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本纪-第1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朱由检这个假设的问题,沈有容似乎早有研究。他只是略做思索就痛快的拿出了答案。

    “若是红毛番来了那么多战船,那老夫必须以大船吸引敌方炮火,再以纵火船趁隙围攻才有望取胜。”

    沈有容看着朱由检凝重的说道:“不瞒殿下,老夫心中也早就盘算过。

    真要对付那种数量的强敌,老夫最少需集结200艘以上的战船,才有取胜的可能。

    而就算最终能胜,也肯定要付出大批冲锋战船作为代价才行。”

    听到沈有容的明确回答,朱由检脸上微微动容。

    前世大明与荷兰人的料罗湾海战,郑芝龙好像就是用这种战术打败了荷兰人。

    看来沈有容水平确实很高啊,他对抗荷兰战船的战术构想还是很到位的。

    看信王动容,沈有容还以为信王是对他所想战术有不满之处,急忙开口解释。

    “殿下,红毛番的火炮犀利,对咱们100料以下的中小型船只,只需连续命中数炮就能将船击沉。

    想不付出巨大的代价,就想轻松击败他们,那是绝无可能的。”

    话说出口,沈有容忽然回过味来。他何必对信王如此在意,信王可掌握不了他沈有容的仕途官运。

第三四七章:武臣的地位(求订阅、推荐、收藏)() 
    “沈将军,咱们的珍运船要是加装上大炮,能对抗红毛番的战船吗?”

    随着朱由检这句真诚的问话,沈有容心中总算想明白,他到底为什么会如此在意信王的态度。

    因为这位信王殿下确实是真心实意的向他请教。

    以信王那尊贵的藩王身份,能做出如此真心诚意的请教姿态,他沈有容又怎能不在意?

    想当初,初入官场时,沈有容曾数次想辞官归乡。

    那数次辞官的原因,都是因为沈有容提出的合理建议,完全被他的上司无视了。

    这让沈有容很有受伤的感觉。

    可直到沈有容调到福建,听说了俞大猷的遭遇后,沈有容才知道他是多么的幸运。

    俞大猷那可是与军神戚继光齐名的名将啊!

    嘉靖年间“俞龙戚虎”的名号,那可是天下皆知。

    单从威名论,那时的“俞龙”还在“戚虎”之上。

    就连戚继光也亲口承认,俞大猷于他有半师之谊。

    可像俞大猷如此威名的一位名将,却只因上书提了几个合理的建议,就被监察御史批做“若武人何以书为?”

    就因为提建议,俞大猷不光被批,还因此受到了杖击、夺官的处罚。

    俞大猷受处罚的原因,就是因为“若武人何以书为?”

    就是说,你是个武臣,你怎么敢上书言事?

    这就是俞大猷这一代名将所受的待遇。

    对比俞大猷的遭遇,沈有容才真心明白:同样是身为武臣,同样是上书言事,上司对他所提建议的无视,其实是对他一种无声的保护。

    谁让他沈有容是个武臣呢。

    武臣呵?

    这就是大明武臣的地位!

    从那时起,沈有容就开始谨言慎行,上司不问他是绝不会开口。

    也正因如此,像信王这样真心请教的人,武臣沈有容这一辈子,这还是第一次遇到。

    几十年来,别说信王这种级别的人物,就是比沈有容职位低的那些官员,又有何人会如此真心向他来请教。

    想清楚这点,沈有容心中忍不住一阵叹息。

    可惜,可惜自己已经老了;

    可惜,可惜信王殿下只是个藩王;

    可惜,在大明藩王是不能干涉政事的。

    心中虽异常惋惜,沈有容脸上却依旧沉稳的回答着朱由检的问题。

    “殿下,咱们的珍运船毕竟是商船制式,船体虽大但船身用材却并不算厚。要是真拿来改作战船,珍运船的船体就显得有些过于单薄了。

    不瞒殿下,老夫也早就盘算过了。

    这珍运船要是想加装红毛番那种重型火炮,最多也就只能在船头船尾处各装一门。

    以如此单薄的船身,如此稀少的火炮配备,珍运船根本无法与红毛番战船对抗。”

    看看朱由检脸上明显失望的表情,沈有容无奈的又补充一句:“殿下,因为船身结构不同,不光珍运船,我们其他的船型也无法装载太多的重型火炮。

    一对一进行炮战,我们的船恐怕都不是对手。

    想要靠火炮来战胜红毛番,除非我们仿制他们那种专门的炮船才行。

    现阶段,想战胜红毛番还只能靠接舷战和纵火船。”

    “原来用我们中式帆船改炮舰,还真的不行。”

