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与南宋同行-第2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规模都不算太大——大宋太宗时发生了李顺、王小波起义,涉及范围不过四川一省,参加人数最多时只有几万人,持续时间才两年;徽宗时发生了方腊、宋江起义,方腊起义还算有点规模,宋江起义甚至连起义都称不上,很多人认为他们只是四处抢掠的的流寇;高宗时发生的钟相、杨么起义,活动范围只在洞庭湖周边,因为靠着水泊的原因,坚持时间长一点,也不过五六年!

    这几次群体**件无论从起义规模、涉及范围、持续时间和历史影响都无法和上面那些大规模民间百姓起义反抗的战争相比,甚至连后世的清朝中叶发生白莲教、天理教起义都比不上。

    这里是有原因的。

    一个王朝到了末期,积累的矛盾越来越多,表现在政治上就是腐朽黑暗,统治阶级内部形成各利益集团,为争取权力相互倾轧,宫廷斗争加剧,政局不稳,政府对国家的掌控能力大大降低,即使统治集团内部有人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实施的改革或调整措施,也往往由于不同利益集团的牵制或反对而无法实施或半途而废。

    表现在经济生活上,那就是一切出路的堵死化,上升空间的板结化,当民间的经济自由发展程度降低,也就是利益集团几乎垄断了所有的上升道路时,各个阶层的民众根本无法晋级后,总有一部分人选择了非秩序性发展,从而导致了群体**件大规模性发生。

    表现在社会生活中,就是统治阶级日益娇奢淫逸,靡靡之风盛行,而百姓则怨声载道,各种流言、谶语满天飞,什么“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啦,“十八子为帝”啦,这样的流言、谶语越传越广,越编越神,老百姓就会认为这个王朝“气数已尽”,改朝换代的舆论氛围形成了,统治集团内部的野心家也会蠢蠢欲动……

    到了这个时候,发生大规模群体**件的内因可以说完全具备了,就是史书上常说的“普天之下堆满了干柴”,但这时不一定就会立即着火,还需要那么一点点火星。

    这个火星就是外因,具体讲就是能促发群体**件的偶然事件。

    能够成为外因的因素有很多。

    天灾、兵祸和其它偶然事件都有可能,但并不是说这些因素就一定能成为群体**件的导火索。

    政治比较清明的时期出现的天灾就可能因为政府救助及时或处置得当而化解;为制止外族侵略而进行的战争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一般都不至于引起太大的民怨。

    说那些偶然事件成为导火索要具备几个条件:一是发生的时机要恰当,把所有的穷人都逼上了绝路,想不造反都不行;二是统治集团处置不当,致使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无法收拾;三是要有杰出的组织者和号召者,这个人必须要群众中有一定威望,并且要有勇气和领导能力。

    只有同时具备了以上几个条件,偶然事件就能形成了促使群体**件的外因,若是内因和外因都有了,熊熊烈火就迅速蔓延起来。

    前文说过,大宋一朝在300多年的统治中基本避免了大规模的民众群体性。

    首先是宋朝统治结构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因而相对其它王朝来说,皇权较弱,士大夫阶层有很大发言权,宋太祖还制定了不杀大臣的祖训,并一直被以后任皇帝遵守,士大夫阶层对政府的认同感非常强,统治基础扩大了,政治上就比较稳定,统治集团内部不会产生激烈的斗争,对人民的影响相对就很小,有宋一代从未发生过大的政变就是明证。

    第二是宋朝的经济政策。

    还是那句评价,它是历史上唯一的不以重农抑商为国策的王朝,反而由上到下鼓励商业的发展。

    一方面,宋朝工商业十分发达,在自由发展时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使国家对农业的依赖大大减少了;另一方面,由于可以谋生的渠道多了,农民收入多样化了,对土地的依赖也就降低了,这就是宋朝从未实行抑制土地兼并政策的根本原因。

    还有,在鼓励工商政策的驱动下,经济、科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社会下层的生活与前代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史书上也从未有关于宋朝出现大批人饿死的记载,这就从根本上切断了大规模群体**件的根源。

    第三是宋朝的养兵政策。宋太祖对群体性起义做过深入的研究,他发现,农民起义都是由流民引发的,所以他特别关注流民问题,在制定其它政策的同时,也对前代的兵役制度做了重大修改,把征兵制改为募兵制。

    这种制度和流求的军队职业化有点像。

    简单地说兵是招来的,不是强征的,不光要吃粮,还得开“工资”。

    他们的募兵方式也很有意思:某年受灾那年就多招兵,某地受灾就在那个地方多招兵。

    这样做从表面上看是安置流民,特别是青壮流民,实际目的是抽空潜在农民起义的中坚力量,从而达到了维稳的作用。

    最后,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大宋现在的********非常尖锐,其它矛盾经常处于从属和次要地位。

    大宋从建立之时起,就受契丹和党项政权的威胁,曾经亡于女真人之手,而且在南迁时期也一直受女真政权欺负!

