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季汉再起-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允被杀,李催将以前归吕布带领的军队尽数置入自己与郭汜的控制之下,朝中一切大小之事必得李催、郭汜同意之后才能施行。

    不过也不是绝对的,原本以替身逃过一命,藏身长安的李儒,见西凉军再次占领长安,把持了朝政,这才敢露面。

    李催推荐李儒为尚书令,却被皇帝刘协拒绝。理由是李儒任先帝刘辩的尚书令时,杀死了刘辩。坚决不同意此人再任朝庭官职。

    李催辩解道:“李儒不过是执行董太师的命令,当时情况危急,国不可二主,这也是为陛下着想,怎能怪罪到他的头上?”

    刘协道:“纵然如此,一个已死之人,也不可再任朝庭官职,不然朝庭威严何在?”

    李催无奈,将此情告诉李儒。

    李儒苦笑着道:“皇帝不过是不想我等西凉人署理朝政。算了,我自做打算。”

    随后,李儒找到刘石在长安开设的酒楼及商铺的负责人,将自己欲投刘石之事说出。

    商铺掌柜自然不敢怠慢,连夜送信给刘石。

    刘石接信后,急传掌柜,安排李儒先到侯府封地暂住,再行安排具体职事。

    李儒也不惊动他人,雇一辆马车独自前往蓝田。

    自此长安都城在李催、郭汜等控制之下,成为一个有名无实的小朝庭,而关东各州郡为争夺地盘,各自征战更为頻繁。

    袁术与袁绍两兄弟自反目成仇,袁术任命的豫州刺史孙坚攻打荆州失败身亡后,袁术夺取荆州的计划受挫。从此也与荆州刺史刘表结下了冤仇。

    本来以前刘表还看在袁氏四世三公,名门望族的身份,对袁术颇多忍让,对袁术提出的粮草供应要求从不折扣。见袁术如此无情、狠毒,还指使孙坚抢夺荆州。也彻底翻脸,不在为袁术供应粮草、辎重,还与袁绍联系结成联盟。

    袁术大怒,亲征几次无果而终。南阳郡也因袁术大量征兵及横征暴敛,百姓逃走十之六七。无力满足袁术的军资需要。

    对于这些,袁术更迁怒自己的兄长袁绍。袁术派人与公孙瓒及陶谦联系,联合三家攻打袁绍与曹操。

    当时曹操虽领兖州牧,对袁绍还是十分敬重,与袁绍结盟共对公孙瓒。

    袁术领军进入陈留,驻扎封丘。此时黑山余贼于毒及匈奴於扶罗因受曹操攻击,损失惨重。见袁术进攻陈留,派人与袁术联络相约共击曹操。

    袁术驻兵封丘,派大将刘详驻兵匡亭。曹操刚经历与黄巾军大战,兵疲粮尽,看到袁术带领十多万大军逼近兖州。一边派荀彧去游说陶谦,一边向自己的盟友袁绍求救。

    游说陶谦被柜绝,袁绍让曹操将家人送去邺城,答应自河内出兵攻击于夫罗。

    曹操拒绝了袁绍送家人去邺城的要求,回信说:“谢谢你的好意,但我的家人愿意与自己共存亡。”

    面对危面,荀彧认为:“陶谦虽有勇名多谋,徐州富裕、兵强。但名声不显于徐州之外。虽有野望,不过顾忌袁绍、袁术,短期陶谦难夺兖州。以我看来,最多是在袁术的压力下对我进行偷袭与牵制。上次,我去徐州,虽没见到,但也没有太多为难之处。我以为可暂不考虑徐州方面,而且兖州一旦被袁术击破,徐州也难保全,这个道理陶谦必然明白。袁术四世三公之家,又是袁家嫡子。故吏遍布兖州,一旦进来,旦夕即可站稳。”

    程昱建议:“在长桓、济阳一带故陈重兵,虚张声势,以精兵八万暗袭匡亭,其中以三万主攻,其余五万为奇兵。”

    曹操精光一闪:“假如袁术不救匡亭,直攻济阳或长桓,又当如何?”

