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宗明天下-第5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允熥加重语气道“所有学生,在质疑的时候,语气都要恭敬,不得对先生不敬。朕在校规中规定对先生不敬的处罚,也适用于质疑时语气不恭。”

    “陛下英明。”陈继赞颂道。

    。

第1246章 真正的学校——分数与副校长() 
“说完了武科与文科,朕最后再说说班级这一项。陈卿,你对于这一项摸不到头脑吧?朕看你适才就想问,可最后忍住了。”允熥笑道。

    “陛下,”陈继也笑着说道:“臣确实摸不到头脑,只不过适才想到陛下之后必定讲解,臣是以忍住不问;现下既然陛下问起,臣就说说臣的疑惑。这一项顾名思义乃是以班级算分,每个班级算一个分数,同时算在学生们的分数中;可一共只有两个班,这一项的分数所占又极大,是否不太公平?而且这一项的分数到底如何计算?”

    “班级这一项,确实是以班算分,但这个分数却与每个学生密切相关。”

    允熥详细解释起来:“朕适才说总分100分其实不对,应当是初始分100分。学生所做的所有违反校规之事,不仅对违反校规的学生本人进行处罚,也要扣除这名学生所在班级的分数。具体违反何项校规扣几分朕已经列出了章程。而且与处置违反校规相同,学生会干事也有权扣除轻微违反校规相应的分数。此外,教授各门课的先生在上课时也有权因学生不敬等缘故扣除班级分数。”

    “自然,除了扣分也有加分。班内有学生担任学生会干事,任期内无大错的,加5分;任期内得到先生、学生一致赞誉的,加10分;表现良好的,副校长或司务长可酌情加分。”

    “为防随意扣分,学生可进行申诉。若是学生会干事和先生扣分,可向司务申诉;若是司务扣分,就向你申诉;若是你扣分,就向副校长申诉。副校长之后不可申诉。”

    “得分最高的班,可获得锦旗一面,悬挂于班级门前,作为荣誉。”

    “班级分到底在学生个人分中如何算,朕还难以下决断。朕还不知晓最后班级分数会是多少。等这一年结束后,朕再依据班级分数,将它算入学生分数。”

    “有两点朕差点儿忘了。”允熥又道:“其一,一、二、三年级就算了,从四年级起,学生们可自己选定要学的课程,只要达到总学分。学分是什么爱卿知晓吧,朕在皇家学堂实行积分制已经有几年了。”

    “其二,文科的课目上,当学生质疑先生所教授的内容时,先生不得拒而不答或视而不见,必须回答,而且必须用道理说服学生,而非运用先生的威严压服学生;若是先生无法说服学生,甚至反而被学生说服,就要马上修改课本。朕甚至认为,五城学堂的所有先生,都不必预先定下课本。”

    “陛下,这样做很好。”听完允熥的话,陈继又夸起来:“这样一来,学生们都会爱护自己的班级,同一班级的学生也不仅仅是竞争关系,而是合作关系。而且计算班级分数,也可表彰道德高尚之人,贯彻了儒家本意。”

    “之前陛下定下的文科教导的法子也十分不错。臣现下回想,颇有孔圣人之风韵。”

    “陈卿,这不奇怪,因为朕为五城学堂制定的教学方式,许多就参考了孔子教导弟子的方式。”允熥说道。

    其实中国传统,真正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很先进的,几乎处于同时代的孔子与苏格拉底创造出了类似的教育方式,并且都教导出了优秀的学生。但可惜这样先进的教育方式在中国没能流传下来。

    “朕最后还有三件事吩咐你。”允熥说道:“其一,这所学校的所有先生,不一定要任用名学宿儒,只需要他在所教授的这门课程有独到之处,善于授课,而且信奉孔子的“仁者爱人”,“有教无类”,能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即可。所谓‘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这样的先生未必容易找到。朕会想何人适合,也已经吩咐所有勋贵和在京的王爷寻找;爱卿若是有合适的人选,也可推举。”

    “其二,五城学堂是类似于私塾的学校,他必然是属于私人。朕暂定这所学校朕私人持股两成,所有勋贵共分八成。不过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既然是私塾,校内之人不论是副校长、司务长亦或是先生,都是平民百姓,至多等于致仕的官员,不再是官身。也就是说,爱卿之后就不再是官员。爱卿可愿意?”允熥目光灼灼的看向陈继

    “陛下,”陈继却十分轻松的笑道:“臣并不沉溺于为官的威风,臣所要做的,就是为大明效力,让大明日益昌盛。既然陛下让臣去五城学堂担任司务长,必定是认为臣担任这个差事对大明更加有好处,臣岂会推辞?”

