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有一个前提我可要先给你说好了。这次反击,你可要给打好了。若是反击不利,吃不掉发起攻击的这个伪满军旅的大部。或是伤亡过大,影响了下一步的作战,你小子就自动给我请辞,去炊事班给我去炮兵团背大锅去。”
电话那头的杜开山听到郭炳勋的话后,先是一愣,然后便是一阵子狂喜。同为三个团长,王光宇独立指挥作战最早。除了之前在阿城与五常交界处,那场阻击战之外。在前一阶段作战的时候,便独立指挥一个团的部分部队对中路之日军十二师团二十四联队展开过骚扰作战。
而刘长顺在前一阶段法司河作战的时候,也被司令员充分授权,在河北岸打了一场痛快的歼灭战。虽说规模不算大,但好赖也算独立作战一把。三个团长之中,只有自己还一直没有尝试过什么叫独立指挥。
尽管在庙岭子山围歼日军第八师团部队之时,自己也曾经单独指挥过后续作战。但杜开山始终固执的认为,那不是战斗,那是打扫战场。
司令员在将战场的控制权交给自己的时候,一个大队的小鬼子能站起来的剩下不到一个中队。在学生官出身,一贯争强好胜的杜开山看来,有着强大的炮火支援,在看看自己手中在川军时候压根就无法想象的家伙。消灭不到一个中队的鬼子,那根本就能算得上战斗,便是连打扫战场都有些勉强。
对曾在抗联任过师长、师政委,最后官至副军长的王光宇,杜开山不敢有异议。在这个性格耿直的四川汉子看来,人家一个副军长,肯来当一个团长已经是屈才了。更何况人家早在抗联当师长的时候,独立指挥过很多次战斗。
虽说师的规模小了点,兵力还不及自己现在手下一个营多。但人家的位置也是真枪实弹打出来的。在东北这种险恶的环境之下,恐怕没有人原因攀什么裙带关系,来当这个师长。
去年冬天零下四十多度酷寒,积雪没腰的经历,让他们这些出身四季温暖,冬季穿单衣、草鞋也可以过冬的四川人极为不适应。就算适应性极强的杜开山,也不禁要暗中骂一句:“该死的东北,该死的东北天气。”
自己在穿得暖、吃的饱的情况之下,一想起去年的酷寒还心有余悸。人家很多的时候都只能穿着单衣,在很多时候连饭都吃不上的情况之下,还能熬过大半个冬天。并且一熬就是这么多年,单凭这份意志力就让杜开山佩服的五体投地。所以对于王光宇这个既是自己上级,又是自己平级的竞争对手,杜开山还是很佩服的。
但对于和自己一起提起连长、营长,现在又一起提起团长的刘长顺,杜开山就是有些不服气了。倒不是说杨震这个司令员偏心眼子,对与自己一同出身十八集团军的刘长顺另眼相看。法司河那一战,只是一个特例。自己当时还在庙岭子山一线围剿残敌,就是想赶也赶不上。对于司令员处理事情的公平度,杜开山还是信服的。
说实在的,杜开山对杨震是打心眼里佩服。这个司令员,虽然年轻,年纪比自己还小,但能将来自五湖四海的部队拢的这么心齐,让大家没有因为内部的事情削弱战斗力。除了凭借一己之力避免了大家被小鬼子用来做**解剖之外,最关键的就是一个公字。这一点也是杜开山最佩服的。
要知道即便是川军内部,也相互倾轧的厉害。早些年更是大打出手,内战连连。而自己这位司令员,年纪轻轻能把来自川军以及战俘中的其他部队系统的人,加上十八集团军部队的,本地抗联的人能团结到一起,没有起过内部纷争,单单这一点就不是别人能做到的。
他的这番心里所想,纯粹是单纯的竞争心里。他与刘长顺在训练之中竞争,在作战时候比战绩。争取补充兵员与装备时候也争。已经几乎到了无处不争的。只不过他的这种良性的竞争,杨震与郭炳勋两个人一直抱着鼓励的态度,而没有制止而已。
意识到自己终于有独当一面的机会,放下电话之后的杜开山按捺住心中的激动,立即按照郭炳勋的部署调整了兵力分配。将手中几个连之中,最有战斗力的一个连调到了正面,准备发起反击。
甚至为了掌握好引爆已经放弃的一线工事中的炸药,给冲上来的伪满军以最大的杀伤,杜开山还亲自赶到预设的二线阻击阵地,亲临一线指挥不说,还将引爆器控制在自己手中。
山上的杜开山因为得到了郭炳勋的充分放权而心情激动,山下的按照小林浅三郎少将的要求,将手中三个团中的两个全部投入进攻的伪满军独立第二旅旅长张魁英见到自己部队只用了一个冲锋,便拿下了给关东军造成了巨大伤亡的一线阵地,心中也乐开了花。
