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诸天我为帝-第1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十四章 君君臣臣() 
大明。

    顺天府,御雄殿内。

    郕王朱祁钰立于龙椅下首,俯瞰群臣:“孤本不欲登大位,等皇兄归来,你们硬要推举,现在反复,是何道理?”

    他身姿挺拔,目光莹莹,面相威严,论及气度,比起被顾承取代的英宗要强上不少,周身透出的浩大气息,更是展现出明神武典的精湛修为。

    原定于十日后,他就将登基,成为九五至尊,但居庸关八百里加急的文书,却抵达了京城。

    天子归来!

    彻灭蒙古!

    两道晴天霹雳,直接劈在群臣心头。

    以吏部尚书王直为首,原本就主张迎回天子的文武大臣,立刻站出,坚定不移地保皇。

    而以兵部尚书于谦为首,未免主少国疑,支持郕王登基的臣子,也纷纷闭上了嘴。

    原因很简单,天子失踪,虽然张辅等人说他是为了拖住瓦剌十万大军,以身伺虎,但了解英宗为人的臣子,都认为这少年天子就是葬送了近二十万大军,然后被蛮夷掳走了……

    但即便如此,皇帝不比大臣,历朝历代就没有皇帝打败仗被废的例子,历史上英宗被瓦剌掳走,那么屈辱的经历,也不会被废,而是被尊为太上皇。

    可现在,峰回路转。

    天子不仅安然归来,还挑拨瓦剌鞑靼内讧,籍此杀尽黄金家族,覆灭蒙古!

    这是败仗还是胜仗?

    毫无疑问,这是大胜,草原不比中原,同样损失二十万军队,中原只要十年时间休养生息,就能恢复,但草原精锐一朝丧尽,那就是灭族亡种,百年之内,休想再对中原有威胁。

    所以天子以二十万大明军队,换取蒙古灭亡,那是值得的事情,史书上记载,必然是高瞻远瞩。

    如果没有东瀛入侵的话,就更完美了……

    当然,无论如何,登基的闹剧都该停下。

    此时虽然被郕王威严的目光,看得心头微微发寒,但群臣的口径开始统一,由内阁学士陈循道:“殿下,一切都是臣等失职,如今首要之事,是迎陛下回京!”

    “好啊!孤这些时日诚惶诚恐,也是期盼皇兄回来主持大局!”

    郕王沉默片刻,颔首道:“你们谁愿率军,护送皇兄安然回京?”

    此言一出,群臣面面相觑,都有些迟疑。

    正在这时,面容清矍,眼神清亮的于谦手捧朝笏,向外跨出半步,朗声道:“禀殿下,臣以为,陛下安危无忧,不应出兵迎圣,拱卫京师,军政边务,才是国之大事!”

    土木堡之变,大明二十万精锐最终只剩下一万残兵败将回来,京师可用的兵力已经耗尽,东瀛很快又入侵山海关,是于谦力排众异,调南北两京的备操军,山东沿海的备倭军,甚至连各府的运粮军都派了来,合力抵挡异族入侵。

    即便如此,也是岌岌可危。

    不单单是无神绝宫八万鬼叉罗,都是百里挑一的好手,经过异常凶狠的自残训练,甚至自毁面容,戴上鬼面具,以证明绝对的服从,真的悍不畏死,更在于一旦武林人士拥有了可正面匹敌军队的力量后,本就阴毒的江湖手段,就变得更加防不慎防。

    无神绝宫便暗派忍者,偷入军营,以奇毒血绝对付内力浑厚的将领、锦衣卫东厂以及皇族高手,平日无碍,一旦驱动真气,便会毒发。

    如此无所不用其极,大明军队自然抵挡不住,若不是有雄关依仗,早就大败。

    现在的山海关前,已是赤地千里,哪怕源源不断地增援,也随时可能被攻破,在此关头,京城的数万禁军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旦调派前去恭迎天子,难保不会给敌人可趁之机,所以于谦才有此一说。

    “荒谬!”

    但郕王神色立变:“皇兄乃一国之君,安危关系天下万民,江山社稷,如今山海关未破,派军相迎又有何妨?你此言将孤置于何地?”

    最后一句才是关键,若不出军相迎,岂不是说他这位郕王不希望天子回归,居心叵测?

    这一刻,吏部尚书王直、内阁学士陈循等人,也朝于谦狂使眼色。

    此事确实关系甚大,即便天子有能耐覆灭蒙古,不需护卫,哪怕大明有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祖制,但万民为天子冒险,仍是理所应当,哪会真的反过来?

    可于谦只作不见,寸步不让:“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太祖尚有言,人君以四海为家,何有公私之分别?如今四夷不平,边疆不宁,奸佞之士蠢蠢欲动,绝不可调禁军,致使京师空虚,为外敌所趁!”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闭上了嘴。

    于谦把朱元璋的话都给搬出来了,还有什么好说的?

