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与南宋同行-第2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养小子侯东方都把主家的话记下了。

    他认为主家们对大宋真是太好了,对贾似道贾平章也真是太好了……不管是什么好物件,都首先想着卖给大宋,还关心大宋的局势,对贾似道个人的事情也是上心,要不然,哪里能想这样多的办法!

    所以,他认为贾似道应该感谢他主家的关心……在他来到贾府,刚刚坐下没多久,他真没有想到贾似道竟然能以为是流求卫队在山东前线吃紧了………意思是他这次来,是要寻求大宋的帮助!

    他的口气如此轻浮,难怪张岛主骂他是贾老狗!!

    贾似道看到侯东方大使脸上发红,气得几乎说不出话来,他在心里呵呵笑了。

    此子是人才,但真是太年轻了,需要磨练才行。

    贾似道焉能不知道山东地区的战事?!

    他消息的来源足有三条:一是从《流求时报》上看;二是从大宋的情报机关枢密院机速房那里得到;三是从自己的内线那里得到。

    事实上,三方的信息是可以互相佐证的,这说明三方的情报都是准确的。

    但是,贾似道坚持看三方的情报……只可以他骗人,绝不可以让人骗他!

    贾似道装作没有看到侯东方大使的脸色,主动转移了话题,忽然就提到了流求岛上的水田。

    贾似道还真比较关心这个……人人都希望自己家里的水田越多越好,想当年他为了增加国库收入,不得不推行《公田法》,想从私人那里购买水田改为官田,简直闹得鸡飞狗跳!

    幸好有了流求良种后,水稻产量翻了一番,这才取消了《公田法》。

    人人都知道只要家里有了水田,那就是有了万年不衰的聚宝盆……怎么流求岛还向外大量售卖呢?!

    贾似道小心地问道:“你们那里能有多少水田?真如《流求时报》上说的,希望大户集中购买?”

    侯东方大使毕竟是年轻,他在不自觉中便被贾似道引领了话题。

    他认真地说道:“如果我家岛主愿意,他一年便可以开垦出几十万亩水田。”

    贾似道吃了一惊:“为何如此之多?你们那里哪有如此之多的人力?!”

    “我们流求岛有众多从天竺运来的水牛,比大宋的水牛更有力气……我们岛主还制出了铁牛,一日之内的劳作,可以比上二十头大水牛!”

    贾似道心里速算了一下,又问道:“那你们为何愿意售卖给大户?!”

    “集中耕种,更能提高产出。”

第三百章 口头上的战争() 
贾似道心里有些纳罕,知道自己平常不太注意流求岛生产劳作上的事情。

    比如大铁牛是何物件,他就不太明白。

    但是听到所谓的集中劳作会提高产出这一点………他也是马上就明白为什么了。

    他的家里本来就有良田十几万亩,明白若是把人力和畜力集中起来经营,那当然比单打独斗的小户出产的多多了。

    当贾似道听到那里的田价仅为大宋民间田价的四成时,他的脸色不变,耳朵却悄悄动了动。

    “如此便宜,为何不见你们登在的广而告之上?”

    “我家岛主说过,此次售田,主要是售卖给大宋的几百家大户……所以,我可以着人一一走上门联络,用广而告之用处不大。”

    贾似道呵呵一笑,心里迅速转了一圈,说:“此事不必你们如此费心费力……我来亲自帮你们……”

    侯东方大使心里也笑了一下,张岛主果然预料正确,他们只要听到有上好的水田要卖,就没有可能放弃的!

    “那我替张岛主谢谢平章了……不过有个条件要事先说明,购买的水田不可以撂荒……耕种的水田,我们只收一成的税赋,撂荒的水田则要一成半!”

    “呵呵,你家岛主开垦流求岛不易,自称是岛主也无可厚非。你们多心了,有了水田还撂荒,那是暴殄天物……大家大户是不会做的。”

    贾似道发现自己还可以在流求岛的这件事上做些手脚,他完全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去售卖给一些大家族,这无形中又多了一个拉拢的手段。

    他再看向侯东方大使,心里更加多了一份喜欢。

    两人开始回归正题。

    贾似道试探着问道:“你们又需要大宋多少劳力?……现在不如以往,厢兵已经不多了。”

    这十几年来,天知道流求岛上哪里找到的那样多的活计,还总是从流求岛不久后就流传回大宋。

    连他贾家也开办了一家纺织厂,招了上百劳力。

    贾似道自己现在在官服之内就穿着用自家生产的棉布制成的流求式内裤和背心……还有流求式的棉线袜子,那袜子竟然还是收口的,穿上后不会从脚脖上下滑。

    侯东方大使摇摇头,现在劳力不是流求岛的主要问题,只要大宋仍然有让民众有自由迁徙的权力,流求岛能不能招更多的劳力,那就是本身的吸引力够不够大的问题。

    张岛主曾经说过,依靠行政命令只能是暂时性的发展。

    当然,先前流求岛宁可赔钱也要设置的几条所谓的大陆到流求的航线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侯东方大使看着一团和气,实则狡猾之极的贾似道说:“流求岛希望大宋能北上进攻鞑靼强盗集团!”