    当女真被鞑靼人所灭后,他们又有了更大更强的敌人……虽然在现在他们和鞑靼人签了和平条约,但是人家的威胁依然存在……所以大宋国内的所有注意力都放在了鞑靼人身上,其它的暂时不重要的。

    整个大宋的民众对流求岛是一种复杂的感情,他们不算太认同流求岛上的一些观点……但是又天然对流求岛有好感,至少他们还是打鞑靼人,这让他们高兴,只要永远是鞑靼的敌人就是他们的朋友!

    那么北方汉民中,也有一些人对他们的存在感到复杂……比如像朱都头这样的人。

    朱都头把从江湖人士那里听到的情况说完了后,又说了一件事情,这个吓了黄祖队长一大跳……鞑靼人还召了不少的异士去了山东地区和流求岛!。

第二百一十章 你想要心灵鸡汤吗?() 
朱都头的情报让黄祖队长吓了一大跳……鞑靼强盗集团太邪恶了,竟然生出这个下作的办法!

    事实上,黄祖队长并不完全了解,那是全真道教内一部分人主动的行为。

    前文说过,全真道从产生到现在,他们从来都没有离开对当权者的帮助……全真道发展到丘处机这个时期时,他先后隐居于磻溪和陇州,以苦行惊世骇俗,以文字交结士人,声名渐著。

    在金世宗完颜雍时代,颇受优遇。

    金章宗明昌元年,金朝统治者惧怕全真道势力过大,下令禁罢,但在丘处机用心结交的金朝一部分王公大臣的主张下,实际上很快废弃了这一禁令。

    全真教再获朝廷的青睐,而且,在金的大将军仆散安贞镇压山东杨安儿起义时,丘处机主动安排自己的门徒给予他重大的协助。

    鞑靼势力兴起时,山东成为鞑靼、宋、金三方角逐之地。

    当时丘处机隐居栖霞山中,成为各方罗致的对象,金、宋分别来征召,丘均不赴。

    直到1219年冬,当时的鞑靼强盗集团的大头目成吉思汗在西征途中遣使诏请,丘处机看到时机到了,便率弟子西行,备历艰险,于次年四月在大雪山晋见大头目成吉思汗。

    当时大头目成吉思汗正在西征,攻战频繁,丘处机进言说:“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

    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问养生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

    大头目成吉思汗很赞赏他的话,称他为“神仙“。

    后来他们跟着东归后,住燕京太极宫。

    大头目成吉思汗命丘处机掌管天下道门。在他主持下,全真道在北方风靡一时,政治上、经济上都有很大势力。

    但是到了大头目忽必烈这个时代,他们有些没落了……大头目忽必烈虽然给了他们越来越多的荣誉称号,但是,却慢慢开始限制了他们的发展规模。

    鞑靼强盗集团知道他们是真心帮助自己维持社会的稳定,但是也不可能任由他们坐大坐强。

    此时全真道的领袖层次中发现他们又有了一个机会,那就是主动去山东地区和流求岛看看——特别是山东,他们曾经在那里发展过,可以说是有着雄厚的群众基础,也许他们的所作所为还能帮助上鞑靼强盗集团,重新再得到重用,也未尝可知。

    全真教兴旺之时,邱真人回燕京驻长春宫开坛说戒,弟子四处立观度人,弘道传教,使全真道组织发展到极其盛大。

    当时全真道宫观遍布北方各省区,达到了虽十室之邑,必有一席之奉的程度。

    此鼎盛局面,自丘处机起,历经尹志平、李志常两任掌教,大约三十年。

    当然,现在有些没落了,但是,如果能随着鞑靼强盗集团的壮大和领土的增广,他们真的还会重新崛起!

    所以,他们天然性的必然会去帮助鞑靼强盗集团!