    但看着这位铿锵有力的同僚,同样为国的忠臣露出担忧之色,早就与他相看两厌的臣子,眼中则浮现出阴狠与期盼。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说得真好听,你现在摆出一副比圣人还圣人的面孔,等到那个最轻的君回来,看他怎么收拾你!

    ……

    朝会散去,郕王回到王府,看着熟悉而又陌生的府邸,生出一股烦躁来。

    这几日,他可是将皇宫上下都看了个遍,心中都已经设想好新建的宫殿了。

    现在一朝打回原形。

    平心而论,他原本对那至尊宝座并没有什么奢望,毕竟英宗是嫡出,母亲是皇后,他是庶出,母亲原本是侍女,后来母凭子贵,成了贤妃。

    所以除非英宗暴毙又无后,否则怎么也不可能轮到他当皇帝。

    但世事如此奇妙,英宗率军惨败,陷于塞外,生死不明。

    郕王的心顿时动了起来。

    英宗之子年幼,四夷外患又起,未免主少国疑,这岂非千载难逢的机会?

    因此这几个月内,郕王可是好好活动了一番,拉拢了一批原本就对英宗有异议,又希望得到从龙之功的臣子。

    本以为十拿九稳,谁知道……

    “唉!也罢!也罢!”

    郕王叹了口气,刚刚准备接受现实,却有侍卫通报:“殿下,翰林院修编,徐有贞求见!”

    郕王摆摆手:“孤不欲见客。”

    侍卫迟疑了一下道:“他说有天大的要事,殿下若错过,必悔恨终生!”

    “呵!人臣!人臣!”

    郕王扬了扬眉,露出冷笑,但静立片刻,终究还是招了招手:“让他进来!”

    “殿下切莫丧气,皇位仍该是你的!”

    于是乎片刻后,褒衣博带,神采飘逸的徐有贞走了进来,当头一言就让郕王变色,屏退左右,怒斥道:“皇兄乃正统,休得在此胡言乱语!”

    “正统吗?”

    徐有贞不慌不忙,继续语不惊人死不休:“那如果真正的天子早就在乱军中丧生,回来的这位,是江湖中人假扮的呢?”

    郕王猛然站起,低喝道:“这不可能!”

    徐有贞好整以暇:“若非如此,天下会为何突然从龙,那帮主雄霸野心勃勃,反倒助天子灭蒙,重塑威信,殿下觉得这其中可是有诈?”

    郕王惊疑不定,眼中闪烁出光芒:“此乃臆断,你可有实证?”

    徐有贞笑道:“殿下莫非忘了太祖留下的日月封印?嫡系血脉,明神传承,方得日月双王之赐,如若不然,原形毕露,我们以此为谋,堂而皇之!”

    郕王沉吟良久,缓缓道:“万一皇兄是真的……”

    “即便是真,也怪罪不到殿下啊,臣自然会谋划一切!”

    徐有贞嘴角扬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何况请殿下放心,归来的天子绝非正统,太祖封印一出,立见分晓!”

第二十五章 直接清洗() 
大明。

    正统十五年初。

    天子回京,监国郕王率文武百官,行朝见礼。

    天子宣告,蒙古灭族,百姓高呼,群臣喜泣。

    “皇兄,你回来了,臣弟终于能卸下重担!”

    郕王上前几步,虎目通红。

    “皇弟坐镇京师,执掌大局,朕心甚慰!”

    顾承颔首,没有亲近也没有疏离,望向群臣,抬手道:“免礼!”

    “谢陛下!”

    群臣拜了再拜,纷纷站起。

    “此人确实不像是皇兄,莫非徐有贞所言……”

    郕王看着顾承龙行虎步,在龙椅上坐下,神态举止无上威严。

    那浩大沉凝,统御八方的气质,连自小跟朱棣出征的明宣宗朱瞻基都远远不如,与之前那个从小受宦官摆弄的无能皇帝,更是判若两人。

    郕王的头低垂下去,眼中闪烁出精光。

    徐有贞说的话他原本不信,皇帝是随便就能冒充的么?

    更别提什么江湖贼子雄霸,找人易容冒充,妄图祸乱朝纲了,简直天方夜谭。

    但内心深处,他又抱着一丝希望。

    如果归来的天子是假的,真的早就死在了土木堡的兵荒马乱中,那么他又有坐上皇位的机会。

    然而下一刻,顾承俯瞰群臣:“朕巡狩塞外,多亏诸爱卿辅佐皇弟治国,朕心甚慰!”

