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追随主公!杀皇帝!!!推翻明朝!!!!”
不知哪个先喊了一句,近三百人开始齐喊,在这空旷的独山湖上,声音远远的传了出去。
终于有资本了,就是现在造反,成功率也高了不少。
张震满意之下,留下许多米面锅灶,又把除了机械弩之外的所有兵器留下,这才乘着橡皮艇回了那大船上。
此时已到深夜子时了,大黄船上的兵卒太监早在月亮初升时就回船了,结果都是醉醺醺的,被疍人们一个接一个的尽数杀了,七条船上足足五十具尸体。
张震让夏仲勇他俩将尸体的衣服尽数剥了,扔进大运河喂鱼。
而他自己则到了存放岁贡银子的船舱,那五十两一锭的银子拿出二十锭带进工业园,在机械厂里,使铁板方钢棍很快就造了个简单的四方模具,带到工业园门口就开始熔银子。
银子的熔点也就九百六十度,乙炔和氧气形成的气焊火焰高达三千度,这银子飞快的融化在磨具里,不久就被张震全部熔成一大块。
待它们整个冷却下来,张震将那巨型银块扣出,简单的去了毛刺,就搬回了岁贡箱子里,还将封条扣上,想了想,又将封条给撕了,将箱子打开了。
因为自己这大运河都封了,就算有今夜这事,还不知道官府有没有胆量开这封条呢,还是自己打开特意给他们看见,才能更快将消息传出去,不然这个冬天过完,还不知道要死多少疍人呢。
张震出去,就见夏仲勇两个正在外间等着,船舱里还有两大包袱血衣。
张震点点头,随手将那血衣收进工业园,带着他两个下船上橡皮艇,却不往东南,而是向西北而去,上岸推出冲锋舟换船,缓缓的驶进南阳湖深处,开了大灯,开足马力在湖内转了半夜。
拂晓之前,张震收了船只,看着平静的南阳湖,叹道:“本来在崇祯到来之前不想再将这船拿出来的,希望有效果吧!疍人,祝你们好运!”
第34章 不祥的预感()
趁着黎明前的黑暗,张震三人走小巷回了店铺。
不久天光大亮,张震的一夜辛劳,开始了第二波发酵。
没错,就是第二波,第一波从张震开动冲锋舟就开始了。
当冲锋舟启动不久,张震还特意从南阳码头近处掠过几次,在这夜深人静的夜晚,顿时惊醒了无数船主。
越是富贵越是怕死,船主们纷纷弃船上岸,以至于码头上的人越来越多,后来那小黄船上的人回来,见此也不敢上船了。
如此一两个时辰,有熬不住的,找了客栈或相熟的人家借宿,而那大半人就在那码头上眼巴巴的望着。
也正是因此,七艘黄船官船内的异样直至天明也无人察觉。
东方泛起鱼肚白,南阳的商家住户们纷纷提前出门,街头巷尾的,各处都在私下议论,倒是让那茶摊和卖包子馒头的小贩们挣了一笔。
一个时辰没有动静,有人找了客栈休息,而那吝啬的,强自壮胆回到船上,有他们带动,那小黄船上的兵士也有要回船休息的,这下可是捅了马蜂窝了。
“杀人啦!!!”
本就心惊胆战之下,进了船舱猛然看到血迹,那惨叫声尤其凌厉,惊得那些船主又纷纷上岸,知道惨叫的是皇船上的兵卒,心中的鄙夷是难免的,当然也更加好奇和害怕。
那大龙真吃人啊!带着这样的心思,众人向那小黄船靠拢,只远远的看着,更无人敢近前。
手下人吓得一窝蜂上岸,更是引得无数人来看热闹,那小黄船上的随船太监自觉脸上无光,更怕船上有个闪失,色厉内荏的向那兵士厉喝道:“怎么回事?”
这十几个小卒子,其实进去的也就一个,看见血的最多两三个人,当先进去的那小兵惊魂未定的说道:“公公,咱们船里面全是血啊!”
“啊!!!”太监惊呼一声,向手下人斥道:“都愣着干什么?还不去报官!”
本就是杀人啦,再来个全是血,那画面细想之下更觉血腥,心惊胆战之下,太监首先想到的就是报官,这可是皇差,若是出了差池,自己倒霉,这兖州府和河道衙门也莫想好过。
却说杨翰林,将自己的推测报于巡检之后不免失望,重燃信心之后,第二天稍一打听,却知张震在街上溜达半日,很是悠闲,心中不免奇怪。
他自认抓到造反的才是大功一件,巡检司要宴请大黄船的人,这巴结人的酒宴他本就反感,此次更是兴趣缺缺,回家安睡一夜,依旧步行回衙门。
走在南阳的大街上就听到人们议论纷纷,龙神又作祟了?哼,肯定是那张震搞得鬼!
