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啊?!”张震听后心中庆幸,幸好是只中了举人,要是中了进士,在当世就是鱼跃龙门,以崇祯的窘境,这就是下一个徐光启张国维,唯独这举人,是很难进入崇祯的视线的。
宋应星点点头笑道:“翰林老弟所说也差不多,说来惭愧,自神宗至当今皇上登基恩科,屡试不中,也幸好如此,无官一身轻,长庚放弃之后,终有闲暇能探究自然之道,不然哪有幸著书立说?虽是不甘,有些遗憾,唯独无悔!”
“无悔好啊!”张震忍不住点头感叹。
直到此时,宋应星猛然一愣,疑惑道:“对了,翰林老弟,方才你称张小哥为主公?不是你家东家少爷?”
“哈哈哈哈!!”
宋应星的话说完,一屋子的人都笑了,杨翰林顺顺气,忍着笑意道:“长庚兄也太后知后觉了!不瞒你说,我家主公已然于昨日造反,现在是闯王一般的人物,所差的不说是势大而已,假以时日,闯王李自成也算不得什么,不信可拭目以待!”
“啊。。。。。”宋应星脸色骤变,神情万分紧张的看着张震。
他来时直至方才,都一心扑在麦子逆天的产量上了,更未多想,以至于村外数千人的异样也未仔细分辨,此时听说,自个竟然一头扎进反贼的老窝里,心头发憷,当下心如电转,本能的盘算起了如何平安脱身。
张震老神在在的抿一口茶,笑问道:“宋先生可是怕了?”
宋应星神色一窘,叹道:“宋应星只是一边方小吏,更是在年前就已辞官归田,也无甚好怕的,只是可惜了一身杂学,不得流传后世,甚是可惜。”
杨翰林笑着宽慰道:“这点长庚兄大可放心,张国维张大人你可晓得,那可是当朝二品,前日主公还放任他离去,断然也不会为难于你!长庚兄安心就是了!”
说着话锋一转,笑道:“倒是长庚兄你,想那张国维,脱身之后还有朝廷重用,你离去之后,再回奉新做个山野村夫?如此却不埋没了一身本事,何不弃暗投明,追随我家主公,将来必能流芳百世,长庚兄以为呢?”
一旁的老杨热心的敲着边鼓,张震很是满意,哪怕他有私心,对自己来说,这是求之不得的,宋应星这人,绝对不能错过!
不知道也就罢了,此时知道了这人的存在,这可是比张国维还要重要的,论重要程度,也再不会有能与他比肩的,绝对没有之一。
也不怪张震这么重视宋应星,本身自己带来的三百多年后的见识和技术,超越几个时代,这已经不是一句跨时代的高科技能形容的,完全就是黑科技,还是很多很多黑科技。
但这大明的现实呢?工业基础还限定在小作坊,基础材料,加工技术,太多太多太过原始的东西,当世第一强国,甚至许多方面连西方都不如。
自己手里的技术和大明当世技术之间,有着难以想象的科技的鸿沟,如果单凭自己,再去一样样了解,一样样推进,进展缓慢不说,自己也没有那个精力,张震对张国维这么上心,廉洁能干还在其次,他参与编纂农政全书才是主因。
直到宋应星出现在前,张震还盘算着招揽张国维之后,他就是自己在科技方面的第一助手呢,起码在外面这大明的世界是这样。
现在呢,宋应星送上门来,一切都不一样了,相比张国维这当朝二品的朝廷大员,一个举人,还是为小吏自个辞了不知是八品还是从八品小官的举人,招揽的难度就小多了。
而且有天工开物这么一本,在后世比农政全书更响亮的神作,在科学技术方面,张国维九成是远逊于眼前的宋应星的。
至于两者的目标,宋应星纯粹是仕途不成转而求知,张国维完全是为了大明的延续百姓的安康努力奔走,两人的目标天差地别。
张国维可以称作伟大,而宋应星的要纯粹太多太多。
从业精于专的方面来说,张国维身为二品大员,要兼顾天下民生和官场风云,很难做到专精,方方面面能懂个皮毛就不错了,还不知道被宋应星甩开多远呢。
而事实上,张震不知道的是,宋应星是第一位记载了锌这种金属的科学家,天工开物上不但指出了锌是一种新的金属,还详细记载了锌的冶炼方法,还有锌铜合金,也就是黄铜,也因此让古代华夏在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是全世界唯一一个能大规模冶炼锌这种金属的国家。
看着宋应星陷入沉思,张震有着发自内心的欣喜。
只要将他收归麾下,自己实现工业化的目标,必然能进一步加快,再有张国维辅助,那就再好不过了。
在当世通讯靠腿走口传,传到西方更是要靠风帆人划,只要开启工业化模式,加上中央集权的全力开发,那就是日新月异,那所谓的西方列强就算是知道了,想追都追不上。
第88章 主公在上()
谁还没点傲气?
