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承拿起印玺,发现上面刻着八个小字。
却不是受命于天,既受永昌。
而是山河社稷,国土无疆。
“火”道:“这正是我大汉帝玺,山河社稷印,殿下得之,便是真正的帝皇!”
顾承却摇了摇头:“帝皇之位不在外物,历代多少人争夺所谓的传国玉玺,最终得到了又能如何?真的坐得稳皇位吗?”
“火”笑道:“殿下,这可不单单是象征,而是真正的玄器,收纳万万里河山,容纳世界!”
“玄器!”
顾承震惊了。
仙武三国中,所有上得了台面的器物,都分为五个等阶:战、灵、宝、玄、神。
战器是无双武将必备,灵器就要赫赫有名的存在才能执掌,否则怀璧其罪,宝器则可成为传家之宝,振兴一个世族。
至于玄器,唯有天下顶尖的势力才有资格拥有,作为神器之下的最高阶,个个玄妙无方,拥有难以揣度的能力。
比如大汉明面上第一至宝,就是一尊玄器,叫做造化龙鼎。
七窍玲珑丹便是由此鼎炼制,且是批量炼制,每年不知供应给皇室上下多少子弟。
现在顾承手中的这枚玉玺,居然也是一尊玄器,他感到自己就像是叫花子一下子中了十亿巨额彩票一样,幸福来得如此突然。
不过他很快反应过来,咧了咧嘴角:“龙灵都无法唤醒,这玄器也用不了吧!”
“火”尴尬地晃了圈:“‘德’必然是存身于其中,作为器灵存在,一旦唤醒它,殿下也就自行掌控这件玄器了,不过它穿梭世界壁障,神力大损,恐怕一时间难以恢复旧观。”
顾承点了点头,倒也没有失望,而是目露思索:“照这么说,这山河社稷印可以容纳世界,能将这方天地带回仙武三国吗?”
“火”怔住:“此地如此弱小,为何要带回?”
顾承道:“现在弱小不代表将来弱小,我们的进入,已经带动了整个世界的实力提升,或许目前的强者在无双武将面前,只有被横扫的命运,但他们惊才绝艳的天赋不容否定,只是欠缺一个更大的舞台罢了!这是我现成的班底,不用实在可惜!”
小火苗向下点了点,傲然道:“殿下慧眼如炬,那我们就给这小世界一个机会,以山河社稷印之力,哪怕恢复百分之一的力量,都足以将其收入!”
“这是开始,我将来要去七处世界,寻回大汉龙灵,倘若七处世界的力量都能为我所用,就有七大兵源,对付反贼叛逆!”
顾承心中缓缓地道,眼中浮现出熠熠光辉。
龙灵的想法是,吸纳各大世界的异族龙气,重振大汉国运。
顾承却觉得,龙气固然重要,真正的战斗还要人来打。
他回到仙武三国后,即便成为太子,手中也是不会有直系军队的,否则就是造反。
反倒是天下各州州牧,拥有统兵之权,各大世家私兵训练多时,精锐非常,更有豪强招募乡勇,组建军队。
顾承原本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只能拉拢未来三国的那些著名人物,寄希望得到他们的效忠,间接掌控兵权。
但现在他看到了一条更好的道路——
如果诸天世界的军队能为他所用,哪怕仙武三国等阶太高,各世界初始尚算弱小,去往主世界就是送菜,可只要默默积蓄,不断壮大,终有一日,这些奇兵必能派上用场!
“有了山河社稷印,这个世界,我要好好经营。”
“当然,能否实现,尚且未知,不能因此好高骛远。”
“先以灭金灭蒙为前提,收割了异族龙气,唤醒‘德’,才有后续的一切!”
顾承深深吸了口气,感觉精神饱满,斗志昂扬,与林玄清交战的伤势急速恢复着。
人逢喜事精神爽,接下来他将冯蘅精心烹饪的美食风卷残云,一扫而空。
此时外面群臣早已齐聚,闹出这么大的事情,那些文官免不了要参上几本。
不过由于顾承的威严与手腕并重,又有越来越多的大臣对他忠心耿耿的拥戴,任谁也不敢像对待光宗那样日常三连,只能拐弯抹角地劝告。
顾承也知道哪怕当了皇帝,也不是如电视里演的那样为所欲为,他很多行为太过出格,听一些劝告亦无不可。
反正你尽管劝,听了算我输。
然而好事成双,两份捷报几乎是不分先后地从前线和江湖传来,让顾承改变主意,直接再开朝会——
江西大捷!
明教覆灭!
……
(求推荐收藏!)
