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与南宋同行-第2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鞑靼强盗集团的骑兵都突出现在他们的背后!

    伴随他们偷袭的还有北方大族人家的民兵……

    鞑靼强盗集团接收大宋进贡物资的人马在出发时,他们绕过了匪患严重的滑州地区,走的是相州、卫州到郑州过黄河的路线。

    新瓦岗寨军和新赤眉军放过他们,则在郑州地区埋伏好,等候他们回来。

    他们埋伏别人,当然也会四处派出细作和探马侦查。

    新瓦岗寨军负责东部,新赤眉军负责西部。

    问题出在了新赤眉军的地方。

    黄大队长对大户人家的土地丝毫不感兴趣,只要交出一些粮食和其它物资,新瓦岗寨军一般不为难。

    但是,吕大队长不同了,他对土地的迷恋是不一般的,那些上好的旱地不用来种棉花,他想一想都心疼,他哪里管公地还是私地,一律没收,连农民也不放过统统用来帮助他修整成棉田。

    再多余的人员,统统送回吕家………黄大队长曾经也劝说过他,不要计较一时得利,但是,他绝不会听从的,大家是友军,职位平等,而且流求岛现在还算有求于他吕家,为什么要听?!

    后来,张岛主下的命令恰好符合吕大队长的想法……由此,他更加得意了。

    吕大队长的新赤眉军把整个中原的南部弄得鸡飞狗跳,许多大户可以说是真的家破人亡了………黄大队长无语了,只能在心里骂道:狗日的棉花!

    新赤眉军的军纪远远比不上新瓦岗寨军,但是似乎人员扩充的比新瓦岗寨军快………吕大队长知道,那些多半是鸡鸣狗盗之辈。

    但是,他们毕竟是起事的流匪嘛……黄大队长告诫过吕大队长,一定要做好甄别工作。

    吕大队长蛮不在乎,做流匪的,本来都不会是啥善类,咱们手中有火铳,不怕他们!

    事实上证明,他们都低估了鞑靼强盗的智慧。181

第三百一十六章 郭守敬与张弘范的联盟() 
“中原南部的匪患祸害大户,连自耕农都会被他们奴役!”

    “他们根本不是什么赤眉军和瓦岗军,他们是比流求海盗更残忍的流匪!!”

    类似的消息在中原北部地区诸多大户之间纷纷流传。

    一些侥幸逃跑掉的大户大家族人员早把情况传到了………听了同类的哭诉,还未受难的大户们大族们震惊了!

    他们从所谓赤眉军和瓦岗军刚兴起时的坐观,马上变成了积极投入剿匪的态度,不消灭那些流匪,等他们再变大变强,大家都没有好日子过!

    那些大户大家族不自觉地联合了起来,推出了领袖,还派人去大都哭诉,乞求鞑靼强盗集团的大头目忽必烈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

    那时大头目忽必烈哪里有心思管中原南部的匪患,那占据山东地区的流求海盗才是真正的心头大患啊……他集中了精锐的骑兵,忠诚的战士,没有想到第一次围剿他们,竟然会惨败!

    想当年,他派出远比现在人马少的军队去围剿叛军李檀……李檀的手下也远比流求海盗的人马众多,那时是一战而胜,不多时便平剿完毕,连偷偷支援李檀的宋军也被打得败退千里……可是现在是怎么了??

    第一战的惨败让他想不明白,其它鞑靼贵族更是心疼他们的损失,那些都是鞑靼人中的勇士啊………一时间,大都城内纷纷乱乱。

    难道时代变了吗?!

    主将花不里花和副将张弘范安顿好他们的残兵败将后,不得不回大都去请罪………他们的军队已经不成形了。

    鞑靼强盗集团从来没有处罚战败之将的传统,他们本来就是流动强盗出身,胜败都是平常事情,胜了,杀人抢劫;败了,拨马就逃。

    如果败一次就杀一批人,那么他们自己可能就把自己干掉了。

    当着大头目忽必烈和众多鞑靼贵族以及回回大臣和北方汉臣们的面,两人把整个战斗的经过细细讲了。

    一个连传军令都要用唱歌方式的强盗集团,也许最讨厌什么书面报告了。

    两人的陈述让众人陷入了沉思。

    心疼损失的阶段已经过去了……但是未来,他们将何去何从?!

    流求海盗竟然有了那么多火器!

    他们竟然还有了骑兵!

    ………我鞑靼勇士骑射是天下第一,怎能不会是他们的对手!

    整个场面一时间有些压抑。

    大头目忽必烈突然高声叫道:“他们是胆小之极的鼠辈,我等不过是被他们偷袭了,他们敢于我们对战吗?!”

