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无奈三国-第1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豪强王咸、李权等十余人,以立威刑。

就这样,刘焉立足在巴蜀,而张鲁崛起在汉中。

本来就这样的话,那张鲁和刘焉应该是互惠互利的关系,理应亲密无间。但是,好景不长,刘焉年长而死。可刘焉死后,刘璋继位。以那刘璋懦弱老实的品性,他又哪能镇的住张鲁?

这张鲁在刘焉一死之后,立马就公然宣称:刘璋,不配既袭刘焉之位。

可张鲁没想到,再懦弱的人,那也有发彪的时候,尤其是在他刚刚得到大权,信心空前膨胀的时候。

那刘璋一时受不了张鲁骄恣的态度,就把张鲁的母亲以及弟弟,全都给杀了。

这一下,这两家就算是结了仇了。

那张鲁更是因此公然举起了反叛刘璋的旗帜,与刘璋对持在巴蜀,分庭抗礼。一跃成为当今七大寇的魁首。

而稳坐七大寇第二把交椅的,那就是北海的管亥了。

那管亥自打下了北海之后,稳步发展经营,与青州刺史田楷以及寄居在青州的刘备,多次交锋,互有胜负。而那管亥的军队,又是当今七大寇之中,唯一具有成建制马军的部队,威力最大。故而,管亥稳占七大寇的第二位。并被人称为‘北海恶虎’。

七大寇的第三位,也是一条虎,那是盘踞在江东一带的严白虎。

这严白虎自称是吴德王,占据了吴郡,周旋于江东的孙坚和扬州的刘繇之间,又和王郎有所勾结。可谓是八面玲珑。手腕老到。一时间,这孙坚和刘繇两大势力都奈何他不得,故此,严白虎占据了七大寇的第三位。

七大寇的第四位,就是流窜在青州、兖州和扬州三地之间,大名鼎鼎的于毒。这于毒先后攻破东武阳等各地,气死了刘岱,杀死了鲍信,人马众多,声势浩大,鼎盛之时,号称是百万之众。本来这于毒是有机会成为七大寇之首的。可惜的就是他气死了刘岱之后,给了曹操出头的机会,杀了鲍信之后,又是曹操的实力有了进一步的扩大了。可是,曹操在全盘掌控了兖州之后,那就开始了对于毒的穷追猛打,致使于毒的实力大为减弱。不过,就算是这样,那曹操也没把于毒怎么样。那于毒在连续败于曹操的手上,也不过就损失了几十万的兵力和付出了一只耳朵的代价。这于毒照样是流窜在青州、兖州、扬州这三地之间,伺机就狠狠地曹操他们来上一口。故此,这于毒人送绰号:‘一只耳’。稳占七大寇的第四位。

七大寇的第五位,那是一位太平道的遗老宿将杨凤。这扬凤当初奉天公将军张角的命名前去攻打豫州,后手杨凤见风声不对,就地隐伏在了深山之中,此时他又趁着天下群雄积聚实力的时候,响应张秀儿的号令,钻了出来。而且,这杨凤还看那豫州地面上没有什么强大的诸侯势力,故此,他那也没去,就流荡在豫州一带,等候时机。不过,就这样,杨凤在豫州也有了几分气候。江湖上人送绰号:‘老狐狸’。可惜呀,这杨凤也因此在江湖的声望上不怎么样,也就只能排在七大寇的第五位了。

七大寇的第六位,那是游荡于淮南一带的白绕。这白绕拥兵十几万,和袁术在淮南打得热火朝天,虽说是败得多,胜得少,可那袁术至今也奈何白饶不得,故此,这白绕也荣登了七大寇的第六位。

而七大寇的最末一位,那就是流窜在司隶的郭太了。

要说这郭太也冤!本来郭太也有十好几万的兵马。曾经号称是白波军。那势力也是不小了。可他自打听从张秀儿的劝告,准备攻打晋阳,占领并州,好在刘明那里谋个出身。没成想,反倒被牛辅听从贾诩的计策,杀的郭太大败。这郭太自觉无颜在刘明那里讨要官位。所以就跑到司隶那里谋求发展,伺机占据个,个把的地盘,好从新有脸面和资本,再次在刘明那里谋求一个好的出身。