    程昱道:“如此只能让长桓、济阳之兵退守东武阳及鄄城并将沿途百姓驱散,或收尽粮食。主公则在夺取匡亭之后,截断袁术粮道,进而相约刘表,攻克南阳,汝南,九江。而袁术想攻东武阳,袁绍为了自己的名声也必救东武阳。进而与袁术大战。以袁术之智,目前还不敢与袁绍激战。因此,我以为袁术必救匡亭,保证自己的后方安全。”

    曹操眼中凶光一闪,对着程昱说:“仲德之计正合我意。”令乐进、夏侯渊各带一万,陈兵长桓、济阳。让他们按计行事。自己亲率八万主力,奔袭匡亭。跟随诸将心怀恐惧。以八万新组之兵奔袭袁术后方,一旦失败必然无法全退。要知袁术在南阳、汝南等地颇得世家豪强的支持。

    为安尉诸将,曹操道:“袁术,塚中枯骨,为人刚愎自用,好大喜功,自视甚高,不知体恤军兵,轻视军头。所用皆为世家弟子,华而不实,许多并无真材实料。有功不赏,有过必罚,克扣军粮。一旦军溃,必然大半溃散。因此,只要我们运用得当,奋勇向前,一旦将其击溃,则可竟全功,必胜无疑。”

    众将见曹操说得有理,心下略安。

    为保证偷袭成功,尽量杀伤匡亭之敌,曹操将仅有的近三千轻骑全部交予曹仁。清晨发动攻击,匡亭守将刘详毫无防备,死伤近万人。正当刘详收拢残兵,想法聚歼骑兵之时,有细作来向刘详报告,前方有曹操大队步兵向匡亭围来。

    刘详大惊,急忙传书向袁术求救。

    袁术接信后,一片慌张,他怎么也不相信,自己的背后出现了曹操的大队人马。

    袁术急召众谋士前来议事,有说既然曹操人马出现在匡亭,兖州必然空虚,不如让匡亭死守,袁术亲率大队人马直取兖州。也有说一旦匡亭不保,则我大军后路截断,粮草不继,必将动摇军心。

    最后,袁术决定亲率大军救援匡亭,确保后路无忧。

    经过三天的急攻,匡亭守军已近溃散。这时探马来报:“袁术率军来援。”

    曹操大喜,立刻分兵五万在袁术必经之路埋伏,命令放过前锋,直捣袁术中军,胜败在此一举。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九十三章 兵败匡亭 退逃九江() 
袁术亲率十五万大军直扑匡亭,在他想来:“今次一定将曹阿瞒留在匡亭,这个宦奴杂种,竟然敢联络袁家的奴才同我作对。只要曹操被灭,我一军出长桓,一军自匡亭,横扫兖州,到时看谁敢同我斗。”

    为保证将曹操留在匡亭,袁术命陈纪为先锋,率五万精锐轻装疾行。自己率十万为中军,随后接应。

    此时曹操正面临着很大的危急。

    匡亭守军本有五万,其中两万被刘详布置在城中,三万留在城外,形成犄角之势,本无可指责之处。不过由于曹操来的太过隐秘,刘详治军疏忽,让曹仁偷袭得成。损失近万,再加上一些乘机溃逃的兵士,及刘详收军进城时,曹仁又跟踪骚扰,足足又去了一万伍千人。

    尽管如此,仍有近三万人。匡亭城不大,一下子收进几万人,吃喝拉撒变得十分不容易。粮食也紧张起来。经过两天的激战,士气十分低落。

    正在此时,先锋陈纪赶上来,让城里的守军看到了希望,如同打了鸡血。

    曹操被迫退守营寨固守。好在提前有所预备。面对一波一波的进攻,曹操还是感到压力山大。刚刚再次打退一波进攻,曹操来到兵营,慰问士兵,对伤兵问寒问暖。让士兵非常感动,大有为君扑死之心。

