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与南宋同行-第2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交出很多权力后,工作压力也减轻多了,可以有时间策划更多的坏主意。

    他曾经在《流求时报》上看到了一篇文章,上面写了大宋境内的各路蕃商情况,说他们所拥有的两千石以上的海船,不少于一万艘!

    这已经达到了大宋船只总量的三分之一!

    《流求时报》还以泉州城蒲寿庚蒲氏家族为例,简单介绍了一下蕃商的主体,回回商人,也叫色目商人的商贸实力,原来人家早都可以富可敌国了。

    张国安岛主让写这样文章的本意是想让大宋商人有样学样,看看人家蕃商,全世界乱跑,哪里的商业好做,就在哪里成家立业,小日子过得多好。

    何必要什么故土难离呢?都来我流求岛定居吧,这里的生意好做……这才是张国安岛主的潜台词。

    事实上,来流求岛定居的商家也不少,但是,大多都是二级商人,也就是各大商大户的代理人,当然,他们也属于财大气粗的顾客和商人,但是重量级别还是不太够。

    这就像流求岛在大宋政府眼中的地位一样。

    流求岛有没有用?大有用处!

    流求岛重不重要?还不算太重要……

    所以,张国安岛主真心希望来一些世家大族,不用多,来个十几家,整个局面又是不一样了。

    只要服从流求岛的规定,张国安岛主不怕他们做大做强,正常的社会里,没有忌讳商人挣钱多的,只要都是正道来的。

    至少大宋境内那些富可敌国的大商人,现在日子过的都不错。

    同样的情况,平章贾似道可不是这样看的,他却从这篇文章中想到了如何利用这些蕃商们的办法。

    他在大宋政府核心会议上,提出的第一条就是,远交近攻!

    他要动那些回回商人去与埃及马穆鲁克权力联系,他们不是都信奉伊斯/兰教嘛!

    让他们帮助大宋与对方建立起一种面子上是民间联盟,里子是国家级别的同盟关系!

    这样,大宋不会与鞑靼人撕破脸皮,而且还帮助了埃及马穆鲁克权力,让他们更能有力的攻打伊尔汗国!

    伊尔汗国是鞑靼强盗集团最有力的盟友,他们之间关系极为紧密,要工匠给工匠,要骑兵给骑兵……实乃是大头目忽必烈的左膀右臂!

    而且,最为关键的是,埃及马穆鲁克权力和伊尔汗国是天然的死敌,不用挑唆,只要有机会,他们的战争必然生,比流求在山东半岛的情况强多了,他们总是口称要打,但是不轻易动手,甚至给了诸多物资,他们才动了一动,规模还不甚大!

    枢密使吴坚听完后,不在意地说:“不过是远交近攻之计……但是那埃及马穆鲁克权力离我大宋太过遥远!”

    平章贾似道一点也没有生气,腐儒的特点就是,你一说,他就能找出典故来,但是,他事先是万万想不到办法的。

    他冷冷地说:“阿里麻里城虽然近上些许,但是他们只能通过6路来往,和海路想比,却未必有开罗来这里方便!

    这一点计相想必心里有数。”

    大宋计相马上认同了,说:“是极,是极,如不出意外,海路远比6路方便快捷,消耗也极省。”

    平章贾似道淡淡地说:“那些蕃商依附在我大宋身上大其财,也该他们出些力气!

    让他们去卖他们一些火绳枪吧……又不是我大宋政府所为。”

    兵部尚书余天任担心地说:“军中重器,如何能轻易售卖他人?!”

    大宋官家赵禥都有些忍不住了,他说:“前者说过,埃及马穆鲁克权力离我何止万里之遥,只要他们能痛击伊尔汗国,断了鞑靼强盗集团一支助力,那里会是如何,又与我大宋有何相干?

    行大事者,何必拘泥于陈规?!”

    兵部尚书余天任一时诺诺,汗都下来了,说话时,确实忘了实际情况。

    平章贾似道又慢慢说出第二条,精兵简政。

    兵不在多,在于精锐,在于水军!

    至于简政嘛,还是先以军事为先……说到这里,平章贾似道很狡猾地闭上了嘴。

    他心目中的简政是什么?是他一把权力都抓到手!

    但是他不能说。

    第三条,仍然支持流求对鞑靼集团的搔扰,以利益逼他们加大力度,怎么就不可以到大都四百里外的东南沿海骚扰一番?!

    若是嫌收益不足,大宋可以给他们补上!!