可如今这司隶一带,那可是遭到董卓破坏最严重的地方。根本就没多大的油水。而且那洛阳虽然是完整无缺的,可百姓却又都被刘明迁走了。现在留在洛阳那里的那个朝廷,只得从司隶周围调集人口,充实洛阳。故此,郭太也没什么值得抢占的地方。

不过,也因此,司隶一带,那些百姓为了活命,只得打家劫舍。从而造成了司隶一带,那是盗匪丛生呀。郭太也因此得福,他的那个军队也因此得到了不小的补充。也从新有了个十几万的人马。那郭太的部队,甚至都能和洛阳的黄埔嵩对抗一番了。

可是,即使如此,这郭太的实力,那也是大不如从前了。部队的人数是恢复了,可战斗力却比以前差远了。郭太在江湖上的名望,更是一落千丈。只能在七大寇当中,当个垫底的了。

就如今的这个局面,这天下的群雄,以及这七大寇,再照着这个局面拖下去的话。那刘明就该笑了,不用打,这帮诸侯就会被他们自己扩充的兵力拖死了。而那些群雄垮了之后,他们的那些军队,和那些盘踞各得寇首们,刘明只要用粮食召集一下,那他们也就只能屈服在生存的压力下。

民以食为天!到时候,还有谁能抗拒粮食的诱惑?

刘明的这种如意算盘,那是太好不过了。可是,这种天上掉馅饼的美事。老天爷怎么可能会让它发生呢?

此时,精明无比的郭嘉,就看出点苗头,给刘明分析道:“主公,如今这天下的群雄,有如久张之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然,他们互相征伐,则易被他人所乘。故此,他们势必会联合起来,先择其势雄者,而共讨之!然后再分争天下,以图得谋大业。而主公现在,坐拥幽州、并州二州之地,兵马五十万。乃为当今最大的势力。故此,主公如今已是众矢之的,不可不防!尚幸的是,与咱们邻接的诸侯,只不过是西凉董卓,渤海袁绍,冀州刘大人,辽东公孙度。而这几家诸侯之中,那刘虞大人与主公交好,又是宅心仁厚的正人君子。可以不加考虑。而那董卓如今也是树大招风,又与司隶兵马,互不两立。背后又有韩遂,马腾虎视眈眈,所以也不足畏惧。只要咱们在并州留下一支重兵,那董卓也就没什么可作为的了。而渤海的袁绍,虽然是可在窥视着咱们幽州。可是他同样置身于刘虞大人的雄兵监控之中。只要那袁绍有任何的异动,那刘虞大人决不会允许治下出现这样一个叛臣的。所以这袁绍也不足为惧。如今咱们唯一惧怕的只有一点!”

第二百回 五路大军

这次刘明也挺配合的,顺着郭嘉的话茬就问了一句:“噢,那咱们惧怕那一点呢?”

有了刘明这么一问,郭嘉这才不紧不慢的说道:“现在咱们唯一惧怕的就是那董卓以咱们幽州、并州的财富为诱饵,以咱们的势力强大为潜在威胁,假借圣上的名义,让出道路,引天下的群雄来瓜分咱们得并州。”

说到这里,郭嘉缓了一下,给了刘明一个思考的机会,这才接着说道:“本来那董卓发出假圣旨之后,如果没有人率先响应的话,那也不会引起多大的波澜。可是只要有一个人来率先响应了,那肯定就会引起其他野心者的迎合。可惜现在这局面,那肯定是会有人来响应董卓的了。例如那南阳的张绣。那张绣本是继承他叔父张济的兵马起家的。而张济原先则是董卓手下的一员大将。是因为曾经兵败在咱们的手上,这才畏罪流窜到南阳的。后来,董卓还假借圣上的名义,封了他一个南阳的太守的职位。收拢张济的人心。那张济也答应了。现在张绣继承他叔父职位,同样和董卓的来往密切,前不久,那张绣还从董卓那里搞到了近万匹的骏马,所以张绣和董卓的联盟,那也是肯定的了。”