    全真教的教义总体来说,在炼养上祖述黄老,继承了还黄帝、老子、尹喜、文子、列子、庄子、屈原、魏伯阳、钟离权、吕洞宾的思想。

    此外,提倡三教合一,三教平等,认为儒、道、释的核心都是“道”。其宗教实践的原则是“苦己利人”,而且实行出家制度,对道士不鼓励婚娶。

    全真教除了继承了历史上传统道家思想以外,更将符箓、丹药、斋醮科仪等思想文化内容重新整理,为后来的道教奠下了坚实的根基。

    他们的修行智慧则以祖经《道德经》、《四子真经》、《文始真经》、《阴符经》、《清净经》为主;修行方术以华夏内丹为主,兼修外丹符箓,主张性命双修,先修性,后修命。

    认为修真养性是道士修炼唯一正道,除情去欲,明性见道,使心地清静,才能返朴归真,证道成仙。

    修炼理论在成仙信仰和修炼理论上,指出旧道肉身不死、即身成仙的追求不是正确,而要追求“阳神”、“真性”不灭。

    揭示了人之**是要死的,只有人的精神才能不死的真理。

    在修炼方法上,主内丹修炼,兼修符箓,形成独具特色的内丹理论,在教制教规上,要求道士出家住道观,不鼓励蓄妻室。为了规范道士言行,制定系统的清规戒律,督促道众严格遵守。

    所以,这里面与什么超绝的武术之学没有一文钱关系——特别是他们最后以《道德经》、《般若心经》、《孝经》作为宣传口号后,作为一种社会道德层面的心灵鸡汤已经煮熟成汤了。

    他们不会武功,但是并不代表他们不会对那些会武功或是有军事力量的人没有影响力。

    在邱处机当年的‘立观度人‘的号召下,大约经过三十余年的经营,全真道的宫观、弟子遍布于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四川、贵州等广大地区。

    1228年恭送邱处机,和1241年公祭王嚞,可说是对全真道力量的一次大检阅。

    据载,安送邱处机时,四方来会之道俗逾万人,至有司卫之以甲兵。

    公祭王嚞时,时陕右虽甫定,犹为边鄙重地,经理及会葬者,四方道俗云集,常数万人。

    不仅如此,当尹志平于1236年,去陕西营建祖庭时,时陕右甫定,遗民犹有保栅未下者,闻师至,相先归附,师为抚慰,皆按堵如故。

    不久,在去云中化度道士的返回途中,道经太行山,群盗罗拜受教,悉为良民。出井陉,历赵魏齐鲁,请命者皆谢遣。原野道路设香花,望尘迎拜者,日千万计,贡物山集。

    这些描写反映了全真道及其首领在群众中影响很大的历史事实,大小盗贼与同平民百姓一样,都是需要心灵鸡汤来安慰的——

    黄祖队长耐心问朱都头说:“他们那些人可有觊觎我山东或流求岛军事之心?抑或是有行刺、破坏之意?!”

    朱都头拱拱手说:“若是内家弟子,想必以修行为主,也以度人出苦海为主——若是外家弟子嘛,先前有相当一部分是江湖行走之辈,不知道他们会如何度人脱离苦海!”

    黄祖队长冷笑道:“鞑靼强盗集团出自蛮荒,动辄劫掳杀人,正是他们使我天下百姓处在苦海之中,奈何以《孝经》之书来度他们脱离苦海?!

    这分明是本末倒置的手法!!”

    朱都头一时间无语,从黄祖队长的话中,他体会到一种不同的说法。

    黄祖队长仍冷笑着说:“他们才是一切苦难的制造者,不赶跑他们,总宣扬让百姓学会隐忍是何道理?

    朱都头,你还看不出全真教的用意?!尤其在眼下的局面中?!”

    朱都头不得不点头认可,是的,他们确实是为鞑靼强盗集团服务的势力,要不也不能这样卖命——。

第二百一十一章 这只是一个信心问题() 
黄祖队长派出三人送信组,以最高的送信级别把详详细细把情报都送给了鲍威大队长。

    全真教派出了不少的内家弟子或是江湖人士,他们或是煽动百姓与我做对,或是怀揣利刃意图不轨——总之吧,有一大股别有用心的敌对势力潜入到了山东地区和流求岛!