    大宋官家赵禥在他的师臣每说一点办法时,都频频点头认可,心中的烦闷去除了不少。

    珠帘后的谢太后把一切都看的清楚,她是一个聪明的女人,也是一个不恋权的女人,她看出提拔吴坚是一个错误决定,但是群臣的意见又不可违。

    这些事情让他们处理,若是到了最后关头,才由老身出面吧。

    她道别后,起身回驾,不置一词。

    但是,平章贾似道的三条办法最后都通过了,没有人再能想出更好的办法。

    其实还有其它的军阀也在注意当前的局面。

    此时,两淮置制使李庭芝也在思考着眼下的局面。

    历史已经生了很大的改变,大宋守住了襄阳,殿前副指挥使范文虎也成功救援,那么两淮置制使李庭芝也不用筹集军队前往襄阳救援而遭惨败了。

    他只要经营好两淮重镇扬州城即可。

    前文说过,扬州城是号称有盐都之名。

    两淮置制使李庭芝初到扬州时,这里刚刚遭受战火之灾,到处是残垣断壁,一片凋敝,许多煮盐户都逃到城外。

    为了尽快恢复经济,两淮置制使李庭芝下令全部免除扬州百姓所欠的赋税,同时借钱款给当地老百姓重建家园,待百姓居舍建成后,又免除其贷款。

    这样,只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盐利也逐渐兴旺起来,渐渐地,扬州城的面貌焕然一新,甚到许多蕃商也都回来了。

    早在唐朝开始,扬州城就是商贾如织的重要商业城市。

    当时,来自己世界各地的蕃商在扬州经营珍宝和贵重药材,同时从这里购买丝绸或是大唐特有的药材。

    到了大宋时代,愈加繁荣,据称每十人中,必有一蕃人,其繁华可见。

    战乱破坏了这一切,但是两淮置制使李庭芝有信心恢复这里的盛景。

    本来开始挺好,展十分顺利,但是不久,他现扬州的海盐受到什么流求海盐的猛烈冲出,许多官营煮盐作坊纷纷倒闭,一些私人煮盐享户刚刚回来不久,又要跑了,不过听闻是跑到流求那里了,听说那里的海盐动辄如小山一般高。

    两淮置制使李庭芝不得不改变展重点,变转卖煮盐为转卖海盐,同时大力支持丝绸业,这样,扬州城才继续得以恢复和展。

    在军事上,他同样看重,不仅配上了军器所所出产的大型石炮,也从军部中得到了大量的水泥来修整城墙;后来,又配给他火绳枪和火箭,他试之后大喜,认为是守城之利器!

    但是,他的幕僚之,三迁至主管机宜文字的6秀夫却进言道,有如此守城利器也不能万无一失,扬州城人口众多,所需粮食与薪柴,无一不从外面运进。

    若是没有了粮食,军民何以守城??

    此言有理。

    6秀夫说这话时,他当然不知道,自己的级晋升之路已经断了。(。)8

第九十章 陆秀夫的好心() 
人类历史上因“弑君”而享忠臣之名的只有一个人,他就6秀夫,如果历史不改变的话。

    6秀夫如同鞑靼人伯颜一样,现在正好也是三十七岁,正是人生走向成功立业的好时候。

    他为人沉静寡言,治事果敏,当李庭芝幕僚时,深得器重。

    如果历史不改变的话,在1269年,京湖制置使吕文德在襄阳病死后,李庭芝接任,携幕僚6秀夫、钱真孙等赴江陵,督师解襄阳之围。

    但是结果失败,那时,李庭芝的幕僚多有弃职逃逸者,惟6秀夫数人不肯离去。

    于是,李庭芝上表推荐他为制置大使参议官兼淮东提点刑狱公事,此后一路擢拔,短短两年之内,累迁宗正少卿兼权起居舍人、礼部侍郎。

    直到1279年崖山破,秀夫走卫王舟,而世杰、刘义各断维去,秀夫度不可脱,乃仗剑驱妻子入海,即负王赴海死,年四十四……

    人生就是一个充满线性反应的过程,一但改变一点,以后的什么都变了。

    人类创造了历史,历史又左右了人类的命运。

    6秀夫现在一直在为两淮置制使李庭芝出谋划策,恢复和展扬州城地区的繁荣。

    他们主动引进良种,严加整顿吏治,惩罚敲诈勒索商民的小吏……6秀夫时常深入民间考察,不时给两淮置制使李庭芝献计献策。

    如果没有比较,两人都会认为自己的治民有方,毕竟现在生活要比过去好了很多。

    但是,他们期期都看《流求时报》,而且凭借官职,他们还能看到《邸报》,他们从一些琐碎小事的记录上,现扬州城周边的百姓似乎也不过是能吃上饭的水平,和其它地方比起来还远远不够富裕。

    两淮置制使李庭芝对此不太在意,他更关心军事方面的情况。

    他针对《流求时报》和《邸报》关于鞑靼人整合军力的情况,询问6秀夫的看法。

    6秀夫当时就指出两点,第一,此事绝不是空穴来风!大头目忽必烈这是一石数鸟的计谋,非常人能够想出……必会对我大宋不利!

