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与南宋同行-第4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头目忽必烈十分了解那些鞑靼贵族的心思,他也想纵马南下大厮劫掠,然而山东地区的驻军那就是扎在自己胸口上的一把匕首,虽然没有往深里扎,但是永远不敢忽视他们。

    好在这些年他们只是甘心屈居于一隅之地。

    海上的通商之路已经彻底被流求强盗封死,大元政府只能通过陆路与大宋或是一直向西与伊尔汗国商贸。

    好在与大宋的交往还算顺利,鞑靼强盗的余威仍在,大宋除了每年的专门朝贡之外,商贸上总是让大元政府多得一些。

    物资换和平的外交习惯已经成为了大宋政府的惯性。===『万界天尊』 ===。

    大元政府同盟国伊尔汗国的商贸日渐兴隆,整个西北与中亚地区已经完全在他们的掌控之下,安全没有问题,就是路途遥远了一些。

    这也总比没有强。

    与大宋比,大元就是在苟延残喘……也许连过去可以随便拿下来补贴一下自己的高丽国的发展都比不上了。

    大头目忽必烈以及众多贵族们眼睁睁看着高丽国的国力一天天兴盛起来。

    他们不敢再去劫掳高丽国了,因为他们竟然能把流求海盗请到了鸭绿江江口……海盗们那种可以冒着黑烟逆水上行的战船实在太可怕!

    当那种冒着黑烟的战船屡屡出现在黄河之上时,大头目忽必烈等人几乎绝望了,在没有找到办法克制那种战船之前,他们断了渡过黄河突袭新汴京城的念头。

    当年,金人强盗轻松渡过黄河轻松攻下汴京的机会也许不会在出现了。

    大头目忽必烈有时不得不相信一切都是长生天的天意呢,如果当年蒙哥晚死几年,或者当年阿不里哥不与自己争大头目的位置,他完全可以早一些拿下大宋……就算流求海盗再出现了,那时就有了强大的力量来对付他们了,哪怕是用汉人的人命填也填死对方!

    再说了,只要封锁住海疆不让对方得到那样多的人口,他们也只能是一小撮战斗力强大的海盗罢了。

    每次看到《流求时报》上大量招募大宋的劳力,他就心痛……是的,活着的劳力太重要了,没有了他们,流求海盗啥也不是!

    贾似道的死让忽必烈及其贵族大喜,他们认为全大宋也只有他能算是有智慧的大臣……他一死就代表了我大元开始有机会了。

    平章阿合马劝大头目忽必烈派出王储真金,认为这样一方面能表示大元与大宋的亲密关系,另一方面也许可以借机挑唆大宋与流求海盗的关系。

    但是,王储回来只汇报了他们又多要了一些物资,而其它的要法都没有实现。

    流求海盗大头目竟然也派出了自己的儿子,听说大宋政府对他比对真金要看重的多!

    真是狗眼看人低啊……

    大头目忽必烈这一天只诏见了两个人,一个是王恂,一个是阿合马,三个人要商量一下不适合让他人知道的事情。

    阿合马首先提到了大元政府的国库现在空虚的情况,并表示现在是急切地盼望着大宋能快点把他们应允的物资送来。

    这个不怪他,每年全国四成的收入都用在军备上,这实在是让他捉襟见肘。

    眼下又是将尽开春之时,百姓手里一无所有了,就算是将农民的种子粮收上来也不顶事情。

    当然,这样的局面大元又不是只经历过这一次。

    大头目忽必烈给了他指示,再让那个思迭尔迷家族上交一些收入……这样好让大都里的贵族们心理平衡。

    王恂则趁机提出再向汉臣世家征收爱国捐,说:“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若是没有国了,安能再有家?!”

    这话里的意思就是没有了国家你啥也不是!

    这样的话大头目忽必烈特别爱听,他抚着王恂的肩膀说:“爱国捐这个名头想的好啊,让你伴读太子是我最满意的做法……”

    王恂端着肩膀不敢动,整个人都要酥了。

    这些都是小事情,重要的是这一年要如何再坚持下去!

    三个人正在商讨中,忽然有人送来了密信。

    大头目忽必烈展开看了看,轻轻笑了笑。

    王恂心里高兴了,我大元又有喜事了。

    但是平章阿合马心头一紧,他陪伴大大头目的时日很久了,他这样的笑一定是恼怒之极的情况下才有的。

    大头目忽必烈挥手让他们两个退下……阿合马赶紧告退,他才不想触这个霉头。

    王恂这时却感到奇怪了,如果有何好消息不妨告诉卑臣,在下也好替大汗多宣扬一下啊。

    但是大头目让他们走的意思很坚决,王恂不敢不听。

    大头目忽必烈回头就在金顶大帐里接见了主要的贵族世家。

    他得到了真实的情报,占踞山东地区的流求海盗有了异动,他们将要攻打我大元!