    同样的朕心甚慰,却令群臣齐齐变色。

    因为天子口中的四个字——巡狩塞外。

    打了败仗失踪,和巡狩塞外,是两个概念。

    前者是皇帝之罪,历史上要浓墨重彩记录一笔,而在那样的国家危难,群臣擅自作主,是为国为民。

    但后者就是大大的不同,天子身犯奇险,北上巡狩,群臣却各有算计,不遵圣旨,不予救援,再加上迎奉郕王登基,岂不是乱臣贼子?

    偏偏他们无法辩驳,因为天子确实灭了蒙古。

    哗啦!

    这一刻,百官再度跪下,面露惶恐。

    “臣等有罪!”

    郕王怔了怔,也动作略微僵硬地跪下,心中生出一股敬畏与更加浓重的怀疑。

    这是他的皇兄?

    是的,这更是大明的天子!

    顾承静静看着每一位臣子,在一阵令人压抑的安静后,缓缓开口:“东瀛小国,也敢犯我大朝威仪,英国公,可有灭敌之法?”

    英国公张辅颤颤巍巍地起身,数月不见,已是头发花白,形销骨立,努力提高声音:“禀陛下,老臣以为,东瀛资源贫瘠,国力低微,民多饥辘,朝不保夕,贸然动武,必不可久,以守为攻,定可胜之!”

    顾承看着张辅:“国公保重身体,朕还望你一展昔日三犁交址的雄武宏算。”

    “谢陛下!”

    张辅脸上浮现出激动的红润,精气神真的好了些,微微挺起腰杆。

    他被接回京师,不久后就病倒,直到听到天子回京,才硬挺着身子骨,前来上朝。

    不仅是他,土木堡之变幸存下来的文武都有类似的遭遇,尤其是武将功勋,虽然活了下来,却被文官集团排挤,大权旁落。

    “驸马都尉井源,你以为呢?”

    “平乡伯陈怀,你曾领平倭之职,可有看法?”

    现在其他臣子全部跪着,土木堡之变生还的文武官员得天下点名,一一起身回话。

    这散发的信号,已是明显至极。

    毫无疑问,归来的天子要重用的,正是跟随他征战瓦剌的臣子。

    说来也有趣,其实若不是英宗瞎指挥,土木堡之变根本不会发生,但顾承先保元气,再灭蒙古,在文武看来就是陛下深谋远虑,连战败都是示敌以弱,为的是彻底斩草除根……

    其实想多了,败就是败,换成顾承指挥,有太多办法灭掉日落西山的蒙古,哪里需要葬送大明精锐?

    但无论如何,这些文武功勋对于天子,已是死心塌地。

    土木堡之变的文武问完后,顾承目光一转,落在一人身上:“徐有贞?”

    徐有贞瞳孔一缩,不敢起身,直接开口答道:“臣……”

    他刚开口说了一个字,顾承就冷声道:“验之星象,稽之历数,天命已去,惟南迁可以纾难,这话可是你说的?”

    徐有贞身躯一震:“臣……”

    “假借天象,妖言惑众,动乱军心,违背祖制。”

    顾承根本不给他说话的机会,看向郕王,淡淡地道:“皇弟以为这是何罪?”

    “皇兄!徐有贞……”

    郕王面色剧变,仰首望向顾承,迎着那深不可测的目光,最终改口:“按律当斩!”

    此言一出,不少臣子按捺不住,变了脸色。

    因为谁都知道,支持郕王登基的官员中,徐有贞是最为卖力的几位。

    现在这位新皇党,却被第一个当成弃子抛开。

    “殿下?”

    徐有贞同样不可置信地看向郕王。

    昨夜两人还密谋,揭穿伪帝的身份后,如何即刻登基,执掌大权,将支持伪帝的江湖贼人雄霸灭去,再毒杀驻扎在城外的七万天下会弟子……

    一夜之间,便成了按律当斩?

    郕王不敢看徐有贞,双手微微颤抖起来,眼中却无后悔。

    欲成大事者,至亲亦可杀,更别提区区臣子!

    在郕王看来,徐有贞为其谋划,也不过是为了从龙,日后位极人臣,现在被天子抓住把柄,怪得谁来?

    现在天子点名,若是有一字答错,一同清算,就是再无机会。

    “皇弟所言,甚得朕心!”

    顾承挥挥手,待得徐有贞被拖了下去,他又看向下一位:“都督同知石亨,你与西宁侯宋瑛、武进伯朱冕大战阳和,宋朱二将阵亡,你单骑一人逃出,降官募兵,本是立功赎罪,可瓦剌王帐内,搜出你与也先的书信,作何解释?”

    石亨大叫:“陛下!这是贼子栽赃陷害,臣对大明忠心耿耿,岂会与蛮夷勾结?”

    “朕也信你,为还清白,暂时卸职,入锦衣卫诏狱,接受调查!”