    他的声音在整个金顶大帐里四处回荡。

    整个大都城现在还正在兴建之中………前文说过,自从1267年,大都才开始了新宫殿和都城的兴建工作。

    到现在,由中书省官员刘秉忠为营建都城的总负责人,回回工匠也黑迭儿负责设计新宫殿。

    历史上的郭守敬晚年之时还曾担任都水监,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并以京郊西北各泉作为通惠河上游水源。

    所以当时嘛,他们的议事论事,还需要在大帐中……鞑靼人和回回大臣们没有感觉有什么不同,他们平常住在帐篷里也没有什么不便。

    至于众多汉臣,大多还是选择一些汉人的民居。

    大头目忽必烈的目光闪烁着怒火,但是他的语气平稳了一些……发怒有何用?!要解决问题!!!

    “那些海盗至今不敢踏出山东半步,是吗?”

    花不里花主将和张弘范副喏喏称是。

    大头目忽必烈的目光尖锐了起来……强盗的特点是什么?是善于发现对方的缺点!

    他挥挥手,让汉臣们全都出去,现在他认为用不到他们了……他要和鞑靼贵族们商讨军国大事了。

    没有人知道他们在商讨些什么,汉臣们个个都觉得自己受了冷落。

    但是,他们的机会很快就来了………中原北部的大户们派出人来求兵剿匪!

    汉臣们感觉民心可用了,这是一次可以好好操作的机会。

    副将张弘范当时受了冷落,许多鞑靼贵族认为,终归是自己本族的勇士好用,北方汉人的用处嘛,不会太大的………他们选择性地忘了张弘范以前得到的赞誉。

    但是,副将张弘范却是汉臣们的希望!

    眼下,用所谓的汉法汉理来管治天下,明显不会得到大头目忽必烈的青睐……能弄到钱钞或是领兵作战才是最有用的。

    副将张弘范能领兵作战,而且先前还有战功,无疑是汉臣的希望。

    现在时代变了……许衡作为太子真金和中书丞安童的老师,可以说是位不高但是声望极大的汉臣代表。

    他得知中原北方大户的乞兵之事后,召集了一些汉臣,尤其是把现在受冷落的张弘范副将请来。

    大家就此事开始讨论起来……事关每一名汉臣的前途,没有人不认真投入。

    张弘范副将当时有些失落,这一点被许衡看在眼里,年轻人嘛,受了点挫折,难免会如此。

    许衡捋着花白的长须说:“老夫听闻过流求海盗有一些奇门遁甲之术……败于他们,实属正常……但是,老夫识得一人,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精于机巧,想必会是流求海盗的克星!”

    张弘范副将的眼睛亮了,我大元真的有如此之人??

    “此人便是同知太史院事郭大人……”

    随着许衡的介绍,一位面目阴沉,略有胡须,身材高大的人站了起来,冲着副将张弘范施了一礼。

    此人便是郭守敬,字若思,顺德邢台人,至今年纪为四十六岁。

    幼承祖父郭荣家学,攻研天文、算学、水利。

    去年吧,受大头目忽必烈令,制订新历法,参由张文谦等主持成立新的治历机构太史局。

    太史局由王恂负责,同知太史院事郭守敬辅助。

    在学术上则王恂主负责推算,郭主制仪和观测。

    郭守敬善于机巧,此期间他创制和改进了简仪、高表、候极仪、浑天象、仰仪、立运仪、景符、窥几等十几件天文仪器仪表……虽然大多汉臣不知其有何用,但是也在一时间传为美谈。

    但是后来,大头目忽必烈由于战事吃紧,根本不理会此事,一切供给,便也少了许多,甚至不与理会了………

    同知太史院事郭守敬也许是汉臣中比较仇恨流求海盗的人了。

    新历法项目虽然搁浅了,但是他也没有闲着,转而专攻所谓大宋贡献的火器与火药……不久后颇有心得!

    许衡要将此人介绍与年轻俊才副将张弘范认识,当然有其深意了。

    既然大头目忽必烈只顾山东地区,无暇注意中原南部匪患……汉臣们或可以在那里立一些战功,也好让主子明白,汉臣们可不只会汉法与汉理,绝不可让回回大臣们占了先!19181

第三百一十七章 郭守敬痛恨流求海盗() 
同知太史院事郭守敬一生最喜欢研究天文历法,那浩淼无垠的夜空才是他的最爱………人世间的凡事、俗事,在和那些星辰日月相比,实在是不值得一提!