    更可恨的是,大宋把前去催促朝贡的使者驱赶过黄河了!

    流求海盗的异动与大宋的背弃一定有必然的关系!!

    他们真会找时机啊……正好选在这个时候!!!

    整个大帐里烟雾腾腾,几首所有的鞑靼贵族都同大头目忽必烈一样学会了吸烟,而且但凡要思考,都离不开此物了。

    原先想回到漠北的几家家族已经被清理了,剩下的人没有再敢提到回归老家。

    这个局面将要如何应对?!

    鞑靼铁骑横行天下几十年来,还从来没有遇到等着别人来进攻的打法,一时间都陷入了沉思中。

    大头目忽必烈吐出一股浓浓的烟雾,说:“他们终于要出来了……”

    是啊,众人有了头绪!

    流求海盗靠什么连续几次打败我鞑靼铁骑,他们靠的是龟缩在山东地区,躲要铁丝网后面,躲要山林里偷偷摸摸开枪赢的!

    现在,我们也有了火器,而且海盗们竟敢离开了老巢!!

    于是贵族们活跃了起来,各种打法都开始提了出来。

    没有人在乎大宋的背信弃义,因为作为游牧民族出身的鞑靼人从来都是这样。

    大头目忽必烈这时反而不说话了,他眯眯着眼睛似乎专心听大家的提议。

    他才不在乎贵族们提出什么打法呢,他在乎的是他们的态度。

    这就对了,全力合作,不惜一切代价打败流求海盗,那才是鞑靼人的真正机会!

    几天内,他们都在热烈的讨论着。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他们依旧是一种部落联盟制度。

    紧接着,新一期的《流求时报》被送到了大都……流求海盗的商品在大都当然是禁品,只不过是对平民百姓而言……对大头目忽必烈及其主要贵族来说,却是必需品。

    他们自然有自己单独的门路。

    大头目忽必烈在报纸上看到所谓的帝国国王的宣战书,他哈哈大笑。

    ps:感谢澳洲老吴的打赏。天气太热了,电脑都烫人了。

第四百章 未来的大汗,你永远正确() 
大头目忽必烈与他的贵族们商量出若干的应对之策后,整个大元上上下下也开始动员起来。

    上百骑快马从大都城飞奔到全国各地。

    大元刚建立时,当然由大头目统驭全国的军事大权,下设枢密院,专掌军政,为最高统军机构,其要职多由鞑靼、色目贵族担任,但是如果遇到危急情况,则完全由鞑靼贵族的圈子里内定。

    所谓的色目贵族只要遵守号令就可以了。

    比如这次大头目召开的贵族内部会议。

    至于平常的征讨、戍守、简阅、差遣、举功等均由其秉承大头目的旨意统一管理就可以了。

    但是现在的情形不太一样了,他们不得不同时分设行枢密院,就地节制军事。

    这样的行枢密院常冠以地域的名称,多为临时设置。

    中书省设兵部,管理屯田牧养等事,有时并管领驿站。

    各地军政则由行省丞相负责,通常也由蒙古、色目人担任。

    前文有过一点介绍,鞑靼强盗集团的军队主要由三部分构成鞑靼军,由鞑靼人包括部分色目人组成的部队;探马赤军,初指从鞑靼诸部抽取精锐组成的前锋、重役或远戍部队,后来也有色目人、汉人等加入;汉军,即由原金朝地区的汉人和部分女真人、契丹人组成的部队,还包括早期改编的大宋降军。

    军队按十进制编制,分为万户府、千户所、百户所、牌子等4级,分由万户、千户、百户、牌子头统领。

    非鞑靼军的万户府、千户所又置“达鲁花赤”,是为监军官,专由鞑靼或色目贵族担任。

    军队依承担任务的不同,区分为宿卫和镇戍两大系统。

    宿卫又分为大头目直辖的“怯薛”军和由枢密院统领的侍卫亲军,平时主要护卫宫廷,守卫京畿,战时也出京征伐;镇戍诸军,屯戍於全国冲要地区。

    现在的局面,北方是鞑靼军、探马赤军的重点戍防地区;黄河以北主要由北方汉民组成的汉军、以及当年进攻大宋时所收的汉民俘虏组成新附军屯戍,并配置部分探马赤军负责监督和指挥。

    边境地区由分封或出镇其地的鞑靼宗王所部和土著部族军配合镇守。

    各级军官一般实行世袭制,但朝廷能调动和另行任命。

    现在,大头目忽必烈的第一道命令就是放弃北方的防卫,鞑靼军、探马赤军全力向涿州南下。

    要把涿州地区打造成一个钢铁般的防线,让流求海盗在那里撞得头破血流,从而一举歼灭他们!

