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与南宋同行-第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就这样一次一次小份量地加工胶质达纳炸/药,大约二十多天后,得到了十公斤的产品。

    安静这时马上叫停了,说:“这些足够你开矿用了吧?还不知道那个煤矿有多大呢。”

    张国安想把它用在军事意图上的打算失败了。

    他只好又掺了一些硝酸/钾和木粉混合在一起,硝酸/钾在这里是作为氧化剂用的,木粉可以起到助燃剂和疏

    松作用。

    这时,它可以直接用引火索起爆了。(。)

    。。。

第一百七十八章 要大挣大宋富人的钱() 
张国安到了采石场,把原先用黑火/药爆破的人找来了,在采石面上找了一个合适的地方,开凿一个足有一米深的爆破孔,然后装上了两公斤的胶质达纳炸/药,接上了引火索,然后回填上泥土。一看书?·1?·cc

    所有人都被赶到了足有一百丈远。

    这距离远远过了平常。

    一百丈外的人们互相交头接耳,认为过于夸张了。

    那个原先的爆破手也是不以为然。

    张国安说:“你别当它是黑火/药,认真些!”

    爆破手马上认真了,一点一点和他一起放着引火索。

    这次的引火索还是张国安自己做的,加长到了七米。

    点燃后,拉着那个爆破手就跑!

    二百米外,有一个天然的岩石掩体,那里是他们躲避的地方。

    他亲手所制的引火索大约要燃烧三十秒钟,所以他们拼命跑到后,还有一点时间。

    刚喘息了几口气,也没有听到暴炸声。

    张国安看了看手表,都过了五秒钟了,难道是装土时压断了引火索?

    不可能是**受潮了,胶质达纳炸/药抗水性极好。

    那个爆破手刚要说什么,这时响起了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

    这一声巨响,可能是到现在的人类历史上,人工制造的最大一声了!

    连张国安自己都被吓了一跳,双手紧抱着头。要??看书?·1?k?anshu·cc

    他没有看到爆破的场面,但是三百米外的人们看到了。

    他们看见闪了一大团通红的火光后,马上听见了一声巨响,升起了十几丈高的黑烟,无数碎石升上了天空!

    他们虽然被告之远比以往要猛烈,但是很多人还是没有做好准备,吓倒在地上。

    那些碎石纷纷砸回了地上,那黑烟也不是烟雾,是泥土和灰尘。

    张国安和爆破手慢慢探出头来,看了看爆破效果。

    他知道自己指导的这次爆破。或是填药过多,或是爆破孔太浅了,总之效果不好。

    张国安故意煞有其事地说:“你去一道河地区爆破的时候,爆破孔还是一样深。但是装药不能过一公斤…”

    那个爆破手脸色煞白,连忙点头。

    张国安又看了看爆破效果,感觉还是需要说服安静让自己加工硝化干油,这一下子省了多少事情?!

    只要有冰水,温热法很有用的。他可以控制温度。

    黄祖知道流求卫队换装了,而且还出现了百丈外可取上将军人头的“灭你”神枪,当时就借着送回铁矿砂的机会回来了。

    他求鲍威队长让他看看那神枪,两人关系不错,要不然鲍威队长可不会让别人碰一下的。壹看书·1?k?an?s?h?u?·c?c?

    黄祖试完枪后,当时就去找张国安了。

    黄祖说:“张船,在下已经筛出几千石的铁矿砂了,而且,也招募了几百土著人帮忙,男女都有……是不是可以让某回来?”

    张国安说:“招募这样多了?说说情况。”

    “在下只不过像张船说的那样。只要帮忙筛选沙子,就给他们粮食和棉麻布…然后就一传十,十传百的,那个地方的土著都知道了。

    也有想抢的,在下命人一阵乱箭射去,领着长枪队,一下子就把他们捅翻在地,根本没有用上火绳枪!”

    这小子还得意呢,思维还停留在冷兵器时代。

    “杀人不是目的,威慑才是重要的!”