旁边的伪满军团长见到张魁英嘴角露出的一丝笑意,尽管感觉到有些不对,但却是因为不敢扫了顶头上司的兴致,而不敢说出来。他对自己这个旅长的脾气秉性很清楚,这个时候自己要是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恐怕下一步大嘴巴就直接扇了过来。他可不想在一帮同僚面前,出这个丑。
相反这个家伙还大拍马屁道:“旅座,这次咱们可是大大的长了脸。他日本人冲锋十几次都没有拿下来的工事,咱们一个冲锋就都占了下来。旅座,这手集团冲锋真实高明。等回佳木斯之后,旅座的高升指日可待了。说不定,关东军司令部一高兴,将来您还能做到军政部总长的位置。”
他这马屁一出,周围几个伪满军官虽然心中对这个家伙极为鄙视,但也纷纷不甘示弱的大拍起来,就差没有把这位旅座捧成军神再世了。若不是身边还有日本人顾问在,不敢说的太过分。这些家伙恐怕什么恶心的话都能说出来。
对于属下的大拍马屁,此时心中正有些得意的张魁英虽然脸上有些不以为然,还很虚伪的连连摆手,口中还直道:“这次能进展这么顺利,非战之功,而是皇军的空中支援得力。叛匪被皇军的空中打击给吓到了,才仓皇逃窜,让自己得以顺利的拿下叛匪之阵地。”其实心中还是很受用的。
只是还没有等他得意劲头过去,刚刚被伪满军占领的叛匪阻击阵地上的一阵密集的爆炸,让他的目瞪口呆。看着被成片炸上天的部下,张魁英彻底的傻了眼。
还没有等他从震惊之中清醒过来,接下来的一幕让他几乎崩溃了。从发起攻击伪满军侧后方突然冒出的几个火力点打出的密集弹雨将他后续部队成片的打倒。大量迫击炮弹,在他的两个主力团与后续部队之间硬生生的炸出一道隔离带。
伴随着机枪声与迫击炮的爆炸声,满山响起了冲锋号声。大量刚刚已经消失不见的叛匪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冒了出来,在密集的火力掩护之下,发起了凌厉的反击。
之前冲上山,此刻在爆炸之中幸存的,此刻却是进退不得的两个团伪满军,在杜开山的全线反击面前,连十几分钟都没有坚持住,飞快的垮掉了。除了被击毙的之外,大部分只是在略作抵抗之后,便老实的缴械投降。
在亲眼见到整整一个营的弟兄,眼睁睁的在自己面前一枪未发便被送上了西天之后,这些伪满军当时就被炸的胆寒了,那里还有胆子去抵抗。尤其是在发现退路被切断之后,更加失去了抵抗意志。面对发起反击的杜开山部,除了少量死硬分子还在硬着头皮还击之外,大部分人干净利落的举起了双手。
就在对面山头上观战的张魁英,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两个团就这样在短短的半个小时之内被打垮不说,接应部队还被如雨的迫击炮弹炸的伤亡惨重,深刻的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冰火两重天。
而就在他身边的,刚刚被那些伪满军官的马屁弄的很光火,已经打定主意等回去之后,让这些有些认不清形势,知道什么叫做该给他们的友军一些尊重。让他们明白,他们在谁手中混日子的人一些教训的伪满第七军管区掌握实权的日系参谋长小泽少将心中却暗自冷笑:“你真的以为皇军的桃子是那么好摘的?”消灭干净,还要步兵做什么?若是这个对手那么好解决,佐佐木到一中将何必死的不明不白。你真的以为你们这些人比关东军的战斗力还强大?愚蠢的满洲人。”
第一百五十六章 鏖战汤原(3)
伪满军这一仗可谓是输的是稀里糊涂,还没有搞清楚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便被打的大败。攻上山的这两个团,加在一起跑出来还不到半个营。后续接应的一个团与教导队,也丢掉了近三分之一的兵力。
不过是一场中等攻坚作战,拥有三千余人的伪满第七军管区独立第二旅便丢掉七成以上的兵力。三个步兵团加在一起跑回来的不足六七百人。其余的不是仍在了山头上,便是当了俘虏。
看着吞噬了自己大部分兵力,将自己由一旅之长直接打为团长的那个山头,刚刚还洋洋自得的张魁英几乎是欲哭无泪。此刻他心中恨死了那个硬逼着他将三个团中的两个团投入攻击的军管区日籍参谋长小泽少将了。
要不是这个家伙硬逼着自己投入了主力,就算对手再狡猾,自己也不至于一下子便丢掉了七成的兵力。自己这下子别说前程了,关东军司令部能发给自己遣散费,让自己平安的回家养老就已经很开面了。在南满被杨靖宇打光了部队的索景清的下场,此时不禁的出现在他的眼前。
