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杨家将九代英雄传-第1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天已黄昏了,早有太监挑起灯笼。只见地穴出现在假山旁,约有六尺方圆。穴中冒着热气,并带有酸腐的气味。不但皇上害怕,有些大臣也吓傻了。按当时的流行说法:上有三十三层天,下有十八层地狱!莫非这就是地狱吗?过了良久,仁宗向道:“众位爱卿,眼前这一地穴,谁能说出缘故了”

大臣们面面相觑,都不说话。仁宗再问:“钦天监刘爱卿,你博学多才,定能奏明。”

钦天监五品监正叫刘文友,只得硬着头皮回答:“万岁,钦天监管天不管地,臣也说不明白。还是让工部大臣拉土填坑吧……”“你倒省事!”皇上哭笑不得。

太师庞文计上心来:“万岁,拉土添坑可要慎重啊。地穴里究竟隐藏着什么?现在还一概不知。最好的办法,是派一人探地穴,察看清楚,再作定夺。”皇上一皱眉:“朕也懂得这个道理,可是哪个敢下?”

臣想保举一人,那就是杨文广!”老贼自有打算:皇上派给杨文广的三条大罪,全被杨金花给推翻了。其中,扰乱考场一条,已经根木不成立,诈死埋名一条,推给了杨宗保,三关大帅谁敢碰?最后的结果准是不了了之;至于屠杀黄文灿一条奇Qisuu。сom书,又被杨金花自己揽过去了,她当时还是个孩子,也不能让她偿命。我这掌朝太师,乃武官首领,要想一手遮天,必须请除杨家将。同时,反王李青答应给我七千两黄金,要想得到这笔巨财,也必须清除杨家将。那杨文广乃是杨家嫡系传人,本领又高,若把他清除,我就成功一半了。可是,皇上给他定的那三条大罪,样样不能成立了。杨文广肯定化险为夷。得了,乘着此案尚未结论,我把杨文广送人地穴吧!活着上来,算人家命大,十有八九他活不了!这地穴阴森无底,一团黑暗。酸腐的热气冲天,人若下去,肯定遇险。嘿嘿,苍天助我,地穴使是杨文广的葬身坟堪!

“这!”仁宗位疑,“庞太师,让杨文探地穴不合适吧?如果非要探,也该派个因犯?……”

“万岁,杨文厂犯下的那三条大罪,尚未结论呢。若说囚犯,他也算囚犯。派他探地穴,有三条理由。第一,普通囚犯人轻言微,而杨文身汾高贵,说话可信。第二,杨文广武艺精良,遇事可以自保。第三嘛,这是他立功赎罪的机会。若活着回来,万岁可以传旨,不但赦免他三条大罪,而且加封他高宫……”

佘太君连连摆手:“我家不要高宣……”杨文广却面带冷笑:“庞太师,我倒想要一个高官,只怕你不敢推荐!”“你说,你说。”

榜眼寇成微微一笑:“我替他说吧,杨文广要那征南大元帅!”

仁宗有点生气,都什么时候了,你们还有心斗嘴:“杨文广,你若敢探地穴,并能生还,朕就封你征南大帅!”这一半是气话,一半是真心。因为那征南大帅太不好选了。

皇上定局,文广欣然从命。工部尚书孙天良派匠人搭好支架,又绑上绳素,安吊滑轮。绳索的一端拴上个花筐,文广坐在筐内,左手提灯,右手拿抢。匠人渐渐放松绳索,花筐渐渐坠入穴中。文广觉得,越往下走越黑,那酸腐的热气也越浓。估计深人两丈左右,花筐落地了。由于氧气稀薄,文广手中灯越来越暗。他拢了拢目光,又用手摸了摸,四周围都是砖墙,中间有一条小道。顺小迈往价走,闪出一座大门。说是大门,门框、门板.早都腐朽了,只要用手轻轻一碰,就落一下一堆碎沫。越过大门,迎面有个莲花台,台上供若石刻的佛龛,并列三尊佛像。近前细看,莲花台、佛龛、佛像也都斑斑驳驳。唯有佛龛兔后边的那根旗杆却银光闪烁,光华耀眼。文广觉得新鲜,拔出旗杆细端详:“啊了原来是条抢!”