    张国安的意思是。你应该用火绳枪吓住他们。

    “正是,在下只不过才杀了几人…剩下的抓住了后罚劳作。”

    张国安只能点点头,感觉这个小子还是没有明白自己的意思,还需要再训练一番。

    张国安同意了他的要求。让他自己指定接替他管理那个地方的人,也让回去的船带回去了需要的生活物资。

    张国安说:“你可以留在这里,但是,有一个要求,你要帮助鲍威队长训练出一支弓箭队和一支长枪队,能作为火绳枪队行军时的补充力量才行。具体的训练,我希望你和他好好商量一下。”

    “在下……”

    “这是命令,完成了它再说。”

    黄祖只好走了,他看出张国安的态度很坚决。

    喜欢冷兵器,你就好好操练去吧。

    火绳枪时代,火绳枪队没有冷兵器的保护是不可以的。

    张国安看着他怏怏不乐的背影,笑着想,你还不知道我将来要怎样安排你的位置,任务还很重呢。

    张国安打算将来把他安排给扬州的李庭芝。

    在未来的1269年冬天,朝廷将命李庭芝以京湖制置大使督师入援襄阳,无论什么原因,他的结果都是无功而返。

    张国安之所以想帮助李庭芝一把,就是看见他有能死守扬城,以死询国的结果,他那时放弃了所有的投降机会。

    张国安可能是一个历史结果主义,他认为一个人可以为他所信仰或是忠诚的事业去死,那么这个人至少是一个正直的人。

    而且绝不会是信奉两套道德体系,也不会是心口不一。

    所以这样的人值得拯救!

    ……

    张国安还对历史上的一件事情怎么也想不明白,胡椒这东西据说是西汉就已经有了,但是直到大宋的现在,它们竟然还是十分昂贵,一斤竟然能卖到二十贯钱!

    在这个时候的欧洲,胡椒跟黄金等值,一个人作长途旅行,可以携带金币,也可以携带胡椒,钱花完了,用胡椒付账,指定不会挨揍。

    欧洲人把胡椒当成香料,上流社会不可缺少的香料,可是欧洲本土又不出产这种香料,全靠进口。

    当时印度和东南亚是胡椒的主产地,阿拉伯人从印度进口胡椒,运到埃及,在埃及批给意大利人,然后由意大利人转运到威尼斯,在威尼斯批给各地零售商,再几经转手,才能到达消费者手里。

    这个路途遥远,程序复杂,高昂运费加上中间商层层加价,所以胡椒不贵重才怪。

    但是中国跟欧洲还不一样,中国的海南和广州在大宋时期已经开始产胡椒了。

    但是他们的产量太小了,远远供不上需求。

    两个地方加一起,每年产量竟然不上二百斤!

    这真是让张国安怎么也想不明白的事情,种植胡椒是怎么个难法?!

    他们大宋富贵人家竟然还能用胡椒来算家庭财产,甚至在大唐时代还有贪污了八十吨胡椒的巨贪!

    那又不是纸币。

    这个时代的富贵人家做菜需要胡椒,医生配药需要胡椒,道家养生需要胡椒,迷信房中术的士大夫想要壮阳,也得胡椒助阵。

    好在大宋海运极达,外贸极繁荣,胡椒大量运入国内,自然不会像欧洲那样稀缺了,但是对一般的老百姓来说,它仍然是罕见食材。

    就拿临安城来说吧,老百姓平常不舍得吃胡椒,只有贵客上门,才有可能地往汤碗里放几粒。

    张国安铁定了心要大挣大宋富人的钱。

    这才是正确的展经济的手段。(。)

    。。。

第一百七十九章 世界上第一份民办报() 
张国安带了黑白两种胡椒的种子。一?看书?·1?·cc

    黑胡椒的辣味比白胡椒强烈,香中带辣,祛腥提味,更多的用于烹制内脏、海鲜类菜肴;白胡椒的药用价值较大,可以祛寒暖胃。

    这两种胡椒都生长于荫蔽的树林中。

    它们天然就生长慢,除了不耐水涝外,耐热、耐寒、耐旱、耐风、耐剪、易移植。

    根本就是不难种植的。

    所以,张国安就是想不明白古人为什么会那么笨,钱钞都让土著一样的人挣走了!