刚刚还看笑话的小泽少将此刻见到形势不妙,也收起了幸灾乐祸之心。一旦独立二旅被彻底打垮,倒霉的固然是张魁英这个旅长。可作为直接上级的自己也逃脱不了关系。见事态不妙,小泽连忙给小林浅三郎少将挂电话请求支援。
其实用不到他主动求援。一直在后边观战,等本来等着中国人自相残杀,准备坐收渔翁之利的小林浅三郎少将早在守军发起反击的第一时间就发现事情有些不对。
发现事情的进展并未按照自己预想的进行,已经感觉到不妙的小林浅三郎少将便立即集中一个大队的兵力,一方面是想要将已经在对手的反击之下,出现崩溃的伪满军解救出来。另外,更是想要趁着对手脱离工事之机,一举将这个狡猾之极的对手解决掉。
只是在日军刚刚完成集结,还没有来得及投入战斗。之前销声匿迹的重炮又一次响起。密集的炮弹又一次结结实实的盖在了刚刚集结起来的日军头上。
这次打响的不仅仅有重炮,甚至还有之前从未出现过的七十五毫米野炮。数百发一百五十毫米榴弹加上七十五毫米野炮弹,在日军中制造了一场血雨。不仅将出击的守军掩护了下来,还将这个大队的日军近一半的士兵直接送上了天。
看着死伤遍地的第三十七联队的官兵,小林浅三郎少将可谓是羞愤交加。这才第一天,自己就丢掉了一个大队的兵力不说,还将协同作战的满洲**一个旅丢掉了大半。这简直就是丢脸丢到了家。几乎比那个死的窝窝囊囊之极的佐佐木到一中将还丢人。
羞愤交加的小林浅三郎一边在心中破口大骂航空兵的无能,出动了这么多的兵力,却始终无法摧毁敌方的炮兵。一边暗骂满洲**的无能。两个团的兵力居然被对手如此轻易的给打垮了不说,还丢掉了近七成的兵力。而从守军出击的兵力看,对手最多不过是一个营的兵力。一个旅居然被一个营给打垮了,这种军队还要着有什么用?
小林浅三郎少将到底是日军陆军大学的高材生,反应速度绝对是一流的。他从对方重炮虽然有些凌乱,但却是相当准确落点中敏锐的发现,对手在自己附近一定埋伏了炮兵观察员。有了这一点发现的小林浅三郎少将立即不惜抽调了一个中队的兵力,对自己身边展开了地毯似的搜索。
实际上小林浅三郎的嗅觉还是很敏感的。的确,郭炳勋为了保证初学咋练的重炮兵至少在理论上能打的准,在日军预定的集结地周围布置了炮兵观测员。不过这个观测员所在的位置并不在法司河以北,而是在河的南岸一座可以俯视河两岸的相对高一些的山头棱线位置上一个极为隐蔽的位置。
由于地形的限制,除了炮兵留在了河南岸之外,日军步兵的进攻出发地只能选择在法司河北岸相对较平坦的地区。这样一来,日军所有的阵地都暴露在了这个观察哨的眼皮子底下。可谓是一览无余。
这个专门用来校正炮火准确度的观察哨是由一个炮兵观测员与一台五瓦电台,以及由侦察营抽调的一个全部装备了兵工厂刚刚生产出来的冲锋枪的班组成的。他们的工作实际上很简单,整个群策山地区周围,早已经按照以群策山为中心,成三百六十度,预先划分好了射界。
他们需要做的只是按照日军所在的位置,提供例如九十度五号地区偏南五百米等一些在地图上很容易便可以找到具体位置的简单坐标就可。甚至连射击标尺都不用上报。
这个办法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正规炮兵训练,尤其是一名合格的炮兵观察员的培训可不是几个月就能熟练掌握的。无奈之下,杨震只得琢磨出了一个极为简单的方法。就是以群策山为中心,将周围二十里范围之内,化成三百六十度的一个圆形。
以中心仓库的坐标为基准点,又将这个圆形平均划分为四个九十度的区域。而这九十度所包含的范围之内的所有地形,又被平均划分成九十份。每一份都代表着一度。每一度的地域之内都会寻找一个或是几个明显的地貌作为基准点,并在地图上编好顺序。像这个南侧的位置,就是以法司河的走向为基准点。
这样一来,炮兵指挥员只需要根据观测员上报的诸如三十七度偏南五十米之类的数据,便可以在地图上轻松寻找到敌人的位置,进行远距离火力覆盖。这样一来虽然过程繁琐了一些,但无疑解决了炮兵培训时间短的难题。
不过这种方案只能在防御作战时使用。野战之中,一是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做这个事情。二脱离了事先构筑好的掩护工事,火炮需要多次转移阵地。每次转移阵地,那个标尺就要重新设定,在战场之上哪有那么多的闲暇时间?