    听完沈有容专业的分析,朱由检心中充满了失望。

    胜利号因船坞的原因,还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开建,朱由检心中一直想找寻一种临时替代的船型。

    朱由检原以为,400吨的珍运船改建成炮舰会是个不错的解决办法。现经沈有容这一分析,朱由检才发现,他想的还是太简单了。

    按沈有容所说,不光是珍运船不适合改成炮舰,就是大明其他的中式帆船船型也都不适合改成纯炮舰。

    毕竟中式帆船就不是为炮战而设计的。

    朱由检在思索炮船的问题,沈有容却从朱由检的表现中品出一股不一般的味道。

    信王殿下竟然对红毛番战船关注异常。

    信王还假设了如此强大的红毛番船队。

    要是能战胜如此强大的红毛番船队,那信王的船队会是什么实力?

    看起来,信王殿下不但想插手海贸,殿下的心,似乎也大的超乎想象呢。

    沈有容眼中精光一闪。

    信王若是真有意去海上争雄,那倒是一条不同于其他藩王的好路子。

    “殿下既然有心要进军海贸,那老夫就为殿下说说咱大明海商的情况吧?”

    沈有容向朱由检试探性的问道。

    “沈将军愿意为孤介绍,那可太好了。”

    朱由检来广鹿岛的原因之一,就是想询问沈有容大明沿海各家势力的情况。听沈有容自己主动提起,朱由检脸上不觉挂起笑意。

    见朱由检喜上眉梢的表情,沈有容确信自己的感觉没错。

    这位殿下看来还真有意要到海上去闯上一闯。

    既如此,那就算只是为了沈寿尧,他也要为信王殿下仔细分说分说。

    可不能让信王就这样莽莽撞撞的一头扎进那凶险的海贸圈子。

    拿定了心思,沈有容喝口茶润了润口,摆开一副长谈的架势。

    “殿下,咱大明的海商中有着几股不可忽视的势力。以他们首领出身的地域来分,大致可分为江、浙、闵、粤几支。

    海商中原本由江浙人占据主导的地位,像嘉靖年间著名的倭寇首领汪直、徐海就都是江浙籍海商。

    在朝廷平定倭乱的过程中,海商中江浙人的势力逐渐被剿除,取而代之的就是闽粤籍海商。

    隆庆开海后,出身月港所在地福建海澄的海商,依托地利又逐渐在闽粤海商中脱颖而出,占据了海商中的领导地位。

    像去年才死的,大明近年来最大的海商李旦,就是福建海澄县人。”

    “李旦出身是月港所在的海澄县?”

    听着沈有容的介绍,朱由检心中有了一丝模糊的想法。

    还没等朱由检仔细想清楚,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声。

    “禀大帅,东江急报!”

    脚步声在门外一停,紧跟着就传来侍卫隔门禀报声。

    “殿下,这”

    听到禀报声,沈有容歉意的望向朱由检。

    “沈将军,正事要紧,您先忙,咱们有空再聊。”

    朱由检故意伸了个懒腰。

    “多谢殿下体谅。那卑职处理完军务,再来拜见殿下。”

    沈有容站起身来冲朱由检深深一躬,转身离去。

第三四八章:铁山之战(求订阅、推荐、收藏)() 
    送走沈有容后,疲倦的感觉猛然袭上朱由检心头。

    自出京以来,连日的不停赶路再加上晕船,朱由检已经很多天没正经睡个好觉了,他是真心有点撑不住了。

    虽然还想再去抓一抓方才那一丝模糊的灵感,可朱由检感觉自己的脑子,现在仿佛都已经很难转动了。

    算了,还是先睡会再说。

    朱由检顾不得窗外太阳还未到中天,就转身扑倒在床榻之上,深深睡去。

    “殿下、殿下,沈老将军有急事求见。”

    疲乏的朱由检才睡得昏昏沉沉的,就被楚天行的叫声惊醒。

    “殿下,真是不好意思。有个紧急的军情需调用珍运船跑一趟。

    珍运船现在还属殿下座驾,可否动用,还请殿下示下?”

    一见朱由检,不等寒暄沈有容就急匆匆的躬身请示。沈有容脸上全是一片焦急之色。

    “没关系,没关系。既是军情需要,将军尽管安排就是。

    孤正好借机在此好好休息几日。

    你别说,孤还真累坏了。”

    不顾形象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朱由检睡眼惺忪的应道。

    你都说是紧急军情了,我还好意思不答应?

    朱由检脸上虽非常大度的表示同意,可心中却在暗暗的腹诽。

    “如此,卑职多谢殿下体谅。”

    得到希望的回答,沈有容真心道了一声谢,转身又急匆匆离去。

    “东江这是发生战事了?”