郭嘉的分析,让刘明听得也有些暗自心惊。不过,刘明知道郭嘉既然提出这些问题来了,那肯定就会有解决的办法。故此刘明也没有多少的慌张,很是平静的问道:“奉孝,那依你的意思,咱们该如何的应对呢?”

郭嘉果然是早有成竹在心的说道:“主公,嘉认为,现在是咱们去攻打那个辽东公孙度的时候了。毕竟现在的这天下群雄,还都自称为汉室的臣子,各自也都顾全着几分面子。只要咱们择日攻打那辽东公孙度,则天下群雄见主公无暇他顾,也就不会再因此顾及主公的实力而来共同的防范主公了。同时,咱们再借着攻打公孙度的时候,适时地表现一下咱们立场,表明咱们对待那些侵犯咱们领地的敌人,不惜任何代价的反击的决心。那其它得诸侯们断不会在没有十足把握得情况之下,率先的挑头来攻打咱们,从而自损实力,造成他人渔利。而只要这天下的群雄产生了这种想法,那他们就转变观念,抓住咱们幽州无暇他顾得这个机会,各自扩充势力。如此一来,天下群雄在认为各自发展的良机到了的情况下,肯定会开展各自的吞并、蚕食。而这样一来的话,就算是董卓他们也想到了这个计策,那也不会有人在响应董卓他们了。并且,这些诸侯在免除了咱们这个最大的潜在势力的威胁之后,那董卓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他们最大的威胁,而且董卓的地盘又离他们又近上许多,恐怕董卓也会因此有个不小的麻烦吧。而咱们在荡平公孙度之后,或是坐山观虎斗,或是联合天下群雄再次讨伐董卓,那就都随咱们的心意了。”

郭嘉得计议不错,虽然有许多的大胆的推断,可基本上也是按着人性来推论的,刘明也没什么可挑剔的。

当下,刘明命令现在的幽州第一刀笔陈琳捉笔,写一篇讨逆檄文。

陈琳也没客气,抬笔就写。不大的一会工夫,一篇讨逆檄文就写好了。

刘明接过来一看,只见其文曰:“天有慈心,光照万物;地有仁德,庇护苍生。禽兽无知,天生天养,由我奴役。人贵自知,感恩戴德,以别禽兽。然,幽州属臣,辽东公孙,不思忠义,妄图大宝。……”

好家伙!陈琳的这篇文章,洋洋洒洒数万言,详细的论证了公孙度罪过,以及于国于民的危害性,更重点的说明了公孙度的强大,以至于刘明现在为了平定叛乱,暂时没有其他的闲余时间顾全别的事情了,幽州也再没有继续发展的机会了,而且,就算是刘明战争胜利之后,那也会是损失惨重,实力大减。不过,这篇文章在讲述刘明为了大汉朝廷的威严,不惜严重损伤自己势力的同时,那也婉转的表明了刘明对任何侵犯自己利益的敌对分子,那种不惜一切代价的报复决心和打击能力。

刘明捧着这篇文章,看了一遍,又一遍,写得真是好呀。言词简洁,文笔流畅,论证清楚,发人深省。给人一种震撼心灵的感觉。刘明敢断言所有看过这篇文章的诸侯,只要他还想顾全一点点地汉室臣子的面子,那他就绝不可能在自己出兵辽东的这个时机,来找自己的麻烦。