    黄河以北的汉军、新附军,以及配置的部分探马赤军,迅速北撤,向涿州地区靠近,同时据要冲之地开始不断地阻击。

    剩下的探马赤军组编成千骑制的游骑兵,要时刻准备切断对方的辎重供应。

    边境上的鞑靼宗王所部和土著部族军队则全力向中原地区挺进,还要什么边境了,最后一击!

    这其实是一种诱敌深入的办法放弃一部分平原,让对方深入,待对方远离山东之地后,骑兵开始骚扰,步兵开始阻击。

    等到敌人疲惫不堪之时,鞑靼军、探马赤军开始大反攻!

    这其实是鞑靼人使用起来非常成熟的战斗。

    成吉思汗统一各部落后,立即开始对大宋北方的各王朝进行大规模的攻击。

    他们一开始完全依赖骑兵的机动性和攻击力,和过去的游牧民族军队一样,没有步兵攻坚力量的协同。

    在中原各高大坚固的城墙面前,强大的骑兵是无能为力的,尽管他们在野战中所向无敌。

    但是鞑靼人从来都是擅于剽窃的,他们从辽、金、西夏的军队上学到了步兵攻坚的本领,改变了继往单纯依赖骑兵的战术,并且学会了运用大宋新发明的火药和从回回那里学到的抛石武器。

    在战术的运用上,鞑靼人特别强调的就是部队的机动性,以远距离的包抄迂回、分进合击为主要战术特征。

    他们远距离机动达到了历史上空前未有的程度,他们常常可以上百里地大规模机动,使敌人很难预料和防范到他们的攻击。

    他们在战斗中亦很少依赖单纯的正面冲击,通常使用的方法是,一小部分骑兵不停地骚扰敌军,受攻击后后撤,待追击的敌军队形散乱疲惫时,早已四面包抄的骑兵则在一阵密集的弓箭射击后蜂拥而来。

    他们同时还大量地编入汉和其他北方少数民族,使用汉族先进的攻坚器材担任攻城的任务,使他们在东方无论是野地浪战还是摧城拔寨,几乎所向必克。

    这种战术在他们两次西征欧洲时使用的得心应手,尤其在第二次西征时,他们仅仅花费2个月的时间里,12万鞑靼军队战胜并消灭了总数达60万的欧洲联合军队。

    事实上,鞑靼军队的骑兵在任何时候都无法一对一地战胜欧洲的重装甲骑兵,欧洲重装甲骑兵的长矛和重剑杀伤力远大于他们手中的马刀、长矛或狼牙棒。

    欧洲骑兵的马也远比鞑靼战马高大。

    但鞑靼骑兵的战略战术则是欧洲骑兵远远不及的……欧洲军队的战斗无论多大规模的军队都是在很小战场内进行的。

    而且,欧洲军队有惯常的骑士之风,崇信正面一对一的堂堂正正的战斗,当他们遇见可以把百里方圆的地方做战场,且习惯迂回的鞑靼军队时,他们的确是碰上了无法想象的战争场面。

    鞑靼人从来都重视谍报工作,他们派到山东地区的细作报告说流求海盗正规部队不过三万人,但是持火枪者甚众……或以数十万人来计,而且皆擅射也!

    前者听了让人高兴,不过三个万户嘛……但后者听了让人发疯!

    几十万手持火器,擅于射击的民众?!

    整个大元不过三十万大军,不足十万火枪手……流求海盗疯了吗,他们竟然允许平民手持火器?!!

    当然,他们也知道平民的火器远不及流求正规军的步枪,但是,那都和他们火枪手的火枪一样一样的。

    大头目忽必烈曾经想过,若是他的三十万大军进到了山东地区,平原之地还好说……可是要到丘陵、山区和城市的地方……那种被袭击的画面实在不敢想象!

    大头目忽必烈绝了想收复山东地区的雄心,只能静待变化。

    然而等到的是流求海盗对大元的正式宣战。

    大头目忽必烈除了大笑之外还能用什么办法来安定军心?!

    幸好还有时间布置。

    当基本的做战布置完毕后,大元全国上下同样开始了总动员。

    鞑靼人中,男子十五岁以上,七十岁以下全部征召……他们本来就是下马牧畜,上马攻战的战斗民族。

    事实上所谓的战斗民族就是指随时可以参加抢劫活动的野蛮民族。

    然后全国之地开始征马,这个不分种族,鞑靼人、色目人、汉人的民马中的精良一律征用!

