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与南宋同行-第1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那些半大小们在开军事会议时,也很好的把握了这一点。

    穆木队长想要出战的打算,基本上被全员否定了。(。)

第十三章 坚壁清野,诱敌深入() 
当时,那些年轻人们忠实地履行了张国安岛主的要求,他们要坐等敌人来。网≯> ≯

    他们的思路是:你们不来打我们,我们就借机展自己;你们要想打我们,你们自己就走路来吧。

    他们在开会的时候,大家七嘴八舌地说了很多看法,不管是谁都有自己的见识……当然,大家都有个基本盘。

    最后归纳总结的时候,大家明确了最终的打法:要坚壁清野,诱敌深入。

    这次来攻打他们的主要是北方汉人的民军,这样的人正是流求岛上最喜欢的劳力种类,特别是当他们以俘虏身份干活的时候,听话,而且学习能力强。

    鲍威队长做了最后的言,总结了大家的言,随后就要开始一步步设计具体的军事计划,这一次,他们终于不用报送张国安岛主了。

    人人都知道这是他们的岛主放手让他们自己行动了……

    他们在山东半岛上的所作所为让他们设计的计划顺理成章。

    其实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手法,很正常的,在他们占下的地方,劳工们做活给工钱,商贩们连税也不用交……因为没有那个人手去忙活收税的事情。

    当时,流求卫队的补给基本上都是完全够用,甚至还可以达到充当工钱的程度。

    但是就这个简单的常识性行为,就已经击败了鞑靼人的管理方式!

    北方汉人为鞑靼人干活,不仅没有工钱,而且只要做一次,恐怕是从此就做下去,甚至自己的子孙还要做下去。

    你所擅长的技术会成为他们禁锢你的原因,这叫匠役,其实说是接班人制也行。

    没有工钱的,他们只给各种基本能活下去的生活资料……土豆和地瓜这两样良种,更让鞑靼人尝到了科技进步的甜头,更省了他们付出的成本。

    对于奴隶制的社会来说,在科技进步开始阶段,总会让他们欣喜而欢迎的,因为省了太多的成本。

    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科技的进步,最后一定会干死各种****和极权。

    整个山东路的百姓无论是亲身经历也好,还是道听途说也好,他们都开始往山东半岛以东跑路了,这是他们很自然的选择。

    当然,这里面还有流求卫队主动施加的压力。

    他们没有去攻打有高城大墙的城市,但是一般的县城他们几乎都走到了,所有各个县城里,那些还没有上交的税物,都被他们抢走了。

    所以,当他们退走了后,让那些老百姓真怕了。

    大宋的税务已经让半大小子们越来越瞧不起了,瞧他们那点手段吧,不知道创造只会找借口抢老百姓的,而鞑靼人的收税,那是连借口都不用找了,他们会直接动手抢的!

    所以,当地的老百姓都没有,如果那些“海盗”走了,鞑靼人的官员回来后,一定还会从他们身上再抢一些的!

    跑吧,去他们那里打工吧……至少他们真的给粮食和布匹,也给钱钞,而且,他们那里有各种好用的货物。

    这样,流求卫队的坚壁清野很容易就成为现实,一些乡村,甚至是县城仿佛是鬼城一样了。

    当然,像济南路这样的大城,他们还没有去碰,那样付出成本太高了。

    他们把那些人都安置在胶水以东……至于工作嘛,太多了,可以去修半岛上一南一北两个港口。

    北部的登州码头,南部的青岛码头。

    还可以参加种植业……棉花种植已经进到了高峰时期,在有机化肥和有机农药的帮助下,他们正在力争产量比大宋的亩产高,毕竟他们很多是新开田地。

    其它农田水力设施也需要相当多的人手。

    那个时候中书丞相史天择以各大户的家丁为主,半强征民军集训,很快凑起八万大军!

    此时,河北路也是北方大6上重要的生铁产出地,铁器是不缺的,武器也很快凑齐了。

    大头目忽必烈也不是什么也不管给了他们两千骑兵,五千匹战马,这几年北方的草原雨水好,放牧条件优越……如果没有高丽国和山东的作乱,他一定会一统天下!

    但是,人生之事,十之**不如人意,这对鞑靼人来说也是如此……大头目忽必烈正焦虑不堪呢。

    高丽国那里,他进退两难,退了,高丽元宗那帮子人早就被三抄别军灭了,自己先期的努力全白费了,别说是充当军资供给了,自己还搭上了不少;再派兵吧,军队不够用了,毕竟要以山东半岛为重,更以宋狗们为重!

    何以处之?!