    朱由检昏沉的脑子中产生一个小小的疑问,可疲倦让他顾不得多问,就倒头又沉沉睡去。

    东江镇,铁山城。

    看到屋子没有人,毛文龙再也压不住心中的怒火了。他忍不住低声咒骂起来。

    “这个李莞就是只猪。

    不对,他连猪都不如。

    猪到了这种地步,恐怕还知道送个口信出来吧?”

    心中越想越气,毛文龙气得手握宝剑在屋中团团乱转。他是真想亲手劈了那个比猪还蠢的李莞。

    李莞是朝鲜义州府的府尹。

    早在半个月前,毛文龙就提醒过李莞,让他小心提防后金。

    可这个李莞自持是李舜臣的侄子,是朝鲜李朝的皇亲国戚,根本不把毛文龙的提醒放在心上。

    昨天夜里,后金真的夜袭义州了。

    而李莞的大意,导致义州对后金的进攻没有任何提防。

    这让坐拥鸭绿江天险的义州,被后金一鼓而下。

    城破之时,那个愚蠢的李莞甚至连个报信的信使都未派出。

    这要不是毛文龙在义州的联络员冒死跑出来送信,只怕毛文龙现在还被蒙在鼓里。

    如此的猪队友,让毛文龙怎能不生气。

    “大帅”

    伴随着叫声,一个长得很精神的少年将领,急匆匆的跑了进来。

    “有俊,情况如何?”

    随着养孙毛有俊进门,毛文龙腰背一挺站稳了身形。

    一瞬间,毛文龙的呼吸变得丝毫不乱,气急败坏的模样也瞬间变得气定神闲,一派胸有成竹的模样。

    “大帅所料不假,确实有一支不明来路的兵马,正沿鸭绿江向咱们铁山赶来。

    按他们的行进速度,顶多再有半天的功夫就能抵达铁山城外。”

    看看气定神闲的毛文龙,毛有俊略略踌躇一下,还是把心中的话说了出来。

    “大帅,敌方势大,您、您还是先回皮岛吧?”

    看着毛有俊才退去青涩的脸庞,毛文龙心中一阵恍惚。

    毛有俊的意思,毛文龙非常明白。

    那支冲铁山城来的队伍,肯定是后金的八旗兵。

    虽不知来的到底是那旗,又有多少实力,但对方既敢直奔铁山城而来,那必定是有几分把握的。

    铁山城虽然叫城,其实只不过是个不大的堡寨。

    也许叫铁山堡会更贴切一些。

    铁山城中驻守的军民,连军带民只有2、3千人。

    现在就算加上毛文龙所带的护卫,铁山城也不足4000人。

    与后金纠缠了数年的毛文龙,对后金八旗的实力还是非常了解的。

    前来攻击铁山的,不管是那一旗,只要来个2、3千八旗正卒,铁山城就很难守得住。

    更让人担心的,是即便挡住了这支八旗偏师,但义州已丢,后金八旗的主力随时都可能合围过来。到那时,铁山还是守不住啊。

    守,铁山注定是守不住了。

    可事发突然,想撤,铁山军民现在也很难安全的撤离。

    敌人距铁山只有半日的路程,铁山军民要是此时撤离,先不说敌前撤离的慌乱;也不说敌我双方行军速度的差别。

    关键是,铁山军民就是撤到海边,也没有足够的船只把他们撤往皮岛啊!

    这仓促间,即便毛文龙在此,也无法调集到足够的船只啊。

    守,早晚守不住;撤,又撤不出去。

    一时间,毛文龙在铁山城陷入了困境。

    山道上,阿济格看看难行的山路,心中异常的焦躁。

    “那个谁,你能确认毛文龙就在铁山?”

    望着拥挤在山路上缓慢前行的正黄旗士卒(现在应该称作镶白旗,因为皇太极登位,把他的正白旗改成了正黄旗。),阿济格异常烦躁的问身边的两个人。

    听到阿济格的问话,那两人嘀嘀咕咕的讨论片刻,才由一人大着胆子说道:“贝勒爷,小的敢保证,毛文龙前两天确实是来过铁山。但现在毛文龙还在不在城中?小的就不敢保证了。”

    听到朝鲜向导韩润这么说,阿济格的心中烦躁更盛。

    此次行动,皇太极可是说了。

    首要目标就是打击毛文龙的东江明军。

    至于朝鲜,那是能打就打,不能打就算的次要目标。

    现在,毛文龙有很大的可能还在铁山城中。

    要能抓住毛文龙,那可绝对是此行最大的战功了。

    有如此战功的诱惑,这让阿济格怎能不心动。

    看看山道上依旧拥挤着缓慢行军的镶白旗士卒,阿济格终于下定了决心。

    “德累格?”