(感谢书友“天晶浑天宝鉴”“大沙漠123”“孤独的云小小”的打赏。)
第五十三章 飞虎扩军 明教覆灭()
“飞虎军増募一万,何人有异议?”
大庆殿内,顾承俯视群臣。
群臣目光交汇。
武将兴奋不已,文臣隐隐担忧。
一切只因立于中间的老臣——辛弃疾!
辛弃疾这个名字对于现代人来说,耳熟能详,学生时代都背过他沉雄豪迈的词。
能写出那种气吞山河的篇章,他本人的气概可想而知。
实际上,辛弃疾生于北方,也就是金国统治区,其祖父为金国官员,心向大宋。
由于成长环境,他对于金国的风土人情十分了解,不甘于汉人被奴役的命运,在二十几岁时就举兵起义。
辛弃疾一度力挽狂澜,更是真知灼见,劝说更大的起义军首领南下,配合南宋正规军,共同抗击金兵。
壮岁旌旗拥万夫,如这样的少年英雄,本该有个辉煌的人生,可惜辛弃疾不了解政坛的阴暗,再加上北归的身份尴尬,仕途黯淡,一生三起三落。
现在是顾承掌权,早早将辛弃疾启用,这位老将军虽已五十多岁了,却依旧满腔激情,欣然领命。
不过顾承早就向孝宗分析过天下大局,南宋如今的国力和士气,经不起哪怕一次失败。
所以顾承对于辛弃疾是有考验之意的。
平叛江西,也就是明教又一次造反,就是看看辛弃疾闲居十年后,带兵打仗的本事有没有荒废。
结果辛弃疾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统筹全局,剿抚兼用,仅用两月时间,就将叛乱彻底平复,其中还包括了来回行军!
有了这份功绩,顾承接下来的嘉奖,就顺理成章了。
当然,辛弃疾也不是贪图官职之辈,他真正需要的还是重视和信任。
比如现在的飞虎扩军!
飞虎军乃是十多年前,辛弃疾平匪时的设想,正如同后世鼎鼎大名的飞虎队,这就是一支精锐的特种部队。
飞虎军初立时,名额仅有一千,偷偷扩充,也只有两千多,但人员都是从各地厢军中,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再加上辛弃疾的训练,雄镇一方,成为江上诸军之冠。
原历史上,飞虎军被金人称为虎儿军,闻风丧胆,十分畏惧,可惜后来也免不了受武备废弛拖累,军力渐致糜烂。
现在顾承看上这支军队,准备扩军,一下子就引发了各方利益冲突。
“殿下,飞虎军乃是厢军,若是不听湖南安抚使节制调度,恐怕不妥!”
“殿下,飞虎军初立时皆乌合无赖,在帅府成军时,服帖无事,若使出戍,无异于虎兕(si)出柙,后患无穷啊!”
“殿下,请三思啊!”
……
顾承看着酝酿完毕,开始纷纷劝谏的文官们,表情淡然。
大宋的文武之争,不是喊一次热血口号就能改变的,他早有心理准备。
不过此时他记下每个反对的大臣,如果处于公心,哪怕是畏战,顾承也不与他计较,但如果处于私心,哼哼!
外戚李氏已被削去荣宠,未来的奸臣叛徒,如史弥远、吴曦、安丙等人,以各种办法贬官,一一灭去。
顾承才没有好脾气,去给这些人机会,看他们会不会在英明神武的自己领导下幡然醒悟。
都已经知道这些家伙心怀不轨了,还玩这种游戏,不是自讨没趣吗?
当然,想把所有大臣换成一心为国的忠肝义胆之辈,也不现实。
而且忠心不代表能力,有些人确实忠心耿耿,但他们没有能力担任要务,好心办坏事,还不如不用。
所以这种换班底的活儿可不轻松,有冯蘅劳心劳力,智囊团扩充,顾承估计,从太子身份监国,掌控大权开始,至少需要三年,他才能有一批自己用得顺手的班底。
这已经相当不错,大宋目前已进入积极备战,边境兵力调动,时刻表现出进逼状。
如果金国打过来,那再好不过,守城可比攻城要占太多便宜,单单一座襄阳,就足以让金国欲仙欲死。
如果金国按捺不动,顾承就派出使者,联络鼓动四方,合纵连横,比如如今跳得很欢的漠北诸部和一向见风使舵的西夏。
“飞虎増募再议,将奏章送入东宫,我自会批示,散吧!”
