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与南宋同行-第3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需要钢的地方太多了而他们的坩埚冶炼法已经达到了极至,唯有换冶炼方法了。

    但是,那个又有诸多的限制,所以只能把钢用到更需要的地方。

    如果现在的帆船足够用,而且完全是这个世界的最高水平了在这种情况下把钢都用在铁甲船上确实太超前了,不适用。

    万士达设计采用船身为铁壳船身,它的内部为一层的10毫米的铁板,外部为一层10毫米的锻铁装甲并用螺母螺栓铆接。

    铆钉技术提一下,他们将完全采用热铆接技术这在流求岛上的工业区里被广泛使用了。

    这需要连接的两块锻铁甲板分别钻好孔,然后把铆钉烧红了,穿过钢板上的孔以后,用模具击打铆钉,迅速让铆钉头部成型,等铆钉冷却下来时,会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自动地把两块锻铁甲板连接的更紧密。

    两层铁甲的中间则交错放置200毫米的硬木木材,并填充大量的巴沙轻木。

    为了节省重量,整个舰体的内部基本都是以硬木结构为骨架,同样大量使用的巴沙轻木。

    万士达没有设计什么铸铁撞角就算这样的船身,轻轻擦碰一下这个时空的木头船,也会让它们粉身碎骨。

    整条铁甲战舰身长130米,水线间长119米,宽19。。7米,长宽比为7。23左右,型深为8。2米,排水量预计过万吨,帆面积5000平方米左右。

    战舰上的乘员大概需要700名左右。

    铁甲战舰的两舷处各有一条装甲带,这两条装甲带从船首部围绕到到船尾部,增加它的撞击能力。

    这两条装甲带,还是铆接安装在由铸铁龙骨做基础,铸铁肋条系统为辅助的网状船体支撑结构上的,它还可以用来保护内部的非水密舱。

    其他船壳部分,也是用铁板直接铆接到这个支撑结构上的。

    整条铁甲战舰采用的是铸铁龙骨,这使它具有超过所有木质龙骨的强度。

    战舰上将配备有四十门不同口径的后装火炮。

    虽然采用了蒸汽机动力设备,但是仍然保持了三根大桅和相应的帆具,这个可以用来以防万一。

    整条战舰的重量预计要超过九千吨在纯蒸汽机动力设备的推动下将达到十五节的航速。

    如果蒸汽机意外停摆而只用帆动力,那么航速只能达到可怜的一节完全可以和帆桨式海船拼拼速度了但是,有了船帆动力的保障总比没有强。

    制成了模型后,宋子强大摇其头,说:“你对我的蒸汽动力设备没有信心”

    当然没有了,宋子强定型的中高压蒸汽动力设备在运行半年时,已经停摆了四次,大修了两次让人欣慰的只能是它皮糙肉厚,修一修就能接着用。

    这将是一条破万吨的大船啊,建设周期可能要突破两年。

    宋子强拍着胸脯保证说:“绝对用不上两年,你不要用静态的眼光看我们工业的发展,最多用上一年!”

    万士达淡淡地说:“我想这条大宪章级别的铁甲战舰能保护我们一百年的海权”

    “一百年?你太悲观了,五百年都行!”

    当然,这条铁甲战舰的花费也是巨大的,不过更好的地方在于它也许可以提升整个联邦帝国的造船技术。

    张安国让人把那铁甲战舰的模型放到水池里,采用抵近拍摄的技巧,把它拍成大幅照片挂在自己的办公室里。

    每一个来他办公室的人无不对它惊叹,这才是联邦帝国的真正实力呢。

第一百八十一章 吴大鹏的野望() 
    吴大鹏对筹建耗费巨大的铁甲战舰有一点自己的想法,但是他看到其它朋友都极为赞同时,他便选择了沉默对待。

    以现有的军事条件来看,他们已经是无敌的存在,何必再弄一个铁家伙来吓唬别人?!

    但是考虑到也许会成为一次整体性提高造船技术的机会他也只能表示同意。

    等着他们开工建设以后再说吧。

    吴大鹏当然也有自己的工作任务先前的吸引人才的计划才刚刚开始呢。

    他思考了很久,决定改变一下思路。

    他公开在流求时报上刊登了要召开全世界第一次知识分子研讨会,研讨的主要内容为,人与自然的关系,科技与社会,知识分子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与责任等等话题。

    他在报纸上还声称要邀请一大批在大宋有清望,有见识,有水平的名人来八道河地区交流,来往的车船马费,联邦帝国全包了,而且提供参与者与随从的食宿。

    这些花费当然不算啥了,但是宋子强认为,真正有见识有水平的知识分子早都跑流求岛来了,那些迂腐而眼瞎的人还在大宋低层厮混着你把他们找来有个啥用?!