    平章阿合马进奏言道:“大汗,令他们就食于敌吧,我们的军备无法供应了……”

    在自己的属国就食?也只能如此了……

    山东半岛上的海盗作乱,那就是在自己的脑口上扎了一把刀,不管不行!

    就算他们还没有切断大运河也不行!

    何以处之?!

    平章阿合马微笑着说:“史天泽大人一生谨慎,多谋善断,料敌用兵,主张攻心为上,力戒杀掠。

    何不让他整合汉人各大家族……听闻那些海盗虽然装扮怪异,但是分明是汉人模样。

    以汉人对汉人,不知大汗以为如何?”

    嗯,这又是一个好办法……他当然信任史天泽了,上一次平定李檀,他在济南城外,建起了百里木栅栏,生生困死李檀,而自己损失甚微,是一个攻城野战的好手,最重要的是,他带着整个家族能对自己百分之百的忠心。

    正好让他把那些大家族的地方势力集中起来,花别人的钱财,办自己的大事情,跟着老大混,要随时学会奉献!

    大头目忽必烈的心里面舒服了一些,这个方法好,非常适用,一举两得了。

    平章阿合马也高兴。

    他们在海上的商路被海盗们断了后,只剩下运河与6路了,这成本可太高了,色目商人们受不了……只有能跟着财的商人,没有跟着赔钱的,他们的逃离惹恼了大头目忽必烈,一怒之下,他们派兵去“保护”那些还没有来得及逃跑的色目商人,并以投敌罪的名义,把逃跑的商人的商铺和住宅统统没收,转卖给其它人,甚至把他们留下看守的家人或奴仆都罚没为官奴。

    好吧,这让鞑靼强盗集团了一笔小财,当然,他们也知道这样做也只能做一次,但是,先挺过眼下的难关再说了。

    反正一切原本都是抢来的。

    这样就让色目人的势力骤然下降了不少。(。)8

第十四章 史天泽的对策() 
眼见着理财派变得势弱,汉法派慢慢坐大,平章阿合马不得不想办法削弱对手。

    这个时空,哪个大家族都养着私兵,当然也可以看成家丁。

    这很正常,大宋也是这样,泉州的蒲寿庚家族此时都拥有三千家丁,甚至家族里都有专学兵法的教室和食堂。

    那些大家族绵延过辽、金和鞑靼强盗集团,别的不说,自保能力极其,这都是因为他们手中有家丁。

    1262年,据守山东的李檀趁着忽必烈与亲弟弟阿不里争夺大头目位置时,发动武装叛乱,他还误以为自己一呼百应,若是能得到其它大家族的联名,说不好就把鞑靼人赶回北方的草原了。

    可惜他真算错了,第一,他没有他父亲李全李铁枪的名望,当时,他的父亲在鞑靼人、金人、大宋人三个鸡蛋上跳舞,时投降时背叛,能从三方势力要出军备补给,把不要逼脸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至到是也打下了一片地方,在天下得了一些名望。

    有趣的是,李全割据山东时,不知从哪个渠道弄来新币印版,动员自己的军队狂印假钞,并持假钞在临近省份购买粮食和军备,造成江南物价飞涨。

    就算大宋政府得知了真相,一时间也无可奈何,认命了。

    但是李檀哪里有这个能力?

    他只不过是匪二代罢了,他竟然以为自己起事之后,只要写几封信,随便和其它家族一联络,必会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大势必成。

    第二,当时山东路的缺少军粮,而他的手里只不过有五万人马,大多是流民拼凑,哪里能是鞑靼大军的对手?

    第三,谁来做这个反叛首领?听从他的安排想都不要想!

    大家族可以背叛,但是绝对会非常谨慎的。

    李檀当时还做梦呢,认为忽必烈和阿不里正打的难解难分,一时间看不出胜负来正是造反的好时机。

    后来,那些大家族果然派兵了,但是都是来打他的!

    当时忽必烈确实正在激战,抽不出身来,于是急召诸路汉军前去平叛,只配上一队鞑靼精锐骑兵。

    仅仅一个月,史姓家族的史枢联合阿术带的骑兵,在高苑老僧口打败檀的前锋李范,使李檀退守济南。

    第二个月,忽必烈又命史天泽带着民军出征。

    史天泽心疼自己的民军,不肯硬攻,急筑了长围,树起百里林栅,以防李檀突围。

    结果济南城被围四月,城中粮尽,李檀投大明湖自杀未遂,被以碎身而斩杀!

    平定完李檀叛乱后,忽必烈足足又过了两年才打败了阿不里,足足恢复四年后,才有能力南下攻宋。

    可是不知道从哪里出来了一大股海盗,还上岸了,真是莫明其妙!

