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艺时代-第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也刚到。”

    四人站起身,纷纷招呼。

    她放下包,打量了一圈,伸出手笑道:“你就是褚青吧,啧啧,拿老外的影*帝,给咱们挣面子,光荣!”

    “您过奖了。”褚青弯了弯腰。

    “兵兵!哎哟我老早就想见你了,你本人比电视上漂亮多了!”她又转向范小爷,握住手就不放。

    丫头被她的热情弄得挺失措,又很开心,也笑道:“华姐,我也早想认识您了。”

    “千万别您您的,都把我叫老了。”王金华坐下,问:“点菜了没?”

    “还没呢。”李兵兵道。

    她把菜谱扔给范小爷,道:“兵兵你点吧,爱吃什么点什么,不用管我们。”

    “呃……”丫头瞅了瞅男朋友,见他眨眨眼,便放轻松,荤素搭配的叫了几个菜。

    这种场合,中间人总要牵起话头,李兵兵笑道:“华姐,小范的事,我上回跟你说了。但人家两口子感情特好,把男朋友也拽来了,你可别见怪。”

    “哪能呢!”王金华提着茶壶,一一给倒水,对褚青笑道:“我听别人说过,好像朋友都叫你青子,我也就叫你青子了。”

    “啊,叫啥都行。”他想搭把手,被她扒拉开。

    “咱实话实说啊,你这样的演员,多一个,我就该烧高香了。三联那篇专访我也看了,年纪轻轻的不骄不躁,踏踏实实拍戏,我都特佩服!”她由衷道。

    褚青被夸的很羞涩,不自在的笑了几声。

    “你最近有戏么?”

    “呃,有部剧马上就开拍了,叫《重案六组》。”他想了想,也不算啥机密,便老实相告。

    “行啊!那剧组我知道,今年的重头戏就有它一个。”王金华微微诧异,一跑单帮的能混到这种程度,真心不容易。

    “兵兵呢?”她转头又问。

    “我刚拍完一部,正歇着呢。”范小爷抿着茶水道。

    “嗯,累了就歇着,挺好的,我可不喜欢那帮人把演员当大牲口使唤。”她点点头。

    一会,菜上来,几人边吃边聊。主要王金华在问,褚青和范小爷在答,另外俩人在帮腔补话头。

    她虽然爱交朋友,也不是什么货色都收的,首先看品性,其次看潜力。眼前这二位,简直没得说,条件倍儿符合。

    又聊了会,感觉愈加满意,便省去了客套,开口道:“好了,我也就直说了,你们看得上我,是给我面子。我呢,手里头有那么点资源,只要能帮得上你们,我尽我的能力。万一没帮上,你们也别埋怨,我也绝对用心了!”

    “……”

    褚青比较放空,丫被女朋友硬拉出来,就当吃顿饭而已,什么经纪人不经纪人的,压根没考虑。

    结果瞅这架势,还真要签啊!

    他有心拒绝,不是拿乔,就是怕麻烦,自己一人挺方便的,签了约还得被管着。可瞥了眼范小爷,念头只得作罢,这丫头眼睛都在冒光。

    签就签吧,反正也在一个公司。

    “呃。那我们现在就签?”他头回碰到这档子事,问的略傻。

    王金华笑道:“哪能呢,这么大个事!我回去还得准备合同,然后再跟你们商量,你们同意了,才能签。嗯,不过我这几天比较忙,得稍等一段。”

    …………

    昨天,也就是14日,《鬼子来了》终于在戛纳首映。

    别国的记者还好说。可对同去的国内媒体人来讲,颇有点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意思。

    姜闻的才华早已得到验证,但这次的印象,又硬生生被拔高了一截。谁也没想到,丫把一部抗战题材的片子,拍成了这副德行。

    如图画般的精细镜头,黑白光影闪动出的灼灼溢彩,最原始粗犷的语言魅力……仅仅从硬件上评判,这已经是部极其优秀的电影。

    在前三个小时的放映中。多数观众都在哈哈大笑,结果到片尾,被一脚闷在了心口上。

    马大三那滴溜溜旋转的脑袋,慢慢涂染成红色的血液。如刀子一样刺在他们的喉咙里,难受得喘不过气。

    尤其是经历过这场战争的,有着相似背景的中日记者,感受就更为微妙。至于法国的观众。他们更为关注电影本身,那低到谷底,又真实到恐惧的人性。

    欧罗巴的老百姓。热爱此类片子,他们探讨人性的主题几乎到了疯狂的程度,而这部作品,太合胃口了!

