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与南宋同行-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国安教授却有些不高兴了,他说:“大鸟,你对这些学生讲什么了?怎么弄得假惺惺的?”

    吴大鹏教授竖起一根手指说:“你要注意!他们还年轻,你千万别当他们是假的,这是真心真意的,光靠利益的诱惑,你找不到真正的帮手,大家还要有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才好,要是外面再有个敌人,你这里就更团结了。

    毕竟,你们将来还要指望他们,而且,他们还要指望你带他们逃离蒙古大军的铁蹄。

    你和发仔经常给他们讲什么现代机器设备啥的,有用处,但是不大,你们要注意,理想的生活方式才是他们最需要的!”

    张国安教授笑了,说:“你比我这个当老师的人还会给学生洗脑!”

    吴大鹏教授不高兴了,说:“啥洗脑,我只不过说一些常识问题,你说哪一个没有道理?”

    第二天,一个叫吴二的少年来这里了,说是要找吴大鹏。

    吴大鹏一看,正是原先那个邸店的小二。

    吴二带着哭音说:“吴大官人,你上次叫某多给打赏钱多的客人侍候,不换他人,结果,某在那邸店里呆不下去了,听闻你们这里生意红火,可否收留我?”

    吴大鹏教授尴尬地说:“呵呵,我原本的意思是让你多挣打赏,并非是让你和同事之间不和,问题的根源出在你不会与人交往。

    这样吧,你来我这里,这个集体是一个团结的集体,你好好学吧!”

    那小二说:“工钱与他人相同否?”

    “当然,我们这里是一个平等的地方,大家工钱一样的。”

    那个小二欢天喜地起来,这里的工钱高,人人都知道。

    张国安夫妻也高兴,有了二十名学生了,将来还会有人投奔来的。

第四十七章 我们去临安府 (一)() 
红水溪工业园区当然不能只以生产加工铅笔为业了,随着激流式水力车的开启,他们慢慢进入了状态。

    核桃油油坊首先开工了。

    王德发找铁匠胡镇北打制的人力去壳铡刀非常好用,可以将核桃呈直线摆在铁槽里,用力下压,一次可以铡开四枚,这效率比人工用铁锤子砸可快速多了。

    但是抠果仁,还得人工来,不过也是专用的小长勺子,效率也快。

    铁匠胡镇北打造完后,自己先是反复试着,感觉很好用,他问道:“客官,此物某以后可否照着打造?”

    这家伙还知道专利权呢,王德发笑着说:“可以啊!”

    这东西算个啥?再说了,一看就明白了。

    然后胡镇北铁匠坚决只收铁料钱,人工费分文不要,王德发没有争过他。

    原本看他的铁匠铺子挺清静的,才找他,这样也好,省了工钱。

    干活时,不怕学生偷吃呢,这东西吃多了上脑子,油脂太多了。

    其实如果不是考虑到动力问题,他们就索性来个连壳带果仁一起榨油,虽然降低了出油率,但是在时间上可太省事了。

    然而动力不足啊,只能先这样了,还能多一个木炭的收获。

    南宋时期,已经出现了焦炭。

    虽然没有大批量生产,但是也能买到的。

    牙郎马云早就被打发走了,去四处购买石炭和焦炭,有多少要多少,只要往红水溪工业园区里运就成了。

    这个活儿比较简单,跑跑腿就挣钱了,牙郎马云就喜欢干这样的工作。

    这一天晚上,六名时空走私者又坐在了一起,吴大鹏等四个人要去临安府了,有些事情要好好商量下。

    吴大鹏说:“国安,我们只能先帮到这了,毕竟大家都要富起来……”

    张国安说:“朋友们的帮助够多了,剩下的我自己可以操办。”

    宋子强说:“你们两口子有特殊情况,我现在觉得留在这个大宋也挺好的,那帮小子现在越来越可爱,都会是你的好帮手呢。”

    万士达说:“如果你有啥意外,你就往天目山区里跑,加上你们两个人的枪,没有人能靠近你们了。到时候等我们回来……”

    王德发说:你们说说看,是不是我们要是不带物品穿越时,会不会省能量呢?”

    宋子强不高兴了,说:“发仔,就算是这样的,我们也得带东西穿越回去!”

    王德发拍着他的肩膀说:“肯定要带东西过去了……我是说要是不带东西回来,是不是能节省能量?”

    宋子强马上笑了,说:“差不多会是这样,我们试一下就知道了!”