这批炮兵观测员大多都是在攻占苇河县城时,参军的伪满国高的学生,虽说实战经验少,但因为有文化的原因,所以学习起来很快。一个月的时间虽然不长,但这种简单的方法还是都很快的掌握了。
这也是为什么虽然小林浅三郎虽然可以从炮声的先后顺序,以及弹着点可以判断出对手的重炮兵是初学咋练,运用的还极为不熟练。却是总是想不明白为什么还是打的那么准的原因了。
如果说调伪满军上来接替三十七联队对当面守军发起进攻,这场已经可以称得上战役规模的战斗之中,犯的第一个错误的话。那么对地方炮兵观测员搜查方向选错了位置,迟迟未能打掉对手给自己发起下一步攻击带来最致命威胁的眼睛,却是他犯的第三个错误。
而对航空兵的轰炸信心过大,相信其已经摧毁了对手给自己制造了不少麻烦的重炮群,可算得上他犯的第二个错误。他不知道,就在第三十七联队遭遇到第一波次重炮的轰击之后,应他的请求,关东军司令部除了已经抽调的部分用来对地支援的轻轰炸机之外,还以最快的速度,以日军一贯的高效率,当天便从牡丹江以及佳木斯两个陆航基地调集了整整一个战队的九七式轻型轰炸机对群策山一线展开了地毯式轰炸。试图摧毁这个给清剿部队带来极为威胁的重炮群。
为了能在东京大本营的撤职令下来彻底将这股悍匪剿灭干净,给天皇陛下一个交代,植田谦吉早就没有了当初佐佐木到一调动兵力时候的讨价还价的那股子小家子气,几乎是要什么给什么。甚至特批泽田茂中将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调集驻扎在哈尔滨地区的九七式重轰炸机战队以及驻扎在穆棱的重炮兵联队支援作战。
植田谦吉出手大方,泽田茂自然不会小气。在得到小林浅三郎少将汇报敌方至少有一个大队重榴弹炮之后,立即调集航空兵对群策山一线的秘密仓库展开了地毯似轰炸,力求将这个重炮大队摧毁掉。
之所以群策山一线凡事有可能隐藏着重炮的地方,几乎都被日军飞机轰炸了一个遍,却始终未能摧毁这个给日军带来极大威胁的重炮群,倒不是航空兵不卖力。实在是他们投掷下的炸弹对他们自己用大量钢筋混凝土修建起来的工事,除了弄出惊天动地的响动之外,作用有限的很。换句话来说,这里的工事修建的太坚固了。
不过这也体现了小日本针对作战对象的不同,修建工事的效用也不同的精细劲。用日本人自己的话来说,这里的工事就是按照苏军的编制,即便用一个重炮团加上一个轰炸机大队掩护的几个师,在短时间之内也别想摧毁。除非苏联人能造出大于五百公斤以上级别的炸弹来。
小鬼子精细的很,对于火力贫弱的中**队,他们可以毫无忌讳的修建起那种高高大大的,实际上擎受不住一发七十五毫米山炮弹轰击的中看不中用的炮楼。但在作战对象是火力强大的苏军时候,修建的工事不仅低矮,依靠地形布置的隐蔽性能极佳,而且异常的坚固。
其火力配置也极为合理,整个炮兵阵地全部为钢筋混凝土整体浇注不说,还有相当一部分都是修建在地下。不走近,几乎是很难发现。由于这里距离中苏边境过近,其大部分的炮兵掩体甚至还可以实现三百六十度环射。可以说小鬼子为了这里可谓是煞费苦心。、杨震当初之所以冒险选择这里,作为部队休整、集训的地方,并非是简单的因为灯下黑这个道理。更多的是看重这里的防御工事。这里修建的防御工事,不仅对于没有重火力的自己要想啃下来几乎难于上青天。只不过杨震对这里防御工事的抗打击能力还是低估了。
就是对这里的原主人,有着大量飞机、重炮的日军来说,不付出重大的代价,也很难拿的下来。尽管他们有这里最详细的工程图纸。除非他们先在这植被茂密的崇山峻岭修建一条公路,将被他们称之为大阪宝贝的二百四十毫米重榴弹炮运进来。
或是将他们号称威力最大的**式一百五十毫米重加农炮运进来。不过以日军蹩脚的机动能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