    贾似道看着锋茫毕露的侯东方大使,心里苦笑了一下。

    任何对外的军事行动都是国家生死之大事……岂能轻易开启?!

    侯东方大使大声说道:“我流求卫队在山东地区已经死死拖住了他们的主力!强盗集团在南方之地的军事实力已经十不存一……若是大宋此时北上,我流求卫队予以策应,两军为磨为盘,定能将鞑靼强盗集团碾成渣滓!!”

    “呵呵,你家岛主是这样说的?!”

    “……我家张岛主说大宋可以在贾平章的领导下,适当的时候开展一些需要的军事行动,以适应现在国内外的局势。”

    “嗯,嗯!张岛主不错……”

    这才对了嘛!

    两军南北参战成为磨盘?!那是年轻人的臆想……大宋的政局尚未统一稳定,各种掣肘层出不穷;流求岛实力偏弱,打来打去不过几万人,哪里可以孤注一掷?!

    若有一个不测出现,完全断送了前途!!

    但是,年轻人你知道否?

    战争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真正的行动,另一种是只在口头上打!

    什么是适当的时候?

    那正是在当下。

    什么叫需要的军事行动?

    那就是口头上的战争。

    试想一下,若是朝廷上下都在议论“即将”到来的战争,那么谁还会议论我,谁还会关心我如何整治敌对势力?!

    贾似道很快就结束了与侯东方大使的交谈……他当然向流求岛的张岛主提出了一点点的要求……这个要求绝对机密,它并未有形成文字,而只是口头表达。

    侯东方大使代表张岛主表示同意。

    他回到流求岛面见张岛主,叙述完整个经过后,认为自己并未完成任务。

    张岛主也呵呵笑了,说:“你完成的相当好!”

    这不是鼓励而是认可。

    张岛主自己明白,那个贾老狗能走出这一步已经是用了全力。

    他告诉侯东方大使,啃狗和娜娜已经结婚了……完全是按照家养小子的待遇,人人都知道张岛主从未把他们当成土著人对待。

    侯东方大使兴奋地说:“好啊,等我去看看他们……婚后的生活一定与我们不同了!”

    张岛主笑而不语,挥手让他去了。

    据说,两人结婚后,娜娜经常嫌啃狗做事总叽叽歪歪而揍他……当然,是在私下里,外人也当是不知道。

    张岛主对他的朋友王德发说:“贾老狗总以为他能控制了全局……我想让他猜得了开始,猜不到结局!”

    王德发有些担心,说:“他们贸然参战……会不会毁了我们的基本盘?!我们至少还需要大宋再稳定发展十年左右………”

    张岛主说:“你还记得有关军队的义利之争吗?”

    “记的啊,那个有用吗?”

    “太有用了……若是大宋的军人们发现通过战争能得利,他们也许会比鞑靼强盗们凶……我们如果再给与武器方面的支援,天知道结局是什么!”

    有关军队的义利之争,是张岛主有意在上引起的争论。

    除去武器和军纪外,一支军队靠的是什么来常胜?!

    主流人员都认为是义……正义之师嘛。

    张岛主却借杨友行之口提出了利,认为义与利是一体两面,甚至认为在现在的阶段,多多强调军队要有利的一面!