第七回 御果园三封杨文广 界首关初战秦天民

书中交代:东汉末午,曹操病逝,他的长子曹丕拥兵自立,组建北魏王朝。曹丕便成了历史上的魏文帝,并追认父亲曹操为魏武帝。从此,魏、东吴、西蜀形成三国格局。

却说曹丕乃大将出身,平生最爱兵器。他称帝之后,权势无边了,便令大臣们替他寻访宝物;谁料三年过去,却一无所获。致使曹丕深为不满。他的胞弟、东阿王曹植聪明智慧,金殿献策:寻宝不如造宝,只要请来高手,就能造出良器。既可当代品赏,又可后代流芳。曹丕大喜,依策而行。别看死物找不到,活人却有。几经周折,终于请出一位高手,名叫欧阳潮。这欧阳潮堪称冶金世家。据他自述;先祖欧阳善冶,号称“欧阳子”,乃春秋年间越国人士,与孔子、老子、韩非子齐名,均为一代宗师。欧阳子善于铸剑,曾给吴王夫差铸造出莫邪,干将两锋利刃。谁料夫差狠毒,他怕欧阳子再为别国铸剑,当莫邪、干将出炉时,他便斩了欧阳子,用欧阳子的人头祭炉。从那以后,欧阳子的冶炼术就在人间失传了。其实,欧阳子深知夫差的为人,早已料到:神剑出炉日,自身亡命时!因而,他把治炼术刻在竹简上,交给了自己的幼子欧阳千。并再三叮嘱:躲进太行山,隐姓埋名,不遇英主,永世不准露面。日月穿梭,过了七百年,魏文帝曹丕终于找到欧阳家嫡系传人。

当年血的教训,欧阳潮不敢忘怀。他向曹工提出三个条件:第一,所制良器上,不刻自己的名字,而刻曹丕的御讳。第二,良器出炉后,自己立刻回归太行山,并请皇帝加派五百魏兵看守自己,以免被蜀、吴两国劫待。第三,请皇帝恩赐一套丹书铁券,也就是“免死牌”!

曹丕明白:他怕我效仿夫差,也用他的人头祭炉!好吧,所提三条,全部答应。但有一个交换条件:每实现一条,你要送上一件良器。也就是说:用三件良器,换那那三种要求!

欧阳溯不愧冶炼“专家”。根据祖传秘方,他一年选材、一年打造、一年治炼,用了三年时光,造出三件宝器。这三件宝器按“天、地、人”三才铸成,第一件称作“乾天剑”,占踞天时;第二件称作“戊己刀”,按“中央戊己土”占踞地利;第三件称作“阴阳枪”,按“男阳女阴”,占据“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杆“阴阳枪”枪尖漆黑,枪杆雪白,黑自分明,又暗喻“阴阳”二字。三件良器完工后,本应交付曹丕。谁料曹工当了六年皇帝,寻宝三年、铸宝三年,没等见到宝物,他便一命归西了。他的儿子魏明帝曹叡只知大兴土木、声色犬马,对三件宝器并不在意,只传圣旨:三物人宫。再不闻不问。欧阳潮长叹一声,也回归了故里。

沧桑易变。三国消亡,两晋逊位,传到了南北朝。南朝共分四主:宋、齐、梁、陈。单说梁武帝萧衍,一生崇敬佛教。他曾七次舍身同泰寺,扬言落发为僧,都被大臣们用黄金赎了回来,因为国家需要皇帝呀。他建都金陵,也就是今日的南京,却又四处拜沸。有一次,他来到河南汴梁开封府的大相国寺。这里原是魏公子信陵君的住宅,后来开辟成寺院。前院的大雄宝殿金碧挥煌,后院的塔林庄严肃穆。塔林中间有座小宙供人祭典亡灵的。小庙后边竖根旗杆,光华夺目。梁武帝命人取下细看,原来是杆大枪。黑枪头、白枪杆,枪接上刻音魏文帝曹丕的名号。他心里高兴:这必是那杆阴阳枪!依他本意,想把宝枪带回金陵,寺中长老却舍不得。为了不得罪皇帝,只好“编瞎话”: “圣上,佛爷曾经托梦,告诉过小僧:这枪不仅是镇寺之宝,而且还是镇城之宝。它若离开汴梁,洪水立刻泛滥,全城将被掩没。它若不离汴梁,汴梁就是福地,洪水、大火、兵灾、瘟疫,一律不敢入侵。圣上有道,看在全城百姓份上,还是留下这杆枪吧。”