    不到一个时辰,又一次攻击来到。

    胜败在此一举,为了鼓舞士气,曹操让自己的亲卫和自己一起,亲临一线与袁术士兵作战。

    本来十分疲惫的曹军,见到绵绵不绝的袁军如波浪般涌来,毫无停歇之意。已是感到绝望。此时见到曹操亲临,一股信心涌上来,个个奋勇,一连打退了袁军的三次进攻。

    夜幕降临,袁军这才退了下去。曹操浑身湿透,满身是血,抬头望着远处的夜色,以及那四散在营寨周围的灯火,他知道,如果伏兵不能击退袁术中军,这里将是他是埋骨之地,也许这将是他看到的最后一次夜色。

    他不明白,袁术的中军与前锋怎么相隔的这么远。这个陈纪上来就打,而且这些士兵也都像是拚命似的。

    曹操当然不知道,为了能留下他曹操。袁术许诺,谁能抓获曹操,士兵官升三级,封乡侯,将官则官升两级封县侯,另赏黄金千斤。他向四周扫了一眼,看到军士拖着疲惫的身子正在趁着夜色修整着营寨。他不知道,伏击现在怎样,他希望老天能帮他一次。否则,他不知道明天他还能否坚持下来,以后这个世界上是否还有曹操。

    第二天,天刚亮,袁军就攻击上来了。陈纪希望能在袁术赶来之前击破曹操营寨。曹操看了看那些士兵拖着疲乏的身子在营中奔跑,咬咬牙,命人传令下去,“凡今天坚持下去者每人赏田五亩,立功者重赏,逃跑者就地斩首。”

    消息传遍全营,曹军士卒知道这曹兖州说话算数,个个兴奋起来,看到扑上来的袁军也发了狠,整个营寨弥漫着一股凶杀之气。

    俗语道:两军交战勇者胜。曹军发了狠,也顾不得了,将周围的同袍堆起来,形成一座城墙。弓箭手就伏在城墙上,长枪手则留在寨角的缺口,几万人的混战,一个人实在太渺小了。袁军是一排排倒下,另一排又爬上来,不知过了多久。此时的匡亭用尸山血海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刀枪断了就用手抓、嘴咬。总之,这些士兵都疯了,在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杀死对方。

    眼见袁军就要杀上来,正当曹操心急火燎之时,陈纪的后军出现了骚乱,袁术军纷纷退走。一杆‘曹’字的大旗出现在眼中。是曹仁的轻骑赶回来了。

    曹操也是有决断的人,当即挥军跃出营寨,急追陈纪。

    陈纪所率几万大军本来赶了几天的路,一到就参与攻曹,早已身心疲惫。此时军阵一乱,大军立刻四分五裂,各自逃散。

    袁军大多是南阳人,这匡亭离南阳也不远,纷纷逃回家了。也有部分逃不动,干脆将武器一丢,抱头伏在地上。

    对这种情况,曹军在曹操的命令下也不理睬,只是对那些成群的,还在逃跑的军士急追。

    原来,袁术所带大军经过一险地时,随军谋士提醒袁术,小心埋伏,袁术大笑道:“曹阿瞒能有几多兵士?纵有埋伏也不是我十万大军的对手,此时恐怕曹阿瞒在考虑怎样才能逃回兖州吧。”

    随行的将军也是一阵大笑。

    不过,还真是给这位谋士说准了,夏侯惇、曹仁正是埋伏在此地。正当他们大笑声未落,一阵金鼓如春雷般炸响。两边士兵如潮水一样跃起,瞬时冲向袁军。袁术措手不及,整个军队被截成几截。将不知兵,兵不知将。袁军昏头转向,不知曹操来了几多兵。