    说到最后,他站起来,十分郑重的对允熥行了一礼:“陛下,臣愿意接受陛下的旨意,去五城学堂担任司务长。”

    “这就好。”虽然之前允熥有所预料,不过在真正听到他的回答前允熥还是有点儿担心;这下子完全不用担心了。

    而且他毫不怀疑陈继会说假话。陈继绝对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一个人能够伪装一段时间,但不可能一直处于伪装。陈继已经在身边为官四年多,到底人品如何他十分清楚。

    “其三,陈卿,朕能相信你的品行,但那些先生未必都能完全相信。所以先生们对学生打出的分数,尤其是平时分数,朕会允许学校的校董,”

    “校董?”

    “校董,指的是在五城学堂中占有股份的人。股份这个词爱卿应当知晓,就是一般的商家东家占几股,掌柜的占几股,有些伙计占几股中的股份。这些校董能够对某一位先生打出的分数提出质疑,并且进行复查。若是查出授课的先生确有打分不公的情形,依据事情轻重分别处于留校察看或辞退。若是有人这个错误,无论情节轻重一律辞退。”

    “是,陛下。”陈继答应道。

    允熥又和他说了几句话,从椅子上站起来,对陈继最后说道:“爱卿可还有什么疑问?”

    “陛下,臣有一个疑问。”陈继说:“适才陛下多次提到副校长,那这名副校长是何人担任?”

    “嗯,”允熥笑着说道:“等她到任的时候,爱卿会知晓的。”

    

第1247章 允许勋贵经商?() 
“臣徐晖祖/常升……,见过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诸位爱卿请起。”允熥站起来,笑着说道。

    “谢陛下恩赏。”徐晖祖等人又行了一礼,站起身来。允熥又赐他们坐,他们又谢了恩,才坐下。

    “朕今日叫诸位爱卿前来,是有三件事要与爱卿们说。”允熥也不废话,直接说道:“其一,朕已经任命陈继为五城学堂的司务长,掌管学校庶务。这所学校类比私塾,是一座私人学校,只不过学生都是你们这些勋贵人家出来的而已。”

    “所以这所学校如同一般商家实行股份制。朕占两成股份,你们每家占半成股份,其余所有有孩子在学校读书的公侯伯,平分剩下的股份。”

    “既然这是私塾,那五城学堂中所有的人都只是平民百姓,陈继也会辞去中书舍人之职。”

    “是,陛下。”不管心中怎么想,既然不能改变,所以大家在表面上的反应都一样。

    允熥也知道会是如此,没有多说,马上开始吩咐下一件事情。“现下从五军都督府改制大都督府,进行的如何了?”

    “陛下,”既然耿炳文不在,徐晖祖理所当然的站起来说道:“所有职司都已经设立,臣与诸位同僚商议后,由武选司任命的各司官员也都已经上任。不过有些差事仍然没有理顺,只能暂且依照原本的章程办差。”

    “江南都指挥使司也进展缓慢。不过应天行都司已经开始办差,京城的诸卫所都已经改为由应天行都司掌管。”

    “这也正常。”允熥说道。衙门改制,还是如此大的变动,没有两三个月恐怕是理不顺的。至于应天行都司,衙门在京城,下辖的卫所也都在京城,改制容易一些也正常。国土资源部改自然资源部,中央的部委过了两个月改牌子,而地方上衙门合并还遥遥无期。

    “此事不必着急。大明最近也不会打大仗,某些地方蛮夷叛乱当地的卫所足以平定,用不着出动大军。只要在五月份之前将差事理顺即可。”

    允熥又说了几句,忽然问道:“张伦与余瑱差事办得如何?”这两个人被任命为了从三品的侍郎。

    “陛下,余侍郎办差十分认真、一丝不苟,只是或许因之前一直在地方上为指挥使,有些差事办得不够利落。不过臣以为,随着他对参谋总部的差事越来越熟悉,会越来越好。”作为余瑱的领导,蓝珍说道。

    “陛下,张侍郎在总后勤部却十分好。差事办得比臣还要好。”常升笑着说道。

    “这就好。”允熥先是对张伦的情况夸奖一句,随后对蓝珍说道:“余瑱毕竟多年在地方,对差事不够熟悉也正常。他有不足之处,你身为他的上官要多多指正,让他尽快熟悉差事。但上次兰州之战他表现的十分好,朕认为他非常适合在参谋本部任职。”

