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冲天斗神-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天鸿双眼牢牢盯着他:“五千两?为什么?”

    孟奇毫不畏惧这种带有明显凶意的气势压迫,不卑不亢地说:“不瞒公子,这枚龙形玉佩,是鄙人今天上午刚刚收进来的典当物件。虽说是活当,却也勉强值得纹银五百两。如果公子确实喜欢,就一千两银子拿去。只不过,这种事情也太过巧合,那位客人前脚刚走没多久,公子你后脚就跟进来要购买玉佩。一前一后,差额就高达三千两。这种买卖虽然利润很高,但实在是没有任何把握。所以,公子你最好留下五千两银票,我保证明天你一定可以拿到所有玉佩。”

    杨天鸿没有说话,只是用眼睛冷冷盯着孟奇。孟奇也毫不示弱,抬起右手,捏了个清脆的响指,被厚厚门帘遮盖住的内屋里,顿时跑出四个手持棍棒,凶神恶煞的彪形大汉。

    站在旁边的侍卫杨元闪身挡在前面,厉声喝道:“怎么,你这里是黑店吗?”

    孟奇看了他一眼,哼了一声:“我虽然人长得黑,却也不会欺骗客人,也从来不跟骗子打交道。给你们两个选择,要么自己滚出去,要么被结结实实打一顿,然后扭送顺天府。”

    杨元伸手握住佩在后腰上的刀柄,怒声咆哮:“你敢!”

    不等杨元动手,杨天鸿已经挡住了他的动作,口中淡淡地说:“别动刀动枪的。”

    然后,目光转向站在对面的孟奇,表情也变得平静下来。

    “你是一个聪明人。现在,我给你一个机会。”

    说着,杨天鸿从乾坤袋中摸出一个小巧玲珑的玉瓶,轻轻摆在桌面上,用极其认真严肃的口吻道:“此物,我想作价纹银二十万两。你有一整天的考虑时间。顺便说一句,我姓杨,不姓王。”

    ……

    想要全面整肃玄火营,首要条件就是有充足的资金作为后盾。

    杨府外院完全依靠城外的田庄支持。虽然有些收益,却也不过每年几百两银子而已。

    在毫无见识的普通人眼里,元气丹就是外形好看一些的炒黄豆。只有深知其中利害的豪商世家、高官显贵,才会真正明白这种丹药的价值。

    一枚元气丹二十万两银子,这价钱绝对不贵。

    只是,杨天鸿想要把这门生意做得长远,而不仅仅只是随便交易一两次。

    他需要一个在商业上有所建树,值得信赖,眼光独到的合作伙伴。

    豪商世家当然是最好的选择。不过,这潭水很深,天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探到底部。

    能够在京城这种寸土寸金之地开设典当行,本身就意味着有一定背景和资产。杨天鸿注意“玉竹轩”已经不是一天两天,杨大山专门带着几个人,时常在这家新店附近转悠。来往进出的人都被他们记录下来,也暗中计算出“玉竹轩”这段时间里大概的交易数字。

    今天,是杨天鸿试探的最后一步。

    杨通典当玉佩,自己装作客人高价购回。然后张口需要大量同类的物件,导致掌柜陷入其中,又从杨通里以更高的价格购买其它玉佩。

    这是一个古老的骗术,却很少有人真正看穿。

    因为“利”字当头,在金钱银两面前,没有几个人能够保持清醒头脑。

    杨天鸿毫不担心留给孟奇的那枚元气丹会被私吞藏没。此人见识还算可以,胆量也颇有一些,年龄看上去也就是二十来岁。如果他在此事上处置方法恰当,明天自己过来的时候,听到满意的消息,那么选定的合伙人,就是他了。

    如果自己看走了眼,孟奇真的敢于将元气丹私藏,那么,杨天鸿有的是对付他的狠辣手段。

    华俊的修为,可不是嘴皮上随便说说。金丹宗师出手,轻则毁城,重则灭国。

    何况,杨天鸿身后还站着整个实力雄厚的归元宗。

    ……

    有钱人家大门口一般都竖着两头石狮子。

    孟家却是竖着两头石貔貅。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貔貅屁股被雕得很大,身段也很肥胖,如果不是还有一颗狰狞的猛兽头颅,活脱脱就是两头变形的石猪。而且,还是笑容可掬,充满了极其强烈**的那种。

    这里是一件密室。

    四周墙壁都是精钢铸成的隔板,夹层有松散的材料填充,隔音效果良好,地板下面还有与外界连通的暗道。从屋内把门锁上,外面的人根本无法进来。

    再也没有比这私聊密谈更好的地方。

    孟雄是孟奇的父亲,也是孟家这一代的家主。

    密室虽然狭窄,气流却很畅通。牛油蜡烛把孟雄高大的身影映在墙上,照亮了他轮廓分明的脸。

    父子俩分别坐在对面,目光不约而同集中在那只装有元气丹的玉瓶上。

    与父亲相比,孟奇的个头无疑算是矮小。他神情凝重地说:“已经让族中的老人验看过,这的确是元气丹。”