    吴大鹏说:“智商高一点的人都是筛选出来的,不是培养出来的,无论什么样的教育,最终都是智商高一点的人被选拔出来这样的人在大宋这样的社会体制内不一定能过上好日子,只因为出路太少。

    所以,如果我们能提供另一个可能的出路,也许会收拢了一大批人才至少他们是能主动向外族输出文化思想的人,你说对不对?”

    “智商高一点的人当不上官,他们会去经商的,也会去学一门技术你看着吧,到时候,你一定弄了一批腐儒来这里,白白花费时间与精力,还浪费钱。”

    吴大鹏耐心地说:

    “经商是需要本钱的,不是所有人都能经营。

    学技术?这个时代的读书人还是有一些鄙视劳动者的习惯到时候,你看我会吸引来什么样的人吧。”

    吴大鹏挑选的人员有一定的条件,年纪要在三十至四十之间太年轻了,也许会年轻气傲;超过了四十,也许就真认命了,不好改变他。

    他手里有一大批正在候官的人员名单,还有一批请祠的人员名单,他先挑了一批人陆续寄了信,而且信里还有来八道河地区的船票以及一定数目的车马费用。

    这样的邀请信一封一封的通过帝国邮局邮寄了出去,根本用不着专人送递。

    联邦帝国的邮局现在已经遍布大宋境内的主要城市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最远处可以送到欧洲与南北美洲!

    这样的邮局一开始是如同流求海峡上的客船一样,是赔钱的生意,但是过了不到三年,随着快递行业的加入,慢慢变成了不赔钱,甚至开始有了小小的收益等到快递事业的大发展,邮局事业也有了新生,开始了更大的扩展。

    在海外地区,凡是有联邦帝国邮局的地方,那里自然就成了凝聚大宋商人与帝国公民的地方。

    这样的邀请信在一个平平常常的下午,被送到了一个平平常常的人物手里。

    此人叫叶李,字太白,一字舜玉,原为杭州人,出生于1242年。

    他自幼天资不凡,拜太学博士义乌施南学为师,补京学生。

    当年,鞑靼强盗南下之时,他认为贾似道领兵抵御,侥幸解了鄂州之围后,便把鞑靼强盗北撤作为自己功劳,欺骗大宋官家,得以再任宰相,而且更加专横跋扈,推行公田法,滥发纸币,压榨民从百姓!

    朝廷内外无人敢于指责非议叶李与国子监的同学康棣等八十三人,向宋朝皇帝上书,攻击贾似道。

    贾似道大怒,得知给朝廷的上书是由叶李起草的,特别痛恨其上书中的一句话:“先前之用兵,不过是适逢天幸,才有保住宋朝半壁江山之功!”

    贾似道声称这个太学生是在抹黑自己的战功,是在大搞历史虚无主义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贾似道便唆使其党徒临安府尹刘良贵以叶李寻衅滋事为名,把叶李贬到漳州监视居住;他的同学康棣则贬到台州监视居住。

    当然,还是会给他们生路的,让他们在州学里当临时工。

    州学、县学是地方上的教育机关,员职工的待遇相当不错,就算是临时工也能养家只不过稍微苦一些罢了。

    漳州州学的师生加上临时工的食宿都由州学免费供给,大宋政府拨给这里一些赡学田、赡学钱,再加上社会上热心公益事业人士的捐助,这都是州学的主要经济来源。

    漳州的学校建筑有宿舍、讲堂、储藏室、藏书阁、孔庙,还备有浴室、刻书库等。

    晨起时,师生先去孔庙祭拜先师,之后再到教室讲诵。

    叶李则去藏书阁里备书,到时候会有师生前来查阅;若是有人要借阅,他还要做好登记的工作。

    州学的教育内容原来是以儒家经典为主,兼习诗赋与时文。

    熙宁以前,通常采用汉唐旧注。

    王安石三经新义出来后,除元祐时期以外,从中央太学到地也也方州县学,均改用王学。

    直到现在,随着学术流派的迭兴,才开始打破王学一统天下的局面,或讲程朱理学,或讲陆九渊心学,或讲吕祖谦中原文献学,或讲叶适、陈亮事功学,呈现各种学说竞相崛起的景象。

    所以,藏书阁里的书藉众多,收藏了各家学术流派的代表作,还真需要有专业人员来分类整理。

    叶李还在一批由乐于助学的社会人士捐献的书籍中发现了流求时报出版社出版的著作。

    这是整整一个系列,书名全是由“小学”开头他认真看了看,感觉相当不错,细细品之,感觉似乎能合理的解释身边发生的所有小事。

    特别有两本书让他注意:国富论、民富论。

    他读完后掩卷长思,忽然能理解了贾似道当时推行公田法的无奈似乎滥发纸币也是一种无奈!