梁武帝本来就信佛,对长老所言深信不疑。他想:宝枪如此神妙,我得好好利用。如今天下很乱,我虽贵为皇帝,也得留个退身步。既然宝枪能镇住汴梁,我就在汴梁盖座行宫吧。于是,他拨出帑银,建造行宫。地面上不甚豪华,地下边大兴土木。筑了墙、搭了房,房中堆了铜钱、武器、粮食、布匹,并在人口处盖了座小庙,仍把宝枪立为旗杆。以他的打算:万一汉山失守,就从金陵逃回汴梁,再钻入地下室,有吃有住,又有宝枪守门,肯定无惊无险。谁料他当了四十八年皇帝,并没出大事,也没再回汴梁。又过了十年,梁朝灭,陈朝兴,人们就把“地下室,的事全忘了。再经隋、唐、五代十国、北宋初期,一晃四百多年,“地下室”早就没人知道了。宋朝皇宫又是在梁武帝行宫的基础上扩建的,那“地下室”的位置恰好就在御果园。有人说:这么巧?您忘了,“无巧不成书”。还有更巧的呢:今日下午,豫东大地震,波及到汴梁。那座“地下室”年代太久,经不起地震,所以塌落出一个大洞。洞中的积粮早己腐朽,蒸发出冲天的酸气。这一切内幕,只有编污人明白,如今告诉了看官,您就不必为杨文广再耽心了。

闲话少叙,书归正传。

且说杨文广拔下旗杆,原来是条枪,掂据分量,不轻不重十分应手。由于洞中太暗,看不清枪体,估计绝非俗品。有了这条枪,带一下来的那条普通枪也就没用了,便扔在一旁。他左手提枪,右手提灯,继续往里走。小道两侧都是屋子,门窗也都窝腐朽。屋中堆满积物,粮食、布匹几乎成了灰泥,铜钱拿到手里就裂碎了,刀枪武器也都诱得坑坑洼洼,再不能使用。越往里走.氧气越少。灯笼灭了,文广也透不过气来。得了,大同小异,不过如此,还是回去吧。由于一团漆黑,他只得手摸墙壁往回走,渐渐回到洞口。洞口的空气比里边流畅,文广深呼了几下,体力恢复正常。他想:我不能这么快就上去,上去的太快,皇上会说我不认一真。干脆,在这歇一会儿。主意拿定,找块方砖坐下。又想:皇上要问洞中情景,我怎样回答呢?只说有陈粮、旧布、碎铜钱、烂兵器,没劲,他们也不能相信。上边的那些人把地穴看得十分神秘,我就来个顺竿爬,说得越玄越好。嘿嘿,皇上呀,你不是怪我蒙君作弊吗,我就再“蒙”你一回。究竟说什么呢?文广独白编瞎话,编着编着,自个把自个逗乐了。好,就这么说。估计过了两个时辰,按现在说法,四个多钟头,差不多,该上去了。他这才坐进花筐,抓住绳素,用力摇动。根据事先规定,绳索摇动,上边就吊筐。片刻之间,文广手提宝枪升上地面。到了洞口才知道,东方已经破晓,皇上、大臣、曾祖母和妈妈、妹妹他们已在御果园守了一夜。原来,仁宗怕宫廷兴妖,一直在这不功。他不动,谁还敢动?至于佘太君娘几个,让动也不能动,心都提到嗓子眼了,见文广平安上来,才嘘了口长气!

皇上早已迫不及待:“文广,你下去了多半宿,地穴中一定千奇百怪吧了”

“万岁,现在好了,一切平安无事了。”

“噢?什么叫‘现在好了’?原先怎样?”