到了巡检司,屁股还没坐热乎呢,就听一阵急促的鼓响,‘咚!咚!咚!。。。’杨翰林是刑房司吏,这鸣冤鼓一响,他是首当其冲。
职责所在,整理整理衣服,就奔向大堂,还未走进去呢,就听那些人大喊着“杀人啦!大黄船上杀人啦!”
命案!还是贡船!!杨翰林心中一突,这张震果然天胆,肯定是他洗劫了贡船,这是要把天捅个窟窿啊!
杨巡检升堂,听过那兵士奏报,顿时大惊,小黄船竟然发生这等命案,不会是被强人洗劫了吧?那大黄船还能幸免?
想想昨夜欢宴,杨正军感觉脊背发冷,浑身打着战栗,张口喝道:“来人!传副巡检!传吏户礼兵四房司吏!传所有弓兵!有不到者,以贻误军机处置!”
杨正军想了想,指着两个手下说道:“你们两个,速去报于漕运司和百户所!”
很快人手齐整,杨正军和副巡检骑了高头大马,自司吏至弓兵百来号人列队随行,很快到了码头上。
杨巡检宿醉一夜,刚醒来梳洗过就听到鼓响随即升堂,他又哪知道镇上发生过什么,到了码头上,随口厉声喝道:“闲杂人等退下!围起来!”
威风过后,杨巡检很快下马,小跑到了太监身边,低声下气的行礼道:“让诸位公公受惊了!下官已然尽起弓兵,定会保护公公们的周全,捉拿了凶手,以正国法!”
那太监神不守舍的说道:“行了行了,您赶紧带人进去看看贡品可还在?那才是洒家的身家性命!不然洒家怎有脸向陛下交代?”
“是是是!!下官这就查案!”杨正军说罢转身喝道:“来人!随本官进去查验!”
呼啦一下站出来十几位,有的抢先进去探看凶险的,有护在巡检身旁的,这些多为溜须拍马之辈,杨翰林硬着头皮混在其中,跟着上了船。
也是因正副巡检不知就里,上船之后大胆入内,船舱内的场景很快呈现在眼前。
里面四滩血迹,没有尸体,看来是死了四个人,虽未灭迹,却是毁尸了。
杨正军不关心这个,指挥人去查看贡品,看明贡品没有动过的样子,心中也松了口气,跑回码头,满是欣喜的小声说道:“回禀公公,船上贡品似是未被人动过!”
“没动过就好!没动过就好!”太监松了口气,问道:“洒家留守的人可有活口?”
杨正军见太监面色好了不少,心中窃喜,谄笑道:“是下官急于让公公安心,知道贡品未失先来禀报,至于有无活口,手下人还在查探,下官这就去看看,下官告退!”
杨正军再次上船消失在视线内,眼见这艘船上的公公松了口气,其他的公公对视一眼,彼此的眼神中都透着惊恐。
不会是他船上的东西劫匪不稀罕,自家船上的贡品少了吧?想到这个,这三位太监也来不及吩咐别人去了,心急之下一个个健步如飞,飞快的跑回自家船上。
三位公公都看到了血迹,心中的惊恐就别提了,等到看清贡品,终于松了口气,贡品没少就好,庆幸之下,相继回了原处,吩咐道:“去!通知你家巡检,洒家那皇船上也有命案!”
太监说的轻描淡写,弓兵们听得却是晴天霹雳一般,哪有人敢迟疑,慌忙上船通报去了。
“大人!旁边的皇船上也有命案!”
“大人!北边那条皇船上也有!”
“大人!另一条皇船上也是命案!”
一连听过三条消息,杨正军崩溃当场,这是天要塌了不成?四条皇船都有命案,第五条船上呢?
包括巡检在内,整个巡检司的人都有种很不详的预感!
第35章 搏一世富贵()
“大人,底仓没有血迹也没人。”两个下去查看的人回报。
杨巡检听后松了口气,苦笑道:“没有血迹就好,随我去别的船上看看!”