    “是,陛下。”蓝珍答应一声。

    允熥又问了问李景隆等人掌管的衙门现下情形如何,得到的答案都差不多。

    “咳咳。”待问完问题,允熥忽然咳嗽两声,举起手边的茶杯喝了口茶,卢义赶忙走过来续水。

    原本已经有些松懈的人马上又紧紧地绷起身子,正襟危坐。每次允熥忽然停顿下来,并且喝水或者咳嗽的时候都代表着他即将说一件重要的事情,众人可丝毫不敢懈怠。

    结果当然不出他们所料,允熥确实说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即使他们已经有了思想准备,但没有一个人猜对了。

    “现下工部与内官监掌管有两座钢铁厂,还有许多打铁的作坊。前一阵子工部将造兵器的作坊划拨给总装备部的时候,朕顺便将钢铁厂与作坊都划到内官监名下。”

    “朕会下旨,从即日起,朝廷彻底废除铁器专营制度。任何大明百姓,均可雇佣工匠经营打铁作坊。”

    “至于现下属于内官监的作坊与工厂,朕打算,命内官监作坊,全部按照市价卖给诸位爱卿的家人。两座钢铁厂,也从内官监剥离出来,直属于朕,单独设立管理之人;厂子改由朕与诸位爱卿合股经营。”

    “从即日起,所有官属工匠,一律废除隶属,变为普通百姓,朝廷若是需要征召他们打制铁器或兵器,采用雇佣制,按照市价付钱。不过,”允熥说到这里笑道:“从此之后朝廷除了打制兵器,恐怕也用不到太多工匠。”

    “陛下!”在场的所有人都非常惊讶。后面废除官属工匠他们并不在意,允熥说的那句话他们也无暇思考是什么意思。他们只关注了允熥的第一段话:‘命内官监这些作坊,全部按照市价卖给诸位爱卿的家人’,‘厂子改由朕与诸位爱卿合股经营’。

    这真的是非常惊世骇俗了。自从春秋时期齐国管仲发明盐铁专营制度以来,中国只有两个时候对于盐铁专营有过松动,其一是汉初,从汉高祖到汉武帝初期;其二是唐初,从唐高祖到唐肃宗即位前。其余所有时候朝廷都牢牢地把持着这两个暴利行业,作为自己的收入支柱之一,从古至今,无一例外。04年的铁本案,超过一百个亿的投资已经投下去,号称要建造超过宝钢的民营钢铁集团,国家却忽然叫停,并且将董事长抓进了监狱,最后以虚开发票的罪名判刑;当地的官员,四名厅级官员被撤职,两名厅级官员被处以党内察看处分。而且,经过反复查证,此案中完全没有腐败行为。并且,最后铁本的厂房、机器和土地被贱价卖给一家国有钢铁厂。

    所以徐晖祖等人的第一反应竟然不是高兴,而是害怕。徐晖祖马上站起来说道:“陛下,钢铁乃是国之重器,岂能由臣等掌控,即使臣等只是拥有一部分股份也不成。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还请陛下收回成命。”其他人也纷纷站起来说道。

    “哈哈,”允熥扫视了他们一圈,说道:“你们莫非以为,朕要引蛇出洞不成?”

    他加重语气:“朕意已决,这些作坊和钢铁厂的股份,你们要也得要,不要也得要!”

    徐晖祖与其余人等面面相觑:陛下这到底是要做什么?徐晖祖冲蓝珍使眼色。蓝珍无奈,只能说道:“陛下,臣冒昧询问陛下,可是要开放臣等经商?”按照大明的规矩,勋贵和官员本人都不能经商,关系特别近的亲属也不能经商,比如父母、子女、亲兄弟之类的。

    “要说允许你们经商也算,但朕只是要允许你们投入几个行当,而非允许你们投入所有的行当。并且之后,”允熥又扫视了他们一圈:“那些朕不允许你们投入的行当,不许再投入,违者朕一定会重罚!”他面前的这些勋贵,除了薛宁之外,都偷偷派出族人或者下人经商。

    ‘若是能够安心进入钢铁业,谁还愿意投入那些赚的少的行当?只是,这到底报不保准?’众人心下嘀咕。常升因为是皇帝的亲舅舅,被认为和皇上的关系最近,当仁不让的站出来,出言道:“陛下,臣等愚钝,还请陛下明示。”

    “你们都读过史书吧?”允熥问道。

    众人都点头。作为顶级勋贵,即使是武将出身,也不会和一般武将一样不读书。

    “可读过《宋会要》职官一节中有关宰相赵普的那一段?”

    大多数人茫然的摇摇头。他们能看过《元史》和《资治通鉴》就不错了,《宋会要》这种东西不要说读过,就连听都没听说过。

    但还是有人读过的。“陛下,臣读过。”李景隆说道。他自诩为儒将,闲暇时候读过许多书,恰好看到过《宋会要》这一段。

    “背来听听。”

    “陛下,臣只记得这么一句:普广立邸店以规利,太祖知其事,每优容之。”

    “这一句已经足够了。”允熥笑着对在场的所有大臣说道:“诸位爱卿可明白了?”