文广假装疲劳:“原先呀,不必说了,小臣差点送命,到现在仍有后怕!”

“快说,快说。穴中有没有妖怪?”

“还不是一般的妖怪呢!”文广装得极像。“万岁,小臣下去后,穴中有条小路。顺路往里走,又见一座古庙。本来穴内极黑,古庙却格外明亮。只是不见一人。庙前有座大石碑,碑下压着一条青龙。那青龙摇头摆尾,口吐人言,让小臣把石碑搬开。小臣见它可怜,就把石碑推倒了,好吓人,碑下除了那条大青龙,还有十几条小青龙,它们张开血盆大口,一齐向我扑来。为了求生,我只得与它们搏斗。擒贼擒王,我抓住大青龙的尾巴,向地上摔去,您猜怎样?”

“怎样,怎样……”仁宗脸都吓白了。

“那条大青龙怪吼一声,化作一杆长枪。臣用这杆枪扎死了几条小青龙,搏斗了多半夜,总算脱险。如今,大青龙演化的宝枪被我带上了地面,请圣上御览。”说着,文广将宝枪放在当地。几个小太监哆哆嗦嗦,却不敢去抬。

仁宗依仗人多势众:“来呀,大家随朕一道观看。”其实,他一个人不敢凑近,怕那条大青龙再活了!

这杆枪太漂亮了,长有一丈单八寸,枪尖锐利,漆黑程亮。枪杆粗似鸭卵,平平光光,银白胜雪。大臣们胆小,转着圈参观,榜眼寇成胆可挺大,弯下腰去提那杆枪。提了半天,才稍有启动。不过,他意外发现枪杆上刻着六个小小的篆字:“阴阳枪,曹丕造”。寇成心中暗笑:杨文广,你也学会编瞎话了。这分明是一条古枪,我虽然不会武功,却读过《兵器谱》。魏文帝曹丕打造过”天、地、人”三才良器。这杆“阴阳枪”黑白相兼,属于“人才”。可以穿透七层铁铠。哪天有工夫,我得让你长长学问,别再胡编什么青龙变枪了。嘿嘿,骗别人容易,骗不了我小寇。枪缨子都烂成这样了,还青龙刚变的呢!得了,你才学会编瞎话,还编不圆全呢。什么“穴中小青龙都被你扎死了”,皇上万一好奇,派人下去复查,你就是二次“欺君”!也罢,我把窟窿替你堵上吧:“万岁,恭喜万岁,贺喜万岁!万岁乃是真龙天子,世上只有您这一条真龙。那反王既然叫李青,想必就是那条大青龙。如今,大青龙被杨文广摔死了,这是吉兆,象征李青灭亡。不过,大青龙虽死,那些小青龙未必除尽。为防止它们作乱,请圣上速传圣旨,填平地穴吧。小青龙长得很快,再不填坑就不赶趟了。”

杨文广何等聪明?心中后伯:是呀,再不填坑,皇上派人复查就糟了:“万岁,小青龙太多,未必都死。还是快些填平地穴!”说罢,感激地看了寇成几眼。皇上也怕再出事,立刻派工部拉土平坑。

却说御果园面积很大,假山在南边,东边是一块平地。用木栅栏围成一个演武场,摆着各种兵器。平时,侍卫处太监在这练武。皇上也偶而来一次,打趟拳脚,为的是锻炼身体。此时,仁宗心里高兴,因为“大青龙”、“小青龙”都被消灭了 ; 预示着李青伏诛。尽管他一夜没睡,精神仍很亢奋:“来呀,打道演武场.联还有话要说。”“是。”太监们在演武场摆好桌椅。

“杨文广,”仁宗笑道:“根据事前的协议,你探地穴、只要生还,朕就免去你所有的罪状。如今照章行事,你己经没罪了。”“谢主隆恩。”

“你摔死大青龙、扎死小青龙,为国家除害,功劳不小。那条‘龙化枪’就赐给你吧,除此而外,一联再加封你为麒麟子!”