刘明爱不释手的又看了两遍,命人抄录多份,加盖官印,传檄天下。同时刘明也没忘了那个朝廷。习惯性的给每一个朝廷都上了一道表彰。讲述了一下自己为国平叛的决心。

随后,刘明调集军马,发兵二十万,分五路大军讨伐公孙度。

第一路大军由正在渝成的吕布率领,领驻守在当地的步兵三万,重骑两万,正面攻打渝关,牵制渝关守将的兵力。

第二路大军由张飞率领,率三万的突骑兵,出长城,经俊靡,绕平泉,奇袭青龙。掐断渝关的左方援兵道路。

第三路大军由赵云率领,领步兵三万,由青河口,走水路,直接从渤海沿岸绕过渝关,攻打缓中,掐断渝关的右方援兵道路。

第四路大军则是甘宁率领的水军了。甘宁领水军两万,不仅要平安的护送赵云的第三路大军抵达目的地。同时也要配合赵云攻打缓中。最后,甘宁还要封锁渤海沿岸,消灭公孙度可能从海面上支援来得船舶、战舰。

最后的第五路大军则是由刘明亲率黄忠,典韦,领大兵七万,接应吕布。刘明得这七万大军之中,只有突骑兵两万,步兵三万,剩下的那两万人马,那可是刘明这一年来为了攻城破寨而精心准备的特种大队。不过,也因此,刘明得行军也就慢了一些。

而这回随军参谋的军师,不是别人,正是贾诩,贾文和。而郭嘉则因为刘明去攻打公孙度之后,并州防范董卓的压力就过于巨大了。因此奉刘明得将令,到并州协助领兵二十万驻守在晋阳的关羽去了。而留守在幽州,防范袁绍的大将则是张辽,高顺。并有荀彧参议军事。

而刘明各路大军的一应支用,则由糜竺负责统一的调派、供应。

十日后,天,是晴空红日,万里无云。地,是清风徐来,吹起草原上阵阵绿色的波浪起伏不定。真是好一幅如画般的景色。可是,如今这一望无际的的大草原上却是急行着一支庞大的部队,使这美好的画面产生了一丝不协调的纹路。

这支部队沿着刘明为了攻打辽东,快速运兵,而新修的水泥大道,快速推进着。而此时的刘明,则策马行于军中。刘明暗自得意:嘿嘿,还是自己有先见之明。修了这样一条从蓟县到渝城的道路。平时方便了百姓的行走不说,现在自己在快速的推进部队,也没有那些灰尘了。而且部队前进的速度,明显快速了许多。

这时,稳稳当当坐在四轮马车之中,舒舒服服一道了的贾诩,挑开了车帘,对刘明说道:“主公,上来休息一下,喝杯酒吧。”

要说刘明这大军之中,如今最舒服的,那也是非贾诩莫数了。这急行军,贾诩一步道也没走不说,就连那骑马得颠簸之苦,那也是一点的没受到。由于这回刘明起兵行军之前的准备时间充足,刘明特地给贾诩配了一辆四轮的马车。车篷,皮垫,避震,一应俱全。贾诩在里面一呆,想吃就吃,想睡就睡。那叫美呀。尤其是这马车行走在这新修的路面上,那是一点的震动都没有。再加上贾诩这马车又够宽敞。中间还有地方摆一张小桌子。那小酒,小菜往上面一摆。连一丁点的酒都不往外洒。贾诩那日子过得叫滋润。以至于贾诩有时候都不劳忍。

刘明听贾诩这么一说,确实觉得很是充满了诱惑。于是跳下马来,上了贾诩的马车。

贾诩满满的给刘明斟了一杯酒说道:“主公。太感谢您了。卑职打了这么多年的仗,还是头一回这么舒服得行军呢。主公您这马车,还有您修的这道路。真是太让人惊叹了。”

刘明接过酒杯,一饮而尽。嘿嘿的笑道:“这算什么。这都是很早之前就有的东西了。不过,这也算是你赶上了,这马车,那是咱们幽州当初作为贡品,进献给先帝的东西。你坐起来当然舒服了。可是,光有马车,而没有这条新修的道路的话。你也不会坐得那么舒服。最少你这酒菜,就摆不了这么安稳了。”