    不管什么大金朝、大元朝还是大宋朝,只要能让他研究他最最喜欢研究天文历法,谁来当政都可以……这有什么区别嘛??

    但是流求海盗最可恨!

    他们影响了自己的研究!!

    郭守敬认真研究了一下大宋进贡的火、药,又观察了大宋献上的火药工匠……慢慢地他发现了其中的奥妙之处!

    他远比那些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工匠投入,很快,他写了一本《火药要术》的小册子,一下子便把优质黑火、药的加工技术提高了一大截。

    有关的火绳枪和火炮,还有手榴、弹的研究,他也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去研究。

    他把自己设计各种精巧的天文观察仪器的精力都用到了武器方面了,经过他改造后,那些武器更灵巧,更准确。

    甚至,他还能根据一些传闻自己来设计!

    比如火箭,还有用在水面上的滑动式火箭鱼雷……他曾经在水面平静的水塘里试验过:

    他找工匠雕刻了鱼形木板,在鱼嘴处安了几根长钉,将火箭安装在木板上,引燃后,那木板便飞快地向着前方滑行……当然,也有的滑着滑着就偏行了,连几十步外的舥船都挨不上边。

    但是总是有成功的………滑行正确的,便一头扎入舥船,不一会儿便将舥船炸个粉碎!

    此事惊动了大头目忽必烈,他曾派人问道:“可否能将流求海盗的大海船统统烧毁?”

    提到流求海盗,同知太史院事郭守敬目露恨意,但是摇头说:“不可,海上风浪巨大……此物可用于湖面,最多是河面!”

    他的回话是务实的,因为他试过了,哪怕是一尺多的浪,也会将那木板冲没影了。

    大头目忽必烈没有再理会他……中年理工男郭守敬也错过了一次上进的机会。

    但是他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本来嘛,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他仍然研发他的设计。

    当他听到流求海盗竟然有在地下爆炸的武器,令人防不胜防时………他思索了半日,忽然想起来,那只不过将手榴、弹埋于地下罢了,只不过那武器再比手榴、弹大上几倍,埋在地下而已,反正也不用人力抛出!

    理工男往往都是想到就要亲手去做到的,他试制了几次,果然制出了!

    他本来还想研制一种只要人马踏上便可自动爆炸的类型,那样就根本不用埋伏人来拉绳索了………但是,许衡大人亲自来找他,要向他介绍一个同样的汉臣才俊。

    他本想不参与汉臣与回回大臣们的争执,但是,许衡大人亲口承诺,到时,他的所有研制开发的武器都可能用得上………这一点吸引了他。

    所以,同知太史院事郭守敬终于与副将张弘范相识,两人攀谈几句后,顿时互相引为知己。

    但是,他们的相识不是这次聚会的重点。

    汉臣们商谈着要在平剿中原南部匪患的行动中为自己加分,而那些大户们派来的乞兵之人让他们看到了机会!

    如何劝说大头目忽必烈允许出兵,这个不难,他们可以征召民兵!

    说到民兵,这里必须插一句。

    民兵组织在大宋与大元对峙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先说说大宋的民兵体制。

    大宋征召民兵的作用就是动员全体民众作为抗击鞑靼强盗的工具。

    所以,大宋的民兵组织就是把民众武装起来的一种组织。

    先前,大宋出于军事威胁的现实,几乎在每个行政区域,大宋都建有多支地方民兵军队,平时剿灭盗匪维持治安,战时支援前线………在整个时期再也找不到比大宋更重视民兵制度的时代了。

    以尚未发生的历史来看,在襄阳失守的后期,由于正规军的覆灭,民兵几乎成了抵抗鞑靼强盗的主要军队,比如张顺,张贵兄弟突破鞑靼强盗的包围圈,援救襄阳就是民兵组织的主要战功。

    同时也由于民兵组织的存在,整个大宋基本上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其他几次大规模战役中也有民兵的参与。

    但是,他们还不同于厢兵,大宋政府是不发放他们军资的,一切都要自备……当然,如果有一定的战事需要,还是会给一些物资奖励的。

    北方汉民也有民兵组织,而且从大金时期就开始就有了,但是那是属于大户大家族的家丁级别,只为了看家护院………人多人少,完全看本家的实力。

    当年,张弘范的老爸就是带着自己的几千家丁投靠的鞑靼强盗集团。

    事实上,和大金朝一样,大元朝也不喜欢大户大家族拥有自己的武装组织………他们不同与大宋,支持,但不支援的态度,他们是完全地打压!

    比如前文中讲的,规定十户二十户才可以有一把菜刀的现象,那主要就是打压大户大家族的家丁实力。

    所以,北方的大户大族尽量使自己的家丁少而精,基本上属于会一手的好棍棒!