    孟雄轻轻点头,“唔”了一声:“如果是假货,断然不可能拿出来典当二十万两银子。只能说,此人颇有心计,手段也很沉稳,即便不论这枚元气丹的生意,也值得相交。”

    孟奇抬起头,目光有些热切:“父亲,解决此事不外乎两种方法。一是相交,从此成为盟友。能够轻松随意拿出元气丹的人,不是方外修士,就是高官显贵。我查过了,那人姓杨,名天鸿,是我朝已故骠骑大将军杨靖嫡子,现为朝廷忠武校尉,领军玄火营,封武骑尉之爵。”

    孟雄不置可否,问:“说说你的第二种方法。”

    孟奇脸上表情丝毫不变:“这个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有其价值。这枚元气丹可以卖到二十万两纹银,也有人愿意出三十万,甚至四十万两银子购买。如果只是看中眼前的收益,我们可以釜底抽薪,反客为主。如果想要更加长远,也可以借花献佛,寻求更加稳固、强大的朋友。”

    孟雄瞥了一眼自己的儿子:“你想杀了杨天鸿?”

    孟奇平静地回答:“这只是一种应对方法。就我而言,其实并不赞成这样做。此人智谋能力极高,与其为了蝇头小利为敌,不如大家站在一起,利益共享。”

    孟雄陷入了沉默。

    在他担任孟家族长的这几十年里,家族势力一直在稳步扩张着。无论从哪一个时期来看,孟家都不能算是这块大陆上发展最快的家族,但绝对行事风格最稳健的家族。无论任何时候,家族扩张和财富的积累,都没有停顿过。虽然数量有多有少。数十年的时间,孟雄看到了太多其它豪商家族的兴衰沉浮,也一直将其当做例子,不断提醒自己,修正着家族的行进方向。在他手中,孟氏家族的综合实力,已经隐隐成为极其庞大的豪门。

    二十万两银子算什么?

    挖开这间密室的底层,就能看到一个个整齐摆放的陶土坛子。装在里面的银子数量多达上百万两。

    这仅仅只是孟家用作不时之需的一个秘密钱财储存点罢了。

    孟雄的见识和野心都很大。他清楚意识到,仅仅掌握财富,却没有权力,整个家族总有一天就会变成任人宰割的猪。为此,孟家对年轻一代的栽培倾尽了全力。遗憾的是,众多家族子弟当中,至今没有出现过哪怕一个才华横溢的天才人物。其中最优秀的,也不过是考中了进士,在大楚国担任府台一职。

    这显然远远不够。

    孟雄很有耐心。他有着一整套商人独有的数量理论依据,认为只要有足够的优秀家族弟子群体,就能引发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即便是自己的亲子孟奇,也必须按照族规家训,单独分出去经营店铺,然后每年进行资产审核,根据收益数字,决定对其个人奖惩,以及日后的继承顺位。

    孟奇带回来那枚元气丹的时候,孟雄洞悉世情的双眼已经敏锐察觉到,自己的儿子已经倒向了杨天鸿那边。虽然孟奇口中所说两个方法的时候,语气音调没有丝毫变化,但是连他自己也没有意识到,潜意识当中已经产生了对权势和力量的深切渴望。

    毕竟,元气丹不是凡人俗物。

    这种东西虽然在豪族世家很常见,却没有任何人像杨天鸿这样随意拿出来,一文钱也不收,飘然离开,把问题决定权交给对方。

    这是何等的气魄与胆量?

    也许,区区一枚元气丹,还不足以入那个年轻人的法眼?

    他要么是修为深厚,要么就是拥有大量元气丹。

    问题是,杨天鸿目前的官职低微,根本谈不上什么权势。

    而且,此人还自请削爵。

    刚刚想到这里,孟雄立刻发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遗漏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

    杨天鸿今年只有十六岁。

    如果是值得全面投资的天才人物,在所有相关信息的前面,都必须加上年龄这个重要前提。

    孟奇看到了父亲眼中的犹豫,于是再次出言道:“父亲,难道您忘了,古秦国宰相吕不韦,不正是因为看中了在赵国为质的异人公子,这才得掌国运吗?”