    总之,在戛纳,姜闻以及他的电影,非常非常的成功。

    与之相比,国内的媒体团就非常非常的蛋疼。记者尽职尽责的把大稿件传回本埠后,领导们却都在纠结,一部国产电影在国外如此受欢迎,当然得报道,可尺度怎么把握?

    《鬼子来了》这片子所表达的内涵和意味……你敢解读么?

    那是作死!

    连稍长点的稿件都不敢用,胆战心惊的改了又改,生怕有一个字犯错误。

    最后就是:

    在15日的早上,众多主流报纸,默契的腾出一版豆腐块文章,简单介绍了下剧情,然后不咸不淡的说一句:“获得了第五十三届戛纳电影节众多评委的青睐,有可能成为金棕榈大奖的有力竞争者。”

    甚至还有人故意唱反调,称之为:“观众被迫忍耐黑白画面里不断发出的歇斯底里般的嚎叫,夸张的手法损害了影片的细节。”

    似乎在期待可以走走狗屎运,撞到“连升三级”的典故,成功上位。

    下午,戏院门口的休息区。

    姜闻和两位演员正在接受室外采访,几顶凉棚,细细的长椅子,气氛简单舒适,记者只有一个,无比淡定。

    人家有这个范儿,路透社的。

    老姜对着老外侃侃而谈,道:“我其实根本不想演男主角,但实在找不到可以说戏中方言的男演员。对马大三而言,他要用方言才能表现出他的思想和内心。所以最后,剧组坚持要我来演。”

    老外点点头,又问香川照之:“你第一次参与中国电影的拍摄,你觉得两国演员有什么不同之处么?”

    香川听完翻译,笑道:“我发现日本人和中国人在一些小事上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就拿抽烟来说,中国人在抽烟时无一例外的,都与别人共享,而我们却是各抽各的。”

    姜闻插了一嘴,道:“最后的结果就是,一包烟都没了!”

    “哈哈!对对!”香川大笑着应和。

    记者刚要再问,就听戏院门口传来一阵喧闹声,几个人都一怔,偏头看去。

    见两个保安正奋力按着一个亚洲男人,他手里还攥着张海报,已经撕得很零碎了。身子不停的挣扎,面目扭曲,青筋都爆了出来,用日语大声喊着一句话。

    “他在喊什么?”姜闻很纳闷。

    “他说……”

    香川照之沉下眼睛,缓缓道:“他们都该死!”

    (晚上事情很多,这章写的着急了,如有不顺畅的地方,请见谅。)(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四章 5月22日

    京城,海闰影视。

    贵宾招待室内,棕色的长条沙发上,两个人正在下棋。

    褚青端着杯水,站在边上围观,张超的大屁股搭了个边,靠着李程儒的后背,不时给支支招。对面的孙纯,则一脸淡定,胜券在握。

    王倩作为唯一的女性,对这个毫无兴趣,坐在单人座上看杂志,许是起得早了,正捧着杯咖啡小口抿着。

    “将!”

    孙纯抬手落子,小卒子往前一拱,笑道:“死棋!”

    “哎呀!没想到这步啊!”

    李程儒一拍大腿,又抱怨道:“都怪你个胖子,压得我脑袋都浆糊了。”说着扛了扛肩膀,把肥硕的张超推开点。

    “行了行了,你都下两盘了,换人换人!”

    张超不理那个,连忙把他扒拉开,招手道:“来来,小褚,咱俩来一盘,老孙你让开!”

    孙纯话少,起身搂过李程儒,换成站位。

    “我就用黑的了啊!”张超麻溜的捡起一枚黑子,开始摆盘。

    “行。”褚青笑道,他侧身坐着,腿都没翘,腰板挺直挺直的。

    今天是《重案六组》开机发布会的日子,九点才开始,但这帮人都倍儿敬业,全提前到了,公司便把他们安排在小屋里等会。

    闲着没事,李程儒就要了副象棋,打发打发时间。

    这里褚青是最小的,相当的小,李程儒、孙纯、张超这三位,比他大了近二十岁,连王倩都是六八年的。

    虽说现在,呃,都没他红,资历毕竟在哪摆着呢。他便规规矩矩的,自当小辈。

    老男人们年纪相仿,没啥虚的,见面就自来熟,王倩也是个爽利的,几位主演相处的气氛还不错。

    张超的棋艺,跟程老头同样的臭,还特来劲,作的一脸好颜艺。摆个当头炮,都瞪大眼球。跟抢食似的,总想从气势上压倒对方。

    褚青那个汗,不紧不慢挪着棋子,没让,正常发挥。

    “小褚这水平高啊,胖子你认了吧。”李程儒瞅了一会,琢磨出点门道,开口打岔。

    他的嗓音较低,但很清细。在圈里,经历算非常丰富的。早些年做生意,几番起落,富贵贫穷都体验过。97年才正式拍戏,属于大器晚成。作为纯正的京城爷们,无论处事还是玩耍,随处透着股特有的矜持和自傲。