    军队一定要通过战争得到利……当然,这利不是鞑靼强盗集团那样的任由士兵们烧杀抢掳,而是把利通过合理的分配方式,以各种各样的方法把利分配到士兵手里。

    比如士兵的补贴,战功和他们退伍后的物质待遇等等。

    有人提过,这是暴秦当年的做法。

    张岛主冷冷一笑,说:“我们不会按照人头来算利的……”

第三百零一章 开局与结尾() 
张岛主借杨友行之口在上登出的“军队以利为主”的言论引起了很多争论。

    有私下里反对他的……这样的人主要是大宋社会上的一些文人。

    首先大宋本身就有抑武扬文的社会传统。

    一个社会的传统其实主要是当权者们推动发展的,这当然是大宋的统治者愿意看到的。

    前文说过在大宋,武将们的社会地位不高,士兵就更不用说了。

    其实严格的说,大宋军队里的待遇还算是不错的……但是社会地位之低却是比较罕见的。

    大宋民间百姓骂人时,都喜欢骂对方为“贼配军”,这已经表明了民间对军人的态度……既然犯罪分子都可以被当兵,逃荒逃难者也可以被当兵,这样的军队他的战斗力可想而知,更加会被人瞧不起了。

    大宋的文人眼红流求岛卫队士兵的待遇。

    他们想不到在流求岛当兵竟然可以有养一大家人的收入,而且居然有服役年限!

    而且听说他们服完役后按照军功还可以转为官吏!

    这可真是太可气了!

    大宋的文人们看不到流求卫队训练之苦,也看不到人家上战场拼战功时会有生命危险,更是忘了,正是这支军队在山东地区死死拖住鞑靼强盗集团,才会让他们有时间也有生命来对张岛主的言论说三道四。

    现在这个世界上,也许只有张岛主和他的妻子及他的朋友知道,他们三个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已经改变了大宋的命运。

    当然,他们也改变了自己。

    当时,流求岛西海岸已经凭空建起了六座没有城墙的城市。

    不算山东地区,流求岛上常住人口及流动人口已经超过七十万人,而且还各色人种齐全!

    张岛主有信心在三年内使流求岛的常住人口超过一百万人!

    因为到流求岛去发财已经是大宋民间人士的共识了。

    流求岛的工钱高,流求岛的货物贩卖起来很挣钱钞!

    流求岛的六大主要城市的码头上,平均一天能接送三千多艘百吨级别以上的客货船。

    流求西海岸到大宋主要海边城市的贸易来往终日不断,夸张点说,海路上的海船之多,已经使海路成为一条海帆之路了。

    大宋文人们喜欢享受,他们喜欢流求岛上出的新物件;而且他们也从不排外,并不认为是大宋之外的产出而随意贬低。

    但是,不能触及到他们的底线:到底是文在上还是武在上,这个是必须要搞清楚的!

    大宋文人写词,讽刺张岛主的言论,或者嘲笑他的肤浅……甚至还有人断言流求岛早晚会陷入兵乱中。

    流求岛上也有文人。

    但是他们要不就是从北方鞑靼强盗集团那里跑来的,要不就是大宋民间的落魄文人,这两种人都是为了来流求岛寻个差使………张岛主虽然喜欢工匠,但是当然也不拒绝他们。

    文人们可以经商,大宋社会本来就是文商不分家的,他们也可以考公务员………当然,就算考上了,还得接受张岛主的培训。

    来流求岛的文人对此表示完全接受……所谓公务员的工资让他们眼晕了,若把那流求币折算成大宋钱钞,竟然是大宋知县的两倍之多。

    利动军人心,利也动文人心。

    张岛主曾经说过,耻于谈钱,只提道德的社会一定是个无耻的社会。

    流求岛的文人心里有些奇怪,哪里有耻于谈钱的社会?!

    但是看在那样高的俸禄的面子上,人人都点头认为,无人质问于他。

    流求岛上的文人也看不惯大宋那些文人的言行,那些人只会用毛笔写字,而他们可是用钢笔的新文人!

    流求岛的新文人们也开始写书写词嘲讽他们……好吧,其实文人之间的论战最无聊了,张岛主表示不关心。

    事实上,他关心的是大宋军队的军心和他们社会上的民心。

    除非是受到攻击,现在的大宋军队也许是最没有战争意志的军队。

    大宋社会上的民众也是最不愿收复故土的民众,他们甚至害怕因为收复了故土后,可能会降低了自己的生活质量。

    会不会又多了赋税?会不会还要管北方的那些穷亲戚??

    可以说他们是不思进取……更准确说一点,他们都无法从战争中得利。

    跟随鞑靼强盗集团的军人们或民众也许会从各种抢掳中得到点什么……而大宋的军人们能得到什么?