    那个时候,中书丞相史天泽一边在真定路等着各路人马到齐,一边和大头目的附马忽刺出商量对策。

    他带着启发的样子说:“海盗只是占了胶州城和胶水以东,劫掳了潍州等县城,但是他们竟然没有借机裹挟农民去攻打益都和济南城,这是何道理?

    听闻他们竟然还组织了农民开荒种家,莫非要以此为家?”

    他都想不到,附马忽刺出更是想不到,明明是他的岳父叫他来向中书丞相史天泽学习的他翻着细长的眼睛想了半天,小声说道:“或许人手不足?”

    中书丞相史天泽微微一笑很满意,说:“对!当各种盗贼,没有都贪恋钱钞珠宝的,若不然为何为盗?

    所以,他们必是人手少所以才无力攻打大城,只会用了妖邪阵法,破了我数万大军!!”

    妖邪阵法?!这个时候的鞑靼人是信万物有灵的,附马忽刺出吓了一大跳。

    他连声问道:“如之奈何??”

    中书丞相史天泽冷冷一笑说:“他们能布下妖邪阵法我就能请下天上神明来,破了他们的阵法!”

    天上神明?!附马忽刺出当时就乐了,中书丞相果然不同寻常!

    史天泽的自信是有道理的,有时候人很容易就成功了史家的发迹,就带有很大的偶然性。

    史天泽的曾祖史伦,在建房掘地时,意外地挖出了许多金银财宝,家道一下子兴盛起来。

    这史伦,从娘胎里带出,骨子里就渗透着豪侠之气,年少时就在乡里仗义行侠,这一下意外发财,他既不做吝啬鬼,也不当看财奴,有了钱,就往大了折腾,建立家塾,招徕学者,养活豪士。

    有一年,史伦发粟8万石作为赈灾粮,大批人都争着依附到他的门下,使史家成了闻名河朔的豪强大户。

    以至史伦死后,河朔诸郡结清乐社40余处,每社近千人,岁时挂史伦画像祭祀。

    到史天泽的祖父史成珪时,继承家风,遭遇战乱时,能散发家财,结交四方豪士,自己仅留仓粟。

    到了史天泽时,正是金朝末期,金朝统治集团无论是在军事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是**不堪,再加上鞑靼大军南侵,国家衰乱,民不聊生,各地大家族的武装多据地自保。

    有道是时势造英雄。不是生在金末战乱年代,他的人生轨迹,也许和祖辈一样,在当地做一个输入进出、仗义疏财的大豪绅。

    也正是战乱,改变了老史家祖辈走过来的人生轨迹。

    先前讲过,史天泽的父亲史秉直平时爱读书,尚义气,在当地很有影响。这时,史秉直率众乡里数千人,到涿州蒙古军太师木华黎军门归降。

    史秉直直接带上了三个儿子,长子史天倪,次子史天安,幼子史天泽,以示真诚。

    这时,鞑靼军队初入汉地,正需要汉人来帮助治理。木华黎自然毫不犹豫就接受史秉直家族投降归附,并要任用史秉直。

    当他的父亲归附鞑靼人以后,便尽心尽力地为他们服务,由于他很会办事,又有名气,远近前往归附的竟达10万余家。

    最后他告老还乡,老死于家但是,他给史氏家族,铺开了另一条光明大道。

    史家家族经过三代的运营,整个真定地区可以说是史家的天下,无数能人异士前来投靠这些人中,就有能通鬼神,请神明的大师!

    这个时空是绝对相信神明的,也信什么大师。

第十五章 大师多了,便是亡国之征() 
大宋的官家宋徽宗就信各种大师。≯ >

    宋徽宗痴迷道教,对各类神神怪怪、呼风唤雨的“大师”道术深信不疑,力挺各路“大师”、方士、巫师的故事,他自号“教主道君皇帝”,以“道”治国,古往今来只此一朵奇葩,也算“独此一家,别无分店”的旷古奇闻吧。

    徽宗最为宠信的大师非林灵素莫属,此人似乎自幼即与众不同,有仙风道骨,不类凡人,是真有本事也未可知。

    此君深得天地日月之灵气,山精树怪之精髓,加上口舌如簧赛过诸葛,因而深得徽宗欢心。

    未遇徽宗前,林灵素嗜酒如命,却无钱付账,欠账越积越多,店家派小二来讨账。

    见店小二上门要账,林灵素也不多话,只见他不慌不忙“举手自折其面”,意思是他用手将自己的脸一掰两半,怪异的是一半脸形如骷髅,另半边脸却鲜活红润如常人,见此诡异情景,店小二哪还有心要帐,吓得屁尿直流、一道烟跑没影了。

    事情哄传开后,舆论哗然,越吹越神,最后传入道君皇帝之耳,皇帝立马召见林大师。

    一见林大师,徽宗即惊为天人,又觉得在哪里见过此人,犹如贾宝玉初见林妹妹之感。

    林大师无与伦比的强大气场让徽宗懵,他神神叨叨地问道:“天师以前作过官吗?曾见过朕吗?”