    “嘿!我可不能认。我得扳回来!”张超嘟囔着,想了好半天,才飞起个象。

    褚青随手拈过一张炮。直接堵死象眼。

    这步所有人都看明白了,只要旁边的车,再一顺,妥妥干掉,没活路。

    “吱呀!”此时,门被推开。

    导演徐庆东跟工作人员商议完流程,便过来通知,道:“时间差不多了,都准备准备,过去会场。”

    张超马上起身,还顺便划乱了棋盘,凑上前笑道:“哎就等着您呢,走走走!”

    褚青咧咧嘴,十分无语,只得跟着出门。

    海闰,是国内最早的一批民营影视公司。初期靠海岩剧起家,像《永不瞑目》《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之类的,拍一部火一部,始终占据龙头地位。

    后来海岩出走,即时调整策略,改拍军旅戏和抗战雷剧,如《亮剑》《向着胜利前进》等等,势头不减。

    会场是专门的一个厅,布置得相当土豪,记者从大门进来,已经坐满席位。几个演员自小门进,直接到前面的台子。

    工作人员事先准备了纸条,每人塞一张,褚青瞥了眼,都是记者可能问到的一些问题,下面有套路答案。

    徐庆东坐在中间,李程儒和王倩分坐两侧,其他人就随意了。褚青在最边上,把纸条放在名签牌后面,刚好挡住。

    主持人简单开场后,发布会就正式开始。

    气氛很和谐,不热烈,也不冷清,记者们知道新闻点在哪,问题都极有针对性。

    其实,以电视剧本身来讲,除了题材新鲜,无论台前幕后,压根没有拿得出手的卖点。尤其是演员,名气太低了,唯一称得上噱头的就是褚青。

    记者发问,很多是冲着他来,好在早有准备,大部分的问题都有答案,照着念就行。李程儒那几个人,心态也摆的特正,非常配合的搭话。

    “那你现在已经是巴黎影*帝了,怎么还想着到一部电视剧里演个配角呢?”有个哥们问道。

    褚青隐蔽的看了眼纸条,还真有,咳了两声,装模作样的答道:“我之前拍的都是古装剧,所以挺想尝试一下现代戏的风格。而且我的角色是个人民警察,这对我的吸引力还是非常大的。”

    他想了想,又补充一句:“在座几位都是老师级的,我跑这就是学习来了,可别说我是什么影*帝,臊得慌。”

    听这话,李程儒不禁扭头瞅瞅他,眨了眨眼睛。

    剧组的拍摄计划非常紧凑,发布会结束后,一起吃了顿饭,下午就赶往片场,准备开拍。

    第一场戏在重案组的办公室里,外面给的镜头是栋洋气的小白楼,其实都蒙人的。片方可没那么土豪,就随便找了间大屋子,摆上桌椅,当当山寨内景。

    褚青换好了警服,抹平些微的褶皱,走出更衣间。

    “啧!”

    在场所有人的眼睛都在冒光。

    灰色短衫,裤线溜直,铮亮的黑皮鞋,制服特有的端正和气质,穿在他身上,更显得笔挺笔挺的,整个人好像又拔高了几分。

    徐庆东坐在监视器后面,对他的造型非常满意,拿着导筒大声喊着:

    “各人员准备!”

    “Action!”

    …………

    五月是个很倒霉催的月份。

    一切都因为《鬼子来了》这部电影,只要跟它沾上边的,所有的人或事情,都low到了人生最谷底。

    首先是国内的媒体。

    苦逼啊!

    巴巴的跑到戛纳来,本想采到第一手新闻,刷刷业界等级,结果呢。屁也发不出来。但消息还得往回传,不能漏了半点,上头可是要看的。

    就像焖了一大锅肉,你不仅吃不着,还得负责添柴加火,然后肉熟了,连锅踹掉。

    除了他们,还有某局,同样的心塞。

    《鬼子来了》上映后,这些人总算知道姜闻拍的是个什么东西。顿时吓尿了。你作死,我们可不想,虽然是你拍的,真要追究起来,我们也有责任。

    所以,忙不迭的找到那三家投资方,要求马上,立刻,现在。把电影给我撤回来!

    于是,老板们又都醉了。

    特么的,姜闻自己报的名,自己跑到戛纳去参的展。我们什么都不知道。这会,让我们去当黑脸?

    可没办法,只好联系上老姜,说清楚意思。但他能管这个?理都不理。

    烂事还没完。紧跟着,也就是前几天爆出来的,日本极端分子当场撕毁海报的事件。

    这下都疯了!