    全是上级的,而且武将还要听文官的。

    在战争的意愿上,大宋还真输给鞑靼强盗集团一些。

    张岛主的用意是想让大宋除了看到军队能保国家外,更多的是能从中得利。

    他们在山东地区的行动可以看成一个榜样。

    流求卫队占了山东地区后,一开始时,他们确实花费巨大,但是过了投入期后,他们在那里的收益开始越来越大。

    不说那里出产的黄金了,张岛主他们本来就不在乎它……直接用它来换取大宋的各种生产资料了。

    山东地区出产的玉米、小麦和土豆、地瓜,还有甜菜、烟叶,直接增加了流求岛的粮食产量不说,那些经济作物,可以随时又从大宋换来更多的物资。

    特别是山东地区出产的煤炭和焦炭,完全补上了流求岛的短板!

    山东焦炭仅次于流求岛加工的文来煤油,也成为大宋市场上的硬通货。

    而且,那里是流求岛迁移人口的重要通道之一………这个隐性的重要性也许大于一切了。

    大宋上上下下也许都只是看在了眼里,他们中的许多官员也许只会眼红山东地区的黄金,看不到战争得利的因果关系。

    张岛主趁机推出了他认为的战争得利的理论性言论。

    但是,大宋社会人们反应了一下,没有达到张岛主的预料。

    流求岛也许是一只猎豹,大宋则象一头巨大、虚弱、反应迟钝的食草恐龙。

    如果没有流求岛的出现,食草恐龙不会是群狼一般的鞑靼强盗集团的对手。

    但是时机来了,贾似道遭受到想分权夺利的政治势力的狂攻。

    张岛主看到了机会,他替贾似道想到了用战争之法来转移国内的热点的方法。

    还有什么比战争威胁更能让大宋从上到下转移精力的办法?!

    当贾似道答应用流求岛的方法时,张岛主心想,哈哈,贾老狗,你猜到了开局,但是,你不会想到结尾的。

    其实最后,张岛主也猜错了结尾。

第三百零二章 初期工业革命的曙光() 
新任了的吕氏军事集团核心吕文焕,自从接过他哥哥吕文德的京湖制置使这一官职后,这几年一直率军驻防京湖边境,并修筑多个城池,一直在加强京湖一线的防务。

    但是,他感觉远远没有他哥哥吕文德那样威风,特别是这一年。

    原因很简单,按大宋的惯例,只有在战争期间,制置使才能集中地方上的党政军等所有权力,那就相当于一个封地上的国王一般了。

    如果是在和平时期,哪怕是相对和平……地方官就收回了行政管理权。

    这等于卸掉了吕家的一条腿。

    吕家借用军队的名义走私流求岛物件的行为被制止了,他们要交税;吕家借用战船往外运送物资的行为不得不减少了……就连他们种植经济作物有了收成后,该交的税赋也一样不少。

    除了自家人,他们再想随便征用当地的劳力也不太可能。

    没有了这些方便,吕家感觉到憋气。

    种种不便,常常让他们矛盾地想到了战争的好处来。

    当然,吕氏军事集团核心吕文焕的头脑还是清楚的,他也是继承了哥哥的事业后才发现他哥哥当年是费了多少力气才把吕氏军事集团带到眼下的境地。

    他在家族内部尽量一碗水端平,在朝廷内则积极联系贾平章贾大人,不断向朝廷输送吕家的人才。

    大宋之外,他一直保持与流求岛的友好关系,两方互惠互利

    吕氏家族在流求岛早就有良田三十万亩以上,光他们送去的劳动力,就组建成了大吕村,中吕村,小吕村三个大型村落,人口两万有余!

    而且男女比例不算太高……吕家在流求岛也有两座纺织厂!

    同时,吕家垄断了整个襄阳城以西的煤油销售……那个油好啊,可以点灯还可以做饭。

    煤油灯和煤油炉现在一直在大宋境内畅销,煤油早已经是紧俏物件……垄断,那简直是日进斗金的收入。

    吕家曾经也派出人员,海内海外地去找什么煤油井……他们私下里打听过,说是在海外大岛上有此物……但是几年下来都一无所获。

    只能说流求岛的人有好运气,他们真是有天神相助,才能找到。

    吕氏家族还从种植棉花上得到了好处,有了收获后,他们可以直接卖籽棉,也可以卖皮棉。

    不仅如此,他们也有纺纱厂和织布厂,只不过棉花产量高时,还不如直接卖原材料方便。

    最重要的是,他们可以用棉花原料充顶煤油货款。

    想想都不公平,流求岛是从海外某大岛上的煤油井里打上煤油就卖钱钞,而自己呢?却要辛辛苦苦种中棉花来与他们交换。

    这个真没有办法,煤油太好用了,比什么鲸油灯亮上五倍,而且还可以烧饭。

    吕家想要多要煤油,就得多种棉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