    吴大鹏刚才看了王德发的表情,说:“大宋没有你想象的那样美好,当然,要是比烂的话,我们还算是非常幸运,更幸运的是这个县城还算不错,要不然,也不是那样顺利,再往下发展……这毕竟是一个**集权的社会,一切皆有可能。”

    王德发点点头说:“我只是想享受年轻二十多岁的滋味……”

    一时间大家集体无语。

    别再问他们是要金钱,还是要青春的话了,让太让人纠结了。

    宋子强感觉到不安,他连忙抢着说:“我们是现代人,在这里晚上一抹黑,你睡都睡不着,感觉像猪呢!”

    宋子强又说:“在这面世界,你就算有金山银山又有啥意思?你说你能买什么吧?破铅笔他们都当成稀罕物……”

    宋子强接着说:“我想了,咱们要做一辆四**马车,六头驴式的,舒舒服服去临安府!”

    万士达被转移了注意力,说:“用不到那么多头,四头够用了,别太招人注意。”

    宋子强不在意地说:“几头驴算个什么……”

    这时候外面响起了驴的叫声,似乎听了这个评价有些不满意了。

    宋子强心中一慌,妈蛋的,不是有人要偷驴?!

    他一步就冲出去了,原来是那两个村妇在饮驴时,不小心把木桶打翻了。

    看着两个村妇手忙脚乱的样子,宋子强哈哈大笑,说:“看看吧,连个白铁皮桶都造不出来的时代,有个啥意思?!”

    安静想说什么,张国安早都做好了准备,他偷偷拉了安静一下,说:“安静,你再去拍几根黄瓜吧,多放些辣椒面……”

    其实他已经用眼睛告诉安静了,宋子强怕大家不带东西回去,抹黑这里很正常,好女人不会点破男人的小心眼。

    安静也用眼神说,好吧,听你的。

    在水力榨油坊榨出第一桶油后,哥几个也要开始准备准备东西去临安府了。

    他们按照事先的准备打造了一辆四轮/大驴车,这样他们可以轻轻松松地行路了。

    临安县城到临安府的道路好走,而且由于经常要向着临安府运送木料石料啥的,路面经常会被人平整,虽然不过一百多里地,但是这车还是要有的,可以当移动仓库用。

    这辆四轮/大驴车的四个轮子,他们是找工匠煣制的,加工这个他们还是比较擅长的,木匠用整片的轮辋与轮箍以增加强度,同时还把轮毂镶了金属边,这样可以减少磨擦。

    当木匠送来时,他们多付了工钱,光看那轮毂上的铆钉就说明人家非常认真。

    他们这一辆四**驴车的其它部件,就自己加工了,简单的,用旋转式硬木前轴以转动方向,前车桥与双辕杆是制作在一起的,但它通过旋转的枢轴与底盘连结起来,因此易于转向。

    这个如同那面世界所说的转向机构一样,但是它最早在中世纪末的欧洲开始出现,还可以追溯到15世纪欧洲的战车,而且可以推断,当时前轮比后轮小。

    这种前转向机构也是大多数16世纪以后的旅行车的典型特征。

    但是,至于可以转向的前车桥就不是什么新设计了,因为大约公元前1世纪凯尔特工匠就使用了它,基本结构一直到现代的四轮马车也没有啥变化,最多是材质上越来越坚固。

    其它的部件就是宋子强和万士达的事情了,他们把那三轮摩托车的板簧和弹簧都装备在车厢下,这样,在较为崎岖的路上也不会伤害到整体结构,至于人坐上去也舒服些。

    当然,四**驴车想快速行驶,也快不起来,原动力在那里摆着呢。

    他们想要,驴子们不一定能同意。

    车厢的四面是山核桃木,顶部厢盖和内部结构只用了雪松木,这样可以降低整体的重量。

    他们在车厢上三面开了窗户,都用竹帘子遮挡着。

    还开了一个可以推开的天窗,如果路上遇到了什么埋伏,哥几个瞬间就能把这个四**驴车变成可以移动的喷射着火舌的堡垒!