    事实上大宋也禁兵器,只不过是针对人员在社会流动时不许随意携带;大金大元的禁兵器,那是禁到骨子里,是始终贯彻的基本国策。

    两种民兵组织不能混为一谈。

    许衡大人深知这一点。

    最终他与众汉臣商议完毕后,开始了自己的说服计划。

    首先他找的是太子真金。

    太子真金此时已经不算是少年了,而且对他的老师许衡依然尊敬有加。

    许衡希望能由太子亲征。

    一是区区流匪,不同于流求海盗,应该是一群乌合之众,待大军一到必将马到成功。

    二是太子真金倾向于汉臣,而讨厌回回大臣,特别是平章阿合马,所以这军功必能增加太子真金在大头目忽必烈心中的份量。

    三是正好以此为机会整合汉臣的力量,外借大户大族的民兵,内靠太子真金………等到太子上位,定能将那些色目人驱除于大元朝廷!

    汉臣们的算盘打的极为精细……131181

第三百一十八章 沉默的力量() 
以许衡为首的汉臣们的计策终于起了作用,他们的大头目重视了。【。aiyoushenm】

    在金顶大帐中,大头目忽必烈和儿子真金进行了长谈。

    大头目忽必烈知道,这几年他过于亲近回回大臣了……这是不得以的,他要靠着他们筹集各种物资,他们已经不是过去的流动强盗团伙,可以随便抢随便杀,都已经建国了嘛。

    如果没有流求海盗们的出现,汉臣们的那些治国理念,他可以让他们施行一些……但是,流求海盗是扎在胸膛上的一把刀,不拨下来不行的!

    别说将来灭宋了,先自保吧。

    中原南部的匪患,那是小小的事情,不足挂齿……只要赶走了流求海盗,几千人马,就灭了他们!

    但是,汉臣们提到的民兵让大头目忽必烈打开了一个新思路:

    以汉制汉!

    事实上,鞑靼强盗当然会使用被他们征服的顺民了………但那只是让他们当炮灰,攻城拔寨的时候,让他们去用生命消耗对方的防守力量………

    但是汉臣们能主动怂恿儿子去剿匪,这还真是一个好事情。

    鞑靼强盗们不怕失败,但是,他们骨子里来是崇尚军功的。

    那些流匪正好可以成为儿子用来练手的靶子!

    大头目忽必烈对儿子说:“你可知我为何叫汉臣跪见我?!………那些反抗我们的人就是污辱我们的人,必屠光;不在我们面前跪下的人就是不尊重我们的人,必杀之!”

    说到这里,大头目忽必烈仰天笑道:“汉臣们是最了解汉狗们的人,他们也确实学识渊博……你跟他们学习是对的………但是,让他们行跪礼却是打断了他们的脊柱,那他们就今生今世只可为我所用!”

    用他们的学识管控汉人,污辱他们的人格,让他们在自己的面前卑微!

    此时天气已经变寒冷了,但是,太子真金的额头都要出汗了……父皇讲的与自己的老师所讲的,差距太大!

    金顶大帐里的煤油汽灯渐渐暗了下来,这是需要重新打气了。

    一个大帐内的侍女想去打气………煤油汽灯传到大都的时间也不短了,许多鞑靼贵族和大户人家的仆人也早都会料理此物了。

    大头目忽必烈挥手止住她,指着煤油汽灯说:“那个宋本就如它现在一样,奄奄一息,唾手可得……我问你,是什么让它又明亮如初的?”

    太子真金想都没想地说:“添油打气!”

    “对了!流求海盗就是那添油打气之人……他们才是我们真正的敌人!”

    太子真金重重地点头认同。

    大头目忽必烈不想多说话了,最后只是直白地说了两句:

    杀人立威,既后回来!

    太子真金喏喏地退出了大帐……大头目忽必烈挥手让那侍女重新打气。

    煤油汽灯嗤嗤地重新亮了起来,大头目忽必烈感觉那灯光有些刺眼了,他眯眯着眼叹气道:“如此机巧之物……流求人是如何做到的?”

    大头目忽必烈给儿子配备了两百名赤马探军及精心挑选出的八百名鞑靼骑兵勇士。

    赤马探军的情况前文早就说过,他们都是鞑靼贵族二代,高贵、勇猛而忠诚。

    不计其它,从此处就可以看出大头目忽必烈对此行的看重!

    理工男郭守敬担当这支军队的军需官……他的需求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满足,他研发的许多火器,几乎都配备给他了!

    亲汉臣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