    第二,整军,整民,备战!

    两淮置制使李庭芝马上问道:“如何整军?”

    6秀夫一拱手说:“莫不如问我如何整民……”

    好吧,整军是自己的事情,那么如何整民呢?!

    6秀夫又一拱手说:

    “训导农民演习军事,选举精壮之士,一齐训练。一年半载之后,使百姓皆知战守,善为我驱逐,无事则植戈而耕,兵至则悉出而战。

    如此,百姓一心,天下无敌!”

    两淮置制使李庭芝想了想说:“……吕文德在襄阳所为,却并非如此,他们迁徒百姓于流求,使城中十之七八皆为军人,结果,军备自然更加充足,鞑靼军队猛攻数年,不见成效,不得已才言和而去!”

    6秀夫一愣,想起京湖置制使吕文德的所作所为,心里感觉什么东西破碎了,是的,好像是和自己所言大不相同!

    他一时间默默无语。

    两淮置制使李庭芝走上前拊其后背说:“君实,整民,莫不如整民生,看那吕氏家族,资产亿万,虽投入军备众多,但不占其百分之一。

    听闻竟然建起了亲兵五百骑,皆铁甲骑兵,实在令人羡慕。”

    这个时候,大宋政府采购的铁甲和索子甲也并非放入军库而不用,随到,随时分下去。

    但是,由于价钱的原因,目前,只能是到副将级别以上。

    而京湖置制使吕文德一人便有铁甲骑兵五百,能不让别人眼红嘛!

    大宋从天竺,埃及换回的战马,现在都在军马营中照管和繁殖,还不知道何时能筹建起真正的大宋骑兵。

    现在,只有统领以上级别的人员才分到一匹高头大马当坐骑。

    据说,吕家的是自己家族的商人从遥远的西方换回来的,代价不甚高昂!

    所以,君实啊,打仗就是打钱钞,我大扬州只有重新繁荣起来才是关键之处,好生助我。

    6秀夫默默点头认可,也许时代不同了,总会有了一些变化。

    6秀夫说:“我不如去一趟流求,看看他们如何能在一个荒岛上建起一个大城,听闻一年的产出竟然能比我扬州城多几十倍!”

    两淮置制使李庭芝想了想,说:“吕氏家族与那里的什么张岛主交情尚好,不如,你带上我的帖子,带上几色礼物,算是拜访一下如何?”

    6秀夫认为这样可行。

    随后,他带着礼物,身着便装,带上两个小厮,搭上了一条据说是从流求岛来做生意的两桅船。

    那船主是个明眼人,一看这位客官气势不凡,虽然身着普通,但是依然好生招呼他,给安排了最好的船舱。

    开船后,6秀夫开始感觉不对劲儿了,这船上除他们三个之外,其余尽为女客,看样子年纪都不年轻了……其中还有郁郁不乐之人。

    莫非是贩卖女子之船?!

    他连忙让一个小厮去找来船主,心想,我上船时,很多人都看见,我身上还有李公的帖子,还有一把钢刀,若是生不测之事,谅他也不敢……下死手!

    船主来了后,听到6秀夫的旁敲侧击式的拷问,心里顿时明白了几分。

    他笑嘻嘻地说:“客官有所不知,这些妇人,还是求我带去流求的!”

    6秀夫冷冷一笑,说:“此话怎讲?!”

    如果受了他们的要挟,那么也许会说违心话……不过,我定能看出来!

    船主说:“在流求岛纺纱织绸,工钱是在扬州的三倍,若是能当上工长,工钱又是上涨一倍!若是过了季节,歇工期间,还能拿上一笔钱,也如扬州的工钱一般了,还可以回家乡探亲,等待再开工……客官,这样的活儿,她们能不抢着做嘛?!”

    “……”

    6秀夫等那个船主告辞后,急忙让两个小厮装作串门的样子去打探,特别是找到那个郁郁不乐的妇人,好好打探一番,回来有赏!

    结果等了一会,一个小厮先回来了,说确实如此,她们都是新成立的流求丝绸厂的女工,再过几日就开工了。

    但是另一个小厮哭着回来了,脸上竟有红印!

    谁敢打我家小厮?!

    小厮哭了一会儿说:“我好容易找到那个郁郁不乐的妇人,问她为何不高兴,她,她不理我,我又问,她还不理我……”

    6秀夫说:“她旁边可有男人威吓?!”