贾诩又给刘明满上了一杯,笑着说道:“全张主公的鸿福了。”

刘明嘿嘿笑道:“你这福气也过不了几天了。明天咱们就该到渝城了。咱们修的这条路,那也就算是到头了。等咱们打下渝关之后,再向辽东进攻,就不会有这么好的道路了。到时候,你可要吃点苦头了,不过,不许抱怨呦。”

贾诩不在意的笑道:“卑职享了这么多天的福气。那已经贪天之幸了。有什么可抱怨的。军旅生涯本来就该这样的。”

接着,贾诩又随口夸道:“主公,倒是您大战在际。却毫无紧张,果然是大将的风范。”

刘明笑道:“这有什么好紧张的。那渝关不过才五万的兵马守关。吕将军扰敌之后。他们从后面赶来支援的兵马,那也最多不过五万。到时候,我三弟张飞的兵马,和子龙的兵马正好趁着他们后方的空虚,夺下青龙,缓中二城。那时候,他们后援已断,渝关成孤城一座,而且他们关中又多添了一倍的兵马吃饭。恐怕都用不着咱们强攻,硬打,他们就要饿得开城投降了。咱们又有什么好紧张的。只是可惜了咱们精心训练的那些攻城部队,恐怕就要排不上用场了。”

贾诩安慰道:“主公,兵书有云:庙算多者胜,庙算寡者败。咱们准备充足一点,那总是好的。而且就算是咱们在渝关用不上了。那辽东的城池多了,早晚会有用上的地方的。其实卑职倒是希望永远用不上这些才好。这可是咱们攻城的王牌呀。这些东西要是一曝光,今后被人防范了。那也是咱们的损失呀。”

刘明挥挥手说道:“无妨,无妨。有攻,必有守。有法依,则必有法破。没有什么东西是永远昌盛不败。也只有如此,人们才会进步。咱们只要永远走在他们的前头,那也就罢了。”

贾诩微笑道:“主公说的有理。就像那个吕布,多次的另换门庭,谁又能想到他如今竟然会成了咱们幽州的模范,成了咱们幽州政策的一面旗帜了。”

刘明听贾诩这样一说,心里也是暗暗的好笑。

只因为贾诩当初在研究过幽州的律法和政策之后,发现以刘明如此的优越条件,在那袁绍一纸假圣令得文书下,竟然还会有部分的幽州官员改变立场,准备听从袁绍的命令。贾诩对此十分的不解。而且,贾诩也不相信那些官员会是一批愚忠到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顾的汉室忠臣。所以,贾诩对此展开了详细的调查。

这一查之下,贾诩哭笑不得的发现,由于幽州并没有正式的向外面打多少的攻城仗,而那些治理州县的官员,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达到嘉奖的奖励标准,故此,其实在幽州还有大部分的官员没有了解到刘明优惠政策的好处所在。甚至于还有一部分人知道会有好处,可他们本身又不是既得利益者,所以他们也不知道这个好处到底有多大。

第二百零一回 攻破渝关

鉴于这种情况,贾诩立马就向刘明建议,以一个得到大量好处的官员做例子,以此来激励幽州的群臣。

可刘明仔细一查之下,发现在幽州政策之下,受惠最大的,除了刘明自己,那就是吕布了。就连杨军、关羽和张飞,那都得往后面站。尔后,刘明又一查吕布在军校当中考核的成绩,那又是大吃一惊。那吕布竟然也是以同期第一名的身份,顺顺利利的通过了考核。

这回没说的了,吕布立马就成了幽州的标兵和模范。而且,吕布还真给刘明露脸,在随后的一年当中,吕布,赵云,黄忠等人都轮换的在辽西镇守过。可最后,竟然还是吕布的功绩最大。最为令人惊讶的是,这吕布竟然还是个全才!内政发展上,税收最多,老百姓最为称赞。军队功劳上,俘虏最多,敌人最为害怕。甚至于连吕布的绰号都有两个,而且还广为流传。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