只是有的人被现实磨去了棱角,妥协,低头,顺从,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再没了傲气。
这傲气,宋应星不但有,还是傲气到骨子里,哪怕是科场多次失利,却不甘心做个乡间地主。
他有举人的名头,依着大明对秀才举人的偏爱,各种特权,免赋税徭役,安心种地的话,再接受点投献,就算不能富甲一方,做个寻常富家翁还是轻而易举的。
放弃了科场,本着兴趣探究那自然之道手工之道。
随着深入,渐渐的,从初始时的对几千年的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的生产的了解总结概括,到深入的系统化,条理化。
而随着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又让他形成了独特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而这思想形成之后,反过来又促进他更深入广博的研究。
生物,物理,化学,虽然限于时代的生产力,不能否认,在徐光启逝去之后,在西方工业革命之前,宋应星是当世最杰出的科学家,甚至两百多年后的达尔文提出进化论,多处都是拿天工开物作为重要例证。
自身思想独特,是以宋应星所说的那句‘虽是不甘,有些遗憾,唯独无悔!’也是发自本心,并非只是空话。
当然了,他不知道的是,大明沦落成为南明之后,在用人之际,他被举荐做五品官,然而南明连崇祯时期都不如,用人虽不是那么多疑,大权却被无能之辈左右,把持着,以至于以江南之富庶,又有长江天堑,张国维都能含恨自尽,宋应星被两次举荐都是辞而不就。
此时的张震也不知道这一点的,但这并不妨碍张震招揽的决心。
听罢杨翰林的话,沉思良久,再抬头,入目是张震期待的眼神,宋应星歉意道:“长庚已然五十有四,再无心仕途,实在是有负列位厚望。”
“长庚兄!。。。。。”
杨翰林听后大急,想要再劝,宋应星摇头道:“应星无心仕途,算是此时才想明白,不管是朝廷亦或是张。。小哥,翰林老弟无须再劝,还有万物之道可供探究,还能著书立说,不至于做个山野村夫。”
说着向张震诚恳的乞道:“此行之前,万望张小哥不吝赐教,听闻此处麦子长势惊人,应星飞马赶来,连马都跑丢了,真个见了才知,倍加的惊世骇俗,亩产十一石,听都没听说过,张小哥可方便解释一二?”
张震笑道:“这个且不忙说!咱们先说说这个探究之事,在张震看来,宋先生留在南阳和探究之事并不矛盾,反是大有裨益,更能事半功倍。”
宋应星一愣,叹道:“就算是张小哥体谅宋某,授个闲职,应星怎能干那光拿俸禄不出力的事?但尽力,又耗费光阴,却是两难之事,哎!”
张震摇摇头,认真道:“宋先生且听我说么,大明的工部将作监河道总督衙门这几处你总听说过吧?”
宋应星点点头,苦笑道:“工部为六部之一,将作监虽低于六部,皇家御用之物大半出自将作监,论起朝廷的看重,未必低于工部,至于河道总督衙门,总督至不济也是正二品,挂了御史衔的,更是从一品的一方大吏,加之京师大半用度全赖运河补给,这河道总督衙门隐隐还在六部之上,这三个衙门自然知晓。”
“这三处衙门,说白了都是为皇室为朝廷服务,民生只在最次!”张震正色道:“若是我说,有意在官场之外另设一处,只研究一切可应用于民生和有利于强国强兵的事物,除我之外,不必听命于任何人!不用担心任何外行人指手画脚横加干涉!你可愿为主?”
“当真?!”古往今来,还从未有朝廷专为研究应用民生之物而设置衙门的,宋应星心中憧憬万分,脱口而出问道,想了想,又紧张的问道:“不知小哥能投入几何?”
他探究万物之道,得亏是有举人的名头,加上祖上出过高官,留下的家资雄厚,不然早亏空殆尽倾家荡产了,他是最知自己这探究太多太多方面入不敷出,就这还往往是事倍功半,难怪他紧张了。
张震坦然道:“不低于皇家的花销,紧要关头,可倾国之力!国库之门只为你一人敞开!衙门中人甚至皇室子弟,任你差遣!嗯,包括张震在内!”