顾承开口,这种循序渐进,平衡文武的态度,无疑让众臣吃了定心丸。
他们就害怕太子年纪轻轻,急功近利,现在太子在规则内行使权力,哪怕偏袒一方,只要有礼有节,自没有不接招的道理。
顾承回到东宫,下了命令,很快风尘仆仆的欧阳锋和利空法王走了进来。
“你们做得不错!说说吧,怎么攻入光明顶的?”
辛弃疾平的是明教在江西发动的叛乱,洪七、苦慧、欧阳锋、利空法王灭的是明教在江湖上的势力,也是它真正的道统根基,光明顶!
平心而论,顾承原本认为,成功率不足五成。
毕竟明教经营光明顶已有数百年,凭借危崖天险,有七颠十三崖,金城汤池之固,更有密道蜿蜒曲折,上下相继,外人极难攻入。
倚天屠龙记中,六大派之所以将明教打得落花流水,那是因为阳顶天暴毙,明教群龙无首,为争教主之位还内讧,有机可趁。
此次四大法王虽然死了,五行旗在江西也损失惨重,但还有光明左右使和五散人,一味防守,还真不易攻上。
“这还多亏了欧阳庄主,找到水源,下了剧毒……”
“法王客气了,若不是你以密宗身份,取得了明教上下信任,里应外合,难以成功!”
在欧阳锋和利空法王的商业互吹中,顾承明白了大致的过程。
不得不说,有时候反派就是比正义人士用起来顺手,至少让丐帮和少林就水源下毒,是万万做不出来的。
此次两位反派看对了眼,一拍即合,同时半跪,托举一份密卷,朗声道:“属下幸不辱命,此乃乾坤大挪移,请殿下过目!”
“好!”
顾承伸手一抓,那密卷从两人手中自行飞起,落了过去。
如此神乎其神的真气控制,已然堪比百年前乔峰的擒龙功。
欧阳锋和利空法王浑身一震,半年不见,这位主子的武功修为居然更上一层楼,令他们心中慑服。
顾承翻看着乾坤大挪移,虽然没有修炼的打算,也不由赞叹创功者的奇思妙想。
其实武功修炼到最高深的境界,借力打力,挪移劲力都是自行领悟,正如绝代双骄的移花接玉,完全是邀月怜星冠绝天下的实力所成就。
只是乾坤大挪移和斗转星移提前做到了这点,方才使人感到不可思议。
“明教教主石元亮,死了吗?”
第五十四章 欲创九阳 无上武道()
“请殿下恕罪,石元亮逃了。”
顾承验证着乾坤大挪移的真伪,随口问着生死。
欧阳锋和利空法王脸色难看,刚刚起身,又半跪下去。
“逃了?”
顾承抬起头来:“是见事不可为,抽身而走,还是在最终关头,才通过密道逃离?”
石元亮作为明教教主,至少也是绝顶强者,一定概率触摸到了武学障。
这样的人物以六大派的阵容,击败可能,但他若真要一心逃跑,确实难以拦住。
不过按照倚天屠龙记里明教的烈性,教主不该与光明顶共存亡的么?
所以顾承要知道石元亮逃跑的时机。
利空法王答道:“是明教左右光明使者和五散人拼死拦截,石元亮才由密道逃跑。”
“不足为惧!”
顾承重新低下头去。
如果石元亮当断则断,带着教内精锐由密道撤退,说明此人是枭雄之辈,日后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可偏偏要玩那种江湖义气,同生共死的戏码,一定要手下声嘶力竭地喊着教主快走,才洒下一把伤心泪,独自逃入密道,这种就只是江湖草莽,武功再高,也不足为惧。
“你们办得不错!随我来吧!”
顾承看了一遍乾坤大挪移,已经将它的内容牢牢记住,起身道。
欧阳锋和利空法王有些疑惑,赏赐不该在东宫中给予嘛,这是去哪里?
天牢!
最深处,一间方圆十丈的空阔牢房内,整整十二条粗大的锁链纵横交错,锁住中央的人。
九九八十一根绣花针,刺入其周身上下各大要穴,再加上各种点穴封气手段,万无一失。
此人当然就是林玄清,神而明之,疑为天下第一的存在。
但现在,也只是个废人兼阶下囚。
而顾承一进入牢房,林玄清就猛地抬起头来,披头散发之下,居然还有笑容:“殿下,你来啦!”
顾承理都不理,看向黄裳和魏进忠:“怎么样了?”
黄裳和魏进忠摇了摇头,林玄清则大笑起来:“想从我身上探知武学至高之境的玄妙?好啊,我告诉你们!”
见众人都看向自己,林玄清语气低沉,字字诱惑:“要有大自在,大破灭之心,冥冥念想,悟得神元,才能勘破!如你们这样的……唔!”