    林大师大大咧咧的答道:“当年我在玉皇大帝手下当差时,曾有缘侍奉过你。”徽宗心下暗喜,自己果然不是凡人,而是天上星宿下凡。

    林大师继续大言不惭的说:“您本是玉帝的长子,天分九霄,您是九霄中最高的神霄府中的玉清王,主要掌管南面的事物,又叫长生大帝君。”

    知道自己不同凡响的神奇前世今生后,宋徽宗通体舒泰,不禁有点飘飘然。

    林灵素接着指认蔡京、童贯、王黼、朱勔等人也是上界星宿下凡,下界来辅佐圣聪。

    话音刚落,朝堂之上早已欢声雷动,众臣兴奋的议论:“怪道大家有缘齐聚一堂,合作愉快,其乐融融,团结奋进,共同建设和谐大宋,原来上辈子在天上就是老朋友了。”

    林灵素成了宋徽宗座上嘉宾,沐浴着浩荡的皇恩,被厚加赏赐,手下粉丝多达两万余人,可以随意出入宫禁。

    榜样的力量永远是无穷的。

    从此以后,庙堂之上,“大师”云集。

    来自全国各地名山大川、神仙洞府的高人们欢聚一堂,谈经论道,炼丹运气,各展神功、绝技,把个好好的皇宫愣整成一个大道观,以至后来自己和儿子也成了金国的玩物……

    由此可见啊,亡国之征中,大师辈出就算是一点了。

    中书丞相史天泽也信大师,他的家族经过几代运营,手上还真有几个有“真料”的大师。

    他们是专门投靠史天泽家族混日子的,其中确实也有会“隔空取物”、“人神对话”……甚至是破除阵法的“真功夫”!

    这个时空的大家族,谁家要是不收养一些这样的人,说出去都丢人。

    中书丞相史天泽把他听到的有关战场上的传言,都和自己的几个大师说了,大师们呵呵笑了,齐声说:“那地下炸响的,只不过是五雷阴阳轰天阵罢了……那天上能喷火飞行的,不过是乾坤御行火龙阵罢了,这都是小法术。”

    中书丞相史天泽顿时大喜道:“可有破解之术?!”

    “当然。需要金瓶、银瓶两对,黑狗血和妇人经血混同……定破此术!”

    这些物件都不是难弄,举手之劳……随后,几个大师就举着金银瓶子一起结阵。

    大家都是出来混的,不可能拆对方的台,这金银瓶子,都会是他们的收入,何况还有打赏放下来。

    至于什么阵法,他们也是顺口胡编的,这样简单的术语要是学不会,没有办法混下去的。

    简单的说吧……中书丞相史天泽等到了其它大家族征集到的民军,挑出了十五万人,浩浩荡荡地从真定向着济南城走去。

    这时候的行军快不起来的,这一路上他们走得无比艰难。

    若是论起单对单打,有些家丁家将,还真不惧怕战兵,但是在行军和组织上,他们和战兵没有办法比。

    因此这队形也没有,行路姿势各异,但是方向还算是正确的。

    中书丞相史天泽也没有在意,他第一次带的民军们,比他们还差,现在这些还算是正牌家丁。

    中书丞相史天泽绝对有信心打败海盗。

    他们出了真定城后,就被张德培他们盯上了。

    当时,张德培队长和自己的队员一边打着哈欠一边跟着他们的中军走。

    张德培队长对着队员说:“看他们的行军样子,连我们刚训练的新兵都不如……”

    他们在山东半岛招了大约五千新兵,全是选拔式招募……光是当兵的俸禄就让很多年轻人羡慕了,别说是他们的装扮和吃用。

    流求卫队永远是以质为优,对人数倒是不在乎。

    所以,他们的训练难度就低了一些,而那些新兵就被操练得狠了些,更容易立竿见影。

    队员对张德培队长说:“队长,别看他们有这么多人……肯定不会是我们的对手!

    我们为什么不用工程炸药和火箭炸他们呢”

    张德培队长摇着头说:“不是不用……是先不用,你看,他们多适合干体力活啊,能多抓一些活的才好……”

    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