前面的几句众人已经越听越惊讶,到了最后,众人脸上无不是一脸的惊骇。
老杨想帮着主公招揽宋应星,所为的还不是宋应星没有进士的名头?一个举人,只比自己的秀才高一级,有他为同僚,可坐实了升迁不必非进士不可的铁律。
他从自家主公对张国维的态度,揣测主公必然对这宋应星也是求贤若渴。
可这求贤若渴也就罢了,他又不知天工开物在后世的名声有多响亮,更不知张震身为穿越者,对工业化的强大的认知已经深入到骨子里。
自己拼命挽留帮主公招揽的人物,一下远远的凌驾自己之上,所差的只是这宋应星点头了,老杨的心里很是失落。
反是刘氏,最先平复下来,她可是从嘉祥辗转黄河一路跟来,那铲车和冲锋舟都见识过,算是最见多识广的。
惊讶归惊讶,也知那等事物就是大明倾国之力也造不出来,根本没个靶向。
自家宝贝女婿自然是越强大越好,倾国之力?宝贝女婿只要觉得应该,那就是对的!
刘氏有见识,想的也简单,宋应星就是受宠若惊至极了。
人在一条孤独的路上远行,最怕的就是连个认同的也没有,那呕心沥血书就的天工开物,所售出的不过寥寥,大多在书馆里蒙尘,晓是宋应星有了超越时代的思想,心中那份不甘是如何都挥之不去的阴影。
而现在,突然出现张震这么一个知己,这份突然和死而无憾的满足感促使下,宋应星早已老泪横流。
好歹平静少许,宋应星拭去泪痕,郑重起身,一步跨过桌角,跪地道:“主公在上,请受宋应星一拜!”
第89章 宝船现世()
终于得了宋应星的效忠,此时的张震完全是喜形于色,高兴的将宋应星扶起,许诺一般的说道:“日后张震有了子嗣,你为太傅。”
太傅啊!
若说为官者最高的梦想,绝对是‘生当太傅,死谥文正!’没有之一!
太傅之名,这可是皇帝把龙子的教育做人等大事尽数托付之人,有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太傅就是一朝臣里最被皇帝信任的。
除此之外,唯有文正的谥号,是对官员一生的最高肯定,终大明一朝,一共才有几位能得这谥号的?就是徐光启,也就是谥号文定,被奉为徐文定公,有多少拜相的,连个带‘文’字谥号都没有,更莫说文正之名了。
这两点绝对是封侯拜相都远远的比不上。
原本杨翰林还在心中自我安慰,幸好是主公在官场之外另设一处,让宋应星为主,哪怕能支使主公,毕竟不是官场人物呢,那想着转眼之间,太傅就这么没了。
杨翰林感觉胸闷,有心说一句‘主公三思啊!’像离开水几近窒息的鱼儿一样,嘴张了几次,最终没敢开口。
宋应星也本已放弃了为官的想法,接受招揽也是为报知遇之恩,哪想着凭空一个太傅砸头上了。
太傅啊!这份知遇之恩,就是宋应星年过半百,经历过被奉为‘奉新二宋’时的无上光鲜,连王恭厂大爆炸一死几万人的大场面都见识过,此时也激动的无以复加,都不知道如何回话了,有心想要再谢恩,张震含笑扶住,又哪里跪得下去。
张震笑道:“谢恩什么的就免了,有一物让你见识,正好翰林也在,早就说于老杨了,一并去看看吧。”
刘氏会意,笑道:“少爷,奴家就不去了,去看看晴儿姑娘。”
刘氏见张震点头,深深的看一眼宋应星,欢喜的去了偏院。
她可是将张震的话牢牢记在心里,一路上还盘算着怎么能给自家男人通个气,这新来的宋先生可是自家外孙的授业恩师,可不能得罪了。
一旁的李四壮低声下气的问道:“东家少爷,俺见识少,能跟着去见识见识不?”
张震笑道:“从今个之后也不是秘密了,该向大明展示咱们的拳头了,都是自己人,去看看也无妨。”
“好嘞!”李四壮大喜,说罢还听信东家的话,扬扬自己的拳头,可惜他身子单薄,拳头距离砂锅大的拳头有很大的差距,张震笑笑,也未说什么,李四壮自觉献丑了,羞了个大红脸。
至于杨翰林,胸闷之后,听到张震要带自己见识那传说中的东西,顿时心如猫抓,终于要知道东家的秘密了,也忍不住深深的看了宋应星一眼。
似乎是因为这宋应星的到来,主公底气更足了,这怎么可能?难道这个太傅真的物有所值?就凭那么一本名为天工开物的杂学之书?