巡检关注死人的事,杨翰林可是听说过疍人这回事的,这一声没人让他愣住了,只发呆一会,再醒悟,人都已经走干净了。
怎么可能没人呢?杨翰林醒悟过来,飞快的跑过去,找到入口,心急之下一屁股滑了下去。
他浑然忘了疼痛,勉强适应了底仓的黑暗,借着背后那一丝的光亮向前摸索,很快就被他摸到了铜环和那铁链。
一连几根铁链上都空空如也,杨翰林如坠冰窟,全部摸索一遍,共是六十个铜环。
六十个铜环,也就是六十个人没了,这些人肯定恨极了大明,如果用的好了,这就是六十个死士,绝对忠心的死士。
想想其他几条船,杨翰林惊得身子一晃,一下蹲坐在地上,如果其他的船上也是这般,这就是三四百死士。
这些人放出去,别说南阳镇了,就是县城也能攻下来,有城池为屏障,到时登高一呼,四方一响应,这兖州府必然如河南道一般一呼百应。
想道这里,杨翰林更是不寒而栗,心中暗暗发誓,今日无论如何也要说服巡检大人,将那张震抓了才能心安。
这还未出去呢,就听到外面一片哗然,杨翰林再次心惊,慌忙就往外跑。
出去一看,就见所有人都围在那停靠大黄船的码头,一个个惊恐的往上看。
就在杨翰林跑过去的路上,就见有人再次上船,等他跑过去,已经不见了巡检的踪影,只得上船。
刚上船,杨翰林就闻到了刺鼻的血腥味,到了船舱的入口,透过门口的几个人往里看,那地板上全是血迹,怕是死了十人也不止。
还不见杨巡检的踪影,他硬着头皮入内,就见巡检大人急匆匆的走出来。
“大人!”杨翰林喊道。
“有事啊?”杨巡检应一声,随口道:“有事等会再说!”
说着匆匆走出去,很快下船,向那几位太监问道:“诸位公公,可见曹公公人了?”
大黄船的差事可比小黄船的悠闲省心多了,船上太监更是有两位,又不怕那银子不新鲜了,小黄船的太监们谁不嫉妒?有人酸溜溜的说道:“人家是看银子的,和洒家送时鲜的可不相干!这我们爷们哪见了?怎么?可是银子丢了?”
“银子倒是没丢,只是这银子却有些说不得,还是找到曹公公再说吧!”杨巡检叹气,说罢喊道:“曹公公!曹公公!!曹公公!!!”
杨巡检连喊几声,虽是扯着嗓子一声高过一声,又哪里有人答应。
勾起好奇心还不说破,有太监当时就烦了,这银子到底怎么了?哪有话说半截的,待他喊完,随即问道:“你这巡检好生没有眼色,洒家也是陛下最忠心的奴婢,有什么说不得的?识相的快说,免得洒家翻脸,在陛下面前参你一本!”
杨巡检支吾道:“这个。。。实在是真说不得啊!要不公公上去看看那贡银吧!”
因为没了命根子,太监们大多胆小惜命,却又最是残忍无情,自家时鲜还在,大黄船的岁贡却出了差错,这等笑话怎能错过?
带着好奇,忍着恐惧,四位太监举步上船。
先是血迹,那一大片,不会是人全死了吧?
等到他们看到那银子,一个个看谁面色更诡异。
只见那贡银箱子的最上层放着一块巨大的银板,上面刻着八个大字,‘疍族不废,漕运莫开!’
直到这时,那太监才想起来,自家的底仓还有五十多口人呢,那些疍人少有人知,就算是强人劫船,总不会连他们也杀了吧?那些人又不耳聋,应该可以当做人证问出点话来。
转身想问话呢,就见有人拉扯巡检的衣服,看样是有私密话要说,顿时大怒,喝道:“大胆!就是陛下说话也不会忌讳咱们爷们,你这小吏倒是好胆,竟敢当着洒家说悄悄话!这话定然不是好话!来人!拿下!送到咱们西厂,下昭狱!”
昭狱,一旦进去就是就是十死无生!杨翰林双腿一软,当时就吓的跪下了,大声喊道:“冤枉啊!小的是要向巡检大人汇报重要事宜!事关大明安危!”
另一个太监冷笑道:“哼哼!!进了昭狱,莫说重要事宜,就算你家私事你也会交代的清清楚楚!”
杨翰林惊吓至极,反而是死心了,自己对大明忠心耿耿,为了大明奔走,结果呢?连开口的机会都没有,被一帮死太监呵斥不说,竟然还要被下昭狱!
想到这些心中悲戚,杨翰林不甘心的说道:“小人是要禀报那船上六十名疍人,只见铜环铁链,人全不见了,此事诡异,加上这龙神出没和银板之事,当然要机密了说,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免得传扬出去,让百姓们恐慌!”
说罢杨翰林在心中自嘲,自己本是要举报张震无果,又想拿了他造反的罪证的,不想自己反而差点先于他死了,罢了,就成全他吧!帮他遮掩一下,以此为人情,来日去投靠他,未必不能搏一场富贵!
“全不见了?!”那太监还想着问话呢,听后大惊,厉喝道:“不可能!那些疍户都被手指粗细的铁链锁着,钥匙在京师金陵两处放着,这两处都相距千里之外,人怎可能没了?”