    好吧,那时自己太年轻了空有一腔热血而没有用心去想。

    直到他在流求时报与民生报上看到临安城又发生了太学生事件,他顿时苦笑起来,唉,他当年不也是这样冲动嘛换成现在,他必然也会如同那贾似道一样苦劝他们。

    但是,他没有办法去和别人说明他的转变,告诉贾平章,自己当年真的做错了。

    他只有偶尔与同学康棣通信,说说心里话两人一直心有戚戚然。

    就在一个平平常常的下午,一位邮差送来了一封信,那信的信封与众不同,格外大一些,透着一种端庄大气不说,似乎还涂着金粉呢。

    最让人想不到的,那封信竟然是给自己的

第一百八十二章 中年知识分子的出路() 
    叶李看到那信封上写着自己的名字,字体不算好看。

    信封的落款写着联邦帝国知识分子联合社团……真奇怪啊,天下还有这样的社团。

    他打开了了信封,看了看里面的信件。

    这时才恍然大悟,啊,正是《流求时报》上说的什么“世界知识分子研讨会”……一瞬间,他的心里立刻充满了骄傲,他算是大宋的名人之一呢。

    接着,他在信封里还发现了五张十贯面值,一共五十贯的流求纸币,还有一张前往八道河港口的头等舱船票。

    他当然知道海上客船船舱的分类了……头等舱要比二等舱贵上两三倍……这个钱钞不必花费。

    他马上盘算起来,从这里去坐海船根本花费不了多少钱钞,可以把那五十贯钱钞留给家里,妻子这些年跟他吃苦了……然后再把头等舱船票退了,换在二等舱,这样又省下一笔。

    他正在盘算的时候,忽然见到他当年的同学康棣施施然。

    康棣看到了叶李也接到了那信,哈哈大笑说:“太白,你我有了新去处了……如何还要在这里憋屈?”

    康棣挥手指着那些摆放整齐的书籍说:“你我曾经以为……今生将老死于浩如烟海的书籍之中,白白费了这一生!

    然而如今却有了新机会……同去,同去吧!”

    他从怀中也取出了一份同样的信封,又说:“来你这里之前,我还去找了其他几个不得志的同学,可惜的是,他们竟然没有收到此信!

    我便将钱钞与船票留给了他们几个……我买一份二三等船舱的船票去即可。”

    叶李的脸色红了一下,马上说:“如此甚好!我这里的钱钞与船票也留给他们……他们毕竟只是在县学里,没有我们过得好……大家同去!”

    “哈哈,先前的叶李,叶太白又回来了!”

    叶李也仰天大笑,随手脱下州学所发放的直裰,狠狠甩在了桌上,似乎一下子甩掉了浑身的颓废之气!

    中年人又怎么了?谁说就没有机会?!

    于是,他们两个分头行动起来,找到了当年跟他们一起受难的同学,大家一起凑了钱钞,一起去坐了通往流求岛八道河港的客船。

    由于票价的原因,他们都是坐了三等舱,一干人分别很久了,大家在一起有说有笑,竟然感觉不到三等舱的潮气呢。

    等到了八道河港口,他们走出船舱后不由得不倒吸了一口气,这里竟然已经繁华至此!

    只见无数海船排布在一起,向着南北方向排去,根本望不到尽头。

    那些高高低低的桅杆如同树林,密密麻麻布满港口,似乎不见云日。

    有一个刺桐城来的同学喊道:“天也,这里的海船竟比刺桐城来多!”

    港口的海域上还有一些吐着白烟和黑烟的千吨海船在来回奔走,竟然还没有扬帆。

    康棣对叶李说:“那便是蒸汽机机帆船,我听闻那长江与黄河之上,这种船来回穿行如同织梭……”

    无数海鸥在天上盘旋,呕哑叫着,似乎是发现他们这帮人是头一次来的陌生人。

    叶李笑道:“本想终老于州学之中,哪里想到海外竟还有这般去处!”