    :“就她一人在船舷边……我再问时,那妇人用极是月痛……我再问为何会月痛时,她火了,抽了我一巴掌,让我回家问我娘!”

    这一巴掌倒像是抽在了6秀夫的脸上……但是,何必打孩子呢,何必呢?

    这不也是好心嘛?!

    他连忙给了被打的两贯钱钞,没有被打的给了一贯。

    没有被打的反而也委屈起来,为何我没有被打呢?!(。)8

第九十一章 物价昂贵的流求岛() 


第九十二章 济南城之乱() 


第九十三章 战争是可以发财的() 


第九十四章 他们是人类的敌人() 
赵安统制又耐心等了半天,再也没有人经过了,准确的说,没有什么大户逃跑了,他这才和队员们带着莱芜监司使的三辆两轮马车回到了莱芜城。〔《 ?〈 〈

    说是叫莱芜城,其实也就是一个中等县的水平。

    穆木队长这时正带着一些队员考察莱芜的官营冶炼厂。

    这个冶炼厂还真不小,光是场地,大约有12万平方米。

    料场堆满了烟煤,还有铁矿石,没看到有焦炭。

    有两座并列的高炉,每一座大约都能有六米高,三米直径,差多不有五十立方米容量的样子。

    真是太小了。

    穆木队长让人请来这里的一个老工匠,想好好问一下。

    队员们请来了一个老工匠,工匠们都是住在工匠营里的,晚上睡觉时,全家都是被人看管的。

    严格的说,他们不是工作,而是在服工匠役,而且还不给工钱,只管全家饭。

    穆木队长看着老工匠通红的眼睛和粗糙的大手,知道他是一个专业型人才。

    他问道:“你听说过流求钢吗?”

    “听过,大人。”

    “别叫我大人……叫我穆队长就行。听说过流求工匠吗?”

    “没有听说过,但小老儿知道流求人在山东半岛对工匠极好。”

    “那你们为什么不跑去呢?”

    “……”

    穆木队长马上就知道自己这话问的真傻了。

    他看到远处有不少工匠们的家眷正在排队等待队员们分食物。

    他们全家都住在工匠营里,拖家带口的怎么跑?!跑了就能逃过士兵的追击吗?!弄不好还是死罪,害了全家。

    他马上换个话题。

    “你们为什么会停工呢?知道我们要来?”

    那个老工匠摇摇头说:“有人私下里说你们会来的,也有人说这里太偏僻,你们看不上。没有人知道你们会来……停工是因为这里的生铁卖不出去了。”

    穆木队长眼睛都圆了,什么,生铁卖不出去?!

    “正是如此。这里的出产本来是供应官卖之用,但是,百姓一天天愈买不起了……”

    穆木队长想了一下,点点表示明白了。

    大宋允许私人冶铁,但是要抽两成产出;鞑靼强盗集团也允许私人冶铁,只不过全是官卖……所以,流求岛上对私人产业,只抽一成的做法,让大家都感恩不尽,这真是太便宜了。

    鞑靼强盗集团想全都官卖也成,但是,他们搜刮百姓太狠了,百姓的消费能力极低,他们又想通过官卖再挣上一笔……想的好啊,关键是老百姓手里没有钱钞了!

    所以,生铁,本来是这个时空的好卖的商品,但是,在鞑靼强盗集团管治的境内,竟然出现了积压!

    当然,流求岛对他们实行海禁,也断了他们出口的路子。

    仓库里堆满了铁锭,莱芜监司使整天都想着“去库存”的任务,所以只能先停产了。

    穆木队长拍着老工匠的肩膀说:“如果现在开工的话,你可以做到连续冶炼而不停炉吗?!”

    老工匠连忙点头说:“完全可以……那些石炭和铁矿足够一个月用的,而且还可以让人再往此处运来!可以做到半年清一次炉!”

    山东地区本来就是出产粘土耐火砖原料的地方,所以,这里的高炉寿命很长。

    那个老工匠又领着他去看了仓库,果然,那里积压了太多的铁锭了。

    他说:“这里足有八千石了……有的还是两年前产出的。”

    穆木队长掂起一块生铁锭看了看,质量一般般了。

    那块生铁锭表面有明显浮起的渣滓,这是他们出铁时铁水温度较低,渣滓与铁水分离效果不好造成的。

    穆木队长说:“你们为何不用焦炭?”

    那个老工匠说:“莱芜监司使大人不让,说是空费钱财!”

    穆木队长估计了一下价钱,这批生铁在大宋也就能卖到两文一斤的价格,八千石嘛,多说有一万六千贯钱钞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