    那些放牧的小民户不用多说,像思迭尔迷家族这样的放牧大户征用的更多。

    不用多说,这是大元成立来的生死一战……连边境都不用防卫了,所有的力量必须要用上。

    当然,好消息也有……流求海盗不过出动了两万人,而且还是分兵而动!

    这个消息让鞑靼贵族们信心百倍,让他们顺利北上……然后群歼之!

    山东地区剩下的万把千人不足为虑!!

    就在大家信心百倍的时候,大头目忽必烈屏开所有人,单独召见了太子真金。

    忽必烈这时开始像个爹爹一样和他说话了

    “谁让你擅自派人偷袭海盗小儿的?!”

    “我以为……”

    “你以为可以趁机挑唆他们的关系?!”

    “……”

    “如果这样可以的话,我早就安排了……你坏了我的大计啊!

    我的儿子,大宋之危在于地方军力尾大不掉,我们本来可以让他们内部乱起来……那吕氏家族分明就是一个随时可以叛宋的家族,略施小计就可以让他们君臣猜忌,可是你这一手直接让他们警醒了!”

    “啊……我该死啊!”

    啪!

    忽必烈抽了正在自责的儿子一记耳光。

    “记住!错的永远是别人,该死的也永远是别人!!你是未来的大汗,你永远正确!!!”

    忽必烈看着儿子惊恐地捂着脸,他的心里一软,轻轻搂过儿子说“只要我活着,你就不要擅自主张……你连草原上的冬天都没有经过,不会知道什么要险恶。

    去吧,马上带着我给你准备的五百侍卫队离开这里,去伊尔汗国吧。

    以后,如果我胜了,你就告诉他们东征天竺之地;如果我败了,你就留在那里等着收拢我们的残兵。”

    真金的头顶在爹爹厚实的胸膛上呜呜地说“他们才两万人……我们不会败的!”

    “不会的,当然不会的……海盗头目的小儿我听说从军了;大宋那个小儿时常在军队里厮混……我听了后很后悔,让你和汉臣在一起太久了。

    你走的时候不要带任何人,我给你准备的全是我们族中的勇士!”

    “我不带上王恂?!”

    “不必,我要把他送给大宋处置……”

    “不要啊,他是我大元的忠臣!”

    “他是忠臣。我现在要他去为大元而死。”

    “大汗,你说过他陪着我你非常高兴!!”

    “说过……但是现在不需要了。”

    ps:感谢书友澳洲老吴、明月清风、桥上行走和鱼和羽毛和钢铁的打赏。

    。

第四百零一章 大宋军队的反应() 
混成独立一师与混成独立二师离开山东地区的时候,还分别带上了御前火器军派出的观察使。

    他们一方面要了解前线的战况,另一方面也方便接下来与后续赶到的大宋接收军队的联络。

    这一点双方先前就商定下来的,联邦帝国军队负责杀,大宋军队负责埋。

    联邦帝国军队无暇顾及到占领地区的治安及应有的援助,大宋的军队正好合适。

    御前火器军大统领法可亲自带队来到了山东地区,受到了陆军大臣鲍威的热情招待。

    他亲自参观了山东地区双层铁丝网的边境防卫体系,大加赞叹,认为这省事省钱还有作用!

    两人还进行了密谈,探讨了一下双方进一步合作的可能性。

    鲍威不同意直接让火器军直接参战,认为他们不可能适应帝国军队的打法,反而可能会自乱阵脚。

    法可心中冷笑,认为对方低估了自己的训练……他认为自己的火器军与帝国军队相比,除了军服不一样,除了火力输出比不上之外,其它的应该差不多。

    当然,对方如果不愿意自己的火器军上前线,那就正好不上,保留自己的实力,等着观察最后的变化。

    大宋官家赵显派法可亲自来观战,只能说明他太看重这场战争的输赢了。

    如果输了,联邦帝国最多丢了山东地区,而大宋就惨了,他们将直接面对鞑靼铁骑!

    这种骨子里的恐惧,深深刻在大宋上上下下官员的心中。

    法可大统领当然也害怕联邦帝国输了头阵……他带来的主力就驻扎在山东西路的徐州城地区候命。

    又想让他们上前线,又不想让他们上,这是一种深深的矛盾。

    法可大统领安排了两个得力的副将分别带着一个小队跟随混成独立一师、二师出发。

    随后,又组织其它的部队做好接收占领地方的准备。

    陆军大臣鲍威笑道:

    “你把你们的御前军都放到徐州城不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