话音戛然而至,却是顾承弹指,直接点了他的哑穴。
黄裳和魏进忠原本听得聚精会神,这才神色一清,露出骇然。
没想到林玄清都到了这种地步了,居然还能施展类似移魂大法的手段,要迷惑他们的心神。
如果让林玄清说下去,接下来或许就是:“头上还有主子,怎可能抵达武学至高,必须要无法无天,让身心得到解放,才能踏出那一步!”
黄裳和魏进忠若是听了这种挑唆,哪怕心中留下一点种子,都足以埋下祸根了。
可惜林玄清不知道顾承六识有成,这点小手段简直是班门弄斧。
不仅被化解,还暴露出了重要的信息——
“冥冥念想,悟得神元吗?原来如此!”
顾承本就来自仙武三国,见识远超此世武者,此时得了提醒,高屋建瓴下,若有所悟。
单纯以武学修炼,内力积蓄,武学技巧,武学障境界,其实已经是这个低武世界的极限。
神而明之,则打破了极限,到达一个全新的层次,涉及到冥冥中的精神修炼。
化腐朽为神奇,使一分力,可达十分效果,举手投足间的运用,自然有不可思议的神妙。
“有了方向,就是巨大的收获!”
至少神元如何悟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恐怕让林玄清自己去说,也描述不明白。
顾承弹指点开哑穴,让四人留下,听林玄清那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讲述,磨练心境。
有了心理准备,林玄清就是块磨刀石,如果连这点考验都通不过,那也没有资格去攀登武学的至高之境了。
出了天牢,迎面段誉和斗酒神僧走来,前者抱拳一礼:“殿下,我将往天山,今日特来辞行!”
段誉之前提出过,想带林玄清去天山灵鹫宫,被顾承断然拒绝。
不过段誉毕竟对他有半师之谊,此次又多亏其请来强援,出手相帮,顾承还是很感激的:“前辈一路顺风,若是见到你的义兄虚竹子,代我问好!”
说实话,在听到林玄清述说将他老爹三百年功力被吸走时,顾承就认为虚竹挂了。
毕竟此世的武者想要长寿,唯有修炼正道内功,而一旦内力全被吸走,那自然再无生机。
然而虚竹不愧得天独厚,被吸的只是逍遥三老的功力,自身的百年内力竟是岿然不动,连北冥神功都奈何不得。
但他那时也打不过林玄清,被抢走七宝指环后,更是心灰意冷,回天山飘渺峰闭关,再不入尘世。
此次段誉去看望虚竹,也是说明林玄清和林朝英的情况。
一旦虚竹知道自己的孙女提前出世,绝不会无动于衷。
若是再得灵鹫宫相助,顾承麾下的武林势力就彻底成型,足以成为影响宋金胜负的一张关键底牌。
送走段誉,顾承看向斗酒神僧:“大师可想好了?”
斗酒神僧双手合十:“殿下慷慨,九阴真经确是旷世绝学,你欲创出九阳神功,阴阳相济,归于一身,更是武林中前所未有的壮举,此等盛事,贫僧岂有拒绝的道理?”
斗酒神僧一身所学横跨儒道释三门,最后投身少林,顾承觉得他很可能得到了扫地僧的教导,已是武学障巅峰,才能创出九阳神功那等旷古烁今的绝学。
这是有依据的,南少林如今已经搭建起来,如此快的速度,弟子自然是由北少林偷渡。
一路上有丐帮安排小道,官府接应,少林僧人如今已经转移三成,更将藏经阁内的众多佛经运来,防止战乱损毁。
这些佛经,由斗酒神僧一路护送,想想扫地僧是怎么出场的,还不是天龙四绝大闹藏经阁,将他逼了出来。
段誉能将他请来临安,也是顾承先前结了善因,如今得到善果。
既然九阴九阳的创始人齐聚,顾承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一起钻研神功,先创九阳,再阴阳相合,成就此世完美的无上武道。
第五十五章 任督贯通 金国叛乱()
“龙象般若,龙象乃力,般若为智,修炼到十重境时,表现出来的还是茫茫大力,没有二者兼修,要到十三重巅峰,才能探得神元?”
“蛤蟆功要领在于积劲蓄力,与降龙十八掌有余不尽的武学原理,有相似之处,同时它也与道家钓蟾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创始者恐怕就是从钓蟾劲中悟出。可它为什么会被一阳指克制?”
“易筋经不愧是达摩老祖所创,集少林武学于大成,可谓是总纲,当年天龙四绝如果先学易筋经,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