    鲍威大队长此时是不仅是当地的军队一把手,也是治安管理上的一把手。

    他单独召集了同伴吴杰中队长,他是专门负责山东地区治安的助手。

    吴杰中队长认真看了看黄祖队长送来的报告后,对鲍威大队长说:“流求岛上的情报,我们转达一下就可以了,顺便问一下他们是如何防范这样的人员——”

    鲍威大队长说:“我已经发回了火花式无线电报,他们回信说完全收到,具体情况,他们还要进一步调查。”

    吴杰中队长撇着嘴说:“流求岛上的那几个小子,只会躲在各位主家的背后,什么事情都不操心——什么进一步调查,分明是听候主家们的命令呢。”

    他们组建了特工队后,当然也同时学会了如何反击对方的特工行动。

    针对对方派出人员来蛊惑人心、煽动叛乱甚至刺探情报或是搞暗杀和破坏都做了相当的防范。

    当然,这一些都是张国安岛主一个人设计安排的。

    他作为一名高中生物老师,自然不相信什么内气、外气或是轻功之类的传奇存在。

    用他的话说,那分明是用农业型社会的文化传统来想象工业型社会的个人能力!

    什么一掌便开山劈石,什么身轻如燕,什么金刚之体不坏——这都毫无生物学上的意义。

    所以,学会常规化的行为就可以了。

    比如在重要的军事地点增加看守人员,适当增加巡逻人员就可以了,剩下的也都是常规手法。

    特工战嘛,只能给对方造成损伤,还没有听说过特工行动能改变战争的走向。

    果然,张国安岛主针对流求岛收到的情报并没有在意,只是让他们做好日常的常规化工作就可以了。

    流求岛现在已经完成了巡警化的治安管理——先前介绍过,他们在平常的社会生活中,处于警和法的一体化刑事管理。

    一般两人之间的小纠纷,由处理此事的巡警决定;超过两人,规模大一些的则由当地的巡警所处理。

    人命案子之类的重大案子,则上交公证部。

    在公证部,则是刑事、民事和经济的多面一体。

    这样的安排绕过了当地行政官员的管理,属于司法独立体系——因为公证部只对张国安岛主负责。

    先前王德发主家开玩笑说:“你敢不敢再把司法体系里分出三个独立的部门,巡、检、法也都分开!?”

    张国安岛主说:“你当我不想呢?!可惜咱们手里没有人才啊——只要把军队和司法两方建设好了,基本上就能保证了一个社会是超稳定的!”

    安静主家平静地补充道:“虽然不完善,但是足够这个新社会用了,再加上一些科技的推进,说不好,以后我们的后人自己就会完善了!”

    我们的后人!

    提到这五个字,他们三个人都心情愉悦。

    也许只是到了这个阶段,他们三个人才可以骄傲地想到了他们的后人,他们完全在一片空白之地开创了一个这样的社会,也许仍然不够美好,但是至少这个社会永远不会固化也不会板结。

    他们设计的办法也许不够好,但是至少还有自身修复能力。

    无论出了什么问题,他们都不会首先想着去隐瞒,而是正视问题,然后去改变它。

    《流求时报》可以公开评价或是讨论敏感的社会问题,甚至可以公开登出自己的丑闻!

    流求岛上仍然是这样的常规化要求,但是山东地区不行,原因有三个。

    一是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这里与其它地区的交通非常方便,通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山东地区说是四通八达也不为过。

    二是这里的山区和丘陵地形占了大多数,又造成了内部环境相对的来说有一定的隔绝,各方势力相对众多。

    三是这里的人员来源相对复杂,这里远比流求岛的人员往来数量众多。

    吴杰中队长认真看着山东地区的简易地图,这才感觉他们自己占了太多的地盘了!

    他只能反复说:“加派队员给我,我明里暗里要两套人马巡逻——”

    鲍威大队长意味深长地说:“鞑靼强盗集团准备出兵了——”

    这个意思是,你能不能想办法克服一下。

    吴杰中队长有气无力地说:“十几个有一定规模的城池,几十个不出名的村镇,几百个人群聚集地——这里的人大多是外来人员,都是弄点钱钞和生活物资就送回家乡的人,根子不在这里,不好办呢。”

    说起这事情,鲍威大队长也烦透了,那些外来户就是来打工,可是却越来越少能有人把家搬到这里来住!

    是这里的收入低吗?绝对不低——当然比流求岛的工钱少,但是比大宋都高啊!更别提比鞑靼人管治下的地方了。

    是这里的治安不好吗?说起这个吴杰中队长就急了,敢说我山东治安不好?!巡逻人员十二个时辰都在轮流巡逻,哪里有什么劫匪或是强盗?!

    原先的山大王都出山投降了不少!!

    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