    在某局眼里。可是妥妥的国际争端,一边压着消息,一边拍板决定,亲自派人去戛纳撤片。

    从15日得到消息,到惊悚,到找片方约谈,到姜闻不甩,到撕海报,再到派人出去,仅仅一个礼拜。

    效率奇高。

    而日本方面就更强烈,片中的几个演员,如长野克弘,香川照之,都在被极端分子威胁。他们面临的不光是这部电影带来的负面影响,甚至可能一辈子都不能拍戏了。

    《鬼子来了》,解剖的是双方,得罪的也是双方。

    一方忍受不了,脑袋里扎根的固有观念被摧毁;另一方忍受不了,把自己的军人刻画得如此凶残兽性。

    老姜也算本事了,拍一部电影,本大国的人不待见,飞行上万公里去撤片。另一国的人也不待见,颠颠的跑去撕海报抗议。

    可谓,前无古人。

    那个特派员刚好在晚上到了戛纳,可来不及了,颁奖礼已经开始。老姜当然知道,却没放在心上,他发现,自己好像真的像个烈士……

    22日晚,戛纳影展闭幕。

    期间的十二天里,主办方,影评人,明星,片商,赞助商,把所有的前戏都已做足,在等着今天最后的,也是最大的高*潮来临。

    在卢米埃戏院门口,长长的红毯铺开,两侧隔着护栏,记者的闪光灯晃得这个夜晚极为不真实。

    各路明星流水般的走过,风度款款,华衣锦缀。

    姜闻拉着老婆孩子踏上红毯时,引起了不小的关注。他戴着眼镜,黑西装,标准的领结,一派斯文,桑德琳则身穿白色礼服,背后还有羽毛,好像翅膀。

    本届电影节,堪称华语电影的胜利。

    杨得昌的《一一》,拿下了最佳导演奖。《花样年华》获得最佳技术大奖,梁朝韦也继葛大爷之后,摘得华人的第二座戛纳影*帝。

    《鬼子来了》在前面毫无所获,姜闻神色淡定,只在公布最佳女演员时,脸上才出现一丝波动。

    获奖者正是《黑暗中的舞者》的女主角比约克,这也是争夺金棕榈的最强劲对手。

    因为理论上,主办方不会轻易把两个重要奖项都颁给一部电影,所以这个结果,让他觉得胜利在望。

    但随后的一项,就是评审团大奖。

    姜闻非常不情愿的,听到了自己的名字。他惋惜的摇摇头,起身上台,桑德琳作为翻译也跟在后面。

    “其实我在台下,一直做着拿下金棕榈的美梦。每当有人上台领奖,我都大力拍手,心里想着,你去你去,大奖不会是你的了。我也在偷看旁边朋友的表情,好像跟我一样的幸灾乐祸。”

    全场哄然大笑,带着零碎的掌声,老外很喜欢他的幽默与坦诚。

    “但现在……”

    姜闻拿着那座奖杯,笑道:“我知道,这梦该醒了。”

    (以我这种更新的德行,11月份以来居然还有不少朋友给月票和打赏,真让我有点受宠若惊。嗯,明天光棍节,庆祝一下,两更,如果精力足够的话,也可能是三更……好吧,我自己都吓到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五章 5月30日

    五月末,天气已不再寒凉。

    上午时分,在东四某条胡同的宅子里,庭院幽深,雕漆栏廊,些许嶙石垒成小小的假山,下面还有个干涸的鲤鱼池,池底透着青白色的斑驳。几簇嫩桃围绕中间,花期已过,依然繁盛。

    明显是后栽的,因为古时不会把这种特三俗的桃花栽在自家院子里,尤其还是在鲤鱼池旁边。

    从假山往左隔开数米,有个月亮门,进去只有一间大屋子,两扇木门微敞,显得极为安静。

    里面正中摆着张会议桌,占了一半的空间,七八张椅子环形聚拢,已经坐满了人,只有上首的那张还空着。

    这几个人,面目和善,神色稳妥,或在看报纸,或在抿茶,或在闭目,年纪最小的那个还拿出手机来玩耍。

    看样子是在等人。

    墙上的老钟滴滴答答的走着,座位靠前的一个人,抬头瞅了眼,又扫了下自己的手表,随后拿起桌上的纸扇,轻轻敲了敲。

    “咳咳!”看报纸的咳嗽了两声,随手折起来,收进抽屉。其他人也停下手里边的活计,整了整衣服,端正坐好。

    门外小院里的安静忽然被打乱,由远到近的传来一阵脚步声,皮鞋鞋底与方砖路面磨蹭,发出一种特有的“嗒嗒”响。

    几秒钟后,微敞的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