后金战斗的勇士,又怎么会受欢迎?
去年的宁远之战,关宁军迫于朝廷的压力,尽全力总算守住了宁远城。可这场所谓的‘宁远大捷’,却依然没能激发关宁军战胜后金鞑子的信心。
关宁军主流依然不相信他们能战胜后金鞑子。也正因如此,积极求战的满桂,才会被关宁军排挤,最终被迫调离了宁远。其实,若非蓟辽总督王之臣大力挽留,满桂绝不会被调任山海关总兵,而是会直接调回关内。
积极求战的满桂一走,身负血仇、整日想与后金鞑子战斗的底层军官周遇吉,又怎能不受到祖大寿等主流关宁军军官的排挤?
现在的主流关宁军军官,像祖大寿、吴襄等人,他们需要的是听话的家丁,以及能老老实实种地的农奴。他们不需要周遇吉这种不听招呼,一心只想复仇的勇士。
所以,在战后的宁远,守城时毫无畏惧、大笑邀战的总旗周遇吉,反而有了待不下去的感觉。
仰头望望天色,周遇吉轻轻摇摇头,似想把这些无趣的想法晃出脑海。
撇了一眼不住打量他的周遇祥,周遇吉脸色一板:“老二,你那来这么多废话。有这精力,赶紧滚前面去,给我去好好探探前路。”
见大哥周遇吉沉下脸来,周遇祥不敢再说,放马向前方冲去。
望着周遇祥的背影,周遇吉心中暗道:“老二你说的轻巧。咱们去联系满总兵?满总兵就那么容易能见到?向我们这等小人物,想调到远离鞑子的山海关?唉!”
哀叹一声,周遇吉心中拿定了主意。
赵率教赵参将正在锦州筑城,他还是申请调去锦州吧?
锦州距后金鞑子更近些,以后必定是鞑子攻击的第一线。调去锦州应该会比去山海关容易的多吧?
去锦州也能多杀几个鞑子。
“大哥。”
刚前出没多久的周遇祥,又大呼小叫的跑了回来。
“什么事?”
周遇吉眉头一皱,脸色又沉下了几分。
这个老二,老是这么沉不住气可不行。
跑回的周遇祥没再注意周遇吉的脸色,他乐呵呵的叫道:“大哥,前面有个车队,说他们是兄弟货站的,是来接我们尽快赶去海边的。他们说,海船都已经到了,他们掌柜的都已经等急了。”
“兄弟货站?海船?”
听到这个消息,一直满心紧张的周遇吉,心头猛然一松。
这些货是运给兄弟货站的,那就好,那就好啊!
ps:书友们,我是喜马拉雅听风,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四六五章:马江的不耐()
交代麾下弟兄小心看护好运输队,周遇吉提马向前,亲自去观察那接应之人。
当远远看到路上那排列整齐的一队护卫时,周遇吉知道,来人确实是那兄弟货站了。
排列如此整齐的队列,周遇吉在宁远只见过那么一家。周遇吉相信,别说宁远,恐怕就是全大明,可能都很难再找到第二支像兄弟货站这样的护卫了。
不,不对。
周遇吉忽然想起,宁远除了这家兄弟货站,那大众钱庄的护卫也是一样的整齐,一样的肃然,一样的不同凡响。
哦,传说好像货站和钱庄他们两家是一个东家。
想起听到的传言,周遇吉微微摇了摇头。
只要是他们两家的护卫,就算只有两三个人一起行动,那整齐划一的独特气势,也绝对是与众不同让人过目难忘啊。
确认来人真是兄弟货站,深深又盯了一眼那排整齐肃立的护卫,周遇吉一边甩镫下马,心中忍不住再次涌上一股羡慕之情。
“要是能学到几分此种练兵的法子,那就好了。”
自见识过兄弟货站和大众钱庄的护卫后,周遇吉和宁远的其他明军将领一样,也曾私下尝试以这些护卫的标准,来训练他麾下的弟兄。
可同其他人一样,当屡试不得其法后,最终周遇吉也只能无奈放弃那种想法。
周遇吉也曾想过直接登门求教。可当祖猛在大众钱庄吃了大亏的消息慢慢传开以后,周遇吉就再也不敢升起那种不切实际的奢望了。
祖猛是谁?
那可是祖大寿的亲侄子,正儿八经的祖家人。
就连祖猛都因骚扰大众钱庄被重责了50军棍,那他周遇吉要惹烦了人家,还不得掉了脑袋?
周遇吉相信,连祖家向来暴躁跋扈的祖猛都吃了大亏,这关宁军中恐怕没谁还敢再凑近那两家了。
人家背景够厚、后台够硬,能让祖家丢了面子都不敢往回找。可周遇吉他们这些关宁军中的小兵兵,又怎敢冒得罪祖家的危险去凑近钱庄?
当然,周遇吉他们这种关宁军的低层小校手中也没什么钱,也不太需要钱庄的业务。
看到周遇吉下马,马江从兄弟货站的队伍中走了出来。
“你是本次的领队?你们怎么走的这么慢?”
上下打量了一眼周遇吉,马江眉头微皱毫不客气的问道,语气里充满了浓浓的不耐。
本与关宁军约定在海边码头交接的马江,实在等的不耐烦了才会率队前来接应。
马江就不明白,关宁军为什么就非要送到海边码头交接,而不许他们直接从宁远军械库搬运?
马江并不认识周遇吉,他只能从周遇吉的衣甲上分辨出,周遇吉只是一个小小的总旗。
一个总旗?
本就不耐的马江,心中怒火砰然而起。
兄弟货站和大众钱庄分店进驻宁远后,马江秉着不为信王府招灾的想法,一直在尽量远离宁远的各位军政大员。他生怕为当年的信王落下个私交外臣边将的罪名。
所以,当年面对祖猛的骚扰,马江没留丝毫的余地。那时,马江要的就是为钱庄立威。
马江想的没错。当祖猛因骚扰钱庄挨军棍的消息传开以后,兄弟货站与大众钱庄的威风,马上在宁远立了起来。钱庄和货站也因此如愿的与关宁军疏远开来。
可谁想的到,这转眼之间信王殿下竟然就鱼跃龙门,化龙成功。
信王殿下化为真龙,马江忽然发现,他与关宁军的过度疏远,现在似乎反倒成了个错误。
与关宁军走的如此疏远,他又如何能迅速得知关宁军的动态。
东厂出身的马江,在得知朱由检登基为帝的第一时间,就本能的把监视宁远动态当成了自己新的职责。
眼光扫过周遇吉那身总旗衣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