    阿济格叫过一个亲信将领:“你去最前边挑三个牛录,轻装以最快的速度赶到铁山城。

    我不需要你去攻城,你给我把铁山城堵住,别让城中的人跑了就行。”

    “喳!”

    满脸横肉的德累格也不多话,答应一声撒开腿就向队伍前方挤去。

    看着德累格粗横的背影,阿济格心中烦躁稍减。

    毛文龙,你可千万别跑了。

    阿济格在心中默默祈求。

第三四九章:毛文龙(求订阅、推荐、收藏)() 
    铁山城

    看毛文龙久久不语,毛有俊有些急了。

    半日的路程,那是指的后金大队的行军速度。可要是后金用轻兵急进的话,那敌人抵达的时间很可能会大幅度提前。

    想到这里,毛有俊再次开口:“大帅,您还是赶紧走吧。再晚,鞑子的前锋可就要到了。”

    看毛文龙似乎没有听到,依旧沉默不语,毛有俊有些激动的叫道:“大帅,您尽管走,铁山有孙儿防守,您放心就是。

    大帅,无论如何,孙儿绝不会给您丢脸的。”

    听出毛有俊话中的决绝之意,毛文龙心中一阵黯然。

    毛有俊虽口口声声自称孙儿,可现任铁山都司的毛有俊并不是毛文龙的亲孙子,他只是是毛文龙开镇东江后收的一个义孙。

    天启元年,大明辽沈战役失利,后金随即席卷了辽东大地。

    在后金攻陷辽沈的过程中,毛文龙在辽阳的家眷和依附他的一百多口毛氏族人,全都被后金杀了个干干净净。

    正因与后金有这种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时任明军都司的毛文龙,才没跟着其他明军一起溃往山海关,而是冒险走海路跑到了后金后方。

    从那时起,毛文龙就已决定,此生他绝不会与后金善罢甘休。

    矢志报仇的毛文龙,一路收容明军的各处溃兵。当抵达鸭绿江时,毛文龙手上已经拼凑起一支几百人的队伍。

    带着这支由溃兵组成的队伍,毛文龙一举袭取了后金的镇江堡。

    算起来,毛文龙袭取镇江堡那一战,才是大明对后金的第一个胜利。

    袭取了镇江,打了胜仗,有了暂时的落脚点,毛文龙的部下对他也有了几分信心。

    毛文龙通过海路,与大明联络上后,听到他的战绩,时任辽东巡抚的王化贞大喜过望。

    在王化贞的运作下,毛文龙的部队有了朝廷正式的编制:东江军。

    毛文龙也被授予了东江镇总兵。

    天启二年,按王化贞的要求,为了配合大明的正面战场,毛文龙率东江军在后金身后展开了卓有成效的敌后游击战。

    可惜,因熊廷弼与王化贞的经抚不和,大明在正面战场发起的广宁战役遭遇惨败。

    广宁惨败葬送了毛文龙在敌后的一切努力。

    面对后金腾出手来的八旗主力,毛文龙不得不率部退过了鸭绿江,以皮岛为中心真正创建了东江军镇。

    东江镇建立后,毛文龙收容了大批与后金同样有着血海深仇的孤儿少年。

    毛文龙把这些孤儿中勇猛敢战者收为义子义孙。

    像尚可喜、孔友德、耿仲明就都是毛文龙的义子,而毛有俊因年龄原因被毛文龙收为了义孙。

    收出类拔萃的少年部下为义子义孙,靠这种关系把部下凝聚在一起,可是大明将官的老传统。

    像传说中努尔哈赤就曾是李成梁的义子。

    不过,收义子义孙虽更多是出于利益上的考量,但对亲族尽丧的毛文龙来说,他对毛有俊这些年少的义孙,同样也倾注了不少真正的感情。

    若非有感情在牵绊,毛文龙心中也就不会如此为难了。

    “有俊,现在情况真的很危险,留在铁山……”

    毛文龙是真不想让毛有俊留在铁山。

    似乎是看出了毛文龙不想让他留下,还没等毛文龙说完,毛有俊就笑着说道:“大帅放心,孙儿一定会坚持到您带援兵回来的。”

    看着毛有俊脸上的笑容,毛文龙涌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毛文龙知道,现在这种局面下,守铁山几乎就是个必死的结果。

    毛文龙也明白,毛有俊说等他的援兵,只是为了他面子上好看,让他走的安心。

    毛文龙更清楚,就算他马上就赶回到皮岛,但要集结起东江镇全部主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