    他带的都是高产品种,一年能亩产三百公斤。

    他准备在十年内,让世界各地都用上他的胡椒及其衍生品。

    当然,这还算是长远计划了,现在他就很快就可以推出辣椒粉,当然是先从中等辣度开始,麻辣豆腐,自己都非常喜欢吃,想必大宋人也能喜欢的。

    只要贵起来,肯定好卖。

    除了肥皂之外,他可以拿出手的还有蜡烛。

    大宋以前蜡烛是相当昂贵的,因为要用到蜂蜡这个昂贵的原材料,所以根本不可能在民间普通家庭出现。

    大宋到了南宋阶段,它还是比较贵的。??要看??书??·1·cc

    他们也就在贾似道府里,刘钱行家里,还有所谓的大酒楼里看过,剩下的全是菜子油灯。

    和现代蜡烛相比,大宋的蜡烛有许多不足之处。

    他们的蜡烛的烛芯是用棉线搓成的,直立在火焰的中心,由于无法烧尽而炭化,所以必须不时地用剪刀将残留的烛心末端剪掉。

    这无疑是一件麻烦的事,其实解决的办法很简单,只要用三根棉线编成烛芯,那烛芯在燃烧时自然就会松开,末端正好翘到火焰外侧,因而可以完全燃烧。

    还有一点,他们用油脂做成的蜡烛。由于里面有甘油,燃烧时火焰带烟,气味难闻。

    解决的办法很简单,只要用强碱把油脂皂化。再用盐酸分解,提取出硬脂酸,就够了。

    剩下的残液正好用来继续提取甘油

    硬脂酸是一种白色物质,手摸着有油腻感,用它制成的蜡烛质地很软。但是价钱更加便宜。

    燃烧时不仅火焰明亮,而且几乎没有黑烟,不污染空气。

    质地软一些怕什么,谁告诉你蜡烛只能是长长的圆柱体?

    我们的蜡烛是球形的,不怕断!

    剩下的如地瓜和土豆、木薯的系列产品,就不一一说了。一??看书??·1要k?a?n?s?h?u?·cc

    总之,在刚刚渡过生存期的张国安看来,下一步的展是赶紧创新和搞活,他要和鞑靼强盗集团抢时间!

    让大宋活下去,他这里才能活下去。这是一个常识。

    ……

    当第二批次的海盐又运到了后,大宋的许多盐商终于坐不住了。

    这才隔了不到一个月,又送来五千石的海盐和五百石的精盐!

    大宋市舶司的盐司都不会出价了……实际上,上一次给了他们低价,他们还想着按往常价钱转卖盐引,毕竟挣到钱钞多了,年底的课评会很看。

    但是御使们可高兴了,弹劾这样的事情是最安全的事情,道德正确的事情谁都愿意做。

    面对御使的弹劾,师臣贾似道一个眼神。大宋官家赵禥就明白了,下诏要降了盐价,而且从自己开始,直令盐引降价。让利于民,实际上他也知道不亏,都是从流求大岛那里省出来的。

    这个时候大宋官家说话还是有力度的,还没有被什么势力绑架,一个直令就会好使的

    虽然一斤才省了几文钱,但是这样的事情很讨人喜的……没有人能离开了盐。

    大宋官家赵禥名声真是越来越好了。人人夸他仁义,没有人理会真正使盐价下降的原因。

    老百姓就是这样,只看眼前,很现实的。

    民间的小报也是一片赞扬之声,他的师臣贾似道还特意找出几份来,偷着送给大宋官家赵禥,大宋官家赵禥也偷着看了,兴奋得满脸通红,受到民间的表扬,谁能不高兴?

    师臣贾似道乐呵呵地说:“官家,这不是邸报,这是真正的民声啊,莫不如给他们一个正名,先从这一份开始吧,官家给它提个名,叫民声报吧。”

    大宋官家赵禥从头到尾又看了一遍那份小报后,感觉真的不错,中规中矩的,全是赞美大宋朝庭的,而且还有意思,他都被上面的逗乐了。

    师臣贾似道乐呵呵地说:“这个功劳,老夫可不敢分领,全由官家来做吧。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事情,咱们最好不要拦着,徒劳无益,只能成为笑柄。”

    大宋官家赵禥真心点头同意了,过了两天他就在朝庭上提出此事,要准许一份小报公开行,并要亲自题名。

    当时御使台的御使大夫就不同意了,他马上提出先王的法令是不允许的,还说了很多,意思就是中央只能有一个声音的。

    大宋官家赵禥早有准备,他让人给群臣们一人下一份,看看再说了。

    他的师臣贾似道也拿了一份小报,装模做样地看着。

    群臣一看,这份小报好啊,全是赞美,还有教化民众的作用,内容嘛,还要比邸报好看,还有大臣不小心就乐了出来的。

    那个御史大夫也认真看了,这一份小报简单就是赵家人办得报啊,这可太有利于安定团结了……关键是民间自己办的,所以说,这是真正的民声!

    但是御史大夫认为官家亲自命名和题字不太妥当,不如默认它存在,这样更有利于今后的圈圜。

    大宋官家赵禥也退了一步,同意了,大家你好我也好,一团和气。

    最高兴的是师臣贾似道,他当时面色平静似水,但是微微颤动的一字胡却暴露了真正的心情。

    正是这份报纸黑死了他的对手程元凤的,你说吧,这份报纸的背后势力是谁?!

    他不仅想起来那个殷地安国的年轻商人了,他只是一个商人,他大概不会知道要怎样正确的利用小报吧?