    不多时便士兵溃散,袁术见势不妙,在几个主将及亲卫的保护下,退向雍丘。夏侯惇在曹仁的配合击败袁术后,不管不顾衔尾直追,袁术刚到雍丘,曹操的大军又围上来了,袁术大吓,慌忙逃往襄邑,曹军又赶来襄邑,袁术忙弃襄邑逃到宁陵。宁陵城坚,袁术以为可以歇一会儿。谁知曹军仍然赶上,还决堤灌城。袁术无奈再弃宁陵直奔九江。

    曹操大获全胜,知道这袁绍、袁术虽然反脸,却不好斩尽杀绝,袁家的面子还是要的,也就见好就收。

    杨州刺史陈温拒绝袁术入城,袁术恼羞成怒派人将陈温杀死,自领扬州刺史之职。

    曹操经此一战,以弱胜强,再次扬名兖、豫、扬。

    不过除了得到几万个俘虏,其他的一物也不敢带走。

    此时曹操望着脚下的大块土地,依依不舍。

    程昱道:“主公不要宛惜,这豫州是袁氏的故地,各郡县皆为袁氏故吏把持,主公一旦占据,必引袁绍忌恨。如今袁绍拥兵百万,主公还不能与他争锋。”

    曹操收回目光,将手一扬:“走!回兖州。经此一役,袁术再也无力侵犯兖州了。”

    刘石自来到商雒剿灭山贼,又走大运斩杀王国,两功相加封为蓝田乡侯后,小日子过得就不错。只是灵帝的突然崩驾,朝庭的变局让他不知所措,甚至可以用目瞪口呆也不为过。毕竟他所在的地方只是山穷水恶之地,除了他布置的一些商业用的细作回来报告一些消息外,其它的对他影响不大,他也无能为力。

    本来,他以为几年之后就能调离此地,灵帝的崩驾,他知道这个希望要推迟了,但也仅仅是推迟。

    紧接着大将军何进被杀,董桌进京,废帝另立新君。如此变换莫测的朝局让他惊掉了下巴。

    不过先帝曾对他说过:“中子才能继承他的事业,太子懦弱不堪大用。”

    因此,对于更换皇帝,他也没觉得什么不好。

    不过关东各州、郡刺史、太守组建联军结盟反董,让他觉得这天、大汉的天要变了。

    乱世来临,他不知何去何从,只少他是一点准备也没有。他知道未来的许多年大汉将不会平静。

    让他长吁一口气的是,上天安排他离得混乱之地较远,他还有时间去思考、去准备。

    他吩咐苏双暂时不要将侯府造得过大,先将堤堰水渠修好,修牢固。在山谷中再另起一套别院,修通自谷中过秦岭的山路。在谷中屯积粮草,必要的时候撤到山中去。

    随后,他亲自沿着山中小路,过秦岭下到汤浴谷,到侯府走了一遍,这才放心。

    纵然如此,刘石还是找到苏双,问道:“侯府能否再多招点护卫?”

    苏双道:“如今已有千人,已是侯府目前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这几年所赚之财全部用于修建渠堰,新造侯府了。”

    刘石沉默了一会道:“钱财可以赚,人没了就没有了。这乱世人命溅如狗。现在冀州、乃至整个关东都处都在战乱中。可惜父亲不愿离开涿县。你们投奔我,我虽不能给你们大富大贵,但希望尽量能够保全你们的安全。在财力有余时,尽量增加护卫的力量。我看这长安也不一定安宁了,必要时放弃侯府,自谷中逃到商雒,千万不要只为保卫一座空着的侯府而被人伤害,只要有你们在,我这侯府即使毁了,迟早都可以再建起来。”

    刘石的一番言语,苏双感激涕泠。

    刘石接着道:“你如今是我侯府的外事管家,常与人交往,不能没有表字。我想为你起一个字,不知是否合适,愿不愿意?。”

    苏双忙道:“侯爷所赐表“字”非常合适,愿意、愿意。”

    刘石道:“如此,你主管货贸往来,当以和气为主,我就赐你”子和”,你看如何?”