    孟雄沉吟片刻,慢慢颌首:“这样吧!你准备一下,派人去杨府送张请柬,请他来家里赴宴。”

    ……

    “富贵”两个字,只有从物质方面表现的最为直观。

    杨天鸿必须承认,接到请柬的时候,自己真的很意外。他原本以为,“玉竹轩”的主人,只是一个普通豪商。却根本没有想到,对方竟然是赫赫有名的孟家。

    这就像是你手中有一个不错的项目,急于寻找投资方。原本只是想要得到几十万元的创业资金,却没想到项目居然被万科、腾讯、阿里巴巴之类的庞然大物看中,直接砸过来多达上亿的重金。

    孟家一向都很低调。即便是宴请杨天鸿这种早已被家主定为值得投资对象的人,仍然没有大肆宣扬。在一名身穿黑色号衣仆人的带领下,杨天鸿和几名亲卫走进了孟家高大厚重的红漆正门。

    孟家豪宅的面积很大。走过门厅,就是曲折幽静的长廊。前后脚程不过几分钟,杨天鸿虽然表面上神情不变,内心却充满了震惊。

    孟家实在太有钱了。

    铺在地面的方砖,全部都是质地上佳的银纹大理石。这种石材乃是大理石中的上品,质地细腻,光泽圆润,阳光照射下,能够反射出淡淡的银光。无论材质还是价格,都要远远超出普通的汉白玉。

    放眼望去,曲幽回廊的柱子多达千百根,都是一人合抱的金丝楠木。廊上的飞檐砖瓦乃是特制的青灰色,亲卫杨通祖上是烧制瓦窑出身,自然识得这种用上等黏土制成的贵重建材。

    寻常富贵人家的后院,随处可见花红柳绿。孟家则不然,奇石、巨木、鸟兽共同构成园子里成片连接的美景。历经千百代的各国王室搜寻,潮湖石在民家数量已经极其稀少。可是在这里,杨天鸿就看到了十丈以上的巨石百块之多。热带地区的高大棕榈,耐旱的红胡杨,以及雪国特有的针叶寒松,都能在孟家园子里找到踪影。尤其是在一个个回廊幽静之处,更有成片的莲花在阳光下怒放,长脚白羽的丹顶鹤在其中悠闲散步,啄食着水草下面往来游动的池鱼。

    只要肯花钱,买到这些东西其实并不困难。关键在于,如何让这些稀罕的观赏物种保持旺盛活力。这就需要极其高明的园丁、拥有特殊技能的驯养师、还有定期对园子进行维护的专业人员等等。所谓“三分栽七分养”,光是在养护方面,孟家每年就要投入一大笔海量的银钱。

    有豪宅,自然就要有美婢。

    回廊九曲,是一种笼统的活法。每走过一个弯道,杨天鸿就能看见两个并排守候在那里,迎候自己的孟家婢女。这些少女年龄应该在十六至十八左右,相貌有清润优雅者,有冰丽冷颜者,还有妩媚妖艳,清丽脱俗等等……总之,人世间能够想象出来的美貌容颜,在这条走廊上随处可见,应有尽有。

    衣着服装是衬托女性美貌的关键。虽然是婢女,服装材质却是价格昂贵的湖绸与蜀锦。其中,更有单匹价格高达千两银子的“百花锦缎”。在首饰方面,这些婢女甚至令某些富豪自惭形秽。随身佩戴的玉器都是顶级材质,珠玉发簪做工精美,坠在耳环上的珍珠粒大且浑圆,为其整个人笼罩了一层特殊的光泽。

    多达上百人的美貌奴婢,无论吃穿用度,都是一笔普通人难以想象的银子。“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这句话并非毫无道理,漂亮女人在某些方面天生就有特质,开销大一些,也很正常。穷汉羡慕大富人家漂亮女眷,自己却无能为力,就是这个道理。只不过,孟家的美貌婢女数量实在太多了些,就连杨天鸿这种已经筑基,对钱财名利看得很淡的修士,也忍不住有些面红心热。

    钱多钱少,并不是摆在表面上那么简单。十个手指头带满粗大金戒指的人,那是让人感觉低俗粗鄙暴发户。服装材质豪奢,表面却没有任何金银装饰的人,才是明白“低调”二字含义的有教养巨富。

    孟雄和孟奇父子站在会客大厅外面的台阶上,远远看见杨天鸿一行人的身影,连忙快步迎上前来。旁边,还有一群应该是客人的陪同。

    “杨公子大驾光临,鄙舍蓬荜生辉啊!快请,这边请!”