    只知道挣些许马票了……

    从现在开始,老夫想要什么样子的民声,就会有什么样的民声

    !

    真正的大盐商肯定要比老百姓眼光远一些,他们也不知道朝庭上生的事情,他们看到了这里巨大的利润!

    临安城加上周边地区一年需要多少盐?

    大约五万石,那么,他们到底能煎熬出多少海盐来!(。)

    。。。

第一百八十章 大宋官家公然站台了……() 
那个带头的船长要去找一位他熟悉的大盐商,因为以前给他多次运过货物了,混个脸熟。一??看书??·1要k?a?n?s?h?u?·cc

    那个大盐商相当高兴,自己还正想着去找他们呢,这人就送上门来了。

    带头的船长也不是傻瓜,能办起一个洞窑,他们可以,但是办起八道河那样的盐场,他们可真没有能力雇佣起上千人手,这前期投资太大了。

    那个大盐商是在正厅里接见了带头的船长,并上了南剑州点茶!

    那已经打出乳液状的点茶散出极品茶香的味道。

    那个大盐商这时并不劝茶,自己先小饮了一口。

    大宋一直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客至点茶,送客点汤。

    现在是点茶。

    那个带头的船长禁不住茶香的诱惑,也跟着喝了一口。

    那个大盐商悠悠地问道:“流求大岛莫非有十万盐户在煎盐?”

    带头的船长马上说:“他们只有几十个盐户,而且是用晒盐之法!”

    那个大盐商差点把一杯好茶洒了。

    他禁不住高声说:“我见过凿岩石以晒盐者,但是哪里可以出产如此众多海盐?!投入何其巨大?!!”

    带头的船长马上说:“非也,非也,他们用骡马式水泥,此物和上河砂与水,一夜间便坚硬如石,后遇水更加坚硬,绝不同于石灰和河砂,遇水皆松懈……”

    “……”

    带头的船长早有准备了,他带了一包骡马式水泥来的。要?看??书·1书k?a?nshu·cc

    带头的船长得意地说:“正是此物,大官人莫要用嘴尝,甚为杀口!”

    那个大盐商放下了捏起的骡马式水泥,说:“为何叫骡马式水泥?”

    带头的船长得意地说:“大官人没有看到过,那物件铺成的盐场上,平整到可以直接跑骡马了……”

    那个大盐商点点头,说:“原来如此。此物产出能有几何?”

    带头的船长得意地说:“可惜产出甚少,两三日不过能烧制几十石……但是,在下新开了一个洞窑。估计能到百石。”

    “为何不多开几处?”

    “……”

    “呵呵……如你所言,那所谓的盐场,前期投入了了,而收益甚多……这样如何。某让一个管家陪你去一趟,再做打算,如何?”

    “如此甚好!”

    那个大盐商这时命人点汤,带头的船长马上明白这是要送客了,但见是紫苏汤。不舍得放下,一口喝了,便告辞了。

    这个大盐商的做法是非常稳妥的,像一个大商世家的做法。

    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别人比他出手快多了。

    刘钱行接到了弟弟刘纲的书信,而且也接到了硫磺。?一看书?·1?k?a?n?s书h?u·cc

    由于货物的品质好,那些硫磺在码头上还没有卸完,就被牙人们买走了。

    其他商人送的货物也是如此。

    刘钱行马上追加投入,而且通读完弟弟的书信后,他当时就写了两封信。一封给弟弟,一封给张国安船。

    给弟弟的信是个人私信,不便与他人言。

    但是给张国安船的信却属于可以公开的范围了。

    在信中,他指出对方是抱着金碗讨饭吃,不能总盯着临安城一个地方的市场,那广州、刺桐、明州皆为天下闻名之城……特别是那刺桐大城,正是三湾十二港,海港万国商,市井十州人之城,人口有百万之众。尤其是那里还有大量的大宋皇族宗室居住……

    这封信的内容全是真情实感,绝对是为张国安船着想。

    同时,他也提出来,自己也要建起洞窑烧制骡马式水泥。也要建起来盐田。

    刘钱行不单单是口头提出,他马上四处去招募烧石灰的工匠,还有闲散的劳力,临安城周边没有多少了,就去刺桐城招,在那里。他有的是关系!

    他当然不知道张国安船总体的战略思想了,但是却正在走着张国安船设计的道路,挣钱钞的事情,没有人不感兴趣。

    流求大岛的腌肉、熏肉还算好卖吧,蒸煮时间长一些,可以吃……因为比猪肉还要便宜一半。

    那鲸油果然像那带头的船长想的一样,直接被油行的人全部收购了。

    还有那各种精巧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