    康棣轻抚他的后背说:“太白……那《流求时报》上曾有言,‘人人都应该有符合他身份的出路……’也许正是指我等之事。”

    给他们的那封信中,言辞甚为谦恭,这实在是让他们受用,而且所谓的研讨会或许只是让大家展示一下才华罢了,必有招纳之意……否则何必送盘缠又送船票呢?!

    他们不是没有见过《流求时报》上刊登过的广而告之,知道流求岛经常招募劳力和经理、会计,甚至各种工匠……也见过他们招募读书之人。

    他们一是鼓不起勇气,毕竟都有家业了……二是年纪大了,而且尚能糊口,何必去海外飘荡呢?!

    但是,他们要是亲自写信邀请自己……那可就皆然不同了,一是说明自己确实有些才华,否则怎么会让别人亲自来请自己呢?!

    二是他们虽然觉得听上去怪异,但是心里还是喜欢知识分子这个称号……也是第一次听过研讨会这个词,但是从字面和研讨会的内容上推断,应该是一种讲学的含义……这个也让他们喜欢。

    大家都是饱学经书之人,谁不想有一次参加讲学的机会呢?!

    说不好,一番言论便会名震天下,说不好便会让高位者听闻……

    他们跟着人流走动,很快到了流求海关……在那里的大门口左侧,他们看见有挂着的横幅上写着“大宋知识分子研讨会报名处”,横幅下有几个青年男子正坐在一排桌子后,有一些文人正在那里的桌子上弯腰写着什么。

    他们看见那些文人手里也拿着那种特殊的信封。

    好吧,除了他们,还请了别人……他们两个拿着信封上前示之,那几个青年男子谦恭地打开查看,做了登记,然后推过一个大本子,让他们签名。

    笔墨砚台就摆在桌子上。

    两人依次签了名字后,一个青年男子递给他们两张赛珞璐卡片,让他们挂在脖子上,说他们可以直接去帝国饭店大厅处,那里的人会带他们去准备好的房间。

    那赛珞璐卡片里不知道怎么做到的,严密无缝地夹了一张高楼的黑白照片,楼上如同流求海关一样竖了四个大字,帝国饭店。

    康棣和叶李对视了一眼,他们的问题解决了,但是他们的同学如何办?!

    叶李礼貌地冲着一个青年男子拱了拱手,说:“……在下还有一些同学虽然没有收到信件,但是慕名前来观看讲…研讨会,可否与我们一同居住?”

    那个青年男子乐了,露出了洁白的牙齿,说:“我们欢迎旁观学者……你们一同前去吧,那里一定会有安排的,我们早都做好了准备!”

    康棣舒了一口气,想,唉,这才是真正求才若渴的样子啊。

    他们一行人被一个青年男人直接从一个专用通道带出流求海关,没有经过海关大厅。

    出去后,那个青年男人说:“你们随便去找几辆四轮马车,告诉他们去菠罗蜜街的帝国饭店,他们都会带你们去!”

    说完,青年男人转身便走了。

    叶李皱了皱眉头,这个年轻人好生急躁……那坐四轮马车的费用谁出?!

    他们一共有十三个人呢,至少要租上三辆车,天下人谁不知道八道河地区的车费极高?!

    康棣看到不远处的道边还竖立一排大大的画匾,那上面似乎画着什么地图。

    他们一行人走了过去仰头观看,结果康棣的眼神极好,只听他高兴地说道:“哈哈,帝国饭店离这里只有四个路口,过青梅路,转红杏街、香梨街,再转过荔枝路就到了!

    不过是十里路吧?我们正好游玩一下此地……”

    好吧,正和我等的心意,众人随声附和。

第一百八十三章 世界知识分子研讨大会() 
    吴大鹏一直在搜集前来报道的中年知识分子的资料。

    离研讨会开幕还有一天的时间了,一共有一百七十七个人持信件者来报道,另有四十五个前来旁观的。

    可是他们首批就发送了五百封信!

    吴大鹏开始反思了……这事情没有想像中的那样成功。

    他本来就专门找一些过的不太好的人写信的,但是接到信件的人中,连一半儿都没有来是!

    中午的时候,他打电饭给张安国,说了一下情况……这几部试制的电话和搭建的线路先安装在他们几个人的家里,由他们几个先试用一下。

    张安国在这面的世界时间比自己长,也许更了解大宋的知识分子。

    张安国一针见血地指出,原因无他,大宋政府对知识分子们太好了!

    这一点,前文已经说过了,那些享受“奉祠”的家伙,一个都没有来……

    “不能用我们那面世界的知识分子的行为来套用他们……毕竟他们还没有受过阉割,有性子呢。”

    事实上从文天祥的所做所为就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