    孟雄很会说话,刚一见面,恭维话就脱口而出。这是商人的本能,也是多年在各色人等之间游走滚爬锻炼出来的本事。

    杨天鸿微笑着回礼,就在他微微张开口唇,想要说话的瞬间,突然,藏在胸口衣服下面的玲珑宝锁,释放出一股极其剧烈的热感。

    那已经不是从冰冷到温热的变化,而是带有一丝浅浅的烫意。就像舌头骤然间接触到四十度的热茶,虽然不至于把舌尖烫坏,却总有些轻微的不适。

第五十五节 文儒() 
玲珑宝锁并非简单意义上的寻宝探测器。它对金银珠宝几乎没有反应,只有接近某种特殊锁扣配件,或者对其自身有用珍宝的时候,才会释放出强烈的热感。

    沿着这股热能的方向指引,杨天鸿抬起头,目光越过孟雄、孟奇父子两人中间的缝隙,落到了远处门房敞开的厅堂内部。在那里,黑色沉香木制成的案几上,摆着一块三尺多高的珊瑚。此物通体呈大红色,蔓生的枝岔向上伸展,仿佛一团被法术牢牢固定的异样火焰。

    楚国临海,珊瑚这种东西很常见。在海边渔村里,经常可以看到用珊瑚当做玩具打闹的孩童。不过,孩童把玩的珊瑚都是小块零碎,谈不上什么造型,颜色也多为灰白。一般来说,尺把高度的珊瑚就可以成为商品,售价也颇为昂贵。尤其是通体鲜红的珊瑚,由于生长位置处于深海,采集不易,加之体型巨大,用价比黄金来形容,也毫不为过。

    以孟家这种巨富而言,类似的珊瑚最多只能算是奇物,算不得珍物。当然,其价值,更是远远不及一颗元气丹。

    想到这里,杨天鸿收回目光,对着站在面前的孟氏父子微微一笑,拱手回礼:“孟先生好,您客气了。”

    孟奇站在父亲身后略后的位置,脸上挂着笑意。他当然清楚元气丹的价值,也明白能够随随便便拿出一颗元气丹的人,不是显贵就是修士。无论攀上哪一种,对自己都有利无害。只不过,在这种场合,显然是父亲出面比自己更加合适。若是想要加深与杨天鸿之间的个人私交,以后有的是时间和机会。

    孟雄身穿一套茶色湖绸员外衫,头戴折角软帽,服侍花纹只是普通的松木。只有走到近前细细观看,才会发现所有花纹都是极细的银色丝线绣成,虽然豪奢,却并不显眼。

    “时值盛夏,鄙舍荷花盛开,前日偶得大鱼,甚为鲜活。若是老夫一人独享,未免太过于奢靡。小儿无意间提起与杨公子乃是至交好友,想要相邀饮宴,老夫今日也打算宴客,于是二事并作一事。呵呵!正所谓:众乐陶陶,乃人生快事也。”

    孟雄说话带上了许多文绉绉的字眼。也只是在这种特殊场合,他才会显示出自己的诗文功底。如果换了与其他商人之间的交流谈话,肯定就要直白浅显得多。

    杨天鸿微笑着再次回礼,视线落到了站在孟雄身侧,,身穿儒生服饰,形貌不俗的两名客人身上。

    孟雄侧身让开,先介绍左边那位须发花白,面带浅淡笑意,眉眼间隐隐有所倨傲的长者:“这位是我的好友,大楚国子监司业崔籍,字文清。”

    崔籍,崔文清?

    听到这里,杨天鸿微微动容,连忙整理衣冠,神情严肃,双手高举过头顶,朝着崔籍恭恭敬敬行了个礼。

    国子监司业虽然只是六品官员,却相当于另外一个世界的清华、北大副院长。官职大小与否并不重要,在文人圈子里的影响力却非同小可。

    崔籍有些意外,慢慢撸着胡须,皱起眉头,问:“我与你素不相识,只不过今日孟干城(孟雄,字干城)邀约赏荷鱼宴,这才得以相见。你并非学文之人,老夫区区一介文儒,何德何能值得你行此大礼?”

    杨天鸿弯着腰,恭敬地回答:“我自幼父母皆亡,听府中老人们提起,先父在时,对文清先生之名很是崇拜,即便上阵领兵杀敌,随身行囊里也总会带上一本先生所著的《听涛文集》。”

    崔籍的目光有些闪烁。看得出来,杨天鸿的回答让他很是意外,却很是受用:“哦!真有此事?”

    杨天鸿认真点头道:“府中老人均为当年跟随先父的亲卫。世间之人欺瞒哄骗,为的,不外乎“名利”二字。他们若是欺骗于我,无可得名,也无可得利。何况,父亲留下的那本《听涛文集》还在,纸业通篇都是父亲当年留下的心得与注解。先生若是不信,待我这就命人回府中取来,一看便知。”

    这番话说得通俗直白,利害关系剖析深刻,不由得人不信,即便是崔籍自己,也微微点头,神情和目光都变得柔和,带有一丝快慰和骄傲。

    杨天鸿很清楚如何恭维一个人。

    文人与武将不同,他们更注重名声。杨府家中的确有崔籍所著的《听涛文集》这本书,但父亲是否看过?杨天鸿就不得而知。当然,杨大山和杨大海等老人从未说过骠骑将军上阵也要带书之类的话。以崔籍的名望,断然不会当众要求自己把旧书取来一观真假。即便事后提起,杨天鸿也有充足的时间提书做旧。

    这也是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