    又拖下去一个,顾承继续点名:“礼科给事中李实……”

    当大殿内回荡着天子清朗的声音,众臣战战兢兢,生怕听到自己的名字。

    虽说伴君如伴虎,但这清算来得未免太快。

    关键是天子下手的人选很奇怪,并不全是支持郕王登基,且全部有堂而皇之的缘由,或杀或贬,让人挑不出毛病。

    初步清洗完毕,顾承令众臣起身,朗声道:“命义士雄霸上朝!”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当雄霸身穿劲装,昂首阔步地走上大殿拜下时,群臣愕然,其中一人心底发出怨毒的怒吼:“怪不得伪帝所杀所贬,全是我主花费心血拉拢的臣子!雄霸,你不得好死!”

第二十六章 太庙祭祖(第一更求订阅!)() 
“陛下,臣以为不妥!”

    顾承清理建文一党收买的朝臣,有理有节,文武噤若寒蝉,不敢有人为其出头。

    但雄霸上殿,天子露出拜将封侯、世袭罔替的口风时,于谦立刻出列:“太祖皇帝有言,江湖之士任张声势,作威作福,自诩正义,乃国之祸也!”

    “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君!”

    雄霸也开口驳斥:“臣虽出身草莽,对陛下对大明却是一片忠诚,岂可一概而论?”

    于谦冷笑,却是不慌不忙:“天下会本居西域,自十年前向东发展,买嘱官吏,诡寄田粮,揽纳私吞,脱逃夫役……”

    他一口气说出十条罪名,都是触犯朱元璋亲自编写的刑典《大诰》上的罪名,雄霸脸色发青:“可有实证?”

    于谦一一举证:“正统四年……”

    “确实是能臣。”

    顾承看着两人争锋相对,想起那首脍炙人口的诗——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就是于谦所作,同样也是他一身的写照。

    于谦和岳飞,可谓是历史上两位顶天立地,十全十美式的民族英雄,除非阴谋论瞎找毛病,否则真的挑不出黑点来,同时对于国家对于民族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结局也很悲凉,都是冤死被杀。

    不过于谦有别于岳飞一点,他忠于国家,却不忠于皇帝。

    如果将他放到岳飞的位置上,肯定是置十二道金牌于不顾,先直捣黄龙再说,所以岳飞最后失败了,于谦却能力挽狂澜,保下大明江山稳固。

    这样的人物,重名节轻名利,重成仁轻杀身,重社稷轻君王,如果辅佐英宗那样的无能皇帝,对国家对百姓是好事,可若碰上一位明主,就容不得他自作主张。

    当然,如英宗那般强杀于谦,是自毁城墙,愚不可及,能驾驭善恶忠奸,才是真正的帝皇所为。

    瓜有百种,人有百类,不同的臣子,当有不同的用法。

    此刻顾承面沉似水,就看着于谦打压雄霸。

    “陛下!请为草民作主!”

    雄霸再是江湖枭雄,又哪里比得上于谦,很快被驳得哑口无言,唯有眼巴巴看向天子。

    “陛下!将功折罪,天下会其罪可免,雄霸功劳自降,可拜正三品卫指挥使!”

    于谦却是话锋一转。

    他不准备将雄霸的功劳一笔抹除,毕竟天下会七万精锐还在顺天府外,若是将这草莽逼急了,那可不妙,一打一拉,火候拿捏。

    顾承皱眉,露出不悦:“这一路上,是雄卿护送朕遥遥千里,你们一个个在哪里?朕不管天下会以前如何,此次立下大功,必须封赏,封爵武功伯,禄千一百石……”

    “多谢陛下!”

    雄霸赶忙拜下,脸上涌现出感动,心中暗暗冷笑,果然是少年天子好摆弄。

    先前那些被杀被贬的官员,肯定就是支持郕王登基的,如此迫不及待地报复清洗。

    而自己对他好,天子就对自己好,大肆封赏,岂不知这世上,根本不是如此简单的知恩图报,恩怨分明……

    “陛下!不可啊!”

    于谦变了色,没料到天子封赏如此之隆,吏部尚书王直、内阁学士陈循等臣子也站出,但顾承已经摆了摆手,准备结束这次朝会。

    不料就在这时,郕王心中经过激烈斗争后,突然上前一步:“皇兄!”

    “哦?”

    顾承笑笑:“皇弟也有异议?”

    “臣不敢!”

    郕王此时已然下定决心,事关至尊之位,无论如何都要争上一争,拱手道:“皇兄诛覆黄金,彻灭蒙古,乘大胜之余威,挟霸业之豪情,理应太庙祭祖,得天祚民心,则东瀛小国,弹指可灭!”

    此言一出,殿内一静。

    群臣目现诧异,看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