    妈蛋的,我们只想挣点钱,别来惹我们……

    有了木工机床的帮助,他们加工起来很顺利。

    那些大宋技工学生们也能帮助一些小忙,最起码刷刷桐油是没有问题的。

    那个小二来到这个团队后,顿时感觉很好,张国安教授让梅乐芝和吴迪两个人负责帮他把学习赶上来,尽快的让他学会他们几个月学过的东西。

    但是小二的数学也是不好,而且非要把数字变成了铜钱,他才能慢慢算清楚。

    这个不急的。

    吴迪和吴杰一边忙着自己的事情,一边观察着这辆四**驴车,因为这个好像和他们的见过的不同。

    甚至他们还钻到车底下去观察转向机构,慢慢也就明白了原因。

    六名时空走私者始终弄不明白,这个民族为什么没有发明出可以转向的四轮马车。

    事实上,所有大宋技工学生都见过四轮马车,但是这个时空的四轮马车全是不能自己转向的。

    在东方,在那面的世界里,考古专家从春秋早期的秦公墓中已经挖出了铜制四轮车模型,这说明在比春秋更早的时期,就已经有了四轮马车。

    但是它只是给秦公运送棺材的,只能一条线式的行路。

    另外还有别的考古又证明了,甚至在更早的时期,在西周吧,还有三轮马车出现过,因为有专家用三千多片陶瓷碎片复原过一个模型。

    但是这些东方式四轮马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没有转向装置。

    甚至直到二十一世纪六七十年代吧,在那面的世界里,也没有见过带转向装置的四轮马车,想要拐弯时,完全是靠人力在车后横向用力来抬,一点点搬动车尾转向,如果上面有重物的话,那真是一种苦逼的行为。

    发展两千多年历史的两轮马车,与四轮马车在技术上比,落后是一定的了。

    当然,如果单纯比轻便的话,还是两轮式车的了。

    两轮马车的车辕与车体刚性链接,所以马匹走动或跑动时候,那个震动是直接传递给车体的。

    车体与车轮也是刚性连接,即使有所谓伏兔,一种简单的减震器,但减震效果也非常有限,所以乘坐是非常不舒服的。

    此外车辆的体积和载重能力也受到限制,因为马在拉车时还要同时承受两轮马车的本身重量。

    四轮马车的车辕与车体采用铰链连接,马匹的上下波动并不直接传递给车体。

    车辆的体积可以做的更大一些,尤其是在后期的设计中,如果增加了弹簧减震之后,乘坐的舒适性有所提高了。

    这里离临安府有一百多里呢,要舒舒服服地去。

第四十八章 我们去临安府 (二)() 
那么为什么大宋就发展不出真正实用的四轮马车呢?难道一个小小的转向装置就这样难吗?

    这里面是有原因的。

    南宋时期,他们生活的这块土地河流数量多,流程长。总体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0000余条,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580条,大于1万平方公里的79条。

    这块大陆地的面积约与欧洲及美国相近,然而大河的数量却远远多于欧洲和美国。

    它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走向多为东西向,东西水路交通便利,虽然南北方向缺少大河流,但各大河流多南北走向的支流,各支流彼此平行,间距平均。

    特别是京杭大运河的开通解决了东部地区南北运输问题,其他地区虽无大的南北向运河,但各支流间不长的路途,使得对四轮马车这样用于陆上长途运输交通工具的需求并不迫切,自然条件促使这块大陆的古代人更倾向于通过水路运输解决交通问题。

    况且,无论四轮马车比两轮马车在载重量上有多大的提高,与船运相比,两种工具的运载量有天壤之别,并且,船运依靠自然之力,比马车依靠畜力更经济。水路运输不需要建立专用的交通枢纽,沿河的城市和村庄都可以成为天然的补给站。

    所以南宋时期主要以水运为目标,建立了庞大复杂的水路交通网,发展了先进的造船技术,这反而使陆路运输,尤其是长途陆路运输未能得到重视,或者说,不需要。

    这里还有一个运输的成本问题。

    这块大陆自周以来有“家天下”的概念,春秋战国时期虽各自分封,但仍是周天子下的诸侯。自秦以来建立了大一统的国家,尽管之后不时分裂,但统一仍是主轴,是历朝历代统治者追求的目标。这些统治者需要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如何在疆域如此辽阔的帝国内实现大范围大运量快速有效的物资传送。

    古代欧洲诸国既小,人口也少,四轮马车能够迅速满足国家范围内的相对较远距离大运量运输,但是在这块大陆上这是远远不够。

    大宗货物,尤其军需运输及赋税,因为这块大陆古代的赋税和俸禄多以实物缴纳和发放,远距离运输如果用四轮马车来完成,所付出的代价将远远大于水路运输,成本实在高昂。

    这一情况也使这个民族的人对将马车大规模应用于陆路交通失去兴趣。

    这一些可能也是导致马车、尤其是四轮马车在这个大陆未能应用的主要原因,当然,在道路铺设工艺、车辆制造工艺上的不同,也对此结果产生了影响。

    不管怎么说吧,他们算是为大宋补上这块技术的短板了,但是大宋能否在意这个技术,他们才不关心呢。

    其实他们还可以坐船去临安府。

    以前,牙郎马云向大家介绍说:“若是经那南苕溪,可以直接放舟到临安府,一路风平浪静……”