“这……谢万岁。”文广明白:麒麟子是封浩,属于“子爵”。在王、公、侯、伯之下,虽是第五等,地位也十分显赫。“皇恩浩荡,臣受此封浩,心中不安。更应该多多为国效力。臣在探地穴之前,皇上曾经许诺,封臣为征南大元帅。臣自知才浅,不敢挂那颗帅印。只求皇上传旨,令臣当员战将,随大军征南,哪怕血染沙场,也甘心情愿里”

太师庞文连连称赞:“杨少帅谦虚谨慎,皇上就答应他吧。朱朗为帅,庞悦做监军,杨文广可封为副将,效力帐前。”

皇上心想:我还没做最后决定呢,你都替我安排好了。庞悦当监军倒可以,朱朗挂得起那颗帅印吗?据说校场比武时,他仅次于狄龙,可称第二条好汉。金殿对答时,不卑不亢,还算很有胆识。可是他没有资厉,没有名望,军前一旦出错,必误大事!我还得认真考察:“朱朗,你今年多大岁数,什么出身?”

“草民二十九岁。若问出身,不敢说谎,先祖乃大梁皇帝朱温朱全忠……”

“什么?”仁宗一惊。我说他金殿对答时那么沉稳呢,原来是皇家苗裔。“朱朗,如此说来,你和李青一样,都是前朝金枝玉叶。”

“我与李青见解却不同。前朝早已消亡,民心归宋,国家岂能再造分裂!为此,草民才去考场,一心替国效力、但是,人贵有自知之明,草民只能为将,不能为帅。万岁,在麒麟子探地穴之前,您曾金口玉言:他若生还,就封元帅!根据麟麟子的出身、名望、武艺、品德,他才是唯一的帅才!万岁不必再犹豫了,赶快加封吧。恕草民直言,我的先祖朱温就因为用人不当,引起内部混乱,才丧失了大梁江山。这件古训,尚望当今借鉴啊!”朱朗这番话,堪称肝胆照人,掷地有声。在场的人们,包括仁宗皇帝都觉得感动。

大太保狄龙头部撞伤,虽然御医包扎,仍很疼痛。可是他受封押粮官了,没有皇帝命令,也不敢回家。此时,他听罢朱朗所奏,忍痛说道:“万岁,朱英雄言之有理。论武艺,我狄龙表面第一,其实,一早败在杨文广手下。他曾枪挑蓝绒球,给臣留脸面。若是大枪稍稍向里,臣这人头必碎无疑!”

“噢?还有这事,朕却不知。狄龙,莫非你与朱朗一样,愿保举杨文广挂帅?”“正是。”

“好吧,”仁宗传旨:“包丞相、庞太师,由你二人主考,寇成协助,三堂会试杨文广的文才!”

“遵旨。”三臣明白:皇上对杨文广的武功是很放心了。可是兵马大帅讲究文韬武略,光有武艺,没有文才,也难提调三军。

三臣人座。一位是文官班头,一位是武官领袖。唯有寇成职位最低,岁数文最小,他只能搭个小桌把横头。别看“把横头”,这可是考察大元帅,在皇上跟前摆把椅子,与丞相、太师并坐,得了吗?杨金花小姐觉得奇怪,这个小挂号官是谁呀?派头够足的。她悄悄来到文彦博身边:“文爷爷,您认识他吗?”

“他?嗐,你连他都不认识吗?当朝榜眼,翰林院编修,前大丞相寇准的爱孙,他叫寇成。心眼比他爷爷还多,文才拔萃。皇上指定他给包公当门生。过不了几年,定能青云直上,位列当朝,前途无量啊!”

“他是寇爷爷的孙一子?我说呢……”姑娘出于下意识,小脸发红。

文大人笑了:“金花,你……算了,算了,我这当爷爷的不跟你说了,哪天找你太奶奶去,你们杨门女将不能都当老姑娘啊!”“看您!”金花的小脸更红了!

不提这爷俩说笑,单说三臣会试杨文广。包相爷是真心选才,庞太师是有意刁难,寇成也想摸摸杨文广的根底。结果,杨文广对答如流。论文,什么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论武,什么《黄公三略》 、《吕望六韬》 、十七条大律、五十四斩,宗宗件件,全都答得一清二楚。两位老臣暗中钦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