    苏双感激道:“侯爷所赐‘子和’已是为双量身定做的了,自然好听。”

    刘石一笑道:“以后叫你子和!”苏双连忙应了一声:“哎!”两人一笑。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九十四章 袁术来犯 刘石布兵() 
安排妥当,刘石回到商雒。如今商雒有护武关道兵卒两千,其中壮勇一千二百人,少年军八百人。这些人由典韦、高顺各统一千。

    特别是高顺,向刘石请求,自一千多人中,挑选出两百精锐,组成了陷阵营,极为彪悍,典韦都不敢轻捋其锋,刘石极为满意。

    现在大汉各地混乱不堪,有武力才是草头王,这一点刘石看得清清楚楚。可惜自己所处之地穷山恶水,根本无力养起更多的军队。如果不交朝庭税赋麻,也许能多养一点。但这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关东反了之后,关中之粮草,全靠三辅之地、弘农、河东提供,已是极为紧张。

    不过,这并不是没有准备。刘石以提防乱军入侵为由,将全县近十万人。按五抽一进行编排,组织农闲训练,如此一来差不多有两万人的壮勇,这些人接受训练,不光可以抵徭役,中午还免费让他们吃饱一餐。

    因此,训练极为积极,也很用心,这也算刘石为自己预备的一支力量了。加上刘石组织的商队护卫三百人,丹水行船护卫两百人。曹性带领的几百人的狩猎队。这样算来,一个县能养这么多人也算不错了。

    由于刘石强力剿匪,再加上轻徭役,薄赋税,又组织商队,将商雒的物产运出,换取南阳、汉中的粮食。这商雒倒也好似一片详和,安宁,只是近来,南阳、长安的流民越来越多了。

    去年,这流民来了,还让刘石高兴了一把,终于可以将商雒的人口增一点了。可这流民太多,又让他烦恼起来。

    这时一个亲卫进来道:“都尉大人!李县丞来了。”

    刘石点头道:“让他进来吧!”

    “李斯拜见都尉大人!”话音未落,进来一个三十多岁的文士。这人正是李斯,比起四年多前,刚见刘石时可是壮实多了,至少那脸色就是有红有白,人也有了精神。

    “李县丞请坐,不知找我有何事呢?”刘石看了李斯一眼道。

    李斯又站了起来,道:“近一个月又从南阳一地来了近五千流民,这,请问都尉这些人如何安排?还有,听说这南阳一路的粮道也受阻,这流民一多,到时这粮食就是个大问题。”

    刘石想了一下道:“这商雒没有地方安置了吗?你有什么好建议?”

    李斯整理一下思路,轻咳一声,道:“自前年底至去年,商雒一县已接收了近三万流民,包括长安与南阳两地。再加上原先那些入山的流民下山从良,如此一来,商雒就有近十万左右的人口。商雒本是多山之地,田地少,多为薄产地,收成不高。一下子增加这么多人,能开的已开得差不多了。只有池阳附近尚能开发一点。但这么多流民成天地往这里走也不是个事。一旦遇到天灾,商雒就会出大事了。听说南阳袁将军成日地打仗,南阳现在是家家抽丁,户户捐粮,商人更是三倍征取,根本没有多少人去植禾,绩麻。如果战争不停止,估计将后来还有更多人逃荒出来。我认为都尉大人要及早准备。这武关道可是联系长安与南阳的要道,袁将军未必没有心思过来占领商雒。”

    刘石道:“这些我有所考虑,只是这流民来了总不能将他们再赶走。身为县宰,牧守一方,总得为百姓做一点事。面对乱世,尽量地让他们能够活下去。既然池阳方向还有地方,就让他们去吧!这池阳面对灵宝、陆浑、缑氏三县。颖川之地,目前也是战端四起,我们也曾派驻了不少人在此监视。就让他们在那三个方向屯驻吧!也可加强一下三个方向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