    “陛下之意是,效仿宋太祖,允许臣等广蓄财富?”耿璇略有些激动的说道。

    允熥点点头,站起来一边走着一边说:“诸位爱卿祖上都是为我大明立过大功之人,就算是薛指挥使,兄弟也为大明立过大功。这些先帝与朕都记在心里。大明绝不会亏待有功之臣。”

    “先帝时国朝初立,百废俱兴,所以钢铁业由朝廷控制,以便使其能够得到快速发展。现下大明已经立国三十余年,若是从先帝称吴王开始,已过四十年。江南之地已经恢复元气,重新变得富庶起来。此时也是让诸位有功之臣享受富贵的时候了。”

    “不仅是诸位爱卿,所有的勋贵,都能够投入钢铁行当,雇佣工匠开设工坊,只是朕没有转让工坊给他们而已。若是有足够的钱财,开设钢铁厂也可。只不过开设钢铁厂的投入巨大,一家的钱财恐怕不够,可以几家合股。”允熥不停的说道。

    

第1248章 让他们发财() 
“臣谢主隆恩!“徐晖祖等人都跪下欢呼道。

    这对他们来说真是天大的好事!虽然他们都不缺钱,但谁会嫌弃钱多?而且除了蓝家,其余人家都有好多孩子,他们对于自家的孩子要求严格是一方面,但身为父母,谁不想为孩子尽可能多留下一些家财,尤其爵位只有一个,对没有爵位的孩子更要多留些钱。

    何况有些人家还有族人(其他人家的族人在元末战死或饿死了),对族人也不能不管不顾,让他们也有个进项还能减轻自家负担。

    更重要的是,实行这种政策的宋太祖可是不杀大臣的,前一阵子允熥废了陈桓、张翼等人后可是弄得人心惶惶,他们即使现在看起来没事,也难保将来怎么样;可要是这政策延续下去,他们的子孙后代也都可保无忧了。

    不过,仍然有人在高兴之余,保有一丝警惕。‘即使是宋太祖,也并未将铁匠作坊分给手下的勋贵大臣;而且宋代在优容勋贵大臣,纵容大臣经商,但勋贵在朝政上几无说话的余地;可当今陛下却又开设五城学堂,培养我们这些勋贵的孩子,摆明了是要重用,陛下难道不怕不可言之事?’徐晖祖在心中暗想。

    他看向允熥,允熥却只是笑呵呵的看着他们,待他们平静下来后又道:“朕不怕你们发财,你们都如同宋代的勋贵世家一般有钱朕不会在意。不过你们要记得:一,这些作坊与钢铁厂划到你们名下后,可要照章纳税,无免税之权。”

    “二,朕现下只是允许你们涉足钢铁业,其它行当不得朕的允许不能涉足。”

    “三,朕对你们有一个要求,你们名下的田地,要听从朕的旨意,朕让田地上的农户怎么做,他们就要怎么做。”

    “陛下,钢铁厂也有陛下的股份,也要照章纳税?”“陛下,臣等必定不涉足陛下不许臣等涉足的行当。”“陛下,想让臣等的农田做什么?”众人纷纷说道。

    “就算有朕的股份,也要纳税!不仅如此,内官衙门下辖的皇店,朕也打算让他们纳税。”

    允熥首先回答了第一个问题,但没有做多解释,而是马上又说起了第二件事情:“不仅是你们绝不能涉足那些朕不许你们涉足的行当,即使是你们的族人与下人也不得涉足那些行当。”

    “其三,朕之前在开封的时候,与周王世子一同做了一个研究。”他大概说了说那个研究的内容。“朕对百姓不愿种地也忧心忡忡,可朕以为不能由官府强令他们回乡种地。况且现下大明人少地多,朕以为,可以试着改变一下千百年来种地的法子。”

    “而且方鸣谦此次回京带回来许多新作物的种子,朕也会将一些种子交给你们,让你们也有的吃,不必总来找朕要。这些种子大明从未有过,农民都没种过恐怕种不好;而恰好方鸣谦带回来的将士中有人种过,所以朕要让他对所有种植新作物的农户进行指导。”说道这里,允熥开了个玩笑:“常卿,等今年丰收了,你就不必来找朕要辣椒和花生了。”

    “呵呵。”众人赔笑几句,但在赔笑的时候已经开始思索允熥适才那番话。他们并不明白允熥三番五次的强调‘他们绝不能涉足那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