自己也看过,新奇有之,多半是农事手工技法,于科场官场并无用处,怎么到了主公眼里,竟是这般重要?为何?难道和主公的秘密有关?
杨翰林想入非非,宋应星心神激荡,一路上纵有张震的众佃户见礼,也只张震这东家含笑回应,两人就是茫然跟随着。
不知不觉就到了独山湖边上,那工坊边的小码头。
张震虚空随手一拉,‘咕噜咕噜’一阵车轮轻响,整个冲锋舟耀眼的样子出现在众人面前。
“啊??!!”
异口同声的几声惊呼。
宋应星,杨翰林,李四壮,加上四名随行保护张震安全的疍族,无不目瞪口呆。
这是一条船?看着就是船啊,关键这材质,名显就非当下必有的木头啊,连个铆钉也无,又无风帆,那几处迥异的又是什么?
只是后世电影中常见的小游艇,却完全颠覆了在场人们的认知,一个个愣在当场。
而听到工坊外的惊呼声,张震招揽的那些工匠也忍不住好奇,出门观看,这一看,同样愣在当场,好奇特鲜亮的一条船。
张震笑道:“都愣着干嘛,这是船,还能在陆上行舟?还不搭把手,抬到水里去。”
“好嘞!”
谁不想带着好奇想见识见识?东家发话了,别管是佃户还是疍族,或者工匠们,呼啦一下围了二十多口人,就要把船抬水里,老杨和宋应星有心出力,只慢了少许,都没有围上去。
众人各自抓牢,不知谁喊了一声‘起’,好几个人差点被闪倒,看上去不小的一条船,竟然异常的轻巧。
此时谁也不顾及湿了裤腿鞋子了,抬着船喊着号子就往水里走,很快冲锋舟贴着码头放下。
张震当先跳上船,站在方向盘前,看着上岸后在码头上眼巴巴看着的众人,笑道:“这船小了,上不了几个人,只能分批乘坐了,我点到哪个,哪个就先上吧。”
“宋先生?请上来吧!”
宋应星茫然的应一声,小心的走上去,摸摸这里看看那里,感觉处处新奇,仿佛做梦一样。
“老杨!”
“谢主公!”杨翰林欢喜的应了一声,也上了船。
“四壮!”
“东家少爷,俺这样子,莫脏了东家宝船,还是不上了。。。。”
方才抬船下水,就数他最积极,一下冲到船头,下水也最深,草鞋都陷在淤泥里没寻回来不说,水也淹到了齐腰深,裤子湿淋淋的,不停的滴着泥水,眼前这船实在太好看了些,虽这心里万分想上船,又怎好意思。
张震笑道:“回头你把船擦洗干净就好了,赶紧上来。”
李四壮大喜过望,忙不迭的保证道:“少爷放心,俺保证把宝船擦洗的干干净净,绝没有一丝污痕!那俺就上了!”
说着小心翼翼的上了船,却是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还是张震摆手示意让他坐下,这才敢坐。
然后张震又叫了两名疍族,包括老苏在内的两名工匠,算上自己共计八人,这才发动马达。
虽然这冲锋舟再挤挤还能坐下几个,那可不是张震所愿,今天就是向手下人展示实力,自然是船速越快越惊人越好。
天公作美,日近黄昏,虽然炎热未去,好在风平浪静,正是兜风的好日子。
第90章 一人可抵百万师()
几千年来,无论是最原始的独木舟,还是大明的宝船,除了风帆人划甚至拉纤,还从未有其他动力的出现。
马达的轰鸣声,听在众人的耳中,是那般的新奇,而自个身子随着船体渐渐远离了码头,更是让人惊奇不已。
张震笑道:“都坐稳了!”
听到这话,众人还以为会颠簸,一个个各自抓牢,深怕颠到水里,在东家面前出丑。
‘轰轰轰!!’
张震加足马力,快艇瞬间冲出,船头微抬一下,随后平稳异常,风驰电掣的冲出,速度之骇人,无论船上的还是岸上观看的,无不目瞪口呆。
谁也想不明白如何会这么快,然而张震的表演还未结束,这独山湖此时又无风浪,比黄河里的水况好了太多太多,速度还在继续攀升。
不久就将速度飙升到极致,众人第一次经历这般奇异的状况,也是因为人多,还都是大老爷们,加上对主公的信任已经深入人心,更无人像刘氏那般吓得脸绿的。
岸边的景物飞退,水面飞掠而过,留下一道长长的水花扩散。
众人一句话也不说,生怕惊扰了驾驶的张震。
反是张震,仅仅几分钟就将冲锋舟开到湖心,将速度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