自家的船运送的可是时鲜啊,死几个疍人死几个护卫事小,归到当地官府治安无力就行,要是疍人全死了,谁来划船?弄不好自己也要被杀头问罪!
想到最可怕的后果,四位太监也顾不得下昭狱什么的了,各自回自家船上查看。
杨巡检愣了愣,纳闷道:“什么龙神出没?昨夜那龙神又现身了?”
被巡检询问,杨翰林爬起来说道:“大人不知?昨夜那龙神出没半夜,镇上多有人见,这押送的兵士太监惨死,疍人尽数失踪,加上这银锭化作银板显字,怕是都和龙神有关!毕竟咱们南阳周围可没有作坊能熔这么大的银板!那手指粗细的铁链更不知怎么断的!”
对这位巡检大人,杨翰林也是失望至极。
原本受他招揽,还想跟着他大干一番效忠大明,哪想这位本家只知推诿责任阿谀奉承,又贪财好色见风使舵。
这些倒也罢了,总不能忘了他招揽的恩情,还能当东家伺候。
关键刚才听说自己要被下昭狱,这位顶头上司竟然只做耳聋目瞎明哲保身,更无半点要帮着求情的意思,这就太让人心寒了。
杨翰林有了这几般想法,对这皇船上发生的事,也不遗余力的努力遮掩起来。
第36章 有恃自无恐()
对杨正君来说,这皇船在自己治下遭血洗,几百疍户失踪,还死了五十多护卫,最主要的是还死了两位太监,无论是强人所为还是反贼作乱,自己都没个好下场。
前时在几个太监面前低声下气的,还不就是为了自保么?
听完杨翰林的话,再看一眼近在手边的银板,杨正军一下茅塞顿开。
只要自己咬死了是龙神作祟,又有这银板为证,黑锅就能甩给漕运司,与自家巡检司全无干系,还用得着巴结那些死太监?
杨正君武夫出身,虽然因为有野心又无后台,各方逢迎巴结,但他身为男人,心底对那不男不女的太监阉人很是不屑的。
这是男人面对太监天生的自豪感,心中鄙视一下那些死太监,杨正君欣然将本家提供的消息全盘接收。
“翰林啊!随我去看看漕运司的人怎还未来?出了这么大的事他等还敢磨蹭,真该上报县太爷,参他一本!”
杨正君心头的重压一去,豪气顿生,含笑看看那银板转身而去,出去还不忘找几个心腹吩咐道:“看好那岁贡银子,尤其是那大银板,可不要让歹人毁了罪证,不然就等着下昭狱吧!”
连昭狱都出来了,这个吩咐可是分外的郑重,手下的弓兵哪个敢怠慢,一个个弓上弦刀出鞘,紧张的守好。
杨正君到了码头,随即吩咐手下抽出少半人手询问知情者。
这南阳西码头上停泊的船只足足三百多条,仅船上的人就有两三千了,加上沿河靠湖的店家,那龙神出没的目击者怕是有四千左右。
本就是上佳的谈资,找人胡侃还来不及呢,还能有幸被官府询问,经过初时的紧张,人们很快热情高涨,争抢着说明,一个个说的天花乱坠,把昨夜宿醉的弓兵们也听得一惊一乍的。
听得巡检的两般吩咐,杨翰林情知这位上司已然铁了心的完成自己心中的想法,趁着巡检不注意,悄然挤进人群,他又是偏瘦弱,很快隐入人海。
张震在天明之前回了店铺,休恬了半个时辰,简单梳洗过,就让夏仲勇开了店门。
又有张黄河烧制好的开水泡壶好茶,就在那后院里喝茶。
不久刘氏来了,给了她银子,让她还自带佃户们去购置米面。
刘氏前脚刚走,杨翰林就来了。
夏仲勇越来越有身为管家的觉悟,逢人三分笑,未语先笑。
夏仲勇见是杨翰林,欢喜的笑道:“杨大人可是查案查的累了?正好我家少爷泡了壶好茶,且到我家后院歇息歇息,杨大人请!”
“夏管家请!”前时的打算彻底推翻,杨翰林知道这人是张震的心腹,说话也更客气了。
夏仲勇将其引进去,得张震眼神示意,又回了店里。
张震含笑给杨翰林倒上一杯茶,笑道:“杨大人来的巧了,尝尝这茶。”
杨翰林是来投诚的,对方笑脸相迎以礼相待,他反而不知如何启齿了,笑着说道:“这茶香倒是罕见,势必要尝尝。”
当世还没有乌龙茶呢,饮惯了绿茶,这轻泯一口之后,杨翰林的表情真是要多诡异有多诡异。
这是什么茶?这人到底还有多少秘密?
杨翰林想入非非,不知不觉就将一杯茶饮尽,张震又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