    走水路?他们想了想便放弃了。

    他们觉得自己的战斗力在陆地上才能发挥出最好的实力。

    要是这个水平到了水里,会吃大亏的,现在不到时候。

    他们这一次带上了一些“精品”,肯定好卖,不是骗人的。

    第一种宝物就是人造夜光石。

    人造夜光石是利用稀土元素激活的碱土铝酸盐、硅酸盐等的高科技自发光产品。

    天然夜光石因含有大量的放射性而无法在居家装饰等领域应用。

    但是人造夜光石是好东西,它没有放射性,对人体无毒无害。

    它白天吸收各种可见光10~20分钟后,即可在夜暗处持续发光12小时以上,其发光亮度和持续时间是传统zns夜光材料的30~50倍,并可无限次循环使用。

    它是以树脂或瓷为主料加入发光原料进行特种工艺处理后成形,有自然成形与模具成型,是现代造型艺术及疏导指引的优质材料。

    所以,这玩意不值钱,在那面的世界里要论公斤卖,一斤四五十块钱吧。

    大宋士人们要是带在身上,一定有环卫工人的衣服特点,也像交警身上的那种夜光。

    他们一定会超级喜欢,还不重。

    当然,它们事先也都挑的是可以挂在身上的佩件。

    第二种宝物就是人造水晶。

    他们原先想带一些珍珠去临安府,但是通过先前的交易后,他们发现这是一个更喜欢石头的大宋,顿时不舍得了。

    想要石头嘛?哥有,全是人造的。

    人造水晶就是铅玻璃,当然它在透明度和折光性上比天然水晶和玻璃强大多了,估计他们的水晶球能让大宋人疯狂了。

    当然,他们买的时候认真挑了,都是没有杂质和气泡的极品,贵了些,好几百块钱一个。

    这个要是在一个月光充足的晚上,让士大夫们在院子里手抚摸着水晶球,吸取天地之精华……这是帮助冥想的好工具啊。

    第三种宝物是一些方形的东山水晶镜,尺寸大了些,他们用干草垫在箱子里了,不怕震的。

    其它诸如火柴之类的就是小件了,零零碎碎的。

    做好了四轮/大驴车后,他们试了试车,还行,驴子们都挺配合。

    那些大宋技工学生们乐坏了,他们闲着没有事情就驾着车四处走动,正好呢,让他们替自己磨合了。

    石墨是天然的粉式润滑剂,那大车行驶起来噪声就小了。

    看着那些孩子们正在驾驶着四轮车和驴子亲热的互动,张国安对吴大鹏说:“带上两个学生吧,车里能坐开,你看他们差不多都会赶车。”

    这些学生中,大多都在临安府里打过工,熟悉那里的情况。

    他们早已经把牙郎马云打发出去主抓各种燃料问题了。

    吴大鹏说:“好吧,我挑两个人,一个是鲍威,一个是郭勿语,听他们平常的谈话中,似乎对临安府更熟悉一些。”

    宋子强临走时也有过交待。

    这个酒坊是必须要快一点建成,他受够了这面的浑酒了,而且,这也是一个生意,另外呢,张国安以后还是需要酒精的。

    而且他们都计划好了,以后的酒精原料主要就用甜菜了,或是其他水果。

    甜菜由起源于地中海沿岸的野生物种,。经长时期人工选择,慢慢演变而来,到了公元4世纪已出现白甜菜和红甜菜。

    公元8~12世纪,甜菜在波斯和古阿拉伯已广为栽培,再过几百年吧,它会流传到中国。

    他们带的是适合南方栽植的糖萝卜型甜菜的种子,它比较适合南方各个地方。

    当然,甜菜在北方更适合,昼夜温差大的地方,含糖度会更高的。

    但是这一种在南方也适用的,含糖度比不上甘蔗,但是它的菜叶还可以食用,而且管理上更省力一些。

    南宋时期的酒确实让喝惯了高度酒的人受不了,太水了。

    莫笑农家腊酒浑,这个所谓的浑酒大多是农家用粳米酿造的米酒。

    南宋人和唐代以及北宋人一样,都喜欢喝酒,“人物浩繁,饮之者众”。当时喝酒主要有黄酒、果酒、配制酒和白酒四大类。

    黄酒以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